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哪些成果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改革开放以来被拉开的发展差距逐年缩小,赶上了全国平均增速。东北地区率先实行了免除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粮食生产连创历史新高,作为全国商品量和肉食供应基地的地位日益突出。以国有企业改组改制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已扭亏为盈,摆脱了困境,利润大幅度增长,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企业技术进步成效显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等“民心工程”进展顺利,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稳步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就业形势明显好转,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三省经济增速开始加快,逐步缩小了与全国的发展差距。2008年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升至8.62%,比2007年高出0.14个百分点,这是进入新世纪后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首次止跌回升。
2008年,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按地区统计后折算的增长率)为13.4%,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这一增长率在四大板块中名列第一(详见表2)。以“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的三年计算,东北三省经济增速为13.7%,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也分别高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0.5个、0.5个和0.3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
2.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工业基地,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一五”时期,在156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东北地区有54个项目,其中,辽宁24项,吉林8项,黑龙江22项,总投资300多亿元,占全国重点建设投资的37.3%。“一五”计划奠定了东北地区在全国工业体系中的基石地位,经过多年发展,东北地区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体、门类众多的工业体系,钢铁工业、煤炭工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建材工业和国防军事工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钢铁基地、石油化工基地、机械装备工业基地和汽车工业基地。其中,辽宁省以石化、钢铁、冶金业为主体;吉林省以汽车、石化、食品加工业等为主体;黑龙江省以石油、原煤、木材、重型机械为主体。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计划经济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辉煌时期,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和重工业产值一度占全国的1/5,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税金总额占全国的1/6,工业固定资产原值、重工业产值、铁路货物运输量以及原油、天然气、木材、钢、生铁、纯碱、发电设备等工业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各大区的第一位,钢材、发电量、化学纤维、机床、平板玻璃、汽车、机制纸及纸板等产量则居各大区的第二位,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物资设备和资金积累。作为优先发展区域,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 中国建国来四大老工业基地是什么
四大工业基地指的是中国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1、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农业资源支持,又有国家政策支持,土地租金不高等。
2、京津唐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资源丰富(华北油田、开滦煤田、长芦盐场、棉花等);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能源充足(靠近山西能源基地)。
3、沪宁杭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素质高,市场广阔,经济腹地宽广,工业联系好,有政策扶持。
4、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靠近港澳地区便于引进外资和技术管理,地处侨乡,借助华侨和华人引进外资和技术,市场经济发达。
沪宁杭工业基地依托上海市这个解放前的经济中心,长期左右着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九十年代,小平同志南巡之后,上海浦东地区迅速发展,带动长三角其他城市的经济发展。
沪宁杭工业基地地处我国中部,濒临黄海、东海,拥有得天独厚的长江航运,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带动东部地区,长江流域经济的迅速发展。
所以,在中国市场上有这么句话,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直至今日,长三角地区也散发着巨大的活力。
4. 国家重点振兴的老工业区是
辽中南工业基地。工业区指工业生产比较发达和相对集中的城市或地区,国家重点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它位于渤海湾北环和黄海的西北岸,海岸线长2100公里,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和重工业基地之一,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是我国一个老工业基地。
