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建筑工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从建筑工业化的提出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但我国建筑工业化的进程依然较为缓慢,距1978年会议的目标差得很晚。这一方面取决于建筑工业化内在的原因,也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密切相关。由于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可以较大幅度地提升劳动生产率,但是我国建筑业一直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且一直享受着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又能带来巨大就业,因此,建筑工业化的推动力不强。但随着“用工荒”的蔓延,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建筑企业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求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近二十年来我国建筑规模不断增加,建筑业产值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且每年的新开工面积达到全球的一半,巨大的建设需求使得建筑企业没有时间与精力来进行建筑工业化技术的科研、开发商不愿意使用不成熟的建筑工业化技术。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带有建筑工业化元素的产业,如混凝土制品企业、建筑机械生产和制造企业等,但这些处于建筑工业化链条的终端,没有能力拉动整个产业的工业化进程,整个建筑产业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施工模式发展,没有太高的提升。在我国,“建筑设计”属于独立的行业,因此设计时无需考虑施工的工艺流程,而施工对设计阶段的影响也有限。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由于设计和施工的割裂,建筑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模式在我国难有大的突破。以上三点是由我国所处的特定历史经济环境所决定的,此外,从国外建筑工业化的进展来看,可以发现阻碍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其他原因。标准体系不完善。建筑工业化标准体系的建立是企业实现建筑产品大批量、社会化、商品化生产的前提,各国政府对标准制定工作的重视极大推动了各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然而在我国,除了各个参与工业化试点自定标准外,虽然国家对建筑的标准化是有参数的,但始终没有出台行业强制性准则,产业链中很多环节并未按此标准执行。此外,建筑工业化的标准化设计一般是通过对项目中采用工厂加工生产的部品(如门窗、栏杆、空调百叶、雨篷等)、构件(如预制外墙、阳台、楼梯、叠合楼板、叠合梁等)进行标准化设计,而且很多部件需要附加在构件上,需要大量产业链环节之间接口集成的问题,这不是一家企业的事情,需要标准化设计企业、部品生产企业、建材企业、安装施工企业等一起配合才能完成,必须是一个产业化联盟的标准体系才有实现价值,这不是一家企业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行业各方企业的力量。标准化与多样化的矛盾。工业化在建筑业的进展缓慢,但整个社会已经步入后工业时代,以工业数字化生产作为支持,人们的生活方法和思想理念越来越强调个性与多样化,表现在建筑业即为消费者会仔细比较价格、面积、户型、环境等因素。然而,我国建筑工业化还处于前期发展阶段,标准化体系设计方面还处于设计定型、构件统一、规格少且强调标准化与通用化,以便于工业化生产和机械化施工。标准化与多样化构成了天然的矛盾,这对工业化建筑的设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也使企业对工业化建筑的市场化前景有所犹豫。与现行建筑技术规范不兼容。由于建筑工业化是对传统建筑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工业化技术与国内现行的建筑技术标准、规范不兼容,设计、审批、验收无标准可依,即使工业化技术的科研单位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实验数据证明相关项目可行,每一个项目还是需要通过专家论证,成为建筑工业化大规模推广的一个障碍。
Ⅱ 汽车工业发展到现在存在的三大问题是什么
是两个问题。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
分报告基于支撑总报告的研究思想,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翔实论述,剖析汽车行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建议,并对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其中指出,中国汽车产业面临大变革、大变局的同时,迎来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机遇。
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
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每天要排放大量的碳、氮、硫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化物等多种大气污染物,是重要的大气污染发生源,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
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已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Ⅲ 目前我国的机械工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或难点
三大难点,转型迫切度扩大
1、高端产品不足,中低端产品需求明显放缓,传统产业处于产能过剩调整和产业转型期
我国以同质化传统机械产品为主,机械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低位,经营压力普遍巨大,2015年,全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速高达10.2%,2018年下降至2.6%,2019、2020两年甚至出现0.9%和7.1%的负增长,反映出机械产品需求市场总体疲软的严峻态势。
2、产业基础能力不足,共性技术研发能力弱与核心零部件制约明显
依托企业建设的各类创新载体以局部领域为突破点,但无法有效满足行业大多数企业对共性技术的广泛需求,出现部分共性领域重复投入及分散投入,同时大量技术基础薄弱与资金缺乏的中小企业根本无力自行开发,进而限制了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我国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能力不强,部分关键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受制于高端轴承钢、高端液压铸件、高端涂料、关键绝缘材料、高性能密封材料、润滑油脂等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的落后,基础零部件自主化能力不足,难以满足主机发展需求而依赖进口。
3、产业链韧性不强,上下游衔接不顺畅
研发设计、经营管理、生产控制、运维服务等核心工业软件与系统受制于人问题十分突出,服务于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专用生产设备及生产线、专用检测设备及系统等重大短板装备自给能力较差。
与原材料制造部门融合发展不够,上下游企业合作松散。机电一体化困难重重,两大行业交叉领域存在研发和制造的空白,产学研衔接不足,机械零部件企业、整机企业和用户间配合不够、信任度不高,供需矛盾突出。
Ⅳ 说说工业发展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工业发展中作为商人本着利益至上的想法工厂中的废弃物处理环节自然而然的被忽视,在不同的生产单位的生态污染各不相同,含大量重金属元素的废水会导致自然水域调节系统失效,大量含氮,硫等物质的污染气体加重了植物吸收调节空气的负担,生产废料在某些环境下会污染土壤,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城市在扩张的同时大量挤压了农田和山林的空间,普遍的高层玻璃建筑会造成严重的光污染。
