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欧洲哪个国家工业最厉害

欧洲哪个国家工业最厉害

发布时间:2023-05-16 05:07:03

⑴ 欧洲西部哪些国家工业较发达

狭义的欧洲西部指西欧,即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广义是自斯堪的纳维亚南部半岛到意大利。
西欧工业发达国家:比如英国、法国、比利时等;

欧洲西部发达国家(包括西欧、北欧、南欧、欧洲中部):除了上面说的,还有德国、意大利、瑞典等传统强国,也有捷克、波兰、丹麦、奥地利等等在某些方面也是强国。
当然,所谓的工业发达也是相对的。

⑵ 世界的工业大国是那个国家

西方七大工业国美、英、法、德、意、加、日,指原料采集与产品加工制造的产业或工程。工业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经过手工业、机器大工业、现代工业几个发展阶段。

工业是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两大类。2014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达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生产国。

(2)欧洲哪个国家工业最厉害扩展阅读

工业是唯一生产现代化劳动手段的部门,它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在当代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工业还为自身和国民经济其他各个部门提供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供工业消费品;

它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除此以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业的发展还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是逐步消除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差别,推动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

⑶ 欧洲三强,英,法,德哪个国家总体实力更强

英法德这三个都属于发达国家之列,技术方面各有优势,德国机床等精密机械有着巨大优势,品牌和质量也是全球公认得好,因此出口总量也常年第一。英国则不需要通过工业出口来平衡国际贸易,所以不再支持普通工业,但在例如航空发动机,海军军舰,航天设备等方面有巨大优势,法国在核能和农业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另外就是法国的工业比较独立。
通常来说英国金融类占优,法国经济也是不错的,也是欧洲最大的农业出口国,德国的工业最强。总的实力排名是英国>法国>德国,主要因为英国是超级大国,传统力量仍旧非常强大,而法国也是常任理事国,且在欧盟中地位相对较高。经济上由于英国和欧洲大陆经济模式不同很难比较,但德国肯定会高于法国。
然而,在其他一些方面,德国的劣势也非常明显。在军事方面,英法的军事技术在欧盟都占据龙头作用。两国在非洲等第三世界的政治影响也远超过德国。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他们的话语权也明显大于德国。虽然在经济领域德国占据有利地位,然而还是有一些难以忽视的问题。据报道其国内有20%的员工长期低工资待遇,这就造成了内需市场不振,难以改变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模式。此外,德国的人口呈现老龄化特征, 这一趋势这对其经济增长也已经产生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这三个国家都是世界强国,各有各的优势,也各自有各自的短板。我们无法笼统说哪个国家比哪个国家强,只能从具体的方面进行比较。

⑷ 比利时算是欧洲工业最好的国家吗

不是,欧洲工业最强大的国家是德国。

⑸ 欧洲西部的工业大国是哪些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法国(巴黎盆地工业区);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英格兰中部工业区,伦敦地区工业区)工业:以制造业为主
工业地位: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目前也是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升差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工业特点:欧洲西部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制造业是指把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各种各样产品的部门)
工业分布特点:本区工业中心多,分布密集。自英国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到意大利,形成了世界着名的“+”字形工业密集地带。
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工业中心多;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呵呵~愿对你有用!

⑹ 欧洲哪些国家工业高度发达,哪些国家农业高度发达

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等凡是工业发达的,都会把技术运用到农业,它们都是发达的农业国

⑺ 欧洲哪个国家最发达

问题一:欧洲哪个国家经济最发达 要从不同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欧洲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是:德国
欧洲国人最富的是:瑞士
欧洲综合国力发展最有潜力:俄国
欧洲国人生活质量最高:英国
欧洲国人社会福利最好:瑞典
欧洲国有经济最发达:卢森堡

问题二:欧洲最发达的国家是哪个? 瑞典

问题三:欧洲科技最发达的国家是那个? 30分 基础科学:德国、英国、法国
重工业:德国、法国、英国
汽车:德国、英国、瑞典
核工业:法国、英国、德国通信:瑞典、芬兰、德国、法国

德国是各种的厉害.....

问题四:欧洲国家里哪个国家最有钱 经济最发达 要从不同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欧洲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是:德国 欧洲国人最富的是:瑞士 欧洲综合国力发展最有潜力:俄国 欧洲国人生活质量最高:英国 欧洲国人社会福利最好:瑞典 欧洲国有经济最发达:卢森堡

问题五:欧洲最好的国家是哪个国家? 德国,综合考虑德国被公认为欧洲四大经济体当中最为优秀的国家,经济实力居欧洲首位,是当今欧洲乃至世界一流的强国。德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世界第二大商品出口国和第三大商品进口国,同时在医学研究、技术创新等多个领域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另外再想想二战时候的德国你就不难理解我的观点。
欧洲各国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是德国,最富的是瑞士,综合发展有潜力的是俄国,生活质量最高的是英国,社会福利最好的是瑞典,国民经济最稳定的是法国。但是要说福利还是北欧好 北欧三国号称人间天堂基本上就是共产主义社会。

问题六:欧洲有哪些发达国家 2005年世界发达国家新名单(括号里面的是按名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
原有的发达国家(共24国):
欧洲(18国): 卢森堡(69,056) 挪威(53,465) 瑞士 (49,246) 爱尔兰 (46,335) 丹麦(45,015) 冰岛 (44,133) 瑞典 (38,451) 英国 (36,977) 奥地利 (35,861) 荷兰(35,393) 芬兰 (35,242) 比利时 (34,081) 法国 (33,126) 德国 (33,099) 意大利 (29,648) 西班牙 (24,627) 希腊 (18,995) 葡萄牙 (16,658)

问题七:移民欧洲,哪个国家比较好? 东欧一般比较不发枝猛达,我想你应该是不予考虑的了。
南欧,气候宜人,南欧人性情较为外露,而且较懂得享受生活。而由于经济和债务危机,国家经济情况不佳,找工作不太容易。而且语言也是很大问题。
中欧,景色很美,历史沉淀丰厚,一些的国家福利也不错。德国经济暂时还是不错的,不过也较排外,语言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西欧,经济较发达,国家的福利也还行。法国也是要考虑排外与语言猛核桥问题。荷比卢区英语普及率较高,人民也较为包容。英国自成一格,也是不错的选择。个人认为荷兰现在政策多变,而且福利制度也是每况愈下,适宜先作观望。
北欧,福利非常好,气候不佳(冬天太寒冷了),人民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温和的。语言问题也需要鼎虑。
移民不能只看国家福利,也需要看是否适合自己或家人生活和发展,也得考虑到国民性,如果是排外,保守,不包容的国家,一般外国人较难融入,生活自然也不会很舒适了。

