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建设工业园有多少优质种植场地

建设工业园有多少优质种植场地

发布时间:2023-06-14 01:03:47

Ⅰ 南宁六景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

六景工业园区所位于的南宁市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
南宁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东邻粤港澳,南临北部湾,西接中南半岛,处于泛北部湾、泛珠三角和大西南3个经济圈的结合部,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枢纽城市、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前沿城市,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南宁已建成较为完善的公路、铁路、民航、水路立体交通网络。

1、区位优势
六景镇位于广西南部,背靠大西南,面向粤港澳,距广州500公里、香港650公里、澳门650公里、深圳650公里、珠海630公里、南宁47公里,柳州160公里。六景镇西与首府南宁相邻,东与广西东部较发达地区相接,南靠北部湾沿海港口城市,北通柳州、桂林重要城市,在东西部大区域中,六景镇处于“东西结合部”的交通要冲,具有较大的“承东启西”的独特区位比较优势。
2、对外交通优势
(1)铁路
湘桂铁路(国家铁路)、黎钦铁路(地方铁路)穿过六景。六景镇内湘桂铁路段设有六景火车站。该火车站设有可容纳数千吨货物的新货站,年进出站货物达百万吨。近年来,由于该镇有了铁路支线,货场和仓库站台,原来由贵港港口流向广东的煤炭、水泥等大宗货物运输,频频转道六景。
六景火车站,建于1954年,是湘桂铁路上一个具有客运、货运功能的标准中间站。目前南昆线上煤、矿、焦炭、肥料等源源不断地流入六景站,再由本站转销运往横县、灵山、浦北等县。随着湘桂双线的建成通车,六景火车站的客货将更繁荣,客货流量将是现在的几倍,市场发展前景看好。
此外,在六景镇南部、良圻街区的西侧,黎钦铁路上还设有横州火车站。六景镇与北部湾的联系极为密切。
(2)公路
桂(林)(北)海高速公路、在建的南(宁)广(州)高速公路、横(州)六(景)二级公路穿过六景。桂海高速公路和在建的南广高速公路也在六景交汇,通过高速公路六景可北达桂林,南达钦州、北海,东达广州、深圳,西至南宁。其中,到首府南宁只需要半个小时。
通过桂海高速公路,六景镇离广西工业重点城市柳州市160公里左右,离广西沿海的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的180至250公里左右,便捷的交通条件,给柳州市机械和汽车等工业、沿海重化工业向六景镇的辐射影响创造了条件。随着在建的六钦高速公路的建成,便捷的交通条件使北部湾产业向六景镇的梯度式转移的可能性增大,同时也给工业产品扩散和销售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
另已定线的六钦高速公路在距六景镇西面约20公里处有一出口,预计明年修建完成通车,届时六景与北部湾的联系将更加密切。
(3)水运
六景镇西临郁江河道,上通南宁、百色、龙州,下达广州、深圳、香港,常年可通航1000吨级轮船。六景港口地处横县各大厂矿和钦州地区几个县市部份厂矿及广东各地长航水路运输的必经之道,有湘桂铁路和桂海高速公路经过,具有发展水陆联运枢纽的潜力,地位十分重要。目前,修编中的《南宁港口总体规划(2007—2030)》将南宁港横县港区六景作业区规划为南宁港最重要的作业区(中心港区)。规划总面积为431.7公倾,规划岸线长9.6千米。未来随着南宁港口项目建成,六景港将成为南宁市最大的内河港口。
(4)机场
六景镇距南宁机场约70公里,镇区与机场间有便捷的高速公路相接,仅45分钟路程。
(5)结论
六景镇有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四位一体”的交通优势。这种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有利于直接接受南宁、柳州等重要城市的经济辐射,有利于发展“大西南出海通道”和“东盟—泛珠三角通道”的通道经济。
自然要素评价:
① 地形
六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间以山间河谷,山地丘陵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0%左右,六景霞霓山是自治区重点保护的“中国海盯泥盆系六景标准剖面保护区”,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下降,差异明显,西北部众峰耸峙,悬崖陡峭,地表深切,沟壑幽深;东南部为剥蚀丘陵地貌,丘顶浑圆,地面波浪起伏,土丘坡度平缓,冲沟呈树枝状分布。
a、坡度
六景地区以丘陵山地为主,大部分用地的坡度为8%以上。根据用地建设的难易程度将园区的用地坡度属性分为三个等级:坡度<8%,坡度8~25%,坡度>25%。 现状坡度分析表 坡度属性 评价标准 <8% 地势平坦,建设程度易 8~25% 地势不太平坦,建设难度中等,需经过特殊处理才可建设利用 >25% 地势陡峭,建设难度高,尽可能的不考虑作为建设用地 b、山体高度
镇区丘陵波状起伏,丘顶标高基本在70~150米之间。根据建设的难易程度将镇区丘陵高度属性分为三个等级:70米(黄海高程)以下,70~100米,100米以上。100米以上不宜选作建设用地。
② 植被
镇区土地主要为沙质红土,较为贫瘠。虽然六景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热量充足,森林覆盖率较高,但其生态结构较脆弱,原生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横县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甘蔗、花生、木薯、茉莉花、茶叶、桑等,是广西商品粮和蔗粮生产基地之一,是全国最大的茉莉花和花茶加工基地。林业主要种植松、杉、桉、竹,水果主要有荔枝、龙眼、梨、芭蕉、果皮、果蔗、柑、橙、柿、梅等品种。六景镇主产稻谷、甘蔗,着名的土特产是三月红荔枝。
在地形、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植被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较为明显。全区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森林矮林、其中常绿阔叶林是重要的水源林和特种用材林。常绿针叶林是本区主要的用材林和薪炭林。
植被质量状况与山体高度有密切关系,一般山体越高,植被越茂密,低矮丘陵则植被状况较差,甚至已成为光头山。对植被状态较好的区域,规划中可考虑保护。
③ 水资源与洪水位
六景主要使用郁江作为水源。郁江为珠江水系干流,南宁段称为邕江。横县境内全长144.5公里,河面宽度400米,洪水期最大水深可达15米,多年平均流量1390立方米/秒,特大洪峰流量230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688立方米/秒。六景距离西津水电站坝址80.9公里。二十年一遇水位黄海高程天然68.57米、回水69.32米,五十年一遇水位黄海高程天然71.54米、回水72.03米。邕江上游右江支游上正在修建百色大型水利枢纽,该工程建成后郁江河段各重现期水位将有大幅度下降,也即相同水位的重现期在水利枢纽建成后将得到提高。洪水位以下用地需经一定的工程处理措施后才可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④ 水体分析
镇区处郁江东岸属珠江水系。距下游西津电站约80公里,区内水资源呈树枝状发育,郁江和甘棠河从北至南贯穿,在镇区内和边缘分布一些小水库,所有地表水均汇入郁江。
镇区内现有增塘水库、大鹿水库、源清水库等,同时伴随许多的池塘和支状河流。
这些水体在提高景观质量、改善空间环境、调节镇区温度湿度、维持正常的水循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城市防洪排涝、易被污染的环境因子。因此,在规划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开发和保护显得十分的重要。
在整个镇区的水体体系中,按其价值可分为三等:重要水体、次重要水体、可改造利用水体。 水资源评价分析表 类 别 名 称 特 点 重要水体 郁江、甘棠河、源清水库 面积较大、水资源丰富、对整体环境影响很大 次重要水体 青滩江、增塘水库、大鹿水库 面积一般,建议保留 可改造利用水体 一般水塘 面积小、对环境影响不大,可根据需要进行改造 ⑤ 生态景观
丰富的水资源和植被资源是六景工业园区的一大特点,如何利用这些自然生态资源使之成为园区丰富的景观,这是创造镇区优美景观必须重视的。
景观价值评价是依据自然和人文因素两方面进行的。人文评价主要是参考视频、视觉质量(悦目性)、独特性。自然评价主要考虑地貌、水系、植被三方面,综合人文评价与自然评价得出三类景观类型:
一类是指有丰富植被的山峰、河流、视觉条件良好,有一定的独特性;
二类是指自然条件较好,视觉质量一般,独特性为中的区域;
三类是其它景观区域。 生态景观评价分析表 类 别 区 域 范 围 景观价值高 泥盆保护区、郁江、甘棠河、山峰地 景观价值中 增塘水库、大唐水库、园地 景观价值低 其它区域 ⑥ 地质
区内分布地层有第四系(Q)残积土(区域北部和东部)和河流堆积的粘性土(区域西北部)和圆砾层(区域西北部);下三系(E)砂岩(区域东南部)、砾岩(区域中部);白垩系上统(K2)砂岩(区域南部)、砾岩(区域南部);泥盆系上统(D3)灰岩、生物灰岩(区域西部、北部、中北部)。六景地区基土(岩)不属于膨胀土(岩)。区内仅发现7处小型崩塌(塌岸),根据现有资料,尚未发现地质断裂带,也未见有其他灾害种类。
(3)土地适宜性综合评定
综合以上各自然因子的分析,按照前面确定的用地评价标准,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评价,把镇区用地大致划分为三类用地:
一类用地: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规划区内一类用地比例最高,一类用地主要集中在佛渡村、化龙村地区(横州火车站周边)以及良圻和良圻农场地区,三类用地主要为较高的山体,集中于镇区中部、东北部以及横州至邕宁公路以南山区和郁江以西的官山地区。

