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有哪些

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5-03 04:30:27

A. 工业遗产如何承载城市记忆

工业遗产是城市发展进程中不可磨灭的部分,承载着一个城市的“乡愁”。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说,工业旅游是文化传承的好载体。自清朝洋务运动起,中国走上自己的工业化道路,百年以来,几代人艰苦卓绝,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强国之梦。在此期间,产生了无数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工业遗存和工业文化遗产,这些都是国人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依仗。

唐山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相继诞生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件卫生陶瓷等多项“中国第一”,引领了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崛起。面临工业城市的转型,曾经绚烂的工业文明对唐山旅游经济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个宝藏。截至目前,唐山已经拥有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7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3家。去年,唐山仅工业旅游接待游客就近130万人次,在河北省处于领先地位。

B. 工业遗产包括哪些

工业遗产是指:“凡为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以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均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换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住所、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
在内容方面,狭义的工业遗产主要包括作坊、车间、仓库、码头、管理办公用房以及界石等不可移动文物;工具、器具、机械、设备、办公用具、生活用品等可移动文物;契约合同、商号商标、产品样品、手稿手札、招牌字号、票证簿册、照片拓片、图书资料、音像制品等涉及企业历史的记录档案。广义的工业遗产还包括工艺流程、生产技能和与其相关的文化表现形式,以及存在于人们记忆、口传和习惯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工业遗产是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留存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
近年来,工业遗产的概念在继续扩大,其中“工业景观”的提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实施广泛的工业景观调查和保护计划。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主席伯格伦(L.Bergeron)教授指出:工业遗产不仅由生产场所构成,而且包括工人的住宅、使用的交通系统及其社会生活遗址等等。但即便各个因素都具有价值,它们的真正价值也只能凸显于它们被置于一个整体景观的框架中;同时在此基础上,我们能够研究其中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整体景观的概念对于理解工业遗产至关重要。”

C. 工业的遗产保护

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们见证了工业活动对历史和今天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城市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而工业遗产就是工业文明的历史体现,忽视或者丢弃这一宝贵遗产就抹去了城市最重要的记忆,使城市出现一段历史的空白。更好地保护工业遗产,发掘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将使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更加充实。同时,这些深刻变革的物质证据对人们认识工业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研究某类工业活动的起步和过程具有普遍的价值。
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的科技价值。它们见证了科学技术对于工业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保护好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突出价值的工业遗产,才能给后人留下相对完整的工业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提高对科技发展史的研究水平。而保护某种特定的制作工艺或具有开创意义的范例,则更具有特别的意义。如荆江分洪闸,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兴建的第一项大型水利工程的主体工程。1954年长江发生大水,通过3次开闸分洪,大大减轻了洞庭湖的负担,缓解了洪水对荆江大坝的威胁,为确保江汉平原和武汉镇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人们也从中体会到科技的先进力量。又如建于1959年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导弹卫星发射场遗址,作为中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导弹和卫星试验基地,在过去的40多年间,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试验体系,成功地完成了多种型号导弹、远程运载火箭、人造地球卫星以及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这两处工业遗产因具有开创意义而展示出重要的科技价值,也因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工业遗产保护对于传统工业城市来说更为重要。“城镇中有着古老的东西,但每年每月都在不断地产生着新的建筑与设施。今天的新事物,若干年后又成为陈迹,并随着时间的洗练,有些遗存又成了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标志。城市永远处在不断地新旧交替之中,外观上也是古今并存的,是由基本上属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风貌而构成的,反映了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特征”。2002年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在进行多次实地考察和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南通是基于中国人自己的理念,比较自觉地、有一定创造性地通过较为全面的规划、建设、经营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城市,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是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和民族工业发展的杰出代表,大量珍贵的工业历史建筑遗存和工业文物表明了“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客观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越来越成为体现城市文明和特色的宝贵财富,而“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提出和确立使南通的城市性格更加鲜明,城市品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D. 为何说工业遗产承载了城市的记忆

