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玉州区简介及详细资料
玉州区地处北纬22°32′2″-22°49′16″,东经109°59′27″-110°18′40″之间,东南接梧州市、西北与贵港市相邻,西连北海、钦州市。距深圳566公里,跟广州420公里,是华南与西南的结合部,是西南东向出海的便捷通道。
玉州区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为21°C;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50毫米;空气湿润,相对湿度为80%;光热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1795小时;无霜期长,年均无霜天数为346天。
玉州区有耕地18.45万亩,其中优良耕地面积8万亩。
玉州芡区有中小型水库28座,(包括苏烟水库、三和水库在内)。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24座,集雨面积46.26平方公里,总库容5189.8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4352.76万立方米,属二类水库20座,三类水库6座,有中型陂坝19座,引水流量8.5立方米/秒。
先秦时期,玉州区境属百越地,有骆越、西瓯等部族居住。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分属桂林、象二郡。西汉初,属南越国。元鼎六年(前111年),为布山县地和合浦县地,属交趾刺史部的鬰林郡和合浦郡。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置郁林郡,郡治布山县(今贵港市),唐朝鳞德三年(公元666年),始设郁林州,州治设兴业县铁城。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郁林州治改设南流县(今玉州区),建州城于南流江畔,元代、明代续设郁林州。清顺治时,郁林州从梧州府分出,隶属桂平梧郁道,光绪十三年(1887年)隶属左江道。
民国元年升州为府,次年废府为县(县直接归省管辖);1914年至1947年,本地区先后隶属郁江道、苍梧道、郁林民团区、梧州民团区、郁林区、第六区、第三区、郁林专区、第九区(郁林区)。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设立郁林行政区,1950年1月改为郁林区,1951年7月郁林区、梧州区合并,设立容县专区,1958年8月设立玉林专区,1971年11月改称玉林地区。
1997年4月22日,撤销玉林地区,设立地级玉林市,辖玉州区、福绵管理区等区县。
玉州区区总面积464.3 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68平方公里。2009年玉州区辖5个街道、10个镇。其中,福绵镇、成均镇、樟木镇、新桥镇、沙田镇、石和镇由福绵管理区管理。
玉州区行政区划
玉城街道 辖:城站、东成、北辰、南观、西就、东明、州佩、垌口、新民、大新、东岳、清湾江、胜利垌13个社区。 大塘镇 辖:大塘、苏烟、大双、三和、阳山5个村委会。 南江街道 辖:东南里、江滨里、苗园路3个社区居委会;南江、竹美、新联、平志、广恩、坡塘、七一、分界、岭塘、镇忠、常乐、云良、合汉13个村委会。 城西街道 辖:庆丰、江岸、林村、莲塘、永上、新定、新团、玉豸、五联9个村委会;城西开发区居委会。 城北街道 辖:陈旺、寒山、罗竹、彭村、睦马、排榜、周端口、高山、潘岭、西岸、钟周、凤村、谷山、平地14个村委会;城北开发区居委会。 名山街道 辖:统田里社区居委会;名山、和睦、旺瑶、榕楼、绿杨、太阳、长望、腾扬、朱砂、石棠、大良、二泉12个村委会。 茂林镇 辖:茂林、金谷、泉塘、泉东、大卢、泉西、陂耀、陂石、新寨、鹿峰、鹿塘、鹿潘、沙井、山电、车垌、湘汉16个村委会。 仁东镇 辖:鹏垌、龚罗、大路、中庞、大鹏、都甘、旺卢、鹤林、木根、石地、沼心、周村、良村13个村委会。 福绵镇 辖:福绵社区居委会;上坡、中坡、十丈、上地、良表、水岭、韦福、福东、福西、福绵、覃村、香山、洋桥、镇石、宝岭、上枥、中枥、下枥、新江、沙浪、三龙、青岭、船端口、横岭、竹菜25个村委会。 成均镇 辖:成均、和合、六塘、石围、百石、万福、大岭、劝场、通曹、古城、宁冲、丹竹、安田、岭肚、井龙、二冲、小冲、平威、东高、石律、社岗、甘冲、大水23个村委会。 樟木镇 辖:樟木、中村、胜利、新发、上泉、庆龙、塘基、罗冲、莘鸣、古坡、太平、新龙、调马、旺老、太安、松山、瑞垌、忠荔、石龙、龙前、罗田、富塘、竹山、三塘、大旺、六答26个村委会。 新桥镇 辖:新桥、大楼、被霞、旺村、长屏、养心、永宁、阳岗、五金、金鸡、富寨、田横、辛仓、新沙、下山、化山、长石17个村委会。 沙田镇 辖:沙田、关塘、丽良、南流、大江、砥柱、中流、上中、苏立、六龙、万新、良平、和平、云龙、库顶15个村委会。 石和镇 辖:石和、沙坑、爱国、平坡、大义、旺久、麦垌、云茂、塘茂、长发10个村委会。 仁厚镇 辖:上罗、下罗、新旺、荔枝、大卢、茂岑、铁匠、道良、仁厚9个村委会。(玉州区行政区划参考来源)
2004年未,玉州区总人口55.7万人,其中市区常住人口35万人。
21世纪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玉州区已形成机械产业、健康产业、陶瓷水泥、服装皮革四大产业集群,2004年四大产业总产值26.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
2009年玉州区GDP实现185.83亿元,增长15.1%;财政收入8.01亿元,增长1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52亿元,增长40.3%。
玉州区农业2010年,玉州区生产总值202.8亿元,财政收入8.7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6.19亿元,消费品零售总额130.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29元。
