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贵州省特殊的地理环境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1、优势:贵州处于云贵高原东部,属于季风气候,境内地形复杂,垂直气候明显,有利于于多种动植物种类的生长繁衍、引种驯化和种植,培育了我省地区各种各样的生物资源,形成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和潜力。
由于独特的高原性亚热带气候,可以发展立体农业,进行花卉、亚热带水果、药材的种植。同时,还有我大力发展贵州的特色牧渔业、农产品,反季蔬菜等。另外,因为农产品价值较低,可以对其进行加工,增加其附加值,发展特色农副产品。
2、劣势:可利用土地面积低。贵州地区大部分是高原山地,喀斯特地貌遍布,再加上部分地区石漠化严重,导致可用于农业发展的土地面积较少;由于高原山地地区交通路线的修建难度较大,贵州省的交通相对其他省市来说处于劣势,再加上农副产品的保鲜期限较短,这让贵州的特色农副产品难以输送至外省市场。
(1)贵州省10大工业产业是哪些扩展阅读:
记者从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获悉,按照全口径总产值初步概算,贵州规划发展的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中,2018年有8个产业产值率先达到千亿元。今年,将推动大数据电子信息、健康医药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贵州省规划发展的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包括。
基础能源、清洁高效电力、优质烟酒、新型建材、现代化工、先进装备制造、基础材料、生态特色食品、大数据电子信息、健康医药产业。按照全口径总产值初步概算,2018年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总产值达1.25万亿元、增长9.5%,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94%。
按照规划,贵州今年将坚持“一个产业一个专班一套政策”,全力推动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推动大数据电子信息、健康医疗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在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方面,贵州将加快发展智能终端制造及配套。
着力发展电子元器件及电子材料,培育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产业。此外,贵州还将继续在先进装备制造业上发力,聚焦“航空、航天、汽车”三大产业,重点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级教练机等,确保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
㈡ 13省份已公布2020经济数据,贵州省的排名怎么样
2020年在疫情的冲击下,我国经济出现了V型走向。但从当前公布的多省GDP数据来看,贵州GDP增速排名第二 。这显示出贵州经济发展后劲足,潜力大,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2020年,尽管疫情冲击着中国各地,包括贵州的经济,但在报告中不难看出,中国各地的经济在第四季度能有所增长,充满活力。而贵州在各地皆有增长的情况,GDP增速排名仍能位居前列,因此,笔者个人是非常看好贵州在之后的发展的。
㈢ 贵州四化是哪四化
贵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这“四化”立足省情实际,既体现了贵州最突出最迫切的发展要求,也体现了贵州最有特色的发展优势,既是“补短板”,也是“强长板”,是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四轮驱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高质量发展工业产业体系,就是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十大工业产业”是贵州实体经济的台柱子,里面既有烟酒等传统优势项目,也有生态特色食品加工、民族医药等特色优势项目;既有能源工业、磷煤化工等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也有新材料、高端先进装备等前沿行业的异军突起。要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既要有牌子响、力量大的领头羊,也要有“百花齐放”的生力军,共同增强贵州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拓展资料】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高质量发展城镇体系,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核心。大城市有大城市的精彩,小城镇有小城镇的特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才是“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经济是城镇的硬功夫,发展是城镇的硬指标,抓住“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牛鼻子,才能不断增强城镇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发展竞争力;服务是城镇的吸引力,品质是城镇的靓招牌,要围绕“人”这一核心,不断提升城镇治理水平。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高质量发展乡村建设体系,就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民小康,“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是贵州新“三大战略行动”之首,“三农”工作仍然是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推进产业革命是贵州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手段,同时又能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夯实物质基础。
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构建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体系,就是要坚持以国际化理念引领旅游业发展。旅游业是贵州将绿水青山变现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涉及产业多、范围广,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一个“火车头”。贵州旅游可谓“天生丽质”,旅游已经是贵州的“金字招牌”。要让这招牌越擦越亮,旅游行业品牌打造、市场运营、服务管理,都要提升格局、对标国际,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让远道而来的游客能留住、愿消费、想再来。
“四化”是一首琴瑟和鸣的“交响曲”,相互有联系,彼此能助力。工业化是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的生产力保障,城镇化也是旅游产业化的基础建设;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的衔接,又是搭建农旅融合的桥梁。这四个“轮子”转好了,贵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开好局、起好步,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㈣ 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中的现代化工业主要包括哪些
主要是现代煤化工、精细磷化工和新兴的精细化工、橡胶制品、钡盐等现代化工产业。
在基础能源产业方面,贵州将围绕构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推动煤炭、煤层气、页岩气、生物质能源、浅层地热能等基础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在清洁高效电力产业,深入推进清洁高效电力产业发展,促进煤电清洁高效发展,优化水电发展,有序发展风力、生物质发电,加快构建生产运行稳的电力供给体系。
以下是现代化工业特征的相关介绍:
现代工业主要特征有:
①即劳动手段的机械化、电气化、强速化、精密化和自动化;
②工业结构现代化。主要指产业结构与规模结构的合理组成比例;
③工业生产组织现代化。生产实现高度集中化、专业化、协作化和联合化,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④工业企业管理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⑤工业职工结构的现代化。要求拥有大量素质高、技术熟练的生产工人、科技人员与管理人员。
以上资料参考网络——现代化工业
㈤ 贵州工业园区有哪些具体一点越具体分给得越高
你好。
省级一类工业园区
