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临港工业指哪些

临港工业指哪些

发布时间:2023-02-26 22:59:37

① 上海临港工业园区中有哪些单位

临港新城以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成为上海未来发展最有力的助推器。东海大桥将洋山深水港和临港新城联为一体,沪芦高速、城市轨道、郊区环线、A20、两港大道、浦东铁路等城市快速交通网使临港新城与上海各区县之间仅咫尺之遥。临港新城是未来上海中心城区的重要辅城、上海经济发展重心东移战略的大舞台和后劲所在。 海港新城分为主城区和产业区(包括主产业区、重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和综合区)。主城区是以5.6平方公里的滴水湖为中心的城市综合生活服务区,规划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湖中点缀着三座岛屿(星级酒店商务工作之岛,娱乐休闲主题公园之岛、游艇码头体育活动之岛),沿湖以环状、放射状的形式向外扩展,形成城市生活环带、城市公园景观环带和都市居住生活环带,居住人口50~60万人。产业区是以产业开发为主的功能区块,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面积约为120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近50万人。产业区是现代装备制造业的主体部分,并以现代装备产业、出口加工和高科技产业为核心,其中重装备产业区和物流园区是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重要依托,是集仓储、运输、加工、贸易、保税、临港工业、分拨、增值和国际商贸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经贸平台

