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工业矿山如何进行粉尘治理呢
1、密闭式除尘(隔离法)
密闭式除尘属于被动式除尘,其原理为:把局部尘源所产生的矿尘抑制在尽可能小的密闭空间之内,并且要求绝对密封,尽可能的减少粉尘影响的范围和空间。然而由于成本和技术原因,现实中很难达到绝对密封,如在我国国内的一些矿山现场,仅仅是将设备用简易的隔板隔开,而在空间中的工作人员或设备依然受到粉尘的威胁。
2、过滤式除尘(袋式除尘)
是采用滤料对含尘气体进行过滤,使粉尘阻留在滤料上,以达到除尘的目的。
过滤分两个阶段:首先是含尘气体通过清洁滤料,这时起过滤作用的主要是纤维;然后,当阻留的粉尘量不断增加,一部分粉尘嵌入到滤料的内部,一部分覆盖在表面上形成一层粉尘层。在后一阶段中,过滤主要是依靠粉尘层进行的,这时粉尘层起着比滤料更加重要的作用。
袋式除尘的特点:由于两个不同的过滤阶段效率及阻力存在区别,所以除尘效果的稳定性较差。
3、电除尘技术
是利用高压电产生的强场强使气体电离,即产生电晕放电,近而使粉尘荷电,并在电场力作用下,使气体中的悬浮粒子分离出来的技术。电除尘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建材、冶金、化工、轻工和电子等行业的烟气净化。
优点:除尘效率高,阻力损失小,对不同粒径的烟尘有分类富集的作用。
缺点:不易适应操作条件的变化,应用范围受粉尘比电阻的限制,对制造、安装和运行水平要求较高;能耗高,钢材消耗量大,占地面积大,投入成本高。
4、喷水或喷雾除尘(湿法除尘)
用水作为除尘的介质。一般来说,喷水或喷雾虽然有一定的除尘效果,但是会弄湿物料,影响成品质量,而且湿的物料对设备会造成较大磨损,此外还会产生水污染,需要进行污水处理。喷水喷雾除尘表面上见效快、花费少,但综合使用成本和管理成本以及对环境的破坏,这种除尘方式的代价是很高的。
5、生物纳膜抑尘
属于源头抑尘技术。从粉尘产生的源头入手,实现快速降尘。BME独创的生物纳膜抑尘技术在国内矿山、冶金、垃圾处理等场所已有典型运用。这类除尘技术属于粉尘散发前抑尘,相比其他粉尘散发后除尘,具有很大的优势,使得在物料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都能够有效地控制粉尘散发,采用生物纳膜技术的综合抑尘系统抑尘率可达98%甚至更高。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都聚集成细料,最终成为成品料,能增加0.5%-3%的产量。
优点:没有水污染,制剂对环境不会产生副作用,不影响成品料品质,投入成本较低,对防治PM2.5等细微颗粒污染有明显效果,适合各类工业、矿山企业。粉尘可以直接转化为成品料,增加经济效益。
缺点:需要精密的专业设备投入,操作要求高。
⑵ 车间粉尘怎么处理
一般生产企业会采用工业除尘设备来处理粉尘过滤问题,像脉冲布袋除尘器,静电除尘器,单机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等,但常用的是布袋除尘器和湿式除尘器。
工作原理:当含尘气体由集尘罩风管经过风机的引力下进入脉冲布袋除尘器,在挡风板的作用下,气流向上流动,流降低,部分大颗粒粉尘由于惯性作用被分离出来落灰灰斗。
细微的含尘气体进入中箱体滤袋的过滤净化,粉尘被阻留在滤袋的外表面,净化后的气体经滤袋口进入上体箱后高空排放,粉尘由经布袋除尘器的排灰阀排出,从而达到除尘效果。
其它措施
1、在工艺允许的条件下,粉尘作业区宜采取地面洒水措施,在粉尘飞扬的工段可采用喷雾降尘。
2、接尘工人应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个人防护用品。
3、应建立测尘制度,加强监督。对除尘装置应定期检查测尘工况,使其正常运行。
⑶ 粉尘防护措施
法律分析:防尘措施是防止生产性粉尘危害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和医疗预防措施。我们的综合防沙土和降尘措施可以概括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对控制粉尘危害具有指导意义。
1、革,即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这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常以达到以下目的作为改革的重点。(1)减少原料中含矽量,或以不含矽的材料代替。(2)生产机械化、连续化、自动化,以减少尘源。为密闭尘源采取通风除尘措施创造条件。(3)减轻体力劳动,减少粉尘飞扬。(4)减少工人与粉的接触。
2、水,即湿式作业,可防止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
3、风,加强通风及抽风措施,在密闭、半密闭发尘源的基础上,采用局部抽出式机械通风,将工作面的含尘空气抽出,并可同时采用局部送入式机械通风,将新鲜空气送入工作面,
4、密,将发尘源密闭,对产生粉尘的设备,尽可能在通风罩中密闭,并与排风结合,经除尘处理后再排入大气。
5、护,个人防护,是防、降尘措施的补充,特别在技术措施未能达到的地方必不可少。如佩戴防尘口罩、防尘安全帽、隔绝式压风呼吸器、防尘服,使用护肤霜和皮肤清洗液;不在工作场所进食吸烟,注意个人卫生;回家前将工作服换下彻底洗净。吃食物前一定先洗干净手。
6、管,经常性地维修和管理工作。
7、教,加强宣传教育。
