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详细主要的工业化城市都是哪里.
东北,南方沿海
Ⅱ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历程是什么样的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中国,在中国设立工厂,是中国近代工业之始。这时期的外资工业主要是为外商对华贸易服务的。从1843~1894年,外国在华一共设立了191个工业企业,其中116个属于船舶修造业和丝茶等出口商品加工工业。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据估计到1894年止约近2000万元,而投放到船舶修造和出口加工两项的便达150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75%。其余75家工厂分别属于印刷、食品加工、水、电、煤气、火柴、服皂、制药、造纸、木材、玻璃、水泥等行业,共拥有资本约500万元,大多规模狭小。
外国在华创办工业后20余年,清政府开始创建用机器生产的工业。从1861~1894年,清政府一共经营了21家军用工厂(包括一家船厂),所费资金从低估算在5000万两左右。其中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和湖北枪炮厂,规模较大,设备比较齐全,是中国近代工业创建时期的大型工厂。军用工业是非商品生产企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不甚密切,但它促进了19世纪70年代民用工业的兴起。到1894年甲午战争前夕,由中国人自办的工业企业大抵有船舶机器修造厂27家,机器缫丝厂约113家,机器绵纺织厂8家,其他轻工业工厂47家,共约195家。其中多数规模很小,资本额不详,有不少甚至在筹建期中或投产后不久便告歇业。设备比较完备的企业大多为官办或官督商办企业,如上海机器织布局、武昌织布官局和兰州织呢局(见彩图)等。商办工厂如陈启源经营的继昌隆丝偈为华南缫丝业的发展起了引导作用;商办船舶修造厂大多是从原来手工作坊基础上添置一二部车床发展起来的,而到80年代逐步发展到修理和制造缫丝车和轧花机。以上近代工业的创办,也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逐步确立。
Ⅲ 目前世界上那些是工业化国家
工业化国家:俄罗斯、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基本上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工业化国家)
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巴西、非洲各国(除南非以外)、亚洲(除日本与新加坡以外)、东欧、拉丁美洲各国
最后一个不清楚
Ⅳ 世界工业化国家有哪些
世界工业强国有哪些
美、意、法、德、日、中国、瑞典、英国、芬兰
七大工业国包括哪些国家
1,它指的是7种货币,美元(美国),欧元(欧盟),英镑(英国),加元(加拿大),澳元(澳大利亚),瑞士法郎(瑞士),新西兰元(新西兰)
2,G7:美、英、法、伐、意、加、日
全世界八大工业国有哪些国家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加上俄罗斯。
全世界八大工业国有哪些国家
八大工业国
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及俄罗斯
当今世界究竟有几个真正的工业国
有 不多
世界上工业大国有哪些
按洲分欧美:美国 加拿大 英国 法国 德国 俄罗斯亚洲:中国 日本 韩国 中国台湾 印度 伊朗南美洲:巴西 阿根廷基本上就这些有一定的规模,我国的工业规模很大但是在某些方面还需要做强
世界上有几个国家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我所知道的美国、中国。俄罗斯偏于重工业,英法德日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是不是也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印度、巴西几个少数发展中国家好像也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世界上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有那些
我所知道的美国、中国。俄罗斯偏于重工业,英法德日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是不是也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印度、巴西几个少数发展中国家好像也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世界上“临空型”的工业园区有哪些国家
临空型工业是当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工业布局形式。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工业的出现,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工业产品特别是电子元器件产品的生产日益向小型化、轻量化、短期化方向发展,这样就可以利用迅速方便的空运来实现产品的运输,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要求。对于小型、轻量的电子元器件等尖端产品的生产组装,空运成为最便捷的传送方式,被认为是工厂传送带的延伸。这就使智力、技术、资源和交通条件成为决定这类工业布局的关键因素。在智力资源密集地区修建现代化的机场和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在机场附近建立大批电子工业企业,把智力、技术、交通等生产要素组合在一起,利用其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形式,就是临空型工业布局的基本特征。日本九州南部和本州东北地区是两个典型的"临空型"布局.美国"硅谷"是知识密集,环境优美的新型工业区,也属于"临空型".
