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说历史上第一个工业设计师是雷蒙德罗维
美国工业设计之父——20世纪最着名的工业设计师,设计行业的先驱—首先将流线造型与欧洲现代主义融合,建立起独特的艺术价值。首开工业设计的先河,促成设计与商业的结合;并凭藉敏锐的商业意识,无限的想象力与卓越的设计天赋为工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元素。
他的名字在20世纪变得家喻户晓,他的作品世人皆知。“可口可乐”瓶型与标志;壳牌石油标志;流线型汽车、火车、飞机;肯尼迪总统座机“空军一号”;登月宇航员的飞船座舱等等,由他主持、参与的设计达数千项。他,就是曾被美国<时代>周刊推崇的封面人物、20世纪最伟大的工业设计师–雷蒙·罗维(Raymond Loewy)。
⑵ 如何评价 Raymond Loewy 在工业设计史上的地位
引用:hansay,半吊子工业设计师
本来对大师不敢轻率评论,承蒙邀请,就斗胆谈谈自己的浅薄之见。
1. 首先,雷蒙德罗维是美国第一代自由设计师最富盛名的,也是美国工业设计师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在很多欧洲工业设计大师由于战乱移民美国。罗维也在这一时期移民美国,从而可以说直到包豪斯芝加哥学院建立这段期间,罗维见证并参与了美国工业设计从启蒙到蓬勃发展的过程并做出的卓越贡献。2.最多产的工业设计师之一,从大家熟悉的可口可乐标志,壳牌标志到汽车拖拉机甚至火车轮船,从平面设计到招贴设计再到产品设计,罗维的设计几乎囊括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罗维在很多设计领域都取得了很大成功。3.在商业上取得最大成功的设计师之一,罗维的设计依托于美国生产业制造业发展的黄金期,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也使得工业设计对美国社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影响。4.流线型风格的代表人物之一,设计的多数产品都带有明显的流线型风格。为流线型风格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有些人说罗维是流线型风格开创者,是不妥的)5.补充一些,对于一些人将罗维说成是“美国工业设计之父”,个人认为不是很恰当,美国工业设计一词最早出现于1919年,由一个叫西奈尔的设计师提出。而在此后一段时间,也出现了一批职业工业设计师,代表人物有通用公司设计师厄尔,以及提革等。而罗维的第一个工业设计出现在1929年设计的速印机。所以,个人认为,称罗维是“美国工业设计之父”并不是很恰当。 因学识尚浅,如有错误的地方,欢迎指正,有异议也欢迎讨论。共同进步。当然也有人认为他是个商人,谈不上大师什么的,这就看个人了。
⑶ 想问一下世界着名工业设计师有哪些
欧拉夫·巴斯克(Olaf Barski),汉堡艺术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就读,师从皮特拉克教授,工科硕士学位。
黑川雅之是享誉全球的设计大师,其设计的家具、手表、照明器具等作品曾荣获20世纪日本优秀设计收藏奖,多件作品被着名的美国纽约近代美术馆珍藏。此次,黑川将他在中国的首次个展题目定为“风、土、光、影”,并以“生命与性”的哲理贯穿于展览的精神主旨和设计理念中。通过对“风、土、光、影”在生命意义上的探究,试图让人们以最纯粹的心态去体验生存的本质。每件作品都是黑川雅之在解决矛盾、突破矛盾和寻求矛盾平衡点的过程中,不断挑战与抗衡所获得的重要经验的浓缩与升华。
路易吉·克拉尼是当今时代最着名的也是最具颠覆性的设计师,被国际设计界公认为“21世纪的达·芬奇”,他设计了大量造型极为夸张的作品,希望通过更自由的造型来增加趣味性,顾被称为“设计怪杰”。
卢基·柯拉尼国际着名设计大师。
克劳斯·雷曼 克劳斯·雷曼(Klaus Lehmann),国际着名工业设计家,世界着名设计师,保时捷、奔驰、博世等汽车设计师的导师。他先后担任德国斯图加特国立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副校长等职务。
⑷ 设计与科技
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迅猛提高,也深刻地改写了传统的审美范式。科学与人文、技术与审美从对立走向融合,正是时代进步的体现。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设计的形式与内容也更丰富。艺术审美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更好的使设计与科技走向共融。
所谓设计是把一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过程。现代设计是基于现代社会环境、现代技术条件、现代生产条件的计划内容,现代技术科技的发展使视觉传达的方式变得复杂和多样。
从人类生产工具开始到如今的信息技术都属于科技的进步,工业技术的发达造就了现代设计应用的新变化,科学技术对设计有着深刻影响。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科技与设计表现出来相融合的趋势,在当今这种联系表现得更拦猜加紧密。如设计中出现的新兴科目,交互设计,信息设计,人工智能等。
科技带来的可能性开拓了设计的方式和内容,但审美与科技存在的不同步性 要求设计师们既要有宏观的判断能力,也要有微观的形式创新能力第三次科技革命后,信息技术代替了工业技术,成为了现代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加速了技术和艺术的融合,而且也在悄然改变着大众的生活与审美。什么是科技与设计的平衡,就需要设计师来把握。
1.科技与设计不同步
新技术的出现意味着一个新的可能的出现但并不一定导向新的审美观念新的设计。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产的巨大发展,但也伴随一系列机械生产带来的弊端,设计师们首先感受到了科学和设计的冲突。以约翰拉斯金为代表的工艺美术运动设计师他们只看到了科技带来的的负面影响,以至于他们哀叹机器生产所带来的美的沦丧。其实这时尚未确立机器没学,机械化生产还停留在较为粗劣的阶段。彻底反对机械化使他们的主张不能再以后的潮流中成为主流风格。新酒往往装在旧瓶中,没有机械不可能产生机械美学。但从机械到机械美学的路还很长,技术进步总会推动艺术发展,但科技与设计往往不同步。
2.科技发展推动审美创新
技术的发展确实极大的催生了审美的发展。 伴随新艺术运动的兴起。设计师逐渐认识到,设计与技术的紧密关系。特别是,查尔斯马金托什为代表的“格拉斯哥四人”,他们是新艺术运动的重要分支,他们的设计与直线和简单的几何,造型为主,讲究黑白等中性色彩。为机械化,批量化生产形式做出了有益探索。德国工业设计之父盯衡瞎彼得贝伦斯把工业技术与现代设计高度结合,为德国现在工业设计定下基调。这种工业设计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不仅是一种必然的历史趋势,同时也显示了科技进步对设计师审美观念和设计理念的影响。
3.科技与设计不可分割
在生产过程中,技术和设计本就不可分割。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装饰艺术运动使我们看到科学与技术的凯空进一步结合,这一时期的设计以简洁的几何外形为特点,建筑和产品通常表面光洁、平直、清晰、线条流畅,科技生产与艺术设计也联系得更加紧密。现代设计运动中,德国“工作同盟”承认了工业生产的地位,主张标准化和批量化。形式上提倡无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技术上的进步和新材料的应用,使得现在设计方式的可能性更多。科技是催生设计发展的重要力量。
美国工业设计的成功就是典型代表在美国兴起的流线型运动融入了空气动力学的概念及设计更加简洁,有力展示了一种材料速度和效率的美学概念,这种将科学里面主导设计中的方式成为了美国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世界设计语言。我们不能说明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同样我们也不能说明科技制造和艺术设计的先后。一辆汽车的制造必须是设计和制作同时进行。实用汽车,必须是有先进的制造技术和优美的实用的设计共同熔铸,才还是一个有用的汽车。设计的发展需要技术来推动,先进的技术也需要经过设计才能为大众所用。
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不只存在于工业革命后的现代设计中。早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已经把科学技术融入到了设计中,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汉代生产的“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首只灯,另一只手用衣袖挡风。实则宫女体内与衣袖构成烟道。不仅可以科学的排烟,而且可以消除环境污染,宫女的头和右臂可拆卸,可以及时排出体内烟尘。灯盘可以手动调节屏幕亮度和照射方向。“长信宫灯”既具有审美价值,科技融入到设置中艺术品中的技术应用,无疑会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实用性。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设计是否滞后于科技的?技术带来的进步是否会使设置盲目追求最新技术的应用,而忽视了传统审美和文化沉淀?
