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工业低能耗行业有哪些

工业低能耗行业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5-11 22:29:38

1. 轻工业有哪些行业

轻工业有18个大类行业,包括采盐,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等。

轻工业主要是指生产消费资料的工业,轻工业与重工业相对,也互有交叉。轻工业是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品的主要来源,按其所使用原料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

轻工行业共分为18个大类行业,根据行业管理实际,将轻工业划分为耐用消费品、快速消费品、文化艺术体育休闲用品和轻工机械装备四大领域,含稿腔团盖家电、电池、陶瓷、五金、食品、日化、轻工机械、工艺美术、礼仪休闲用品、文教体育用品等31个行业门类。

轻重工业对比

轻工业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

前者是指直接或间接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的轻工业,主要包括食品制造、饮料制造、圆碰烟草加工、纺织、缝纫、皮革和毛皮制作、造纸以及印刷等工业。后者是指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主要包括文教体育键橘用品、化学药品制造、合成纤维制造、日用化学制品、日用玻璃制品、日用金属制品、手工工具制造、医疗器械制造、文化和办公用机械制造等工业。

2. 低碳经济具体是哪些行业

石油化工业、低碳经济是石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石油化工行业让漏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着力点、我国石油化工业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石化产业调整产品结构促进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成石化工业未来发展重点、钢铁工业、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潜力较大、钢铁业振兴规划调高“落后产能”标准、我国加大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力度、未来钢铁工业投资偏向于节能技改、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导则、煤炭工业、我国煤炭工业重视可持续发展、我国大力推进煤炭工业节能减排、我国煤炭企业大力推进煤层气资源开发、我国进一步加快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我国煤炭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模式简析、电力工业、火电发展过快致硫排放急剧增长、中国多措并举助推电力工业节能减排、建设绿色电网顺应节能环保大势、我国不断加快电源结构调整优化、调控火电价格加快低碳经济发展、汽车制造业、节能与新能源车成为汽车业发展导向、我国新能源汽车迎来发展机遇、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混合动力车成中国汽车市场新商机。
(2)工业低能耗行业有哪些扩展阅读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敏坦、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一些地区风能发电价格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价格的上涨。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坦拿烂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3. 绿色低碳产业包括哪些

绿色低碳产业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产业,包括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斗猛改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走低碳产业道路,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要,是保护地球的需要,也是人类持续发展的知纯需空判要、更是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低碳经济”将是世界经济的一次重要转型,是一次重要的世界经济革命,无论是从国内而言,还是从全球而言,低碳产业将成为各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它也有着巨大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

4. 有哪些行业是属于节能减排 低碳生活

节能减排和低碳是每个行业面临的挑战和责任
不过从工信部8月8日公巧慎布知宽磨淘汰落后产能名单涉及的行搭斗业来看
下面的行业因该是重点行业
包括炼铁、炼钢、焦炭、铁合金、电石、电解铝、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水泥、玻璃、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制革、印染、化纤等行业