5. 老工业区变身新“网红”!首钢园如何获得游客青睐
3月18日,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北区面向游客全面开放,滑雪大跳台区域也迎来“解封”,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参观游览。
始建于1919年的首钢,见证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百年变迁。2005年首钢老工业区改造工作全面启动以来,首钢园历经近20年的转型与 探索 ,已经从高炉林立的重工业基地,华丽转身为“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随着北京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首钢园更是晋升为“世界级网红打卡地”,目前正朝着建成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城市复兴新地标的目标不断奋进。
工业遗产利用 留住城市记忆
踏入首钢园,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工业风。这里的机器已不再轰鸣,曾经人声鼎沸的厂房没了往日的喧闹,只剩巍峨壮观的冷却塔、高炉和静谧的铁轨默默讲述着那个年代的记忆。昔日用于工业循环水的晾水池被改造成绿树环绕的群明湖,运煤车站被改造成冰球馆,精煤车间变身成为冰壶、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训练馆……在首钢园游览,处处可以感受到厚重的工业文化与 体育 文化。
时间回到2005年,为配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钢决定启动搬迁调整。同年,国务院正式批准“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整治”方案,首钢老工业区改造工作全面启动。2007年,北京市政府批复《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提出首钢北京园区的发展重点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2010年底,首钢主厂区全部停产。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北京市首钢老工业区等纳入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2018年12月,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建设 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行动计划(2019—2021年)》……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首钢园在积累、沉淀中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发展成为以钢铁工业文化遗存为特色的产业园区。
“首钢园的惊艳亮相,凝聚着北京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上的持续 探索 与努力,凝聚着首钢园众多建设者、建筑师和规划师的辛勤付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首钢集团总建筑师吴晨表示,在规划设计当中,首钢园区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厂区的风貌格局,赋予原有的工业建筑遗存以崭新的使用功能,实现高耸的冷却塔等“工业颜值”与奥运元素完美结合。
多元业态叠加 实现融合转型
随着首钢园北区全面开放,首钢大食堂、茶钢儿、北京首钢园香格里拉、香啤坊等商户开始营业,吸引不少市民、游客感受冰雪魅力、体验科幻世界、品尝特色 美食 。
北京首钢园区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文化 旅游 事业部部长刘涌表示,首钢园是以“ 体育 +”“ 科技 +”为主要产业的新型综合产业园。近年来,首钢聚焦主产业,融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创新发展,通过引入元宇宙等应用场景,让游客感受全新的 娱乐 体验。在保护好工业遗存的前提下,推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线路、冬奥主题研学游、钢铁主题研学游等 旅游 产品。同时,与入驻企业联名开发系列文创产品,满足参观人群的购物需要。
此外,首钢在重点打造文化、 旅游 、 体育 、休闲板块的同时,还着力促进酒店餐饮、商务服务等配套板块发展。“十四五”时期,首钢滑雪大跳台配套设施、冬奥广场、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城市织补创新工场、首钢工业遗址公园等项目将陆续建成投用,带动首钢园成为京西发展新热点。
北京首钢园运动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晓民介绍,“近期,我们通过 体育 与文旅融合方式,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文体旅活动。特别是Kappa首钢极限公园的攀岩项目,吸引了众多企事业单位前来组织团建活动。我们联动园区其他运营单位和商户推出的一些 科技 体验项目,也获得了广大市民、游客的青睐。”
冰雪盛会赋能 加速蝶变复兴
2016年5月。2022年北京冬奥组委正式入驻首钢园,为首钢转型发展注入强大动力。2022年2月,冬奥会成功举办,这座十里钢城备受世界瞩目,一跃成为世界级网红打卡地。
首钢园最热门的打卡点当属中国代表团运动员谷爱凌、苏翊鸣的夺金福地——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优美的曲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靓丽。据介绍,首钢滑雪大跳台是世界首例永久保留的冬奥会大跳台比赛场地,也是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唯一的一个雪上项目竞赛场馆。
如何利用好冬奥遗产,延续新的首钢故事?郭晓民表示,冬奥遗产的再利用,不能只讲故事,更不能盲目乐观。在赛后利用过程中,要统筹 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明确的商业模式,推动冬奥遗产的可持续利用。按照初步方案,首钢滑雪大跳台的赛后利用主要围绕举办世界级赛事、打造专业运动员训练场地、开展商业文化 娱乐 活动等,带动首钢园乃至京西地区 体育 经济 社会 多元发展。