如何让设计造福人类带来美好生活?苹果公司建筑设计手段构建了激进性的创新体系,为审美主体带来时尚、简洁、精致、系统的多维度的审美体验。通过平衡技术变革与艺术一日之间的关系不断进行产品服务的设计,创新,相比较,我国的电子科技行业相对落后,其原因不在于产品的制造技术与功能,如果我国的现在科技公司小米华为,他们对科技的研究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5G的开发与创新,加快了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然而,在审美设置上,却达不到简约优美,用户体验相比苹果的产品没有更加让使用者有审美舒适。这种设置滞后于科学技术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创新型企业和大众点评审美,要求,还需要进一步改变让设计来推动科技应用与传播,还有很长的路。让艺术家参与到科技工作中,不仅需要打破传统观念,还需要新一代设计师的不断努力。
不仅要让艺术家参与高科技工作中,也要让科学家参与到艺术创作中。如何设计才能运用到现代科技以更明确达到设计目的。应用VR技术展示传统艺术是一种新型的保护传统文化的方式,不仅可以保护传统文化作品避免其破损和消失,也是对传统艺术永葆青春的可能性的探索。如“vr故宫博物馆”。利用新媒体技术展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成果,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现实文化遗产的物理空间,并且增加增加沉浸式体验,使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把现代科技应用到对传统艺术的保护中,本身就是一种利用科技对信息的再设计。这种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方式启发我们的创新思维,让科技服务设计,让科技和设计共同服务生活。
⑸ 工业设计界有哪些着名的顶级设计大师
美国工业设计之父雷蒙德•罗维
是否还记得第一次喝可乐,那微妙而柔美的瓶子形状在你心中久久留痕?从肯尼迪总统专机的徽标,到熟悉的灰狗长途车,雷蒙德•罗维在工业设计的领域里蓬勃飞扬。无限的想象,无尽的创造,工业设计之父的桂冠,舍他其谁?他就是美国工业设计之父雷蒙德•罗维。
雷蒙德•罗维——20世纪最着名的工业设计师,设计行业的先锋者——将流线型与欧洲现代主义揉合,建立起独特的艺术语言。他首开工业设计的先河,促成设计与商业的联姻,并凭借敏锐的商业意识,无限的想象力与卓越的设计禀赋为工业的发展注入鲜活的生命元素。他一生起伏多变,职业生涯恢弘而多彩;其设计数目之多,范围之广令人瞠目:大到汽车、宇宙空间站,小到邮票、口红、公司的图标。无论上世纪中期的美国人意识与否,他们实际生活在雷蒙德•罗维的世界之中。
设计无处不在
雷蒙德•罗维生于1893年的巴黎,从小便对火车、汽车产生浓厚的兴趣,立志从事设计。他获得工程学学士学位之后,便应征入伍。一战结束后,于1919年移居美国。当时的他已近30岁,而且几乎双手空空,却以此为契机,开始诚心追逐童时的梦想。
最初,罗维为着名纽约第五大道的Macy设计时装展示橱窗,并先后担任Vogue, Harper's等时尚杂志的插图设计,以其特立独行的艺术风格在时尚界占领一席之地。1929年,他承接了第一份设计订单,改良Gestetner复印机,从此涉足工业设计领域。这份订单不仅时限紧,而且难度颇高,要求设计师在五天之内,为该公司的复印机做改型设计,使其外观与效能双向结合。罗维立即着手,设计了一个可移动外壳,将内部机器包于其中,并改变机器转动曲柄、复印台面的形状,用“四条苗条,却又坚实的支架”代替了以往突出粗壮的支架。由于罗维的灵感,“丑陋、笨拙”的机器摇身一变,成为“富有魅力的办公家具”,得以传延了许多年。在设计之中,罗维应用人体工程学与审美理念,使该复印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销量节节攀升。罗维的天赋与灵感激发创立了一个新职业——工业设计师。作为设计与行销完美结合的第一例,罗维的首次生意开启了美国工业设计的新纪元。
罗维奉行“流线、简单化”理念,即“由功用与简约彰显美丽”,并带动了设计中的流线型运动。他将一切“流线、简单化”——大到宇宙飞船,小到邮票。较着名的作品包括——好彩香烟盒(lucky Strike)、GG1与S1发动机、可口可乐瓶、约翰肯尼迪纪念邮票、空间站、灰狗汽车以及标志;壳牌、埃克森公司商标;美国邮局的服务徽章;北极冰箱(Frigidaire)以及Studebaker Avanti车等。
时至1951年,他的工业设计公司如此多产,他可以骄傲地向世人宣布:“一个过着正常生活的普通人,无论身在城市还是农村,每日或多或少会与R.L.A(雷蒙德罗维公司)领衔或部分参与设计的物品,服务标识及其建筑相接触。”
最美的曲线是销售上升的曲线
作为职业设计师,罗维在业界声名鹊起,竖立起旗手形象。他宣扬设计促进行销的新理念,认为功用化的设计对市场行销大有裨益。他强调设计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市场运作服务,并带动了“好的设计”才能占有市场的新概念。他说:“最美的曲线是销售上升的曲线。”
美国大萧条时期,好的设计与商业开始联姻,而罗维的事业也蓬勃发展。他凭借设计,赋予商品不可抗拒的魅力,使那些几乎没有购买欲望的顾客慷慨解囊。
1934年,罗维为冰点(Cold point)冰箱设计了一个崭新的形象。冰箱外型采用大圆弧与弧形,浑然一体的箱体使其看上去简洁明快;冰箱内部也做了部分调整,奠定了现代冰箱的基础。冰点登陆市场之后,年销量从60000台到275000台直线飙升,整个企业界眼睛为之一亮。一时间,流线型成了消费者的采购目标,影响所及,到现在仍余音绕梁。而罗维便是其首创者,并将它演绎得登峰造极。
1936年,罗维为宾夕法尼亚铁路局设计的GG-1火车车头是工业设计功能的另一明证。他摒弃了不计其数的铆钉,采用焊接技术,制造机车头外壳,不仅使其外形完整、流畅,而且简化了维护过程,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为可口可乐公司重新设计瓶形时,他赋予瓶子更加微妙,更加柔美的曲线。“它(可乐瓶)的形状极具女性的魅力——这一特质在商品中有时会超越功能性。”罗维的设计在商业中获得巨大成功,为可口可乐公司带来巨大利润。而可乐的经典瓶形亦迅速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
他将自己的设计哲学归纳为MAYA(Most Advanced Yet Acceptable极度先进,却为人所接受)原则,并在他的所有创作中加以传播。在其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简洁、实用、充满活力的作品,从罗维办公室中源源流出。
动感之路
1930年,罗维受聘担当Hupp汽车公司的资深顾问。他笑称,这份雇佣合同是“工业设计师成为合法化职业的开始。”并解释说“这是第一次,一家大公司在产品研发中向业外寻求建议。”自那之后,罗维与美国的汽车制造商们开始了漫长而又颇坎坷的合作历程。
