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简述工业机器人最显着的特点有哪些
工业机器人最显着的特点有以下几个:
(1)可编程。生产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是柔性启动化。工业机器人可随其工作环境变化的需要而再编程,因此它在小批量多品种具有均衡高效率的柔性制造过程中能发挥很好的功用,是柔性制造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拟人化。工业机器人在机械结构上有类似人的行走、腰转、大臂、小臂、手腕、手爪等部分,在控制上有电脑。此外,智能化工业机器人还有许多类似人类的“生物传感器”,如皮肤型接触传感器、力传感器、负载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声觉传感器、语言功能等。传感器提高了工业机器人对周围环境的自适应能力。
(3)通用性。除了专门设计的专用的工业机器人外,一般工业机器人在执行不同的作业任务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比如,更换工业机器人手部末端操作器(手爪、工具等)便可执行不同的作业任务。
(4)工业机器技术涉及的学科相当广泛,归纳起来是机械学和微电子学的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第三代智能机器人不仅具有获取外部环境信息的各种传感器,而且还具有记忆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图像识别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等人工智能,这些都是微电子技术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因此,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必将带动其他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也可以验证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展水平。
当今工业机器人技术正逐渐向着具有行走能力、具有多种感知能力、具有较强的对作业环境的自适应能力的方向发展。当前,对全球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最有影响的国家是美国和日本。美国在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综合研究水平上仍处于领先地位,而日本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在数量、种类方面则居世界首位。
(1)技术先进工业机器人集精密化、柔性化、智能化、软件应用开发等先进制造技术于一体,通过对过程实施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实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最高体现。
(2)技术升级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成套装备具备精细制造、精细加工以及柔性生产等技术特点,是继动力机械、计算机之后,出现的全面延伸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新一代生产工具,是实现生产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的重要手段。
(3)应用领域广泛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成套装备是生产过程的关键设备,可用于制造、安装、检测、物流等生产环节,并广泛应用于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低压电器、电力、IC装备、军工、烟草、金融、医药、冶金及印刷出版等众多行业,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4)技术综合性强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成套技术,集中并融合了多项学科,涉及多项技术领域,包括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机器人动力学及仿真、机器人构建有限元分析、激光加工技术、模块化程序设计、智能测量、建模加工一体化、工厂自动化以及精细物流等先进制造技术,技术综合性强。
⑵ 什么是工业化历史上的工业化模式有哪些特点
1.什么是工业化?历史上的工业化模式有哪些特点?
答:(1)工业化的定义有许多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窄的定义,认为工业化是指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这一定义可见之于许多有关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文献。巴
格奇(A.K.Bagchi)为《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撰写的辞条“工业化”就采用了类似的定义:“工业化是一种过程。下面是一种明确的工业化过程的一些基本特征。首先,一般说来,国民收入(或地区收入)中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提高了,或许因经济周期造成的中断除外。其次,在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就业的劳动人口的比例一般也有增加的趋势。在这两种比例增加的同时,除了暂时的中断以外,整个人口的人均收人增加了。”
另一类定义较为宽泛,中国经济学家张培刚即持此种观点。张培刚把“工业化”定义为“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
(2)历史上的工业化模式:
我们所谓“历史上的工业化模式”是指欧美发达国家历史上经历过的工业化模式。这些国家的工业化模式的共同特征为:
第一,这些国家的工业化都以建立在城市的大规模工业企业为载体。工业集中于城市,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外部经济”;大企业可以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工业化过程中,人口不断地向城市流动,社会逐渐城市化。
第二,在这些国家中,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化是民间发动的。所谓民间发动的工业化就是主要由个人积累资本和进行投资而推动的工业化,这种工业化一般表现为一种进化的、比较均衡的经济进步过程。
第三,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大多是消费品导向的;工业化起步于消费品工业,最早的重大机器发明是机器纺织,然后逐渐扩大到投资品工业,其进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消费品工业占优势的阶段、投资品工业的相对增加阶段和投资品工业渐占优势的阶段。
概括地说,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模式是追随市场的模式,表现为自发的进化过程,政府干预造成的扭曲较少,资源配置较为合理,但这一过程往往十分漫长。
⑶ 工业建筑有哪些特点
工业建筑的特点
1、厂房应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2、厂房内部有较大的面积和空间。
3、厂房的结构、构造复杂,技术要求高。
4、必须紧密结合生产。
