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75号防霉剂的75号工业防霉剂(OBPA)产品简介和使用说明
由细菌、真菌和霉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微生物灾害,均会在生产、贮藏、运输和流通的各个领域,对物质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它不仅影响物品的外观,同时又降低产品的质量,影响销售和出口,造成材料和经济上的重大损失,损害产品的市场信誉。为防止物品受微生物侵蚀,由此而发展了应用于工业、农业、食品、饲料、医药、化妆品及环境保护等各种领域的 杀菌防霉药剂。
本品是由上海市农药研究所与该厂合作研制成功的一种工业用防霉剂。1985年获上海市优秀新产品叁等奖,1986年获山东省优秀新产品贰等奖、化工部科技进步叁等奖。 1、商品名:75号工业防霉剂
2.英文名:10`10`-OXJ-b.bPnIXJatSinI(OBPA)
3.化学名:10`10`氧代双吩恶砒
4.分子式及分子量:C24H16AS2O3=502.2 75号工业防霉剂系含砷有机化合物,纯品为白色结晶性固体,无嗅,熔点180—182℃,不溶于水,在甲醇、氯仿、苯甲醛、二甲基甲酰胺等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大,约在3%左右。而在乙醇、苯、甲苯、乙烯、丙酮、砒啶等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在1%以下。比重1.40—1.42,热分解温度300—380℃。工业品为灰白色结晶性固体,具有刺激性,溶点不低于170℃。
② 皮料发霉了,怎么办
一、皮料发霉的条件:
1、动物的污垢,2、潮湿,3、较高的温度。
满足上面三个条件,皮料就会发霉。
北方干燥,皮料不会潮湿,所以北方的皮料不会发霉。
春节过后,南方潮湿,温度也升高了,如果有动物污垢,如人体汗迹等污垢,皮料就会发霉。
二、防止发霉方法:
1、清洁干净,尤其是毛孔、缝茄中隙的污垢,要用刷子刷洗干净,回收污垢的布要多洗,多换水,然后用皮模拟油保养,皮模拟油在皮表面形成的油膜,就会隔开皮衣接触空气中的水分,不会潮湿。如果又保存于通风干燥的环境中,皮就会干燥、干净,不会发霉。而且,真皮轿并保持柔软、自然漂亮、耐用。
2、真空保存,不会有潮湿的问题,不会发霉。
第1个方法最好,也容易实施。第2个方法,真空会使皮衣产生很多皱纹。颤帆山
③ 防霉剂有哪些
季铵盐衍生物、卡松、表面活性剂、增效剂等。能防止微生物引起发霉的药剂。有酚类(如苯酚)、氯酚类(如五氯酚)、有机汞盐(如油酸苯基汞)、有机铜盐(如8-羟基喹啉铜)、有机锡盐(如氯化三乙或三丁基锡等),及无机盐硫酸铜、氯化汞、氟化钠等;麦克达防霉工程部
④ 皮革防霉剂有几种如何正确使用皮革防霉剂
皮革防霉剂主要分三种:真皮加工鞣制添加型皮革防霉剂、后期表面处理皮革防霉剂、加在材料如胶水当中的皮革防霉剂。而不同的皮革防霉剂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添加型皮革防霉剂:真皮在鞣制加脂过程中会添加各类化学添加剂来改变皮革的性能,使其有光泽或者柔软,可在此阶段按照比例添加少数的皮革防霉剂GNCE5700-PF,皮革鞣制加工过程中加入皮革防霉剂后可使加工过后的皮革具备防霉抑菌功效;
表面处理皮革防霉剂:后处理或成品皮具、皮革制品可在表面喷洒皮革防霉抗菌剂GNCE5700-F,在皮革表面形成一层防霉抗菌保护层,使皮革制品达到防霉抗菌效果;
添加型皮革防霉剂(各类特殊皮革):类似格利特,PU皮等人造皮革,可在胶水、PU中添加少数水性涂料防霉剂GNCE5700-L,按照正常工序烘烤成型或者贴合,这样做出的人造皮革一样具备优秀的防霉抗菌功效。
以上三种方法,分别针对不同的皮革类型与防霉方案,相关厂家可根据自身皮革实际加工工艺选择适合的防霉方案以及防霉方法即可。
⑤ 防霉剂有哪些
1、有机酸如丙酸、山梨酸、苯甲酸、乙酸、脱氢乙酸和富马酸等。它们主要以未电离分子的形式破坏微生物细胞及细胞膜或细胞内的酶,使酶蛋白失活而不能参与催化。
苯甲酸能抑制微生物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以及阻碍乙酰辅酶的缩合反应而使三羧酸循环受阻,代谢受影响,并可阻碍细胞膜的透性。山梨酸可与细菌酶系统中琉基相结合,从而破坏许多酶系统达到抑制霉菌作用。
2、有机酸盐或酮如丙酸钙、山梨酸钠、苯甲酸钠、富马酸二甲酯等,它们的腐蚀性小、使用安全,尤以其中的丙酸钙被广泛应用。它们只有在盐类转化为相应的有机酸时才有抑制霉菌的作用,这必须在有一定水份含量和低pH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它们的防霉效果比相应的有机酸差。
3、复合防霉剂它们是由一种或多种有机酸与某种载体结合成,既保持甚至增进了有机酸原有的抑霉菌功能,又免除或降低了有机酸的腐蚀性与刺激性。“Monoprop”由50%的丙酸和50%载体“Verxite”组成,其特点是该载体具有使二聚体丙酸变为单体丙酸的强作用,从而增强抑菌作用。
(5)皮料工业防霉剂哪里有卖扩展阅读:
防霉剂对霉菌的毒杀作用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消除或抑制霉菌细胞内各种代谢酶的活性;
2、与酶蛋白的氨基或巯基反应,抑制或破坏其机能;
3、抑制孢子发芽时RNA的合成,从而阻止孢子发芽;
4、加速促进磷酸氧化-还原体系,以破坏细胞的机能;
5、破坏霉菌细胞内的能量释放体系;抑制电子转移体系及转氨酶体系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防雾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