罗维将倾斜的挡风玻璃,内嵌式头灯以及轮胎外壳引进汽车设计。早在汽油经济成为世界关注焦点之前,罗维便倡导生产车体低,车形细的节油型汽车。“他与底特律设计流派中的奢华之风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对抗战。”时代周刊曾载文评论道:“他有这样的能力,经过几番小小改动后,使生产线上丑陋的猛兽摇身一变,成为美丽的“独特”之物;却没有能力改变汽车界的固执观念——油老虎(耗油量大的汽车)就是油老虎,绝不允许一个设计花哨服饰的人(指罗维)改变它。”
1961年,在设计Avanti车时,罗维提出“重量即敌人”的口号。在他的力争下,Avanti放弃了散热器护栅。“在这个汽油短缺的年代,谁需要护栅?护栅总让我联想起下水道。”
尽管与底特律设计风格相去甚远,但是他的许多设计作品,如1953 Studebaker Starliner Coupe和1963 Avanti一经亮相,便受瞩目;时日今日,仍是汽车中的经典。1972年由三大汽车公司联合发起的最佳汽车评选活动中,罗维的设计荣登榜首。汽车报宣布:“1953 Studebaker,一款长鼻、几无修饰、却具动感的轿车,被誉为众车之中的经典。”
视觉冲击
除去在汽车界的卓越成就,罗维无疑是世界上最具天赋的商业艺术家之一。
40年代,他开始承接产品包装与企业形象设计,其起因源于一次打赌。长久以来,好彩香烟盒采用绿、红两色相间的包装设计。1940年,美国烟草公司的老总掷金5万美圆与罗维打赌,认定他改变不了这熟悉的形象。罗维接受了挑战,着手将绿底色改作白色,使印刷成本降低;随后在烟盒的正背两面印上好彩的标识,增大了整个烟盒的醒目度。“改妆”后的好彩烟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其形象保持了40余年。
在为壳牌公司重新设计公司标识时,罗维做了品牌改造,既延续了原有商标的贝壳概念,又将其风格化,使视觉效果更简洁有力。
罗维曾如此诠释他的商标设计:“我寻求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力,令人即便是短短一瞥,也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确实做到了,他的成功设计:埃克森石油,灰狗长途客车,和纳贝斯克饼干以其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吸引着众人的眼球,令人过目不忘。
飞跃地球
一位纽约时报撰稿人曾评论道:“毫不夸张,罗维先生塑造了现代世界的形象。”但自从美国宇航局采用他的设计灵感之后,他的影响力便飞出了地球。
1967到1973罗维被美国宇航局聘为常驻顾问,参与土星—阿波罗与空间站的设计。他们需要他“确保在极端失重情况下宇航员的心理与生理的安全与舒适”。他的大胆设计——模拟重力空间;开设能远望地球的舷窗——使三名宇航员在空间站中生活了长达90天。George Muller,美国宇航局一个负责人,在给罗维的感谢信中写道:“宇航员在空间站中,居然生活得相对舒适,精神饱满,而且效率奇佳,真令人难以置信!这一切都归功于阁下您的创新设计。而这设计正是您深切理解人的需求之后的完美结晶。”
Muller预测,罗维的设计为人类的下一次重大飞跃奠定了基础。罗维倍感欣慰,其后在提及他为宇航局所作的工作时,他说这是他最重要、最满意的一份设计。
罗维的设计生涯一直持续到80多岁高龄,后返回法国,享受悠闲的旅行生活,直到1986年走到非凡人生的尽头。作为美国工业设计的奠基人,他的一生,伴随着美国工业设计从开始、发展及至顶峰并逐渐衰退的过程。毫不夸张地讲:罗维的人生就是一部美国工业设计的发展简史。被冠予工业设计之父的称号,罗维当之无愧
⑹ 求西方近现代设计史论文的论点
框架】
一:手工设计及向工业设计过渡时期—设计思想萌芽(至19世纪初)
(1) 18世纪前的手工艺时代
(2) 工业革命时期的设计萌芽
二:机械的早期工业化时代—设计思想发展(至20世纪初)
(1) 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 (重点)
(2) 国际现代主义和包豪斯 (重点)
(3) 美国设计的兴起
三:高度机械化时代—设计思想的成熟 (至20世纪50年代)
四:自动化全球时代—设计思想和体系全面发展(至今)
(1)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设计
(2) 美国工业设计
(3) 日本工业设计
【设计风格大事年】
〖设计萌芽以前〗
中世纪: "哥特式" 以小尖塔和彩色玻璃镶嵌为特色
"罗马式" 以圆屋顶,弧形拱门和厚墙为特点的基督教堂艺术
"古希腊罗马艺术" "静穆的伟大,单纯的崇高"
16世纪 "文艺复兴" 代表人文主义精神和秩序严谨,协调的古典美学理想
17世纪 "巴洛克" 追求不规则形式,起伏的线条及情感热烈的天主教和君主宫廷室内奇异装饰为特点。
18世纪 "洛可可"优雅轻快,非对称曲线,华丽柔和以及营造沙龙是居住环境
19世纪初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
〖设计萌芽后至少分七个阶段〗
1850-1900 工艺美术运动
1890-1905 新艺术运动
1900-1930 机械美学运动
1925-1939 装饰艺术派
1935-1955 商业主义风格
1955-1975 多样化时期:波普pop;高技术;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微电子风格
1975-至今 当代风格
【知识点汇集】
※工艺美宴悄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主要人物则是威廉"莫里斯。这场运动受到日本艺术的影响,影响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等方面。其特点有: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碰则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3、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功能良好。4、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趋向。5、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根源是当时艺术家们无法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企图逃避现实,退隐到他们理想化了的中世纪、哥特时期。运动否定大工业与机械生产,反对机器美学,导致它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要风格,从意识形态上说这场运动是消极的。但是它的产生去给后来的设计家提供了设计风格参考,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尝试典范,影响遍及美国和欧洲等地区,对后来的“新艺术”运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背景