6. 鲁尔工业区的改造启示有哪些
东北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工业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看与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有异曲同工之妙。
德国鲁尔工业区是以煤炭和钢铁为基础、以重化工业见长的重工业区,二战前由于煤炭资源丰富,钢铁市场需求强劲,就业情况良好,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
随着战争的爆发及结束,战败后的德国经济一派萧条,加之煤炭资源的日趋枯竭,重化工经济结构的弊端越发明显,传统的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开始走向衰落。
衰落原因
1、生产结构单一
鲁尔工业区的工业生产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五大工业部门,其中,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这样的生产结构中,如果某一工业部门衰落则将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应用,在世界能源的消费构成中,煤炭的比重逐渐减少,技术的发展使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鲁尔区的煤炭产量也逐渐减少。能源的消费构成是指所消费的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7. 结合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分析辽宁老工业基地进行区域经济转型优势有哪些。
有以下优势:
1、国家注重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2、老工业基地工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一些产业基础比较好,团队能力也比较强。
3、自然资源丰富。储量丰富、品种齐全的矿产资源,为发展工业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
4、工业布局有发展特色,形成了有机联系的经济区。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有鉴于此,国家提出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8. 东北地区的老重工业基地有哪些
苏联当年就原住了156个工程项目。
辽宁省
苏联帮助中国兴建的156项工程辽宁有24项。包括:
1.鞍山钢铁公司
2.本溪钢铁公司的扩建
3.抚顺发电厂
4.阜新发电厂
5.大连第二发电厂的增容
6.阜新新丘竖井
7.阜新平安竖井
8.阜新海州露天煤矿
9.抚顺东露天矿
10.抚顺老虎台煤矿
11.抚顺西露天矿
12.抚顺胜利矿刘山竖井
13.抚顺龙凤矿竖井的新建扩建
14.抚顺石油二厂
15.抚顺铝厂
16.沈阳第一机床厂
17.沈阳第二机床厂(中捷友谊厂)
18.沈阳风动工具厂
19.沈阳电缆厂
20.大连造船厂改建扩建以及
21.杨家杖子钼矿和
22.一一二厂
23.四一0厂
24.渤海造船厂的新建和扩建改建工程。
为了与这24项重点工程配套,辽宁还在沈阳、大连、抚顺、本溪、安东等地安排了省市重点工程项目730个。包括改建扩建抚顺钢厂、大连钢厂、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沈阳冶炼厂、锦州铁合金厂、沈阳第三机床厂、沈阳鼓风机厂、沈阳水泵厂、大连重型机器厂、大连机床厂、沈阳化工厂、沈阳玻璃厂、大连玻璃厂等。
(一)沈阳市
前苏联援建的156个大项目有6个建在沈阳
1.沈阳第一机床厂(原沈阳市机械修理厂)
是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是国内最早生产车床的工业企业。
2.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是一所为航空工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她坐落在辽宁省沈阳市,是东北地区唯一的一所航空院校.学院前身为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始建于1952年,是前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项目之一。
3.沈阳风动工具厂
1955年1月我国第一座近代化风动工具厂——沈阳风动工具厂验收和开工典礼大会在沈阳举行。沈阳凿岩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原沈阳风动工具厂),是中国凿岩机械和气动工具行业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大型骨干企业。目前公司占地11.3万平方米,可年产气动凿岩机50000台、气动工具30000台、液压凿岩机150台、凿岩钻车350台、重矿机械配件700吨、锻件5000吨、热处理件5000吨、精铸件1000吨。我公司在中国设有24个自己的销售公司和众多代理商,有2000多个用户,产品销往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智利、泰国建立了自己的销售公司,在中国同行厂家中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中国市场信息占有率达50%以上,从八十年代开始,公司开始发展外向型经济,于1984年引进了瑞典ATLASCOPCO公司液压凿岩机检测制造技术,成为中国唯一的生产液压凿岩机的厂家。
4.沈阳电缆厂
东北输变电设备集团沈阳电缆厂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电线电缆制造企业,下设专业化分厂和质量检测中心和开发中心。主要产品有电力电缆,光纤电缆,通讯电缆,电器装备电缆,裸电缆,电磁线,光纤光缆,电缆附件等共7大类,70个系列,440个品种,4万多个规格。
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生产。21种主要产品获国家,部和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还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5年8月,铜芯铝绞线,市话通讯电缆,固体绝缘电缆,纸绝缘电缆,橡胶绝缘电缆等5个主导系列产品的质量控制系统,通过了ISO9002的认证。
5.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原名112厂)
1951年6月29日,担负飞机修理任务的112厂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诞生。
