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近代工业革命有哪些重大的科技发明
一、蒸汽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8世纪末,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向西欧大陆和北美传播,后来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
二、内燃机
内燃机,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机械能)的热力发动机。1876年,德国发明家奥托制造出第一台四冲程内燃机,往复活塞式、单缸、卧式,以煤气为燃料。
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导致了汽车和飞机的发明。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研制成单缸汽油发动机,试制汽车成功。卡尔.本茨(1844年-1929年),德国机械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卡尔.本茨是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人称“汽车之父”、“汽车鼻祖”。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出飞机并试飞成功。
三、电的应用技术、电技术、电子技术
电的发现和应用,不仅导致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而且使人类生活进入了一个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新时代。即:电气时代,或者,电器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重要特征是以电力、电器的广泛应用为显着特点。从此,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1831年,英国杰出的科学家法拉第在做实验时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个原理,法拉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能产生连续电流的发电机。以后的发电机都是根据同样的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实用的白炽灯泡。自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后,各地的发电厂才迅速发展起来。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森梅斯)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随后,电灯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四、电磁波技术、无线电技术
电磁波首先由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麦克斯韦于1865年从理论上(麦克斯韦方程组)预测出来,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1896年,俄国发明家波波夫用自己发明的无线电发报机成功地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份有明确内容的无线电报。电磁波技术以及无线电波技术的发明,使得远距离无线通讯成为可能。
五、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
第三次技术革命是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的。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者是约翰.冯.诺依曼。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在以后60多年里,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电子计算机是上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技术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对社会、对人类、对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从此,世界进入了电子计算机时代。
六、半导体技术、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技术)
半导体,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在半导体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集成电路技术(微电子技术),有了集成电路技术、特大、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就使得电子计算机以及各种电子设备电器设备实现小型化、微型化、超微型化、极微型化成为了可能。
七、激光技术、光技术(光子技术)
激光的原理早在1916年已被着名的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现,但直到1960年激光才被首次成功制造。1964年按照我国着名科学家钱学森建议将“光受激发射”改称“激光”。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
八、原子能技术(核能技术)
原子能又称“核能”。原子能(核能)是原子核发生变化(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时释放的能量。重核裂变就是一个大质量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比较小的原子核,轻核聚变就是小质量的两个原子核合成一个比较大的原子核,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时都会释放出超高巨大的能量,而轻核聚变时释放出的能量更大。
九、航天技术、纳米技术
人造地球卫星、探月、宇宙飞船、运载火箭、航天飞机。纳米技术:研究在0.1至100纳米范围内微观技术。
十、化学工程技术、生物技术
化学工程和生物技术:化学工业工程技术。达尔文进化论、细胞学说、遗传规律、DNA双螺旋结构、分子生物学,等等。
B. 在工业时代,除了珍妮机,蒸汽机,还有哪些领先于世界的技术
1765年珍妮纺纱机
1785年改良型蒸汽机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的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试航成功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1825年,史蒂芬孙驾驶着一列拖有34节小车厢的火车试车成功