19世纪初期,大批工艺品投放市场而设计远远落后,美术家不屑于产品设计,工厂主也只注重质量与销路。设计与技术相当的对立,当时产品分为外形粗糙的工业品和服务于少数人的精致手工艺品。此时期尚属于工业设计思想萌发前夕,在产品设计上十分的混乱。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团体
世纪行会(阿瑟"马克穆多 1882)。2、艺术工作者行会(1884)。3、手工艺行会(查尔斯"阿什比1888)。
这些团体的设计宗旨和风格与莫里斯很接近,都反对设计上的权贵主义,反对维多利亚风格,反对机械工业化,吸收东方风格,力图复兴中世纪手工业传统和优雅、统一。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家具设计
主要人物为查尔斯"沃赛和巴里"斯各特。沃赛受莫里斯影笑祥棚响又有所不同,其设计没有无道理的崇古之风,而是比较简单朴实,易于批量化生产。更接近工艺美术运动服务大众的精神实质。他继承了莫里斯的风格,达到很完美的高度。其作品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全盛时期的代表。代表作有果园住宅。斯各特喜欢采用动物和植物的纹样作为装饰动机,并以凸出的线条勾勒,颇为经典。曾为李柏特公司设计家具。他的家具也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杰出代表。代表作有为赫斯大公设计的宫廷室内家具。
※拉斯金的思想
他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认为应将现实观察融入设计当中,并提出设计的实用性目的。他的设计理论具有强烈的民主和社会主义色彩,也非常混乱。既强调为大众,又主张从自然和哥特风格中找寻出路,这显然不是为大众的;既包含社会主义色彩,又包含对大工业化的不安。他的实用主义思想与以后的功能主义有很大区别,但他的倡导对当时设计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莫里斯等人都深受其思想影响。
※威廉"莫里斯
他是在实践中实现拉斯金设计思想的第一个人物。他强调设计的服务对象为大众,希望振兴工艺美术的传统,一方面否定机械化、工业化风格,另一方面否定装饰过度的维多利亚式风格,认为哥特式、中世纪的设计才是诚实的设计。他反复强调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一,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二,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这两个原则在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中发扬光大。他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设计事务所,其设计的产品采取哥特式和自然主义风格,强调实用性和美观性结合,具有鲜明的特征,同“工艺美术运动”的基本风格完全吻合,促进了英国和世界的设计发展。代表作有自己在伦敦郊区的住宅“红屋”,与人合作《呼啸平原的故事》等。
※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
19世纪末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开始影响美国。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主要代表有弗兰克"赖特、斯提格利、格林兄弟等,他们的设计宗旨和基本思想和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相似,但比较少强调中世纪或者哥特风格特征,更加讲究设计装饰上的典雅,特别是明显的东方风格影响是美国与英国的最大不同。英国的东方影响主要存在于平面设计与图案上,美国则存在于结构上。格林兄弟的设计带有明显日本与中国明清家具的特点,斯提格利和格林兄弟的设计相似,但主张功能与装饰的结合,更为精致。赖特这一时期的作品也带有明显的中日传统的影响,更重视纵横线条造成的装饰效果,而不拘泥于东方设计细节的发展。
※工艺美术运动对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影响
斯堪的纳维亚五个国家,拥有悠久的手工艺传统,特别是木家具和室内设计具有杰出的水平。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明确反对交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反对繁琐装饰,都与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传统观念非常接近,何况这个地区有很丰富的歌德传统,因此,在英国的影响下,这几个国家中的瑞典,芬兰,丹麦和挪威都出现了类似的设计活动。
※工艺美术运动的陶瓷设计
英国的陶瓷设计受东方陶瓷影响明显,特别是釉色和图案的运用和器形上。代表人物是马克"马歇尔、摩根、科尔曼。英国的陶瓷基本都是小量生产,艺术成分很重,还没成为大批量生产日用陶瓷的基础。而真正开始陶瓷日用化探索的则是斯堪的纳维亚。这种设计尝试开始于19世纪末,成熟于20世纪初。
※工艺美术运动的平面设计
莫里斯是奠定这场运动平面设计基础的人物。在其影响下平面设计在欧美发展起来。较有影响的工艺美术风格平面设计代表是有马克穆多的世纪行会出版的《玩具马》(不久转为莫里斯的出版公司出版)。莫里斯的设计充满了企图复兴古典、哥特式风格,与当时流行的拉菲尔前派一脉相承。为了扭转莫里斯的复古之风,戴依、杰西"金、格里那维合作,创造出一种儿童读物的设计风格,字体、插图都轻松可爱,充满天真浪漫色彩。设计目的是使平面设计为广大读者服务,改变书籍为少数人掌握的局面。这种风格改变了莫里斯凝重的考古味道,是工艺美术运动的重大发展和进步,影响了下一代平面设计家(比亚兹莱),对新艺术运动的产生起到了催生作用。
※工艺美术运动的缺陷
“工艺美术”运动的缺点或先天不足是显而易见的,它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对于机械的否定,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否定,都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过于强调装饰,增加了产品的费用,也就没有可能成为低收入的平民百姓所享有,因此,它依然是象牙塔的产品,是知识分子的一厢情愿的理想主义结晶。
