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中国近代化在经济的工业化有哪些

中国近代化在经济的工业化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2-23 18:34:50

1. 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取得哪些成就

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

3.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

4.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设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5.近代民用工业的创办。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设立的开平煤矿、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

6.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建国初,没收官僚资本,使官僚资本企业较完整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中规定: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7.“一五”计划工业建设成就;建成了飞机、汽车、重型机器、精密仪器等近600个重要项目;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8.十年工业建设成就: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和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石油工业发展迅速,石油全部自给;电力工业增长很快,农村用电量十年增长70倍;建成兰新、包兰等铁路“文革”时期,工业生产遭受重大挫折。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有:南京长江大桥、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成昆铁路和湘黔铁路等。

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工业方面,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大发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这批项目的代表有:宝山钢铁公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亚湾核电站和京九铁路等。

拓展资料:

中国近代工业是指在1840~1949年间在中国设立的使用机器和机械动力生产的制造工业,中国近代工业主要的特征是短暂、快速、发展迅猛。

近代工业的发展虽然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基本把中国推进了近代社会的大门,但由于这个进程不是中国近代因素不断积累的结果,而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下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因此它一开始就呈现出了有违近代工业发展一般规律的畸形特征。

2.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

中国近代工业大致可分为洋务运动和晚清“新政”时期两个发展阶段。晚清近代工业的发展虽然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基本把中国推进了近代社会的大门,但由于这个进程不是中国近代因素不断积累的结果,而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下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因此它一开始就呈现出了有违近代工业发展一般规律的畸形特征。

一、从工业化进程看: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发展的状况,军事工业超前,民用工业滞后。同时,官办、民办企业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失常。洋务工业从官办工业起步并形成官僚垄断局面;民用工业起步相对较晚,且处处受到排斥打击,始终未能获得独立经营的地位。清末新政时虽然民办企业数量有所增加,但中国近代工业始终发展缓慢。

二、从工业化布局看:中国早期近代工业以大城市为据点,这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首先冲击沿海通商口岸和大城市的必然结果。由于中国本身资本主义因素发展极不充分,近代化的起步又带有明显的统治集团的目的性和意志性,这就造成城市中的近代因素不能及时扩散到农村和内地。相反,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资本、人才被吸引到城市中来,出现一种“倒流效应”,都市经济及生活方式越来越近代化,而广大农村则仍然滞留于传统农业经济结构中。

三、从工业化范围看:中国近代工业是以“单项突进,倾斜发展”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因此,近代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呈现一种畸形状态,即商业性的农业发展以农村经济的半殖民地化为代价。首先,农作物的栽培以帝国主义的需要为转移,这说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失去其独立性。其次,农产品的商品化以出口为主要目标,而农产品的主要提供者却主要是分散经营的个体农民。他们经济力量薄弱,消息闭塞,这就使得帝国主义垄断组织能够通过对价格的控制加重对我国农民的剥削。再次,由于农产品的价格和收购都被帝国主义所控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就得不到充足的原料供应,反而要由国外进口部分补充。同时,农村市场也被帝国主义控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品的销售,受到极大阻碍。结果形成这样的局面: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主要给帝国主义提供了原料,但不能保证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原料供应;中国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主要给帝国主义提供了市场,并没有给民族资本主义需要提供更多的购买力;中国农民和小手工业者的两极分化,只不过促使劳动人民更加贫困,并没有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更快发展起来;中国的近代工业长期处于低水平。因此,工业化进程根本无法推进传统农业和小手工业的社会化改造,也始终没有带动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从而使中国经济结构呈现出特有的二元特征

3. 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表现是什么呀急急急!!!

表现有:.外国的服饰,饮食,建筑,宗教,思想等进入中国,例如西服的传入和推广,西餐,以租借为代表的西式建筑的出现,外国宗教的深入传播。西方思想如民主,科学,共和,法制等思想的传入,还有西方自然科学的传入,例如生物进化论,数学等等。
还有近代工厂的出现,工人的出现,交通工具的革新,例如汽车,火车,汽船,飞机的出现。等等很多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4. 民族工业近代化的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1840~1895年)
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主要特征是: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1. 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主要有三局一所:最早的是1861年曾国藩创立的安庆内军械所,最大的是曾国藩、李鸿章主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2.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主要有三局一厂:最早的是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
3. 这一时期,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4.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就此开启。 (1895~1927年),
是中国近代化最重要的阶段。主要特征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 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它分为两个时期:
1) 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背景)
2) 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背景)
2. 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 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
2) 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 这一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呈现出波浪式推进的特点:
(1) 从清政府来看,经历了从镇压维新变法到推行新政的失败;
(2) 从资产阶级内部来看,发生了保皇派、立宪派与革命派的斗争;
(3) 从北洋军阀的统治来看,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遇到了逆流;
(4) 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来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
3. 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主要表现在:
1) 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2) 资产阶级维新派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主张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维新思潮);
3) 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把从西方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把理论学习和革命宣传变为实际行动,发动了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思潮)
4) 资产阶级激进派(知识分子)则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5)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6) 新的教育体制开始确立。1905年废除科举制,为教育体制的改革扫除了障碍。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了教育部,对教育的内容和学制进行改革,使民国初年的教育得到了发展。产生了新型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新文化运动的干将。 (1927~1949年),
主要特征: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艰难地进行。
1.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是中国近代化事业有所发展的十年(1927-1937)。如从外国人手中夺回了关税主权,设立了国家银行,统一货币发行权,发行了法币,进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工业、商业及整个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在一定程度上排挤了民营工业的发展。
2. 同时,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的退让,对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血腥屠杀等都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
3. 抗战期间,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原有的工业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举侵略下遭到严酷摧残。
4. 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5. 中国近代化包含哪些方面,从工业、政治、文化和经济角度来解答

