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我国工业软件产业产值是多少

我国工业软件产业产值是多少

发布时间:2023-09-23 16:24:51

⑴ 2022制造业转型之路:工业技术软件化迎来爆发期

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的关键之处在哪里?“一个行业智能制造水平的高低,实际上很大程度是看相关的软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曙光董事长李国杰表示,而工业软件中最难“啃”的CAD/CAE/CAM软件对我国工业制造智能化水平起着决定性影响作用。

近年来,工业软件发展逐步进入国家级规划文件。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出台《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等3份规划文件,支持工业技术软件化发展。

“过去中国工业在短缺经济刺激下经历了超高速发展阶段,但大规模生产导致目前中低端产品市场已经饱和,所以各行各业都在 探索 转型,突破行业传统发展瓶颈。”达索系统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赵文功表示。

在席卷而来的数字化浪潮中,工业软件扮演重要角色。“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等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中,核心工业软件都是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基础。”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刘玉峰说,“一个生产型企业需要使用的工业设计软件就高达上百种,不同的工业软件应用在不同方案中,没有这些软件就谈不上数字化转型。”

《中国工业软件产业白皮书(2020)》披露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工业软件产业规模预计达4358亿美元,增长率约为6.1%,其中中国工业软件产业规模预计达1974亿元,同比增长14.8%。

“国内市场规模虽然不大,但增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2021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2600亿元。随着我国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推进,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工业软件的市场规模将迎来一次大的爆发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软所信息技术研究室主任许亚倩说。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软件的融合日益紧密,这给工业软件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变革和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工业软件发展既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石,也可能是“探路者”。

李国杰指出,智能化是EDA工业软件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全自动设计”,实现人工智能全流程设计芯片,大幅度降低芯片设计门槛,提升芯片设计效率,实现端到端的快速无人化芯片设计,“采用机器学习做芯片可能是一条发展芯片产业的‘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蹊径”。

商汤 科技 副总裁刘强也对人工智能突破人类认知边界,赋能工业发展的可能性抱持积极态度。

他提出,机器的猜想能力可以和工业经济的创新范式结合在一起,“比如我们推出的SenseMARS火星混合现实平台,可以基于人工智能软件的高性能运算和学习能力,对现实工业视频、生活视频进行视觉分析,通过机器猜想寻找更多算法,甚至是模型,去重塑工业流程,真正让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迎着全国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而上的工业软件产业,也面临诸多困境亟待解决。

“工业软件领域高端人才短缺,同时行业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没有形成体系化平台,缺乏体系化竞争力。”国创会中国文明和中国道路研究中心主任谢茂松指出,“还有就是与工业技术需求结合不足,产业化程度不够。”

“纵观全球,工业软件企业和工业企业、尤其是龙头工业企业一定是伴生成长的。”刘玉峰表示,“未来中国工业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工业软件产业和工业产业也一定要实现深度战略集成和结盟,各司其职,工业软件做好核心技术,工业企业要真的给机会,一起打造企业数字化平台,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数字化。”

固高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吕恕则认为,未来工业数字化转型趋势不单单是工业企业和软件企业的协同合作,而是通过资本嫁接等渠道形成两者的有机结合体。

“随着制造业前端业态发生改变,纯做制造的公司,坦率地说是慢慢会被淘汰的,从OEM到ODM,再往前走可能要做自主产品的定义和设计,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备软件能力。”吕恕表示, 工业技术软件化是制造业企业、行业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

“另外,最近也有一批专门做工业软件的创业型公司正在涌现,这些团队想生存也必须融入工业场景。与互联网企业生态不同,工业软件公司纯做软件是很难生存的,它必须往制造端延伸。”吕恕表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制造业企业和软件企业两者将结合形成全链条组合体。

与许多创新产业一样,工业软件产业发展也面临基础研究环节薄弱的问题,吕恕表示,“基础研究很难靠商业化公司长时间、大量的融资实现,期待政府能够在基础研究部分投入更多支持,减少企业开发迭代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论坛现场,多位学者及企业家指出,在制造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粤港澳大湾区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完备产业链条,存在率先突破的机遇。