问题八:欧洲农业最发达的国家是哪个? 法国是欧洲农业最发达的国家。目前法国农业现代化程度很高,农产品不仅能够充分满足本国的需求,而且还能大量出口,是世界上农产品出口量最大的几个国家之一。法国农业的经营方式主要是中小农场,其中耕作面积在80公顷以下的氏毁农场占农场总数的81%,它们既是法国农业生产的主力,又是农村经济结构的基础。法国在农业生产专业化和一体化方面取得很大进展。
法国的农业专业化有三种类型:区域专业化、农场专业化和作业专业化。区域专业化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把不同的农作物和畜禽集中到最适宜的地区,形成专业化的商品生产基地;农场专业化是将过去农场的部分工序,如耕种、收获、运输和供应等交给农场外的专业企业完成,使农场从自给性生产转变为商品化生产。法国的农业一体化有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两种形式。纵向一体化就是农业资本和工商业资本相结合,产、供、销为一体的综合企业,其经营范围很广,组织领导者大都为一些大公司或集团。横向一体化就是组织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其组织形式远比纵向一体化的农业企业集团松散,但由于其灵活有效,加上自愿组织,退社自由,因而深受法国农民欢迎。法国的农业之所以能在不太长的时期由弱变强,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 *** 高度重视,大力投资扶持。
法国 *** 早就确定了发展农业的政策、目标,并投入巨额资金。国家还向农民提供低息贷款、低价土地,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农民社会保障体制,鼓励农民安心务农。
二、加强农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在六十年代以前,法国大多数农民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1960年以后,法国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建立了以高等、中等农业教育和农民业余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教育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农业教育,提高了农民素质。现在的法国农民一般都具有农业技术高中或农业专科大学的文化程度,他们有文化,懂科学,善经营,对发展本国农业起了决定性作用。
三、重视农业研究,实行科技兴农。
法国建立了数量众多的不同类型的农业研究机构,拥有大批的农业科研人员。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现有工作人员近1万人,年度预算达30多亿法郎。其主要任务是为法国农业现代化提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内容广泛,从国土调查到各种高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等都有涉及。这家研究院每花费1法郎,可给农业部门增加100法郎的效益,可见农业科研作用之大。
四、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
法国凭借发达的工业基础,积极研制和生产各类农机具,以促进农业机械化、自动化进程。目前,法国农民使用的农业机械品种齐全、自动化程度高,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1/5
国际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游耕、游牧等)、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3个主要发展阶段。当前的化学农业在利用大剂量无机化学肥料取得高产量的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土壤肥力下降、水上环境化学污染、农药毒性扩散以及由于抗药性增强而造成的害虫肆虐等。对此,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新型农业政策,如回归型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集约农业、立体农业、观光农业等等发展模式。观光农业就是一种典型的现代农业模式,无污染且经济效益显着,被称为“绿色朝阳农业”。
一、观光农业的涵义
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人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各地区掀起发展观光农业的热潮:有的选择已有的自然风景区或旅游景点为依托,兴建“观......>>

问题九:欧洲有哪些国家不是发达国家? 属于欧洲的发达国家共有:
卢森堡(69,056) 挪威(53,465) 瑞士 (49,246) 爱尔兰 (46,335) 丹麦(45,015) 冰岛 (44,133) 瑞典 (38,鼎51) 英国 (36,977) 奥地利 (35,861) 荷兰(35,393) 芬兰 (35,242) 比利时 (34,081) 法国 (33,126) 德国 (33,099) 意大利 (29,648) 西班牙 (24,627) 希腊 (18,995) 葡萄牙 (16,658)斯洛文尼亚 (17,660) 马耳他(13,144) 匈牙利 (10,896) 捷克(10,708)

由上 可看出欧洲发达国家! 除去上面也就不是发达国家了!

问题十:欧洲国家中最不发达的是哪个国家 东欧的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乌克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黑,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克罗地亚,匈牙利,都算不上发达.
首先资本制度首先在欧洲确立起来,通过科技手段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了获得廉价原材料和扩大销售市场而进行殖民。初步实现了资本原始积累。之后,较发达的国家对其周边国家投资,以维持低成本,所以,少数欧洲国家发展起来后周边国家也随之发展起来。
一个国家的发展肯定会带动周边发展。不论是你对原材料的需求,还是产业转移,一般都是选择周边。因为距离短。

⑻ 全球十大顶尖的制造业发达小国




一、瑞士

全球地位: 瑞士是全球公认的制造业强国。瑞士长期以来是全球最富的国家之一,许多人都知道瑞士生产的钟表、军刀、精密机床,是世界上金融服务周到的国家,全球着名的 旅游 胜地,拥有“欧洲花园”之称。


瑞士与新加坡、比利时并列为世界人均出口额最高的三大国家和地区。联合国的调查指出,瑞士贸易竞争力强源于以下因素:瑞士地处欧洲中心地带;瑞士人会讲多种语言(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英语);瑞士的职业培训在世界上是最领先的;瑞士产品质量世界公认;瑞士政局稳定,劳资关系和谐;瑞士人工时长、效率高;瑞士拥有世界最好的基础设施(交通运输、通讯等);瑞士的服务业水准为AAA级(银行、保险业等);瑞士善于合理利用国际分工;值得一提的是,瑞士的科研水平为世界顶级水平。


英文Know-how的音译,意思是“技术诀窍”。据调查,瑞士制造业无论大小企业均拥有“Know-how”,而且中小企业人均拥有“Know-how”远高于大企业。瑞士仅机床业拥有的“Know-how”就多达5000项。瑞士有一家专门加工手表壳体的小企业,已有90年 历史 ,拥有320项“Know-how”,人均拥有四项。



由于瑞士对教育的高标准要求,因此一个仅有700多万人口的小国,却拥有16名诺贝尔奖金得主,不仅孕育了世界水平的金融、机械、钟表、电子和仪器等、 旅游 等精品行业,更重要的是在培育精品人才上也达到了世界金字塔的尖顶。



瑞士优势制造业:



机电金属产业: 是瑞士最大的工业部门,产值占GDP比重约为9%,包括冶金、机械工程、车辆制造、电子工业和精密零件加工等。同时是瑞士雇用人数最多的行业,从业人数达33.8万。该行业约有80%的产品用于出口。主要出口产品包括医疗器械、金属加工设备以及测量和校准仪器等。



钟表制造: 钟表业是瑞士第三大出口行业。作为世界最大的钟表生产国之一,瑞士拥有众多享誉世界的钟表品牌,产品以腕表为主。瑞士每年生产的手表中有95%以上用于出口。瑞士虽是小国,却创造出了许多“世界级”的精品。瑞士生产的手表的“含金量”:平均每块手表出口创汇曾经是日本的1.5倍。瑞士手表占据了世界手表市场65%的份额,而高 科技 手表所占份额更达到77%。


