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20年GDP十强地级市:苏州一骑绝尘,五城过万亿
在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之外,还有一些普通地级市,经济实力十分强劲。
表:GDP十强地级市
5城过万亿,苏州遥遥领先
2020年,我国GDP超过万亿的城市达到了23个,比上一年度增加了6个。其中,超过万亿元大关的普通地级市共有5个,比上一年度增加了2个,新进入者分别是泉州和南通。
其中“领头羊”苏州在地级市里遥遥领先,GDP总量是第二名无锡的1.6倍,被誉为最牛地级市,多个指标在地级市中可谓“无敌手”。根据苏州市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全年实现GDP为2017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这也是全国第六个GDP突破2万亿元大关的城市,也是唯一一个突破2万亿元大关的普通地级市。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苏州全市 科技 进步贡献率达66.5%,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认定数、净增数和有效数创 历史 新高,年末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9772家,总数仅次于四大一线城市,位居全国第五,在新一线城市中领跑。同时,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03亿元,比上年增长3.7%,首次进入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 财经 分析,苏州背靠上海,上海的溢出效应特别明显,强大的科教资源和现代服务业带动苏州、无锡等苏南、苏中地区的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苏州下辖的几个县级市如昆山、张家港、常熟长期位列全国百强县前列。其中,昆山市在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中已连续十余年位居榜首,素有“中国最强县”之称。2020年全市GDP为4276.8亿元,现价增速为5.7%;工业总产值 历史 性地迈上万亿元新台阶;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1398.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5亿美元,40.3%的增速创近五年来新高。
苏州之后,同样来自苏南的无锡位居第二,与宁波、青岛、长沙和郑州等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同处于1.2万亿元梯队。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无锡的人均GDP高居普通地级市之首。
佛山位居普通地级市第三位,在第一经济大省广东也仅位列深圳和广州两大一线城市之后,位列第三。佛山是我国的工业大市,工业产值在全国名列前茅,装备制造、家用电器、陶瓷建材、金属制品等工业经济实力突出。
今年新进入万亿元大关的城市是泉州和南通。数据显示,2020年泉州GDP为10158.66亿元,增长2.9%。在“十三五”收官之年,泉州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万亿元,连续22年位居福建首位。
作为一个普通地级市,泉州能够力压省会福州和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厦门,成为福建首个GDP万亿元城市,仰仗的是坚实的实体经济、民营经济。丁长发说,泉州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是县域经济非常发达,县域经济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产业链,下辖的晋江、石狮、南安、安溪等地都有突出的主打产业。
南通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全年全市GDP为10036.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7%,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4和1.0个百分点。GDP突破万亿元,标志着南通综合实力、生产能力迈上了新台阶。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南通人口净流出呈现逐年减少的发展趋势,这一现象是由外出人口逐年减少、外来人口逐年增多共同作用形成的。2020年常住人口 历史 性地超过户籍人口。
相比泉州和南通,原本很有希望在2020年突破万亿元的东莞,却因各种因素,暂时“搁浅”。2020年东莞市GDP为9650.19亿元,在普通地级市中位列第六。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表示,东莞经济外向度最高,2020年受外向型经济冲击很大。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出现大量农民工返岗难现象,不少订单无法完成;4月以后又出现出口受阻现象。不过随着订单量的回升,按照目前态势,2021年东莞GDP大概率会站上万亿元关口。
十强城市江苏占了5个
从十强地市的地区分布来看,这十大城市全部来自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北方地区共有三个,分别是烟台、徐州和唐山;南方地区共有7个。
分省份来看,第二经济大省江苏最多,前十名中共有5个,分别是苏州、无锡、南通、常州和徐州,这5个城市目前都已结缘地铁。
江苏之外,另外5个城市分别来自广东、福建、山东和河北。其中广东的两个城市分别是佛山和东莞,在广东位列三、四位。泉州则长期位列福建第一,烟台位居山东第三,唐山一直力压省会石家庄位居河北第一。
从这10个城市近年来的发展路径来看,差异较大。其中地处长三角、珠三角的几个地级市,获得一线城市和二线龙头城市的外溢较多,近年来转型升级呈现出积极成效,典型的如苏州、东莞、无锡、南通、佛山、常州等城市。
