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湖北发展工业有哪些

湖北发展工业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3-20 14:01:41

1. 湖北现在有什么着名的工业企业

湖北知名企业
武汉双虎涂料有限公司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湖北枝江酒业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湖北宜化集团
湖北省电力公司
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福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三 环 集 团 公 司
广济药业
峰火科技

2. 湖北省十堰市有哪些工业区

万向通达工业园 荣华工业园 普林工业园 东城开发区 十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西城万亩工业园 汉江工业开发区

3. 湖北宜昌发展较好的企业单位有哪些

宜昌规模较大,发展较好的企业和集团如下:
(相关详细介绍请见各个公司网站)

1.重工业:
东山开发区的四零四厂(属于国有船厂)。
猇亭的宜化集团(不知道是不是重工业,化工类)
宜昌叉车厂
红旗线缆
... ...
2.轻工业:
太平鸟服饰
安琪酵母
枝江大曲
稻花香酒业
... ...
这些公司和单位都属于国家一级优秀企业,多年被评为国家先进单位和各种荣誉称号!!!
本人极力推荐!!!
当然,
想进入这些优秀大型的企业需要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丰富工作经验。
比如:稻花香酒业,
首先本身你要非常熟悉工业制作和工业流程。
其次,你要有独特的创新意识和观念,深入研究,实事求是,得出结论,做出抉择。等等
总之,优秀企业也是不断的吸纳各界优秀人才,不断的深化改革,不断的优化管理体制等等... ...
只有这样,
优秀企业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
优秀企业才能更优秀,
优秀企业才能走的更远!!!

4. 湖北神农架的工业概况工业经济

神农架林区工业经济起步于80年代初期,九十年代工业经济逐步发展壮大。2000年前林区工业主要是以木材砍伐和加工为主,随着国家“天保”工程的实施,木材加工企业全部停产。经过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工业经济已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以水电、化工、矿山为支柱的“矿电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截止2008年底全区工业经济实现总产值5.95亿元;化工企业完成黄磷10053.6吨;水电企业完成发电量4.78亿千瓦时;供电量5亿千瓦时。
按照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化工类标准、大中企业划分标准,我区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6户,其中:中型工业企业3户;轻工业2户,重工业14户,轻重工业之比为2:1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户,占31.3%;私营企业11户,占68.8%;外来投资企业11户, 占68.8%;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2家。
2005年以来,林区党委、政府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发展,林区工业经济规模、效益逐年以15%以上的速度发展,对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截止2008年底,全区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5.9亿元,同比增长15.7%;销售收入5.45亿元,同比增长9.9%;完成税收及各项规费1.35亿元,其中实际入库税金0.85亿元;工业产销率99.2%;实现利润0.59亿元。工业经济对林区的财政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
“十一五”期间本区工业经济总量大幅度增长。截止2009年底全区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6.07亿元,占年计划的126.5%,同比增长2.1%;销售产值5.95亿元,占年计划的129.2%;完成工业增加值1.8亿元,同比增长2.1%;产销率98%;工业实际入库税金0.89亿元,占年计划的145.9%,同比增长4.8%;开采磷矿石131.4万吨,同比增长0.9;黄磷产量8203吨,同比下降18.4%;发电量44532万千瓦时;供电量47319万千瓦时。
支柱产业
经过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形成了以矿山、化工、水电为支柱的“矿电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和以绿色产品加工、养殖、种植及林下产业为主导的“旅农林”生态经济产业链。截止2008年底,矿山、化工、水电企业共完成总产值5.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5.95亿元的92.4%;完成税收及各项规费1.35亿元,“矿电化”对林区的财政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
重点企业
林区共有重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分别是:1、神农架林神农坛区电力公司;2、神农架武山矿业公司;3、神农架兴华矿业公司;4、神农架丰源磷化有限公司;5、神农架恒信矿业公司;6、神农架矿业公司;7、神农架长青矿业有限公司;8、神农架仁和矿业公司;9、神农架志越矿业公司;10、神农架神保水泥厂;11、神农架有机茶公司;12、神农架力源电力公司;13、神农架神风机械厂;14、神农架兴发三堆河电站;15、神农架坪堑调水电站;16、神农架林区森源自来水公司。

