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竹岐乡的工业发展
1994年,全乡工厂120家,涉及珠宝、鞋业、玩具、工艺等,从业人员2797人,工业总产值4705万元。1996年,工业总产值9961万元。1999年,工业总产值22300万元,比1996年增长95% 。2002年,内资企业63家,外资企业5家,工业总产值 28300万元,比1999年增长28.1%。其中规模(500万元)以上工业达4家,产值2524 万元。2005年,内资企业410家,外资企业5家,工业总产值 36224 万元,比2002年增长28%。其中,年产值200万元以上106家。规模(500万元)以上工业9家,产值8349万元。
基础设施
1994年,新建竹岐中学教学楼,教育“六项督导”工作达到省优标准。设立竹岐、榕岸2个卫生院。开通有线电视600多户。1996年,投资100多万元,完成闽江防洪堤竹岐段三期加固工程。改建村级公路30公里,除天台村部分自然村外,全乡自然村基本通过。投入155万元,开通山区程控电话80多部。1999年,纯拦铺设白龙、榕西、火炬、榕东四个行政村主干道水泥路面10公里。开通了除山洋村外山区各村程控电话1000多部,其中罗洋村普及率达85%。完成沿江9个村的有线电视联网,在山区电视重点村安装电视卫星差转台8座。2002年,铺设竹岐至永泰做迹胡公路竹岐段水泥路8公里,铺设苏洋至榕东、火炬、半岭、南洋等村主干道水泥路20公里。建立竹岐通讯基站,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电话。完成火炬、竹西村闭路电视联网,全乡闭路电视州做覆盖率达55%,完成竹岐、榕西村改厕工程和18个村电网改造工程。2005年,投资1000多万元,铺设县乡村水泥路30.2公里,113县道全线贯通,实现村村通公路。
❷ 浙江台州经济情况
台州经济情况简介 1、台州概述 台州市(台,音tāi),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上海经济区的南翼,市中心处北纬28度,东经122度。北邻宁波、绍兴,南连温州,是中国黄金海岸线上一个新兴的组合式港口悄袭城市,是中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摇篮,中国重要工业生产出口基地。全市陆地面积9413平方千米,浅海面积8万平方千米,人口约597万,其中市区人口144万。台州市现辖椒江、黄岩、路桥3个市辖区,以及玉环、天台、仙居、三门4个县,代管临海、温岭2个县级市。台州是中国着名的渔区、水果之乡,华东重要能源基地,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武术、围棋之乡,中国重要的小商品集散地。境内有甬台温铁路,浙东航空支线,沈海高速公路,上三高速公路,台金高速公路,融入浙江四小时交通圈。 2,台州经济状况 台州是股份制经济的发源地,是中国当前两大经济模式之一的“温台模式”的创始者。其中,台州民营经济的比重占了台州经济总量的97%以上,高于同省的 宁波70%,绍兴96%的比重水平。高程度的私有化也促使台州拥有了雄厚的民间资本和发达的金融弯答放贷业。台州虽然是个新兴的城市,名气不大,但起点高,发展迅猛。台州的人均收入水平超过杭州、宁波、上海、北京,跻身浙江省人均收入第二,全国人均收入前十名的位置,成为了继杭州、宁波、温州后的浙江又一大城市 。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15.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1%,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增幅排名全省第三位,创近三年新高;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1582元,比上年增长12.3%,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已达6143美元。台州的人均收入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位居第一,台州城镇居民轿车拥有量全国第一。, 2.1基础工业 主要有电力能源、汽摩配件、医药化工、家用电器、塑料模具、服装机械、水泵阀门、工艺美术、新兴材料、鞋帽服装等产业。 2.2.制造业基地 中国微型家用轿车之都,中国摩托车之都,中国医药之都,中国缝纫机之都,中国模具之都,中国塑料制品之都埋运慧,中国工艺礼品之都,中国阀门之都,中国罐头食品之都。 2.3.渔业
❸ 浙江省天台县有几个镇
天台县辖3个街道、7个镇、5个宽谈颤乡:赤城街道、始丰街道、福溪街道;白鹤镇、石梁镇、街头镇、平桥镇、坦头镇、三合镇、洪畴镇;三州乡、龙溪乡、雷峰乡、南屏乡、泳溪乡。
❹ 台州的经济怎么样.