例如,本土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深圳,目前土地发展空间已日趋饱和,因此深圳的很多产业外溢到周边,东莞近水楼台先得月,受益最大。目前,东莞与深圳之间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互补协作体系。
来自苏中地区、长江口北岸的南通,坚持“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根据当地媒体报道,南通市委党校教授季建林说,与上海的深度对接,是南通GDP过万亿元的重要动力和源泉。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 财经 分析,一线城市、顶级城市外溢的能量、辐射的范围是密切相关的,距离高能量级城市越近,接受辐射就越强,这样核心城市的高新技术外溢首先也是选择邻近的城市。
一线城市和二线龙头城市的现代服务业要素加快引领周边的制造业城市加快转型升级,但对于远离三大经济圈、远离一线城市的一些普通地级市如泉州、烟台等城市来说,它们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还有更多路要走。
以福建经济第一市泉州为例,目前泉州主导产业仍是服装鞋帽等轻工业,与同类型城市相比,泉州的高新技术企业偏少,现代服务业较弱,转型升级存在人才不足的瓶颈。例如,数据显示,2020年泉州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037家,比2019年度净增352家。但与东莞、苏州、无锡、佛山等经济总量较大的普通地级市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烟台的情况也类似,去年烟台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120家,比上年增长36%,新增数和总数分别排全省第三位。但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同类型城市相比,差距甚远。
对此类城市来说,未来可能需要加大力度练好“内功”,改善营商环境,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立足现有制造业的基础上,加快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牛凤瑞说,这些城市在产业结构和方向上需要有自己的特殊定位,不一定要赶时髦、潮流,而是要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区域特点以及原来的产业基础,来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着力发展。“在地域分工中,要有自己的定位,要看有没有比较优势,有没有相对更低的生产成本,能够占领域外市场,这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贰’ 江苏4市2021年GDP破万亿
江苏4市2021年GDP破万亿
江苏4市2021年GDP破万亿,前几天江苏GDP总量已经出炉了,为11.63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二。每个城市的详细数据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江苏4市2021年GDP破万亿。
2022年春节之前,江苏省13个城市2021年的GDP数据全部出炉,整体成绩堪称辉煌,为喜庆团圆的春节增添了一份喜气和光彩。根据江苏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江苏省GDP总量达到116364.2亿元,成功突破11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0019.7亿元,成功突破1万亿元,两项核心经济数据均实现了大突破,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从GDP组成来看,2021年江苏省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72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1775.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9866.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1:44.5:51.4,与2020年相比,一产增加值比重下降了0.3个百分点,二产增加值比重提高了1.2个百分点,三产增加值比重下降了0.9个百分点。
不难发现,第二产业在江苏省GDP中的比重上升,是2021年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事实上也的确是如此,2021年江苏省的二产增加值同比增长10.1%,是三大产业中最高的,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实体经济基础进一步加固,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8%,占比为全国最高,继续在制造业大省的道路上前进。
江苏省的GDP总量继续排名全国第二,GDP增速略高于排名第一的广东省,因此与广东省的GDP差距有所缩小。另一方面,排名第三的山东省经济复苏势头明显,GDP增速又略高于江苏省,因此江苏省的领先优势略有缩小,但两省之间的绝对差距依然非常大。
从GDP增速来看,2021年江苏省GDP实际增速为8.6%,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速(8.1%),是四大经济强省中最高的;GDP名义增速为13.28%,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2.57%),在四大经济强省中仅高于广东省,低于山东省、浙江省,在全国范围内排名中上游。
具体到江苏省13个城市的话,整体可以说是实现了大幅普涨,有12个城市的GDP名义增速超过10%,有4个城市的GDP总量超过了1万亿元,5个城市的GDP总量介于5000—9000亿元。