吕恕表示,大湾区制造产业链非常完整,物流转运体系也非常好,“在应用场景足够丰富的情况下,只要有相应好的政策迭代,有人才储备梯队,再加上不断激活引入新技术,大湾区工业软件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

作为制造业大省,近年广东先后出台《广东省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系列政策举措。据悉,广东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工业软件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推动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力争打造成为我国核心工业软件的重要一极。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⑵ 工业软件分为哪几大类未来工业软件的发展是怎么样

中国国产工业软件市场持续增长

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工业企业转变发展模式、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工业软件以及信息化服务的需求将继续增加,2016-2020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1年1-10月,我国工业软件产品收入完成1902亿元,同比增长20.90%,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力量。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软件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⑶ 最卡我们脖子的不是芯片是工业软件:芯片、高铁、大飞机都依赖它

这一两年,国内的芯片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大家都想造芯,减少对国外的依赖让国外芯片厂商再也卡不了我们脖子,避免华为事件再次发生。

但事实上,真正最卡我们脖子的并不是芯片,而是工业软件,可以说一旦工业软件卡住了我们脖子,芯片、高铁、国产大飞机等都可能会遇到麻烦,因为它们 中高端制造领域的必须品。

工业软件究竟是什么东西,目前按照功能可以分为 三大类,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计算机辅助工程)、CAM(计算机辅助制造)。

这三大类覆盖了差不多当前所有的工业领域,像航空、 汽车 、飞机、芯片等等产品的研发都少不了它,大家经常的说的芯片设计的EDA其实也只是工业软件的一种。

目前整个工业软件领域,基本上就是被美、法、德三国所垄断,国产工业软件,屈指可数,更关键的是屈指可数的几款国产工业软件,不管是从功能,还是从性能来看,都远远的落后于国外的产品,无法实现国产替代,只能小范围的被使用。

2019年全球工业软件规模突破4000亿美元,而 我国工业软件产品收入仅为1680亿元,市场规模仅占全球5.73% ,远低于我国工业产值规模在全球28.4%的占比。

很多人可能就有疑问了,不就是软件么?国内这么多的互联网企业,微信、抖音等都是十多亿用户,也很牛的,这些企业研发几款就是了。

但事实上,微信、抖音研发起来相比于工业软件来讲,可简单很多,研发微信、抖音更多的只是网络编程与数据库交互的应用,主要是在体验、产品的设计方面。

而工业软件不仅仅是需要编程能力,而是需要对多学科的交叉整合,比如物理学、力学、化学、材料学等等基础科学的交叉整合。所以一款工业软件,没有几十年的积累、沉淀,根本就不会有什么效果。

更重要的是,工业软件领域, 一向就是强者愈强,老大吃肉,后来者连汤都喝不上,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如果市场一旦被人占领了,那么后来的厂商基本上很难有逆袭的机会,因为市场单一产品的规模不大,研发成本又非常高,从0开始的话,投入产出根本没法算。

但现实虽然非常很尴尬,工业软件却又是我们不得不攻克的难题, 中国要想从一个制造大国转向一个制造强国,就必须攻克工业软件这个行业,工业软件是一切高精端制造的基础,所以再难也得上啊,就看到时候是哪些企业,能够打破国外的垄断了。

不过,大家也要认识到一点,“工业软件是用出来”的应用理念,要有长期发展观念,所以国产工业软件没有“弯道超车”一说,没有捷径可走,否则一拐弯就是车祸,只有长期坚持,长期应用,不断积累试错,才能诞生世界级的工业软件,说要弯道超车的都是假的。

⑷ 中国工业软件现状

工业软件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各个要素和环节之中,与业务流程、工业产品、工业装备密切结合,全面支撑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剂。在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产业升级、新型工业化、工业发展转型等国家战略的道路上,工业软件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2019年我国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收入1720亿元,2020年进一步增长,有望突破1800亿元,工业软件行业正处在起飞的前夜。

