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东北三省是我着名重工业基地和什么工业
东三省是我国着名的重工业基地,也是老工业区。从民国时期东三省的重工业就很发达,一直到九十年代。九十年代,东三省的重工业工厂,企业纷纷倒闭,工人全部下岗,东北经济一落千丈,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东北人自从九十年代下岗后,就都去外地做生意去了,尤其是三亚居多。东北现在是人口净流出地区,经济落后地区。
❷ 为什么民国黄金10年的时候不大力发展重工业
不是不想,是太难了。
重工业想要发展,一是讲资金支持、二是讲产业 链配套,三是讲技术过硬。
光有资源禀 赋、廉 价劳动力的国 家,处在相对理想的国内外环境,不见得就能建设好重工业,这种例子在世 界 史内不 胜枚 举。
首先资金投入,民 国就不过关。老 牌资本 主义 强 国搞重工业,讲究资本原 始积 累。苏 联 搞重工业,也要吃工农业剪 刀 差。就民 国每年那点财政,都被军费糟 蹋的精光。你就是把鲁 尔 地 区大 陆漂 移给老 蒋,他也搞不起来。老 蒋的银 子,都留着中 原 大 战收 买杂 牌部队呢。
其次,重工业不是民 国搞纺织、磨面粉,讲究的是全产业 链配套。建 国后,一五计划上马了一百五十六个大型项目,仔细数数,燃料工业占了很大一块,为什么呢?欠 账太多,你连工业的底 火都不没有,还搞什么钢铁联合体?还要什么行 星发动机?
最后,重工业不是造火柴、造香烟,是要造机床、造发动机、造特种合金。没有技术参数能行么?没有图纸手册能行么?毛 熊再下 品,一五计划是实打实得给你送了一打科技 树。这机会民 国有吗?
❸ 民国工业特点
工业多相承于清朝,很多重工业都是洋务运动时开办的企业,重工业着重于传承发展较慢,轻工业发展较快主要是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强无力东顾,有黄金十年之称。民国工业与现在很相像,东北一如既往的是当时重工业最强的地方,在日本人的支持下,靠着东北的资源与工业奉系称霸北方多年,不过东北的重工业强大似乎有日本人放水养鱼之嫌,长江流域轻工发达,官僚资本家民族资本家买办乃至于青帮等流氓都兴办实业赋税甲于天下,蒋工得之以称雄天下,广东中国最早被列强打开大门的地方,工业基础扎实只是后来被东南五省超越,晋绥之地,阎老西建设卓有成效,工业扎实,被称为模范省,老西以之荣登民国四巨头之列。
❹ 为啥从清末到民国结束,中国为啥重工业的没有什么发展,科技人才并不少,大师不少,而苏联十年就变成了
原因比较复杂。
首先,苏联是一个统一的大国,可以集中力量发展急需的产业。而我国自清末至民国就从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即使是宣称统一了中国的南京国民政府,也仅仅是形式上的统一了,实际控制范围只有长江下游几个省而已。东北的张少帅,山西的阎锡山,四川的刘湘,西康的刘文辉,云南的龙云,贵州的王家烈,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这些人都是各自为政,自己搞自己的工业。要发展重工业,是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来调控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合理分配的,我们当时做不到。
其次,从洋务运动开始,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富国强军问题,所以优先发展的是关系到军事方面的工业。汉阳铁厂、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这些在当时都属于一流水平,并不是课本上说的那么弱智。只是数量太少而已。
再次,我国当时的社会情况,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劳作式的生产方式并没有解体,还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民众对重工业产品还没有特别大的需求,也就很少有私人资本愿意去投资重工业。结合前面提到的中央政权也无法去完成。也就难以发展了。
❺ 南京国民政府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1.当时中国百废待兴,经济很差,人民生活水平极低。
2.重工业对于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有很大的帮助。
3.当时如果不发展重工业,可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4.通过重工业的发展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国家的经济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