② 什么是临港工业区

很多地方都有叫临港工业区的,都是靠邻江河海港口的工业区。

③ 什么叫临港工业

从字面意思应该指临近港口(或者依靠港口)发展的企业或者工业带。

参考,日本的临港工业。
日本既缺资源,又多地震。唯一的有利条件是海岸线长,多优良海湾,全国海岸线长约3万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国土有90米海岸线。日本人面对国家资源的贫乏,便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优良海湾和漫长的海岸线,兴建了一系列海港和海岸工业带;又针对其陆地面积小的特点,围绕港口大量填海造陆,在沿海地带填就了连绵数百公里长的海岸工业用地
这种以港口建设为中心的临海工业地带,拥有各种深水码头和专业码头,使大型油船、矿石船等原料船长驱直入,为原燃料的大量进口和制成品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既降低成本,又提高效率,增强了竞争能力。
日本拥有庞大的商船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运国家,更使日本能自如地扬长避短,克服工业原料的缺乏,又满足大量制成品出口的需要。不可否认,高度发达的港口海运业,是日本发展成一个"经济巨人"的必要条件。
在日本漫长的海岸线中,以经济最发达的"三湾一海"(即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濑户内海)利用海岸线最为充分。这片长达1000公里的海岸,基本上都已建成了人工海岸。据1975年统计,自然海岸已所剩无几,东京湾只剩下10.5%,伊势湾7.9%,大阪湾1.5%,大逐滩18.5%。
东京湾港口群地理位置优越,是个掩护极好的袋状海湾,袋口宽仅8公里,向内陆延伸80公里,造成水深浪小的港湾环境。日本已把这个袋状海湾建成了港口群。沿着东京湾海岸带两翼伸延100余公里,港口密布,工厂林立,构成日本最大的港口工业区和城市集团。在这个大港口群中包括着东京、川崎、横滨、横须贺、千叶、君津等六大港口。其中,千叶、横滨、川崎都是世界上排在前列的港口。现在全世界吞吐量在1亿吨以上的特大港口有10个,而日本竟占了5个(千叶、神户、横滨、名古屋、川畸),东京湾内就有3个。整个东京湾港口群吞吐能力已达5亿吨以上,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大阪湾港口群包括大阪、界泉、神户、姬路、和歌山、下津六大特定重要港口,年吞吐总能力也在5亿吨左右。
现以神户港为代表加以说明:神户扇形港湾水域面积近57平方公里,港内水深10米以上。陆岸33公里几乎全为码头和突堤码头,大大提高了海岸线的利用率,加上两个新造的人工岛,全部泊位超过250个。在人工岛上以集装箱泊位为主。神户港紧贴货源腹地,1986年的货物吞吐量为1.58亿吨,仅次于鹿特丹港,现已取代横滨成为日本最大的商港,有40余条航线通往世界各地。
日本的炼油、石油化工、钢铁、造船等工业都分布在东京湾以南的沿太平洋的带状工业地带上,且都是建造在填海造陆的土地上,形成巨大的临海工业带。如占日本钢铁总产量96%的14个大型钢厂,都建在临海区,石油化学工业全部建在海岸工业地带的填海造陆区。
"京滨"工业带,是沿着东京湾西岸,包括东京、川崎、横滨等城市的海湾地带。在这条宽五六公里,长六十余公里的带状地区内分布着千人以上的大型工厂有200多家,工业产值占全国的40%。曾被称为世界第二大港的日本横滨港,以临港工业为特征,1970年建成了最大的码头,全长5435米,26个泊位,可同时停靠24艘海轮和7艘集装箱船。与横滨港相伴形成的京滨工业带,布满了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向横滨的南北两翼发展,北部一直同工业重镇川崎相连,南部从根岸湾通过填海造地向金泽一带扩展,一些炼油厂、钢铁厂、造船厂、电机厂相继建立起来,并相应修建了专用码头。
"京叶"工业带,在东京湾的东侧。1955年以前这里还都是自然海岸,经过二十多年的填海造陆均已形成人工海岸。现在已形成一个长约60多公里,宽5公里,分布着一系列大型企业的地区,有2座大型炼钢厂、2家大型炼油厂和4家大型石油化工厂。其中干叶炼油厂居全国第2位,君津钢铁厂是世界10大钢厂之一。
作为日本四大工业区之一的阪神工业地带,是相当典型的临港大工业区。在这50多公里长的码头群背后,宽度1-3公里的狭长地带里,分布着6000多家工厂。日本的大企业如川崎重工、三菱重工、神户制钢、川崎齿轮、三菱电子等都在这里设有大厂。1970年后又在填海而成的人工岛上兴建了一批钢铁、造船等大型企业,如三菱、川崎两大重工造船厂。
围绕着伊势湾沿岸名古屋港发展起来的中东经济圈,也是日本四大工业区之-的"中京工业区"的核心。汽车、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都分布在这一港湾地区。丰田汽车的大本营基地就在这里,有11个泊位专营或兼营汽车出口业务。
獭户内海沿岸的钢铁生产能力为7000万吨/年,等于法、英、意大利的总和。炼油和乙烯生产能力同整个英国相近。因此可以说日本的"三湾一海"港湾地区,不仅是日本工业最集中的地区,同时也是全世界生产力最发达、最集中的地区。
◆日本临港工业区发展的经验
日本临港工业善于在优良的港湾用地上布置最经济合理的工艺流程,许多工厂的生产流水线都是由海轮进料,经过港口上紧凑的自动流水生产线再到船边吐出产品,整个大生产过程都在大港口上完成了,把周转过程减少到最低限度,缩短了生产运转的时间,具有极高的效率。
如果用"运输是生产的继续"这一基本观念来衡量,那么这种自动化生产流程,实际上已通过远洋巨轮延伸到世界最佳原料产地和最相宜的消费地区,因而造成最佳、最有效的工业生产基地。
日本临港工业区的建设,既依托港口建设作先导,又围绕着港口作归宿,因而大型港口借助巨型海轮使日本成为工业原料、燃料的供给基地和成品出口基地。
临海工业带使港口改变了原来单一运输的功能,港口成了最有效率的优良的工业生产基地。事实证明,港口和临海工业区的结合是日本创造巨大生产力的源泉,是日本这个资源贫乏的国家跃升为世界上第二个经济大国的基本成因。
例如,日本第二大钢铁企业--京滨制铁所扇岛钢铁联合企业,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为了适应国际化大生产的需要,建造了两端有深水码头并适应钢铁流水生产线长度的人工岛屿,形成了一个宽2公里、长3公里两端有深水码头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原料码头水深多为14米,最深水位为17-18米,25万吨级的巨轮从澳大利亚、巴西运载矿石、煤炭在此靠泊。这些原料经过3公里的流水作业线产出钢材,便到了岛屿另一端的深水码头,直接装船运往世界各地。1988年这个企业生产钢材为800万吨,相当于我国当年鞍钢和攀枝花两个钢城所生产钢材的总和。
以往国际经济一体化,大多从国际贸易开始,然后扩展到金融领域。而上世纪六十年代临港工业的崛起,经济一体化事实上已发展到"原料产地→海洋运输→临港工业制造→多种运输途径→进入不同区域市场"这种大生产和大运输相结合,再配上全球承运人的完善服务和全球金融信贷体系的服务,结合全球电讯、电脑网络的即时信息沟通,促成了一种完善的规模巨大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是商务流、超大量物流、信息流的有机结合和统一,而超大量物流的规模决定了高效益。
这种生产方式自然形成了以临港工业为核心不分国界的世界化大生产的格局,随着它的巨大效益,愈来愈被广泛采用和发展,应该说这种生产运输及其产品流通模式是在全球规模范围内运行的,即它所利用的原料往往是地球上优质价廉的原科,在全球范围内的巨量运输,使用着全球范围内档次相宜的劳动力,生产着面向全球的消费用品。这都是世界化大生产的实际内涵。

④ 2013年山东政府工作报告的"四区三园","四大临港产业区"分别具体指什么

新的产业布局为“ 四点、 四区、 一带”。即围绕东营、滨州、潍坊、莱州四个港口,规划建设四大临港产业区,形成山东省北部沿海经济带。
文章出自国家“十五” 计划纲要中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部分。
以下是相关信息,如果要详细了解,可网络国家“十五”计划纲要。(望采纳)