据报道,近磨拿三年来册游键,中国工业旅游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31%,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4.5%。到2016年末,全国共有1157个工业旅游景点,接待游客1.4亿人次,旅游收入213亿元,吸纳就业42.8万人,工业旅游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成为中国旅游发展的新亮点。

唐山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相继诞生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件卫生陶瓷等多项“中国第一”,引领了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崛起。面临工业城市的转型,曾经绚烂的工业文明对唐山旅游经济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个宝藏。

至目前,唐山已经拥有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7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3家。去年,唐山仅工业旅游接待游客就近130万人次,在河北省处于领先地位。

E. 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有多大

开封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已经名不虚传!在开封东区采访过程中,说起开封辉煌的工业史,老人说起当年“俺厂”这话题都很兴奋,他们会掰着手指说起开封产品的诸多河南省第一:河南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台电冰箱、第一根火腿肠、第一辆自行车和第一台缝纫机等,这些都是开封生产的。

开封工业得益于国家在“一五”、“二五”时期的投资,机械厂、化肥厂、仪表厂、火电厂、制药厂等大型企业是“一五”时期投资的,空分厂、阀门厂、拖电厂、无线电厂、玻璃厂、毛纺厂等企业是“二五”时期投资的,国家的持续支持奠定了开封雄厚的工业基础,使开封由一个消费城市一跃成为河南省的重要工业基地。

不可否认,开封工业为共和国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然而,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面对民营经济的竞争,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开封工业放慢了发展步伐,有些企业甚至销声匿迹了。这种状况让人扼腕叹息。

“您知道开封拖拉机电机电器厂吗?”5月15日,记者来到汴京路东段蔚蓝加州小区,市民李女士带着儿子在小区散步,面对提问,李女士一脸迷惑。当记者告诉她这个小区就建在原开封拖拉机电机电器厂厂址时,她恍然大悟。原开封拖拉机电机电器厂曾经是原机械工业部大型企业,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拖拉机、内燃机电机电器制造专业化企业。河南省汽车拖拉机电器质量检测监督中心也曾设在该厂,主要产品多次荣获部、省优产品,并被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授予“首批汽车零部件推荐商品”称号。

原开封柴油机厂拥有国内先进的柴油机生产技术。1970年至1985年,该厂生产的开封牌X195型12马力柴油机超过10万台、K1100型15马力柴油机超过1万多台,远销山东、河北、内蒙古、青海等地。如今,企业的痕迹再也看不到了,多栋商品房拔地而起。

新曹路的宏达·东方花园小区、劳动路的东方风情小区曾经分别是原开封无线电一厂、原开封光学仪器厂厂区。新曹路开封轴承有限公司门外公司的牌子还挂着,同样在大门外悬挂的“绿色达标单位”牌子似乎在诉说着该厂曾经的兴旺,
如今铁门紧闭,一块写有“拆迁重地 闲人免进”的牌子挂在门外。在原开封博达电机厂建筑工地,工人正在忙碌地建设高层、小高层……

这仅仅是我市东区重工业区的几个“镜头”,在我市其他区域也有曾经的工业企业消失得无影无踪,如原玻璃总厂、原火柴厂等。人们为住上新房而高兴,老人看着他们年轻时经营的企业即将消失而扼腕叹息。

老厂区变成住宅小区,老工业的痕迹渐渐被抹去。虽然感情上难以接受,但是现实不得不做这样的选择。

房地产开发商为何看中这些老企业?国家保护耕地,红线不可逾越,在土地供应日趋紧张的今天,旧的工业厂址往往面积庞大、地块整齐,除了解决职工安置外,又不涉及太多房屋征收事宜,能够保证开发收益,是做房地产开发非常理想的用地。采访中,一位房地产企业老总谈了他的看法。

保护和开发是一个矛盾体。目前,在我市市民对住宅的需求仍然是刚性的。老厂区空置多年,也产生不了多少经济效益,有的企业职工吃饭和安置都出现难题。城市发展又急需解决住房问题,把大面积厂房拆了建住宅,除了赚钱,更能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