1953年5月15日,中苏两国 *** 正式签订了苏联援助中国156项重点建设的协议,其中包括112厂从1953年开始扩建,1956年建成年产1000架喷气式歼击机的制造厂,制造的第一种机型为米格-15比斯等条文。1954年1月
13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了由二机部四局拟定的112厂扩建为喷气式歼击机制造厂的总体设计任务书。
1956年9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新华社9月8日消息,今天下午4时,在某地举行了喷气式飞机制造成功的国家验收签字仪式……这种飞机……提前一年零五个月完成了试制任务……。”
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试制成功,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喷气式歼击机的历史。文中的“某地”,就是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原名112厂)。
(二)抚顺市
“一五”期间,抚顺扩建、改建、新建厂矿企业118个,其中有8项属于前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项重大工程项目。
1.抚顺铝厂
是中国第一家轻、稀有色金属冶炼企业,隶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铝和镁生产线当“一五”期间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
2.抚顺西露天矿
3.抚顺龙凤矿立井
4.抚顺老虎台矿
5.抚顺胜利矿
6.抚顺东露天矿
(三)阜新市
建国初期,全国156个重点项目建设有4 个能源项目落户阜新。
1.阜新平安(五龙)立井
2.阜新新邱1号立井
3.阜新海州露天煤矿:
1953年,年产量达800万吨以上的中国最大的露天煤矿—阜新海州煤矿建成投产
4.阜新电站
(四)其它
1.鞍山钢铁联合企业
1953年11月,鞍山钢铁公司三大重点工程——新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炼铁炉相继提前竣工。这是苏联 *** 援助我国新建和改建的项目中,首先竣工投入生产的三项重要工程。是1953年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事件。
鞍山钢铁公司的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第七号自动化炼铁炉,从1952年开始到1953年11月先后建成。该公司薄板厂、第二初轧厂也分别于1954年和1956年竣工投产。此外,北满钢厂、本溪钢铁公司基本竣工。
吉林省
一五”计划时期,在重点建设东北工业基地的方针指导下,吉林省是国家工业建设的重点地区。在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吉林省11项。5年间,全省工业基本建设投资17.6亿元。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吉林化肥厂、丰满发电厂等一批国家的骨干企业新建、扩建并投产,使吉林省工业跨跃到了一个新水平。
1.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重要建设项目之一,投资总额为6.5亿元。1953年7月15日开始动工兴建。1956年7月13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并试制成功第一批国产载重汽车, *** 把这种汽车命名为“解放”牌。10月15日正式移交生产,年产载重汽车3万辆
2.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
特大型石化企业,国家一级企业。前身为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简称吉化)。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个规模最大的、前苏联援建的化工项目,是以国家“一五”156项重点工程中的“三大化”(染料厂、化肥厂、电石厂)为标志的我国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1954年开工建设,1957年投产。
1998年,上划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1999年,按中油集团公司统一部署,吉化公司核心业务重组为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和吉化股份有限公司,非核心业务重组为吉化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是中国最大的ABS生产基地,也是中国重要的聚乙烯、乙二醇、乙丙橡胶、有机硅及苯类产品的主导生产商之一。吉化投产近40年来,已累计上缴利税200亿元,向全国输送各类人才近3万人,为中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3.吉林染料厂
属前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中的项目。1954年开始兴建苏联援助的吉林染料厂,这是我国第一个现代化的大型染料厂。1957年10月建成投产,可年产多种染料1万??工业落后面貌。
4.吉林电极厂(现吉林炭素厂)
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吉林炭素厂,是中国五十年代初期建设的基础工业项目之一。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断改造和发展,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炭素制品生产企业,国家大型炭素企业,是具有现代化生产规模,在国内外有着重要影响的基础能源、原材料生产企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512户大中型
5.吉林化肥厂
6.吉林铁合金厂钨铁生产部分
吉林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原吉林铁合金厂于1998年改制组建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位于中国吉林省吉林市哈达湾,东依松花江、紧靠长图铁路。
7.通化湾沟工井
8.丰满发电厂:
丰满发电厂始建于1937年,1943年第一台机组发电。1951年丰江发电厂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工作,到1960年5月8台机组全部安装完毕。
至此,丰满发电厂第一期工程结束,装机容量55.375万kW,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水利发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安装了2台8.5万kW机组,于1992年6月竣工。