5、生产工艺不同的厂房具有不同的特征。
6、采光、通风、屋面排水及构造处理较复杂。
工业建筑:指供人民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包括。工业厂房:可分为通用工业厂房和特殊工业厂房。按工业类别分类包括。
工业建筑在18世纪后期最先出现于英国,后来在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也兴建了各种工业建筑。苏联在20世纪20~30年代,开始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中国在50年代开始大量建造各种类型的工业建筑。
(3)工业五点零的显着特点有哪些扩展阅读
工业建筑发展趋势
工业生产技术发展迅速,生产体制变革和产品更新换代频繁,厂房在向大型化和微型化两极发展;同时普遍要求在使用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以利发展和扩建,并便于运输机具的设置和改装。
工业建筑设计的趋向是
1、适应建筑工业化的要求。扩大柱网尺寸,平面参数、剖面层高尽量统一,楼面、地面荷载的适应范围扩大;厂房的结构形式和墙体材料向高强、轻型和配套化发展。
2、适应产品运输的机械化自动化要求。为提高产品和零部件运输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提高运输设备的利用率,尽可能将运输荷载直接放到地面,以简化厂房结构。
3、适应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的要求,对厂房的工作条件提出更高要求。如采用全空调的无窗厂房(也称密闭厂房),或利用地下温湿条件相对稳定、防振性能好的地下厂房。地下厂房现已成为工业建筑设计中的一个新领域。
⑷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有哪些
三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发展的共同影响 ①都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工业布局的新变化。 ②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第一次导致近代社会两大对立的阶级即工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并开始了城市化进程。第二次,垄断组织产生,并与国家政权结合。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第三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强化,使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③都对世界格局产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殖民扩张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第三次,推动了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紧密。 (4)后两次工业革命对东亚地区的影响 第二次: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垄断组织出现,成为亚洲强国,东方其他国家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列强加紧对各国的资本输出。 第三次: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中国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韩国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东亚国家经济发展特别引人注目,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机遇与挑战并存。 (5)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 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6)美国在第二、三次科技革命领先的原因及对美国政治经济的影响 美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领先一步。因为:①南北战争中工业资产阶级的胜利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保证。②西部的开发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③欧洲剩余资本源源而来。④欧亚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⑤爱迪生、福特、莱特、贝尔等人的众多发明使美国在电力、交通运输、远程通讯等领域领先。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领先一步的原因:①20世纪初原子、电子方面的理论就出现重大突破。②一战后美国逐渐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二战未影响美国本土,因而具有开展科技革命的雄厚物质基础。③二战中赢得战争的迫切需求使其政府和资本家注重科技投入。④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美国首先突破了原子能的应用,发明了电子计算机。⑤战后西欧国家的恢复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客观上为美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共同影响:①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末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二战后至70年代初是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格局。②导致了生产关系的调整。19世纪晚期美国产生了垄断组织,生产和资本集中程度最高。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日益加强。③上层建筑的变化。19世纪晚期美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号称托拉斯帝国主义。二战后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④为美国争霸世界创造了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把侵略矛头从拉美指向亚洲太平洋地区。二战后美国称霸资本主义世界,妄图在全球建立霸权
⑸ 蓝牙五点二好还是五点零好
蓝牙5.2和5.0的区别
生活中年轻人不乏有人带耳机听歌,运动,耳机也有区别之分,听歌的你知道蓝牙余镇穗5.2和5.0的区别吗,使用物品比了解物品要简单的多,接下来让我带你一起畅游科技领域,领略不一样的高科技风采。
蓝牙5.2和5.0的区别1
区别如下:
1,数据传输速度不同:
蓝牙5.1相比蓝牙5.0版本,能够带来两倍的数据传输速度,在数据传递容量提升方面更是达到800%。也就是说,使用蓝牙5.1的话可以更快的速度传送和接受更多的数据。
2,工作距离不同
蓝牙5.2相比蓝牙5.0版本,带宽(传输速度)从1Mbps提高到2Mbps,传输距离增至4倍强,即理论有效工作距离300米,低功耗模式亦可。
3,播发的数据包不同
蓝牙5.2相比蓝牙5.0版本,可以播发255Byte的数据包,旅带不再是31Byte,从而减少因2.4GHz频段干扰而造成的传输效率损失。
蓝牙5.2和5.0的区别2