利用

“工业旅游”是一个旅游新品

年头不长,不是历史文物,都难以立法保护,但是又具有文物的属性,消失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我们要不要保护工业遗产、工业遗迹?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时间是不可逆转的,今天发生的事情注定在明天会成为历史。与年代久远的历史文物相比,工业遗迹保护有价值吗?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城市发展的大趋势,无论城市落后与先进,将来一定会经历工业化阶段。工业遗迹是工业化进程中留下的痕迹,对其进行保护同样可以给后人留下一个完整的历史轨迹。

开封是老工业基地城市,我市近年工业崛起的步伐加快,新兴工业蓬勃发展。但是,一些老工业企业退出市场后,随着企业实体的消失,其历史就仅能存在于志书上了。消失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将来子孙后代即使进行修旧的开发,其价值也难以和保留下来的同日而语,也不会如原来的好。存在于书本上是一回事,存在于现实中岂不更有意义?“老工业基地”的痕迹不能完全抹去!

去年5月17日上午,《开封日报》“圆梦大中原”中原经济区18城市发展行采访组来到古都洛阳,参观洛阳市涧西工业遗产街区,那里的苏联工业风格建筑及苏式建筑和中国一拖等国家“一五”重大工业建设项目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洛阳市涧西工业遗产街区以中国一拖主厂区、广场和广场前中轴线为核心,有大量前苏联在洛阳援建重点工程时建造的厂房和生活区,包括大量的苏式厂房、设备、总装线和苏式居民区,至今仍真实的、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洛阳也是老工业基地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老企业也在消失。
围绕工业记忆,洛阳市成功开发出了目前已经拥有10多个工业旅游景点的“东方红工业旅游”景区,还建设了全方位展示农耕文化及工业化的东方红农耕博物馆。

《洛阳日报》同仁自豪地说,涧西工业遗产街区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工业遗产的特点,是中国工业化历史上极其重要的物质遗存和城市记忆,是新中国城市工业化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情感价值。“东方红工业旅游”景区也成为国家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涧西工业遗产街区也与2011年成功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东方红工业游”也成为洛阳工业旅游的龙头品牌,被媒体誉为洛阳旅游的新名片。

留下工业记忆,洛阳不但开发了工业遗产的经济价值,也升华了其文化价值,同时也为工业遗产的保护提供了资金来源。

3月13日,《开封日报》“副中心城市建设经验新闻调查全国行”采访组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我们参观了青岛啤酒博物馆。

青岛啤酒博物馆是中国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是“青岛啤酒工业游”的主要线路。该馆设立在青岛啤酒百年前的老厂房之内,以青岛啤酒的百年历程及工艺流程为主线,浓缩了中国啤酒工业及青岛啤酒的发展史,集文化历史、生产工艺流程、啤酒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具备了旅游的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等特点。该博物馆共分百年历史和文化、啤酒生产流水线、多功能娱乐区3个参观游览区域。在该博物馆内,游客不但可以了解啤酒生产的全过程,还可以品尝啤酒原料大麦、喝到热的纯生啤酒,还能在“醉酒屋”体验“醉酒”的真实感觉。

体验工业遗产的时代记忆,感受现代工业的独特魅力。精明的青岛人把“工业游”办得富有魅力、别具一格。如今,“青岛啤酒工业游”年客流量超过60万人次,在旅游旺季,平均每月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每年创利润超过1000万元。

的确,我们必须用审慎的态度对待先辈人给我们这座城市留下的一草一木。宁波人对城市的历史文化也异常重视,他们把旧城改造中的破砖烂瓦当成了宝贝,并且用在了宁波博物馆的建设中。3月19日,《开封日报》“副中心城市建设经验新闻调查全国行”采访组来到宁波,宁波博物馆特殊的建设理念吸引了我们。这座建筑与2008年的新建筑,除了设计新潮之外,外表却像一个老古董。宁波博物馆外墙由“瓦爿墙”和“竹条模板混凝土”混合构建而成。“瓦爿墙”使用了上百万块宁波城市拆迁中回收的历代旧砖瓦,墙壁上就是古老街巷就是近代建筑,使宁波博物馆外观就凝聚了城市历史,本身就成为历史展品。