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首度列入国家“十五” 计划纲要,始自 2001年。当时,国家计委作出如下说明:在这一生态完整、资源密集、基础条件成熟、行政独立的典型地区,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取得经验、快出效益,进而辐射带动整个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建设和发展。

“以‘高效生态经济区’定位黄三角开发,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探索一种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组长杜鹰指出,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这个问题能否解决好,关系着黄三角的历史地位和发展前景。

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土地、水、能源等经济发展支撑要素,正对山东省生产力布局产生深刻影响。

据山东省发改委调查,我省土地利用率已达89%,远高于全国 72.6%的平均水平。人均年水资源占有量344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7%。尤为严峻的是,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占比高达98%以上,在用电高峰期和国际石油价格高企时,已经出现企业拉闸限电、生产成本大幅飙升等现象,对经济平稳发展形成严峻挑战。

“探索科学增长模式,保持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省发改委副主任李永健认为,高效经济和生态经济有机组合,是破解现有发展困局,升级增长方式的根本出路。黄河三角洲的自然禀赋,决定其必须定位发展“高效生态经济”。

何谓“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省政府调研室如此描述:在区域内微观生产环节,从原料获取、生产全过程到产品回收,体现环境友好型特征;宏观组织结构上,形成由清洁生产的企业组成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产业发展布局上,发育为若干生态园区组成的生态产业群落。即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组合特点、生态和经济条件、区域经济增长等,实现高效开发与生态保护双重目标。“目前,黄三角地区生态经济基础良好,探索高效生态经济增长模式,成本最小,显效最快。”李永健说。

黄河三角洲开发不同于早先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开发,代表了新时期区域发展模式的全新取向。杜鹰指出,这种开发模式不仅是山东自身经济增长模式的提升,也将对我国其它地区走高效生态经济发展之路产生示范与带动。

建成全国高效生态经济区样板

3月24日至31日,国家25部委78人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分7个小组对黄河三角洲基础设施、水利等进行全方位调研。“此番调研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对去年4月山东省政府发布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进行修订、完善、提升,使其更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

杜鹰表示,在国家战略层面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必须按照经济形态高级化、产业结构生态化、经济体系运转高效化的要求,对2.65万平方公里上的现有生产力进行梳理与布局。

新的产业布局为“ 四点、 四区、 一带”。即围绕东营、滨州、潍坊、莱州四个港口,规划建设四大临港产业区,形成山东省北部沿海经济带。

黄三角地区西起大口河河口,东至莱州虎头崖,连接莱州湾和渤海湾,滩平岸直,适宜集中联片规模化开发。按照集中集约用海构想,到2020年,该区域将投资5200亿元,建设四处用海区域:即在莱州湾东南岸的莱州岸段,重点发展盐及盐化工、海上风能产业,成为黄三角新能源基地;莱州湾西南岸的潍坊岸段,重点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化工业、绿色能源产业、房地产业、海上机场等,建成黄三角的海上新城;莱州湾西海岸的东营岸段,重点发展海洋石油开发配套产业、商务贸易业,将东营城区建设成为黄三角真正的滨海石油城;渤海湾南岸的滨州岸段,重点发展海洋化工、海上风电产业、中小船舶制造业、物流产业,形成济南都市圈最近出海口和渤海湾海洋化工产业基地。

现代产业体系是黄三角开发的核心支撑。围绕“高效、生态、规模、创新”总体要求,农业方面,重点加快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和以沼气为主的农村新能源开发,打造优质粮棉高效生产基地、绿色果品蔬菜生产基地和绿色生态畜牧基地。工业方面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发展石油化工、盐化工、煤化工业,提升发展纺织、造纸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型产业。

以现代物流、生态旅游和金融保险业为重点,黄三角服务业发展面向京津冀、环渤海和东北亚。到 2020年,黄三角地区将建设19个现代物流园区;共推“神奇黄河口、生态大湿地、梦幻石油城、武圣故里、世界风筝之都、循环经济典范和黄金海岸”旅游主题;组建黄三角开发银行,打造东营、滨州两大区域金融中心。

渔业是黄三角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现代渔业发展上,从 2009 年到2020年,投资300亿元实施渔业资源修复和标准化生态鱼塘治理工程,建设6000公顷以上健康养殖示范区 10处,发展对虾、海参、梭子蟹、鲆鲽鱼、贝类等特色品种,培育渔业龙头企业 20家,使渔业总产值达到1100亿元。

以环境容量优化区域布局,到 2020年,黄三角地区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比 2010 年累积下降30%,生态系统多样化得到有效保护和提升,建成国际知名的湿地自然保护区。