5. 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的行业目标

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等行业,大力推进结构节能,按照循环经济理念,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推进产业向上下游一体化、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方向集中,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淘汰落后的工艺、装备和产品,发展节能型、高附加值的产品和装备;大力提升行业能源利用水平,继续加强重大节能技术创新和示范,加大先进适用节能技术推广力度,加快重大节能标准制定,确保实现“十二五”行业节能目标。 以工序优化和二次能源回收为重点,提高物料、燃料的品质,提高高炉喷煤比和球团矿使用比例,加大废钢回收和综合利用,降低铁钢比。大力发展绿色钢材产品,有效控制钢铁产量增长,淘汰90 平方米以下烧结机、400 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炭化室高度小于4.3 米(捣固焦炉3.8米)常规机焦炉、6300 千伏安及以下铁合金矿热电炉、3000 千伏安以下铁合金半封闭直流电炉和精炼电炉。加大能源高效回收、转换和利用的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二次能源综合利用水平。
全面推广焦炉干熄焦、转炉煤气干法除尘、高炉煤气干法除尘、煤调湿、连铸坯热装热送、转炉负能炼钢等技术;重点推广烧结球团低温废气余热利用、钢材在线热处理等技术;示范推广上升管余热回收利用、脱湿鼓风、利用焦炉消纳废弃塑料和废轮胎等技术;研发推广高温钢渣铁渣显热回收利用技术、直接还原铁生产工艺等;加快电机系统节电技术、节能变压器的应用。到2015 年,转炉负能炼钢、脱湿鼓风、烧结余热发电、煤调湿等技术的应用比例分别达到65%、握中握20%、40%和50%。
专栏1:钢铁行业主要工序能耗及能源利用效率目标
焦化:到2015 年,能耗达到国家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的企业数量占比达60%。
烧结:到2015 年,能耗达到国家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的企业数量占比达15%。
电炉:到2015 年,能耗达到国家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的企业数量占比达65%。
二次能源综合利用:大中型钢铁企业余热余压利用率达到50%以上、利用副产二次能源的自发电比例达到全部用电量的50%以上。 大力发展铜、铝深加工产品和新材料等高附加值产业,加快发展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和再生金属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严格控制电解铝新增产能,引导电解铝生产向能源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转移,淘汰100 千安及以下电解铝预焙槽,密闭鼓风炉、电炉、反射炉炼铜工艺及设备和烧结锅、烧结盘、简易高炉、烧结—鼓风炉、未配套制酸及尾气吸收系统的段庆烧结机等炼铅工艺及设备。
以电解铝、氧化铝、铜、铅、锌、镁等产品生产过程节能为重点,全面推广有色金属冶炼烟气余热发电、铜材料短流程生产、金属矿山高效选矿等技术和高效节能采矿、选矿设备;重点推广新型结构铝电解槽、低温高效铝电解、电解铝液合金化成形加工技术、氧气底吹熔炼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炼铅新工艺;研发推广闪速炼铅工艺等。
专栏2:有色金属行业重点产品节能措施与目标
电解铝:推广新型阴极结构铝电解槽、新型导流结构铝电解槽、高阳极电流密度超大型铝电解槽,到2015 年,新型结构铝电解槽普及率达到培滚80%以上。
氧化铝:推广低品位铝土矿高效节能生产氧化铝技术、拜耳法高浓度溶出浆液高效分离技术、串联法生产氧化铝工艺技术等。
铜冶炼:研发推广氧气底吹炉连续炼铜、闪速炉短流程一步炼铜等技术。
铅锌冶炼:加快短流程连续炼铅节能技术、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炼铅工艺与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到2015 年,氧气底吹(顶吹)先进工艺占铅冶炼总产能的比重达到80%。