精密机床: 各国瑞士机床闻名遐迩于工业界,瑞士生产的机床赫赫有名,世界上有150多个国家是瑞士数控机床产品的长期用户。长期以来,瑞士机床出口额位居世界前五位,人均机床出口创汇近30年来稳居世界。尤其是精密机床,更受各国青睐。有人计算过,如果论斤两出售机床,瑞士机床每千克的价格是日本机床的2.8倍、美国机床的3.2倍,是我们出口机床的10倍。尽管瑞士机床价格高居“世界”,但其机床却是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


瑞士莱斯豪斯机床公司是一家仅有600多人的中型企业,它生产的精密螺纹磨床售价世界高,但却一直供不应求。据一项调查,世界各国机床业的库存量中,瑞士少,因此瑞士机床业的资金流动率居“世界”。在瑞士机床业界盛行一句口号:“产品卖不出去,是设计上的失败”。因此,瑞士的机床设计独树一帜,重要特色有两个:高精度及高要求。


二、瑞典


瑞典制造业点评: 瑞典是欧盟成员国之一,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中通常名列前茅。瑞典仅拥有990万人口,却素以“小国家、大工业”着称。瑞典在全球拥有自己的航空业、核工业、 汽车 制造业、先进的军事工业,以及全球领先的电讯业和医药研究能力。尤其在软件开发、微电子、远程通讯和光子领域,瑞典也居世界领先地位。值得一提的是,瑞典还是欧洲最大的铁矿砂出口国。按人口比例计算,瑞典是世界上拥有跨国公司最多的国家。

瑞典拥有多家享誉全球的制造企业:比如着名的沃尔沃 汽车 、ABB电气、斯堪斯卡工程公司(Skanska)、伊莱克斯电器公司(Electrolux)、爱立信通讯公司(Ericsson)、宜家家居、SKF集团……这些企业大都是世界500强的常客。


瑞典的制造业十分发达,并且逐渐发展起采矿冶金、特种钢冶炼、机械设备、精密仪器和家具制造等产业,催生了一大批诸如基律纳铁矿公司(LKAB,1890年)、斯凯孚轴承公司(SKF,1907年)、沃尔沃 汽车 公司(1927年)等全球巨头。还有,瑞典与芬兰强强联合成立的斯托拉-恩索纸业集团,居全球造纸企业第二位。瑞典的爱立信公司成为瑞典新经济的领头羊。瑞典电信与电子产品出口量位列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英国和日本,从事电信产业的人员占到就业总人口的15%。


瑞典的六大支柱性产业: 采矿冶金、林业造纸、机械制造、制药、电力和通讯。、


瑞典产品特点: 制作精良、质量上乘着称,被称为全球设计之乡。瑞典设计新颖别致,简约高雅,功能性强,在全世界已成为质量和品味的象征,无形中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市场价值。"瑞典制造2030”的关键词是创新和持续。瑞典创新局提出该国未来制造业在创新研发前提下实现再工业化的愿景:“2030年,瑞典有望成为研发与制造高级产品与服务的少数国家之一。



三、比利时

比利时制造业点评: 比利时处于欧洲的十字路口。被誉为"西欧的十字路口"。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拥有享誉世界的滑铁卢古战场,也是众多国际机构及全球总部的所在地。 布鲁塞尔也是国际政治经济中心、世界第二大的会议和展览中心。


比利时尤其纳米、化工、微电子、生物制药等技术水平居 世界前列,拥有1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比利时的劳动力素质高,劳动力生产效率曾经排在世界第五。



比利时是全球十大商品进出口国之一,按人均出口量计算排名世界第一。比利时50%以上的工业产品选择出口,尤其是金属丝线、平板玻璃、梳洗毛线、钻石等的出口量均列世界前茅。


比利时是世界 汽车 生产大国,人均 汽车 (包括轿车及商用车)产量居世界第一。 汽车 制造是比利时的重要工业门类。比利时尽管在世界上缺乏自主品牌,但却拥有享誉世界的沃尔沃、奥迪、福特、欧宝、大众等世界轿车品牌的组装厂。比如着名的沃尔沃卡车组装厂,再比如全球着名的大型客车制造企业(Van Hool和VDL Jonckeere)。值得一提的是,比利时人均 汽车 产量在欧盟居第一位。


比利时在航空航天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比如欧洲很多的飞行器和航空器,其中包括欧洲的空中客车、美国波音及F-16战斗机、阵风、猎鹰7X、阿丽亚娜4号和5号火箭发射装置,以及SPOT5地球观测卫星等,都采用了比利时的航空航天技术。


比利时在全球拥有6个航天中心、12个研究中心。比如,比利时航天大型公司瓦隆,在中远程飞机助推器方面,赛峰航空助推器(SAFRAN AERO BOOSTERS)是全球领导者。比如索纳卡(SONACA)是全球领先的航空制造公司。值得一提的是,世界每3个大型风力发电场(大于2兆瓦)就有1个采用比利时企业的技术。比利时尤其在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上处于欧洲领先地位。另外,比利时早在90年前就是欧洲最先建设全国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的国家之一。


全球许多公司巨头在比利时设立了研究中心,比如着名的阿尔卡特—朗讯贝尔实验室、着名的思科分支机构——亚特兰大科学中心。比利时的MEC是世界领先的纳米电子研究中心。


比利时被誉为世界钻石之都。比利时是着名的全球原钻集散地,比利时控制了全球80%的原钻交易、55%的加工钻、45%的工业用天然钻交易。



四、荷兰


荷兰制造业点评: 荷兰是全球经济发达国家,是世界上十个最主要发达国家之一,又是人均收入最高的前十位国家。荷兰尤其在电子、化工、水利、造船以及食品加工等行业技术先进。荷兰是欧洲大陆重要的交通枢纽;荷兰曾经连续多年成为中国在欧盟内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荷兰又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从地理特点看,荷兰位于欧洲西部,是世界有名的低地国家,荷兰有1/4的国土低于海平面。荷兰尽管面积较小、人口少,但荷兰却诞生了12家全球500强企业,比如享誉世界的壳牌石油、飞利浦、联合利华、阿克 苏·诺贝尔等全球着名跨国企业,拥有ASML、恩智浦这类决定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的重要企业,以及EXACT这样的客户遍布全球的信息软件及服务企业。


汽车 产业是荷兰的主要制造业之一,为全世界各大制造商提供系统、元件和材料的开发和生产,包括诸如宝马、戴姆勒克莱斯勒、通用 汽车 、标致雪铁龙和大众这样的大型 汽车 制造商,也有像包括玛莎拉蒂、兰博基尼、宾利和法拉利在内的顶级品牌。


