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理想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理想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3-31 09:33:49

⑴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基本假设和主要内容

韦伯认为,任何一个理想的工业区位,都应选择在生产和运输成本最小点上。从这一思想出发,他运用数学方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当时的德国鲁尔区作了悔悄全面系统的研究,得出了工业区位理论的核心内容——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区位。
(一) 理论前提
基本假定
1、所分析的对象是一个孤立的国家或地区,内部碧如渣的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和工人技艺都相同,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只有经济因素。
2、工业原料、燃料产地为已知点,一般性原料普遍分布。
3、产品销售地为已知点,销售量固定不变。
4、劳动力供给地及供应量预先确定,劳动力不流动,工资固定。
5、生产和交易就同一产橡余品进行讨论。
6、运输费与货运量、距离成正比。
7、运输方式为火车

⑵ 城市形成区位因素有哪些

影响城市建设的区位因素多种多样:

①受地形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土壤肥沃、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而高原和山区城市较少。

②受气候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气候适宜的中纬度沿海平原地区,而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寒冷的高山、高原、高纬度地区城市极少。

③受河流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灌溉便利的沿河两岸和河口的冲积平原地区,而远离河流、灌溉不便的地区城市少见。

④受自然资源分布因素的影响,许多城市坐落在矿产资源产地附近。

⑤兄局受交通因素的影响,城市多分布在交通发达的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干线或交通枢纽位置,而深居内陆、交通不便的城市不多。

⑥受政治、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城市建在政治中心、军事重镇或宗教活动中心。

(2)理想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扩展阅读

城市区位分析与区位选择:

①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

②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交通运输(株洲)、矿产资源(大庆)、旅游资源(桂林)、商业贸易等。

③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国家政策(深圳)、外交、宗教(拉萨)、军事、科技教育(班加罗尔)等。

区位论产生与产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时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它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分工的产物。产业革命后,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现代工业迅速发展,新的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社会分工毕缓普遍得到加强,企业间竞争趋于激烈,迫使工厂企业寻求最佳区位,以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最大利手尘模润,区位论就是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产生的。这就使得从区位论诞生开始,经济效益便成为它最关注的对象。

⑶ 韦伯工业理论与克里斯塔勒工业区位理论有什么异同

主要区别是,性质不同、建立原因不同、意义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韦伯工业区位论

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人是德国经济学家阿尔申尔德·韦伯。其理论的核心就是通过对运输、劳力及集聚因素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最低点,作为配置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

2、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着名的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提出的。中心地理论是指阐述一个区域中各中心地的分布及其相对规模的理论。

二、建立原因不同

1、韦伯工业区位论

韦伯提出工业区位论的时代背景是在德国产业革命之后,近代工业有了较快发展,从而形成了大规模的地域人口移动,尤其是产业与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现象极为显着。在这种背景下,韦伯从经济区位的角度,选择了生产、流通、消费三大经济活动基本环节的工业生产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索工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原理,试图说明与解释人口的地域间大规模移动以及城市的人口与产业的集聚机制。

2、中心地理论

克里斯塔勒曾经敏锐地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人们探索这个原因,为什么城市有大有小?人们相信,城市一定有什么安排它的原则在支配着,仅仅是人们仍然不知道而已!”由此,他开始探索城市的分布规律。通过对德国南部城镇的调查,克里斯塔勒于1933年发表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系统地阐明了中心地的数量、规模和分布模式,建立起了中心地理论。

三、意义不同

1、韦伯工业区位论

韦伯是第一个系统的建立了工业区位理论体系的经济学者。他的区位论是经济区位论的重要基石之一,不仅是理论研究的经典着作,对现实工业布局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中心地理论

根据该理论,城市的基本功能是为周围的地区提供商品和服务。最重要的中心地不一定是人口最多的、但却是在交通网络上处于最关键位置的、能提供很广泛的商品和服务的地区。该理论在研究城市体系的生态演替方面有较大的应用 。