Ⅱ 工业园区土地和厂房建设比例是多少

工业园区土地和厂房建设比例是4:6。
工业园区企业编制可以执法是因为是企业编的。
工业园区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政府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行政手段划出一块区域,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提高工业化的集约强度,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功能布局,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生产区。
通常进驻工业园区的产业类型,都为早期较发达的产业,例如食品制造业、纺织业、成衣业、毛料制造业、家具业、造纸业、石化业、运输业、化学制造业、仓储业等。1980年代后遂有科学园区的发展。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园区,起源于50年代,就是硅谷。科学园区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让企业及大学可以成立新的创投公司(Startupcompany)。科技园区是中国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国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中,划出一定的地域范围,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较为特殊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在工业园区通过兴办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经营的生产性企业,以及中外合作的科学研究机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发展新兴产业,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比例(proportion)是一个数学术语,表示两或多个比相等的式子。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数学中,如果一个变量的变化总是伴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则两个变量是成比例的,并且如果变化总是通过使用常数乘数相关联,那么常数称为比例系数或比例常数。

Ⅲ 工业园区规划的注意事项

工业园区的规划不仅要组合地形、地貌,以及工业生产线的特点外,还需特别注重园区的功能、交通和人性化等方面。不同特点的工业园应采用不同的规划方法。
前瞻产业研究院表示,工业园区规划比较注重生态性,强调产业生态系统成员彼此间与自然、人文资源的合作,并具备环境意识与愿景的产业共生规划。落实生态工业园区概念须同时兼顾多种组织型态与领域,必须多考虑人、文化层面的因素。
此外,工业园区规划除注重污水的排放、居住交通的便利外,园区的绿化规划逐渐成为规划的重点。
搞好园区的绿化建设,不仅能美化厂容,吸收有害气体,改善环境条件,而且能为职工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产环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劳动效率。同时,进行厂区绿化也可以反映出企业的文明程度。

Ⅳ 工业园区唯亭哪里有构树

苏或宏漏州工业园区唯亭森林苗圃、苏州工业园区唯亭云翼绿化园艺园。
1、苏州工业园区唯亭森林苗圃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荡浪衫烂湖村,经营范围包含:苗木种植、销售及出租。
2、苏州工业园区唯绝毁亭云翼绿化园艺园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四方街,经营范围包括绿化种植、养护;盆景租摆、销售。

Ⅳ 目前国家生态工业园区有多少个

国家环保总局已组织专家论证通过了19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规划。其中行业类园区9个,占总数的47.4%,覆盖了制糖、电解铝、造纸、盐化工、矿山开发、磷煤化工、钢铁和氧化铝等行业;综合类园区9个,占总数的47.4%,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环保产业园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个,省级工业园区1个;西部地区6个(内蒙古2个、新疆1个、陕西1个、贵州1个和广西1个),占总数的31.6%,东部和中部地区12个(广东1个、湖南1个、山东4个、辽宁2个、江苏2个、天津1个、河南1个),占63.2%。

点这网进去看吧
http://www.jshb.gov.cn/jshb/gzzl/showinfo.aspx?infoid=50a74204-4fbe-4c48-80bd-89d007ec1aa7&categoryNum=011006005002
全国创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试点示范单位情况