1、苏州2021年GDP总量达到22718.34亿元,继续是江苏省唯一GDP超过2万亿元的城市,继续排名全国第六,GDP名义增长12.63%,略高于同层次城市,与2020年相比,苏州与重庆的距离略有缩小,相对于成都的领先优势略扩大,全年实现了高速发展,表现十分稳健。
2、南京2021年GDP总量为16355.33亿元,继续力压天津排名全国十强,全年表现相对比较一般,GDP名义增速仅有10.38%,仅高于略显低迷的南通,与苏州的GDP差距也扩大了不少,看来赶超苏州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任务。
3、无锡2021年GDP总量为14003.24亿元,GDP名义增长13.2%,是江苏省四个万亿城市中GDP增速最高的,与南京的距离正在不断拉近。值得注意的是,无锡2021年度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同样为四大万亿城市最高,两项关键经济指标增速均领跑四大万亿城市,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并重,实现了高速发展。
此外,从全国范围来看,无锡与宁波的差距略有扩大,2021年宁波的GDP达到了14594.9亿元,GDP名义增速高达17.62%,GDP增速略显变态,目前青岛的GDP尚未公布,不过按照2021年前三季度增速推测的话或许与无锡不相上下,两市之间的差距或许还会略有缩小。
4、南通2021年GDP为11026.94亿元,GDP名义增长9.87%,是江苏省唯一GDP名义增速低于10%的城市,在全国20强城市的竞争中也略有不利,还得等待泉州、济南、合肥公布数据后才能知道结果,但大概率或许会无缘20强。
5、常州2021年GDP为8807.58亿元,徐州GDP为8117.44亿元,同时突破8000亿元,但常州的GDP增速明显要比徐州高出不少,如果能够保持如此状态,2022年常州必将突破万亿,届时江苏省将会拥有5座万亿GDP城市,而徐州的发展则依旧不温不火,反而在苏北持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略显低迷。
6、扬州2021年GDP为6696.43亿元,盐城GDP为6617.39亿元,泰州GDP为6025.26亿元,与2020年相比盐城、泰州均突破了6000亿元,且盐城已经无限接近扬州,仅比扬州少79亿元。
7、镇江2021年GDP为4763.42亿元,淮安GDP为4550.13亿元,连云港GDP为3727.92亿元,宿迁GDP为3719.01亿元,这里面连云港、宿迁的纠缠可以算是每年江苏省的一个保留节目了,而且已经持续多年了,每一年连云港都比宿迁多个几亿元或者几十亿元。
但是即便如此,宿迁的崛起之势已经无法掩盖和阻挡,2021年宿迁GDP名义增长14%,是江苏省最高的,而宿迁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1.1%、税比高达86.8%,同样还是江苏省最高的,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同时兼顾,均实现了高速增长,为随时升至第12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前几天江苏GDP总量已经出炉了,为11.63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二。江苏每个城市的详细数据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大家都想知道江苏的十三个城市到底有多强。
排名第一的毫无疑问还是苏州,苏州GDP达到了22718亿,苏州不仅总量高,增速也很稳,达到了8.7%,超过江苏全省增速。苏州后面的追兵成都去年的增速是8.6%,去年成都没能突破两万亿,和苏州的差距相比较于前一年已经扩大了。
排名第二的还是省会南京,不过南京第三季度受疫情影响增速有所放缓,第四季度表现也有点疲软。南京全年GDP为16355亿,天津已经缩小了与南京的差距,南京与天津的第十之争仍然是2022年的看点。
排名第三的是工业强市无锡,全年GDP刚好突破14000亿。无锡2021年的经济增量达到了1600亿左右,经过升级转型后的无锡依然强大。紧随无锡之后是排名第四的南通,南通也是江苏第四个万亿城市。2021年南通经济发展比较稳定,GDP突破了11000亿,继续和济南合肥等省会城市处于同一阵营。
排名第五第六的是常州和徐州,这是江苏的两个8000亿阵营。常州增速喜人,GDP总量超过了8800亿,就算2022年过不了万亿,2023年铁定超万亿,两年后常州将成为江苏的第五个万亿城市。徐州的增速也是高于全省的,GDP总量超过了8100亿,但是徐州身后的唐山增速更快,徐州今年全国排名预计要下滑一名。
排名第七、第八、第九的是江苏的三个6000亿级别城市,分别是扬州、盐城和泰州。扬州在2021年第三季度受疫情影响封城封了有一个多月时间,所以增速全省最低也可以理解。今年本来是盐城超过扬州的最好时机,奈何盐城发展也是乏力,增速全省倒数第三。泰州前几年受环保影响关停淘汰了很多中小企业,所以GDP增量一直不高,去年GDP增速全省第一也是弥补了过去几年的一些遗憾,希望继续能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排名第十和第十一的是镇江和淮安,这两个城市都是4000亿级别的。镇江虽然地处苏南,但是经济总量近些年一直不高,在我高中时泰州都比镇江少,后来看到江苏好几座城市先后超过镇江。淮安这几年发展势头比较猛,去年增速全省第二,仅次于泰州,现在淮安只差镇江两百多亿,再过两年淮安GDP总量很可能会超过镇江。
排名第十二和第十三的是连云港和宿迁,这两个城市虽然没有突破4000亿,但是也都在3700以上以上,明年突破4000亿不成问题。连云港和宿迁也比较有意思,每年都相差几十亿,也经常被网友拿来调侃。宿迁虽然被网友称作“十三妹”,但是放到西部经济大省四川已经是仅次于成都的第二经济大市了。
从江苏十三个地级市的经济数据可以看出,江苏超过6000亿的城市有9个,一个省有9个城市的GDP超过6000亿,这在全国也是独一份了。有人说江苏城市少人口多,靠人口取胜。的确,江苏大部分都是平原,人口确实密集,基本上没有人口特别少的城市。像扬州、泰州这样人口只有四百多万的普通地级市中西部也是一抓一大把,但是中西部却没有一个普通地级市GDP是超过6000亿的,泰州超过6000亿在江苏也只是排名第九而已。