年来,台州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目标,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全力推进经济发展,取得了新的业绩。
国民经济指标
2004年,台州市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实力稳步增强,经济综合实力跻身于浙江省中上水平。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173.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7亿元,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686.0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391.1亿元,增长16.4%。
2004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1177元,比上年增长13.0%。全市财政总收入126.67亿元(按退税机制改革前口径统计,下同),增长16.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2.6亿元,增长18.8%。财政总收入居浙江省第四位。200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1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8%,其中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51元,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居第二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0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
金融运行形势良好。年末全市各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64.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0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城乡居民消费能进一步增强,其中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突破万元。全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9亿元,增长15.5%。
农业
台州兼得山海之利,民勤物阜。台州是浙江粮食的主要产地;是中国第一个水稻亩产超千斤、2千斤的地方;是中国的主要渔区和水果之乡。
2004年,农村经济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04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4.12亿元,同比增长3.8%;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563亿元,同比增长13.0%,效益型经济作物发展势头良好,蔬菜、水果、油料、花卉等非粮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121.57千公顷。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为57.2∶42.8。
建设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至2004年底,台州有千亩以上种植业规模化基地213个,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基本形成。全市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71个,134万亩,其中,通过省级认定186个,65.5万亩。台州主要农产品绿色标准覆盖率达到42%。全市共有15个农产品获中国有机食品标志使用权,有55个农产品获中国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新认证全国无公害农产品86个,新认证浙江绿色农产品55个。
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增长。台州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试点单位。至2004年底已建成379家合作社,其中28家被列为国家或省级示范性合作社,入社社员达4万多户,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返还社员利润近3亿元。台州市全市已组建了生猪、奶业、家禽、西兰花、农机、柑橘、杨梅、西瓜、茶叶、种业等十大农业产业协会。
打造绿色台州。进一步加快了平原绿化各沿海防护林建设步伐,2004年,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4430公顷,封山育林面积2320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为62.2%。
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2004年农产品自营出口额为3.78亿元,同比增长47.6%。共签订了29个投资农业协议项目,境外投资总额3262.1美元,人民币2.4亿元。
水果。台州是中国着名的果品基地,是浙江省最大的果品基地之一。黄岩蜜橘历史悠久,名闻遐迩,有早橘、早熟无核橘、本地早等近缓念笑200个品种。本地早和宫内伊予柑两个品种多次获得金奖。近年来,临海无核蜜橘后来居上,注册品牌不断产生,宫川蜜柑2000年被中国流通协会评为金奖产品。玉环柚(文旦)为世界四大名柚之一,已连续8次在中国柚类评比中夺冠。另外,杨梅、高橙、枇杷等水果也量大质优,素负盛名。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本地早、东魁杨梅等9个品牌水果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4年浙江农业博览会上,有71个产品获浙江优质农高键产品金奖。“九峰”牌黄岩蜜桔本地早、“天顶”牌仙扰含居碧绿茶、“玉麟”牌温岭西瓜等3个农产品获浙江省“十大最受市民喜爱的农产品”、有4只品牌西瓜获浙江省“十大优质西瓜”品牌、有3只柑橘获浙江省“十大名牌柑橘”。