※新艺术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法国并对欧洲和美国产生影响巨大的“装饰艺术”运动。持续长达十余年,在设计上是一次形式主义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是其影响之源,莫里斯、马克穆多等人的风格对它有直接的影响。它们有许多相似处:都是对维多利亚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反映,都旨在恢复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它们也都放弃了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而转向自然的装饰动机;又同时受日本装饰的影响。但二者又存在区别:工艺美术运动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而新艺术运动放弃了任何的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平面和直线,在装饰上突出曲线,有机形态,装饰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在意识形态上是一次知识分子在面对工业化和过分装饰风格泛滥双重前提下的一次不成功的改革设计的企图。虽然新艺术运动在各国间有很大区别,但在追求装饰,探索新风格尚是一致的。它为20世纪伊始的设计开创崭新的阶段,一直持续到1910年前后,逐步被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取代,是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间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法国的新艺术运动的两个中心
“新艺术”是由法国家具设计家萨穆尔"宾创立的“新艺术之家”而产生的,评论家取其中的新艺术来作为此设计运动的名称。法国的新艺术运动更加集中于比较密切的几个设计团体间,对欧美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分为巴黎和南斯两个中心。南斯主要集中在家具设计方面,而巴黎包含的设计范围则十分广泛。
※法国巴黎的新艺术运动
主要是几个以家具为核心的设计事务所为中心,影响大的有新艺术之家,现代之家,六人集团。
新艺术之家----是迷恋日本艺术的萨穆尔"宾出资创办,德方列、盖拉德等组成的设计事务所。1900年的新艺术之家家具作品展是他们影响最大的一次展览,使新艺术之名不胫而走。作品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倾向,模仿植物形态与纹样,取消直线,刻意强调有机形态是极其明显的。萨穆尔"宾的“回到自然去”始终贯穿于他们设计中。该组织于宾去世后解散。德方列装饰风格纤细优美,代表作为1900年大展的椅子。盖拉德的风格凝重,结实,其代表作为1900年设计的两套室内设计及家具,其中新艺术室是运动风格的集中体现,对运动的国际化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现代之家----是巴黎第二重要的设计集团,中心人物是朱利斯"迈耶—格拉斐,1898年出资开设了现代之家提供新艺术风格的设计用品。重要的设计家有兰德利、佛洛特等。不久解散。六人集团是----由察平特、普罗密特、吉马德等六人组成的松散的设计团体。其设计杰出,影响大于以上两集团。六人在设计理念上极为一致,都强调自然主义,提倡回到自然的口号,曲线等设计倾向在他们作品中都有出现,风格较为接近。其中最杰出的是吉马德,设计多采用植物蔓枝等自然动机,过多的装饰细节使作品无法批量生产。早期作品能够保持功能与形式的平衡,晚期则出现了过分繁杂的设计倾向。具有运动中极端自然主义倾向。代表作巴黎地下铁道系统的一些列入口。
※法国南斯的新艺术运动
以家具设计与制造为主,南斯新艺术运动的发展和艾米尔"盖勒有很大关系。盖勒也遵循新艺术运动的风格,采用大量的动植物纹样,避免直线而采用曲线,受日本和中国家具的影响较大。但他不同于巴黎设计师的是关注于用不同的木料,已达到装饰的目的。盖勒的设计思想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倾向,曾在《装潢艺术》发表《根据自然装饰现代家具》,还是法国新艺术运动中最早提出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功能的重要性原则的设计家。受其影响出现了莫卓列里、瓦林等一些设计家,以莫卓列里最为着名。他的作品带有鲜明的南斯新艺术运动风格。使用自然形式较为抽象是其特征,作品比盖勒更抽象、流畅。
※法国新艺术运动的陶瓷设计
法国陶瓷改革开始于19世纪30年代,19世纪中期后出现了着名的陶瓷设计家有查普列特和德拉哈切。新艺术运动的陶瓷设计具有艺术化的特点(代表为拉切纳尔),这是由于很少考虑批量生产日用陶瓷而将设计中心放在陶艺品的精美、创新上。另外陶瓷运用于建筑,特别是作为建筑表面的装饰也是一个显着特点(代表为穆勒)。法国的陶瓷设计受东方设计影响很大,表现为由萨穆尔"宾等发起的日本主义运动。作品带有日本陶瓷的粗狂和不规则性。20世纪初又吸收了伊斯兰陶瓷与中国陶瓷的风格,特点为出现色彩更明快、采用手工绘制的陶瓷(代表为迪科、里诺伯)。另外法国的陶瓷生产也分为官窑(西维尔、李蒙日)与民窑。总体来看,法国新艺术运动的陶瓷还是没有能够打破简单手工业的限制,这与运动沉重的手工业传统密切相关。
※法国新艺术运动的平面设计
代表为朱尔斯"查尔特和劳特累克。朱尔斯"查尔特继承罗可可传统,受到布歇、华托的影响,他发展了一种可以应用于商业的新艺术样式。劳特累克的作品是法国招贴成熟的标志,速写式的曲线与轻快的色块涂抹,注重人物轮廓线与动态,是现代招贴的先驱。
※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
比利时进入新艺术运动以后逐渐成为欧洲重要的活动中心之一。比利时的设计运动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具有相当的民主色彩,要求艺术与设计为广大民众服务。从设计上看比利时新艺术运动和法国风格近似,观念吻合。
二十人小组----19世纪末一些设计家在毛斯的新艺术思想影响下,组成了二十人小组。通过展览使比利时接触到现代艺术思想,最早将莫里斯的作品介绍到比利时。他们推威尔德为领袖,并逐渐开始从纯美术向实用美术转化。1894年后二十人小组改名为自由美学社,有威尔德、博维和霍塔三个重要领导人。
威尔德----是比利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杰出的设计家,他的设计理论和实践都使他成为现代设计史的重要奠基人。他在比利时时期主要从事新艺术风格的家具、室内等设计。他支持新技术,肯定机械,提出设计中功能第一的原则,主张艺术与技术结合,反对漠视功能的纯装饰主义和纯艺术主义。他在德国时期,他创立了魏玛工艺美术学校,还参于现代设计运动,是工业同盟的创始人之一。此间他提出达到工业与艺术结合的最高目标的三点原则:设计结构合理;材料运用准确;工作程序明晰,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对德国设计影响深远。
霍塔----的设计以曲线为主,装饰上保持了运动的基本风格,很好的平衡了功能与装饰的关系,他也是最早把钢铁与玻璃引入住宅装饰的设计师之一。代表作霍塔旅馆使新艺术运动最杰出的设计之一。博维开办了“日本之家”,其家具设计也具有典型的新艺术特征。比利时新艺术运动于一战后就结束了。