201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64. 24亿元,增长10. 2%。
玉州区农业已形成畜牧、水产、无公害蔬菜等主导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香蒜、红薯、黑皮冬瓜、参皇鸡、瘦肉型猪、本地塘角鱼等特色农产品。
2004年,全区出栏肉猪27.91万头,出栏肉牛0.96万头,出栏家禽470.63万羽,同比分别增长8.96%、19.63%和8.1%;生猪存栏15.49万头,家禽存栏235.75万羽,同比分别增长3.01%和0.5%;肉类总产量30040吨,禽蛋总产量5868吨,水产品总产量17868吨,同比分别增长8.86%、2.11%和7%。水产畜牧业总产值50834万元,同比增长25.45%。
玉州区2004年玉州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9.70亿元,营业收入21.54亿元,出 *** 货值4042万美元,上交税金7047万元,利润总额8119万元,其中工业企业规模以上企业28家,工业总产值9.63亿元,出 *** 货值3084万美元,营业收入8.76亿元,上交税金5100万元,利润总额2567万元。
2009年玉州区工业经济逆势上扬,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8亿元,增长27.7%。富英制革、嘉德机械、华原机械等重点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工业项目建设成效显着,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66个,其中焕扬机械、科创机械、本草堂中药饮片等项目已竣工投产;富英皮革加工、嘉德机械二期、嘉义机械三期、金光机械、味香园食品加工等项目加快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创建广西非公经济示范区步伐加快,非公经济对财税贡献率达83.4%,比上年高出8.4%。
2010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88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8亿元,同比增长13.5%。
玉州区作为千年古州,自古是西南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有悠久的商贸历史,素有"岭南都会"之美誉。
2005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54.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30.5亿元,年均增长19%。
玉州区已成功承办了两届药博会,成交额41.3亿元,签订项目41个、契约成交额38.5亿元。
玉州区交通发达,区内有黎湛铁路、洛湛铁路、岑兴高速、南广高速横穿全境,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2小时左右可到达南宁、北海、梧州等城市,4小时左右可达广州、桂林。玉林至北海市铁山港高速公路全长135公里。
2009年,玉州区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民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大力引导、扶持特色农业,共建各种示范基地、示范点27个。硬化村级道路25.4公里,三面光渠道17公里,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座,人饮工程12项,获评为2008--2009年度广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外业勘界面积15.83万亩,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进展顺利。
玉州区城市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品位进一步提升。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善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决策部署 ,切实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2013年该区加快政道路建设,其中二环南路、迎宾大道三期、新民路南路、江南大道延长线、金港大道延长线实现通车。探索开展社会居家养老服务,在玉城街道北辰,城西街道庆丰、新团等社区建设了居家养老服务站。
2009年全区民生投入约1.5亿元,是历年来投入最多的一年,为民办十件实事完成。全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33.43万人,参合率达90.05%;建设了3个镇级综合文化站、28个村级篮球场和27个农家书屋,获广西人口和计画生育工作进步奖,并被授予广西计画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
玉林市玉州区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景点有云天文化城、佛子山风景区、高山村明清民居民俗文化村、龟山公园、湿地公园、狮子山公园等。
天门关
又称鬼门关,在玉林市玉州区东部与北流市交界处的天门山上。石壁上"天门关"三个大字十分醒目。天门山与龙狗岭两座山脉相对而立,山峰高耸,至天门关处紧收狭小,成一要隘,是古今交通要道。
玉州区云天文化城
