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工业化有哪些模式

工业化有哪些模式

发布时间:2023-03-19 03:03:22

A. 什么是工业化历史上的工业化模式有哪些特点

1.什么是工业化?历史上的工业化模式有哪些特点?
答:(1)工业化的定义有许多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窄的定义,认为工业化是指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这一定义可见之于许多有关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文献.巴
格奇(A.K.Bagchi)为《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撰写的辞条“工业化”就采用了类似的定义:“工业化是一种过程.下面是一种明确的工业化过程的一些基本特征.首先,一般说来,国民收入(或地区收入)中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提高了,或许因经济周期造成的中断除外.其次,在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就业的劳动人口的比例一般也有增加的趋势.在这两种比例增加的同时,除了暂时的中断以外,整个人口的人均收人增加了.”
另一类定义较为宽泛,中国经济学家张培刚即持此种观点.张培刚把“工业化”定义为“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
(2)历史上的工业化模式:
我们所谓“历史上的工业化模式”是指欧美发达国家历史上经历过的工业化模式.这些国家的工业化模式的共同特征为:
第一,这些国家的工业化都以建立在城市的大规模工业企业为载体.工业集中于城市,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外部经济”;大企业可以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工业化过程中,人口不断地向城市流动,社会逐渐城市化.
第二,在这些国家中,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化是民间发动的.所谓民间发动的工业化就是主要由个人积累资本和进行投资而推动的工业化,这种工业化一般表现为一种进化的、比较均衡的经济进步过程.
第三,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大多是消费品导向的;工业化起步于消费品工业,最早的重大机器发明是机器纺织,然后逐渐扩大到投资品工业,其进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消费品工业占优势的阶段、投资品工业的相对增加阶段和投资品工业渐占优势的阶段.
概括地说,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模式是追随市场的模式,表现为自发的进化过程,政府干预造成的扭曲较少,资源配置较为合理,但这一过程往往十分漫长.

B. 英美工业化模式的名词解释

世界各国由于经济发展的背景和起始条件不同,因此工业化特点各不相同,并形成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模式。综观世界各国工业化的道路可以发现,英国、美国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内生型工业可以归结为一种模式;其后,有德国、日本模式,特点是以较完善的市场机制为前提,通过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和军事力量实现工业化;此外,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东亚模式的工业化道路自成体系,具有明显的特点告宴笑。

虽然英国和美国的工业化进程在时间上并不一致(英国是在19世纪上半叶以工业革命为开端掀起工业化浪潮,美国则在19世纪末开始工业化),但是,两者的工业化的动力机制具有类似性,都是依靠市场方式自发推进工业发展,是在经济系统内生地实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转祥巧变的。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自由放任”一直指引着英国的工业化进程。可以将英国的工业化路径总结为:“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市场经济完善,出口扩大———部门利润率变化(以毛纺工业为代表的工袜含业利益大于传统农业部门利益)———生产结构转变的需求———圈地运动(土地产权和农业经营方式、生产组织的变化;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廉价劳动力)———资本积累———工业革命(技术革新)———以纺织为先导的工业部门的扩张———工业化向其他行业的进一步扩散———经济结构的变化———实现工业化。美国的工业化可以看作是英国工业化模式的延伸。不过,美国作为稍后工业化的国家,在吸收英国的市场经验基础上,政府强有力的指导政策也具有一定作用。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工业化不但建立在市场基础上,而且是以工厂体制和生产组织的内部创新为起点和动力的,
形成了“股份有限公司”、“通用制”等适合企业发展的大型生产组织,从而在较短时
间内聚集资源,实现社会化大生产,以机器工业代替了手工劳动的生产方式,从而完成了工业化。

C. 怎样才算是工业化国家

工业化率达到20%-40%,喊誉为正在工业化初期;40%-60%为半工业化国家;60%以上为工业化国家。

城市化率,即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般工业化初期为37%以上,工业化国家则达到65%以上。

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为初期阶段,人均3000美元为中期,人均5000美元为后期困渗吵。