荷兰航空业实力位居欧洲第六位,拥有航空制造、飞机维护、维修和大修(简称 MRO)以及太空活动等一系列大型项目。


荷兰拥有闻名遐迩的飞利浦巨头。飞利浦1891年成立于荷兰,主要生产照明、家庭电器、医疗系统方面的产品。在最新发布的2018年《世界品牌500强》中,飞利浦排名第53位。从20世纪上半叶的碳丝灯泡、收音机、X射线管、电动剃须刀到下半叶的卡式录音机、集成电路、节能灯、镭射影碟、激光唱盘、光学电讯系统、电视机、压缩光盘等,再到21世纪初的液晶显示器、平板电脑、手机等,飞利浦一直都在以创新引领时代发展。如今的飞利浦电子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品牌之一,在欧洲名列榜首。



五、爱尔兰

爱尔兰制造业点评: 爱尔兰是一个远离欧洲大陆的弹丸小国,面积仅有7万平方公里,人口480多万的传统农业国,爱尔兰却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了经济腾飞,其骄人的发展业绩至今令世界为之侧目,而异军突起的爱尔兰也因此获得了“凯尔特之虎”的美誉。

爱尔兰迅猛的发展主要归功于其特色产业,爱尔兰的重点及特色产业是信息通讯技术产业、国际金融服务、生物医药化工产业、 食品饮料产业及航空租赁业、 旅游 业等。


爱尔兰制造业业内大约有4000家企业,是爱尔兰全境第二大的行业。曾经占据GDP的36.5。爱尔兰工程行业发展强劲及充满活力。180多家外国企业每年在工业产品和服务、航空航天、 汽车 和清洁技术领域创造了42亿欧元的出口值,是爱尔兰出口行业的重要贡献者。


值得一提的是,爱尔兰在工业4.0准备成熟度方面在欧洲诸国中名列前茅;爱尔兰的整形外科植入物制造商在金属3D打印方面的投资额为全球第一。因特尔公司在爱尔兰斥资125亿美元修建了全欧技术最先进的生产厂房。美国着名的强生的卓越自动化中心总部设在爱尔兰。


再比如爱尔兰高度自动化的隐形眼镜生产商生产了世界33%的隐形眼镜,爱尔兰先进制造业创造的GDP占国家总GDP的23%,甚至比欧洲其它国家平均比例高出15%。爱尔兰每年科研投入达7.38亿欧元,约占商业企业研发的40%。爱尔兰先进制造业使得国家总产值增加18%,欧洲其它国家平均比例为15%。


爱尔兰先进制造业的优势:

人才储备: 国家技术人才数量位居世界前十,人才匮乏岗位数量也是世界最低。

投资记录: 对内投资质量与价值排名世界第一,生产力与生产效率位列世界第一、竞争力排行世界第七。

优惠政策: 企业税率为12.5%、研发免税额度达到25%、为源于知识产权的收入提供6.25%的优惠税率。

便利流程: 爱尔兰是世界上经营业务流程最轻简的国家、爱尔兰的电脑及信息服务出口位于世界领先水平。

领先的教育: 科学、数学及计算机应用学的毕业生比例为是全欧盟最高国家之一。

众多尖端企业: 在爱尔兰建立分布的顶尖企业有:全球软件企业前10家中的9家、全球网络安全企业前10中的5家。


值得一提的是,爱尔兰曾经启动了一项新的制造业五年计划——爱尔兰工业4.0战略(2020-2025),以帮助企业实现由新数字技术推动的制造业转型。其中18项战略行动包括:建立新的协调机制;提高制造企业及其供应链对工业4.0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支持激活企业主导的工业4.0集群



六、奥地利

奥地利制造业点评: 奥地利是一个欧洲发达国家,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艺术之都”,该国不仅只有艺术,居住环境、安全性、物价等等在国际上首屈一指,维也纳更是被评为世界上最适宜居住城市 No.1。

奥地利拥有的 汽车 工业:100多年来,奥地利已经成为欧洲 汽车 产业背后的驱动力来源。奥地利是一个 汽车 业大国。奥地利 汽车 行业的700个企业每年产生430亿欧元的收入,曾经创造约370,000工作岗位。因此,车辆与零部件供应行业是奥地利的主要产业,创造了整个国家九分之一的工作机会。

奥地利的电子工业:电子元器件是奥地利的出口重点行业。奥地利为圣城麦加着名的钟塔提供了照明系统,在奥地利是欧洲最专长电子和电气工程产业的国家之一。这一领域为本国第二大用工产业。英飞凌、伊顿、AKG、阿尔卡特、惠普、西门子、索尼等企业受益于奥地利的众多优势,它们在奥地利设立国际研发中心和制造车间,生产优质产品。从LED照明到发电机和电车的半导体组件,“奥地利制造”的电子元件享誉国际。奥地利的半导体行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 汽车 电子方面。

奥地利的机电行业:机电业被认为是创新的最重要驱动力之一,尤其在优化产品和流程方面。仅上奥州的机电产业集群就覆盖了314家企业,机电业也是下奥地利州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有1,700多家企业。蒂罗尔州的机电产业集群包括约800家企业和研究院所,国际经验丰富。“国际机电论坛”作为一个交流平台,针对机电系统和部件的应用型研发,集聚了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商业伙伴。

无论在医疗器械、工具、木材加工机械领域,或是 汽车 制造业领域,奥地利厂商在生产定制和专门用途的机械方面,已经具备了精湛的专业技能。

奥地利的机械工程行业:奥地利的机械和金属制品行业有1,200家企业,超过118,000名员工,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行业。在机械工程方面,奥地利与德国、丹麦、瑞典和意大利一样,同为欧洲以机械工程为专长的国家。


奥地利三分之一以上的工业产值来自机械、厂房建设以及金属制品。全国有大约7,000家企业从事机械与设备工程行业,为全球输出产品。该行业的主要成功因素在于专注高质量的缝隙产品、保持精简的产品系列以及单一制造。许多公司是隐藏的冠军,其中也有全球市场的领导者。奥地利也是一个全球出口大国。该行业78%的产品出口至世界各地。




七、新加坡

新加坡制造业的四大支柱产业:石油化工、电子业、机械制造、生物医药中,最为可圈可点的是新加坡的电子产业与石油化工。



新加坡拥抱工业4.0,致力于将自身个工业基础提升至价值链上,不断加强作为全球领先工业枢纽的地位。因此新加坡在数年里已在多个制造业的专业领域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


新加坡精密工程产业: 新加坡生产了全球约60%的微阵列。 新加坡生产了全球约35%的热循环仪和质谱仪。微阵列是一种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90年代成熟和推广并得到广泛应用的生物学检测技术。热循环仪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医学、食品工业、司法科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微生物学、临床诊断、遗传学、基因芯片等等。


