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重工业城市排行榜
根据2017年数据,中国重工业城市排行如下:⑵ 三都镇的二、经济发展
工业以原煤开采、加工冶炼、机械加工、建筑材料为主。196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后勤部“七四二九”工厂从广州迁至三都,该厂主要生产汽车配件,结合修理汽车,对三都工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于1972年迁至郴州七里洞。1971年,资兴市耐火材料厂落户三都,厂区占地面积3.4万余平方米,有职工211人,是郴州市唯一生产耐火材料的厂家瞎派。1993年原碑记乡白种水局段泥厂投产,以产品优良,价格实惠,畅销省内外,但因经营不善破产倒闭。2014年,三都镇工业生产总值27.51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64%。拥有工业企业166家,职工5276人。实现工业增加值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4%。
矿产资源主要资源是煤炭,据考,早在唐代,三都一带已有小煤窑开采,北宋年间,开采规模扩大,煤运开封、徐州等地,明朝嘉靖二是二年(1543)《兴宁县志》载:“北乡水道,出源者三。一曰宝源水,从半都过神龙桥,又十五里至三都炭厂。”清代,三都所产煤炭,由船运经蓼江、东江,入耒水外销,至民国25年,三都烟煤由蓼江市码头装船,运往衡阳上火车,日运量达300吨。民国20年10月,中央工业试验所取样化验结果表明,三都一带煤炭结构黏性强,灰分及硫分均低,属可作冶金之烟煤。民国25年,广州国民政府设计委员张景芳一行三人到三都作地质调查,写下《粤北湘南煤田调查报告》。民国26年(1937年),地质博士谭锡畴一行到三都矿区探测煤炭资源,民国36年6月写出《湖南资兴烟煤地质矿产报告书》,文中估计煤炭储量为6000万吨,是年9月,资兴矿厂在三都施工,建设井巷,兴修铁路和。1950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徐仁教授对三都矿区古生物化石进行考察。是年,中南地质局派刘元镇到三都勘察,并写出题为《湖南资兴三都煤田》的考察报告。1953年起,三都煤田地质勘探工作进入新发展阶段。1954年5月,经国家燃料工业部煤炭管理总局批准,组建勘探队,为全省最早一支专业勘探队伍,主要设备有英制“沙利文”手摇钻机和美制“长年牌”300米钻机各三台,1957年底,全面完成对三都矿区的地质钻探、测绘等勘探工作。1958年上半年,碑记乡开办高桥煤矿,1960年3月,资兴桐神誉煤矿更名为资兴矿务局,由省煤炭局领导,至年底,三都矿区有煤矿6个,职工1.5万余人,年产煤127.5万吨,后经过长时间的煤矿整合,现有宝源煤矿、中田煤矿、石拱煤矿、高桥煤矿,地质煤储量达34022万吨,年产煤100万吨,皆属烟煤,煤质软硬适中,块末具备,为炼焦炭上乘原料,1994年,三都镇煤矿的优质煤获“湖南省优质产品”称号。另外,还有硫铁矿、方解石、锑等矿产资源。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冰雹、冰冻等。最为严重的灾害有1971年7月的洪涝灾害,铁路、公路、桥梁、护堤全部冲毁,淹没稻田14000多亩。干旱最为严重的发生在1991年8月,干旱时间120多天,受旱面积8000多亩。冰冻灾害最严重的发生在2008年1月至2月,持续时间40天,致使通讯、电力、交通、供水全部中断,企业停工停厂,直接经济损失1.5亿万元。 清末、民国初年,三都是县内纺织集中地带,以棉花、野生葛藤为原料,生产棉布、夏布、葛布、手巾等,多为家庭手工生产,产品主要自用,余者销售。1956年,县染织厂抽调20余人到三都办厂,吸收三都、宝源、唐洞3个缝纫社入厂,主要业务是为资兴矿务局加工蚊帐、卫生衣等,1961年,成立三都缝纫社。70年代初,兴办县三都化工厂,1980年起生产塑料凉鞋,但因设备、技术落后,亏损严重,于1983年停产。
1981年,三都镇组建三都建筑公司,1988年,有固定资产77万元,从业人员360人,年建筑竣工面积1万平方米,产值125万元。2014年末,有商业网点628个,职工2638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4亿元。出口总值32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