工业化率是指工业总产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

(3)工业化有哪些模式扩展阅读:

工业化国家发展模式:

一类国家和地区包括新加坡,韩国,香港及台湾。即亚洲的“四小龙”。这个国家和地区在以国内生产取代非耐久性消费产品及投入进口的第一次进口替代完成后,都采用对内外销售提供相同诱因的外向发展战略。即“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

二类国家包括阿根廷、巴西及墨西哥等国。这些国家在第一次进口替代完成后,都采用对内外销售提供相同诱因的外向发展战略。即“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

三类国家包括以色列及南斯拉夫等国。这类国家开始出口扩张的时间虽然很早,但以后扩张的趋势有所缓慢。即“出口扩张型发展模式”。

四类国家包括智利及乌拉圭等国。这类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一直都采取国内导向发展战略,即“国内导向型发展模式汪侍”。

D. 社会主义工业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是在帝国主义包围封锁下进行的,它表现出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工业高速增长;二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三是工业化以社会主义改造为条件,即工业化是以建立洞迟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保障的是苏联的道路。1952—1976年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实证分析:
(一)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特点:
1.工业化起点低。2.理论模式与实际操作存在差距。3.重工业一直是工业化过程纳歼李中的重心。4.农业、轻工业长期滞后。5.农业成为工业化资金积累的摇篮。6.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为经济战略目标保驾护航。 7.目标的政治性。
(二)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历史启示
1.工业化道路没有固定模式,各国应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所处的国际环境,选择工业化的不同道路,确定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不同重点。但是,劳动密集型工业却是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通过对外经济交往虽然可以解决资金和技术不足的问题,但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却无法通过资金密集型工业来解决。工业化的一般规律不能违背。
2.必须加速工业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各国经济实力的较量最终是科技力量的较量。改悉必须端正科技指导思想,改变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加以吸收和改进,达到缩小中国工业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
3.必须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彻底改变以往仅在行政的集权与兜圈子的做法,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同时要改革被扭曲的价格体制,建立和健全市场体系,使资源配置在市场信号和效益信号的引导下趋向最优化。
4.工业化必须依托国际市场。任何国家的工业化都离不开包括资金、技术在内的国际市场。必须开展与他国的技术合作,积极利用和引进外资,积极参与世界商品市场的竞争,加速实现中国的工业化。
5.转换二元经济结构,农村要工业化。中国长期采用资金密集型的重工业发展模式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转换二元经济结构的中心问题。要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农村必须工业化。而实现农村工业化的关键在于改变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目前农村工业化的有效途径是发展乡镇企业。

E. (世界当代史简答题)英、法、德、美、俄工业化模式各有怎样的特征

(一)内生型工业化模式——英国和美国
英国是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其工业革命是自发产生和进行的,这种模式一般被称为内生型工业化,这是世界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殊模式,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英国的工业化是在已经相当发达的市场经济前提下发展起来的。先是圈地运动,使英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改变了农业经营方式和生产组织形式,率先在农业上实现了商品化生产;农业的先行发展使人口得以持续增长,为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和充足而又廉价的劳动力。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加上广大世界市场的开辟,为工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而蒸汽机的发明,正式揭开了工业革命序幕。技术革新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以纺织业为先导部门,采矿业和冶金业与其并行发展,带动了其他部门的产生和发展,工业化逐渐扩散到各工业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业中。利润的驱使,使英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农业不再占优势地位,工业和贸易及交通运输业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对英国人来说,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几乎是浑然一体,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工业化。
美国工业化的动因主要来自内部压力,可以看作是英国工业化模式的延伸。因为美国有灵活的经济体系和政府强有力的指导政策,对工业快速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美国在英国的基础上进行了工业化内部创新,建立了更先进的生产模式。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1776年独立以来,依靠国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特别是进行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在短短的200年的时间里,就实现了由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经济技术实力最强的国家,而且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首先,美国人创立了新的工厂体制。美国工业化时人力匮乏,但土地广大,水利资源丰富。于是,他们把原来一些分散的制作过程加以合并,实行新的分工,然后将制造某一商品的所有工序集中于一个工厂,并置于统一的管理之下。这种工厂制需要巨额资金,于是,组织有限公司成为解决资金的主要渠道,某一公司根据法律取得营业执照后,便可以从许多较小的投资者手里筹集资本,股东们只负“有限责任”,他们对公司的债务只按其所占有的股份比例承担责任。这种股份公司成为美国工业化的基础。
通用制是美国的另一项重要的技术创新。通用制使大规模的生产成为可能,产生“规模生产制”。在此之前产品是由工匠一件件制作的,而通用制的出现则使得产品可以批量生产和大量投放市场,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此外,美国远离欧洲大陆,不易受战乱的影响,而且还可在欧洲列强混战时获得若干订货的好处。结果,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不仅迅速地成为彻底的工业化国家,而且成为了世界主要的超级大国。
英美两国的发展还有许多共同点,除了它们都属于一种内生型的工业化模式外,语言、文化、政治传统、以及宗教信仰方面类同,都占有十分广阔的市场,有一个适宜工业化发展的政治机构和相应的社会组织,都能获取工业化所需的原材料。所以通常人们把英美两国的工业化模式合称英美模式。