※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平面设计
受法国影响很大,重要代表为里夫蒙特,以简单、装饰味浓的线描为基础,在商业广告上描绘优雅的女性,与法国的穆卡风格颇似。
※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陶瓷设计
集中在瓦—圣—兰伯特玻璃工厂和克罗米斯陶瓷工厂。威尔德等设计家都曾在服务于其中。
※西班牙的新艺术运动
最极端、最具有宗教气氛的新艺术运动代表就是西班牙,而西班牙重要的设计代表是高蒂。高蒂----他的艺术和建筑风格是很独立的,作品极为大胆、极端、特异。高蒂成熟的设计时期分为:1、摩尔风格。此间作品具有强烈的阿拉伯摩尔风格特点,不是机械复古,而是通过折衷处理,特别是材料的混合应用。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其第一个摩尔风格建筑—文森公寓等。2、新哥特主义风格和新艺术风格的混合。此期他对哥特风格情有独钟,代表作有圣特蕾萨修道院等。3、摆脱了哥特式的影响,走出了自己的新风格。新风格具有有机的特征,同时又带有神秘的、传奇的色彩,不少装饰图案都有很强的象征性。为卡尔维家族设计的巴塞罗那住宅是其风格转变的转折点。此转变使他更加具有人性,而不再单纯模仿时尚风格。代表作有居里公园、圣家族教堂、米拉公寓等。米拉公寓是他最着名的建筑之一,也是新艺术运动有机形态、曲线风格发展到极端的代表。高蒂在现代设计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新一代设计师称为能与国际主义、现代主义相抗衡的符号,并加以借鉴。
※苏格兰的新艺术运动
18世纪末期以后格拉斯哥出现了许多新生代画家,创作了大量表现格拉斯哥印象主义的作品,成为格拉斯哥风格。其主要的奠基人马金托什、马克奈、麦当娜姐妹被称为格拉斯哥四人。其设计的探索成为新艺术运动的一个极具特点的插曲。他们主张直线、主张简单的几何造型,讲究黑白等中性色彩计划,和新艺术运动的设计主张相反。这种探索恰为机械化、批量化形式奠定了可能的基础,这种探索在德国青年风格和奥地利分离派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代表作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兼具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的特点,是格拉斯哥四人风格的集中体现,代表了当代最前卫的设计试验结果。杨柳茶室的室内、家具也体现了他们的风格。马金托什是当时英国最重要的建筑设计师,他发掘他称之为“旧的精神”而设计出具有新风格、独特的建筑。日本浮世绘对其影响很大,喜欢使用简单的直线和黑、白的基本色彩。他将有机形态和几何形态混合采用,其简单而又具高度装饰意味的平面设计特征与奥地利分离派极为相似。他受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前奏等多种风格影响,是工艺美术时期与现代主义时期重要的
※德国青年风格运动
德国的新艺术运动是以“青年风格”来称谓的,艺术家、建筑家以《青年》杂志为中心,希望通过手工艺的传统恢复来挽救颓败的当代设计,思想上也受拉斯金等人的影响。初始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色彩,但于1897年后逐渐摆脱以曲线装饰为中心的法国等新艺术运动主流,开始和格拉斯哥四人相似的探索,从简单的几何造型和直线的运用上找寻新的形式发展方向。青年风格运动最重要的设计家是贝伦斯,他是德国现代设计的奠基人(德国现代设计之父),早期受新艺术运动影响,也有类似于分离派的探索。他以慕尼黑为中心进行设计试验,其功能主义和采用简单几何形状的倾向都表明他开始有意识地摆脱新艺术风格,朝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方向发展。对米斯"凡德罗和科布西耶等人影响巨大。代表作有德国电器集团的厂房建筑(现代主义幕墙式建筑的最早模式)。
※奥地利分离派
19世纪末奥地利的一批设计家公开提出与正宗的学院派分离,他们组织的团体自称分离派。口号为“为时代的艺术,为艺术的自由”。他们在形式方面的探索和德国青年风格近似,对当时德文国家流行的曲线风格产生了严重冲击,成为一股新的设计运动力量。分离派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华格纳和霍夫曼等。华格纳是现代建筑的先驱之一。他提出了建筑设计应为人的现代生活服务,以促进交流,提供方便的功能为目的。霍夫曼设计上与华格纳原则一致,风格也较接近,代表作斯托克列宫是向现代设计发展的里程碑式建筑。
※新艺术和现代主义设计间的过渡
德国青年风格与奥地利分离派都是从新艺术运动中发展的设计运动,这两个运动和格拉斯哥四人,特别是马金托什,以及弗兰克"赖特的探索一样,开始摆脱单纯的装饰性,而向功能第一的设计原则发展,因此他们被视为新艺术和现代主义设计间的一个过渡性阶段的设计运动。
※新艺术运动的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是新艺术运动最早的基础之一。平面设计最集中、最典型的代表了这场运动的基本风格。另外日本风格的影响也是个重要因素。新艺术运动在平面设计上的影响主要是从法国与英国开始的,然后影响美国。1、法国:1881年法国政府解除对商业海报的控制和禁止是平面设计的一个转折点。法国新艺术平面设计的开创人是谢列特和格拉谢特。谢列特的作品都讲究流动的线条和构图,惹人喜爱的插图和鲜明的色彩。他创造的一种优美的女性形象被称为谢列特女。谢列特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平面设计家之一。代表作有海报《森林中的鹿》。格拉谢特则采用单纯的线描方式,线条弯曲而富有装饰特点,影响也很大。19世纪末新艺术平面设计发展迅速,最具影响的是穆卡。他的风格影响了整整一代法国平面设计师,作品充分发挥了新艺术运动风格的曲线、有机形态特点,具有非常高的装饰性,被认为是新艺术平面设计的最高典范。代表作有JOB香烟。2、英国:英国的新艺术运动仅限于平面设计。《工作室》的出版是对早期风格的最早突破,成为新艺术运动插图的一个重要的中心。英国的新艺术平面设计重要代表是比亚兹莱和里克茨。比亚兹莱的设计前卫、激进,受日本平面风格影响,采用黑白单线描绘方法,作品想象力强,色情趋向惊人,引起保守的艺术界很大的震动。代表作有《月光下的女人》、《莎乐美》等。里克茨则和比亚兹莱不同,他的作品比较讲究典雅的装饰味道,虽也采用简单的线描,但动机更多来源于希腊瓶画。能够将莫里斯的凯姆斯科特公司风格与新艺术风格结合起来。
※装饰艺术运动
