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各国工业发展的过程
世界近代后期经济史是以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工业化运动和东方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生长为特征的。
1790-1815 年,法国革命和分裂欧洲的战争随着拿破仑的失败和1815年维也纳和约的签订已成为过去,而从英国开始的另一场革命却在全球如火如荼。这场革命主要是经济性的革命,即涉及到财富创造、制造技术、资源开发以及资本形成等多方面。通过这场革命,建立和扩展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企业主和雇佣劳动者在工业化进程中壮大、产业革命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迅速增长并向世界扩散。西方近代后期经济历史经历了资本主义经济成熟时期(1816-1850)和资本主义经济高涨时期(1850 -1872)两个阶段。
资本主义向世界扩张,是资本追求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必然规律。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价格低廉的商品,加上刀枪火炮,摧毁一切抵御外国入侵的万里长城和一道又一道民族闭关自守的屏障,从亚洲、非洲、大洋洲到拉丁美洲,它迫使一切民族从属于资本主义、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资本主义强国利用经济上的优势,用价格低廉的商品和自由贸易的手段,把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变成了资本主义扩张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东方资本主义经济的生长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扩张的必然结果。当中国、印度等国家还停留在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封建自然经济阶段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发展起来并积极向东方扩张。19世纪30年代,英国在巩固了对印度的殖民地经济地位后,于1840年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不平等的《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获得了开放商港、在长江自由通航、给予外侨治外法权等特殊利益;美国、法国在" 一体均沾" 的要求下与清政府订立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1840-1894 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初步形成。
1.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
18世纪末在英国开始建立的" 工厂制度" ,到19世纪不仅在英国本土,而且在法国、瑞士、比利时、德国及美国等国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工业生产的发展,使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据门德尔逊的研究:"1821 年,英国全国家庭中,从事农业的只占33%,从事工商业的却占了48%。" 世界工业发展的年增长率以及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生产发展中所占比重情况,揭示了西方近代后期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
据W .W.罗斯托的研究:1705-1785 年,世界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5 ,1780-1830 年达到2.6 ,1830-1840 年达到2.9 ,而1840-1860 年达到3.5 ,1860-1870年达到2.9.世界工业生产
资料来源:罗斯托《世界经济》第52-53 页19世纪期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要是通过机械化工业的建立而扩展的。大机器工业生产使商品价格不断下降,从而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打败竞争对手,夺取工业垄断地位。产业革命以后,大机器工业所生产的产品在对外贸易出口的产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1822年英国的出口贸易(不包括再出口)总计3700万英镑,其中:纺织品、金属加工、制革和陶器制品3000万英镑,占总计的81.00 %;棉纺织品1730万英镑,占总计的46.70 %;毛纺织品6.50百万英镑,占总计的17.60 %。大机器工业所生产的产品出口比重增加在英国主要工业部门——棉纺织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表1-2 是英国1819-1846 年期间棉纺织品的产值和出口值的情况。
英国棉纺织品产值与出口值
资料来源:艾利逊:《大不列颠的棉业》,伦敦1886年版,第59页19世纪初,法国开始了产业革命。它首先是采用英国的棉纺织机器,并发明了丝织机和麻织机。但是,由于拿破仑进行战争,军费开支十分浩大,后来战争又在法国本上进行,1815年拿破仑最终彻底失败,从而使国民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延缓了产业革命的进程。20年代中期,法国逐渐恢复战争的创伤,经济重新活跃起来,加之1825年英国废除了关于机器出口的禁令,法国利用有利的好时机,大量输入英国机器,广泛招聘国外各类技术人员,使机器的采用和工厂制度首先在纺织业中得到普遍推广。与此同时,冶金、金属加工、采煤、印刷等工业部门在技术上和生产上,以及规模上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据里乌的《工业革命》资料:" 多尔夫斯.弥格公司在1834年有26000 纺锤;3000机械织机,120 座印刷台,雇有4200名工人;勒克勒佐的施奈特工厂,1812年雇有230 名工人,1850年有3250名工人,1870年有12500 名工人;洛林的温台尔工厂1870年有9000名靠工资为生的工人。" 法国在19世纪中叶的工业发展还体现在工业中使用的蒸汽机迅速增加,1831年建成了第一条铁路,到1848年法国建成的铁路已达2000公里。但是,法国的工业部门结构承袭了中世纪以来的传统特点,高级服饰、奢侈品的生产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小工厂在法国工业中占有很大比重,因而,小手工业在法国远远超过大机器生产而占主导地位。此外,法国小农经济普遍存在,高利贷资本特别发达。因而,法国虽然仅次于英国开始和完成了产业革命,但法国的工业发展比英国要缓慢得多。