19世纪,美国在工业革命中采用和推广了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
C. 求世界七大工业奇迹
1、 大东方号(The Great Ship):1851年,伊森巴金敦布鲁奈尔梦想打造出世上最大的一艘船,然而这艘大东方号将让他身败名裂。 2 、布鲁克林大桥(The Brooklyn Bridge):19世纪中叶,纽约是当时世上成长最快的城市,当时有人计划搭建有史以来最长的桥,联结曼哈顿与布鲁克林。 3、 贝尔灯塔(Bell Rock Lighthouse):苏格兰索命无数的贝尔礁石,几世纪以来一直是过往船只的墓场,年轻的罗勃史蒂文森因此提议在其上建立一座灯塔。 4 、伦敦下水道(The Sewer King):伦敦自中世纪以来就未曾改进过的卫生环境,乔瑟夫巴瑟杰特却决心打造1300英里的新下水道,成功终结了霍乱流行的时代。 5 、巴拿马运河(The Panama Canal):佛迪南德雷赛布构思而成,巴拿马运河是工程奇迹也是人定胜天的成果,并由美国人约翰史蒂文斯接手这项工程,并将之完成。 6 、太平洋铁路(The Line):两大工业巨子的精彩故事,他们在一场赛事中彼此竞争,希望尽快建造一条铁路,将美国东西两岸联结在一起。 7、 胡佛水坝(The Hoover Dam):1902年,阿瑟鲍威戴维斯构思出一项计划,建造一座水坝拦截科罗拉多河危险又不可预测的力量。
D.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都是什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
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的速度,纺纱顿时,供不应求。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从此,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螺机、水力织布机等先进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随着机器生产越来越多,原有的动力如,蓄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买足需要。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的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传统的手工业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管理,提高效率,资本家开始建造工房,安置机器雇佣工人集中生产,这样,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工厂成为工业化生产的最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机器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革新,为了快捷便利地运送货物、原料,人们想方设计地改造交通工具。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的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试航成功。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1825年,史蒂芬孙亲自驾驶着一列托有34节小车厢的火车试车成功。从此人类的交通运输页进入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工厂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18世纪末,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向西欧大陆和北美传播。后来,有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器的广泛应用最为显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的重大发明。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到70年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电器开始用于代替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相继问世,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科学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另一项重大成就,是内燃机的创新和使用。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80年代德国人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等人成功地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生产。
1870年,全世界生产大约八十万吨石油,而1900年的年生产量猛增到了二千万吨石油。
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90年代意大利人可尼试验无线电报取得了成功,都为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E. 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科技成就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
一、原子能技术:1945年,美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54年,苏联建立第一座核电站。
二、航天技术: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三、电子计算机:1946年延生于美国
四、分子生物学:1972年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1999年美国首次制成DNA分子
五、遗传工程:1997年英国克隆羊成功;2000年美、日、法、德、英、中公布类基因组草图。
(5)机器工业有哪些奇迹扩展阅读:
世界工业革命演变历史: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
1、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时间中期(大概是1760年至1850年)
2、特点: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从而开创了以机器代替人工的工业浪潮。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用的机器都是以蒸汽或者水力作为动力驱动,首次用机器代替人工,具有非常重要的划时代的意义。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
1、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大概是1870年到1900年)
