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有哪些
洋务运动时期举办的军事工业主要有: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
洋务运动时期举办的民用工业主要有:天津机器制造局 (崇厚)、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天津开平煤矿 (李鸿章)、湖北汉阳铁厂(张之洞)。
Ⅱ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和军事工业分别有哪些
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有:机器织布局(李鸿章)、开平矿务局(李鸿章) 、兰州织呢局(左宗棠)、湖北织布官局(张之洞)。
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有:安庆内军械所(曾国潘) 、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轮船招商局(李鸿章)、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电报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汉阳铁厂(张之洞)。
(2)战争工业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19世纪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出现了暂时的“中外修好”的和局,清政府统治集团内的一些开明人士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而采取了一系列“自强”“求富”的措施,虽然其目的是为了摆脱“内忧外患”维护封建统治,但这一运动是符合历史潮流的。
并且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国防的近代化。
其意义表现在:
1、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洋务派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
3、洋务运动打开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
4、洋务运动促使了国防的近代化。
Ⅲ 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有哪些,民用工业有哪些
洋务运动时期举办的军事工业主要有: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
洋务运动时期举办的民用工业主要有:天津机器制造局 (崇厚)、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天津开平煤矿 (李鸿章)、湖北汉阳铁厂(张之洞)。
洋务运动(1861年至1894年),又称自强运动,是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
在两次英法联军失利、太平天国起义后,清廷上层为应对内忧外患形成了“洋务派”与“守旧派”两种阵营,以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张摹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因为清军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沉重打击了清廷的信心,洋务运动黯然收场。
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Ⅳ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有哪些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设的制造近代武器的军事工业,也是洋务派创办的仿制西式武器的第一个军事工业。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炸炮等。“内”,表示这个军械所属于安庆军内的设置。1864年,湘军攻陷南京后,该厂由安庆迁到南京,改名为金陵机械制造局。
江南制造总局
又称江南制造局,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1867年,由虹口迁至高昌庙,经过不断扩充成为清政府最大的军事工业。该厂技术和机械设备主要依靠外国,除制造枪炮弹药外,也制造机器和修造轮船。1905年造船部分独立,称“江南船坞”,兵工厂部分人称制造局。后分别改称“江南造船所”和“上海兵工厂”。
福州船政局
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经营的设备最齐全的新式造船厂。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聘用外国人担任技师。主要由铁场、船场和学堂三部分组成,1884年马尾海战中遭到严重破坏。后虽经恢复但大不如前,辛亥革命后,改称海军造船所。
汉阳铁厂
1889年春,两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广州建立炼铁厂,同年他调任湖广总督,筹办的炼铁厂也随迁汉阳,1890年在大别山下动工兴建,1893年汉阳铁厂基本完工,共有六个大厂,四个小厂,炼铁炉两座。1894年投产,开始均为官办,从筹办起至1895年,共用经费五百八十余万两。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因无力筹措经费,于1896年改为“官督商办”。辛亥革命前夕,汉阳铁厂工人约三千人,每年出钢七万吨。抗日战争时期,汉阳铁厂部分设备被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成立大渡口钢铁厂。解放后收归人民所有。
轮船招商局
简称“招商局”。中国最早设立的轮船航运企业。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李鸿章招商筹办。1873年1月成立。总局设上海,分局设烟台、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以及横滨、神户、吕宋、新加坡等地。1885年(光绪十一年)改为官督商办。1909年(宣统元年)归邮传部管辖。1912年改为商办,更名商办招商局轮船公司,后又改称商办招商轮船有限公司。1932年国民党政府收归国营,更名国营招商局,归属交通部。抗日战争期间,总局先迁香港,后移重庆。战后迁回上海。1947年共有船460艘,33万余吨。1948年成立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1951年改称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香港仍沿旧称。1985年成立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机器制造局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公司,也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它成立时买轮船3艘,到1877年收买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