电子产业: 新加坡约占11%全球半导体市场份额。新加坡约占20%全球半导体设备产量。新加坡在世界电子工业中的地位,相当之高,其GDP有3成之多是来自电子工业。很多欧美电子业老牌大厂,在亚洲开展研发和生产,首选新加坡。不少半导体公司,例如意法,英飞凌,安华高,大型代理商安富利等等的亚太总部都在新加坡。


航空产业: 新加坡是全球宇航价值链的关键保养、维修、翻修以及制造节点。新加坡是亚洲的宇航业中心,宇航业总产值超过80亿元,当中八成属于维护、修理和翻修(MRO)。



八、捷克


捷克制造业点评 : 据全球房地产服务公司高纬环球之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捷克曾经在全球最适合发展制造业的国家排名中位列第四,欧洲排名第一。全球排名前三位的是中国、美国和印度。


捷克共和国是一个中欧地区的内陆国家,与德国,奥地利,波兰,斯洛伐克四国接壤,是位于中欧的一个内陆国家。捷克于2006年被世界银行列入发达国家行列。拥有极高水平的人类发展指数,是欧盟和北约的成员国。捷克主要有机械制造,化工,冶金,纺织,制鞋,木材加工,玻璃制造和啤酒酿造等工业部门。捷克曾经于2006年被世界银行列入发达国家行列。自奥匈帝国时期起,捷克就是东欧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捷克拥有一个高度工业化的经济体。


捷克的工业: 捷克原为奥匈帝国的工业区,70%的工业集中在此。它以机械制造、各种机床、动力设备、船舶、 汽车 、电力机车、轧钢设备、军工、轻纺为主,化学、玻璃工业也较发达。纺织、制鞋、啤酒酿造均闻名于世。工业基础雄厚,二战后,改变了原来的工业结构,重点发展钢铁、重型机械工业。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曾经占40%。

捷克掌握着世界上最先进的 汽车 制造和设计技术,捷克也是全球最大的15家 汽车 生产商之一。捷克的 汽车 技术不仅在欧洲,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发挥着关键作用。比如斯柯达 汽车 就是捷克最大的 汽车 品牌,而且斯柯达是一个有着上百年 历史 的 汽车 品牌。虽然最后被德国大众给收购了,但是它依然保留着明显的捷克烙印。

捷克强大的航空工业:捷克从飞机的基础生产到飞机的最终组装,再到尖端的航空项目研发,捷克的航空工业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大多数的捷克航空公司和机构都与世界顶尖的航空业厂商合作,并参加了多个世界顶级航空公司的研究项目。捷克能自己生产完整的飞机,包括运输的小型飞机、教练机和轻型战斗机、 体育 和农业飞机、超轻型飞机以及滑翔机。世界上售出的超轻型飞机有四分之一是由捷克生产的。


捷克能够生产用于大型运输机、军用飞机、轰炸机、和直升机的零部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零部件都涵盖了材料学,锻造学和机械工程学等学科知识。世界上有很多大国,也没有生产类似高质量零部件的能力。


机械制造业: 是捷克经济的支柱产业,捷克的机械制造业就包含了1100多家公司。这些公司涉及能源工程、运输工程、机械加工和成型工具的生产制造、冶金以及结构和金属部件的生产。


捷克的 Tram: 捷克的工程公司提供机械工业的制造设备,如涡轮机、机械加工和成型工具、农业机械和食品加工机械。捷克很小,所以它的90%的工程产品都是用来出口的。


医疗设备: 捷克的医疗设备非常先进,而且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医疗器械设备用于出口。捷克的医用纳米纤维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值得一提的是,捷克还是电子显微镜的重要生产国,目前全球能独立完整生产电子显微镜的国家屈指可数!


电子电气工程技术: 捷克的电子和电气工业占整个捷克制造业总产出的14%以上,成为捷克经济的第二大支柱。产品主要包括像:电机、发电机、变压器、变频器、电气开关设备系统和开关集料、电缆和绝缘电线等。微型计算机、日常电子、硬件和自动化电子、医疗和光学设备等精密电子元器件行业的生产位居世界前列。比如传感器,芯片等产品。



九、丹麦

丹麦制造业点评: 丹麦的制造业具有灵活、敏锐、可持续性的特点。丹麦拥有一些享誉世界的企业巨头,比如着名的嘉士伯、ECCO鞋业,乐高、诺和诺德、维斯塔斯、马士基等。丹麦面积不大,人口也只有550万左右,但是这么小的一个国土上,却能够诞生如此多世界有名的品牌。


丹麦制造业 历史 悠久,非常发达,不仅世界知名的产品种类众多,而且“丹麦制造”以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质量而闻名于世。丹麦工业联合会的一份分析报告指出,标上“丹麦制造”的产品在全球市场的价值可以提高30%。丹麦出口商品中的50%为高档商品,如乔治·延森银器、皇家哥本哈根瓷器、潘多拉珠宝和丹麦加工的琥珀、爱步皮鞋,等等。丹麦设计和制造的家具、首饰、瓷器等生活家居用品,或精致高贵,或简洁大方,或方便实用,不仅深入寻常百姓家,同时也是世界各地博物馆和游客的收藏品。此外,丹麦品牌的服装、厨具、温控阀、水泵等产品都在世界范围内大受欢迎,丹麦的生物制药、生物技术、新能源和风力发电等新兴产业这些年来更是异军突起,引领世界。


丹麦的自然资源并不丰富,但其制造业不依赖原料,而是以产品的设计和品质见称。丹麦由于地处寒冷的北欧,国家小,自然资源贫乏,造就了丹麦人注重产品设计、创新、精益求精和追求更高产品附加值的产业精神,全力寻求可用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创造最大价值是丹麦人孜孜以求的企业理想。


丹麦人讲究务实,杜绝浪费,宁要少而精,也不求大而全,力求将自己的优势产业和优良品牌发挥到淋漓尽致,不断推陈出新,做到世界最好。无疑这也正是“丹麦制造”成功的秘诀和精髓所在。“丹麦制造”之所以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并长盛不衰,“丹麦设计”功不可没。“丹麦设计”崇尚简约、实用和功能性。


丹麦众多知名品牌的产品往往在简洁、朴素、内敛的外表下,蕴含着设计者处处为使用者着想的精心考量,将材料、功能和造型融合在一起,形成有机统一,浑然天成。其匠心独运、才思缜密,常常令人叹为观止。丹麦有多位享有国际盛誉的设计大师,比如汉斯·维纳的“雪茄沙发”,阿纳·雅各布森的“蛋椅”和“天鹅椅”,保尔·汉宁森的灯具等等,都享誉世界。