⑷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1、受地形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土壤肥沃、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而高原和山区城市较少。
2、受气候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气候适宜的中纬度沿海平原地区,而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寒冷的高山、高原、高纬度地区城市极少。
3、受河流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灌溉便利的沿河两岸和河口的冲积平原地区,而远离河流、灌溉不便的地区城市少见。
4、受自然资源分布因素的影响,或穗悉许多城市坐落在矿产资源产地附近。
扩族冲展资料
城市的区位理论发展至今,依然存在着许多明显的不足之处。例如假设条件过于理想化、一些理论注重理论推导,与实际相距甚远等。如一些经典的区位论: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和廖什的市场区位论,等等。
因此,我们在选择区位时,不应死搬硬套区位理论,而应根据具体的经济活动和具体的地点,仔细考虑当地影响区位活动的各种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
市场、交通、劳动力的素质和数量、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以使区位活动能充分而合理的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从而衫乎降低生产成本,获得经济效益。唯物辩证法认为,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足点,也就是要实事求是。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网络-城市区位论

⑸ 城市形成区位因素有哪些

(一)自然因素

1.地形:(1)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2)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3)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气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

3.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河口以及过河点.

(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和旅游.

⑹ 高新技术工业的区位条件有哪些为什么。

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等。

建构工业区位因素的一般分析框架。

工业区位因素也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与农业区位因素比较工业区位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要比农业小,特别是地形、气候和土壤,故工业区位选择在空间和时间更具有灵活性。

以上分析属于综合分析,经过综合分析我们想得到理想的工业区位:充足的原料、动力;廉价的地租;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有政府政策优惠等。

(6)理想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扩展阅读:

高新技术产业丰富的内涵:

1、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

2、加速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创业的示范区;

3、深化改革和加快体制创新的试验区;

4、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和对外开放的展示区;

5、培养、造就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的学校;

6、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辐射源;

7、体现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新社区。

总的来说,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但一旦开发成功,却具有高于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⑺ 1、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综合整理自全国高考地理备考专家数据库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1、工业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2)分类:按生产对象:采掘业、加工工业
按产品性质:重工业(主要为生产服务)轻工业(主要为生活服务)
2、主要的区位因素
理想的工业区位:充足的原料、动力;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前景广阔的市场;便利的交通。
目的:低投入、高产出,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五种主导型工业类型的特征
3、影响工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的发展变化
(1)科学技术进步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鞍钢与宝钢的区位变化特征:
共同区位优势:交通便利、接近市场、接近水源
区别:鞍钢——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宝钢——接近消费市场
钢铁工业的三次变革:近煤型(动力导向型)----近铁型(原料导向型)----临海型(市场导向型)
(2)环境保护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如政策变化、乡土情感、个人偏好、 工业惯性等
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
(1)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投入——产出的联系)
第一种是甲企业的产出是乙企业的投入。
如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造。
第二种时同一工厂中不同工序之间的联系
也属于这种联系方式,如汽车组装厂、生产流水线。
(2)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等,如某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不同工业企业
(3)信息上的工业联系
2、工业集聚
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工业集聚现象。
分类:专业化生产的工业集聚、共用基础设施的工业集聚
工业的集聚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3.工业地域

(1)工业地域的概念
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
(2)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类:
①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主要是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业企业自发集聚形成的;
②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既有与前者相同的类型,也有在共同的基础设施条件吸收下,不同工业集聚而形成的。
(3)工业地域的性质