镁冶炼:以焦炉煤气、半焦煤气、发生炉煤气、天然气或水煤浆等清洁能源为燃料,全面改造落后的镁冶炼生产工艺,支持内电阻加热硅热法还原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推广蓄热高温空气燃烧技术。 以提高石化产品附加值为重点,大力发展聚碳酸酯、聚甲醛、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高强度高模量碳纤维、高性能聚四氟乙烯、丁基橡胶、乙丙橡胶、异戊橡胶等高端或专用石化产品,加强可再生树脂的研发和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努力增加节能环保型丁苯橡胶、丁二烯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的新产品、新牌号,积极推进节能型溶聚丁苯橡胶的应用。
全面推广大型乙烯裂解炉等技术;重点推广裂解炉空气预热、优化换热流程、优化中段回流取热比、中低温余热利用、渗透汽化膜分离、气分装置深度热联合、高效加热炉、高效换热器等技术和装备;示范推广透平压缩机组优化控制技术、燃气轮机和裂解炉集成技术等;研发推广乙烯裂解炉温度与负荷先进控制技术、C2 加氢反应过程优化运行技术等。
专栏3:石化行业重点产品节能措施
乙烯:优化原料结构,推动原料的轻质化,支持乙烯生产企业进行节能改造,实现生产系统能量的优化利用,到2015 年,乙烯综合能耗降至857 千克标准煤/吨。
芳烃:优化操作流程,实现蒸汽能级的合理利用。通过降低加热炉有效负荷、提高加热炉热效率等措施,降低加热炉燃料消耗量。推广新型高效催化剂(吸附剂),提高装置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合成材料及单体:对聚乙烯、聚丙烯、己内酰胺、丙烯腈、乙二醇等生产装置,开展针对性的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蒸汽、水、原料的消耗量,提高装置能效水平。研发和生产节能环保型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新产品、新牌号。 以合成氨、烧碱、纯碱、电石和传统煤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合理控制其新增产能。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小型合成氨装置,汞法烧碱、石墨阳极隔膜法烧碱、未采用节能措施(扩张阳极、改性隔膜等)的普通金属阳极隔膜法烧碱生产装置,不符合准入条件的电石炉和10 万吨以下的硫铁矿制酸和硫磺制酸装置(边远地区除外)。大力发展功能膜材料、先进储能材料、生物降解材料、环保及节能型涂料等高端化学品和电子级含氟精细化学品、新型催化材料、高性能环保型水处理剂等专用化学品。推进化肥、甲醇、电石等资源型产品生产向原料产地集中。组织实施好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全面评价并探索煤炭高效清洁转化的新途径。提高新材料国内保障能力和化工行业精细化率,到2015 年精细和专用化学品率达到50%。
全面推广先进煤气化、先进整流、液体烧碱蒸发、蒸氨废液闪法回收蒸汽等技术以及新型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滑式高压氯气压缩机、新型电石炉等装备;重点推广氯化氢合成余热副产中高压蒸汽、真空蒸馏、干法加灰、黄磷烟气回收利用、电石炉尾气综合利用等技术;研发推广氧阴极低槽电压离子膜电解、节能型干铵炉、无机化工生产过程中低温余热回收利用等。
专栏4:化工行业重点产品节能措施与目标
合成氨:优化原料结构,实现制氨原料的多元化,支持氮肥企业进行节能改造,加快大型粉煤制合成氨等成套技术装备国产化进程,到2015 年,合成氨综合能耗降至1350 千克标准煤/吨。
纯碱:加大产品结构调整,提高重质纯碱和干燥氯化铵的产能比例,鼓励大中型企业采用热电结合、蒸汽多级利用措施,提高热能的利用效率,到2015 年,纯碱综合能耗降至320 千克标准煤/吨。
电石:推动电石行业兼并重组,鼓励企业向资源和能源产地集中,促进产业布局结构合理化发展,加快内燃炉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到2015 年,电石综合能耗降至1050 千克标准煤/吨。
黄磷:加强尾气回收利用,推广深度净化、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碳一化学品、干法除尘替代湿法除尘技术,加强熔融磷渣热能及渣综合利用研究和示范工程建设。 以水泥、平板玻璃和新型墙体材料为重点,大力发展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混凝土制品等水泥基材料制品和中空玻璃、夹层玻璃等节能型建材产品以及高性能防火保温材料、烧结空心制品和粉煤灰蒸压加气混凝土等轻质隔热墙体材料。淘汰直径3.0 米及以下的水泥机械化立窑和直径3.0 米以下球磨机(西部省份的边远地区除外)、平拉工艺平板玻璃生产线(含格法)等落后工艺设备,对综合能耗不达标的水泥熟料生产线、水泥粉磨站以及普通浮法玻璃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对技术改造仍不能达标的,限期关停。