丹麦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全力打造和推销自己的优势产业和优势品牌。在竞争中,丹麦人采取独特的“利基(Niche)战略”,即专注于某一个小而特别的领域,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世界最好。


丹麦的制造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生产专业性强的产品。在丹麦,75%的企业为员工人数在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这种小而专的高度分工产业体系,是丹麦制造最大竞争优势和创新活力所在。


世界着名绿色企业、丹麦温控阀生产商丹佛斯就是成功运用“利基战略”的一个例子。丹佛斯的创始人麦斯·克劳森在1933年利用业余时间发明了丹佛斯的第一个散热器恒温阀,该产品在当时只是冰箱的一个零部件,但是却对温度控制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于是,克劳森不断改革产品的设计和功能,将这一技术推广到了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丹佛斯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全球温控技术领域的翘楚和行业霸主。迄今,先进的温控技术仍是丹佛斯的核心竞争力,引领着世界这一产业的发展方向。目前,已有约4.8亿个丹佛斯制造的恒温阀运行在世界各地,为全球节约了巨量能源,为丹佛斯和丹麦王国创造了巨额的经济利润,丹佛斯也始终保持着世界上最大的散热器恒温阀生产商地位。


丹麦在清洁能源领域占有全球独领风骚的地位。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2012全球清洁技术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丹麦是最适合开展清洁能源研究和发展的国家。丹麦有世界上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生产商维斯塔斯,尽管风力发电机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但是维斯塔斯风力发电机仍然占领着世界风力发电机市场20%的份额。此外,全球大约20%的风力发电机都装有丹麦制造的风力发电机零部件。



十、以色列


以色列制造业点评: 以色列是一个在严峻的环境中迅速崛起,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发达的工业国。可以说无数次战争冲突刺激了军事工业发展;另外民用工业技术尖端且成熟,新兴产业发展快速。信息产业现已成为以色列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软件产业成为国际软件业的主要力量。


以色列在卫星图像、纳米技术、太阳能发电、生物技术等领域以色列均取得领先的成果。。以色列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0.2%,但拥有16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公民受教育率达95%以上,在全球仅次于瑞典。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十分注重启发式教育和课外教育,对教育的投入比重始终在全球名列前茅。


以色列工业体系非常发达。新兴产业发展非常快。以色列英语着名制造企业以及工业软件企业: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拉斐尔武器开发集团、艾尔比特系统公司、以色列军事工业集团、梯瓦制药工业有限公司、Stratasys等。以色列拥有全球领先的仪器和通信产业。

⑼ 为什么德国的工业如此强大

现在,提起德国的工业实力,在地球上绝对是响当当的,“德国制造”更是顶级的技术和质量的代名词。德国工业并非天生牛逼,“德国制造”也并非天生高贵。德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时间比英、法两国晚了30多年。由于长期分裂,德工业化进程充满坎坷。1871年统一后,德国内百废待兴,世界市场也基本被瓜分完毕。

在这样的环境下,德国工业是如何成长到今天这个样子的?今天,小编就邀请了几位网友各抒己见,分析分析德国工业强大的原因,大家若有其他观点,欢迎在文章底部留言讨论。

1

网友幸福地带2:

德国的工业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因为德国的管理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世界新工业的起源在英国,法国紧随之。当德国发展自己落后于英法时,心理十分着急,于是发展本国新工业。由于新工业需要技术与技术研发,而德国一无所有。他们为了走捷径,派出了许多人出去偷取英法技术,这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科技间谍。

在同时也开始学习科技研究开发,重视人才陪养,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很快就有了快速发展,并在许多管理等方面领先于世界。所以在一二次世界大战前都已经有很先进的工业了,这样的工业大国发展了上百年的,其许多方面都是世界性的,强国就再自然不过了!

2

网友YF永恒: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作为战败国,首先被赶出了资本主义市场。根据“四化”方针,即非军事化,非纳粹化,非中央集权化和非工业化方针,德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被削弱甚至被消灭的计划。根据1946年3月制定的“限制工业计划”,即所谓摩根索计划,德国工业生产能力要降低到1938年的50—55%,钢产量为1938年的1/4,即从2200万吨降到580万吨,化学工业和重型机器降到1938年的1/3,水泥降到1/2,车床降到1/10,汽车降到1/5,纺织工业降到l/2,只有家具、玻璃、自行车等民用工业不受限制。但是从1948年下半年开始,联邦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到1949年11日已接近1936年的水平,1950年就超过了1936年的水平。所有的工业生产都受到了限制。但是,西德能够在短短十几年间一跃而起,却是有着别的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原因何在?

一、西德虽经过战争的破坏,但是强大的工业基础保留下来,这是战后西德工业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基础。

首先,在二战时期,盟军对于西德的轰炸目标主要集中在了军事工业上,对于盟军来说这是对他们的一次更新技术的机遇。削弱军事力量远比削弱工业力量对他们来得有利。而英美空军,尤其是美军为了能够拥有对抗苏军的力量,因此有意识的保护了一些企业。因此,鲁尔萨尔两大工业区虽然遭到了破坏,但是经过几个月的修复还是可以恢复生产。亨利·摩根索在《德国是我们的问题》一书中指出,科伦的福特工厂和科伦大教堂一样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鲁塞海姆汽车厂、霍斯特联合化工厂、下萨克森州萨尔茨吉克冶金联合工厂都没有遭到破坏。鲁尔和萨尔两地的化学工业虽遭到破坏,但经过几个月的修复都可以恢复生产。据美军轰炸司令部的估计,轰炸的结果全德国钢铁生产能力遭到破坏的只有6%,西德达12%。煤矿减产2%,焦炭4%,机器制造15%。金属加工机床被破坏达6.5%。1945年12月12日伯思斯坦上校在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一个小组上报告说:“德国工业75%安然无惹,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很容易恢复的。”

第二点在于英美法将西德分成了三个占领区,在各自的管制区内推行了不同的政策。法国需要萨尔地区生产的成品充当赔款运回法国。英国需要通过德国来扩张海外的市场,尤其是鲁尔区和大西洋的海港。而美国,更是需要得到西德的支持来对抗苏联在欧洲的势力扩张。东德西德就像是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斗争的各自领地。根据“非工业化”方针,盟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1067号政策指令,规定要拆除德国所有军工厂以及用于赔偿的重工业工厂,规定拆除的清单涉及1600家企业及其设备。但是这项政策指令并没有认真执行。1946年6月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在斯图加特演说中公开表示:“美国不再奉行一个强大的欧洲、一个虚弱的德国的政策。”他声明,“德国是欧洲的一部分,如果有着巨大的工业的德国变成贫民窟,欧洲的重建,特别是德国邻国的重建将会是十分缓慢的。”1947年7月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1779号政策指令,代替1067号政策指令,提出“一个有秩序的、繁荣的欧洲需要一个稳定的生产效率高的德国在经济上作出贡献。”1947年8月英美双占区修改了对西德工业的限制政策。1948年6月1日,英、美、法三国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签订六国协定,宣市国际管制鲁尔区。德国参加欧洲重建计划。