Ⅵ 赣州市沙河工业园的园区简介

赣州市沙河工业园属市级工业园和省级乡镇企业工业园,位于全国卫生城赣州市城效东南部,坐落在江西省小城镇重点建设镇沙河镇境内,纳入了大赣州的统一规划,规划面积为12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了1500亩。园区内西邻赣州火车站,东沿规划建设中的323国道新线,南接105国道,距赣州市城区2公里,离4C级赣州黄金机场6公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园区内已接通日供水12万吨的市自来水供水系统,架通110千伏和35千伏、10千伏的供电网络,3000门通讯线路及宽带网铺设到位,有线电视网络进入园区,主干道已完成水泥硬化,道路通畅。园区土地基本实现“六通一平”,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本园区周边县市劳动力资源充裕,供电、供水及劳动力价格较沿海地区低廉。
园区属生态工业园,境内已规划建设公园、广场及寺院,绿地发达30%,为赣州城市的“后花园”。周边环境风景优美,西瞰赣州全城景观,北眺佛日峰马祖岩圣地、东望杨仙岭仙境,南观峰山崆峒胜景。身临其境,犹入画卷,必旷神怡,实为地灵财旺。
沙河工业园坚持“小社会、大服务”,工业园设立了管理委员会,内设办公室、规划建设部、招商部、财务部,境内设立了工商、税务、土地、规划、公安、金融、医疗、学校等机构(单位),实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班人马,服务到位,责任到人”,投资审批时,代办制服务;企业建设中,全方位服务;企业投产后,经常性服务。全面采用“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的办事程序。工业园区实行优惠政策,根据进园项目的科技含量、规模大小、税收多少给予相应的土地价格优惠。园区内实行“零收费”。
自沙河工业园开工建设以来,前来投资的客商络绎不绝,开发势头迅猛,目前区内已有医药、彩印包装、服务加工、建材加工等企业落脚工业园。工业园的开发受到各界好评。一个设施完善、项目高档、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规模宏大、环境优美的工业区正在这里全面崛起。
沙河工业园将以“开放、开明、高效、务实、守信、廉洁”的姿态,热忱欢迎海内外朋友、工商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投资导向
1、工业:有色冶金(钨、钼、锡、稀土深加工);机电、造纸、生物制药、食品、建材、服装鞋业;农产品加工。
2、农业:农作物高新品种开发、水产资源、山地资源的开发和深加工;优良种禽引进及繁育;高效低毒农药;饲料添加剂及饲料蛋白资源开发,粮食、蔬菜、水果、肉食品、水产品的储藏、保鲜、干燥、加工新技术。
3、基础设施:小城镇建设、房地产开发、水电、宾馆、大型商场,工业园及工业小区建设开发。
4、高新技术:各类先进制造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环保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及产品。
5、社会事业: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
6、旅游:旅游景区开发、旅游产品开发。
7、企业改造:鼓励客商对区内现有企业进行承包、租赁、参股、收购。