西方近代后期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理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最能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杰出代表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大卫.李嘉图。从1815年起,李嘉图连续发表文章反对维护土地贵族利益而不利于工业资产阶级的谷物法;1817年,李嘉图出版了英国古典经济学最具有科学论点的杰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贯穿全书的基本思想就是宣扬只有经济自由的资本主义工业制度最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在李嘉图的这部着作中找到了反对地主阶级的理论武器,因为李嘉图站在工业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主张自由贸易、反对谷物法,建议降低粮价和减低租税;李嘉图站在工业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认为资本主义是社会生产唯一可能的、绝对进步的自然形式,自由竞争既保证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结合,也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开创了可能性;李嘉图关心生产力的发展,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 他希望为生产而生产;" 李嘉图比斯密更为关心资本增殖与财富的分配规律。
19世纪40年代,英国基本完成产业革命,它标志英国已经从工场手工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变成了机器大工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1846年,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使英国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到1870年,英国在世界工业中所占的比重达到32%;煤产量、铁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50%;英国的对外贸易额相当于法国、德国、美国的总和,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5%;此外,英国拥有的商船吨位高居各国的首位,相当于法国、德国、荷兰、美国以及俄国商船吨位的总和;伦敦成为世界唯一的国际金融中心,世界各国的公债、公司证券纷纷来伦敦上市;19世纪50年代以后,英国农业生产得到飞速发展,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发展使英国最早在农业中使用机器,推进了农业技术的改进和农业产品产量的提高。英国近代工业的资本主义发展,不仅使废除谷物法后的英国农业经济迅速发展,自由贸易政策取得" 最伟大的胜利," 而且使生产率迅速增长,成为确立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决定因素,使英国进入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
1848年欧洲革命后,法国资本主义工业进入大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法国的工业总产值增加了两倍,机器大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法国继英国之后完成了产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但是,法国的资本主义工业进入60年代以后发展缓慢,相继被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较快的美国、德国超越过去了。
美国于1776年7 月4 日宣布独立,建立美利坚合众国,在政治上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但在经济上却仍然依赖英国,直到1812-1814 年的美国争取" 产业独立" 的第二次英美战争,才使美国走上了独立发展经济,开始产业革命的道路。美国的产业革命和英国、法国一样,也是从棉纺织业开始,进而扩展到其它部门。在产业革命的进程中,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不仅带动了美国工农业的发展,而且对于开发西部不发达地区,加强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促进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美国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修筑沟通南北、连接东西水路的大小运河。1825年建成伊利运河,使东部的哈得逊河同西部的大湖区联为一体,成为沟通东西部的第一条水路通道。例如,过去从奥尔巴尼到布法罗要20天,伊利运河的建成使其缩短了14天,运输费用从每吨90~100 美元下降到9 美元左右。到1840年,美国基本上形成一个以运河为主体的水上网络;与此同时,美国的铁路以比水上运输发展更快的速度成长起来。183O年,美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到1840年,美国铁路已初具规模,总长度超过5000公里,到1860年已建成50000公里,担负了全国货运量的23,1869年建成横贯美国东西的铁路干线,使全国铁路长度超过了80000 公里。美国农业的技术进步和资本主义工业化是同步进行的。在产业革命进程中,改良农具、发明农业新机器成为美国农业技术进步的一大特点,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马拉的小麦播种机、收割机、打谷机、玉米栽种机等农业机器开始在农业生产中采用。在1855年的国际博览会上,美国的打谷机、收割机超过英国和法国的打谷机、收割机而获得大奖。1855年,美国已有10000 台收割机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中发挥效力。1860年美国农业生产总值比1800年增加了五倍以上,发达的农业有力地促进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是农业资本主义发展中"美国式道路" 的一个典型特征。