工业地域按照发育程度的不同,分为两类:
①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
(如食品工业),以当地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
②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
(如钢铁工业区),工业联系复杂、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往往能够形成专业化很强的工业城市。我国和世界许多着名的“钢城”“石油城”“汽车城”。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近些年来,一些科技含量高、工序复杂的工业(如飞机、汽车制造工业和电子工业等)开始出现分散的趋势。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条件,降低成本,以最终获得最大的综合经济效益。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
1、主要分布: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2、传统工业区的特征
⑴一般是在丰富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
⑵以大型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分布高度集中。
二、鲁尔区的发展、衰落与整治
1.发展的区位特点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离铁矿较近(如法国洛林铁矿)
③充沛的水源(如莱茵河、利珀河、鲁尔河)
④便捷的水陆交通
⑤广阔的市场
2.衰落的主要原因
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济开始衰落,其原因是:
①生产结构单一(鲁尔区的五大传统工业部门: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
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使用)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⑤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3.综合整治措施
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则,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
A、调整工业结构
B、调整工业布局
C、发展第三产业
D、优化环境
提示:德国鲁尔优化环境的措施:
A、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等的排放;
B、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
C、植树造林
4.辽中南工业区的特征
(1)区位优势:煤、铁、石油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接近市场。
(2)与德国鲁尔区相比,不同之处在于鲁尔区内铁矿资源不丰富,辽中南水源供应紧张。
传统工业区普遍存在问题( 衰落原因):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
三、新兴工业区的概念、分布
1.概念:新兴工业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发达国家的一些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2.主要分布:在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以及美国“硅谷”等,日本的“硅岛”(九州岛)英国苏格兰地区、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印度的班加罗尔、北京中关村等。
四、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
2.发展特点
口诀:“小、轻、散、低、散”
3.独特的发展模式—工业小区
(1)概念
指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生产企业和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和非生产企业之间)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根据现代经营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信赖 、比较稳固的 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
(2)作用
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4.对我国温州乡镇企业发展的启示
加强技术投入、企业之间联系和协作,杜绝恶性竞争,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技术
五、美国“硅谷”
1.特点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一些科技含量很高的新兴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1)人才:从业人员水平高
(2)产品:研发费用高;
(3)增长和更新速度快;
(4)产品面向国际市场
2.崛起原因
①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②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
③世界人才高地;(斯坦福大学)
④便捷的交通,通达速度快;
⑤稳定的市场(军事订货);
⑥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3.我国中关村科技园发展
(1)与美国硅谷的相同之处:
①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
③交通便捷。
不同之处:中关村科技园的研发费用不足、科技创新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未形成发达的专业化分工配套体系。市场化制度和法规不完善和健全。
影响工业区位的成本因素较多,各项成本因素对不同行业的区位吸引力不同。下面是为大家总结了的工业区位知识点 及相关习题,各位同学赶紧学起来吧。
知识点归纳
1、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
濒临渤海、黄海;靠近俄罗斯、朝鲜、韩国;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
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辽河为水源。
(3)社会经济因素:
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农业资源支持;国家政策支持;国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不足:
许多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市场经济不发达,计划经济影响大;区内环境污染大。
调整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治理环境污染。
2、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
位于温带季风区,濒临渤海,区内有全国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重要。

(2)自然因素:
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地形平坦。

(3)社会经济因素:
资源丰富(华北油田、开滦煤田、长芦盐场、棉花等);交通便利(海运、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类型齐全);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能源充足(靠近山西能源基地)。
不足:水源、能源不足;污染严重
发展方向:资源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3、沪宁杭工业基地
(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
(1)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长江、东海,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素质高;市场广阔;经济腹地宽广;工业联系好;政策扶持;浦东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丰富的农副产品等。
不足:
能源、资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紧张;污染严重。
发展:
高、精、尖方向发展;结构轻型化。
4、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
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
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南海,靠近港澳地区。

(2)自然因素: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
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靠近港澳地区便于引进外资和技术管理;地处侨乡,借助华侨和华人引进外资和技术;市场经济发达。
不足:能源、资源不足
5、东部沿海工业地带
范围:

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14个沿海开放城市(江苏:连云港、南通)、四个工业基地
优势条件:
有众多优良港口和通达国内外许多地区和国家的海运航线;
便于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企业,开展对外贸易;
经济发达、技术雄厚、基础好。
发展:
大秦铁路、神黄铁路;秦皇岛港煤炭输出港;秦山、大亚湾、田湾、岭澳核电站;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
6、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范围:

以沪宁杭为中心工业区;以武汉为中心钢铁、轻纺工业;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电力、金等工业发展;以攀枝花为中心钢铁工业;以西昌为中心的火箭发射基地;湘赣地区多种有色金属工业等。
优势条件:
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水利资源丰富;水运得天独厚;经济腹地广阔
7、陇海-兰新铁路工业地带
范围:

连云港、徐州、郑州、洛阳、西安、兰州、新疆乌鲁木齐
优势条件:
能源丰富、资源丰富;第二条欧亚大陆桥
8、意大利新兴工业基地和我国乡镇企业(浙江温州)
区位分析:

大批廉价劳动力;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张价;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
特点:
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分布在小城镇或农村。
相同点:(同上)
不同点:
企业之间相互竞争;没有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调整措施:
重视专业分工和团结合作;
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产品的需求信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形成规模生产;
树立品牌意识;
加大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与国外大企业进行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9、“硅谷”
典型地区:

美国硅谷、德国墨尼黑、日本的九州岛、英国的苏格兰中部地区、印度的班加罗尔。
区位分析:
(1)自然因素:
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
(2)社会经济因素:
科技发达(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高速公路、航空港);军事定货(美国硅谷)。
特点:
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发展变化原因:
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便宜的优势条件。
10、传统工业区
典型地区:

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等
区位分析:
(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丰富水源。
(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开发早;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农业资源支持;广阔的市场。
特点:
煤铁资源丰富;以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中心
整治措施:省略(鲁尔区)
11、沿江大开发
区位因素:
工业制造业基础雄厚;
科技力量强;
水陆交通便利;
劳动力丰富,素质高;市场广阔;
经济腹地宽广;
工业联系好;
政策扶持;
浦东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丰富的农副产品;
靠近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上海可获得资金、技术、人才的优势等。
意义:
为提升江苏制造业水平提供新的发展平台;
带动两岸经济尤其是苏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全省经济的协调发展;
促进整个长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发展;
大开发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进一步促进江苏旅游业的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2、城市工业布局
区位因素:

主导风向-盛行风的下风地带、与季风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城市热力环流之外;水源-产生污水工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靠近水源;距离城市的远近-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远离城区;地形-山谷、盆地地形易形成逆温,废气不宜扩散,不能布局冶金、化工等工业;设置防护带-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减少对居民区的直接污染,美化环境;土地租金-布局在城市的外围,土地租金低;交通-沿交通线分布;环境-高科技工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资源-城市外围尽可能靠近资源分布区(例如:钢铁靠近铁矿、发电厂靠近煤炭基地);工业联系-投入-产出联系等。
13、工业集聚和分散
集聚有利意义:

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不利意义:
工业集聚导致企业之间争地、争水、争公共设施;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
分散区位因素:
产品“轻、薄、短、小”,便于航空运输;接近市场;接近劳动力丰富地区;接近原料地;接近土地租金较低的地区;减少环境污染。
(美国工业向西部和南部迁移原因:西部和南部新兴工业发展快,就业机会多;环境优美,污染少。)
14、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五个工业区)
区位条件:

有利—岛国,多优良港口;工业基础好;
不利—矿产资源贫乏,市场狭小。
促进发展的原因:
深刻的历史原因;重视科技;发展教育。
工业区位的选择
1.从经济效益上看
工厂应当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只能有一个或几个,那么这类工业的区位选择就以其主导因素为指向(或导向),如下表:
工业部门类型
工业特点
部门举例
区位选择原 则
原料指向型工业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
甜菜制糖厂、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
接近原料产地
动力指向型工业
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工业
钢铁、冶金(如炼铝厂)、化学等重工业
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站)
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皮革加工、制伞、制鞋等工业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技术指向型工业
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2.从环境效益上看
不同工 业对环境的要求不同,污染程度及污染类型不同,其区位选择的要求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1)环境要求。
对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如电子厂、感光器材厂。
(2)污染程度。
污染程度
区位选择要求
举例
规模小、无污染
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
服装厂、玩具厂
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
可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机械厂、仓储区
严重污染
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钢铁厂、水泥厂
(3)工业布局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3.从社会效益看
区位因素
区位选择要求
政策
因国防需求、改革开放、解决就业等而将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地方
个人偏好
海外华侨到家乡投资
工业惯性
工厂区位不合理,但因搬迁费用高、政府影响、对当地经济保护等仍保留
文化传统
消费习惯
文化传统、消费习惯的地区差异,客户的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水平等
一、选择题

以宁波为龙头、以宁海为基地,加上周边的温州、台州、丽水、义乌、桐庐等地,浙江省已形成了世界最大的文具产业圈。这里企业数量众多、规模较小,产品物美价廉,是全球文具的采购中心和加工生产基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从工业区位因素分析,文具产业的区位选择最符合下面金字塔图中的
2.与浙江文具制造业有较大外贸往来的国家主要有
A.哥伦比亚、新加坡、韩国
B.美国、俄罗斯、德国
C.澳大利亚、越南、摩纳哥
D.利比亚、古巴、南非
解析:
1.从工业区位因素分析,文具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导因素是劳动力,区位选择应布局在劳动力丰富地区。图C中③点比重最大,是主导因素,C对。A、B、D错。
2.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销售到劳动力缺乏的发达国家,与浙江文具制造业有较大外贸往来的国家主要有美国、俄罗斯、德国,B对。哥伦比亚、新加坡、韩国 、越南、摩纳哥、利比亚、古巴、南非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A、C、D错。
答案:1.C 2.B
二、材料题
材料一: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其出产的酱香名酒因其资源的依赖性、不可复制性和限量性而深受市场追捧,此地独特的优质原料糯高粱更显珍贵。其工业发展中坚持向山要地,发展“工业梯田”(是把荒坡、荒山建设成可用于工业生产的台阶式土地开 发利用模式),昔日的贫瘠荒山变成了聚宝盆。下图为贵州省仁怀市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仁怀市当前城区地价 200 多万元一亩,但周围荒山发展“工业梯田”只需几十万元一亩。“粮食下田、工业上山”,仁怀市工业园区和城区统筹发展,许多“乡下人”不需进城就可以变成需要上班的“城里人”。
(1)根据所给材料分析仁怀酱香名酒工业园区建立的条件,并指出其建设中大力发展“工业梯田”的自然原因。
(2)为了打造“酒都仁怀”名片,仁怀市应如何发展酱香名酒工业园,请您给出合理化建议。
(3)分析仁怀发展“工业梯田”的意义。
答案:(1)条件:独特气候,是优质糯高粱产地;近赤水河,环境优美,水质好;品牌历史长,价值高;市场广阔,占有 率高(答对 3 条得 6 分) 自然原因:仁怀市山地多,平地少,工业用地缺乏;(2 分)荒山、荒坡面积较广,开发利用潜力大(2 分)。
(2)酿酒文化和创新科技结合,研发酿酒工艺;严控酿酒质量,夯实酱香名酒品牌;开发拓展酱香名酒种类和级别;拓宽名酒销售渠道(答对 3 条得 6 分)
(3)降低企业的建设生产成本;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城市化发展,提高了城市化水平;劳动力就地转化,增加了就业;保护了“酒都仁怀”的生态环境。(任答对 3 条得 6 分)
试题分析:
(1)仁怀酱香名酒工业园区建立的条件,可以从原料、水质、市场等方面回答,大力发展“工业梯田”的自然原因,可以从地形等方面回答。
(2)仁怀市发展酱香名酒工业园的措施,可以从严控酿酒质量、夯实酱香名酒品牌、开发拓展酱香名酒种类和级别、拓宽名酒销售渠道等方面回答。
(3)仁怀发展“工业梯田”的意义,可以从降低企业的建设生产成本、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城市化发展等方面回答。
(温馨提醒:由于微信改版,打乱了发布时间,为了保证大家可以及时看见谭老师的推送,可将“谭老师地理工作室”设为星标就可以第一时间看到谭老师的推送哦)