陪同的宁波市文化部门同志说,文化是城市的根和脉,一块砖一片瓦都是宁波先人馈赠给我们的幸运礼物,是地域文化经过历史风雨洗礼后留下来的不熄薪火,是我们每个人的情感追忆、价值寻求和审美寄托。宁波博物馆的古朴风格,让后人从一块砖一片瓦中找回记忆,寻找生于斯、长于斯的令人梦牵魂绕的回家之路。

镜头

“窑洞房” 记载创业年代的艰辛

我们的老工业遗产并没有完全消失,还有不少东西仍然存在着。开化社区的“窑洞房”就很独特。

自宋门沿新宋路东走,走到益农中街南口北拐,就可以看到一排低矮的窑洞式建筑。这些都市里的 “窑洞”被那一带的居民称为“窑洞房”。
5月14日上午,记者探访“窑洞房”。

顺着狭窄的街道往里走,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窑洞房”,这里一间一间“窑洞房”靠半米厚的砖墙相连,从上到下都是红砖,房檐一律是拱形,门窗破旧,甚至有的房由于很久没有人住了,已经没有门窗了。爬上房顶,一眼望去,“窑洞房”如同滚动的波浪,蔚为壮观。如果没有夹杂其间的低矮起脊房,这里应该算是我市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了。

“算什么奇迹?阴暗潮湿,简直没法住人了。”72岁的孙克兰见记者对这些老房子感兴趣,和记者搭话,聊了起来,并把记者领进她家的“窑洞房”内,房顶最高处有2.5米左右,宽2米多,长3米左右,仅有的一扇窗户和门在一个方向,所以房间内空气不能对流。房顶和墙壁是沙灰粉刷的,用手摸一下就会掉土。墙壁是砖砌的,拱形房顶也是用砖砌的,整间房竟然没有用钢筋。由于没有房梁、檩条什么的,所以除了门窗外,整间房也没有用什么木料。

“要说‘窑洞房’,可有些年头了。”今年80多岁的梁秀兰说,房子是上世纪50年代化肥厂初建时建的,那时国家投资建设开封化肥厂,由于物质紧缺,钢筋木料都用在厂房车间建设上了。建设者总得有地方住,大家利用开封黏土多的优势,只用砖和砂土、白灰建设了这些“窑洞房”。

在曲曲折折的“窑洞房”区转一圈,记者发现多数房子空置着。在交谈中,大家表达出对这些古董房子的浓厚感情。那时候,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争年代,共和国成立不久,国家百废待兴,开展了大跃进大建设。工人思想单纯,谁也不会计较吃什么住哪里,大家不分昼夜地干,只想把企业尽快建设好。虽然生活苦点,大家喊着号子干活,唱着歌儿生活,回想起来内心充满甜蜜。

后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开化有了生活区,工人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但是“窑洞房”仍有一些老住户。近些年,“窑洞房”被列为危房,房子开始渗水,下雨屋内也会进水,居民不得不在门口堆上土堆防水。年轻人嫌这里条件差,或买房或租房,“逃离”了“窑洞房”,
“窑洞房”区也显得更加破落。

在开化社区,工作人员说起“窑洞房”来,都唏嘘不已,为什么?居住条件太差了。“窑洞房”区户籍人口有140多户,房子属于单位公房。开化社区党支部书记高云拿出一沓居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信,说居民在呼吁拆迁。