Ⅳ 洋务运动所创办的军事、民用工业有哪些
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
一、军事工业:在洋务运动初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通过引进大机器生产技术,在各省成立了新的军事工业,以加强军事力量。
1.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在安庆大观亭由曾国藩设立,为中国最早的现代军工企业。
2.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865年9月20日在上海由曾国藩规划,后由李鸿章经始督办,并由丁日昌总办,为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主要制造枪炮和修造轮船。
3.福州船政局:1866年8月19日由左宗棠在福州马尾设立,开办了我国第一个正规的飞机制造厂----海军飞机工程处,从事水上飞机制造。
4.北洋机器局:1867年在天津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设立,是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兵工厂。以制造火药、枪炮、子弹、水雷,布置水雷用的轮船和挖河船为主。
5.兰州制造局:1869年于西安由左宗棠建立,生产弹药。
6.汉阳兵工厂:1890年在汉阳由张之洞设立,除了步枪制造设备以外还引进了炼钢与火炮制造设备,成为当时中国少有可以生产各式陆军用轻重兵器之兵工厂。
二、民用工业:由于前期的军事工业耗费了大量银饷却没有明显成效,并且军事工业所需的原料也出现短缺,洋务派决定以“求富”为口号,再发展一批民用工业以筹集资金,这批民用工业的产品很多是以市场为导向,具有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1.轮船招商局:1873年01月14日于上海由李鸿章等设立。从事江浙漕粮运输及各种客货运输业务。
2.开平煤矿:1878年在开平由李鸿章设立。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国南方地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而带来的煤炭紧缺问题。
3.湖北织布局:1888年在广州由两广总督张之洞筹设,能织原色布,斜纹布,花布等,畅销湖北、湖南、四川等省,还远销海外。
影响:
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Ⅵ 二战哪些国家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八大工业强国介绍!
二战哪些国家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八大工业强国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一起看一看。
工业是能够衡量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重要基础。在工业时代,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工业往往是能够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性因素。事实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一场工业的较量,没有强大的现代化工业,别说是强国的地位,就连基本的话语权可能都不会有。二战前,世界工业格局已经形成,主要工业强国有八个。
美国。美国是二战前的世界第一经济体,也是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美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产能强大,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份额的38.7%。美国底特律一条街的汽车比日本全国的汽车数量都多,美国的工业实力和富庶程度可见一斑。珍珠港事变爆发后,美国加入二战,国内战争机器全力开动,工业潜力迅速激发,工业产量暴涨,美国工业产值一度占到了全世界的一半以上,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德国。作为世界老牌工业强国,依托雄厚的工业底蕴、发达的科技和优秀的人才,德国的工业非常强大,特别是军工产能世界第一。二战前,德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份额的13.2%,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工业强国。二战爆发后,随着德国全力开动工业生产,加上占领区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工业产能,德国的工业一度超过世界总份额的30%以上,工业实力直追美国。
苏联。依托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工业体量,苏联的工业实力也非常强,1939年苏联的工业产值约占世界总份额的10%,是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的工业实力暴增,1938年苏联的工业产能一度超过了德国,占到世界工业总份额的17.6%。不过苏联的工业化水平和工业技术含量远低于美德等工业强国,所以实力没有美国和德国强。但凭借强大的体量,其工业实力不容小视,苏联的很多工业品产量甚至超过了美国和德国。正是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苏联才在苏德战争中挡住了德国。
英国。作为老牌工业强国,虽然英国丢掉了工业霸主的地位,但英国仍然是世界排名比较靠前的工业强国。二战前,英国的工业产量占到了世界总份额的9.2%,如果考虑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海外殖民地和自治领,英国的工业实力会更强,和苏联不相上下。
法国。法国是世界第五大工业强国,受一战和经济大萧条的影响,法国开工率严重不足,工业实力下降严重。二战前,法国的工业产值仅仅占到世界总份额的 4.5%,不过仍然高出日本和意大利不少。
日本。作为后起工业强国,日本的工业发展势头很猛。不过由于底子比较单薄、资源匮乏,日本的工业实力远远逊色于美苏英德四大工业强国,和法国也有不小的差距。二战前,日本的工业产值仅占世界总份额的3.8%。
意大利。作为列强中最弱的一个,意大利的工业实力远远逊色于其他欧洲工业强国。不过作为老牌工业强国,意大利的工业水平很高,工业水平比日本要高出一大截,只是体量没有日本大而已。二战前,意大利的工业产值占世界总份额的2.9%。
捷克。捷克是世界着名的工业国家,尽管国家面积不大,但工业化程度很高,工业水平也不错,其工业产值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其军火产量甚至超过了英法的总和,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工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