一、特性一:增强型ATT协议
Enhanced Attribute Protocol:增强型ATT协议
蓝牙5.2中对ATT协议进行了加强,简称为EATT。EATT修改了顺序事务模型,允许堆栈处理并发事务,并且新增的流量控制提升了EATT的稳定性。也就是说EATT协议允许并发事务可以在不同的L2CAP通道上执行。这归功于EATT协议中的ATT MTU和L2CAP MTU是独立配置的,并且可以在连接期间重新配置。
因为在蓝牙5.1及之前的版本中事务的处理是顺序的,不支持并发,也就是事务必须在一个完整的PDU/SUD之后才能执行;MTU是一一对应且固定的,也就是说MTU一旦建立连接便不可更改。
而对于LE5.2的EATT,MTU在ATT和L2CAP之间不再一一对应,可以互相独立配置。由此也带来两个特点,一是ATT和L2CAP之间的MTU和PDU大小是动态可配置(MTU可变大);二是不同业务之间的PDU可以交叉处理,减小了数据延迟。
EATT的引入对ATT PDUs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一些新的PDU只能用于已经被定义的EATT载体上
某些PDU可用于非增强ATT,但是不能用于EATT
一些PDU的定义或流程被重新细化或优化
EATT只能通过加密连接使用,而ATT继续允许通过未加密和加密的连接
二、特性二 LE功耗控制
LE Power Control:LE功耗控制
蓝牙BR/EDR包括电源控制功能。然而,在蓝牙5.1中,并没有定义这样的功能。蓝牙5.2定义了BLE的双向功率控制,可以用于实现多种应用场景,有助于在保持连接的情况下更好的降低功耗并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蓝牙5.2规定了对于发射功率的动态管理。通过对接受信号强度RSSI的监控,来通知发射方增加或减少发射功率。这对于在使用时设备之间的距离经常处于变化中的应用来说比较节省功耗,从而达到刚刚好的功耗满足刚刚好的应用。也就是说,设备会根据不同距离时的RSSI值,控制发射功率使接收灵敏度保持在一个最佳的范围内,从而达到更好的功耗控制住。
据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调整发射功率,使设备的功耗更低。
三、特性三 LE同步信道
LEIsochronous Channels:LE同步信道
在蓝牙5.1及之前的版本中,仅支持面向连接的异步通信链路及非连接模式的广播链路,然而蓝牙5.2为了基于低功耗实现下一代Bluetooth Audio而定义了LE同步信道,竖卜包括连接模式下的同步音频流传输信道以及广播模式下的同步音频流传输信道。为了实现LE同步信道,在BLE Controller中定义了一个新的通讯协议层——Isochronous Adaptation Layer(ISOAL,同步适配层)。
LE Audio 将采用全新的低复杂性通信编解码器(Low ComplexityCommunicationCodec, LC3),以提供实现更高的音质和更低的功耗,相较于经典蓝牙音频编码SBC,LC3编码效率和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使得LE Audio比经典蓝牙音频技术拥有更大的'技术优势。
LE同步通道定义了一个有时间依赖的数据的传输通道和传输策略。首先是一个对于多接收方同步获取数据的机制;其次是定义了发送方在允许的时间外丢弃数据,从而保证接收方收取的数据满足时效要求。此同步通道支持连接和非连接模式,内容包括:连接模式下同步音频流传输信道/多声道音频流,广播模式下同步音频流传输信道/广播模式共享音频流。
在连接模型中通过保持相同的时间戳来确保数据的同步。
广播模型中通过广播周期中的PDU包含针对每个设备的时间戳,若同步则称为同步接收者。
四、前景分析
蓝牙5.2中最大的市场就是LE Audio(低功耗音频蓝牙),虽然不能说完全能取代Classic Audio,但是此技术的出现将打破经Classic Audio在音频传输中的垄断地位,抢占其绝大多数的市场,并提供新的使用场景的解决方案。
典型的使用案例
1. 私人音频分享:比如你有一首非常喜欢的音乐想要分享给周围的人,不用再通过某易云分享链接,而是通过手机直接播放音乐,让周围的人连接到你的分享频道即可。
2. 公共外放设备的音频接收:比如在健身房中会有不同的健身项目在不同的屏幕上播放,相互之间的声音必定存在干扰,此时将不同的音频分为不同的分组,通过接入到对应分组中就可以接收相应的音频,减小噪声干扰。到时候给跳广场舞的大妈一人配一个LE Audio蓝牙耳机,想想就觉得世界清静不少。
3. 辅助接收:在候机厅候车厅中的航班列车信息都是大喇叭模式播放,对于某些听力障碍人士、或者环境嘈杂的时候都不易听清内容,若将航班列车信息通过LE Audio设备播出,乘客通过蓝牙耳机或者对应的手机APP接收,则可以大大的节省时间和精力。
4. 多语言的实时翻译:在人员语言复杂的环境中,通过将蓝牙设备接入到对应的语言翻译频道中来接收翻译信息。
亿佰特的 E104-BT53是基于 Silicon Labs 生产的 EFR32BG22 为核心自主研发的小体积贴片型蓝牙 BT5.2 无线模块;采用 38.4MHz 工业级高精度低温漂晶振,保证其工业特性和其稳定性能。
⑹ 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一、发明机器的大都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二、首先发生在英国,以英国为中心缓慢向周边地区扩展。
三、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法美其次,德意日俄尚未完成 。
四、工业革命开始于轻工业部门,纺织,机器制造,冶金,采煤,交通运输等部门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五大支柱。
(6)工业五点零的显着特点有哪些扩展阅读: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棉纺织业。
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这标志着产业革命的机械化正式出现,但1765年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织机”才被认为是开启技术革命新连锁反应的标志,打开工业革命大门的钥匙。
1785年,瓦特制作的改良型蒸汽机正式投入使用,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与发展。人类社会宣告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时代"的来临,带来了工厂的出现与迅速发展,货物堆积越来越多,人们不得不把目光放在了运输上面。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船并试航成功,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11年后他亲自开车蒸汽火车讲社会带进了以蒸汽为动力的运输时代。
自此英国的机器生产业已经基本取代了手工产业,工业革命基本宣告完成。
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从英国向西欧大陆和北美传播,并逐渐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19世纪中期前后,工业革命在西欧和北美轰轰烈烈进行的同时,我国业宣布正式开始了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地位。同时它还进一步要求解除封建压迫,实行自有经营、竞争和贸易,在这次革命中,资产阶级逐渐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它所带来的社会变革,是社会日益分裂成工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开端,为日后爆发的工人运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