Ⅶ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规划编制

以下给出生态工业园区规划文本的基本内容,具体规划工作中各园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增删和调整:
摘要
1. 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概况
(1) 社区、城市、区域的情况
(2) 园区现状、产业类别、结构、主要资源等状况
(3)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 园区建设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1) 必要性
(2) 有利条件
3. 规划目标和原则
(1) 总体目标
(2) 具体目标
(3) 规划原则
4. 园区总体设计
(1) 现有建设条件分析
(2) 生态工业园区的总体框架(包括主要工业链)
(3) 生态工业园区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4) 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规划
5. 园区工业代谢分析
(1) 主要物质代谢分析
(2) 能量流动分析
6. 园区建设项目
(1) 园区建设项目清单及说明(包括工业项目、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
(2) 园区建设项目指南
7. 园区投资和效益分析
(1) 总投资
(2) 融资渠道
(3)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8. 组织机构和保障措施
(1) 领导小组、管理委员会(协调办公室)、投资开发公司
(2) 园区管理制度(如果是改造现有园区,须注意与现有园区的管理制度相结合)
(3) 鼓励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补贴政策、信贷政策、排污收费返还等)
(4) 支持体系(如信息系统、新技术开发、企业孵化器、环境管理体系、清洁生产审核等)
附件三:
循环经济示范区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试行) 总 则 一、为了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循环经济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的建设,规范示范区申报、审批和管理程序,更好地发挥示范区建设对改善城市和地区环境、减少废物排放、大幅度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的作用,特制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所指的循环经济示范区是一种以污染预防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以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示范区域。示范区一般在省、市开展试点和示范。
三、示范区建设要遵循“减量、再用、循环”原则(“3R”原则)。减量原则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或消费目的,再用原则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尽可能多次以初始形式被使用,避免一次性用品的泛滥。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尽可能多地再生利用或资源化,产品和废物的循环利用,必须适当进行,不产生新的环境污染。
四、本规定适用于示范区的申报、规划编制和论证、审批和命名、监督管理、组织实施等。
申 报 五、示范区建设须由建设单位向省级环保部门提出创建申请,经其审查后上报国家环保总局。
六、示范区申报条件为:
1.设立领导机构和相关工作机构;
2.地区经济建设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和示范性;
3. 在企业、区域和社会层面存在循环经济的典型或雏形;
4. 具有在整个经济活动和全社会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模式或建设循环型社会的条件;
5. 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水平,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建设示范区的基础条件。
七、示范区申报应提交建设单位申请报告,包括本地区基本情况、循环经济区创建意义、基本思路、基础条件、预期目标、建设内容及进度安排等。
规划编制和论证 八、 示范区创建申请经过国家环保总局同意后,示范区建设单位可组织编制示范区规划(必要时应包括重要项目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编制工作应委托具有示范区规划编制经验的单位进行。
九、 规划应按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指南》编写,对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内容、重点项目、保障措施等做出重点分析,以使规划能指导示范区建设实践。
十、示范区规划编制完成后,应由园区建设单位向省级环保部门提交规划送审稿,由其审查后上报国家环保总局。
国家环保总局组织专家委员会对规划进行论证。 十一、专家委员会应由工业生态、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城市和区域规划以及所涉及行业的国内知名专家组成。
十二、专家论证包括实地考核、听取规划汇报、提问、讨论及评议、形成专家论证意见等步骤,专家委员会重点对示范区建设的意义、建设条件是否成熟、建设目标是否明确和合理、建设内容是否符合循环经济要求、是否有可行的项目、是否提出有效的保障措施以及是否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等方面进行论证。
十三、 示范区规划经过专家论证通过后,建设单位应按规划开展建设。经过一段时间建设试点后,建设单位可向省级环保部门提出示范区命名申请,并由其上报国家环保总局。
审 批 和 命 名 十四、示范区建设单位提出命名申请后,应提交以下材料:
1. 按专家论证意见修改的规划报批稿(必要时应包括重要项目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2. 专家论证意见;
3. 示范区创建工作背景情况说明;
4. 示范区建设的组织机构名单;
5. 地方政府已有或拟给予示范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
十五、 国家环保总局对报送的材料进行审查,并报总局局务会批准。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单位批准为循环经济示范区,并授予统一规格的标牌。
十六、示范区命名格式为:示范区所在地名+ “循环经济示范省(市)”。
十七、示范区建设在其地方政府设立的领导机构领导下,按批准的规划内容和时间实施。若需对建设项目作重大调整,应报告国家环保总局并征得其同意。
监 督 管 理 十八、示范区建设单位应每季度向国家环保总局报告示范区建设和发展情况与存在问题等,年终上报年度总结。国家环保总局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简讯》形式,发布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的最新信息。《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简讯》由国家清洁生产中心负责承办。
十九、 国家环保总局组织专家组对示范区进行定期考核、检查,对成绩显着的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十、出现以下情况的示范区,国家环保总局责成其限期整改,限期整改后仍然不符合标准的撤消其命名:
1.示范区建设机构管理不善,不能及时报告示范区发展动态;
2.示范区中的重点企业严重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法规,污染物排放不达标;
3.未按示范区规划的要求和目标推进示范区的建设,示范区建设项目作重大调整未及时报告,使示范区建设滞后或成效不明显。
组 织 实 施 二十一、 国家环保总局负责协调推动循环经济在全国的试点工作,组织制定示范区规划指南,组织制订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对各地示范区建设进行指导。
二十二、国家清洁生产中心作为示范区建设的技术支持单位,协助国家环保总局对示范区建设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研究循环经济国内外进展情况,定期发布全国循环经济发展信息。
二十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的统一要求,协调、指导本辖区内的示范区建设和环境监督、管理,会同当地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规划,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积极配合地方人民政府落实规划和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
二十四、示范区所在地方人民政府对示范区建设可提供以下支持:
1.示范区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调整区域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的重大战略措施,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
2.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结合地区实际,制订促进示范区快速、健康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
3.有利于示范区发展的管理体制,动员和组织有关部门,支持示范区建设;
4.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利于示范区引进技术、人才和资金;
5.依靠企业自愿行为,按照市场规律,组织建设示范区;
6.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和培训,建立激励政策和措施。
二十五、示范区企业要按照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在从事业务活动中,根据“3R”原则,有责任采取措施控制原材料的使用量,对可利用的产品和废物进行循环利用,对最终不能利用的产品进行合理处理处置。
二十六、示范区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的规定,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资源的循环利用。按照示范区规划分期分批实施示范区建设项目,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指导和推动的原则,建立符合市场机制的建设、管理和服务等运作模式;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协助企业建立企业间的共生组织和产业链,高标准完成示范区建设。
附件四:
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指南(试行)
循环经济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一种以污染预防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以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的示范区域。它运用生态学规律把区域内的社会经济活动组织成若干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流程,在生产和消费的源头努力控制废弃物的产生,对可利用的产品和废物循环利用,对最终不能利用的产品进行合理处理处置,实现物质生产、消费的“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一、 示范区的基本特征
示范区比生态工业园区的内容更丰富,影响更广泛。其主要特征如下:
1. 示范区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区,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赢”。
2. 示范区需要以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法律制度的重建作为保障。
3. 示范区具体活动主要集中在企业层面实施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区域层面建立共生企业间或产业间的生态工业网络;以及社会层面建立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
4. 示范区强调在区域和社会层面上的一、二、三产间的物质循环和流动。
二、 示范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 指导思想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循环经济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促进社会经济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的根本转变。
2. 基本原则
示范区的规划和建立遵循“减量、再用、循环”为内容的行为原则(即3R原则)。
(1) 减量原则。要求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即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满足既定的生产或消费需求,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做到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在生产中,常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产品重量轻型化,产品包装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在生活中,减少人们对物品的过度需求,从而达到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目的。
(2) 再用原则。要求产品和包装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在生产中,常要求制造商使用标准尺寸进行设计,以便于更换部件而不必更换整个产品,同时鼓励发展再制造产业;在生活中,鼓励人们购买能够重复使用的物品、饮料瓶和包装物。
(3) 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无用的垃圾。物质循环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资源循环利用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产品,二是资源循环利用后形成不同的新产品。循环原则要求消费者和生产者购买循环物质比例大的产品,以使循环经济的整个过程实现闭合。
以上原则中,减量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再循环原则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末端处理负荷。
3R原则重要性是不一样的。循环经济的根本目标是要求在经济过程中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再利用和再循环都应建立在对经济过程进行了充分的源削减的基础之上。
三、 示范区的规划步骤 示范区规划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 组建规划队伍:建立规划队伍,包括领导机构和技术机构。
2. 现状调研:主要调查和分析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背景、主要的环境问题;分析现有经济运行模式的特点、主要存在问题。
3. 建设目标确定:针对示范区建设的指标体系(见后文)中各类指标,提出循环经济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目标应尽可能量化和易于考核。
4. 方案设计:包括总体框架设计、产业发展规划(包括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循环型服务业、循环再生产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生态景观建设规划、重点实施项目筛选、项目详细规划、法律法规制订、支持系统设计。
5. 投资和效益分析:包括示范区建设的投资预算,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分析。
四、 示范区的硬件建设
示范区硬件建设体现在具体的项目实施上,主要集中在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面。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要求实现清洁生产和污染排放最小化;区域层面的循环经济要求企业之间建立工业生态系统或生态工业园区,实现企业间废物相互交换;社会层面的循环经济要求废物得到再利用和再循环,产品消费过程中和消费后进行物质循环。不同地区的示范区建设内容不一定相同,以下仅针对三个层面给出一般性介绍:
1. 建设循环型企业
2.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运用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理论,对现有工业园区分类指导,建设生态工业园,提升现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档次和竞争力,引导老工业区的改造。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生态工业型经济开发区
用生态工业思想改造现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对新建的开发区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进行整体规划和选择入园企业,构建合理的产业和产品链网,实现园区工业结构最优组合。
(2) 用循环经济指导老工业区改造
在老工业区改造中引入循环经济理念,逐步建立新型的工业组织形态,以循环经济指导老工业区的改造,结构调整和产品调整。