5. 湖北的经济以工业为主,哪些城市的工业发展水平较为靠前呢

东北那片地区,工业发展水平都是比较靠前的,现在科技日新月异,工业发展水平也越来越高了。

6. 湖北省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包括哪些

昌宏保武汉工业的发展目前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武汉着眼长远,谋划工业发展的长远大计,需要科学的眼光和战略的思维。
工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受制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需要我们以科学的眼光重新审视过去一些人们习以为常、沾沾自喜的若干“优势”。
一是区位。在新的宏观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中,武汉的区位优势正在淡化。从对外开放的角度看,不仅沿海地区继续保持区裂铅位优势,西南地区已在着手构建东盟自由贸易区,东北也开始谋划东北亚自由贸易区。从国内区域发展的角度看,长江三角洲凸现龙头地位,珠江三角洲正在积极扩张,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推动下,辽中南、成渝、福厦、长株潭、关中等城市圈群雄并起,争扛“第四增长极”的大旗。武汉的区位优势是以国内市场特别是中西部市场为基础的。在内需不足,中西部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条件下,武汉区位优势的含金量并不高。但随着中西部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内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武汉的区位优势将会重显威力。
二是科教实力。从实证分析的角度看,科教实力与经济发展并不构成因果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是可以自由流动的,技术是商品,可以买卖,人才也可以流动,教育也只是众多产业中的一个,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有限。由此看来,寄希望武汉的科教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就应该创造“转化”的条件,降低“转化”的成本,营造“转化”的环境。
三是产业基础。20多年来,武汉新发展起来的现代工业,总体规模在全国尚不具备像武汉五六十年代那样的优势,还支撑不起武汉在全国形成产业优势。正在扩张和筹划的汽车产业、化工产业、光电子产业和烟草行业,有可能形成产业优势,是武汉新的希望。
四是水资源。早在20世纪90年代,水资源的重要性已为世界不少战略家所关注和认识,被誉为21世纪最重要的资源,其重要程度将超过石油。在水资源价值陡升的有利条件下,武汉的水资源虽可为未来的发展确立重要的优势,但从目前来看,水资源优势尚未如同石油那样构成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是经济发展环境。从发展的结构上分析,在代表改革开放和发展方向的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武汉处于相对落后状况,发展起点相对较低。政府职能转变还不是很到位,公共服务的水平还有待提高,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单纯依靠国有经济发展的惯性还存在,战略重点从国有经济转到非国有经济还有一定难度和一个过程。武汉工业的发展环境还有待改善,金融业、物流业的支撑力度还不强,配套能力还需加强。武汉就业压力大,老工业基地的社会保障包袱沉重,在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地方财力还难以支撑社保、养老等公共职能。武汉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既需要通过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加快自身的发展,又需要国家和湖北省的大力支持。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时期。国际、国内经验表明,在这一时期某一地方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其工业发展的速度。武汉市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确立了壮大、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应该肆仔好说,这一思路代表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模式。但是经过测算,这一思路只能保证武汉实现常规的发展。而从目前态势来看,武汉要实现赶超任务,就必须走出一条超常规的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体制改革与体制创新可以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先进的体制是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先决条件。
武汉要实现工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必须在体制改革和创新上领先一步。首先,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转变。要把政府工作重心放在体制改革和创新、投资软环境的改善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制度环境,坚持企业优先,坚决打破部门利益和行业垄断,切实履行好公共职责,公共财政服从和服务于公共政策,创造各所有制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主动性和创造性地为企业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绩效,不断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第二,建立经济自主戚缺增长机制。当前,影响武汉工业自主增长的关键在于增长动力的结构性缺陷和增长机制的体制性障碍,尤其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形成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政府创新商务发展环境,有效引导和聚集经济活动的经济自主增长机制。