1、贵阳市小孟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区 (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遵义市仁怀名酒工业园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3、福泉市工业园区 (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4、贵阳麦架沙文高新技术产业园(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5、息烽县磷煤精细化工工业园(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6、清镇铝煤生态工业园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7、遵义市汇川机电制造工业园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8、遵义市湄潭绿色食品工业园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省级工业园区一类培育区
1、金石工业园区
2、白云铝及铝加工基地
3、修文工业园区、
4、桐梓煤电化工业园区
5、遵义市和平工业园区
6、遵义市湘江工业园区
7、安顺市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8、夏云科技工业园区
9、安龙工业园区
10、兴义市清水河工业园区
11、黔东工业园区
12、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3、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
省级工业园区二类培育区
1、贵州安顺西秀工业园区
2、毕节市黔西北产业园区
3、黔西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4、毕节试验区黔西承接产业转移基地
5、凯里炉山工业园区
6、从江县洛贯产业承接区
7、长顺县威远工业园区
8、丹寨县金钟工业园区
9、威宁县工业园区
㈥ 贵州省的支柱产业是什么
据2005年8月9日贵州日报报道
《能源工业成为贵州省最大支柱产业》
最新的数据表明,目前,贵州电力、煤炭能源产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近7个百分点,能源工业已经成为贵州最大支柱产业。
“西电东送”工程为贵州提供了一个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大好机遇。“西部大开发”实施五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举全省之力推进西电东送,全省电力总装机5年翻了一番,超过前50年的装机总量。已由2000年的460万千瓦增长到目前的1184万千瓦,今年实现向广东送电443万千瓦。
首批西电东送建设项目“四水四火”全部建成投产,共计538万千瓦,并相应建设500千伏两条交流和一条直流输电线路。第二批项目“四水八火”,共1684万千瓦规模。目前,大部分项目已正式开工或进入施工准备。两年前开工的第二批电源项目,首台机组已于今年1月投产进入商业运营。贵州电网主网架结构日趋完善。现在已建成、已开工的电力建设项目,投资计划总额超过1000亿元。
举全省之力推进西电东送工程的具体规划是,贵州向广东送电从100万千瓦起,逐年递增100万千瓦,“十五”期间实现送电400万千瓦,“十一五”再增送400万千瓦,加上外送周边湘、渝、桂等省区的200万千瓦,到2010年,贵州外送电力达1000万千瓦;与此同时,建成水火电机组3000万千瓦,并相应建设一大批煤矿,初步建成南方能源大省。
煤矿、电力、烟草、商业即为贵州四大支柱产业(所谓的能源产业即煤矿和电力)
㈦ 贵州的资源深加工工业主要有什么行业
主要有黑色冶金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
进入新发展阶段,贵州把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以十大工业产业为抓手,奋力推进“工业大突破”。在刚刚结束的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将全力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升级,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如今,以十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为指引,一幅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的贵州工业产业新画卷在拼搏中精彩擘画。
近年来,贵州依托自身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资源等发展起来的十大工业产业产值全部跃上千亿级,正是这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特产业,成为推动贵州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力量。来自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十大工业产业合计总产值13887.28亿元,全省十大工业产业中规模以上工业单位数为4266个,其中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数为121个。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今天,作为贵州工业经济的“四梁八柱”,十大工业产业正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基础能源产业向改革要活力、现代化工产业向绿色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向创新要动能;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势头强劲;健康医药产业朝气蓬勃;新型建材产业“效”“绿”齐升;基础材料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优质烟酒产业活力增强;清洁高效电力产业重拳出击;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大有作为。
装备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走进贵阳双龙临空经济区的贵州宝能汽车项目产业园,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加快建设速度。作为我省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工厂的重点项目,产业园总投资超百亿元,预计今年实现首车下线,建成后将成为双龙临空经济区高端制造业的领军者。宝能汽车有限公司贵阳基地总经理亢书生告诉记者,公司计划将贵阳基地打造成集新技术、新工艺、优质新能源及互联网汽车产品于一体的绿色环保工厂。
随着一批以先进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园拔地而起,航空、航天、汽车等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花繁叶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正朝着贵州工业的“新脊梁”目标快马加鞭。2020年,我省航空、航天、汽车三个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9%,较“十二五”末提高近12个百分点。高端产业集群竞相崛起为贵州工业发展提振了信心。
优质烟酒产业是我省传统支柱产业,如今正阔步走上产业集群发展道路,呈现出“上带一产、下促三产”的产业联动发展格局。茅台、金沙、国台、董酒等重点品牌斩获了“贵州特色”的专属口碑,打出白酒产业“集群牌”,朝着贵州白酒“一酱引领”的目标快速挺进。2020年,十大工业产业中利润总额超过40亿元的产业有8个,其中,优质烟酒产业实现利润总额772.79亿元,占十大工业产业利润总额的63.5%。
与此同时,我省正加快推动煤化工、磷化工、铝及铝加工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大力推动资源型产业往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建立起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有效解决能源工业运行大起大落影响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难题;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大幅提升,创造性施行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2020年磷石膏基本实现“产消平衡”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机遇,贵州持续加快推进大数据与传统产业融合,“十三五”期间,数字经济增速连续五年全国第一,实施融合标杆项目183个、示范项目1874个,贵州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全国仅有的四个面向特定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试验测试项目之一,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47.7,位列全国第21位。
依托贵州自然资源优势,我省还在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和民族医药产业上做足文章。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过去五年直接吸纳就业16.9万人,带动就业100万人以上。引进广药集团、娃哈哈、光明乳业等投资刺梨产业,刺梨产品销售额年均增长50%,带动6.5万户、20万余人增收,工业经济“带动作用”越来越凸显。
新时代新征程,新目标新作为。我省将进一步以振兴十大工业产业为重点,加快巩固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加快壮大新兴产业,精耕细作优势领域,从推动产业配套、强化龙头带动、狠抓平台聚集等方面全面发力,奋力推动工业大突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