(3) 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
在资源枯竭地区,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调整资源开采型企业产品结构,建立生态工业网络,开发二次资源,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
3. 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
建立城市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废旧物分类、回收、再造系统,城市及区域中水回用系统,生态型产业系统,信息系统等初步建设起循环型社会。
循环经济的建设范围不仅涉及第二产业,而且也涉及到第一、三产业。对于第一产业,要求科学地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和饲料添加剂,改进种植和养殖技术,实现农产品的优质、无害和农业生产废物的资源化,防止农业环境污染。
禁止将有毒、有害废物用作肥料或者用于造田。建立工农业之间的产业共生联系,形成新型生态产业。对于第三产业,要求餐饮、娱乐、宾馆等服务性企业,采用节能、节水和其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和设备,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消费品。废物进行分类回收,为再循环创造条件。建筑工程应当采用节能、节水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建筑设计方案、建筑和装修材料、建筑构配件及设备。建筑废物实现产生量最小化和再利用。消费者应树立绿色消费的理念,自觉参与循环资源的回收活动,促进循环型社会的建立。 在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中,要将第一、二、三产业作为整体进行考虑,统一规划三产内部和三产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使区域内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协调、优化的关系。
五、示范区的软件建设 1. 法律法规支撑体系设计
(1)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地方(城市、省)的循环经济发展条例和相关的实施细则。
(2)制定推动发展循环经济的优惠政策
制定优惠的财政、税收、投资、土地、排污费返还政策和其他经济激励政策;基建和技改项目审批中鼓励循环经济示范区内的建设项目;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垃圾处理费,使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运行达到保本微利水平。制定废物资源化,再利用的激励性经济政策。制定政策明确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责任和义务。
(3)制定鼓励绿色消费和绿色采购的政策
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优先采购再生利用产品和经过清洁生产审核、通过ISO14001认证的企业的产品以及通过认证的环境标志产品;在使用中,注意节约及多次重复利用,回收废弃办公用品。通过政府的表率作用,引导社会团体和企业积极参与绿色消费活动。
2. 技术支撑体系设计
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等。要重点开发或运用生态工业的关键联接技术,如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水回用技术、工业废物资源化技术、生物化工联接技术;能源的梯级利用技术;开发和运用煤矸石等大宗工业废物的综合利用、深加工等二次资源开发技术,建立生态工业技术研发基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六、示范区建设的指标体系
示范区应按照下述四类指标体系进行规划建设:
1. 经济发展指标
2. 循环经济特征指标
3. 生态环境保护指标
4. 绿色管理指标
七、示范区规划文本的编制
以下给出示范区规划文本的基本内容,具体规划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增删和调整:
摘要
1. 地区社会、经济和环境概况,存在的主要经济、社会、环境问题及分析
2. 建设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1) 必要性
(2) 有利条件
3. 建设目标和原则
(1) 总体目标
(2) 具体目标
(3) 建设原则
4. 总体设计
(1) 循环经济建设总体框架
(2) 主要物流、能流和元素代谢
(3) 一、二、三产业循环方案
5. 产业发展规划
(1) 生态工业发展规划
(2) 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3) 循环型社会发展规划
6.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7. 生态景观建设规划
8. 重点建设项目及分析,项目清单表
9. 建设投资和效益分析
(1) 总投资
(2) 融资渠道
(3)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10. 法律法规、政策
(1) 法律法规
(2) 鼓励政策
11. 组织机构和保障措施
(1) 领导小组、实施小组、专家小组
(2) 保障措施(如信息网络、新技术开发、中介组织、宣传教育、环境管理体系、清洁生产审核等)
12.通过验收批准命名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序号 名称 批准文号 批准时间 1 苏州工业园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环发[2008]9号 2008年3月31日 2 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环发[2008]9号 2008年3月31日 3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环发[2008]9号 2008年3月31日 4 无锡新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环发[2010]46号 2010年4月1日 5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环发[2010]46号 2010年4月1日 6 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环发[2010]47号 2010年4月1日 7 上海市莘庄工业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环发[2010]103号 2010年8月26日 8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环发[2010]103号 2010年8月26日 9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环发[2010]135号 2010年11月29日 10 张家港保税区暨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环发[2010]135号 2010年11月29日 11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环发[2010]135号 2010年11月29日 12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环发[2011]40号2011.4.213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环发[2011]50号2011.4.2514广州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环发[2011]144号2011.12.515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发[2012]35号2012.3.1916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苑科技园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环发[2012]158号2012.12.2617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环发[2012]158号2012.12.2618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发[2013]25号2013.2.619山东阳谷祥光生态工业园区环发[2013]25号2013.2.620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发[2013]25号 2013.2.621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发[2014]145号2014.10.1122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发[2014]145号2014.10.1123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发[2014]145号2014.10.1124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发[2014]145号2014.10.1125青岛新天地静脉产业园环发[2014]145号2014.10.1113.批准建设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序号 名称 批准文号 批准时间 1 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贵港 环函[2001]170号 2001年8月14日 2 南海国家生态工业建设示范园区暨华南环保科技产业园 环函[2001]293号 2001年11月29日 3 包头国家生态工业(铝业)建设示范园区 环函[2003]102号 2003年4月18日 4 长沙黄兴国家生态工业建设示范园区 环函[2003]115号 2003年4月29日 5 山东鲁北企业集团 环函[2003]324号 2003年11月18日 6 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环函[2004]113号 2004年4月26日 7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函[2004]114号 2004年4月26日 8 贵阳市开阳磷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基地 环函[2004]418号 2004年11月22日 9 郑州市上街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环函[2005]144号 2005年4月21日 10 包头钢铁生态工业园 环函[2005]536号 2005年12月8日 11 山西安泰集团 环函[2006]198号 2006年5月18日 12 青岛新天地静脉产业园 环函[2006]347号 2006年9月11日 13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函[2006]417号 2006年10月24日 14 绍兴袍江工业区 环函[2006]481号 2006年12月4日 15 青岛高新区市北新产业园 环函[2007]166号 2007年5月16日 16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环发[2008]75号 2008年8月25日 17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发[2009]3号 2009年1月7日 18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环发[2010]45号 2010年4月1日 19 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环发[2010]45号 2010年4月1日 20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发[2010]45号 2010年4月1日 21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发[2010]104号 2010年8月26日 22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环发[2010]104号 2010年8月26日 23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环发[2010]117号 2010年9月20日 24 重庆永川港桥工业园 环发[2010]129号 2010年11月4日 25 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发[2010]129号 2010年11月4日 26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发[2010]129号 2010年11月4日 27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发[2010]129号 2010年11月4日 28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发[2010]149号 2010年12月25日 29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发[2010]149号 2010年12月25日 30 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环发[2010]149号 2010年12月25日 31 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环发[2010]149号 2010年12月25日 32 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发[2011]46号 2011年4月2日 33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发[2011]46号 2011年4月2日 34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发[2011]46号 2011年4月2日 35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发[2011]122号 2011年10月10日 36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发[2011]122号 2011年10月10日 37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发[2011]122号 2011年10月10日 38 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环发[2011]122号 2011年10月10日 39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发[2012]64号 2012年5月30日 40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发[2012]64号 2012年5月30日 41 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环发[2012]64号 2012年5月30日 42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发[2012]64号 2012年5月30日 43 上海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 环发[2012]114号 2012年9月3日 44 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环发[2012]114号 2012年9月3日 45 天津港保税区暨空港经济区 环发[2013]24号 2013年2月6日 46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环发[2013]24号 2013年2月6日 47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发[2013]24号 2013年2月6日 48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发[2013]24号 2013年2月6日 49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发[2013]26号 2013年2月5日 50 江苏省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环发[2013]26号 2013年2月5日 51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发[2013]41号 2013年4月9日 52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发[2013]41号 2013年4月9日 53 江苏武进经济开发区 环发[2013]41号 2013年4月9日 54 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发[2013]53号 2013年4月18日 55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发[2013]53号 2013年4月18日 56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发[2013]53号 2013年4月18日 57 广东东莞生态产业园区 环发[2013]53号 2013年4月18日 58 浙江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 环发[2013]53号 2013年4月18日 59 上海市青浦工业园区 环发[2013]158号 2013年12月20日 60 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环发[2013]158号 2013年12月20日 61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发[2013]158号 2013年12月20日 62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 环发[2013]158号 2013年12月20日