位于玉林市江滨路,是玉林市重点景区之一。云天文化城占地面积70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楼体建筑21楼,高度108米,牌坊高30米。云天文化城是一个仿古式建筑,展现中国历史文化,规模庞大,建筑宏伟,雕塑精美。云天文化城主要包括雕塑艺术品展馆、民俗文化博物馆、珍奇异宝及国宝展示区三大部分。
佛子山风景区
佛子山风景旅游区位于广西玉林市西北部,距玉林市区10公里。属山岳型自然风景旅游区。是玉林的名山,是原"玉林八景"之一。《九域志》载:寒山"南越王赵佗,夏日遣使入山采橘经七日方还,问其故,云'山中大寒,不得归。'故名"。历来游客慕名而至。
景区内峰峦叠嶂,群山环抱;林木繁茂,溪洞纵横,山清水秀。生态资源丰富,生物种类繁多。
玉州区种植玉林香蒜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特有土质种植的香蒜头以肉质晶莹、味道辣香而闻名。为做强做大玉林香蒜产业。
玉林牛巴正宗玉林牛巴,色似咖啡,油亮,香味浓郁,咸甜适口,韧而不坚,越嚼越有味。牛巴的制作以精选新鲜牛肉为主料,拌入甘草、甘松等经制作而成加工。
㈡ 玉林是什么地方
玉林古称郁林,州郡史两千多年,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泛北部湾中小企业名城。现辖玉州区、福绵管理区、北流市、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和兴业县,总面积12838平方公里,总人口590多万人。被评为“广西文明城市”,是全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国家级的建材生产出口基地、皮革服装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福绵管理区被誉为“世界裤都”,博白县获国家级“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称号。全市有华侨及港澳台同胞100多万人,是广西最大、全国着名的侨乡。
玉林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快捷。地处广西东南部,毗邻广东,背靠大西南,作为广西沿海城市群与区内经济腹地相互对接、协调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处于多个经济合作区的相互重叠区和交叉点,是承载东部产业转移的加工基地和东部通向“东盟”的重要陆路通道和跳板。以玉林为中心,半径200公里范围分布着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贵港、梧州、柳州、湛江、茂名等中心城市,辐射人口近5000万。国道324线与黎湛复线铁路纵横相交,建设中的南宁经玉林至广州高速公路、洛湛铁路(玉林段)正编织以玉林城区为中心的现代交通网络,市内形成了以玉林城区为中心的“半小时经济圈”。
玉林市物产景观丰富,商贸发达繁荣。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高岭土储量居广西第一,花岗岩、石灰石、莹石等储量也比较丰富。玉林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是粮食、水果、禽畜重要生产基地,容县沙田柚原产地,全国着名的“荔枝之乡”、“桂圆之乡”、“三黄鸡之乡”。玉林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天然南国园林”,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真武阁、勾漏洞、云天文化城等120多处名胜古迹。旖旎的南国山水风光,奇特的古今建筑,特色的风味小吃,让人留连忘返。商品交易市场健全发达,现代物流服务经营体系完备,拥有全国有名的中药材市场、工业品服装市场等,商贸流通辐射各省(市)区,“岭南都会”焕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是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玉林市投资环境优越,发展商机无限。政府职能逐步到位,创新管理逐步建立起公共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快速发展,“一站式”服务机制初步形成。电力、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各类生产要素市场不断发育健全,玉林经济开发区等十大工业园区(集中区)成为投资发展的“洼地”。玉柴机器、三环陶瓷成为“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玉林制药已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品牌;海螺水泥、燕京啤酒、旺旺食品、晶辰电子、国美电器、联华超市等一批着名品牌纷纷落户玉林;机械产业、水泥陶瓷、健康产业、服装皮革、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迅速成长,彰显了玉林良好投资环境和经济活力。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玉林)、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架构开放合作平台,特别是在积极推进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实施中,玉林市被纳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4+2”经济合作,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拓展对外交流合作。全市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蕴藏无限发展商机。
热诚欢迎海内外朋友来玉林观光旅游、洽谈贸易、投资置业,分享玉林发展商机,共创美好前程。
开放的玉林市将永远向您敞开友谊、合作、创业的大门!