国家联合调研组认为,在发展目标指向上,黄三角将建成山东省最重要的农业经济区、现代物流区、高新技术创新示范区和全国最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区。

为土地高效开发与资源型城市转型探路

目前,环渤海地区正成为引领全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 渤海北岸已规划提出辽宁沿海经济带,享有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的优惠政策;西岸的天津滨海新区已上升为国家新的经济区,享受金融、 产业基金等重大优惠;黄三角所处的南岸发展滞后,影响了环渤海地区整体经济实力提升。

800多万亩未利用地是黄三角的优势,也是环渤海南岸的潜力所在。“国家在此设立‘未利用地直接开发为建设用地’试点区,对黄三角开发至关重要。”山东省发改委主任费云良认为,将那些难以开发为耕地的未利用地,在山东建设用地总规划指标外,单独切块下达规划、计划指标,直接开发为建设用地;同时,在未利用地区域内设置“飞地工业园区”,试行建设少占耕地补偿激励机制,将从总体上减少国家耕地占用,加快黄三角开发进程。

地处黄三角核心地区的东营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0% 、市级财政收入的 60% 依赖石油工业,是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东营市委书记张秋波告诉记者,在黄河三角洲 811万亩未利用土地中,东营占 400多万亩,并拥有黄河每年新造地2万多亩,“ 如果国家给予石油接续产业发展准备金等扶持,1300平方公里临港产业区将成为东营新的发展支撑,极大降低转型成本”。

在高效生态经济区率先建立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需要在资源综合开发与节约利用、生态效益补偿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这也需要国家在资源税分成比例、批准建立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⑤ 临港工业区的介绍

江苏省射阳县临港工业区位于射阳县城东部沿海,射阳港港口。其前身是省级射阳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为策应江苏省新一轮沿海开发战略,于2006年7月更名为射阳县临港工业区。射阳县临港工业区是1995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农业开发区。天津临港工业区是国家发改委规划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是天津滨海新区规划九大功能区之一、十大战役之一。临港工业区总规划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⑥ 什么是临港产业带

临港产业带即临港经济区
该区拥有鲁南经济带惟一出海口,与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苏北两大经济板块紧密相连。日照港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鲁南扩大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资源,是山东省南部及其他内陆腹地外贸物资、能源、化工、粮食、水泥、矿石、木材干线大港和集装箱支线港,区内交通网络完善,商贸物流发达,具备发展临港经济的得天独厚条件。
规划建设鲁南临海产业区。加快鲁南经济带开发,必须搞好载体建设。要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在日照临海地区划出一块区域,规划建设鲁南临海产业区,实行产业集中布局、联合共同开发,着力构筑临港产业体系。规划范围覆盖岚山区和日照经济开发区及东港区的全部地域。重点打造钢铁及配套产业、能源、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粮油加工、浆纸制造、造船、水产及食品、木材加工、汽车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物流仓储加工产业等“十大功能板块”,建成产业集群优势明显、生产力布局合理、科教支撑有力、生态环境优良,工业区、港区、城区、物流区有机融合的山东南大门“黄金产业带”。
突出发展商贸物流业。积极培育“中国商贸名城”,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综合竞争力强的市场群体,把临沂建成功能齐全的物流基地和重要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发挥商贸流通和区位资源优势,依托龙头企业,积极发展配套关联项目,带动中小企业群体化发展,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工程机械、纺织服装、化工、建材、医药、木材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

⑦ 什么是临港工业区(定义)

临港工业区顾名思义,是围绕国家级港口建立的国家级(省级)生态示范区,目前中国有两个临港工区,江苏省射阳县临港工业区和天津临港工业区

阅读全文

与临港工业指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宝马x42019款二手多少钱 浏览:282
揽胜行政和奔驰大g哪个气场大 浏览:764
奥迪q5大灯灯罩4s多少钱 浏览:725
奥迪a6l低配都有什么配置 浏览:235
奔驰电瓶多久可以断开 浏览:105
宝马x5儿童锁怎么解开 浏览:654
宝马7系模型车多少钱 浏览:210
澳门有些什么加工业 浏览:362
宝马m3塔顶如何拆 浏览:477
奥迪增压机加油处在哪里 浏览:608
奔驰自行车标怎么安装 浏览:240
如何看懂工业地产 浏览:578
到靖西汽车一点出发要多久到 浏览:397
abs汽车编程什么意思 浏览:118
伦教村级工业区有哪些 浏览:203
q5和宝马5系哪个更安静 浏览:434
汽车站车辆没有自检如何处理 浏览:25
东风汽车是在哪里生产的 浏览:934
汽车如何清除腻子 浏览:779
宝马一系前排座椅怎么拆卸 浏览: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