西方国家推行扶植恢复西德工业方针的结果,使西德保留了可以很快恢复工业生产的基础。据哈姆森教授的估计,高妒、平炉、轧钢设备被拆除的占整个设条的及10—25%,精密机器和光学仪器生产能力减少20%,合成燃料生产能力减少20%,化学工业因拆迁而丧失的生产能力为6%,运输机器被拆走8%,其他工业部门损失不大。战前德国三大工业区,鲁尔和萨尔都在西德,只有西里西亚在民主德国。据1946年估计,西德占1944年全德工业产量的63%,基本材料的67%,生产资料的62%,消费资料的60%。因此,战后西德保留了强大的工业基础。

二、马歇尔计划对西德的影响

战后初期,西德经济复兴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缺乏。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启动资金,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谈。而当时,人民的生计也是一大问题。吃不饱饭,干活就不会有劲。这种情况下,想要复兴更是难上加难。而马歇尔计划对于西德来说,就是雪中送炭。当时马歇尔认为消除共产主义在欧洲的扩展只有尽快的回复欧洲的经济。因此在他的努力下,130亿美元的资金以贷款和直接援助的形式流入了西德用于重建。这些资金帮助恢复了工农业的生产,稳定了金融,扩大了贸易,同时也促进了化工、工程、钢铁工业设备的更新。该计划还从美国引进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造血重生。到了1956年,西德利用这笔基金投资大100亿马克,大大缓解了资金缺乏的状况。据估计,联邦德国由于从1949年参加马歇尔计划,人均获得了140马克的补助。据1952年华盛顿出版的《美国政府的对外援助》一书的估计,到1948年美国共花掉214亿美元,英国支出9亿美元。这笔钱主要用于购买食品,很少用于生产。这些食品出售后所得款项大部分用于军事当局的支出;一部分贷给德国工业家用于恢复生产的资金。

据统计,到1954年10月,西方盟国给西德的援助为44亿美元,其中美国17亿,英国8亿,马歇尔计划提出的援助9亿。另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字,1945年7月到1955年9月30日,美国给西德的败府补助金和信用贷款为38.68亿美元。1945—1947年英国给予的政府补助金和信用贷款为9亿美元。这些钱主要用于恢复工业生产。我们看到的另个统计数字是,1948—1954的年西德从军事占领当局和马歇尔计划得到的资金共72.98亿美元,其中38.52亿用于投资。这些钱以物资形式运到西德,所得钱款存入联邦银行,称为“等值基金”,再作为资金投入工矿企业。

在西德经济恢复的最初年代外援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当然这种作用随着西德本身经济的恢复而逐渐减少。1948和1949年外援占西德国民收入的5%。1948一1950年西德进口货物的57%是靠美国的援助。外国货款在西德长期投资中所占比例1949年为2.8%,1950华为10.3%;1951年为5%,以后逐年减少。

三、“软实力”:人力资源的使用

在二战后,西德保留下了一大批熟练的工人队伍,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没有因为战争而耗尽,这对于西德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智力支持。这是战后西德保留的最珍贵的财富。

而有研究表明,1950年,西德拥有在校大学生10万人,也就是说每1万居民中就有21个大学生。到1970年大学生达到了41万人,也就是每1万居民中有68名大学生。这同样是西德复兴的“非物质资本”。为迅速恢复经济,西德政府极为重视科技投资和发展教育。而且教育为本一直都是德国的传统,没有良好的教育,就没有一个繁荣的德国。

当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从东德大量涌入的难民,数量达到了100万左右。在最初可能给西德造成了一定的不安定因素。但是,很快他们就成为西德恢复经济的劳动力。其一,这些难民都是廉价的劳动力。他们工资低。因而企业的生产成本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其二,依靠他们的知识和技术恢复生产。不久他们之中有些人重建工厂,主要生产出口产品,有利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其三,他们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有利于经济的恢复。

四、地理环境上的先天优势

西德在地理上占了相当大的优势,全德78%的矿山、84%的冶金制造产品都出产自西德。二战前德国的重工业、原材料工业大多数集中在西部。1936年西德在全国整个工业产值中占61%,原料和基础材料生产占66%,基础设施生产占61%。而东部相对寥寥无几。同时,西德拥有鲁尔和萨尔两大工业区。而他们对于西德工业来说就是左臂右膀。相对的,西德拥有的原有工业基础雄厚,是经济的重建至于高水平起点上。

五、“自由市场经济”及币制改革

在这个问题上,首先要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当时担任西占区经济管理局长的路德维希-艾哈德。他是国民经济学的新自由派代表,极力推崇自由的市场经济。他认为,真正的货币只有在真正的市场上才能发挥作用,而真正的市场不应该有价格控制和配给制。取消物价规定,取消产品配给制,实行真正的市场经济。相对于整个德国的经济史而言,这是一次成功的战役。尽管在推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面临了物价上涨、失业率增加、通货膨胀等等的问题,但是很快市场经济的优势就显现出来。物价日趋稳定,甚至其增长的幅度远小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而生产力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有力的发展。

在推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同时,在美国的支持下,西德还实行了币制改革。在二战前,旧帝国马克约为170亿,二战之后却变为了700亿。因此在二战的后期,旧帝国马克一文不值,在德国市场上充当货币作用的是美国的幸福牌香烟。1948年6月20日,美国占领军当局对西德进行了货币改革。用10个旧帝国马克换一个1个新德国马克。在短短的几周之内,旧帝国马克的所有有价证券,储蓄金,银行存款,抵押金等等全部兑换完毕。这是一次非常苛刻的剥削行为,但是却挽救了德国。德国马克相对美元的兑换率逐渐上升。原本空空如也的商店中再一次充满了各种商品,人们的生活也开始走上了正轨。

由于推行自由市场经济,西德面临许多的问题。贫富差距逐渐增大,底层劳动人民怨声载道。但是,艾哈德引进了竞争的机制,谁工作的时间长,谁工作的效率高,谁就有工作,否则就是能面临下岗。这样的竞争机制就是依靠剥削广大劳动人民来积累最原始的资本。由于竞争机制,资本家们一味的压低工资,从中得到了更高的利润。然而尽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西德的整体社会环境还是处于稳定的状态。由于战争的破坏,人民拥有最迫切的愿望去修复自己的家园,去重建一个有生机的新的德国,因此,西德人民勤勤恳恳的工作着,付出自己最大限度的力量。