2、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使用蒸汽和水力的机器满足不了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新的能源动力和机器引导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得益于内燃机的发明和电的应用,电器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此时的机器有着足够的动力,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得到了飞速发展,机器的功能也变得更加多样化。由于电话机的发展,人类之间的通讯变得简单快捷,信息在人类之间的传播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三、第三次工业革命:自动化
1、时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大概是1950年到今天)
2、特点:第三次工业革命相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了更加巨大的变化。不再局限于简单机械,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人工材料、遗传工程等具有高度科技含量的产品和技术得到了日益精进的发展。
以互联网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几乎把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联系了起来,工业中的生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人类在这个时代的“野心”不再局限于放眼所及的地球,而是星辰大海,并且在航天技术的高速发展下得到了实现。
F. 六大工程奇迹有什么
世界七大工程奇迹,简称世界工程奇迹,是指近代至现代七项最大型的工程,由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出。它们分别是巴拿马的巴拿马运河、荷兰的北海保护工程、美国的帝国大厦和金门大桥、加拿大的加拿大国家电视塔、巴西的伊泰普大坝,以及英国及法国的英法海底隧道。
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位于拉丁美洲的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总长82公里,宽的地方达304米,最窄的地方也有152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建造巴拿马运河的负责人法国的菲迪南·德·勒塞普在1880年1月1日负责开始动工开凿巴拿马运河,但是在高燥地带开凿苏伊士运河和在热带丛林内开凿完全不同,洪水、泥泞、热带的流行病如疟疾、黄热病等造成的高死亡率迫使法国人放弃了这个计划。1903年,工程由美国接手。
1914年8月15日,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极大地缩短了美国东西海岸间的航程,比绕合恩角缩短了14800公里。为了建造巴拿马运河,法国在开始付出了3亿美元,美国又追加了3亿7500万美元,共挖掘了1亿7700万方土方,用了450万方混凝土,最多时有4万工人同时施工。
北海保护工程
北海保护工程。荷兰近1/3的国土位于海平面以下。为阻止海洋的进犯,他们建起一系列巨型防洪屏障。该计划是在风暴频发的北海之中建造一道30公里长的防洪堤,以防海水的袭击,与此同时,在防洪堤后面建一个既没有潮汐也没有洪灾危险的淡水湖。
帝国大厦
帝国大厦位于美国纽约市,共有102层。由Shreeve, Lamb, and Harmon建筑公司设计,1930年动工,1931年5月1日落成,只用了410天。它的名字来源于纽约州的别称The Empire State(帝国之州)。
帝国大厦在世界贸易中心兴建之前,一直是纽约市最高的建筑,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全球最高的建筑。在它兴建之前克莱斯勒大厦是全球最高的建筑。目前它是美国第二高的建筑,排在芝加哥的西尔斯大楼之后。帝国大厦原本共381米,20世纪50年代安装的天线使它的高度上升至448.7米。根据估算,建造帝国大厦的材料约有330000吨。大厦总共拥有6500个窗户、73部电梯,从底层步行至顶层须经过1860级台阶。它的总建筑面积为204,385万平方米。
金门大桥
金门大桥是美国旧金山市的标志性建筑。它跨越联接旧金山湾和太平洋的金门海峡,南连旧金山的北端,北通加州的马林县,位于北纬37°49′,西经122°29′。金门大桥桥墩跨距1280.2米,是世界上第一座跨距千米以上的悬索桥,宽27.5米,桥身呈褐红色,金门大桥拥有世界第四高的桥塔,高达227.4米,全桥总长2737.4米。
1933年1月5日大桥开始施工,在1937年4月完工,同年5月27日对行人开放。第二天(5月28日),随着罗斯福总统在华盛顿按下一个电钮,该大桥对汽车开放。而金门大桥的两个桥墩在1964年之前拥有世界上悬索桥中最长的跨度。这两个桥墩直到不久之前还是世界上最高的悬索桥桥墩。1957年之前它还是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
加拿大国家电视塔
加拿大国家电视塔高553.3米,曾是世界上最高的自立构筑物。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多伦多市,是该市的标志性建筑,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次参观。
加拿大国家电视塔由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建造于1976年,目的是显示加拿大强大的工业。最初只是被设计为传送广播电视信号的天线,305米高度处有用于传送预告信号的微波接收器。而广播天线位于塔的最顶端。电视塔内建有高447米的金属阶梯,共1,776级,是世界上最高的金属阶梯,这些阶梯用于紧急用途。
伊泰普大坝
伊泰普大坝位于巴西巴拉那河,是直至三峡大坝完工前全球当时最大的水利工程。大坝于1970年1月动工,1984年5月5日落成。大坝高225米,长8000米,所用混凝土达1180万立方米。用这些混凝土,可建一个供200万人居住的城市,或者建造一条从大坝通到美国纽约的高速公路。大坝修筑形成的伊泰普水库最高水位达233米,水库总容量290亿立方米。水电站的主机房高112米,长968米,宽99米,面积相当于四个足球场。水电站的装机容量1260万千瓦,远远超出世界原居前列的美国大古力水电站(650万千瓦)和俄罗斯萨场斯卡亚水电站(640万千瓦)。
英法海底隧道
英法海底隧道是一条把英国英伦三岛连接往欧洲法国的铁路隧道,1987年12月1日动工,1994年5月6日开通。隧道横跨英伦海峡,使由欧洲往返英国的时间大大缩短。隧道长度50.5公里,仅次于日本青函隧道。海底长度37.9公里。单程需35分钟。通过隧道的火车有长途火车、专载公路货车的区间火车、载运其他公路车辆(大客车、一般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的区间火车。隧道由欧洲隧道技术公司经营,但因为隧道建造费用极高,所以债务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