含义: 中国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农民阶级1859 洪仁玕《资政新篇》内容: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自立派别;学习西方,兴办近代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奖励技术发明 ,兴办新式学校;同外国自由通商,文化交流,平等往来。评价: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地主阶级1. 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鸦片战争(1840~1842)中的抵抗派2.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中心内容:练兵制器l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自强”:1861 曾国藩 安庆军械所(第一个); 1865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最大)l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求富”:1872 李鸿章 上海轮船招商局(第一个)l 培养人才:创办新式学堂:1862 京师同文馆(第一个);1863 上海广方言馆l 筹建近代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水师影响:不足:不可能师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中体西用积极:1)引进了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技术人员,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在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发生的作用,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2)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3)在改革封建教育制度上打开了一个缺口。3.清末新政 1901内容:经济:要奖励实业,令各省设立商会,并创立大清银行。 军事:编练新军,裁汰旧军。 文化教育: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并于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习俗:准许满汉通婚,劝止妇女缠足。评价:1.地主阶级自救运动l 清政府并不是真心进行改革,不过师装点门面,以求维持残局。l 新政师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发动的,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形势日益高涨的情势下,为挽救清封建统治,,维护列强在华利益而被迫进行的,不仅缺乏爱国热情,而且具有反动性和落后性,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起了客观上的作用。 2.近代化改革运动l 废科举、兴学校等措施,在改变社会风气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l 编练新军,但许多新军却在资产阶级革命党的宣传和策动下,变成推翻清朝统治的重要力量。l 兴办新式学堂和选派学生出国留学,结果却出现了一大批新型的知识分子,他们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起了重要作用。l 有利于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1.19世纪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2.维新派:1898 戊戌变法内容:裁撤闲散重叠机构,取消旗人寄生特权;设立农工商总局、译书局、铁路矿物总局;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废八股,设学校,奖励科学着作和发明。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大大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3.革命派:1911 辛亥革命内容: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用暴力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影响:1.结束了2000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出现了政治民主化的趋向。 2.引起了思想观念的变革,革除了一些封建的风俗恶习,促使中国思想解放与生活近代化的发展。 3.兴起了兴办实业的高潮。 4.在世界上,欧洲还保留许多君主,亚洲还是君主制一统天下,中国却成立了共和制度,影响十分深远。黄金时代 1914~1919背景:1.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建立民国,给处境艰难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利条件。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奖励工商业的政策和法令。北洋军阀政府也做出了一系列鼓励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示。 2.不少商人、资本家、寄希望于“实业救国”,纷纷成立各种实业团体。 3.1915年群众性的抵制日货运动也支持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刺激了中国原有的商业资本和民间资本迅速向工业资本转移。

6. 民族工业近代化的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特点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总特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与欧美各国的近代化相比,它具有非常明显的具体特征:
(一) 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二) 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
(三) 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
(四) 发展畸形。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不配套,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重工业特别是钢铁、机械、电力、石油等工业尤为微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

阅读全文

与中国近代化在经济的工业化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宝马日行灯怎么换 浏览:218
宝马x5电踏板多少钱 浏览:497
第5代宝马3系多久停产 浏览:646
汽车usb接口怎么改成3a 浏览:656
奥迪智能地区如何开启 浏览:749
呼和浩特市哪里卖汽车电瓶 浏览:590
汽车上怎么跳 浏览:316
永康租辆5系宝马多少1年 浏览:315
西电工业工程专业怎么样 浏览:184
汽车客车厂哪个工资高 浏览:822
人和哪个工业区厂多 浏览:276
工业除湿机如何设置除湿 浏览:766
工业平板哪个厂家好 浏览:437
准东汽车站在哪里 浏览:630
珠海哪里可以试驾哪咤汽车 浏览:800
奔驰多久启动能耗重置 浏览:276
一二年宝马523多少钱 浏览:906
宝马车没怎么开机油显示更换 浏览:129
汽车空调测漏打多少压 浏览:287
东平去梅城是哪个汽车站 浏览: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