(二)中间型工业化模式——法国
法国模式是一种介于内生型和应激型两种模式之间的类型。法国的工业化走了一条十分曲折的发展道路,形成了独有的法国模式。首先,在近代初期,法国在各方面与英国相比一直处于上风,甚至在工业起步阶段法国的条件也并不比英国差,然而,法国却未能成为“第一只变成青蛙的蝌蚪”。法国各方面的条件与英国有点类似,采取自由放任的宽松政策是机械模仿英国的经验,法国的特殊国情在于,它在工业化的进程之前从路易十四时代开始,就一直拥有较为强大的国家政权,但这些政权并未成为工业化的促进力量,反而在很多时候成了发展的障碍。于是,法国社会把建立民主体制视为经济发展的前提,而建立一个民主政府却引起了反复和剧烈的社会动荡,没有稳定的环境,法国以建立政治民主体制为先导的方式最终不仅未能达到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反而在某种特定的阶段阻碍了法国经济的起飞。当法国意识到政治上、经济上的自由放任发展模式实际上已经过时后,才探索如何将政治民主化与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看,当世界市场上已出现了一些领先国家,其余国家在竞争方面就不可能拥有与它相同的条件和地位。于是,要依靠某种经济之外的力量来帮助本国经济发展,而这种力量就是政府。此后的德国和日本依靠政府的力量取得了成功。它们得益于法国的探索——在一国经济起飞之际,其政治变革应追求一个能暂时适合经济发展的体制而不是一种绝对民主体制。

(三)政府主导型工业化模式——德国和日本
另一欧洲工业强国德国的工业化进程在法国工业化之后,其经济起飞时间相对较迟,德国通常被称为工业化第二集团的追随者,比美法等国工业化晚了整整一代人的时间,它们吸取了法国摇摆不定的教训,利用有效的社会军事组织形式,创立了一种成功的模式。建立了干预性很强的政府和一个主动积极的官僚体系。德国政府在其工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德意志政府的努力,德国在19世纪末终于成为一个实力强劲的新兴工业化国家。
而在亚洲东北部的日本,则是在明治维新后,通过明治政府的强力引导,在很短的时期内实现了现代经济的转轨,一方面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加速本国工业建设,一方面对外扩张、掠夺他国财富,通过一种血淋淋的方式也挤进了列强的行列。
德日两国工业化都快速进行并取得了显着成绩,而且它们的工业化过程有许多共同点。德日两国都是工业化第二集团中的主要国家,在发展的模式上,选择了应激型也就是政府主导型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其发展势头却超过了几乎所有的第一集团国家。这中间有很多因素,除了政府的作用和对教育的重视外,德日两国的企业卡特尔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两国在工业化过程中,企业卡特尔化成为工业化的一种主要趋势,表现出工业化发展对规模经济的要求,没有规模,就无法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
德日两国在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彻底现代化,也是在二战以后借助于外力完成的。正是1945年后美国对这两个国家进行的强制性民主改造,其现代化任务才得以彻底完成,而这也是德日两国在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所以,也可以说,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探索之后,德日等国由最初强权推行的赶超模式最终还是回到了民主体制下和平发展的道路。

俄罗斯的找不到

第2条问题也找不到

F. (世界近代史简答题)英、法、德、美、俄工业化模式各有怎样的特征

12~19世纪西方七次经济革命?好像没谁组织过吧?我来试试.