⑻ 区位论的应用

区位论起源于19 世纪20 ~30 年代,其主要内容是探讨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法则及一般规律枯扰拦,寻找工业、农业、商业等经济活动的最佳地点,即研究各种经济活动布局在什么地方最好,传统区位论研究的是如何在李拿一国国内进行生产布局,如果我们把研究的地域范围扩大,把全球作为可供选择的生产布局地没胡点的话,就会发现,区位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于分析解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地点选择策略。应用么如交通等等!

⑼ 评价河西走廊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1自然地理特征的西向性与社会经济特征的东向性
河西走廊属塔里木地台向东延伸部分,在历次地质运动中是我国西南、西北与中原地区的交接带,处于黄土、青藏、内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处,在地貌、气候、植被、土壤等方面有很大过渡性。但因北接广垠的沙漠、戈壁,自然条件西向性较强。从社会经济特征看,农业生产方式与东部相似,属于东部农区向西部牧区延伸的一个狭长农业走廊。由于历代屯田戍边政策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人口来自东部,特别是5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通过军转、调动等方式从东北、华北、华东迁入大量人口,他们从东部带来先进的技术、设备,同时也带来了东部的生产传统、生活习俗、社会心理、文化意识等等,使该区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东向性。目前,东、中部地带民工潮及大批援西建设人员的不断迁入,使东部文化侵入机制仍在不断加深。
1.2独特的“丰”字形交通枢纽位置
南北两面障体夹峙、中间绿洲广布态势使河西走廊自古就成为举世闻名的陆上交通咽喉。目前欧亚大陆桥纵贯走廊将近1400公里,串联了其中大部城市,路区接触系数高达53.0公里/万平方公里,大大提高了其交通区位优势。走廊南缘、北缘众多的隘口又使其成为南北交流的重要过道,如南缘的扁都口、当金山口使欧亚大陆桥得以将其影响范围延伸到大通河流域及青藏高原北部,北缘的人宗口、东小口子等则是河西与内蒙古游牧民族联系的要冲,更是通往外蒙最理想的直接出口。河西走廊实际是一个贯通东西、带动南北两翼的交通要道。
1.3自然条件较优越,资源优势突出
主要表现在:①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一些贵重有色金属,如镍、钴、铂族金属和铜、钨等储量居全国前列,贮存地质条件良好,分布集中,具有较大的组合优势和现实经济意义;②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土地面积100.38亩,其中人均耕地3.2亩、草地49.8亩,另有宜农荒地2019.7万亩;全区日照时数2600-3300小时,平均太阳辐射量140-160千瓦/平方厘米·年,昼夜温差高达12-16℃,特别是走廊内多数地区人类干预较小,农业生产环境无污染或污染较轻,这为本区建设国际流行的“绿色农业”商品粮基地提供了优越条件;③辉煌的文化遗产、奇特的西北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以及卓越的现代建设成就相结合,为本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
4.1优化增长极系统
调整城市体系结构及空间格局是区域经济战略布局的关键。为了改变河西走廊城市“小、散、串”的特点,优化增长极系统,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4.1.1酒(泉)嘉(峪关)玉(门)一体化,并将其建成与兰州相对应的一级极化中心