台州盛产绿茶,名茶有:天台山云雾茶,临海蟠毫、羊岩勾青,仙居云峰茶,黄岩龙乾春。
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04年台州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61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2.3%。全市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1311.63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全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有220家,比上年增加6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657.73亿元。钱江、吉利、飞跃、东港等9家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制造业在工业经济中的主体地位继续加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57.61亿元,增长29.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5.9%。
五大主导行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63.93亿元,其中:
汽摩及配件行业--213.75亿元↑增长37.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3%。
家用电器行业--195.22亿元↑增长31.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4.9%。
医药化工行业--161.30亿元↑增长21.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2.3%。
塑料模具行业--109.02亿元↑增长26.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3%。
服装机械行业--84.63亿元↑增长23.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5%。
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2004年台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440.79亿元,增长26.1%,销售产值的比重达34.7%。
市场建设
台州是浙江省商贸发达地区,多层次、多方位、多功能的市场网络体系,是台州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优势。至2004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44个,年成交总额635亿元,其中生产资料市场99个,消费品市场445个。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72个,超10亿元的9个。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浙江松门水产品批发市场、黄岩柑桔果品批发市场名列全国百强集贸市场、省十大工业品市场和十大农副产品市场,产品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生产资料市场发展很快,2004年,生产资料类市场成交额152.68亿元,同比增长43.7%,其中旧机械设备市场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旧机械设备现货调剂市场。
❺ 回山镇有酒店吗
有。
回山镇酒店: 新昌县回山镇白云楼酒店。
地迅春族址亩弊:浙森陵江绍兴新昌县七星街道沿江中路8号。
❻ 横山在重庆哪个地方
重庆的 奉节,江津,江北,綦江,梁平,忠县,巫溪 都有横山镇。 重庆市綦江县横山镇,全镇原设廿四都居民委员会,双峰、上孚、山头、廿三都、余村、前洋、东山、上铺8个行政村、150个村民小组,除居民委员会外,有60个自然村,总户数6878户、25176人。2002年10月,竹村并入上铺村。现有1个廿四都居民委员会,双峰、上孚、山头、廿三都、余村、前洋、东山、上铺、东坑岭、龙潭、张家、柴九洋12个行政村,共有204个村民小组,127个自然村。2002年末,全镇共有总户数7978户,总人口31912人。 横山镇 公路交通方便,东北通五都镇与上二线相接,西南方向有公路通往上饶县花厅镇及本县枧底直达上饶市。组织机构:2000年,全镇有耕地面积722公顷,其中水田711公顷,粮食总产量8413吨。经济作物主要有晒烟、烤烟、油菜子和甘蔗,年产烟叶90吨。农业总产值1664万元,工业总产值2042万元,民营企业总产值3060万元。全镇财政收入1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50元。2002年,全镇有耕地总面积747公顷(其中水田728公顷),粮食总产量7760.4吨,全年农业总产值2275万元,财政收入2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80元。工业总产值4097.8万元,其中民营企业产值3000万元。地理位置:天台山风景区横山镇位于綦江县东北部,与三角镇、新盛镇、古南镇和巴南区仁流镇接壤,距县城21公里。镇人民政府驻地廿四都,历来就是一个小集镇,是境内和关里、少阳以及上饶县的花厅、前村等邻近地区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原有1条旧街改造为宽7米、长300米,浇筑成水泥路面。2001年7月2日,新设横山镇:政府驻地回龙场。管辖原横山乡所属行政区域。面积45平方千米,总人口150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10人,辖14个村委会。至2000年,先后新建成3条商业街,即:中心街,宽14米、长500米;五一街,宽18米、长200米;镇前街,宽10米、长300米。街道全部浇筑了水泥路面,有下水道相配套。镇区有个体、联户办各类加工业238户,个体运输专业户48户,个体商业、服务行业162户,年营业额960万元。1954年11月廿四都开设墟场,农历二、五、八为墟日;廿三都于1986年秋开墟,墟期为农历三、六、九。