Ⅳ 中国有哪些知名的工业城市
通过2006年全国城市GDP排名,如果当中数据真实的话,可以看出这些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
01上海市:10297+12.0%| 18645 8342 沪
02北京市: 7720+12.0%| 19978 8620 京
03广州市: 6068+14.7%| 19850 7788 粤
04深圳市: 5684+15.0%| 22567 粤
05苏州市: 4820+15.5%| 18532 9316 苏
06天津市: 4338+14.4%| 14283 7942 津
07重庆市: 3486+12.2%| 11570 2874 渝
08杭州市: 3441+14.3%| 19027 8460 浙
09无锡市: 3360+15.0%| 苏
10青岛市: 3207+15.7%| 15116 6500 鲁
11佛山市: 2927+19.3%| 18800 8000 粤+2
12宁波市: 2864+13.4%| 19693 浙-1
13南京市: 2774+15.1%| 17538 7070 苏-1
14成都市: 2750+13.8%| 12789 4905 川
15东莞市: 2624+19.1%| 25320 10530 粤+3
16武汉市: 2590+14.8%| 12360 4748 鄂+1
17大连市: 2568+16.4%| 13350 6900 辽-2
18沈阳市: 2483+16.5%| 11651 5709 辽-2
19烟台市: 2402+17.0%| 鲁+1
20唐山市: 2362+14.8%| 冀-1
21济南市: 2185+15.7%| 鲁
22哈尔滨: 2094+13.5%| 11230 4405 黑+1
23石家庄: 2064+13.2%| 11495 4486 冀-1
24郑州市: 2002+15.7%| 11800 5476 豫+1
25长春市: 1934+13.1%| 11350 4480 吉-1
26泉州市: 1901+15.0%| 15972 6606 闽
27温州市: 1834+13.3%| 浙
28长沙市: 1791+14.8%| 13924 5438 湘
29南通市: 1758+15.7%| 14058 6100 苏+1
30潍坊市: 1721+16.5%| 鲁+1
31绍兴市: 1678+13.2%| 浙+1
32福州市: 1660+12.2%| 闽-3
33淄博市: 1645+15.8%| 13794 鲁
34大庆市: 1618+11.4%| 14791 3610 黑
35常州市: 1560+15.0%| 16650 8000 苏
36 台州市 1467.50 14.5
37 济宁市 1456.10 16.5
38 东营市 1450.3 17.0
39 西安市 1450.00 12.8
40临沂市: 1405+16.3%
41徐州市: 1400+15.0%
42威海市: 1369+15.9%
43嘉兴市: 1343+13.7%
44邯郸市: 1338+14.9%
45洛阳市: 1332+15.6%
46沧州市: 1282+15.2%|
47金华市: 1229+13.3%|
48昆明市: 1203+12.3%|
49南阳市: 1201+13.5%|
50保定市: 1185+10.4%|
51南昌市: 1185+ |
52盐城市: 1174+15.1%|
53厦门市: 1162+16.7%|
54鞍山市: 1160+16.5%|
55扬州市: 1101+15.2%|
56合肥市: 1074+17.5%|
57中山市: 1034+20.2%|
58镇江市: 1025+15.2%|
59泰安市: 1012+16.5%|
60包头市: 1010+ |
61泰州市: 1003+15.1%|
62德州市: 1003+16.4%|
63太原市: 1000+12.2%|
64惠州市: 933+16.3%|
65茂名市: 930+15.5%|
66江门市: 921+15.3%|
67呼和浩特 900+ |
68南宁市: 862+15.1%|
69聊城市: 840+17.3%|
70滨州市: 829+17.4%|
71鄂尔多斯 800+ |
72刑台市: 790+13.0%|
73湛江市: 770+12.8%|
74湖州市: 761+13.9%|
75枣庄市: 758+16.4%|
76珠海市: 750+14.6%|
77汕头市: 741+11.6%|
78岳阳市: 734+12.4%|
79吉林市: 725+15.0%|
80常德市: 724+12.1%|
81廊坊市: 720+15.0%|
82漳州市: 717+13.1%|
83许昌市: 717+14.9%|
84焦作市: 699+15.7%|
85宜昌市: 695+12.2%|
86周口市: 678+12.2%|
87襄樊市: 675+12.0%|
88衡阳市: 672+12.3%|
89平顶山: 672+15.8%|
90乌鲁木齐 654+14.0%|
91淮安市: 652+14.5%|
92商丘市: 647+13.1%|
93安阳市: 645+15.6%|
94兰州市: 638+12.0%|
95新乡市: 633+14.5%|
96桂林市: 627+17.7%|
97柳州市: 619+13.7%|
98株洲市: 605+12.3%|
99贵阳市: 603+14.7%|
100临汾市: 592+13.8%|
101 信阳市: 586+13.6%|
102 驻马店: 571+13.0%|
103 绵阳市: 561+13.9%|
104 衡水市: 549+ |
105 郴州市: 546+ 8.3%|
106 德阳市: 539+14.0%|
107 荷泽市: 538+17.1%|
108 曲靖市: 537+15.5%|
109 连云港: 527+15.1%|
110 肇庆市: 526+14.5%|
111 盘锦市: 513+ 7.0%| 12205
112 九江市: 506+13.7%|
113 日照市: 505+16.9%|
114 安庆市: 496+ |
115 揭阳市: 488+14.8%|
116 咸阳市: 484+ |
117 芜湖市: 480+15.5%|
118 宝鸡市: 477+13.0%|
119 克拉玛依 473+ 9.0%|
120 开封市: 472+13.1%|
121 齐齐哈尔 472+12.0%|
122 松原市: 470+
123 锦州市: 462+ |
124 长治市: 460+11.5%|
125 营口市: 457. 7+18.9%|
126 抚顺市: 457. 5
127 濮阳市: 456+15.8%|
128 延安市: 453+16.2%|
129 三明市: 452+13.1%|
130 龙岩市: 449+12.5%|
131 赤峰市: 441+21.3%
132 宜春市: 440+13.2%|
133 荆州市: 438 |
134 榆林市: 436+17.0%|
135 宜宾市: 428+13.6%|
136 莆田市: 423+ |
137 湘潭市: 422+13.2%|
138 宿迁市: 420+ |
139 永州市: 418+11.8%|
140 通辽市: 415+22.0%|
141 马鞍山: 415+16.0%|
142 清远市: 414+27.3%|
143 玉溪市: 413+ |
144 玉林市: 413+13.5%|
145 三门峡: 412+16.5%|
146 邵阳市: 410+11.4%|
147 孝感市: 404 |
148 黄石市: 401 |
149 达州市: 400+12.8%|
150 南充市: 397+13.6%|
Ⅵ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工业化成果有哪些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工业化成果如下:
1、工业方面取得的成就: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刚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2、交通方面取得的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同时修建了川臧、青藏、新藏公路。
3、工业基地的建设: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华北和西北也建成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沿海地区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
社会主义改造
1956完成三大改造: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模仿苏联),这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新中国的外交(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对外开放总的来说就是这几个方面的: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民生得到显着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
Ⅶ 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取得哪些成就
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
3.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
4.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设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5.近代民用工业的创办。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设立的开平煤矿、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
6.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建国初,没收官僚资本,使官僚资本企业较完整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中规定: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7.“一五”计划工业建设成就;建成了飞机、汽车、重型机器、精密仪器等近600个重要项目;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8.十年工业建设成就: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和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石油工业发展迅速,石油全部自给;电力工业增长很快,农村用电量十年增长70倍;建成兰新、包兰等铁路“文革”时期,工业生产遭受重大挫折。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有:南京长江大桥、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成昆铁路和湘黔铁路等。
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工业方面,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大发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这批项目的代表有:宝山钢铁公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亚湾核电站和京九铁路等。
拓展资料:
中国近代工业是指在1840~1949年间在中国设立的使用机器和机械动力生产的制造工业,中国近代工业主要的特征是短暂、快速、发展迅猛。
近代工业的发展虽然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基本把中国推进了近代社会的大门,但由于这个进程不是中国近代因素不断积累的结果,而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下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因此它一开始就呈现出了有违近代工业发展一般规律的畸形特征。
Ⅷ 中国什么时候实现工业化的
中国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是2020年(预计在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发布《工业化蓝皮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化进程报告》。蓝皮书称,我国已经在“十二五”时期进入工业化后期,预计在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
据测算,整个“十二五”时期(2010~2014年),我国工业化综合指数年均增长速度为4.4,2014年达到83.69,位于工业化后期的中段。这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即便考虑到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速换挡,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也将达到100,从而达到基本实现工业化的目标。
不过,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征,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天津等东部地区大多已经步入后工业化时期,而大部分中西部地区还处于工业化中期。“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区域协调发展任务还十分艰巨。
另外,蓝皮书强调,实现工业化并不意味着工业化时代的终结。当今整个世界仍处于工业化时代,对于步入工业化后期的中国而言,其工业化进程还远未结束,工业的重要地位并未改变。
“我们必须认识到,工业本身所蕴含的生产能力和知识积累是关系一国经济长期发展绩效的关键。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而且还是技术创新的使用者和传播者。
事实上,国际金融危机后,欧美等工业化国家认识到“制造业空心化”所带来的巨大问题,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和各类制造业振兴计划,包括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工业4.0计划、法国新工业34项计划等,掀起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热潮。