在互联网上网友对此也有议论,他们说,“窑洞房”已经陪伴几代开化人走过了50多个春夏秋冬,见证了共和国建国初期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见证了老一代建设者为国家工业发展作出的贡献和牺牲。“窑洞房”承载了许多珍贵的时代信息,蕴藏了一代人的爱国主义情怀,是老一代建设者留给后代的珍贵的历史遗产。开化的建设时期,正是国家加大对开封发展支持的时期,以开化为代表的众多企业形成了开封东区重工业区,“窑洞房”是我市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值得珍惜。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独特产物,记录着人类穴居的历史。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大多已经不住窑洞了,一些窑洞就被开发成了旅游景点,被称为中国黄土建筑之奇迹、人类居住史的“活化石”。“窑洞房”产生于建国初期的特殊时期,在我国一些老工业基地城市也曾经出现过,但是由于当地旧城改造力度大,“窑洞房”多随之消失了。开封这片集中相连的都市区“窑洞房”已经很少见了,有网友建议保留下来。

然而,居民的生活条件需要改善,这些记录着开封工业史甚至共和国工业史的房子又该如何处置?需要各个方面统筹考虑才好。

记者手记

工业遗产消失 会留下遗憾

我市要建设经济文化强市,大力开展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对近代工业遗迹、遗产的保护也亟待上升到一定层面。

文化遗产能够增强一个民族的认同感,同样也能凝聚和振奋一座城市的民心和精神。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开封积累了大量老工业遗存。这些老企业建筑、设备纪录着当年社会主义建设波澜壮阔的场面,反映着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是这座城市新的历史内涵,应该是一笔宝贵财富。如果未经选择地予以拆除,就会在删除掉城市物化的历史记忆,终将会留下遗憾。

外地经验说明,认识老工业的文化价值,建设工业博物馆,合理予以开发,形成新的旅游项目,不但可以保证城市工业文化的延续,还可以丰富我市旅游产业项目。就工业产品来说,每一个“河南第一”背后都是一个故事,目前还有一些老企业产品存在于民间,如若现在搜集还来得及。我市还存在着为数不多的企业水塔、领袖塑像、铁路支线等,这些都富有文化内涵,并值得未来人品味。

然而,目前国内工业遗产的保护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老厂区都留下来是不可能的,哪些企业、建筑应该保护,没有判定标准。另外一个关键点是保护主体问题,企业经营尚可,可以由企业进行保护,但是对那些已经破产的企业,谁来出资保护?

工业文明是开封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市老工业基地所独有的,是别的新兴城市所缺少的。挖掘工业遗产的文化内涵,保留老工业基地记忆,需要大家统一认识,敢于尝试。这项工作,政府可以做,企业可以做,也可以市场化运作。但是,要根据客观实际统筹考虑来做。

http://www.kf.cn/kfrb/html/2014-05/20/content_166506.htm

F. 重庆近百年来有哪些工业比较具有历史代表意义

1891年,重庆有了近代第一家工厂——位于南岸王家沱的森昌泰火柴厂;1905年,重庆第一家机械制造厂落户南岸铜元局;抗战时期重庆也兴起了大批工业企业,如建设集团,重棉三厂等,现在很多这样的厂子、园区都被破坏了,保存到现在的已经不多了,希望大家能重视起来,不要再去破坏掉了,这些具有革命见证的建筑应该世代存在。

G. 晋华1919丨不用去北京,咱山西也有“798”

近年来,老工业基地&文艺创意园区的组合层出不穷,从北京的“798”到成都的“东郊记忆”,都吸引着众多文艺爱好者前来游玩打卡。那你知道在太原周边也有这样的一个文化创意园区“晋华1919”吗?快来看看吧!

“晋华1919”的前身是始建于民国十年的晋华纺织厂,在当时,这是山西全省规模最大的国有纺织厂,也是中国500家最大的纺织企业之一。鼎盛时期的晋华纺织厂下设四家分厂,同时组建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报社、电视台等多种配套设施,彭真曾亲自为该厂厂训题词,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纺织企业。

2006年,历经百年风雨的晋华纺织厂因种种原因生产经营每况愈下,不堪重负,宣告破产成了唯一的出路,一代纺织业传奇也就此落幕。2011年11月,晋华纺织厂旧址被确定为近现代工业遗产。