装饰艺术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以法国、美国和英国等为代表的一次风格特殊的设计运动。它发源于法国,主要集中于豪华和奢侈的产品与艺术品的设计上。由于这场运动和现代主义运动几乎同时发生,所受影响很大,两次运动既对立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装饰艺术”之名来自1925年的巴黎装饰主义展览。“装饰艺术”并不仅指一种单纯的设计风格,而是包含广泛(爵士图案)。它是对矫饰的新艺术运动的反动,反对古典主义、自然(特别是有机形态)、手工业倾向,主张机械化的美。在形式上影响装饰艺术运动风格的有:1、埃及等古代装饰风的实践性。埃及图吞哈蒙墓出土器物的装饰动机是继日本风格后又一次重要的外来影响。2、原始艺术。主要是来自非洲和南美的原始部落的影响。3、简单的几何外型。与工业生产相关,时代特征强烈的简单几何外型成为20世纪20年代研究的中心。4、舞台艺术。俄国芭蕾舞团舞台和服装设计,法国服装设计,美国爵士乐影响。5、汽车。汽车作为20世纪文明的象征,在设计形式和思想上都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6、独立的色彩体系。具有鲜明强烈的色彩特征,特别重视原色和金属色彩。装饰艺术运动对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自然装饰、中世纪复古表示反对,而对于单调的工业化风格加以批评,它承认工业化,不同于前两次运动,但在装饰趋向上又有相似之处;又由于强调装饰化,与现代主义存在区别。因此它是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间的一场衔接。装饰艺术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传统的设计运动,服务对象仍是社会上层。其普及的原因是自身的折衷风格为大批量生产提供了可能,很大程度上只是设计界的探索,很难形成一种统一、流行的风格。
※法国的装饰艺术运动
法国是装饰艺术的发源地,巴黎是运动的中心。1925年的装饰艺术展览会是法国这场运动的集大成者。运动20世纪30年代达到顶峰,二战前逐渐衰落。环节式人物。
⑺ 麦金托什与玛格丽特:一对设计大师的故事
2014年5月23日中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降临在苏格兰最美的艺术学院:格拉斯哥艺术学院,由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设计的建筑不幸被烧毁,里面的藏书和艺术品几无幸存。
这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是苏格兰极具影响力的建筑师、格拉斯哥四人小组的核心人物,这座建筑,是他28岁时的杰作。格拉斯哥四人组是英国新艺术运动代表组织,格拉斯哥四人组,包括查尔斯·麦金托什(1868—1928)、赫伯特·麦克内尔(1868—1953)、马格丽特·麦当娜(1865—1933)、弗朗西丝·麦当娜(1874—1921)。这是一组亲戚组合。麦金托什和马格丽特是夫妻;弗朗西丝是玛格丽特的妹妹,麦克内尔是弗朗西丝的丈夫。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格拉斯哥四人小组在建筑、室内、家具、玻璃和金属器皿等的设计方面形成了鲜明的新艺术风格:高直风格。
买金托什是其中的精神领袖,是新艺术运动的杰出设计师、20世纪世界建筑和设计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格拉斯哥城市风格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作为格拉斯哥四人设计小组(Glasgow Four)的灵魂人物,他在建筑设计、工业设计领域享有卓越成就。
麦金托什1868 年6 月7 日出生于格拉斯哥,兄弟姐妹11人。1883 年,15岁的麦液虚金托什到格拉斯哥艺术学院上夜校。他一边读书一边工作,学会了制图、绘画,特别擅长于古典雕塑和建筑的素描。16岁就在当地的一家建筑事务所当学徒,师从建筑师约翰·哈奇森。
1889年,他在哈尼曼-凯皮厄尔公司工作,并于1893年做了他人生的第一件大作品:设计了格拉斯哥大楼的附加部分。 同年,在格拉斯哥校长的引荐下,他和朋友赫伯特麦克奈尔,认识了玛格丽特·弗朗西斯姐妹。1899年,妹妹弗朗西斯嫁给了麦克奈尔,1900年,玛格丽特成为麦金托什的妻子,他们组成了“格拉斯哥四人组”。
格拉斯哥艺术学院校舍建筑是麦金托什的代表作。包含了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的特点,也兼具他个人的特征,是二十世纪的经典之作。简单几何源笑形体、高直,对于黑色的运用是典型的麦金托什风格。
麦金托什和玛格丽特是绝佳的事业伙伴。他承认妻子是他设计成果最大的贡献者。通常麦金托什完成建筑建构,玛格丽特负责细节深化。他们最着名的“麦金托什玫瑰主题”“玫瑰主题”是夫妻二人共同奠定的艺术风格,布满了他们的家居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绘画中。
柳树茶室是凯瑟琳·克兰斯顿小姐委托闹裂燃麦金托什设计的,包括建筑的外观、室内设计、桌椅设计、餐台设计、茶壶刀叉甚至女服务员的服装设计。茶室位于一座又窄又高的四层老式建筑中,麦金托什将外墙刷成白色,由于几何主题、直线以及大量白色墙面的运用,使建筑呈现出一种高直、轻盈的上升感,典雅时尚。
柳树茶室深得好评。
艺术爱好者之家是麦金托什和玛格丽特为了参加《德国人》杂志主办的竞赛,而设计建造的。风格高雅,气质迷人。
结束格拉斯哥艺术学校的工作后,麦金托什的没能接到什么大的委托。在事业上有5年的消沉期,之后,他意志消沉,开始严重酗酒。 夜晚,他披着长长的黑斗篷,戴着旧式猎帽,在路上浪荡,大家都觉得他是个怪人。
1914年,在妻子玛格丽特的促成下,夫妇俩前往一个艺术家村落度假,后决定在那里久住。两人开始从事绘画。麦金托什创作了很多花卉水彩作品。
1927年,麦金托什患上舌癌,1928年病故。 5年后玛格丽特去世。一代设计伉俪离开了属于他们的时代。
⑻ 什么被誉为美国工业设计之父
雷蒙.罗维。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雷蒙德·罗维:美国第一代工业设计师,被誉为美国工业设计之父,1949年登上《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被誉为走在销售曲线前端的设计师。雷蒙德·罗维,法国人,美国设计师,首开工业设计的先河,一生起伏多变,职业生涯恢弘而多彩,其设计数目众多,范围广泛:大到飞机、轮船、火车、宇宙飞船和空间站,小到邮票、口红、标志和可乐瓶子。
⑼ 美国第二代工业设计师以谁为代表
具体是谁倒是不清楚,不过可以给你屡屡脉络,第一代应该是以国际主义,现代主义为主流风格一批设计师,那时候出大师,像美国罗维(个人认为他的话设计没有思想,也就商业比较成功吧),第二代应该是以解构主义等一系列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风格,那时候美国貌似也没什么出众的人物,你以 “后现代主义+美国” 查查,估计出来的建筑的会有几个,工业设计的话可能不多,到了当代,已无大师、代表一说,因为现在是多元化,多需求的时代,楼上说的也只能是某个设计方向较出众的人物,像前几年说到这个领域的话就是nokia的首席设计师,rca出来的仁兄,如今的话就是苹果这位仁兄,他们就像是风靡一时的偶像,而不是永恒经典的荧幕艺术家.......