Ⅷ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工业园区规划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规划背景】

1.1、规划范围

漯河市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着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旁边,使园区能通过燕山大道直达高速,通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交通优势

该工业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丰)、漯阜(阳)铁路连接东西。京深公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漯河市区内沙、澧河上已建成桥梁8座,新修和拓宽街道46条,绿化覆盖率达33%,是省级园林城市。市区建成国内一流的10万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网。

二、【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1、协调统一、合理结合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科技、提高经济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2.2、可学布局、综合开发

工业园区以发展一类、二类工业为主,接纳市区部分三类工业,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仓储、居住、服务、公共设施用地,协调健康的开发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

2.3、统一规划、分步建设

规划充分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规划有较强的弹性和应变力,有利于滚动开发,达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获效一片。

2.4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漯河市是国家园林城市,该园区又是在漯河市大力提倡创建生态城市的大环境下诞生的,生态环保是其规划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从选址、建设、及“三废”的排放,都应得到合理组织和处理。

三、【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根据区域发展背景和地段区位条件,该工业区规划坚持从现实出发变通创新追求特色空间结构的塑造和用地布局的完整,强调节约用地和基础设施的合理投入,优化规划编制成果的指标体系,注重园区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实现一个具有北方城市特色环境优美用地合理管理科学的现代工业园区。园区工业性质以一类工业为主。

规划原则为:

3.1、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

园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保持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对于现有工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新建园区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3.2、生态效率原则:

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业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园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通过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通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3、生命周期原则:

要加强原材料入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应鼓励生产和提供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用中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可以再循环、再使用和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

3.4、区域发展原则:

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通过培训和教育计划、工业开发、住房建设、社区建设等,加强园区与社区间的联系。要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3.5、高科技、高效益原则:

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

3.6、软硬件并重原则:

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必须突出关键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企业)间工业生态链建设,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四、【规划结构布局分析】

经过分析,形成本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的基本构思,完成对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个项用地的总体布局、控制指标体系的.规划设计。

4.1、“线形发展,网络布局”的整体结构。

工业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要尽可能符合市场运作规律。横穿工业园的东方红路和燕山路为园区提供了与外界的主要交通联系,是主要的发展轴线。同时也使园区内部各个组团由比较均等的区位优势。在保证一定纵深建设的情况下,工业园区沿两条主干道成片状分布,有利于实现园区的阶段性建设和有机生长,有利于始终保持空间结构的完整和同一种类型的工业之间的联系。

为了高效利用土地,统一管线铺设,方便交通组织,在地形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方格式布局。这样使得街廓和地块的形状比较规整,与街道的连接相对便利,而且相对区位的相同用途的地块在地价上差别较小,在经济上比较容易体现公平分配的原则,方便了土地的买卖、批租和开发利用,也有利于用地规划控制和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结合对中小型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投资和发展规模调查,我们认为园区内部街廓尺度以300米—400米为宜,即道路间距约300米—400米。该尺度的街廓被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时,可以适合一般投资的厂区建设规模,同时保证周边有便利的交通。如果在未来出现投资大户,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合并小地块,以满足使用要求。道路过密,街廓太小,会正价基础设施的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道路过稀,街廓过大,细分地块较大,不利于节约土地,也可能出现街廓内部的中央地块闲置,出现“死地块”现象。

4.2、“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

由于燕山路和东方红路从中间穿过,园区用地被划分为四大块。既要保证交通安区和畅通,又要使得园区规划建设相对统一和完整,因此没,我们设计了“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的模式,园区内道路规划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采用方格网路形式。首先有贯空穿东西方向的主干道,再有联结南北方向的多路纵向干道,形成"一横多纵"的内部道路骨架,在此基础上,再修建多条次干道。此外,根据不同社区的大小和开发量,结合块地规划支路系统。园区内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共同形成本园区的整体路网。

一般来讲,在城市整体规划中,针对城市发展的不可预测性,道路系统规划往往采取偏大值设计,投资较大。然而,在本次工业园区的规划中,考虑到园区向东发展,不宜在南北方向形成纵深发展,同时结合漯河市自身的经济实力,主干道宽度确定为48米,次干道宽度为36米,支路宽度为24米。

1、在功能分区方面,北侧办公为主,在与居住区结合的地段与增设一些商业综合服务性质的建筑,西段与东段增设商业综合性质如金融、邮电、餐饮建筑,全面提高用地全天侯的利用率,活跃该路段的生活气氛。