江苏也并不是没有缺点,最明显的就是苏南苏北差距比较明显,这是每个发达地区都存在的问题,广东这个问题更明显。现在江苏已经开始重视苏北发展,相信要不了多久广大苏北地区全部都会处在全国平均线以上。
2021年江苏GDP迈上11万亿元新台阶,实现116364.2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全省13市表现如何?1月24日,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统计局获悉,13市的“成绩单”出炉,苏州以2.27万亿位居全省第一,南京、无锡、南通也都保持在“万亿俱乐部”。常州、徐州登上8000亿元新台阶,6000亿元档也出现新成员。值得注意的是,13市经济增速都超过7.4%,最快的泰州、淮安增速“破10”。
从目前国内已公布2021年经济数据的`省市来看,去年经济总量TOP5基本确定,分别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江苏2021年经济总量以116364.2亿元位列第二,迈上11万亿元新台阶,这背后是“苏大强”13个市的共同努力。
从数据来看,省内的“万亿俱乐部”成员还是苏州、南京、无锡、南通。“最强地级市”苏州,以22718.34亿元的经济总量继续稳坐全省第一的位次。在苏州2021年“成绩单”当中,还有一个数据格外亮眼,那就是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迈上4万亿元新台阶,意味着苏州基本锁定“工业第一城”。当然,强将手下无弱兵,苏州下辖的昆山、张家港、常熟常年居全国百强县前列,三个县级市的经济总量加起来就超过万亿。
省会南京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355.33亿元,同比增长7.5%。在过去一年,南京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持续恢复、韧性增强。虽然经济总量和苏州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与从目前国内各市已公布的经济数据情况来看,南京基本上锁定了全国GDP城市第十强的位次,超过经济总量15695.05亿元的天津市。
△截图来自江苏省统计局网站
经济总量的万亿规模成为衡量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参考。无锡从2020年的12370.48亿元,到2021年迈入1.4万亿,经济增量全省领跑,增速8.8%。“万亿俱乐部”新成员南通,2021年以11026.94亿元的“好成绩”继续保持位次,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9%,两年平均增长6.8%。“万亿俱乐部”的比拼也很激烈,南通提出要奋力建设“一枢纽五城市”,全力打造“北上海”“新苏南”。
过去一年,江苏不少城市经济总量在都迈上了新台阶。常州、徐州均从7000亿元的提升到8000亿元的档级。尤其是常州市,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8807.58亿元,增速9.1%。有分析指出,从常州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未来1到2年内的时间里,极有希望冲击“万亿俱乐部”,成为江苏的第五座“万亿之城”。
在6000亿元档分布着3个城市,分别是扬州、盐城、泰州。泰州在2021年实现了新跨越,全年GDP6025.26亿元,特别增速10.1%,也是江苏13市中增速最高的。过去一年,泰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叁’ 江苏省无锡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属于哪个区
属于滨湖区代管。也许有人说属于新区,不过新区始终没被国务院批准是行政区,很简单的证据就是新区只有管委会,却没有区政府。滨湖区代管。也许有人说属于新区,不过新区始终没被国务院批准是行政区,很简单的证据就是新区只有管委会,却没有区政府。
无锡新区是无锡市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产业高地。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5年在无锡高新区和无锡新加坡工业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设立无锡新区。无锡新区下辖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锡出口加工区、无锡新加坡工业园等多个专业科技园区和四个镇、三个街道,辖区面积200平方公里,人口25万。
拓展资料:
1、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注重转型,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4.8亿元,同比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873.45亿元,同比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777.6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工业投入387亿元,同比增长15.8%;进出口总额完成340.3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到位外资12.12亿美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市各大板块、苏南六大开发区中实现争先进位。新区连续九年位列江苏省开发区综合考评第二名。
2、注重创新,创新型经济持续发力。全年引进各类科技企业超过300家,同比增长25%。海内外各类创业企业销售总额增长50%,其中超亿元企业8家,超千万元的企业共计50家,15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为规模企业。全社会研发费用占GDP比重预计达到4.1%。专业园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软件园全年产值同比翻番,税收贡献增长70%,微纳园财税贡献增长93%。