推广玻璃窑余热综合利用、全氧燃烧、配合料高温预分解等技术,以及陶瓷干法制粉、一次烧成等工艺;重点推广水泥烧碱:推动离子膜法烧碱用膜国产化,支持采用新型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进行烧碱装置节能改造,到2015 年,烧碱(离子膜法30%)综合能耗降至330 千克标准煤/吨。纯低温余热发电、立磨、辊压机、变频调速及可燃废弃物利用等技术和设备;示范推广高固气比水泥悬浮煅烧工艺以及烧结砖隧道窑余热利用、窑炉风机节能变频等技术。
专栏5:建材行业重点产品节能措施与目标
水泥:大力发展生态水泥及水泥深加工产品,继续推广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开展以粉磨节电为重点的设备节能改造。到2015 年,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比例提高到65%以上。
平板玻璃:加快发展玻璃深加工,提高玻璃深加工率,推广原料优化、玻璃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等技术,到2015 年,玻璃窑纯低温余热发电应用比例达到30%以上。
建筑卫生陶瓷:推广瓷砖薄型化和洁具轻型化技术,提升大型化、智能化、节能化生产装备的使用率。
墙体材料:推广煤矸石烧结砖隧道窑余热发电技术和烧结砖内燃工艺,提升墙体材料能效水平,大力发展承重类新型墙体材料,替代粘土实心砖,到2015年,新型墙体材料产量比重达到65%以上。 以生产过程节能节材和提高终端用能产品能效为重点,加强绿色设计,选用新材料,推广绿色制造工艺,大力推进铸造、锻压、热处理、轴承等生产过程的节能,提高材料利用率;不断提高电机、风机、水泵、变压器等产品能效水平,加快淘汰落后的燃煤锻造加热炉、无磁轭(≥0.25)铝壳无芯中频感应电炉、中频发电机感应加热电源等生产设备。
重点推广余热利用热处理、真空与可控气氛加热和全纤维炉衬等技术以及大吨位外热风长炉龄冲天炉、高效电机、节能型内燃机等设备;示范推广谐波振动消除应力、冷温热精密铸造、热处理过程计算机精密控制、高压共轨、涡轮增压等技术,以及轴承套圈毛坯三联套件锻造、大型轴承锻件整径等工艺;加快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示范应用;研发推广低毒树脂和环保无机树脂材料、耐冲击高淬透性轴承钢、非调制钢以及低阻零部件、高效动力总成、汽车轻量化等技术。
专栏6:机械行业重点工艺和产品节能措施与目标
铸造:推广中频炉双联溶化技术,示范应用高精密近净成型、铝镁合金挤压铸造等技术及装备。
锻压:发展直驱式(离合器)螺旋压力机及锻造与冲压数字化伺服压机技术,加快非调制钢的应用,推广冷锻设备、近净成型锻造等工艺。
热处理:合理选择热处理电加热设备,加强采用气体燃料的热化学重整技术对传统设备改造,推进陶瓷纤维代替耐火砖材料的应用。
轴承:优化轴承制造工艺,采用节能型热处理技术,加强轴承生产过程中的节材,到2015 年,钢材利用率提高10%以上。
内燃机:加强电控高压燃油系统、排气后处理、替代燃料、点燃式内燃机缸内直喷等节能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广高效增压技术的应用,到2015 年,内燃机燃油消耗降低10%。
电机:提高节能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水平和加工能力,重点发展变频电机、稀土永磁电机等。到2015 年,2 级以上能效电机应用比例达到80%。
风机、泵和压缩机:以重点用能行业为依托,加强风机、泵和压缩机的节能优化改造,推广变频调速、自动化控制技术。
变压器:加强变压器结构设计创新,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损耗,大力推广非晶合金变压器等新一代节能型变压器。
汽车:大力推广节能汽车,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因地制宜发展替代燃料汽车,促进汽车能源使用多元化发展。逐步降低我国汽车燃油消耗率,到2015 年,节能型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达到5.9 升/百公里。 以造纸、陶瓷、日用玻璃、发酵、塑料加工和制盐行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超薄陶瓷、轻量化玻璃瓶罐等节能型产品;淘汰单条年产3.4 万吨以下非木浆生产线和年产5.1 万吨以下化学木浆造纸生产线、单条年产1 万吨及以下废纸为原料的制浆生产线、年产3 万吨以下酒精和味精生产线(废糖蜜制酒精除外)、年加工蓝湿皮能力3 万标张牛皮以下和年加工生皮能力5万标张牛皮以下的制革生产线,淘汰北方海盐年产30 万吨、湖盐年产20 万吨以下的生产设施和真空制盐单套生产能力年产10 万吨及以下的生产设备;加强造纸、日用玻璃、制盐等行业的余热回收利用,鼓励造纸、发酵等领域发展热电联产。
全面推广低能耗蒸煮、高效废纸碎解等节能技术以及高效蒸发浓缩、新型发酵等设备;重点推广快速干燥、大型喷塔和泥浆减水、膜分离浓缩、菌种选育及发酵过程控制等技术以及富氧、全燃烧等节能环保型玻璃熔窑;示范推广机械式蒸汽再压缩、二次能源综合利用及靴型压榨等节能技术;研发推广新型发酵技术、连续化大吨位球磨机、新型无螺杆塑料加工等装备。到2015 年,膜分离浓缩技术使用比例达到30%以上,新型色谱分离技术推广比例达到60%以上。