三期扩建工程在大坝西岸利用泄洪洞安装2台14万kW的机组,1998年7月最后一台机组投产发电,丰满发电厂跨入了百万千瓦级电厂的行列。
丰满发电厂是我国最早的大型水力发电厂,位于第二松花江中游吉林市丰满区,是东北电网南北联络的枢纽,也是东北电网的主力电厂之一,担负着供电、调峰、调频、调相、事故及检修备用等任务,是国家二级企业。厂始建于1937年,1942年大坝蓄水,1943年第一台机组发电。现装有机组12台,总装机容量为100.25万千瓦。
黑龙江
根据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规定,黑龙江省是国家工业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苏联帮助我国建设的156项工程,有22项在黑龙江省。国家在黑龙江省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计划规定为25.6亿元,占国家工业投资的10.3%。
哈尔滨市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主体主要形成于“一五”、“二五”时期。抗美援朝期间“南厂北迁”的13个大中型企业和原苏联援建我国的156项重点工程中有13项在哈市布局,形成了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重工业为重心的工业经济结构。
(一)哈尔滨
1.哈尔滨电机厂
2.哈尔滨汽轮机厂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哈尔滨汽轮机厂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1956年动工兴建,1958年投产
3. 哈尔滨锅炉厂
4. 哈尔滨轴承厂
5.哈尔滨伟建机器厂(原哈飞)
6.哈尔滨东安机械厂
7.哈尔滨东北轻合金厂(原哈尔滨101厂)
8.哈尔滨量具刃具厂
9.电碳厂
10.电表仪器厂
(二)其它
11.阿城继电器厂
12.佳木斯造纸厂
佳木斯纸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独资公司、国家大一型企业,全国百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之一。是“一五”期间由原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的两项,1953年建设,1957年投产
13.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总部位于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是我国“一五”期间由原苏联援建的156 项重点建设.
14鹤岗兴安台10号立井
15.鹤岗东山1号立井
16.鹤岗兴安台洗煤厂
17.鸡西城子河洗煤厂
18.鸡西城子河9号立井
19.鹤岗兴安台2号立井
20.双鸭山洗煤厂
21. 友谊农场
友谊县境内有"天下第一大农场"美称,她是我国"一五"期间
156个重点工程之一,并由原苏联援建的,为纪念中苏人民的伟大友谊,国务院将该场命名为"国营友谊农场.
22.齐齐哈尔钢(北满特钢)
该公司始建于五十年代,是原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
内蒙古
内蒙古的钢铁工业是建国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国家“一五”时期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有5项在内蒙古。
1.包头钢铁公司
简称“包钢”是其一。包钢从1954年筹建至1959年投产,使内蒙古成为全国三大钢铁基地之一。经过40余年发展,在全区相继建成了一批钢铁企业(包括矿山),已形成了从采矿、选矿、烧结、炼焦、炼铁、炼钢、开坯、轧材及相应辅助设施配套完整的工艺流程,已建成了从地探、设计、科研、施工、生产等门类齐全的钢铁工业体系,建成全国十大钢铁基地之一。
2.内蒙古第一机械厂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现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是国家特大型工业企业和520户?攸c企业之一。
3.第二机械厂
4.包头第一热电厂
该厂始建于1958年,1959年9月1日首台机组投产发电,一期工程是原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经四期扩建和技术改建,现有八机八炉,总装机42.4万千瓦。
现有职工2646人(从事主业人数1307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86亿元,是国有大型Ⅰ档企业、内蒙电力总公司骨干企业之一。
5. 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包头第二热电厂)
前身为包头第二热电厂,始建于1956年,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电厂先后经历四期工程建设,现拥有八台机组,总装机容量42.5万千瓦时。
一个地区成为工业基地和它的区位因素是密切联系的。
东北地区三大区位优势明显:
地理位置:濒临渤海、黄海;靠近俄罗斯、朝鲜、韩国;地理位置优越。
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辽河为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农业资源支持;国家政策支持;国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这些都是东北成为重工业基地的原因。
沈阳,成都,哈尔滨,武汉,上海,包头,兰州,柳州等.分别有兵工厂,煤炭,钢材等重工业.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区(也就是常说的"长三角"),中心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津京唐工业区。中心城市是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
以重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区,中心城市有沈阳、大连、鞍山等。
(津京唐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和山东的烟台等又合称为环渤海工业带)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中心城市包括深圳、广州。珠海、东莞。(泛珠三角还包括香港、澳门)
沈阳,成都,哈尔滨,武汉,上海,包头,兰州,柳州等.分别有兵工厂,煤炭,钢材等重工业.