2、建筑层数与体量布局结合地段的特点,组合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气势的建筑群,同时,在道路南侧适当布置穿插布置一些高层综合楼。

3、运用传统园林的借景与对景艺术手段,建筑平面布局疏密相间,使建筑的轮廓性与山形地势相结合;巧妙组织建筑空间的围合与渗透,使建筑群、道路轴景观、广场轴景观完美结合。同时,适当降低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提供绿化率,充分反映园林城市的特点。

4、建筑性格充分反映时代性,文化性与地域性,表现新颖、庄重、大方的建筑风格,建筑布局尽量考虑南北向布置,平面采用灵活相对规则形状,以满足办公建筑的使用要求。

5、在大道的艺术轮廓线处理上,形成以两端的几栋高层建筑为起点,中部的广场建筑群和绿化为艺术高潮、以十字路口为次高潮的艺术整体布局,从而创造疏密结合、高低错落、收放有致的空间效果。

6、在道路两侧拓宽成30米绿化带,并结合建筑布置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的小主题园,以丰富历史文化底蕴。

7、巧妙组织绿化景观轴,使东西向的大道和中心广场的绿化、水景等相互渗透,与周围形成相互交织的绿色景观轴线。

4.3、“适度集中,组团构成”的用地布局

不同以往的工业园,漯河市工业园的道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设计了一条沿河景观路—燕山路,对其精心营造,使其与广场、街头绿地、商业步行街、建筑群中休闲空间相联系,形成富有趣味的人行系统。

园区按照市级工业区的标准进行设计规划,勾勒了高新技术用地、科研用地、一般工业用地、企业服务用地、绿化用地和公建用地的框架,整个布局显示了独立而不失整体,超前而不是冒进的特点,描绘了一个现代化工业园区的繁荣风貌,整个规划分近期方案和远期方案实施。

该工业园区考虑到西北——东南风向,将有污染的二类工业规划在基地的西北方,并在其两侧用绿化带隔离,在污染小的一类工业区中设计绿化广场,商贸用地,教育用地,三产服务,为其下方的居住区的居民服务。整体上形成组团分布,再用地平衡的基础上,结合园区自然特点,在上风向的南方公共用地结合节点广场设计,以工业用地为主。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沿路适当布置商业服务设施,园区内部均匀设置公共停车场。在铁路沿线,靠近铁路站口附近,集中设置仓储用地。在沿河去,设计了滨河景观带,人们可以在此进行娱乐休闲等活动,体现园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注重生态环境对工业园区建设尤为重要。栽种体规划布局上采取以二类工业绿化防护带、园区道路绿化、组团中心绿地、厂区绿化四部分组成种体的绿化系统,形成块状绿化,带状绿化和点状绿化,这样,就形成了“点线结合”的绿化系统。在街廓内部,结合地形设计的点状绿化,以及绿化广场和沿河景观带,形成由地形特色且节约土方的绿化景观环境。

工业园的广场

城市广场是供市民交往。聚会。活动的空间。也是城市中相对宽敞的自由的积聚地,所以人们把它比喻为城市的“客厅”。作为一个具有十平方公里的工业园也理说应当有自己的“客厅”。本工业园的两个主要广场位于燕山路和东方红路的交叉口东南一隅。广场位置的布置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居住区位置的要素。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广场布置到靠近居住区的位置并且把广场地性质定位为是休憩性质的广场,由于本工业园的居住区布置方式是集中式的布置,所以这就方便了本工业园的绝大多数市民。

二、公共建筑的要素:

燕山路和东方红的交叉口是本工业园公共建筑商业金融建筑最集中的地方,这就决定了广场不但是居民游览休憩地方,还是商家进行商业服务和政府进行文化宣传的场所,这就保证充分利用了广场。

三、作为工业园主要景观的要素:

广场不但有其自身的功能,它同时还是工业园的一大景观,是工业园的形象。燕山路和东方红的交叉口工业园人流和车流最多的地方,也是大部分到工业园去的人必经之地。

总之,广场位置的安排是广场功能。形象。环境充分结合的结果。

广场内空间的安排则主要考虑到广场规模。位置及性质。西边的广场是一个自由式的广场,它是市民休憩的地方,广场周围为绿化,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其内穿插有一条弯曲的河流,布置有花坛。桌椅。雕塑等小品,大大增强了广场的艺术效果。

东边的广场为一规则式的广场,地面主要为铺地,主要考虑的其更接近公共建筑,这就为商家进行商业服务和政府进行文化宣传提供了一个场所。其内还布置有喷泉。桌椅。雕塑,它同时也是市民休息的场所。两个广场分别执行不同的功能,绿化广场为不规则状,为改善园区内的小气候和美化环境起到一定的作用。中心广场为规则状,临近居民区和主要公共建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健身场所。

道路详规说明

工业区街道的界定工业区街道的界定,不象城市那样严格控制红线及退红线界定,但为了地下。地上基础设施工程管线的建设秩序,界定又是必要的。主要是根据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和地下设备工程管线--上水。下水,电力、电信、煤气、供热及备用路等来确定“红线”的宽度。在路面设计布置时,其界限往往是相互连接,在线性上并不那么平直。

工业区路由车行道,人行道、道路绿化、功能小品组成。由建筑和庭院绿化构成的“坊”来界定街道,同时,道路也界定各个“坊”,两者呈现互参状态。

社区道路设计,除了按功能、规范进行规划设计外,同时要为居民创造适宜的行为空间。道路绿化,必须保证行道树的空间,他能改善交通环境,起到领域界定作用,加强了轴向感和识别性。绿化的设置,更加美化了道路空间,人行其中,是一种享受。

道路小区布局:

(1)路灯,起照明和美化街道作用;

(2)路面铺装,车行要道按国家标准修筑,人行道进行美术铺装;

(3)阻隔小品有围栏,车档等,起引导和限制租用;

(4)指示牌,其指示作用;

(5)垃圾箱,布置线性统一,整齐清洁;

(6)路旁小椅,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道路小品是功能性的,同时也是小美术品,给人以美感。其体量小巧,融于环境中。

道路的美,是其功能内在的美。路面、沿石、人行道、行道树、路灯,已经显现出轴向性、节奏的美;两旁绿地、院落、建筑,使街景更为丰富;道路小品的提示和点缀,使得街道又添色彩。

一般道路不放置欣赏品位的小品,以免影响人们行走的注意力,不够安全。在人行道旁辟出一块小绿地广场,布置坐椅、花池、花坛,让人们在此小憩,形成一块休闲交往空间,会很受欢迎。