在欧洲大陆上继英国、法国后的工业化发展国家是德国。德国的工业化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30-40 年代;第二阶段是50- 60年代;第三阶段是70-80 年代。与英、法、美等国一样,纺织业在工业化进程中首先成为先进部门。麻纺织业是德国最早发展起来的工业,1831年普鲁士境内有252000架麻布织机,其中有35500 架属于专靠织布为生的麻布织匠;1839年,普鲁士境内已有11个生产亚麻纱的工厂;1846年,已有313 个纺纱厂和750274个机械纱锭。19世纪30年代,德国境内特别是莱茵河流域已出现了一批工业中心,采矿业、冶金业和机械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1834年,德国38个邦国中的18个主要邦国联合建立了关税同盟,废除内地关税,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制度,国内市场开始走向统一。产业革命在德国开始了,到1848年,德国工业各部门都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新技术和机器;1835年德国第一条铁路建成,到1848年,德国铁路总长度已达到了2500公里,在欧洲仅次于英国,居第二位。但是,当时德国的大部分地区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要部分,德国的基本政策还是以农立国,农业人口占70%以上,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1850年,德国政府颁布法令,把赎买封建义务的范围扩大到全国农民,1852年,德国在38个邦国中实行关税同盟,这些措施加上1848年欧洲革命及英、法工业革命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德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农业中资本主义的" 普鲁士式道路" 取得胜利,为德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从1850年至1870年,德国产业革命进入高潮,工业资本飞速增长。
在这段时间,工业生产增长了一倍,年平均增长率为3.5 %,煤产量从690万吨增加至3400万吨,生铁产量从21万吨增至126.10万吨,铁路线从5856公里增至18876 公里。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工业的比重从21%提高到28%,各种不同工业部门大企业的股份公司纷纷创建,在1851年至1870年期间,仅在普鲁士就创立了295 个大公司,包括矿山公司、冶金公司、保险公司、铁路公司等,拥有24亿马克的资本。重工业的迅速发展是50年代至70年代德国工业高涨的典型特征,也是德国能迅速克服落后状况,跻身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行列的重要原因。从1861年至1870年间,生产资料的生产提高了23%,消费资料生产增长9 %,出现生产资料生产快于消费资料生产增长的现象,重工业在德国资本主义工厂制度中占统治地位。德国的工业化进程的第三阶段是从1871年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开始的,70年代至80年代,德国完成了产业革命并开始了德国工业的跳跃式发展。
1867年9 月14日,马克思的《资本论》第1 卷在德国汉堡出版。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是一划时代的事件。从16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制度从确立、发展至产业革命的兴起,以及从重商主义学说到古典经济理论的演变,对资本主义及其经济运行机制系统研究的时机已经成熟。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初版序中所说:" 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与其相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马克思又说:" 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 西方的其它国家,如荷兰、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比利时等国家较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在近代经济发展中却落后于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意大利是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最早的国家之一,但是意大利长期的封建割据以及地中海贸易中心的转移等使意大利的资本主义发展缓慢。1848年欧洲革命打击了封建制度,使意大利从50-60 年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较快发展。在北部的庇蒙特、伦巴底、托斯坎尼等地区,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企业日益增多,尤其以纺织业的发展最为显着。在这段期间,棉织品的产量增加了三倍,毛织品产量增加了二倍,丝织品产量增加了一倍。
新的工业部门如冶金和机械制造业也开始建立。在农业方面,资本主义大农场在意大利北部地区出现,同时,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谷物和其它农产品产量的措施也在资产阶级化的贵族领地上应用。1870年意大利实现了统一,意大利的统一为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提供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使它能够充分利用英国、美国等国的先进技术和经济成就。意大利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走上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之路,进入产业革命进程。
俄国由于农奴制长期统治着全国的政治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但是,俄国在世界近代历史中无论是军事上还是经济上都属于欧洲强国之列。尤其是彼得大帝,在其统治期间效仿英、法,大力鼓励和扶植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建立使用机器的工厂等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61年俄国废除了农奴制,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使俄国有条件开始进入实质性的产业化进程。
⑵ 以工业为主的经济分别是哪个国家的
1、现阶段不存在以工业为主的经济国家这一说。现在的说法为:后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