廿四都还有投资460万元、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的集贸市场。镇设有程控电话端局,交换机容量3852门,已安装程控电话3361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横山大米历史悠久,天台山茶叶久负盛名。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巨龙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安达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等业绩优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小城镇和农民新村建设迅速,商贸活跃,通讯、公路、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 旅游资源:天台山风景区海拨1253米,夏季平均气温25℃,是享受宁静、享受凉爽、享受轻松的消夏避暑乐园。古树茂盛、怪石嶙峋,蜿蜒的盘山公路如彩带般飘行在绿色茶山之间。景区建有德信村、联成山庄等高规格旅游接待设施文化卫生镇设有中学2所,教职工110人,在校学生2540人;私立中学1所,教职工4人,在校学生53人;小学13所,教职工282人,在校学生5002人。学前班14所,教职工24人,学生882人。有电影院1所,文化站1个,有线电视站5个,全镇电视终端用户7430户。有中心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38人,病床20张,医疗设备较完善;有村卫生所13所,个体诊所33个,乡医33人。
❼ 石梁属于哪个市哪个县
编辑本段古郡名
北周改沛郡为石梁郡。治石梁(今安徽天长石梁),辖境相当于今天长境。隋开皇初废。
编辑本段古县名
又有二:
1、东晋置沛县,治石梁,侨原沛县人民于此,北周改沛县为石梁县。为石梁郡治。隋大业初改名永福。
2、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以在石梁山得名。治今云南曲靖市东北,明永乐初废。
编辑本段堡坞名
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洛河之北。西晋永嘉末,将军魏浚聚流民屯于此。
编辑本段镇名
可参看石梁镇。
1、安徽天长市石梁镇。即前古郡、县所在。
2、浙江衢州市石梁镇。
浙江省衢州市石梁镇人民政府位于衢州城首雀腊的西面,人口有30280人岁返,农户有8922户,大田面积有13784亩,柑桔种植面积有22230亩,1999年柑桔产量有6万吨。石梁镇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旅游和投资办厂的好地方。
3、浙江天台县石梁镇。
石梁镇地处天台县东北端,距城区23公里,东邻宁海县,北靠新昌县,西接白鹤镇,南连赤城街道和华顶林场,全镇区域面积158.3平方公里,下辖31个行政村,人口1.7万。全镇平均海拔为667米,最高峰华顶峰海拔1098米,具有独特的高山风景地貌。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86.9%,是农业大镇、旅游名镇。该镇还是浙江省生态镇、浙江省科普示范乡镇、浙江省小康型老年体育乡镇、浙江省毛竹之乡、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乡镇。全镇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良好,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22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8832万元,工业总产值34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08元。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等社会公共设施等逐步建立完善并投入正常使用。
石梁镇是一个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旅游集镇。全镇区域面积158.3平方公里,下辖31个行政村,1.8万人口。石梁镇水山奇者滑绝,境内有石梁飞瀑和华顶森林公园两个国家级4A级风景区,王羲之、徐霞客、康有为都曾留迹石梁。我镇还是着名的“唐诗之路”的终点,李白、杜甫、孟浩然、皮日休等着名诗人都曾在此留下不朽的诗篇。我镇也是中国化佛教第一宗——天台宗的发祥地,境内有修禅寺、华顶寺、万年寺、高明寺、方广等大小寺院12座,高僧海灯法师、虚云老和尚都曾经到此学法,修禅寺和万年寺分别是日本天台宗、韩国日莲宗的祖庭,开展宗教旅游前景广阔。我镇还是浙东南地区避暑胜地,夏季气候凉爽,最高气温仅33℃,避暑休闲旅游是我镇的重点开发项目。
与此同时,我们石梁镇也是一个传统农业大镇,全镇有耕地1.1万亩,山地20余万亩,位于海拔600-1000米之间,山清水秀,云雾缭绕,农产品品种丰富,品质优异。华顶云雾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白术也有几百年的栽培经验,毛竹产值居台州市首位,还有慈圣的红朱柿、通圆寺的黄花梨都远近闻名。
❽ 三门县的地理环境
三门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8°11′48〞,东径121°12′00〞-121°56′36〞。东濒三门湾,南邻临海市,西枕天台县,北接宁波市宁海县。总面积1072平方千米。(2013年)
三门县东西长73千米,南北宽约39.5千米,其中陆地部分东西长约50千米,南北宽约38千米。有岛屿68个,礁石78个,大陆海岸线总长167千米,海域约481.7平方千米。 三门县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适宜,属浙中浙南冬次冷夏秋湿润、半湿润副区。全年气温最低月在一月,平均气温为5.3℃左右;气温最高月在七月,平均气温达27.9℃左右;全年平均温度为16.6℃,无霜期为242天。全年季节分布,春秋各为两个月,夏季四个多月,冬季约二个月。