⑽ 全球知名的工业设计师有哪些及他们的代表作
德国现代建筑和工业设计的先驱——贝伦斯(Peter Behrens, 1868-1940)
1886-1891年贝伦斯在汉堡工艺美术学校接受艺术教育,后改行学习建筑。1893年起成为慕尼黑分离派成员,1900年加入由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组成的“七人团”,开始建筑设计活动,1907年成为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推进者与领袖人物,同年受聘担任德国通用电器公司AEG的艺术顾问,开始其作为工业设计师的职业生涯。
1909年,贝伦斯设计了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的透平机制造车间与机械车间,在建筑形式上摒弃了传统的附加装饰,造型简洁,壮观悦目,被称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除了建筑设计之外,贝伦斯还为AEG做了许多产品设计,如电水壶、电钟、电风扇等。这些设计没有一点伪装和牵强,使机器在家居环境中能以自我的语言来表达。贝伦斯在AEG这个实行集中管理的大公司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全面负责公司的建筑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产品设计,使这家庞杂的大公司树立起一个统一完整的鲜明形象,开创了现代公司识别计划的先河。AEG的标识经他数易其稿,一直沿用至今,成为欧洲最着名的标志之一。
贝伦斯还是一位杰出的设计教育家,他的学生包括格罗披乌斯,米斯和柯布西埃,他们后来都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
包豪斯创始人——格罗披乌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
格罗披乌斯出生于柏林的一个建筑师家庭,青年时代曾在柏林和慕尼黑学习建筑。1907年起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1910年与迈耶合伙在柏林开设建筑事务所,并于次年合作设计了采用大片玻璃幕墙和转角窗的法古斯工厂。
1919年,格罗披乌斯在德国魏玛创建了建国立建筑学校,简称“包豪斯”,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学校重视基础训练,逐渐形成以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为特色的基础课程。学校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并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设计。1925年,由于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包豪斯迁往德骚,格罗披乌斯提拔了一些优秀的教员,完善了教学计划和设施,并设计了新的包豪斯校舍。
1928年,格罗披乌斯迫于各种压力,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1937年,格罗披乌斯到美国哈佛大学任建筑系主任,并创立了协和设计事务所。
格罗披乌斯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设计师,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他对二十世纪现代设计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
菲亚特之父——平尼法尼那 (Pininfarina,1893-1966)
平尼法尼那生于杜林,是11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小时候在兄长的作坊干活,17岁时他就设计了菲亚特零号的车身。1920年,平尼法尼那来到底特律,但他拒绝了福特的工作邀请,返回了意大利。平尼法尼那曾参观过福特汽车公司的流水装配线,印象深刻,但是他认为意大利应该走一条不同的道路,一条是美国大批量生产廉价小汽车,目的市场是广大的人民大众,另外一个是高档的汽车,只小批量生产,保持高价位,保持意大利传统的马车制作方法,汽车是半手工的。战后,他开设了自己的汽车工厂,设计与生产高级小汽车。希望能够在菲亚特的美国式大批量生产之外开辟一条新的生产线。1947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平尼法尼那设计的西西塔里202小汽车,被誉为“流动的雕塑”。1951年,美国纳什公司要求平尼法尼那设计多款小汽车,这是美国的汽车公司第一次聘请欧洲设计师。平尼法尼那去世后,他的儿子萨吉奥继承父业,设计了一系列的法拉利跑车,成为意大利工业设计的代表之作,享誉全球。
德国新艺术运动领袖——威尔德(Henry Van de Velde,1863~1957)
威尔德是比利时建筑师、设计教育家,他在德国活动比在本国更有影响,并一度成为德国新艺术运动的领袖,德意志制造联盟创始人之一。他曾在安特卫普和巴黎学画。1891年起他在莫里斯影响下转建筑设计。他在布鲁塞尔的于克勒设计自己的住宅时,为寻求“非装饰形式”提出装饰必须是新颖的,不能因袭历史,还要合乎理性地运用材料,“合理”地应用装饰以表明物品的特色与目的。1897年,他在德国慕尼里和德累斯顿两地与人合办“工业艺术装饰营造工场”,依靠艺术家与手工艺人的合作,开展设计制作。1900年他应邀任魏玛大公的顾问。1906年起,由他主办了魏玛市立工艺学校(包豪斯的前身)。他还是个设计理论家和教育家,被人称为欧洲大陆的莫里斯。尽管他曾声称,他所有工艺和装饰作品的特点都来自一个唯一的源泉,即“理性”。但另一方面又坚持设计师在艺术上的个性,反对标准化给设计带来的限制,在1914年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年会上抵制穆特休斯的标准化主张。这场争论事实上代表了一个世纪以来德国设计美学争论的焦点。最后穆特休斯不得不屈服,这也说明了他在德国设计界的影响力。
现代家庭室内设计的表率——彦森(Jacob Jensen ,1926~ )
彦森是丹麦着名工业设计师,出生于哥本哈根,1942年起他在其父亲的公司里当室内装饰工,1948~1951年在哥本哈根实用艺术学校学习。毕业后在设计师事务所工作,1959年到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教授工业设计,1961年在哥本哈根开办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1963年开始为B&O公司进行产品设计,直到1993年B&O公司几乎所有的视听产品都出自彦森之手。他的设计趋向“硬边艺术”风格,采用拉毛不锈钢和塑料等工业材料制作机身,造型十分简洁高雅,且操作简易,将B&O的视听产品推向了国际市场的最高层次。此外,1979~1986年他还为丹麦J.P.集团设计了着名的“Logicar”,1984年开始丹麦Max Rene公司设计手表,饰物和小汽车等,1991~1993年为德国Gaggenau公司设计了系列厨房设备,他的设计保持着简洁、高雅、明快的一贯风格,给国际工业设计界吹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
新材料运用的先锋——潘顿 (Verner Panton,1926-1998)
潘顿是丹麦着名工业设计师,1947-1951在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学习,曾在雅各布森的事务所工作过,后定居瑞士巴塞尔。潘顿在探索新材料的设计潜力的过程中创造出许多富有表现力的作品,颇有影响。从50年代末起,他就开始了对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和化纤等新材料的试验研究。60年代,他与美国米勒公司合作进行整体成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椅的研制工作,于1968年定型。这种椅可一次模压成型,具有强烈的雕塑感,色彩也十分艳丽,至今仍享有盛誉,被世界许多博物馆收藏。潘顿还长于利用新材料来设计灯具,如1970年设计的潘特拉灯具,1975年用有机玻璃设计的VP球形吊灯。同时,他还是一位色彩大师,他发展的所?quot;平行色彩"理论,即通过几何图案,将色谱中相互靠近的颜色融为一体,为他创造性地利用新材料中丰富的色彩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