2、后工业化国家就是常说的发达国家。以美国、英法德为首。
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指经济发展程度介于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又称“新兴工业化国家”、“半工业化国家”,以中印土耳其巴西等。
其余国家为发展中国家。
各类国家的明细科参考网络
⑶ 工业革命浪潮发端于哪个国家
工业革命浪潮发端于英格兰中部地区。
工业革命(The Instrial Revolution )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the Age of Machines)。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一般认为,蒸汽机、煤、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也是最早结束工业革命的国家。
⑷ 目前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完成了工业化我国完成工业化的地方有哪几个
发达国家通常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生活水准比较高的国家,又称工业化国家。发达国家大多具有较高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但并非所有具有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国家都被称为发达国家。中东国家因为社会发展程度较低,所以被排除在发达国家行列之外。 在联合国的运作中,目前并没有建立起一套发达国家的标准。根据各种国际组织的资料来看,公认的发达国家共24个,分别是: 卢森堡、挪威、瑞士、爱尔兰、丹麦、冰岛、瑞典、英国、奥地利、荷兰、芬兰、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葡萄牙、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新增的发达国家共8个,分别是塞浦路斯、巴哈马、斯洛文尼亚、以色列、韩国、马耳他、匈牙利和捷克
⑸ 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是什么
目前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是中国。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令人骄傲的成就,建成了全球最为完整的工业体系,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主要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出口贸易规模多年创世界第一,工业结构逐步优化,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
主要特征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表现出来的三个重要特征:
1、中国的工业化是一个具有十几亿人口大国的工业化,中国的人口超过了所有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人口的总和。
2、中国的工业化是一个长期、快速推进的工业化,世界上还很少有国家能够长期保持如此高的工业化速度。
3、中国的工业化是一个低成本的出口导向的工业化,几乎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能够找到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产品。
⑹ 近代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哪一个国家
说到近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自然是日不落帝国英国了。英国作为最先完成资本主义革命的国家,自然也是最有机会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了。第1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的60年代,这是世界技术发展史上第一次巨大的革命,它还是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旧有的手工劳动的时代。
而工业革命出现的原因也正是为了满足手工业需求,因此在工厂手工业最为发达的纺棉纺织业开展了最早的工业革命。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织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20年之后,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这更是为当时的人民提供了便利的动力。并且瓦特改良蒸汽机得到了迅速的推广,这也是使人类社会也是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改革,更是一次剧烈的社会变革,它推动了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思想领域等各个领域诸多方面的变革,这也极大的提高当时的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地位。
⑺ 工业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有哪些
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y),又称已开发国家,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发达国家有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意大利、瑞典、芬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瑞士、奥地利、土耳其、澳大利亚、新西兰、希腊、冰岛、爱尔兰、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 