【历史沿革】
原系百越民族居住之地 先秦时期,玉林市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是百越民族分布的地区之一,居住着西瓯、骆越等部族。战国后期,出现西瓯君和骆候,瓯骆人开始出现阶级分化。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在岭南设置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市境开始行政建制,隶属象郡、桂林郡。秦二世,继任南海慰秦将赵佗兼并桂林郡、象郡,辖据岭南,汉初建立南越国,市境隶属南越国。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平定南越,次年在岭南设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9郡,其中,广西地区有苍梧、郁林、合浦3郡。今玉林市兴业县属郁林郡;玉州区、福绵管理区、容县、北流市、陆川县、博白县属合浦郡。
汉代设立郁林郡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郁林郡,王莽新朝(9–23年)改郁林郡为郁平郡(后复置),隋开皇年间(581–600年)废郁林郡,大业初(605–618年)复置。原治所一说在今贵港市港南区贵城镇,一说在今桂平市蒙圩镇新德古城村,隋朝徙今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郁江南岸。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属交趾刺史部,建安八年(203年)属交州刺史部。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隶属广州,俄复旧,元兴元年(264年)复属广州,晋至南朝宋齐因之,梁属定州,又改属南定州。初领布山、安广、阿林、广郁、中留、桂林、潭中、临尘、定周,增食、领方、雍鸡12县,公元274年析地置桂林郡;晋领布山、阿林、新邑、晋平、始建、郁平、领方、武熙、安广9县。大兴元年(318年)析地置晋兴郡。隋开皇年间(581—600年)晋兴郡废,大业(605–618年)初其地仍属郁林郡。隋领郁林、郁平、领方、阿林、石南、桂平、马度、安成、宁浦、乐山、岭山、宣化12县。唐初废。天宝元年(742年)改郁林郡。治所兴业县蒲塘镇、洛阳乡一带。属岭南道。领石南、兴德、郁平、兴业、潭栗5县。乾元元年(758年)复置郁林州。
从郁林州到玉林市 唐贞观(627–649年)始置郁林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置郁林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置郁林州。治所原在今兴业县蒲塘镇、洛阳乡一带,五代十国徙今贵港市港南区东津镇郁江南岸,宋初徙今兴业县石南镇(古州肚),至道二年(996年)徙南流县(今玉州区)。始属岭南道,咸通三年(862年)属岭南西道。五代十国属南汉。宋至道三年(997年)属广南路,元丰元年(1078年)属广南西路,大观三年(1109年)属广西黔南路,次年复属广南西路,宋南渡后属广西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属广西道,元贞元年(1295年)属广西两江道,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属广西行中书省。明洪武二年(1369年)十月属梧州府。初领石南、兴德两县,后郁平县来属。唐麟德二年(665年)析石南县设置兴业县,又领潭栗县。复置领石南、兴德、郁平、兴业、潭栗5县,建中二年(781年)省石南县入兴业县,后省潭栗县。宋开宝中(968–975年)废郁平、兴德两县入兴业县,南流县来属。公元1110年,郁林州辖南流县和兴业县;容州辖普宁、陆川和北流县;白州辖博白县。政和元年(1111年)博白县来属,三年博白县往属白州,南渡后来属。元朝领南流、兴业、博白3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博白县属梧州府郁林州。明洪武二年九月省南流县入郁林州,废普宁县入容州;十年(1377年)五月,容州降为容县,隶属梧州府;北流、陆川县归属郁林州。清顺治,郁林州从梧州府分出,隶属桂平梧郁道;雍正三年(1725年)升置郁林直隶州。光绪十三年(1887年)隶属左江道。清嘉庆初至清末,辖博白、北流、陆川、兴业4个县。1912年(民国元年)升州为府,次年废府为县(县直接归省管辖)。1913年–1949年,市境各县(市)区先后隶属郁江道、苍梧道、广西省政府郁林民团区、梧州民团区、梧州行政监督区、浔州行政监督区、郁林行政监督区,第六行政督察区、第三行政督察区、郁林专区、第九行政督察区(郁林区)。1941年–1951年,容县属梧州行政督察区、梧州专区。解放后,1949年12月–1951年6月,郁林、博白、北流、陆川、兴业5县隶属郁林专区,1951年7月郁林专区、梧州专区合并成立容县专区,辖郁林、兴业、博白、北流、陆川、容县、苍梧、藤县、岑溪、平南、桂平;贵县划归宾阳专区。1952年,贵县由宾阳专区划入容县专区,撤销兴业县,大部分并入郁林县,一部并入贵县,博白县划入钦州专区,次年划入容县专区。1956年3月,郁林县更名玉林县。1958年7月,撤销容县专区,分设玉林专区和梧州专区,玉林专区辖玉林县、贵县、桂平县、平南县、容县、北流县、陆川县、博白县,1971年11月改称玉林地区。1983年10月,撤销玉林县,设玉林市(县级),隶属玉林地区。1995年12月,玉林地区析出地级贵港市,玉林地区辖玉林市、北流市、容县、陆川县、博白县。贵港市辖港南区、港北区、覃塘管理区、桂平市、平南县。1997年4月22日,撤销玉林地区,设立地级玉林市(县级玉林市分设玉州区、兴业县)。10月,玉林市辖玉州区、福绵管理区(玉州区派出机构)、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兴业县、北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