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重工业包括哪些行业
重工业包括采掘采伐业、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制造业等三个行业。
1.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等工业。
2.原材料工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包括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玻璃纤维原料、锯材及人造板工业等工业。
3.加工工业也称制造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包括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机械设备制造工业、电子工业、化肥、金属结构、水泥制品、其他建筑材料制造等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工业。
(1)中国工业项目有哪些扩展阅读
重工业的行业背景
重工业包括钢铁工业、冶金工业、机械、能源(电力、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学、材料等工业,可以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工业本身)提供原材料、动力、技术装备等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1.从社会消费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的轻工业消费品等明显过剩,而以重工业为基础的消费需求,比如家用轿车等则还刚处于起步的阶段上。
2.从投资需求的角度来看,众多的轻工业部门显然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只有启动大型的重工业项目投资,才能对投资总需求起到有效的刺激作用。
3.迅速增长的机电产品出口仍是偏向于劳动密集度高产品,也可能会较快地出现市场饱和的局面。中国的经济发展要突破有效需求不足的瓶颈,加快重工业化的步伐势在必行。
㈡ 工业项目有哪些
工业项目
可行性研究:对新建工业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证,以期达到最佳经济效果的一种方法。20世纪30年代,美国对开发田纳西流域进行可行性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广泛发展,并成为西方各国企业家对新建项目投资前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其工作性质与作用类似中国的编制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但其在投资效果估算预测等方面更为细致深入。该研究一般分为3个阶段:①投资机会鉴定阶段。包括:进行粗略的市场调查和预测,寻求在某一地区或某一部门范围内的投资机会,估算投资费用;②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在经济上对市场作进一步考察分析,在技术上进行实验室实验或中间试验,以判断新建项目是否具有生命力;③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对项目进行深入的技术经济论证。包括:拟定实施纲要,对项目的所有关键性问题作出明确结论;了解项目的设想、建设理由及是否适合本国国民经济的基本结构和工业发展规划;通过分析某种产品的需求和市场研究确定销售规划,作出详细的生产规划,并考虑所选择的各种生产水平、投资支出和销售收入,以确定工厂的生产能力;列出材料投入,包括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的投入及运输和供应情况;确定建厂地区和地区内不同的厂址,并研究其可能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工程设计,包括项目布置和范围、工艺流程及设备、土建工程估算等;制定工厂组织和管理费用;提出工人和职员配备计划;拟定项目建设进度,包括从决定投资到开始生产的各阶段;进行财务和经济估价,包括总投资支出、项目资金等措施和偿还办法、生产成本、商务盈利率、国民经济估价等。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般需提出若干个条件不同的方案,以供决策者选择。
企业的有化工,经批准可以生产军工
政府有自己军工企业
㈢ 工业有哪些分类
重工业可以分为下列三类:
1、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等工业;
2、原材料工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包括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业;
3、加工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包括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机械设备制造工业、金属结构、水泥制品等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工业。
轻工业可分为两大类:
1、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的轻工业。主要包括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纺织、缝纫、皮革和毛皮制作、造纸以及印刷等工业;
2、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主要包括文教体育用品、化学药品制造、合成纤维制造、日用化学制品、日用玻璃制品、日用金属制品、手工工具制造、医疗器械制造、文化和办公用机械制造等工业。
(3)中国工业项目有哪些扩展阅读:
电力工业主要包括5个生产环节。
1、发电,包括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和其他能源发电;例如中国火电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国北方产煤区,以利用煤炭为主。水电主要集中分布于南方水能丰富的河源区。核电分布还不是很典型。
2、输电,包括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例如,中国最大的输电工程有西电东送工程等。
3、变电;
4、配电;
5、用电,包括用电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用电负荷的控制,以及将这5个环节所存在的设备连接起来的电力系统,此外,还包括规划、勘测设计和施工等电力基本建设,电力科学技术研究和电力机械设备制造。
㈣ 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项目是什么
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对新中国工业领域的156个援助项目。这一系列的项目曾帮助了中国的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政府把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和其他限额以上项目中的相当大的一部分摆在了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内地。考虑到资源等因素,将钢铁企业、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化工企业等,选在矿产资源丰富及能源供应充足的中西部地区;
将机械加工企业,设置在原材料生产基地附近。在最后投入施工的150个项目中,包括民用企业106个,国防企业44个。在106个民用企业中,除50个布置在东北地区外,其余绝大多数布置在中西部地区,其中中部地区29个,西部地区21个;
44个国防企业,除有些造船厂必须摆在海边外、布置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有35个。150个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投资87亿元,占实际投资领的44.3%,其余绝大多数资金都投到了中西部地区,即中部地区64.6亿元,占32,9%;西部地区39,2亿元,占20%。
援建项目的大部分设计工作和设备制造由苏联完成,其余部分由苏联专家帮助中国企业完成。大批苏联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参与到这些工业项目的建设中,有些项目甚至从苏联搬来整个工厂的图纸和设备。而且,在苏联专家的悉心指导下,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有经验的工程师和熟练的技术工人。
到1957年,中国的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了128.6%,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9%。其中钢产量达到535万吨,比1953年的135万吨几乎增长了4倍。煤炭产量为1.31亿吨,比1952年增加了98%。
在苏联的大力帮助下,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非常成功的,建成了数千个工厂和矿山,为日后重工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一些关键领域,比如钢铁、煤炭、水泥、发电和机械制造,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在苏联的大力帮助下,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非常成功的,建成了数千个工厂和矿山,为日后重工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一些关键领域,比如钢铁、煤炭、水泥、发电和机械制造,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一五期间苏联援华建设的156个工业项目,以及相关的配套项目,门类齐全,自成体系。几乎是在中国完整的复制了一套苏联自己的工业体系,使中国迅速的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进入了工业国行列,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㈤ 东北三省有哪些重工业
东北三省是指黑龙江,辽宁,吉林1,矿场资源居多,煤,铁,石油都很丰富。2,工业部门: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等。3,大庆,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为主。伊春,以钢铁,木材及林产品加工和家具制造为主。鞍山,以钢铁,非金属矿物加工和机械制造为主,占比重较大。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布局在东北三省的钢铁、能源、化工、重型机械、汽车、造船、飞机、军工等重大工业项目,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被称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