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y)也称作开发中国家、欠发达国家,指经济、技术、人民生活水平程度较低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发展中国家有安道尔、巴林、巴巴多斯、文莱、塞浦路斯、爱沙尼亚、中国香港、以色列、列支敦士登、马耳他、摩纳哥、卡塔尔、圣马力诺、新加坡、斯洛文尼亚、阿联酋阿尔及利亚、吉布提、埃及、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黎巴嫩、摩洛哥、巴勒斯坦被占领土、阿曼、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苏丹、叙利亚、突尼斯、也门、柬埔寨、中国、斐济、印度尼西亚、基里巴斯、朝鲜、老挝、马来西亚、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蒙古、缅甸、瑙鲁、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泰国、东帝汶、汤加、图瓦卢、瓦努阿图、越南、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波黑、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黑山、罗马尼亚、俄罗斯、塞尔维亚、塔吉克斯坦斯坦、马其顿、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安提瓜和巴布达、阿根廷、巴哈马、伯利兹、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多米尼加国、多米尼加、厄瓜多爾尔尔、萨尔瓦多、格林纳达、危地、马拉圭亚那、海地、洪都拉斯、牙买加、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巴拉圭、秘鲁、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乌拉圭、委内瑞拉、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佛得角、中非、乍得、科摩罗、刚果(布)、刚果(金)、科特迪瓦、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加蓬、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肯尼亚、莱索托、利比亚里、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里、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尔爾尔、尼日尔爾利亚、卢旺达、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内加尔、塞舌尔、塞拉利昂、南非、斯威士兰、塔桑尼亚、多哥、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
⑻ 工业化国家有哪些
1、工业化国家有俄罗斯、英国、美国、法国、德饥陪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
2、国家工业化一般是指制造业或第二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中就业的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的过程。工业化是一个长期不断陆肢羡变化的过程,其间往往还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一方面由传统的农业部门占主导地位向工业占主导地位转变,另一方面工早拍业部门的内部结构也处于不断的演进之中。一般将工业化划分为早期工业、中期工业和新兴工业三个阶段,以表示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更多关于工业化国家有哪些,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446e481616109146.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⑼ 世界工业化国家有哪些
世界工业强国有哪些
美、意、法、德、日、中国、瑞典、英国、芬兰
七大工业国包括哪些国家
1,它指的是7种货币,美元(美国),欧元(欧盟),英镑(英国),加元(加拿大),澳元(澳大利亚),瑞士法郎(瑞士),新西兰元(新西兰)
2,G7:美、英、法、伐、意、加、日
全世界八大工业国有哪些国家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加上俄罗斯。
全世界八大工业国有哪些国家
八大工业国
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及俄罗斯
当今世界究竟有几个真正的工业国
有 不多
世界上工业大国有哪些
按洲分欧美:美国 加拿大 英国 法国 德国 俄罗斯亚洲:中国 日本 韩国 中国台湾 印度 伊朗南美洲:巴西 阿根廷基本上就这些有一定的规模,我国的工业规模很大但是在某些方面还需要做强
世界上有几个国家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我所知道的美国、中国。俄罗斯偏于重工业,英法德日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是不是也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印度、巴西几个少数发展中国家好像也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世界上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有那些
我所知道的美国、中国。俄罗斯偏于重工业,英法德日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是不是也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印度、巴西几个少数发展中国家好像也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世界上“临空型”的工业园区有哪些国家
临空型工业是当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工业布局形式。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工业的出现,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工业产品特别是电子元器件产品的生产日益向小型化、轻量化、短期化方向发展,这样就可以利用迅速方便的空运来实现产品的运输,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要求。对于小型、轻量的电子元器件等尖端产品的生产组装,空运成为最便捷的传送方式,被认为是工厂传送带的延伸。这就使智力、技术、资源和交通条件成为决定这类工业布局的关键因素。在智力资源密集地区修建现代化的机场和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在机场附近建立大批电子工业企业,把智力、技术、交通等生产要素组合在一起,利用其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形式,就是临空型工业布局的基本特征。日本九州南部和本州东北地区是两个典型的"临空型"布局.美国"硅谷"是知识密集,环境优美的新型工业区,也属于"临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