燕山路和东方红路的设计是道路断面和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这两条道路是工业园区同外界联系的主要交通线路。不仅要满足交通流的要求,同时它们的形象也是重中之重。

(一)道路性质

燕山路是同向工业园区的南北向主入口,道路两旁均为工业厂房。将它设计成生态性景观道路。东方红路是工业园区的东西向主入口,且根据原有地形条件(道路南侧有一条水渠),将他设计成生态性和亲水性均有的道路。

(二)道路设计

将燕山路设计成八车道的主干道,道路总宽度为八十五米,首先满足交通的基本要求。然后在人行道外侧延伸出十五米的绿化带,增加道路的景观效果。满足工业园区形象上的需要,同时,也可作街边公园使用。东方红路同样为八车道的主干道。道路总宽为八十二米,结合道路南侧的水渠,设计水景,北侧效仿燕山路的设计。

(三)绿化设计

道路中间隔断上以低矮植被绿化,同时,中间人工种植鲜花,以增加景观效果。道路旁绿化带注重竖向设计,从里到外,依次种植花草,灌木,乔木,高度逐渐增高。在灌木与乔木之间设立街边公园所必需的道路,休息区和必要的公共设施。东方红路南侧,每隔二十米设一半圆形临水观景台,同时,为体现亲水性,道路与水渠之间绿化多为低矮植被和花草,使行人视线可直视水景,以增加空间上的广阔感,利于放松紧张的心情。绿化设计的主题思想是自然与人工相结合,即能体现植物的自然生长的随意性与活泼性,又能体现绿化的整齐划一。

道路节点说明

此节点位于燕山大路的北端,是进入工业园的主要入口,同时也承载着进入工业园的大部分的交通量。从北向南看,其背景就是燕山景观大道。道路是城市血液流动的通道,而道路的入口就像血液的交汇处,处理不好,就容易造成交通阻塞。此外,道路节点是城市观察者能够由此进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点。道路的流畅是一个城市高效有序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建设朝着人道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工业园中的道路和道路节点就更为重要。为使其交通清晰、连贯,而且有条理,有助于工业园的意向组织,而不是尴尬,所以在设计上我主要关切以下几点:

1)是否能够高效率的运作。

2)是否与背景相协调,同时又能体现自己的特色。

3)是否能够突出工业园的概念。

4)是否能够处理好交叉口的关系。

基于以上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类地解决问题。

一、形式

道路可以采用以下形式:1、十字加叉式。2、环行放射式。3、立交桥式。

此节点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据资料显示,道路节点北侧不远处是一条很重要的铁路线。(就其长远来看,应该在公路上架桥,然后让火车在桥上通过。)

2、此工业园地形左窄右宽,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设计上会在基地右侧穿插一些斜路。斜路的最终出口之一就延伸到了本节点。同时这条斜路也起着分散交通流的作用。

3、东西向的环城路由于地形的原因,与燕山路相交形成了大约75°的角。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此节点采用了环行放射式。工业园中的交通形式单一,主要是货运,但是去向复杂。另外,理论上来说,它的交通量很大,所以对道路节点的要求更多,更严格。采用环行放射式理论上能够很好的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但是由于地形的特殊性,采用的环行放射式又不是传统上的规整形式,在工业园上方从东向西看,此节点很像一个“大”字,所以在美观上就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但从其长远的经济角度看,还是可以应用的。

二、宽度

燕山景观路根据工业园的交通流量及各部分的性质,规模和道路系统规划的要求设计成了宽50米,10车道,其中有2个自行车道,这条道作为主道。其他路设计成30米,6车道,其中有2个自行车道,作为辅助道路。以宽度的区别尽量把交通吸引到主干路来。因此,贯穿节点的道路南北宽50米,其他方向的道路宽30米。

三、布景

此入口视觉比较开阔,但是形状不规则,所以布景上颇费心思。

很显然,工业园的主题是经济。那么,怎样将布景和工业园的主题联系起来那查阅的关于经济类的书籍之后,我总结了几点心得。其实,广告的影响人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印象,二是心理。其实,入口的布景就如同为工业园作广告一样。我选择了第二种方式,就是运用布景来影响投资人的心理决策。一般抉择人要有长远的经济目光,所做的决定也是也是大气的。因此,我认为景观不宜建得丰富复杂,应该简洁明了,雅致大气。另为,在这样的条件充分,规模巨大的背景下,人们也喜欢看大气的景观。毕竟,这不是广场,其作用是广场无法替代和比及的。

主入口从北向南看左边高于右边。所以,在左边人行道内立一个标牌以平衡两边的地势。标牌用有机玻璃制造,上面写上标语“相信选择”,突出了工业园的主题,同时,也不影响后面的景观。

另外,此景观设计采用了直径分别为200米,150米,100米三层环行道,其圆心为交叉口的中心,路宽为4米。同时,配有两组大型喷泉作为景观节点,使各条道路有机的结合起来。环行道路同时分担了中心节点的人流。这种设计同环行放散形的主道路设计结合起来,完全到达了其艺术效果和功用。这样的设计给人一种大气的感觉,能让人产生一种长远的发展目光。而细致的景观设计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交叉口的中心,设有一直径为10米的圆形绿化区,中心放置一个抽象的金属雕塑,给人一种很塌实的感觉。

阅读全文

与建设工业园有多少优质种植场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宝马x6与x7该如何选择 浏览:495
工业火碱洗衣机怎么清理 浏览:927
奔驰前sam电源插头怎么拆 浏览:736
成都哪个区工业园区多 浏览:173
工业四路小区前景如何 浏览:222
工业提升门小门怎么制作 浏览:621
汽车金融购车服务费怎么算 浏览:348
奔驰车尾标贴怎么拆下来 浏览:411
奔驰g500多久换代 浏览:371
汽车哪个是关雨刷的 浏览:706
汽车板金件怎么判断好坏 浏览:794
如何像修理厂推销汽车配件 浏览:95
工业趴地扇怎么组装 浏览:259
新塘汽车城在哪里买 浏览:350
土湖工业区是干什么的工厂 浏览:921
奥迪q7保值率一般多少 浏览:337
汽车最后的电瓶怎么充电 浏览:131
什么叫工业电费 浏览:827
医药工业都包括什么 浏览:462
汽车氯苯解压后多久可以办理过户 浏览: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