虽然晋华纺织厂已经消失在了岁月的长河里,但“晋华精神”依旧鼓舞激励着每一代山西人。为了更好地传承“晋华精神”,2016年,晋中市与天津创投公司合作正式启动实施晋华纺织厂旧址保护利用项目“晋华1919”,使老厂重新焕发出了活力。

走进“晋华1919”,里面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为了晋华纺织厂非遗博物馆,陈列展示着很多以前留存下的纺织机器,展厅里挂着一张张照片诉说着晋华纺织厂辉煌的 历史 。

纺织厂深处,是一团虚前排排的欧式办公楼,这里也是纺织厂内最具艺术价值的建筑。中国传统元素与欧洲古典元素在这里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也成为了摄影爱好者们拍照片的首选去处。每到春天,办公楼前的丁香花一树一树地盛开着,也不失誉肢为一个散步闲谈的好地方。

如今,在“晋华1919”里面,还随着时代的潮流开发建设了鹭羽文创园、主题婚礼酒店、电影院、 美食 街等年轻人喜爱的好去处。在高大的库房、整齐排列的厂房、高耸的水塔等充满年代感的建筑的映衬下,古朴与现代的感觉在这里交织碰撞,老厂房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周末已至,想要一口气打卡“工业风”、“民国风”、“文艺复古风”等各种不同风格的小众游玩地吗?那就快来塌清“晋华1919”吧!感受百年前的山西带给我们的惊喜~

H. 工业遗产的国外遗产

英国的铁桥谷工业旧址
形成一个占地面积达10平方公里,由7个工业纪念地和博物馆、285个保护性工业建筑整合为一体的工业景观,目前平均每年约有30万参观者光顾。英国的布莱纳文工业景观及其关联景区则延伸30平方公里,包括铁矿石场、石灰岩采石场、煤矿铁炉、砖厂、隧道、蓄水池、露天人工水渠、分散的厂房以及教堂、学校、工人公寓和周围的城镇,还包括草地和树林等一系列内容,具有“生态博物馆”的氛围,集中地反映了该工业景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鲁尔工业区
20世纪60年代初,德国鲁尔工业区本地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连续下降,导致工厂企业纷纷破产、倒闭或外迁。如何对待和处理大量废弃的工矿、旧设备和工业空置建筑成为重要的问题。鲁尔区选择的方式是:将这些工业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区域振兴等相结合进行战略性开发与整治。 着名的亨利钢铁厂被改造成一个露天博物馆;废弃铁路和旧火车车皮变成了当地社区儿童的艺术表演场地;蒂森钢铁公司“擦去了脸上的煤灰”,成为以煤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废弃的旧贮气罐被改造成潜水训练池,堆放铁砂矿的混凝土料场被改造成青年活动场地,墙体被改造成攀岩者乐园;一些仓库和厂房被改成迪厅和音乐厅,甚至高雅的交响乐也以巨型钢铁冶炼炉为背景别开生面地演出。此外,在一处有色金属矿加工区奥博豪森,巨大的厂房改建为大型摩尔购物中心,同时开辟了工业博物馆;焦炭厂则变成了吸引众多艺术、创意和设计公司的办公和展览场地。就连原本作为整个工业区废水污水排放管道的埃姆舍尔河,也恢复成为景观优美的生态流域。鲁尔区由此成了享誉世界的工业遗址旅游城。