Ⅳ 未来我国能源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随着我国经济的较快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不断增长,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面临着重大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我国优质能源资源相对不足,制约了供应能力的提高;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也增加了持续稳定供应的难度;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技术装备水平低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平均水平,进一步加剧了能源供需矛盾。单纯依靠增加能源供应,难以满足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
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我国能源市场体系有待完善,能源价格机制未能完全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能源资源勘探开发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能源监管体制尚待健全。煤矿生产安全欠账比较多,电网结构不够合理,石油储备能力不足,有效应对能源供应中断和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Ⅵ 现阶段国内工业工程发展的困境何在
工业工基余程在我国已有一段很长的发展过程,在实际生产制造中也被广泛应用。工业工程旦禅在我国已有一段很长的发展过程,在实际生产制造中也被广泛应用。很多大学都开设有工业工程专业。就我自身的感受而言,目前工业工程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国内企业对工业工程技术的利用还是不够,包括企业对工业工程技术的重视度不足。从我了解的企业,在企业里面设置了工业工程技术专门职位的公司,大部分都集中在外企或台资企业,国内的大部分国企、民企里面很少有专门设置这一职位的公司,更多的是作为技术部门的辅助工具方法。
2、工业工程的应用缺乏全系统的整体优化应用。所谓全系统是指整个生产系统、生产系统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环节的每一个细节,也就是全价值流的整体优化应用。
3、随着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工业工程技术需要融合越来越多的新学科和新技术,增强系统性,与系统工程、计算机以及信息系统的更加紧密结搏迟滚合,目前这方面的工作还是不足。
Ⅶ 目前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1、新增就业机会减少
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导致新一轮世界产业转移,区域产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致使国际投资转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之一就是生产产品的个性化与生产过程的本土化,原有的规模化、大批量生产模式被颠覆,新的产业中心转移将伴随新的就业岗位的转移,这意味着部分新增就业岗位将被固化并分散在具有消费市场与数字化制造能力的地区,原有的以大规模现代化工厂吸纳就业人员的方式将被打破,我国通过产业聚集与规模经济创造就业岗位的模式将随之发生转变。
2、生产要素优势消失
我国近年来工业化得以长足发展的要素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口红利优势,即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并且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为工业化提供了充裕的劳动要素。二是经过经济高速增长期,中国积累了巨额财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GDP名义值较1978年增长了140多倍,产业发展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演化,资本要素当前正逐步取代劳动力要素成为支持产业的核心要素。三是中国从农业大国发展为工业化国家,资源环境要素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但是由于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资源与环境没有得到良好的保护,目前这一要素逐渐由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要素转化为制约要素。我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要素投入主要沿袭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规律。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要素不是传统西方经济学归纳的劳动力、资本与土地,而是知识与技术要素。我国当前具有优势的要素市场,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将变得黯然失色,而知识与技术要素体系在我国远未成熟。反观西方国家,欧洲与日本等发达国家正处于人口老龄化阶段,劳动力要素优势减弱,资本要素市场也受到来自新型工业化国家的挑战,大部分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进程,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但是,如果第三次工业革命爆发,传统生产要素优势作用减弱,这些国家将凭借其多年积累的教育基础与知识技术优势,在较短时间完成以数字化制造产业为支撑的“再工业化”过程,从而重拾制造业强国地位。
3、大范围产能过剩问题凸显
我国当前工业化发展主要沿袭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路径,产业体系以重化工业为主,钢铁、水泥、有色、船舶制造、机械制造等产业在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扩张期积累了庞大的产能。经济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进入收缩期,国际市场需求下降,我国部分行业已经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如果第三次产业革命兴起并在全球范围内扩展,欧、美凭借其科技优势以及高端制造优势实现“再工业化战略”,制造业中心将不可避免地重新转移到发达国家。而我国经过前期在旺盛的国际与国内需求支撑下,形成的巨大工业生产能力将逐渐显得落后并被国际市场淘汰,届时大范围产能过剩的局面难以避免,如果我国不能及时转变发展方式、完成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工业化进程受到明显制约。
Ⅷ 苏联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有哪些
苏联工业化,农民一直付出,未得到回报兄蚂,中国也和苏联一样,以农养工,工业发展后,反哺农业,,从取消农清尘猛业税到农业补贴,从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到农民工涌入工业,,,工农互相扶持答桥
Ⅸ 地理资料我国工业发展及其问题
1.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
2.资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一是水资源缺口很大,二是能源需求大.
3.竞争力不强,一是重大装备主要靠进口,二是一般加工能力大量闲置,漏带三是在出口贸易中只能以“三低”(低成本、低价格、低档次)获得竞争优势。
4.机制不活、管理能力较弱,劳动生产率不高
我国工业起步晚,发展比较迅速,这就不可避免导致一些轿戚问题,但目前工业在我国具有很大的重要性。
因为工业范返帆芦畴很大,我不好详细说.....望采纳~~~
Ⅹ 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1、思想观念问题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关键。
2、现行的管理机制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软肋”。
3、宏观谋划相对薄弱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瓶颈”。
4、园区企业生产链条短、集群效益不明显是制约工业园建设与发展的薄弱环节。
5、资金支撑脆弱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原因。
6、电价贵、用地紧、成本高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主要难题。
7、融资难、招工难、服务弱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