当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西德为了适应世界市场的需要,发展外向型的经济。西德利用自身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出价格远低于其他国家的产品。这使得西德的外贸市场发展很快,进出口贸易增长迅速。1950年时还是贸易逆差7.21亿美元,到了1960年时已经变成了顺差。

六、朝鲜战争

此外,还需提到的就是朝鲜战争。这是对西德非常重要的一次机遇。尽管艾哈德竭力否认,但朝鲜战争确实挽救了西德经济。(艾哈德:《来自竞争的繁荣》商务1983年,第41页)。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及其盟国需要西德供应武器和弹药,也需要西德参加所谓的“欧洲防务”。因而美国不得不修改对西德工业和技术的“裁减政策”。1950年5月纽约外长会议决定,把禁止生产射击、砍杀和刺杀武器改为限制生产,取消对造船业的限制。钢产量不再受限制。1950年钢产量为1210万吨,1953年达1350万吨。1954年制定“有关监督工业的决议”,进一步放宽了限制西德工业生产的条件。以前禁止生产合成橡胶和合成燃料,限制生产轴承,现在只管制其生产能力。取消了限制重型机床、铝、合成氨、氯生产的规定,不再对化学科研进行限制。

朝鲜战争爆发后,大批船舶定货单飞往西德,要求建造的新油轮和新货轮达200万吨。汉堡港是德国最大的港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汉堡港遭到严重破坏,到1953年已有70%修复使用。到本世纪60年代,德国商胎队已有货轮2700艘,总吨数达65万吨。朝鲜战争改变了西德的贸易逆差。1950年外贸逆差为30亿美元,1951年为1亿美元,1952年则为顺差7亿美元。观察家西奥多·H.怀特说:“朝鲜战争仅仅给德国人迅速地无条件地带来了好处。”《经济学家》杂志指出;“1950年6月,朝鲜战争结整个贸易界带来了繁荣。”

综上所述,是战后西德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等。

最后还应指出,50年代西德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是由于西德起点低,这是战争破坏和战后盟国推行“非工业化”政策的结果。大体到本世纪60年代中期,西德“经济奇迹”已经结束,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定向同步发展,发展速度降到5%的欧洲平均发展水平。

3

网友袁飞2:

工业化的国家很多,而德国特别强大,原因有二,一是国家层面的科技水平发达;二是国民特性自觉到刻版的程度。德国不准随意砍伐树木,二战末,德国战败,无人管理,人们仍然只会捡拾掉地的枯枝;而萨达姆死后的伊拉克,博物馆都被抢劫,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4

网友佛缘之Y佛缘:

国家如果发展的强大是和国民的道德素养有很大的关系的,并不是说你有钱了国家就强大了,德国就非常注重这些在道德修养教育的同时发展经济,让德国的整体发展进入到一个良性的循环,在这个国家你干的任何工作都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尤其是工业发展,并不是说你能设计几个数据工业就强大了,这里面包括的技术人员的工作成绩甚至是比设计者的成绩都要大,这是一个国家整体性的东西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明白,大家把德国和我们的国家在各个方面对比一下尤其是在尊重人这一个问题上看看两个国家的态度就能的到一个比较。

5

网友真诚地看着你:

赶上了三次工业革命,拥有雄厚的技术积累,当年的列强工业都很强,不仅仅是德国。要说强,殖民地比德国多很多的英法依靠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资本比德国雄厚,工业也比德国强一些,而没有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破坏的美国才是最强。

6

网友缥缈孤鸿影45:

问题太多,简略回答,德国是个专注力很强的民族,有很强的纪律性,这两样结合起来正适合兴办工厂,法国散,英国懒,俄罗斯比较落后,在办工业方面皆不及德国,无论技术之精,管理,钻研创新皆冠于欧洲,又是欧洲最认真做事的民族,故工业强大,缺点是过于专注于点,而失于研究面,因而缺少战略观,故才连续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导致失败。

7

网友汉阳老王:

这是相对而言的。二战前德国被制裁,?怨?宋?松?嫒?Ψ⒄埂6?战期间德国人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二战后德国人迅速取得了欧美的谅解,接助战后经济发展期发展状大了自己。当前世界范围内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十分强大。门类齐全,体系完整,这是十分难得的。德国再强,他只是一个中等国家。

8

网友赵晓路1:

一、德国的科技发达,从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德国的工业迅速崛起,超过英法,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二工业强国(19世纪末~一战前)。

二、资本雄厚,负债少。

三、德国的教育发达,重视人才培养,国民素质高(这一点是关键)。

四、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运输高度发达(重工业发展的基础)。

五、欧盟整体的促进。

六、出口导向的经济政策。

9

小编:

听完以上各位网友的观点,您心目中德国工业强大的原因是什么呢?欢迎留言讨论!

尊重原创,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小编,立即处理。感谢原作者的辛勤创作与分享!

(资料来源:今日头条,知乎,机床商务网小编整理)

⑽ 欧洲第一工业强国的德国,为什么经济能够如此强劲

德国作为欧洲第一工业强国,我们所熟悉很多的手表、汽车都是 源自德国的,德国的经济的强劲很大程度上还是依据当时工业革命的福利还有在二战中的受益。而且德国就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大规模推行义务教育也让经济发展得到一个很好的保障。

最后在对于美国和苏联的冷战时期,美国在对于德国也是支持了很多。美国在马歇尔计划中对联邦德国进行了大量援助,在技术、金融、设备等方面对德国进行大力扶持,德国经济迅速复苏。联邦德国被纳入北约,从此搭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快车,战后仅10多年,联邦德国经济就重新成为世界第一。

阅读全文

与欧洲哪个国家工业最厉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奥迪新款q3什么时候上市 浏览:518
平顶山到苏州坐汽车要多久 浏览:924
汽车人声多少赫兹 浏览:158
汽车长期不开电瓶能坚持多久 浏览:865
宝马哈曼卡顿听轻音乐怎么调 浏览:554
河北工业氯化铵要多少钱 浏览:99
哪里的工业废水处理设备 浏览:176
汽车吊折价如何算 浏览:636
宝马之悦怎么样值得购买吗 浏览:193
文县汽车站到全国哪里发车 浏览:367
新型工业园区能享受什么政策 浏览:978
吉利的汽车怎么样质量怎么样 浏览:617
张之洞主张什么工业 浏览:525
宝马528过户多少钱 浏览:720
宝马启停电瓶电压是多少 浏览:775
奥迪q7mini如何注册 浏览:565
宝马7什么颜色最好看 浏览:616
日本德国汽车哪个好 浏览:453
历下区董家镇工业园都有哪些企业 浏览:476
下雨天汽车内饰如何清洗 浏览: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