受海洋性季风影响,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645.3毫米,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年际差达1200毫米。全年降水变化有两个相对的多雨季节和两个相对的少雨季节,呈双峰型分布液知,3-6月是第一雨季,7月为相对小雨期,8-9月受台风影响,是第二个雨季,10月-第二年2月为第二个相对小雨期。湫水山区降水量为最丰富,是三门县暴雨中心,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700毫米左右。年平均日照为1863.7小时。 2010年,三门县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06.54亿元、13.67亿元和8.07亿元,与2005年相比均实现翻番,三次产业比例由20.9:39.3:39.8调整到15.1:46.1:38.8。
2011 年,三门县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25.8亿元、16.3亿元和9.6亿元,与2006年相比均实现翻番。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15.5:45.5:39。
2012年,三门县实现生产总值130.7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7.5%。财政总收入17.95亿元,比2011年增长9.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7亿元,比2011年增长11.2%。工业总产值274.9亿元,比2011年增长8.1%。
2013年,三门县实现生产总值140.4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7%。财政总收入19.7亿元,比2012年增长9.7%。工业总产值310.56亿元,比2012年增长13%。农业总产值44.39亿元,比2012年增长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8亿元,比2012年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24元,比2012年增长9.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698元,比2012年增长11%。
2014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51.9亿元,增长8.3%;地方财政收入12.77亿元,增长8.2%;外贸自营出口总额6.87亿美元,增长3.8%;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1805元和17040元,增长10.4%和12.1%;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2.2%、19.6%、14.1%;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2.7%和7.3‰。 2010年,三门县三门青蟹、缢蛏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以上。
2011年,三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19.4亿元,比2010年增长2.9%。实现农业总产值37.81亿元,增长21.2%。
2011年三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38.7万亩,比2010年下降2.5%。三门县蔬菜播种面积为7.56万亩,增长1.8%。2011年完成粮食产量8.4万吨,比2010年略增0.1%;蔬菜13.47万吨,增长2.3%,水果(包括果用瓜)14.37万吨,增长5%。
2011年,三门县畜牧业产值2.95亿元,比2010年增长32.2%。2011年生猪饲养量12.49万头,比2010年增长9.9%,其中肥猪出栏7.46万头,增长18%。牛出栏1051头,增长5.4%。羊存栏0.94万只,增长5.6%。家禽存栏87.92万只,增长0.5%。兔存栏2.71万只,增长0.4%。肉类产量为8574吨,增长14.2%。
2012年,三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8.99亿元、增加值201.1亿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2.6%、2.5 %。兆游其中,农业、牧业产值为126.5亿元和35.7亿元,分别增长2.5 %、6.1%。农民人均纯收入14567元,增长11.1%。
2012年,三闹猜消门县粮食播种面积206.16万亩,总产量79.19万吨。2012年新建保障型蔬菜基地3万亩。果园面积97.48万亩、水果产量79.86万吨,优化改造果园10.61万亩,新发展果园3万亩。三门县茶园面积14.68万亩、产量4526吨,同比2011年增1.94%和2.9%。2012年新建省级以上标准化规模示范养殖场10个,年内生猪出栏97.64万头,肉类总产量13.91万吨。
2014第一产业增加值22.92亿元,增长2.2%。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27亿元,比上年增长2%。农业产值9.37亿元,增长3.7%;林业产值0.33亿元,下降28.7%;牧业产值2.86亿元,下降9.6%;渔业产值32.69亿元,增长3.1%。 2010年,三门县完成工业性投资99.27亿元,工业总产值达155亿元,年均增长22.4%。其中造船业实现产值18.4亿元,增幅居各大行业之首。电力开发取得重大突破,三门核电一期工程顺利开工,实现产值31.2亿元,年均增长8.3%。2011年,三门县工业总产值185.5亿元,年均增长20.2%。完成工业性投资102.2亿元,年均增长37%。新增上亿元工业企业32家。
2012年,三门县工业总产值274.9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8.1%。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7.14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0.4%,产销率为88.38%。其中销售产值过亿的企业有10家,占14.1%,超过2000万元的有18家,占25.35%。实现税收8284.77万元,同比2011年增长28.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6.58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0.6%。2013年三门县工业总产值310.56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3%。