我正在做,你先点下采纳,马上就好了
东北地区指中国东北3省所在的区域,简称东北
东北老工业基地只是指其中的工业较发达的地方,好象是经过国家规划的
以上我自己的看法
具体介绍几个重点企业:
鞍钢集团公司(简称鞍钢集团或鞍钢):成立于2010年5月,由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简称鞍山钢铁)和攀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攀钢)联合重组而成。鞍山钢铁始建于1916年,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攀钢是世界最大的产钒企业,是我国最大的钛原料和重要的钛白粉生产基地以及重要的铁路用钢、无缝钢管、特殊钢生产基地。重组后的鞍钢集团公司已形成跨区域、多基地、国际化的发展格局,成为国内布局完善、最具有资源优势的钢铁企业。曾获得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首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荣誉称号和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成就奖。是国内首家具有成套技术输出能力的钢铁企业。2011年名列世界500强第462名。目前,鞍钢集团具备钢铁产能3860万吨。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即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沈飞):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是以航空产品制造为核心主业,集科研、生产、试验、试飞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飞机制造企业,是中国重要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公司占地面积 800 多万平方米,现有职工近 15000 人。 50 多年来,沈飞集团公司共研制多种型号数千架歼击机,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为中国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 *** 、 *** 、 *** 、胡 *** 等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亲临沈飞视察,对沈飞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关怀。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大船集团):隶属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前身为“中东铁路公司轮船修理工场”和“中东铁路公司造船工场”,始建于1898年6月10日。2005年12月9日,原大船重工和原新船重工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降本增效,做强做大”的十六字方针进行整合重组,成立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船集团总资产817亿元,员工8000余人,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建造产品最齐全、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船舶总装企业,也是拥有军工、造船、海洋工程、修船和重工五大产业的综合企业集团。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原第一汽车制造厂)简称“中国一汽”或“一汽”,英文品牌标志为FAW,FAW就是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英文缩写。是中央直属国有特大型汽车生产企业,一汽总部位于长春市,前身是第一汽车制造厂, *** 主席题写厂名。一汽1953年奠基兴建,1956年建成并投产,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1958年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和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一汽的建成,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新的历史。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一汽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企业集团之一。2013年营业额高达4500亿,曾经连续8年蝉联世界500强榜单。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京津唐综合性工业基地(含有重工业城市)
东北地区的植被属于亚寒带针叶林
北部是针叶林(主要树种:落叶松) 其他地区是针阔混交林(主要树种:红松)
主要树种有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白桦、蒙古栎、山杨
不一样。辽中南工业基地位于渤海湾北环和黄海的西北岸,包括了除朝阳市、阜新市区及阜新县以外的辽宁省域,面积118501公里,人口约3500万。每一个工业基地都是以几个主要工业中心(城市)发展起来的。沈阳——机械工业,鞍山——钢铁工业,抚顺——石化、装备制造工业,本溪——钢铁工业,辽阳——化学工业,大连——造船工业。
东北老工业基地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四盟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
可以说,辽中南工业基地是东北重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