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哪几个学校(大学)有工业工程专业
开设工业工程专业的大学有:
(1)新型工业大学有哪些扩展阅读
一、主干学科
管理学、运筹学、统计、人因工程、机械工程。
二、主干课程
电工技术基础、机械设计(或电子、冶金等某一类工程设计)基础、运筹学、系统工程导论、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与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
三、实践课程
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四、相近专业
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工程管理、体育产业管理、资产评估。
❷ 请打分-北大、清华、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东京工业大学、京都大学、筑波大学,仅就工科。
囧,我只能说说这些大学在我眼里的排名了。
第一绝对是东京大学,无论是综合实力还是工科都是在全球前十的。第二大概是东京工业大学,可以排至十名左右。第三是清华大学,其实排名应该和东京工业大学不相上下,总之绝对是国内工科最强。第四是京都大学,全球排名必然有前三十。接下来就是筑波大学和庆应大学,也是日本最好的学校之一,但是工科有没有明显优势我也不甚清楚。
日本的Tohoku University大阪大学和 Tohoku University东北大学(尤其是材料专业)工科都是相当不错的,至少能进全球前百。
可能你觉得奇怪的是我没有把北大和早稻田拉近排名...因为我无法理解一个向上工科的人会选择这两所学校。诚然北大和早稻田分别是中国和日本最好,全球排名最高的学校之一,但是它们作为综合类院校尤其是以文科、商科最有优势,基本上工科都不会被谈起。仅以北大为例,北大工学院成立于2005年,主要只有工程力学一个专业延伸而来,由于其有雄厚的物理基础而全国排名第一。但实在是没有其他工科专业了,所以北大的工科一般不会在想上工科的考生的考虑范围内。
❸ 中国军工大学有哪些
中国七大军工高校
1、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创建于1920年。20世纪50年代,哈工大是中国政府确定的学习苏联先进教育制度的两所院校之一。1954年哈工大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1984年再次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1996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院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
2、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建于1953年,校址中国哈尔滨。隶属于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是中国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首批建设学校和国家55所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高校之一,由中国国防科工委和中国黑龙江省政府重点共建。
3、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简称北理工,英文为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缩写BIT,北京理工大学是“理工为主,工理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1940年创建于延安,定名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后转战华北,更名为华北大学工学院。
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首批高校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直接任命校长,校党委书记的大学之一,全国7所工信部直属高校之一,是一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的多科性、开放式、研究型大学。
5、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是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学校由创建于1953年的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建而成,先后经历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几个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南京理工大学,现已建成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教等多学科综合配套、协调发展的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学校北依紫金山,西临明城墙,占地3118亩,校舍建筑总面积81.5万平方米。
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南航”,位于江苏南京,创建于1952年,是一所以航空航天技术为主导的工程类综合大学。学校原隶属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并由国防科技工业局(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为全国重点大学。现有明故宫和将军路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2500亩,建筑面积约88万平方米。
7、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我国唯一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以工理为主,管、文、经、法统筹发展的研究型、多科性、开放式的科学技术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学校坐落在中外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市,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隶属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8、另外,中北大学也是国内很强的军工院校,尤其在轻兵器方面,有“人民兵工第一校”的美誉。
❹ 大连工业大学怎么样
我在这所大学读书的时候,当时它还叫大连轻工学院,我读的艺术设计学院,而前几年我毕业10周年校庆,不仅轻工学院已经升级为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也从艺术设计学院里面独立为服院,我为母校自豪。
其他院系我并不了解,但是作为一名艺术学院的学生,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说,大连工业大学“设计类”必须是东三省第一名,当之无愧。我们以前毕业的校友,在南方,也非常认可大连轻工这个学校品牌,这是我们一代代校友们扎实的基本功和学校与社会长时间的社会实践等氛围所早就的,读书中你从未与社会发展脱节。
从硬件来说,这几年我毕业后,学校新建的综合教学楼和一些配套设施,造型无愧于艺术2个字,美观又实用。
总的来说,我为母校自豪。希望自己没有为母校丢脸。
❺ 齐鲁工业大学有几个校区,哪个校区最好及各校区介绍
齐鲁工业大学校现有长清、彩石、历城、历下、千佛山、菏泽6个校区,在济南、青岛、济宁、临沂、菏泽等地设有研究机构,主校区在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学校(科学院)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
齐鲁工业大学有5个校区,分别为长清校区、彩石校区、历城校区、历下校区、菏泽校区,长清校区地址为长清大学路、彩石校区地址为大学路、历城校区地址为桑园路、历下校区地址为解放东路、菏泽校区地址为菏泽市北外环路1999号。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城济南,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山东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
历史沿革
学校(科学院)于2017年5月由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整合组建而成。齐鲁工业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由解放军胶东军区成立的胶东工业学校。1978年至2013年为山东轻工业学院时期,2013年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是国家“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建设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科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省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是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汇聚山东省优质科教资源,实行校院合一的管理体制,打造科教融合优势特色,是山东省新型工业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领域的重要力量。
办学条件
学校(科学院)在济南、青岛、济宁、临沂、菏泽等地设有校区或研究机构,主校区在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学校(科学院)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现有国家级平台10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国家成果产业化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及研究平台120余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实验室1个、省技术创新中心2个、省重点实验室16个、省工程实验室12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个、省国际合作研究中心6个,省级社科基地(中心)3个;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智能制造省级新旧动能转换实训基地等学生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408个。校舍建筑总面积14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4.8亿元,图书馆藏书262万册,电子图书479万册。建有山东教育科研网大学科技园网络节点和覆盖全校的千兆以太计算机网络,科学与艺术深度融合的齐鲁陶瓷玻璃博物馆,校园环境优美宁静,人文艺术气息浓郁,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省级园林化校园示范单位”。