专栏7:轻工行业重点领域节能措施
造纸:采用低能耗蒸煮、封闭筛选、中浓洗选漂技术与设备进行化学制浆工艺优化;加快蒸汽回收技术与设备在化机浆生产中的应用;采用干法筛选、高效废纸碎解技术与设备提升废纸制浆工艺和技术;纸机网部采用新型脱水元件和高效洗网装置,压榨部加强宽压区压榨、复合压榨、靴型压榨等技术的示范推广,干燥部采用密闭式烘缸罩、袋式通风及余热回收装置等。调整造纸纤维原料结构,到2015 年,废纸浆比重达到65%。
陶瓷: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超薄陶瓷;鼓励使用以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为主的清洁燃料;提升关键设备自动化、连续化运行能力和工艺创新,促进陶瓷加工、成型、干燥、烧成等重点工序能效水平提升。
日用玻璃:加大轻量化玻璃技术的研发投入,大力发展轻量化玻璃瓶罐;优化玻璃炉窑结构设计,加大节能环保型玻璃熔窑的应用,提高碎玻璃加工处理能力,增加碎玻璃的掺入量。
发酵:在发酵和提取过程中推广高效新型蒸发设备,在末端强化废汽回收与综合利用技术的应用,支持沼气发电、蒸汽阶梯综合利用、阶梯式水循环利用等二次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装备的示范应用。
塑料加工:开展注射机、挤出机、辅助设备等塑料加工关键设备的节能技术研发,推广全闭环伺服驱动、动态成型加工、电磁感应加热废旧塑料的合理综合利用等技术,提升塑料加工行业能效水平。
制盐:加快盐硝联产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推广三相流分效预热防结垢、热电联产等节能技术,开展制盐系统综合节能技术改造。
家用电器:加强生态设计,采用变频等节能技术,开展绿色制造,大力推广能效在2 级以上的节能型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产品。 重点推进棉纺织、服装、印染和化纤等领域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淘汰高耗能、高耗水的印染、化纤落后生产工艺设备;推进企业向园区聚集,优化工艺路线,加强纺织、浆料和印染企业间在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衔接,推进产业链协调发展;推行生态设计,提高纺织行业的能效水平。
全面推广太阳能集热器、绿色照明、蒸汽节能器、空压系统能源优化等产品及技术;重点推广空调和空压机节电、高中温废水废气热能回收利用、高效节能复洗等技术以及高效节能纺丝冷却、纺丝热媒循环供热等设备。“十二五”期间,建成太阳能集热装置500 万平米,蒸汽节能器5000 台(套)。
专栏8:纺织行业重点领域节能措施
棉纺织业:加强棉纺设备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提高纺纱效率,推广紧密纺、中高支转杯纺纱工艺和高智能型宽幅无梭织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加强纺织设备、纺织器材的再制造和再利用。
服装业:推进服装行业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重点推广“工业缝纫机电子调速电机”,实现生产节电30%的目标。
印染业:推广数码印花和小浴比染色等少水印染加工、生物酶(菌)处理、在线自动检测和控制等技术。
化纤业:重点推广聚酯聚合节能组合、高效节能的热媒系统、低耗低污染着色纤维、液相增粘熔体直纺工业丝以及功能化、差别化直纺等技术。 以电子元器件、材料生产过程和典型电子整机产品为重点,大力推进单晶硅、多晶硅、电极箔、磁性材料、陶瓷烧结、电子玻璃、光纤及光纤预制棒等生产工艺的改进,降低生产过程的能耗;加强绿色设计,推行能效标识,不断降低平板电视、计算机、移动信息终端等量大面广的整机产品的使用能耗和待机功耗;推进半导体、电力电子、物联网等一批先进适用信息
通信技术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改造中的应用。
重点应用波治理及无功补偿技术改造单晶炉、多晶硅生产流水线,增加余热回收装置;示范推广石墨辐射隔绝器、综合回收四氯化硅和导热油循环冷却、纳米分散剂等产品和工艺;研发推广先进半导体照明、低功耗中央处理器和存储、低能耗集中式空调等技术和产品;选择合理的炉型及炉膛结构,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和辅助装置,加强炉窑的热工检测与控制,提升电子工业炉窑的热效率。
专栏9:电子信息行业主要耗能设备和整机产品节能目标
电子工业窑炉:热效率达到60%以上。
平板液晶电视:待机功耗小于0.5 瓦/小时,能效指数达到2 级。
笔记本电脑:待机功耗小于0.5 瓦/小时,使用功耗达到笔记本电脑能效限定值标准。
台式机电脑:待机功耗小于1 瓦/小时,使用功耗达到台式机电脑能效限定值标准。