第三,要加快民营工业企业的发展。坚持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转向民营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推进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中退出,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建立有产业特色的民营工业小区,扩大民营经济的聚集效应,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吸引更多的民营制造业企业聚集武汉,壮大民营经济规模。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体现了明显的区域性块状经济特征,其好处有二。一是产业集中度高,容易形成规模优势。以乐清市柳市镇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为龙头的低压电器产业年产值达180多亿,占领了全国40%的市场。二是分工细化,合作紧密。仅大虎打火机有限公司一家,就有几百家企业与其合作为其加工零部件,构成严密的生产链。专业化生产不仅确保了产品质量,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商务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第四要制定全球化发展战略。鼓励、支持和引导有比较优势和经济实力的国内企业,注重经营战略全球化、经营目标多元化、融资国际化、生产营销全球化、技术创新全球化,把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空间扩大到全球范围,培育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
武汉要实现工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必须突出重点,强化支柱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要发展在全国工业发展格局中具有一席之地的重要产业。目前,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钢车机,烟酒药”、"五大产业基地"、“十大优势产业”、“十五个产业链”体现了抓住重点、带动一般的思路。在实施这一思路的过程中,既要坚持不懈,又要开阔眼界。因为在开放的大格局下,要振兴武汉制造业,关键是在全球制造业的坐标中认准武汉的位置,进而不断突出武汉制造业方面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提高优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根据国内外制造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地区形成某个产业优势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和两个辅助条件,即相关的资源优势、合适的企业组织结构、较强的配套能力、人文传统以及发展的契机、政府的支持。从这六个方面分析,可以比较清楚地认识武汉制造业的比较优势。
从资源方面来看,湖北及武汉的水、能、粮、棉、林和人才、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钢铁及金属冶炼、高新技术、纺织服装、食品加工、造纸等产业。从企业构成方面来看,武汉钢铁冶炼和汽车制造有很多大型企业,光电子产业有希望产生更多大型企业,其他产业基本是中小企业,对钢铁冶炼、汽车制造、光电子、精品服装及其他加工业和都市工业的发展有利。从配套能力来看,武汉的机械制造仍有一定基础,在钢铁、服装等方面的配套能力较强,在光电子、汽车、纺织等方面也有一定的配套能力。从人文传统来看,钢铁、机械、纺织、食品是武汉的传统优势,汽车是湖北的传统优势,科技是武汉的长期优势。
从发展契机来看,中国加入WTO有利于纺织服装、钢铁产业中低附加值部分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转移有利于加工业的发展,汽车产业面临轿车进入家庭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过渡期的时间压力。从政府支持的角度看,光谷的建设有力地支撑着光电子产业的发展,其他有优势的产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和支持。
总体而言,武汉的钢铁冶炼和纺织服装最具比较优势,其次是光电子、食品加工和汽车制造业。当然,由于武汉的产业结构正在调整之中,特别是武汉的区位优势对谋求中国市场的国内外投资公司有特别的吸引力,不排除全球性的跨国公司以巨额投资打造其他优势产业的可能。因此,我们要在认识武汉比较优势的同时,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及产业发展的规律,动态性、前瞻性地对待重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给国内外投资者更多的发展空间,比较容易形成特色,最终形成具有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优势产业。
武汉要实现工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必须将武汉城市群作为一个整体。在产业布局及分工方面,重点规划发展三大产业带:一是以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龙头,推进光电子信息、钢材制造及新材料、生物工程及新医药、环保等产业集群,建设黄石、鄂州、黄冈、咸宁产业带;二是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推进汽车制造、IT设备、精细化工、轻工食品、出口加工等产业集群,建设仙桃、潜江、天门产业聚集带;三是以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区为龙头,推进汽车零配件、食品工业、农产品加工及盐、磷化工等产业集群,建设孝感产业带。从经济理论上分析,武汉城市群目前的经济布局是一个以武汉为核心,存在多层次发展梯度的典型点轴发展格局,客观上存在由点轴带动的梯度发展态势。因此,选择这一主导发展模式,实质是要选择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包括二层涵义:一是要进一步增强武汉这个华中地区惟一特大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和中心功能,重点推进武汉国际性城市的建设,使武汉进一步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经济中心。二是在重点加强武汉中心城市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强武汉、江汉平原、鄂东、环洞庭湖、环鄱阳湖五大城市群及周边辐射区域的发展。突破行政区划,按照市场规律,加快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周边区域的经济融合和联动发展,使其在空间形态上实现一体化,武汉城市群的起步建设和最终成型就有良好的基础。在促进产业联动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共同市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圈生态建设,促进城市圈的产业联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7. 湖北孝感有哪些工业