8、查,定期检查环境空气中粉尘和接触者的定期体格检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一)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四)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五)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六)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⑷ 岗位有粉尘危害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预防措施
(1)个人防护
依据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方式和伤害途径,进行针对性的个人防护。粉尘(或毒物)对人体伤害途径有三种:一是吸入,通过呼吸道进人体内:二是通过人体表面皮汗腺、皮脂腺、毛囊进入体内;三是食入,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
那么针对伤害途径,个人防护对策:一是切断粉尘进入呼吸系统的途径。依据不同性质的粉尘,配载不同类型的防尘口罩、呼吸器、(对某些有毒粉尘还应配戴防毒面具);二是阻隔粉尘对皮肤的接触。正确穿戴工作服(有的还需要穿连裤、连帽的工作服)、头盔(人体头部是汗腺、皮脂肪和毛囊较集中的部位)眼镜等:三是禁止在粉尘作业现场进食、抽烟、饮水等。
(2)加强个人卫生
一是要注意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中的卫生,如使用防毒口罩,在使用前应了解其性能、用法和如何判断失效等知识,经常更换滤料,以免误用或使用无效口罩。保持清洁卫生,做到专人专用、防止交叉感染。
二是要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在车间抽烟、进食和饮水及存放食品、水杯,更不能在生产炉热饭、烤食品,以免毒物污染食品进入消化道。要勤洗手,凡是脱离操作后,做其他事前要洗手,如抽烟、吃饭、喝水、去卫生间等。尘毒作业工人下班后要洗澡,换干净衣服回家,工作服勤换洗,不得穿回家等。
(3)科学加强营养
应在保证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根据接触毒物的性质和作用特点,适当选择某些特殊需要的营养成份加以补充,以增强全身抵抗力,并发挥某些成份的解毒作用。
(4)加强锻炼、促进代谢。
(5)禁烟、酒:
⑸ 接触各种粉尘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有哪些
粉尘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说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是随时随处都存在的。那么,粉尘作业安全防护措施有哪些那?就让佰佰安全网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粉尘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一、工艺措施
(1)改革工艺设备和工艺操作方法,采用新技术。
(2)避免选用危害较大的原材料或生产工艺路线,是消除和减少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
(3)工艺设备和生产流程的布局应使主要工作地点和操作人员多的工段位于车间内通风良好和空气较为清洁的地方,有严重粉尘污染的工段应放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二、建筑措施
建筑的合理设计,不但能减少防尘投资,而使防尘效果显着增加。它主要包括厂房的位置、朝向、平面形式和剖面设计等。
三、湿式作业
这是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的防尘措施,在生产和工艺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首先考虑采用。如将物料的干法破碎、研磨、筛分、混合改为湿法操作,在物料的装卸、转运过程中往物料上加水,可以减少粉尘的产生和飞扬,在车间内用水冲洗地面,墙壁、设备外罩、建筑构件,能有效防止二次扬尘。
四、密闭措施
密闭尘源,使生产过程管道化、机械化、自动化,是防止粉尘外逸的有效措施,还可以大大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避免粉尘与人体直接接触,达到防尘目的。
五、通风除尘
这是一种应用广泛、效果较好的技术措施。随着近年来技术水平的提高,各行业通风除尘设备的改进更新,通风除尘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六、个体防护措施
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按规定佩戴符合技术要求的防尘口罩、防尘面具、防尘头盔、防护服等防护用品,这也是防止粉尘进入人体的最后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