I. 工业建筑遗产【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文化再生】

摘 要:文章在“遗产引导再生”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国内外铁路建筑的相关保护和改造案例分析,阐述其对塑造城市新形象、重塑文化认同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对中国目前工业遗产保护所具有的意义。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文化再生;铁路建筑
中图分类号:TU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3-0136-0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城市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和铁路电气化、铁路网络的逐步完善以及相关附属建筑的调整过程中,以火车站为代表的部分铁路建筑面临拆除或复建的命运。同时,火车站因其所具有的高度的公共属性和开放性,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重要标志和城市认同感的物质载体,也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历史记忆。因此,以铁路建筑为主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成为当前城市建设和历史保护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再生具有重大意义。
1 工业遗产内涵
2003年,国际产业遗产保护联合会(TICCIH)在其颁布的《下塔吉尔宪章》(Nizhny Tagil Charter)中对工业遗产做出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界定:“凡为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以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它物质和非物质表告圆现,均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即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乎闹设施,与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宗教和教育设施等。在我国,工业遗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工业遗产包括与工业发展相联系的交通业、商贸业以及有关社会事业的相关遗存,包括新技术、新材料所带来的社会和工程领域的相关成就,如运河、铁路、桥梁以及其他交通运输设施和能源生产、传输场所等。
2 工业遗产保护模式研究
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产是集历史、社会、建筑、美学和科研于一体的具有多重文化价值,除自身形象和空间组成特点外,还有着其他遗产类型所没有的特性,如:独特的工业语言。此外,它还是工业文明的承载体,城市历史的阅览器,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对于极具文化价值的工业遗产,拆除、弃置都是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要积极发扬“变废为宝”、“保护再利用”等思想,认真对待工业遗产,合理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业遗产,使之与城市发展建设相协调,在传承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展现历史文化,成为城市新的标志。
工业遗产因原有空间、建筑形式、外部景观环境、城市发展特点等方面的不同而各具特色,进而总结出下列5种不同的保护、开发、再利用模式,如:结合遗产及构筑物本身设立的反映自身发展过程特定阶段或功能的主题博物馆保护模式;利用城市中心袜顷塌区被废弃的、具有独特文化底蕴的老厂房所改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模式;将位于区位优越及便捷交通、毗邻居住区的大型工业厂区变为大型旅游购物集合体的开发运作模式;依托位于城市滨水地带且临近城市公共空间的工业遗产可采用公共游憩空间模式进行改造;极具时代特殊性的成片集中建设工业区可通过统一整体开发策略,即区域性总体开发模式。
3 遗产引导再生理论阐述
20世纪70 年代中后期,英国城市政策由“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调整为“城市再生”(urban regeneration)。与饱受批评的大拆大建式更新不同,“城市再生”政策肯定历史建筑与环境的价值,其目标是为城市中心区或旧区带来新活力,发展能够为治愈城市创伤提供新的社会、政治或经济组织。“遗产引导再生”是强调通过对遗产项目的投入来达到提高区域品质的城市再生计划,理念认为恰当地对遗产进行再利用,能有效刺激该地区的发展,并且能够实现通过遗产项目来提高区域的辨识度,改变该区域在公众认识中的负面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
该理论的实践主要集中于工业建筑遗产的再利用,一方面是由于城市内部大量工业区的衰落带来的城市再生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则对促进公众改变对工业建筑遗产的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
4 利物浦火车站建筑再利用
曼彻斯特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城市,1830年建成通车的“利-曼”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客运火车线,凭借铁路与庞大复杂的人工运河共同组成曼彻斯特的运输枢纽,优越的交通对曼彻斯特成为英国乃至世界的棉纺织中心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利物浦路车站是“利-曼”线第一座客运火车站。随后,新的火车线与车站不断地建造起来,如皮卡迪利车站、维多利亚车站、中央车站等。其中,维多利亚车站建成后,取代了利物浦路车站的客运功能,最早的“利-曼”城际线也就从客运转为货运,利物浦路车站也被改为货运车站,直到1975年被关闭。同样具有重要地标性质的原中央车站,则与1968年被迫关闭。
建于1830年的利物浦路车站与仓储大楼的建筑保存至今,代表了铁路建筑的最初形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及技术价值。后改造为曼彻斯特科学与工业博物馆(Museum of Science and Instry, MOSI),隶属于大曼彻斯特地区议会。
MOSI的公共教育功能十分突出,博物馆内设有航空航天、照相机历史、动力设备、电力、煤气、纺织、仓储建筑等技术史实物专项展厅,也有曼彻斯特城市发展史、“利-曼”铁路历史、工业革命的曼城、曼城科学廊、曼城地下世界等展示,所有常设展览都免费开放,并接待各年龄段的学习团体。除此之外,博物馆的藏品中心还保存有大量捐赠的文献与实物供研究者使用。为了提高环境品质,吸引更多的参观者,MOSI从2009年11月又开始了名为“大西仓库再开发”的计划,将主楼内部空间进行了布局调整,且重新把主楼命名为大西铁路仓库(Great Western Warehouse)。
5 南京浦口火车站总体改造
浦口火车站位于南京,紧邻长江大桥,对岸为以阅江楼为核心的下关滨江城市景观带,西部为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浦口火车站现存建筑群有:主体大楼、中山停灵台、贵宾楼、电报房四处,及其他配套设施。火车站周边企业搬迁倒闭、产业形势萧条、经济萎靡,只有进行区域型改造才能实现旧区复兴,创造地区新活力。
浦口火车站再利用规划以南京城市历史机理为基础,保留区内街区特质,将“T”型院铁路线改为城市轻轨,将浦口火车站原建筑群改造为博物馆建筑群,并适度新建展示场所和附属设施,以展示铁路发展史及地区人文、民俗等:充分利用6座民国时期旧仓库,改造用于创意工作室、画廊、艺术陈列等多种文化设施,使该区成为南京长江边重要的文化中心、景观中心。
6 思考与启示
利物浦火车站与浦口火车站的保护性再利用的共同点:一是政府主导的保护性再利用,二是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展示,三是以文化为主、公共性和开放性的功能设置可更加有效地传播当地城市形象。
每座火车站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历史文化,独特性导致火车站遗产在再利用过程中必须采用开放且富有弹性的实施策略,以力求文化遗产特性得到充分发挥,为城市文明传播作出最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戴学锋.工业遗产旅游是条好路子[N].中国旅游报,2007.10.26(4).
[2]杨健.让工业遗产这个巨人“复活”[N].解放日报,2006.07. 20(4).
(编辑:李敏)