孝感有孝天工业园、共青工业园、航天工业园、三江工业园

8. 湖北的经济

早在3000多年前,湖北地区已有大规模的采矿业和冶铜业。
楚国社会经济大步发展,铜器生产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铁器生产得到改善和推广,丝织、刺绣、髹漆、采矿、水陆交通、城市建设、商品交易等各行各业欣欣向荣。
秦汉时期,荆楚地区人民以农业生产为主,利用江河湖泊纵横、沼泽密布、气候温湿、雨量充沛的自然条件发展林牧渔业,手工业、商业也比较发达,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农业发展需要,江汉平原水利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经济作物和渔牧业也十分兴盛。武昌(今鄂州)、江陵、襄阳、夏口(今武昌)等城市的兴起与便利的水陆交通则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唐代,荆襄鄂地区农业生产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成为全国着名的粮食产区之一。茶叶、柑橘等经济作物的生产与贸易得到空前发展,制漆业为全国之冠,麻丝织、竹编天下闻名。
宋元时期,湖北农业经济曲折发展,城市经济与商品贸易比较活跃。
明代,湖北农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称誉。明中叶,汉口、沙市等城市迅速崛起,交通运输与转口贸易十分发达。
清代,湖北政区正式形成。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湖北的农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棉花种植与纺织印染业兴起,经济比较发达。以商业贸易带动手工业发展,汉口、沙市、宜昌等城市经济发展迅猛,带动了整个湖北经济社会的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势力的扩张,汉口、宜昌、沙市相继开端口,湖北逐步沦为半殖民地。湖北的资源和农副土特产品被大量掠夺,地方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交通、金融、财政等重要领域被外控制。晚清时期,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北洋务运动全面展开,湖北创办了一大批近代企业,推动了湖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湖北经历了3年的国民经济恢复,随后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开展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经历了“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恢复,湖北经济建设遭受到严重挫折,仍取得长足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截至2015年,湖北省有14个国家级开发区,分别是: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即光谷,含东湖综合保税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含武汉出口加工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宜昌高新技术开发区、荆州开发区、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孝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仙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2014年,湖北省完成生产总值27367.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176.89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2840.22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349.93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为11.6∶46.9∶41.5。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095.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66.90亿元,增长17.1%。在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873.11亿元,增长16.7%。全年财政支出5008.85亿元,增长14.6%。
2015年,湖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550.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4年增长8.9%,增幅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全国第7,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8位,中部第2位。 工业
湖北省汽车、钢铁、石化、食品、电子信息、电力、纺织、装备制造等产业,是工业产值的主体。其中,产值最大的汽车行业,是湖北省的主导产业。其次是钢铁行业和石化行业,食品行业和纺织业这两大轻工业的增长势头猛烈。
2014年,湖北省拥有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4842家。全省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0707.96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纺织,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建材,钢铁,有色,金属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电气机械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等重点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1%。全年全省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174.63元,增长5.9%,其中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674.16亿元,增长7.8%。
建筑业
2014年,湖北省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0059.59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实现利润451.29亿元,增长18.7%;税金480.39亿元,增长15.7%。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01亿平方米,增长12.7%。 固定资产投资
2014年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303.05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983.79亿元,增长21.2%,商品房销售面积5601.98万平方米,增长5.7%,实现商品房销售额3088.31亿元,增长10.7%。按产业划分,全省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为536.01亿元、10733.09亿元和13033.94亿元,分别增长32.5%、16.8%、23.1%。全省338个在建重点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595.36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0.7%。
国内贸易
2014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06.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9884.04亿元,增长12.7%;乡村实现零售额1922.23亿元,增长13.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644.28亿元,增长13.6%。
对外经济
2014年全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30.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出口266.46亿美元,增长16.7%;进口164.18亿美元,增长21.2%。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01个。全年实际使用外资79.28亿美元,增长15.1%。
金融业
2014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6494.82亿元,比年初增加3591.99亿元。其中:个人存款17820.70亿元,增加1840.39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289.82亿元,比年初增加3408.8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8613.55亿元,增加779.18亿元;中长期贷款15517.22亿元,增加2388.62亿元。全年保费收入700.23亿元,增长19.2%;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30.64亿元,增长22.9%。