工业软件发展阶段分析

国内工业软件发展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软件本身的发展阶段,在纯软件阶段,国外企业称霸市场;

第二阶段,是软件的协同应用阶段,在这个阶段,业务流程进行串通和优化,国内厂商开始加快发展步伐,逐步追赶国外厂商;

第三个阶段是“工业云”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软件不再是单一的软件,而是集成多种软件,并提供“软件+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在这个阶段,国内厂商基于中国工业发展实情,加快本土软件服务水平的提升,开始逐步超越国际厂商。但是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软件协同应用末期“工业云”前期之间,国内厂商整体尚未能在技术与服务水平上超越国际巨头。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软件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⑸ 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和难点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和难点
赛迪研究院 互联网研究所 陆峰博士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发展智能制造是推动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途径。以智能制造为抓手,推动中国装备制造升级,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软件化和网络化转型,以柔性化、定制化和智能化生产模式满足更广阔市场需求,已经成为了推进制造业供给侧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抓手。

一、发展现状
(一)国家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出台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2015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五大重点工程,其中智能制造工程就是其中重点实施工程之一。2015年12月,工信部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提出要建成覆盖5大类基础共性标准、5大类关键技术标准及10大领域重点行业应用标准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为了进一步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实施,2016年4月,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和财政部四部委联合印发了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提出“攻克五类关键技术装备,夯实智能制造三大基础,培育推广五种智能制造新模式,推进十大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成套装备集成应用”。从《中国制造2025》,国家加大了对智能制造项目的扶持力度,2015年、2016年工信部连续开展两批次总计109个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015年工信部还开展了94个项目的智能制造专项。
(二)智能制造区域、行业和企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从区域来看,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东部沿海省市由于经济发达,企业智能化改造起步较早,进度较快,区域企业整体智能制造水平相对较高,部分企业已经从数字化阶段向软件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阶段迈进,企业数字化、软件化和网络化改造比较全面,而西部省市目前制造业水平普遍处在机械化向自动化、数字化迈进阶段。从行业来看,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石化冶炼、生物制药、家电电器等行业智能制造水平较高,普遍开展了数字化研发设计、软件化控制生产和网络化经营销售。从企业来看,部门企业智能制造已经走在了前列,涌现出了海尔家电智能制造、青岛红领服装个性化定制、陕鼓动力装备智能服务、沈阳机床智能机床等一批试点示范项目。
(三)制造环节智能化是目前企业智能制造发展的普遍短板
从目前以开展智能制造的企业来看,研发设计、经营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普遍开展了数字化研发设计、网络化经营销售和在线化的远程运维,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电子商务普及率和在线监测普及率普遍较高,新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创新较为活跃。相比研发设计和经营销售环节,制造环节的智能化是目前大多数企业智能制造发展的短板,多数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偏低,受限于工业传感器和工业软件等技术短板,制造环节数字化、软件化、网络化和推进较为缓慢。
二、发展难点