目前甘肃省中部经济区(兰州、白银、定西)经济力已开始向外扩散,而河西走廊增长级不成体系,亟需建立一个一级极化中心来接受中部经济波,并辐射整个河西走廊,而现有城市无一能够单独在近期发展成为一级中心,故提出酒嘉玉一体化并建成一级中心的设想。首先,该增长极区位选择在理论上是合理的。甘肃省唯一的一级增长极(兰州市)位于甘肃东部,广大河西地区缺乏有力的辐射源。酒嘉玉地区与兰州市区位对称,并基本位于走廊中心,可与兰州市呼应,构成点-轴开发系统,带动走廊经济发展。其次,三市一体化在实践中是可行的。①三市位置接近,联系方便,便于开展产业合作与经贸往来,具备建成组群式城镇的地理基础;②三市都是甘肃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有进一步发展的条件。1992年三市国内生产总值65.74亿元,占河西三市二区的52.9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5063元、4661元,分别列甘肃省第一、第二位,嘉峪关已步入全国小康城市行列,周围有经济富庶的绿洲带,发展潜力颇大,具有一体化的经济基础;③三市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有较强的互补性,内聚力强,嘉峪关的钢铁、玉门的石油、酒泉的高新技术产业互相结合、互相为用,完全具有把酒嘉玉建成与兰州相呼应的一级中心的产业基础。
4.1.2加强城市建设,优化城市体系,发挥其作为区域增长级的作用
河西走廊酒、嘉、玉以外的4座城市都有进一步发展的条件。敦煌可辟为世界旅游特区,围绕旅游这一关键产业发展配套产业,可建成国际“旅游城”。金昌作为我国镍都,不仅硫化镍矿储量与品位居全国第一,且伴生的铂、钯、锇、铱、铑等铂族金属及金、银等亦居全国之首,围绕有色金属开采,广泛与乡村企业合作,可把金昌建成重化工中等城市,并促使河西走廊向“有色金属走廊”转变。武威、张掖地处张武绿洲,素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称,农业基础好,工业也较发达,可将其建成以轻工为主的综合性城市,加强城乡联系。
4.2加强交通线网建设,优化增长轴网络体系
根据河西走廊的地理特点,该区增长轴应选择时分时合的两条轴线:一是交通线,欧亚大陆桥串联了走廊的所有城市,是走廊开发的“黄金轴”,另一条则是在西北干旱半干旱环境中形成的具有特殊意义的经济轴线-绿洲连绵带,这是走廊开发的“生命线”。
4.2.1强化主干,构筑两翼,建设适合走廊特点的交通网络
强化主干就是完善现有铁路、公路骨干线路,消除卡脖地段,逐步完成现代化改造,确保干线担当起开发的骨架作用。构筑两翼,则是配合干线布局一些地方集运线、分流线等二、三级线路,形成以欧亚大陆桥为主干的“丰”字形交通网络,以增大干线与区域的有效接触面积。扩大其辐射范围,带动干线两侧腹地经济的发展。如柳园-马鬃山-外蒙古交通线建成后可把外蒙古纳入欧亚大陆桥的腹地,而一些地方集运线路则把绿洲与铁路线紧密联系在一起。
资料来源:http://www.dic123.com/A/2/25/259_293198.html

阅读全文

与理想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宝马x5风挡除霜怎么用 浏览:887
宝马敞篷4座有哪些 浏览:766
工业泄漏原因有哪些 浏览:325
奔驰g550报价多少钱 浏览:943
海原汽车在哪里坐 浏览:739
宝马维修电路多少钱 浏览:201
哪个地方卖的有汽车贴膜 浏览:45
工业产品的市场前景从哪些方面写 浏览:330
宝马自动重锁什么意思 浏览:917
奥迪a3和比亚迪秦100哪个好 浏览:311
机械工业动画公司有哪些 浏览:991
奥迪q5前脸三色条代表什么 浏览:447
工业锅炉水质处理方法有哪些 浏览:846
四川有什么汽车 浏览:36
电动汽车怎么注册 浏览:763
汽车一年出三次险保费怎么算 浏览:658
奥迪q8如何更改车内颜色 浏览:888
雪地奔驰mod离线怎么办 浏览:319
上涌工业区如何联系业务 浏览:545
自己如何配汽车发电机 浏览: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