3、注重改革,启动财税金融和国资改革。全区融资“一盘棋”集中管理新模式全面建立,政府债务结构和质量明显提高。加快推进金融生态区建设,组建威峰科技、鼎邦科技等创新型中小银团。国企改革工作加快推进,编制完成新区国控公司改革方案,高新物流混合所有制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肆’ 中国重工业城市排行榜
根据2017年数据,中国重工业城市排行如下:
1、苏州
工业总产值3.57万亿,位居全国第一,就生产规模来说也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基地,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
2、上海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3.1万亿元,原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
3、天津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2.94万亿元,北方第一大工业城市
4、重庆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2.6万亿元,中国西部第一大工业城市
5、佛山
2016年工业总产值2.12万亿元,中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
6、深圳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95万亿元,中国第一大高科技工业城市
7、广州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955万亿元
8、青岛
2016年工业总产值1.82万亿元,中国最大的高铁生产基地,北方第二大工业城市
9、北京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74万亿元
10、烟台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63万亿元
11、无锡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5万亿元
12、东莞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41万亿元
13、郑州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4万亿元,中部第一大工业城市
14、宁波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8万亿元
15、武汉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5万亿元
16、潍坊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4万亿元
17、东营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3万亿元
18、南京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万亿元
19、常州
2016年工业总产值1.23万亿元
20、成都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22万亿元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分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辽中南工业基地彻底没落,京津唐工业基地也风光不再,珠三角、苏锡常、山东半岛崛起,取代了原有的三大工业基地格局,新三大工业基地年产值都超过6万亿元。而这新三大工业基地也不再有严格的轻重工业之分,基本都是综合性工业基地。
(4)无锡工业总产值多少亿扩展阅读
1、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十大重工业城市
上海、沈阳、哈尔滨、长春、武汉、天津、唐山、重庆、大连、洛阳。
2、重工业城市的分类
重工业城市可以分为下列三类:
(1)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等工业;
(2)原材料工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包括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业;
(3)加工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包括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机械设备制造工业、金属结构、水泥制品等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工业。
‘伍’ 华顿经济研究院发布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无锡此次为何能跻身前十
华顿经济研究院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其中最大的亮点和黑马就是无锡,在这个百强城市排名当中,无锡跻身全国前十,仅次于武汉。华顿经济研究院是我国首家对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和企业发展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研究的咨询机构,自1988年成立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而评选中国百强城市这个活动也已经举办了七次了。评选中国百强城市有利于我们国家城市做大做强做优、全面均衡发展的城市发展目标。在结果公布之后,北京、上海、深圳取得了前三名的成绩,实至名归。但是,这次江苏无锡进入了前十名,让人非常的惊讶。那么无锡此次为何能跻身前十呢?
总之,无锡市这次能够跻身前十是凭借着跟随党领导的路线不断奋斗、不断创新所达成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