The Conservation of Instrial and Cultural Regeneration
――With Railway Buildings as an example
Zhang Jing
Abstract: Using two historic stations of the world, the Liverpool Road Station in UK and the Pukou Station in China as case study, this paper would analyze the ‘Regeneration through Heritage’ and ‘Cultural-led Regeneration’ theory, to expound the invention of the new city image and reconstruction of place identity. Finally the conclusion would throw a light on the contemporary of China.
Key words: Instri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cultural regeneration; historic railway station

J. 工业遗产的特点

在内容方面,狭义的工业遗产主要包括作坊、车间、仓库、码头、管理办公用房以及界石等不可移动文物;工具、器具、机械、设备、办公用具、生活用品等可移动文物;契约合同、商号商标、产品样品、手稿手札、招牌字号、票证簿册、照片拓片、图书资料、音像制品等涉及企业历史的记录档案。广义的工业遗产还包括工艺流程、生产技能和与其相关的文化表现形式,以及存在于人们记忆、口传和习惯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工业遗产是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留存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

阅读全文

与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宝马三系防冻液换哪个品牌好 浏览:648
硫酸镁工业级多少一吨 浏览:573
汽车胶条老化怎么办 浏览:103
汽车改装色膜多少钱 浏览:158
如何和汽车销售谈车 浏览:81
奔驰下线多久开始优惠 浏览:748
奔驰250汽车多少钱 浏览:28
奥迪新款q3什么时候上市 浏览:522
平顶山到苏州坐汽车要多久 浏览:926
汽车人声多少赫兹 浏览:161
汽车长期不开电瓶能坚持多久 浏览:868
宝马哈曼卡顿听轻音乐怎么调 浏览:556
河北工业氯化铵要多少钱 浏览:101
哪里的工业废水处理设备 浏览:177
汽车吊折价如何算 浏览:640
宝马之悦怎么样值得购买吗 浏览:195
文县汽车站到全国哪里发车 浏览:370
新型工业园区能享受什么政策 浏览:979
吉利的汽车怎么样质量怎么样 浏览:619
张之洞主张什么工业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