6. 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面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减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内容。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又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

一是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不高,探明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1%。这种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的粗放利用,客观上要求我们发展低碳经济。

二是碳排放总量突出。按照联合国通用的公式计算,碳排放总量实际上是4个因素的乘积:人口数量、人均GDP、单位GDP的能耗量(能源强度)、单位能耗产生的碳排放(碳强度)。我国滚兄人口众多,经济增长快速,能源消耗巨大,碳排放总量不可避免地逐年增大,其中还包含着出口产品的大量"内涵能源"。我们靠高碳路径生产廉价产品出口,却背上了碳排放总量大的"黑锅"。在一些慎桥发达国家将气候变化当作一个政治问题之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意义尤为重大。

三是"锁定效应"的影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初始路径和规则的选择具有依赖性,一旦作出选择,就很难改弦易辙,以至在演进过程中进入一种类似于"锁定"的状态,这种现象简称"锁定效应"。工业革命以来,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对化石能源技术的严重依赖,其程度也随各国的能源消费政策而异。发达国家在后工业化时期,一些重化工等高碳产业和技术不断通过国际投资贸易渠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倘若继续沿用传统技术,发展高碳产业,未来需要承诺温室气体定量减排或限排义务时,就可能被这些高碳产业设施所"锁定"。因此,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认清形势,及早筹划,把握好碳预算,避免高碳产业和消费的锁定,努力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消费系统摆脱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

四是生产的边际成本不断提高。碳减排客观上存在着边际成本与减排难度随减排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1980-1999年的19年间,我国能源强度年均降低了5.22%;而1980-2006年的26年间,能源强度年均降低率为3.9%。两者之差,隐含着边际成本日趋提高的事实。另外,单纯节能减排也有一定的范围所限。因此,必须从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大趋势着眼,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把宝贵的资金及早有序地投入到未来有竞争力的低碳经济方面。

五是碳排放空间不大。发达国家历史上人均千余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挤压了发展中国家当今的排放空间。我们完全有理由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履行公约规定的义务,率先减排。2006年,我国的大孝袭人均用电量为2060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只有经合组织国家的1/4左右,不到美国的1/6。但一次性能源用量占世界的16%以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超过了世界的20%,同世界人均排放量相等。这表明,我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碳排放强度偏高,而能源用量还将继续增长,碳排放空间不会很大,应该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7. 低碳产业有哪些

低碳产业主要核心是两部分,一个是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哗漏生物能,水电潮汐地热等等。也包括延伸出来的清洁煤炭技术等等。
一个就是节能减排技术,主要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各种技术,涉及工业,带能力,交通,建筑扮悔等等。
除了两个核心部分,还有衍生出来的低碳金融,包括碳排放交易,投资低碳的基金,信贷等等衍生品。

你可以看看这个《低碳投资乱缺烂路线图》

阅读全文

与工业低能耗行业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奥迪新款q3什么时候上市 浏览:520
平顶山到苏州坐汽车要多久 浏览:925
汽车人声多少赫兹 浏览:159
汽车长期不开电瓶能坚持多久 浏览:868
宝马哈曼卡顿听轻音乐怎么调 浏览:555
河北工业氯化铵要多少钱 浏览:99
哪里的工业废水处理设备 浏览:177
汽车吊折价如何算 浏览:639
宝马之悦怎么样值得购买吗 浏览:194
文县汽车站到全国哪里发车 浏览:368
新型工业园区能享受什么政策 浏览:979
吉利的汽车怎么样质量怎么样 浏览:618
张之洞主张什么工业 浏览:525
宝马528过户多少钱 浏览:720
宝马启停电瓶电压是多少 浏览:777
奥迪q7mini如何注册 浏览:565
宝马7什么颜色最好看 浏览:618
日本德国汽车哪个好 浏览:453
历下区董家镇工业园都有哪些企业 浏览:478
下雨天汽车内饰如何清洗 浏览: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