(一)制造业数字化阶段尚处在起步阶段,机械化和数字化融合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推进制造业机械化和数字化融合是发展智能制造先决条件,制造业只有率先实现了机械化和数字化融合,达到数字化研发设计和生产控制之后,才能推进软件化和网络化应用,进而方能实现智能化制造。工业传感器、数字伺服电机等关键技术是实现制造业机械化和数字化融合的关键,然而我国国产工业传感器和伺服电机应用种类偏少、运行可靠性不强、测量精度不高、特殊环境适应性较差,数字化、软件化和网络化程度偏低等多种因素是制约我国智能装备功能和性能提升重要瓶颈,重要领域工业传感器和伺服电机严重依赖国外使得我国智能装备和智能制造的发展严重受制于人,制约了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二)国产工业软件全产业链缺失,工业软件化加速制造业核心技术空心化
如果说集成电路是现代工业粮食,那么工业软件则是现代工业的灵魂。工业软件是工业技术工艺的数据化加密、程序化定义和软件化封装,是推进两化融合、发展智能制造的基石,是制造业模式变革和创新前提,代表着制造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工业软件是我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必要前提,工业软件强,则国家制造业竞争力才能强。然而重点工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被国外企业掌握,关键核心工业辅助设计、工业流程控制、模拟测试等软件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国外企业软件。制造业对国外工业软件形成长期依赖,关键工艺流程和工业技术数据缺乏长期研发积累,制造业呈现技术空心化。我国飞机、船舶、冶金、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等重点制造领域长期以来习惯于用国外工业软件,但却不知道设计背后原理,而且缺乏基础工艺研发数据长期积累,导致基础技术原理数据积累差距越来越大。只要我国产业始终依赖国外工业软件工具,我国制造业水平永远不可能超越国外水平。
(三)工业大数据采集和挖掘服务不健全,大数据对智能制造促进作用有限
制造的智能化关键在数据的自由流动和有效挖掘使用,发展智能制造不仅靠几台联网的智能装备和几套应用控制软件,更是要通过对大数据的有效采集和深度挖掘使用来不断优化制造组织流程和服务模式、促进制造商业模式创新。然而,目前我国工业大数据采集和挖掘服务不健全,影响和制约着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由于装备普遍智能程度不高、系统应用相对封闭、机器产生数据海量等多种原因,工业大数据实时采集和存储受到多种技术原因制约。另外,与服务业大数据都是消费数据、且方便建模和利用挖掘不同,工业大数据大多都是机器产生的物理运行数据,挖掘工业大数据需要更深层次物理机器运行建模,需要更加专业化的大数据挖掘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
(四)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不健全,国产产品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难以有效实现
发展智能制造,必须要实现企业、车间、机器、产品、用户之间全流程、全方位、实时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达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的高度网络协同,对网络、设备和应用的标准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智能制造工业网络异构性大量存在,智能装备接口五花八门,工业操作系统平台多种多样,尽管工信部和国标委联合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但由于起步晚,统一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尚未制定,严重制约着产品、装备、服务的综合集成、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另外,西门子、通用电气等国外公司利用智能装备的市场垄断地位,大力推广企业智能指标标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事实上都被上述国外企业主导着,国外企业在标准上互掐,导致国内市场同时采用国外企业产品时,不同厂商产品程序兼容和互联互通存在很大问题。另外,由于我国在重点制造业领域国产智能产品体系化程度不高,大部分情况都处于主动需求与对方产品互联,因此只能被动遵守对方产品标准。
(五)国产智能装备产品不成体系,智能制造国内产业生态圈尚未形成
我国制造业数控装备目前发展还处在初期,智能装备发展更是起步阶段,国产智能装备产品不成体系,重点领域智能联网装备几乎都依赖进口。国外企业在智能制造标准方面相互掐架,导致我国购买国外不同企业工业智能装备集成联网相当困难。作为装备制造业大国,发展国产智能装备必须要有完善的产业生态圈做支撑,方能把控主导权,然而目前我国从工业自动化、工业传感器、工业操作系统、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等关键领域都存在一定的技术短板,甚至技术空白,产业根基不牢固,导致我国发展智能装备都国外企业依赖程度态度,把控能力大大削弱,智能装备国际竞争力大大削弱。
(六)智能制造对制造业商业模式变革作用尚未有效发挥
企业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组装测试、售后运维、远程服务等智能制造各环节信息化建设都离不开工业软件的支撑,工业软件定义了研发设计基础理论体系、生产控制流程、产品组装顺序、产品测试机理、运维模式等等,甚至定义了制造业的商业模式,协同研发、个性化定制、网络制造、在线运维、分时租赁等新商业模式都离不开工业软件支撑。由于国内工业软件应用还普遍处在研发设计、工业控制等若干单项应用环节,贯穿整个制造业研发设计、流程控制等全环节的综合集成应用还较少,工业软件综合集成效应尚未显现,对制造业商业模式变革作用尚未有效发挥。