1.英、法、德、美、俄工业化模式各有怎样的特征?
英国模式一般被称为内生型工业化,是在已经相当发达的市场经济前提下发展起来的。
美国工业化可以看作是英国工业化模式的得天独厚的延伸,在英国的基础上进行了工业化内部创新,建立了更先进的生产模式。
法国想通过民主的政治体制来发展经济,为建立这样一种政治体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是一种介于内生型和应激型两种模式之间的类型。
德日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建立了干预性很强的政府和一个主动积极的官僚体系。
苏俄选择了集权的计划手段的发展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
-----
英美等国工业化模式http://www.chinabbc.com.cn/yljc/ldview.asp?newsid=200191713345604&classid=109106105
另请结合参考crethia的回答

2.列举12~19世纪西方七次经济革命及其中心地域。
1)封建庄园制度的瓦解。佛兰德尔,早在12世纪中期已经有许多庄园制度解体的迹象;在德意志中部和英国,只是到13世纪末,庄园制度才开始崩溃;14世纪以后,庄园制度的瓦解在更大范围内继续发展,英国迅速走到了西欧各国的前面;15世纪以后,出现了一个广泛的独立小农阶层,小农经济在农业中占了优势地位。
2)城市商业中心的兴起。以意大利和尼德兰为中心,12世纪以后城市商业日益发达,国际贸易的发展更为迅猛;到 14—15 世纪,西欧出现 4个区域性贸易区,即地中海贸易区、北海和波罗的海贸易区、汉萨同盟、不列颠贸易区;商业信用和银行业在西欧逐渐成长起来。
3)手工工场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14—15世纪,在意大利北部、尼德兰南部以及其他一些地区出现了手工工场。自15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行会小生产者的分化,促进了城市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产生。
4)商业革命,指从16世纪起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其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拓展、商品种类的增多、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商业强国的崛起和价格革命。商业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开始衰落,大西洋沿岸的国家西班牙、荷兰、英国和法国成为四大商业强国。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升,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5)圈地运动长达三个多世纪与继而兴起的农业革命,对英国经济发展影响之大,仅次于工业革命。
6)工业革命,有时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18世纪中叶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工业革命使人类跨入了机器时代,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以及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形成了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7)第二次工业革命,即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1870年前后,科学开始大大地影响工业,大量生产的技术得到了改善和应用。以德国和美国为中心,工业化重心转移到重工业,电力、石油、化工、汽车等新兴工业成为支柱产业,传统的钢铁、造船等重工业也迅速发展。

G. 世界上实现工业化的道路有哪些 简答

具体来说,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产业的选择,即重点产业和优先发展的产业、产业结构的类型及各种不同产业之间相互关系的确定和调整,比如发展的重点是选择轻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重工业、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是牺牲农业去发展工业,还是工农业协调发展等。

第二,技术的选择,即工业发展中技术类型的采用,也就是选择高新技术还是一般适用技术;是运用多使用劳动力的技术,还是多使用资本的技术。
第三,资本来源的选择,即通过什么方式或渠道筹集工业发展的资本,也就是来源于农业剩余的转移、对外掠夺,还是工业自身的积累、引进国外资本等。
第四,发动方式的选择,即工业化进程是靠民间发动,还是由政府推动。

第五,发展方式的选择,即工业发展是依靠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资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还是采用集约型的增长方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第六,实现机制的选择,即工业化的任务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去实现,还是由计划机制的作用来完成。

