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朐有哪些知名企业
秦池早完蛋了
只有一个华建铝型材 其他的全是垃圾 没有啥经济支柱产业 目前临朐经济在潍坊市排名第一(倒数)
2. 临朐县的经济
清末至民国时期,临朐经济是封建所有制束缚下的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临朐县90%以上的人口务农。 据1946年统计,地主、富农占临朐县总人口的4.1%,却占有临朐县土地的15.8%,以此剥削贫苦农民。因土地占有不均,加之生产方式落后,劣种、稀植、粗管,诸多灾害袭扰,致使农业发展缓慢。手工业只有缫丝比较发达,余为榨油、造纸、红炉等业,均为私家经营,生产规模较小。由于交通闭塞,商业仅以蚕丝和黄烟等土特产品交易为大宗。至1949年,临朐县社会总产值仅6400万元,农业总产值5052万元,工业总产值501万元,社会商品零售额1175万元。
1987年临朐县社会总产值124495万元,国民生产总值57642万元,国民收入49493万元,同1949年相比,分别增长19倍、17倍和16.9倍。
2013年临朐县地区生产总值205.55亿元,同2012相比增长10.7%。财政总收入17.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4亿元,同2012相比分别增长24.2%和28.5%。 临朐是农业县,盛产粮油作物和烟草、桑蚕。但在清末民国年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生产力受到严重束缚,生产工具陈旧,耕作方式原始,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正常年景粮食亩产仅80公斤左右。勤劳的临朐人民虽经年劳动,却仍过着缺衣少食、糠菜半年粮的贫困生活。1938年日军入侵后,战事频繁,兵匪为患, 农事难顾,致大量土地荒芜。1942年前后,临朐变成了骇人听闻的无人区。
1946~1951年,人民政府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社会秩序安定,农业生产开始恢复。50年代初开始的农业合作化,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本特征的新的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980年,县内推行生产责任制,适合县情、顺乎民心的农业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林、牧、副、渔五业俱兴。
1987年,临朐县粮食总产量和农业总产值分别为1949年的3.73倍和5.5倍。 农业商品率为63.7%,比1986年增长12.9%。
2009年,临朐县粮食播种面积95.3万亩,粮食总产量34.7万吨,增产7758吨,同2008年相比增长2.3%。其中:小麦45.9万亩,单产341.2公斤,总产15.7万吨,同2008年相比增长1.3%;玉米42.9万亩,单产394.5公斤,总产16.9万吨,同2008年相比增长5%。全县果园面积19.2万亩,果品产量21.3万吨,同2008年相比减少3.1万吨。 建国前,临朐县工业规模很小。清光绪末年经营桑皮纸、陶土、石灰等手工业者不足两千人。民国初期,缫丝业兴起,其它手工业也随之发展起来。1929年后, 因丝价下跌,多数丝厂倒闭后转营榨油业。1933年,临朐县有丝厂139家,油坊220家,酿酒业41家、造纸业520家。1938年,日军入侵临朐,县内手工业遭到破坏,大部停业。
1949年,临朐县第一家国营工业企业——华昌油坊在孔村建立。1952年,临朐县第一个手工业合作企业——信纪红炉社在城关镇成立。同年底,县以上集体工业企业发展到18家,国营工业企业2家,工业年产值753万元(1980年不变价格,下同)。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4月,临朐县有木业、修配、皮革、砖瓦、石灰、土陶业、缝纫、印刷、鞋业、造纸、绳经、席业等合作社、组67个,人员2285人。全年工业总产值86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
1987年,临朐县工业总产值52136万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37个(含省辖、市辖和其它企业10个) ,总产值14240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27.3%;乡镇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211个,总产值15884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30.5%;村及村以下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2.2%。临朐县拥有主要专业生产设备5089台, 乡镇以上工业企业职工30119人。1987年,临朐县工业总产值在潍坊市占第八位。
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19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40亿元,比上年增长15.4%,产品销售率达98.5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增加值52.7亿元,增长17.1%。华建铝业、供电公司、万豪纸业3家企业进入全市“百强企业”行列。
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4.5亿元,实现利税11.6亿元,利润7.1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17.6%、19.7%和16.6%。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48家,比上年增加19家,其中六和饲料、华建铝业、供电公司、万豪纸业等4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5亿元;利税过500万元的企业63家,比上年增加21家,其中过千万元的15家,增加3家;实交税金过百万元的企业75家,其中过千万元的6家。 临朐地处山区,过去交通闭塞,商业素不繁荣。至清朝末期,有部分蚕茧、烟草、山果、药材、桑皮纸及畜产品运销外地,多由外地商贩采购。胶济铁路通车后,外国商品输入,商贩逐渐增多。民国前期,临朐蚕丝因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增长而兴盛起来,农业稳定,土特产品增多,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县城为临朐县商品集散地,店铺有200多家,冶源、五井、九山、蒋峪等较大集镇市场也较繁荣,临朐县年交易额数百万元。日军侵占临朐后,沦陷区民不聊生,流通渠道受阻,商业凋敝。
1948年,临朐全境解放,商业开始复苏。建国初期,国家在发展国营商业、积极扶持供销社集体商业的同时,贯彻“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方针,扶助私营商业。
1987年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3474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成份的商品零售额8233万元,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5.1%;集体所有制成份的商品零售额10553万元, 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45%;个体零售额4688万元,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9.9%。在市场繁荣的同时,曾出现过伪劣商品和物价混乱的现象,其弊端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逐步解决。
2009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3亿元,同2008年相比增长19.1%。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3亿元,同2008年相比增长19.1%;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9.3亿元,同2008年相比同2008年相比增长19.1%。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1.1亿元,同2008年相比增长17.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8.5亿元,增长同2008年相比32.4%;其他行业零售额2.8亿元,同2008年相比增长10.2%。分经济成分看,公有经济零售额17.3亿元,同2008年相比增长35.9%;非公有经济零售额45亿元,同2008年相比增长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