2014第二产业增加值60.99亿元,增长11.8%。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43.27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7.85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全县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家数为167家,实现工业增加值3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全县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62亿元,比上年增长6.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1.4%;重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8.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所占比重达到88.6%。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8.92亿元,比上年增长9.4%,实现利税总额11.5亿元,下降0.1%,其中实现利润总额6.44亿元,增长0.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达到15.6%,亏损额达到0.63亿元,增长16.3%。 2011年,三门县服务业实现产值49.14亿元,比2010年增长10.3%,是2000年的5.2倍。年均增长16.1%。
2011年,三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6亿元,比2010年略增0.5%。工业性投资102.16亿元,增长2.9%。完成全部限额以上投资130.31亿元,增长1.5%。2011年,三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13.48亿元,比2010年下降1.4%。
2011年,三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44.97亿元,比2010年增长19.7%。市区市场消费品零售额为30.75亿元,增长19.9%;各乡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为14.22亿元,增长19.2%。分行业看,三门县批发零售业零售额41.39亿元,比2010年增长18.7%,住宿餐饮业3.57亿元,增长33%。
2011年,三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6.66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30.2%。出口6.43亿美元,增长32.7%。2011年,三门县共有出口实绩企业158家,比2010年增加了11家。
2011年,三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75.61亿元,比2010年增长12.2%。2011年三门县人民币贷款余额141.22亿元,比2010年增长15.9%,余额比年初增加19.41亿元,新增贷款比2010年少增0.45亿元。
2011年,三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1.86亿元,增长15.2%,人民币存款余额130.62亿元,增长14.8%。其中,单位存款58.35亿元,增长5.5%,个人存款67.47亿元,增长26.3%。
2014第三产业增加值72.52亿元,增长8.9%。全县通车公路总里程(含村道)达1255公司,比上年增加42公里。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3.71万辆,比上年净增0.54万辆,其中私人汽车3.27万辆,比上年增加0.53万辆。全县邮电业务收入3.63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全县共接待国内旅游者269.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8%;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0.15万人次。
❾ 坦头镇的特色产业
坦头镇生产木珠工艺品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明清时代就开始生产念佛珠,木珠业在当地悄然兴起。在历经生产佛珠、烟斗、算盘珠、门窗帘、座垫后,坦头镇以木珠工艺品为主的生产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是汽车用品产业的异军突起。坦头镇已形成了以汽车用品为主导、木珠工艺品为辅的产业体系,新兴的汽车用品产业成为了坦头特色区块经济。坦头镇生产的木珠工艺品有3000余种,出孙辩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坦头镇木珠工艺品实现工业总产值10亿元,外贸交货值达1059万美元。 坦头镇位于浙江东南天台山麓,以盛产木珠工艺品而闻名中外。坦头镇木珠工艺品世界,木珠拖鞋、木珠头梳、木珠手镯……各种木珠工艺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坦头镇为了不断增添发展后劲,通过建立工业园区,构筑招商引资平台,建立了东横工业区、坦头早激镇西工业区、天台县木珠 饰品工业区,总占地面积近600亩,入园企业25家,突出了块状经济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彻底改变了木珠工艺品生产家庭作坊式和“低小散”的粗放型格局。
坦头镇通过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及在世界各地举办的汽车用品展销会、博览会等,获取信息,拓展出口市场空间。坦头镇是中国最大的木珠工艺品生产基地,被誉为“木珠之乡”。坦头镇生产的木珠工艺品以出口为主,产品种类主要有木珠汽车座垫、木珠门帘、木珠枕席、木珠小饰品系列(包括头饰品、珠包、腰链等)等1300多个品种。产品款式新颖、色彩明丽、工艺精湛、质量上乘,深得外商陆凯袜青睐,远销欧美、东南亚、中东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