师资队伍
学校(科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150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1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340人。有“双聘”院士5人,外籍院士5人,国家*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中央联系专家1人,国家杰青2人,*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42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0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0人,山东省高端智库专家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5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6人。在职在岗的各类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28人次。
学科专业
学校(科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3万余人。设26个教学单位,16家创新研究机构。共有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山东省“高峰学科”建设学科、1个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3个山东省一流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拥有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艺术、翻译、金融等8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8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和艺术学等8个门类,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三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学术机构排名前1%。
;❻ 齐鲁工业大学有几个校区
齐鲁工业大学有5个校区,分别为长清校区、彩石校区、历城校区、历下校区、菏泽校区,长清校区地址为长清大学路、彩石校区地址为大学路、历城校区地址为桑园路、历下校区地址为解放东路、菏泽校区地址为菏泽市北外环路1999号。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城济南,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同时也是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
历史沿革
学校(科学院)于2017年5月由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整合组建而成。齐鲁工业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由解放军胶东军区成立的胶东工业学校。1978年至2013年为山东轻工业学院时期,2013年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是国家“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建设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科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省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是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汇聚山东省优质科教资源,实行校院合一的管理体制,打造科教融合优势特色,是山东省新型工业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领域的重要力量。
办学条件
截至2018年6月,学校(科学院)占地面积3745亩,有长清、彩石、历城、历下、菏泽5个校区,主校区在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校舍建筑总面积12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0.5亿元,图书馆藏书259万册,电子图书239万册;有专任教师2005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3万余人;设2个学部,20个教学单位,12家创新研究机构,有75个本科专业,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5月,教育部同意设立齐鲁工业大学基辅学院。
师资队伍
学校(科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005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94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002人。有“双聘”院士7人,国家*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中央联系专家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专家34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3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2人,山东省高端智库专家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4人。在职在岗的各类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48人次。
学科专业
学校(科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3万余人。设23个教学单位,15家创新研究机构。共有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3个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个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个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75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和艺术学等8个门类,化学、工程学两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学术机构排名前1%,材料科学接近前1%。
人才培养
学校(科学院)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办学70年来,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15万余名,涌现出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人物,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沃土”,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3门,省级教学团队7个。在最近一届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创青春”“数学建模”等大赛中成绩优异,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500余项,其中国际级奖励22项,国家级奖励400余项,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和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年底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被主流媒体评为山东省十大最具社会口碑学校、最具就业竞争力本科院校、最佳社会声誉高校。进入******,学校(科学院)大力发挥科教融合特色和优势,建设院所一体的科教融合学院,成立“齐鲁英才学堂”特色班,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近年来,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407项,省部级项目254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71项,其中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山东省科技最高奖1项,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 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泰山文艺一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126项,山东省专利奖一等奖2项;学术论文被SCI、SSCI收录1787篇,出版着作118部。主办《齐鲁工业大学学报》《科学与管理》《山东科学》3种学术期刊。
社会服务
学校(科学院)积极参与国家和山东省发展战略,面向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工作,全面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重大工程。近5年,与30多个政府,90多个龙头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创办科技企业70多家,共建科技示范基地30多个,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被授予中国创新驿站山东区域站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级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成果研究推广中心、国家级成果产业化基地、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单位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