第七,城市化模式的选择,即伴随工业化发展的是适度城市化、滞后城市化,还是过度城市化。

第八,国际经济联系的选择,即工业化过程中是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还是闭关锁国,发展内向型经济。

H. 工业化是什么

一、工业化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随着西方手工业和商业的迅速发展,就产生了大商业资本家,而在同时,西方创造性的学习继承了东方初级科学文明成果,并在后来将之发展为人类髙级科学文明。即高级数学,高级化学,髙级物理学。之后这些学科又服务于人类经济发展,便产生了机械学和动力学。而机械学与动力学最初产生了原始动力机械,如风动或水动的各种大型机械,如荷兰风车,英国水动力纺织机等。这些科技理论原产于北欧,后来由于英国丰富的自然和人文及商业资本资源,这些初级科技机械又发展为高级机械和动力设备,这就是瓦特利用机械学,热学和动力学等学科,发明了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即由初级手工机械和自然动力,向人类高级机械和科技动力发展的阶段。这就是人类科技工业革命的开端。简称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工业化的三次模式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又产生了斯特拉发明的交流发电机为主的电力革命简称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又产生了,电脑和数控机床及芯片为主的电子自动化工业革命,简称第三次工业革命。

三、工业化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和不足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生产效率成几十倍上百倍的增长,资本投资效益成百倍的增长,商业资本开始大量涌入工业经济投资领域,使工业资本迅速积累和扩大,产生了工业资本阶级,也即工业大资产阶级。这些阶级的利益被政府大量侵吞和剥削,便形成了大资产阶级与政府的予盾,而之后大资产阶级发动工人和农民组织,组织平民与政府展开各种斗争。结果形或了西方奴隶君主制,向君主立宪制发展,肯定了大资产阶级的功绩,并提高了大资产阶级的地位,成立了以大资产阶级为主的联合政府。这种斗争最终也是通过两种手段为主,一种是和平改良奴隶制政府,以英国逼退英王为主的政变。一种是推翻和消灭现政府,如法国大革命巴黎公社,推翻了路易十六王朝,并把王朝王后并家族推上断头台。

在以上阶段,西方经济主要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市场经济主导发展。在这之后,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崛起,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英国和法国成为欧洲两大强国,之后为了争取经济利益,英法之战开始,同时德国利用英法大战之机,在卑斯曼首相的领导下,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发展为可与英法争夺霸主的强国,并发动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德国彻底战败被瓦解。从此,欧洲列强灰飞烟灭,美国利用两次世界大战,大发战争军火之财,美国经济和军事与科技迅猛发展,在欧洲三败具伤之机,迅速拉起了北约联盟,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巨头。

之后人类社会先基本处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北约联盟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华约联盟的冷战阶段时期。后美英法同谋,利用苏联政府和苏共的腐败,玩死了苏联,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并成为金融和军事国际寡头的超级大帝国。

在这个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和美国经济,又进入的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期,资产阶级日益强大,又产生了与工人和民众的利益斗争。加之市场经济导致大工业经济的迅猛无序发展,这种无序发展,必然引起社会部分产能过剩和产品滞销(现在中国也处在同期现象与结果)。而这一经济现象,必然导致经济的停滞不前,大批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的严重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使原本资本家过分压榨劳工和员工利益的严重予盾冲突快速发展为武力冲突,一批资本家被消灭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应运而生。

此时,美国总统,罗斯夫在对人民的重大承诺之下,被选为美国总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资本主义改良运动,简称罗斯福新政。主要举措有三点,一是主要战略型和关键科学技术型企业收归为国有。二是大幅减税降费,让利于民,扶助贫困人员,对企业和贫困人员实行金融和政策怀柔与优惠。三是订立《劳工法》以工会为工具,代表工人与资本家进行合理合法的斗争,以保障劳工的工资权益和劳保福利等。自新政以后,纯市场经济理论和模式退出了美国经济领域。成了政府主导为主的市场调节经济,使美国经济又一次飞跃发展,人民快速富裕,吸引力更大,很多科技人员移民美国,使美国科技主导世界科技发展,引领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并掌握了世界工业和军事科技的制高点。与此同时西欧国家向美国学习,经济和国民收入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工业富裕之国。