9. 湖北地区知名工业建筑业企业有哪些

1 武汉建工股份有限公司
2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 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公司
4 新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5 新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6 武汉东方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7 武汉市傅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8 武汉市十建集团有限公司
9 武以市盘龙明达建筑有限公司
10 武汉钢铁集团民用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11 武汉鸣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2 武汉紫菘南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3 武汉广通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14 武汉钢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5 武汉新建总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16 华天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7 武汉市黄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18 湖北祥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9 武汉嘉禾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20 武汉澳华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21 武汉科艺建筑装饰设计工程公司
22 武汉新十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23 武汉钢铁集团精鼎工业炉有限责任公司
24 武汉金坊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5 武汉常阳新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6 湖北中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7 卓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8 武汉开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9 武汉镇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0 武汉鑫源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31 湖北顺泰建设有限公司
32 武汉华达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33 武汉市银翰艺术工程有限公司
黄石市(5家)
34 1 黄石华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5 2 湖北殷祖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36 3 黄石市扬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37 4 湖北江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8 5 大冶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襄樊市(6家)
39 1 宜城市人达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40 2 中天路桥有限公司
41 3 湖北海厦建设有限公司
42 4 襄樊市政工程总公司
43 5 湖北艺得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44 6 北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荆州市(5家)
45 1 荆州市湘荆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46 2 荆州市城市建设集团工程有限公司
47 3 湖北荆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48 4 湖北远程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49 5 湖北教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宜昌市(6家)
50 1 湖北宜翔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51 2 宜昌市坤发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52 3 湖北城乡建设有限公司
53 4 湖北省益通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54 5 宜昌博高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55 6 宜昌智隆建设有限公司
十堰市(5家)
56 1 湖北卓越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57 2 湖北天达建筑实业有限公司
58 3 十堰市臻鑫城建筑有限公司
59 4 湖北华林基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60 5 湖北三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孝感市(8家)
61 1 湖北金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62 2 湖北楚雄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63 3 湖北洲天建筑有限公司
64 4 湖北鸿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65 5 湖北新南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66 6 湖北远大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67 7 孝昌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68 8 湖北全洲扬子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荆门市(6家)
69 1 荆门市华艺建设有限公司
70 2 湖北五三建设有限公司
71 3 湖北昌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72 4 荆门市三箭建设有限公司
73 5 湖北宏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74 6 荆门市建筑工程总公司
鄂州市(4家)
75 1 湖北福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76 2 鄂州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77 3 湖北沼山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78 4 湖北鄂东桩基工程有限公司
黄冈市(12家)
79 1 湖北潮流钢结构有限公司
80 2 湖北华夏窑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81 3 湖北森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82 4 湖北玉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83 5 湖北金巢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84 6 湖北中大建设有限公司
85 7 湖北赤东建筑有限公司
86 8 湖北中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87 9 湖北宏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88 10 湖北长安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89 11 湖北中浩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90 12 山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咸宁市(4家)
91 1 湖北桂乡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92 2 湖北远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93 3 湖北南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94 4 湖北兴达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随州市(4家)
95 1 随州市沿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96 2 湖北广建建筑有限公司
97 3 随州市兴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98 4 随州市兴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恩施州(4家)
99 1 恩施自治州翔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100 2 恩施兴州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101 3 恩施市清江建安有限公司
102 4 建始县盛达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仙桃市(2家)
103 1 仙桃市鼎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04 2 湖北金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潜江市(2家)
105 1 湖北中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06 2 湖北长江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天门市(2家)
107 1 湖北华顶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08 2 湖北华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神农架林区(2家)
109 1 神农架林区基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110 2 神农架林区雄图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在省工商局注册的企业(15家)
111 1 湖北弘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112 2 湖北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113 3 湖北地矿建设工程承包集团有限公司
114 4 广厦湖北第六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115 5 湖北冶金建设有限公司
116 6 湖北长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17 7 湖北中威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118 8 湖北龙泰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119 9 湖北纵横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120 10 湖北高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121 11 湖北当代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122 12 湖北凌志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123 13 湖北民族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124 14 宝业湖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125 15 湖北省工业建筑总承包集团公司

工商注册于湖北省的中央企业
1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2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4 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
5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6 长江航道局
7 中国十五冶金建设有限公司
8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10. 湖北省的主要工业行业有哪些

汽车、钢铁、石化、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及建筑业

阅读全文

与湖北发展工业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济南跨工业北路轻轨是什么线 浏览:811
北门汽车站到富顺要多久 浏览:810
奥迪l系列哪个版本好看 浏览:458
平行进口汽车交易平台有哪些 浏览:604
工业园区是哪个城市 浏览:779
汽车前排座位怎么卸 浏览:943
湖南国防工业职业如何单招 浏览:144
福永至湛江汽车多少钱 浏览:778
广东工业用香精怎么样 浏览:398
大连有什么汽车工业 浏览:409
合肥到栏杆汽车有哪些 浏览:318
宝马m3内饰加装多少钱 浏览:427
为什么企业家都喜欢开奥迪 浏览:40
工业用的牛角扇用什么材料好 浏览:486
温州到昌南汽车票多少钱 浏览:557
工业企业投资如何拿地 浏览:580
湖南邵阳县工业园有什么印刷厂 浏览:540
如何看汽车产品型号 浏览:147
奔驰c200小保养多少钱 浏览:292
汽车表示什么东西 浏览: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