三、应对策略
(一)加快工业传感器、数字伺服电机等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和产业化,补齐工业数字化转型短板
加快速度、视觉、重力、压力、温湿度、光电等各类工业传感器等设计研发,提升产品感应精准度,提高产品可靠性和安全性,推进产品软件化定义和网络化连接。加强直流伺服系统、三相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等数字化伺服电机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增强数字化和软件化控制能力,提高零漂、抗干扰、可靠性、精度和柔性等各方面特性。
(二)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国产工业软件,推进制造技术和工艺软件化封装和定义
成立工业软件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工业软件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开展工业软件服务企业认定等相关工作,实施更加优惠的工业软件产业财税、投融资、知识产权扶持政策。以制造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组建行业工业软件联盟,打造工业软件产业生态圈。加快制定工业软件行业标准,推进制造业工业软件综合集成应用。加大国家各类专项资金对工业软件基础研发、产业化、推广应用的扶持力度。
(三)大力推进工业大数据采集和挖掘服务,以大数据推进智能制造水平提升
推进生产装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夯实工业大数据采集和利用基础。大力发展专业化的工业大数据信息服务提供商,培育开放式的工业大数据采集和挖掘服务平台,推进工业大数据流通交易,打造工业大数据采集、流通和开发利用生态圈。创新工业大数据开发利用模式,培育在线监测、远程运维、产业监测和流程优化等服务。
(四)建立健全智能制造相关标准体系,夯实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基础
加快智能制造相关标准体系建设,鼓励通信设备、装备制造、软件开发、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等领域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参与标准制定,推进智能制造体系架构、通信协议、操作系统平台、应用接口、技术实现等方面标准制定,以行业标准模式加快推进标准在联盟企业的应用,提高标准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五)打造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提升智能制造国际竞争力
创新产业推进机制,以联盟模式助推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式发展,鼓励装备制造企业、通信设备制造商、电子信息制造商,软件开放企业、工业自动化公司、系统集成企业、科研院所等联合参与,组织建立跨行业涵盖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应用推广和系统集成等功能在内智能制造产业联盟,注重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加快推进标准制定、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应用推广全链条发展。
(六)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制造业模式变革创新
大力推广智能制造模式,鼓励制造企业利用互联网推进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营销模式等关键环节优化创新,培育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众包众设、网络制造、协同制造、按需制造、线上线下融合等新模式新业态,形成基于互联网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鼓励增材制造、数控技术、传感器技术、工业机器人、工业云平台,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在工业领域集成应用,提升深度感知和智能决策水平。加快推进高端芯片、新型传感器、智能仪表控制、工业软件、工业控制系统等智能装置在机械装备和消费品中的集成应用,提升装备产品智能化水平。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是推动我国走向制造强国的重要途径,智能制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技术、标准、产业、应用等多方面统筹推进和全面部署,加强关键技术攻关研发,夯实产业基础支撑,推进应用服务创新,构建产业发展生态。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阅读全文

与我国工业软件产业产值是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奥迪s5和奔驰glc哪个好看 浏览:288
工业企业厂房设计标准有哪些 浏览:981
福田低速载货汽车指哪些车 浏览:386
奥迪新款轿跑是什么型号 浏览:312
工业油漆不会干怎么回事 浏览:367
奔驰gla260车架号在哪里 浏览:796
纯电汽车第一次充电充到多少 浏览:741
奔驰新c级如何看电影 浏览:643
工业烤箱怎么设计 浏览:826
宝马118底盘号在哪里 浏览:596
如何区分汽车轮胎是哪种胎 浏览:174
宝马3系怎么弹射起步 浏览:512
宝马车钥匙配两把多少钱 浏览:532
长途汽车票怎么买步骤 浏览:845
怎么让汽车零件光亮 浏览:738
邵阳市工业街以前是什么村 浏览:444
奥迪a4l挡位操作怎么熄火 浏览:98
罗马尼亚汽车工业怎么样 浏览:902
汽车4s店修车有哪些黑幕 浏览:62
来宾河南工业园有哪些工厂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