I. 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途径有几种,每

新型建筑工业化可归纳为五个优点:

第一,标准化的设计。

建立标准化的单元是标准化设计的核心。其不同于早期标准化设计中仅是某一方面的标准图集或模数化设计。BIM技术的应用,即受益于信息化的运用,原有的局限性被其强大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能力突破,更利于建立标准化的单元,实现建造过程中的重复使用。

第二,工厂化的生产。

是建筑工业化的主要环节。目前最为火热的“工厂化”,其实主体结构的工厂化是根本的问题。传统施工方式中,误差控制在公分级,比如门窗,每层尺寸各不相同是主体结构精度难以保证存在最大的问题;主体结构施工采用的还是过度依赖一线农民工的人海战术;施工现场的诟病即为产生大量建筑垃圾、造成的材料浪费、对环境的破坏等问题;更为关键的是,不利于现场质量控制。而这些问题均可通过主体结构的工厂化生产得以解决,实现毫米级误差控制及装修部品的标准化。

第三,装配化的施工。

装配化施工中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两个层面即其核心,特别是管理层面,工业化运行模式有别于传统形式。相比于目前层层分包的模式来说,建筑工业化更提倡“EPC”模式,即工程总承包模式,通过EPC模式,把技术固化下来,形成集成技术,实现全过程的资源优化。确切的说,这是建筑工业化初级阶段主要倡导的一种模式。作为一体化模式,EPC实现了设计、生产、施工的一体化,使项目设计更优化,利于实现建造过程的资源整合、技术集成及效益最大化,才能在建筑产业化过程中保证生产方式的转变。

第四,一体化的装修。

即从设计阶段开始,与构件的生产、制作,与装配化施工一体化来完成,也就是实现与主体结构的一体化,而不是毛坯房交工后再着手装修。

第五,信息化管理。

即建筑全过程的信息优化,初始设计就建立信息模型,之后各专业采用信息协同作业,图纸在进入工厂后再次进行优化处理,装配阶段也需要进行施工过程的模拟。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会集成各种优势并互补,朝着建设逐步向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加上信息的开放性,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并促使工程建设各阶段、各专业主体之间信息共享资源,解决很多不必要的问题,有效地避免各行业、各专业间不协调问题,加速工期进程,从而有效解决设计与施工脱节、部品与建造技术脱节等中间环节的问题,提高效率并充分发挥了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特点及优势。

J. 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过两种影响较大的模式,这两种模式有何不同中国借鉴的是哪种模式又有何新发展

以政府计划为主的计划经济模式和以市场为主的市场经济模式。中国借鉴的一开始是计划,之后,改革开放后是亏漏市场经济,发展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即国家占销蔽烂主导的市场经济并颤模式。参考一下。

阅读全文

与工业化有哪些模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汽车前脸怎么改装好看 浏览:937
奥迪q5贴改色膜要拆哪些东西 浏览:350
加装汽车显示屏哪个牌子好 浏览:808
汽车商务礼仪包括哪些内容 浏览:981
工业设计适合转什么行业 浏览:872
柴油工业尿素多少钱 浏览:938
汽车保养辅料哪个好 浏览:847
drz汽车是哪个品牌 浏览:90
汽车门烤漆多少度 浏览:839
汽车贴纸怎么撕干 浏览:830
如何查找员工业绩 浏览:783
山东哪里有到大庆的汽车 浏览:751
换奔驰GLE320刹车片多少钱 浏览:56
奔驰漏油是什么事 浏览:200
奥迪a4l遥控器怎么拆 浏览:970
去长城怎么坐汽车 浏览:260
广州有多少工业园区 浏览:11
汽车刹车盘有电怎么回事 浏览:16
西山农场兵团工业园属于哪个区 浏览:954
共享宝马有什么好处 浏览: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