Ⅸ 中国近代以来工业化历程
1、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时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资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由私人投资的近代工业。着名企业有: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2、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时期
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3、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1912年~1922年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近代民族工业的显着发展时期
1927年~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同前期,近代民族工业又出现了一个短暂发展时期,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
5、近代民族工业陷入困境时期
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末,近代民族工业陷入困境,日益萎缩。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空前野蛮的洗劫和破坏使沦陷区民族工业受到毁灭性打击;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极大地破坏了经济发展;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的打击。
(9)工业化的中国有哪些扩展阅读:
清朝晚期中国民族工业步履维艰、发展缓慢的社会原因:
1、资本主义列强依仗在中国攫取的特权和利用他们的雄厚强大的资金、技术优势,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腐败政府征收高额厘金、各级政府敲诈勒索等因素,又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使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3、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和资产阶级领导的社会变革的挫折,使中国的民族工业难以获得真正的独立发展。
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取得的主要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工业生产综合能力显着提升
1.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经过70年的发展,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由短缺到丰富充裕的巨大转变,很多产品产量从小到大。主要经济指标迅速提升,工业增加值由1952年的11
9.8亿元上升至2018年的305160.2亿元,年均增长1
2.61%,高于同期国民收入增长率
1.1%;工业利润总额由1952年的2
8.3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74916亿元,增长2647倍;工业企业单位数由1952年的1
6.95万个上升至2017年的3
7.27万个,增长约
2.2倍;工业企业资产由1978年的4525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12288
1.5亿元,增长约248倍。
2.工业生产体系完备。目前,我国工业有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空调、冰箱、彩电、洗衣机、微型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一大批家电通信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原煤、发电量等能源产品产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别增长
4.7倍和2
4.3倍;乙烯、粗钢、水泥等原材料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
6.9倍、2
5.2倍和3
4.8倍;汽车产量已达2900多万辆,连续9年蝉联世界第一。
3.制造业连续多年稳居世界前列。199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为
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
6.0%,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达到1
3.2%,居世界第二;2010年占比进一步提高到1
9.8%,跃居世界第一,自此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世界经济论坛《2015—201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在140_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28位,比2012年提高1位,在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这其中,工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表现尤其突出。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业竞争力指数最新结果显示,中国与德国、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一并成为全球5个最具工业竞争力的国家。2016年,中国、美国和德国被列为世界最具制造业竞争力的前3个国家。
(二)工业生产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政策经历了改革开放前重工业优先发展,到改革开放后优先发展轻纺工业、重点加强基础产业、大力振兴支柱产业、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优化。
1.淘汰落后产能。不断加大钢铁、煤炭、石化、建材等传统行业的过剩产能减量调整,破除无效供给,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2013—2015年,全国共计淘汰落后炼铁产能4800万吨、炼钢5700万吨、电解铝110万吨、水泥(熟料和粉磨能力)
2.4亿吨、平板玻璃8000万重量箱。在此基础上,2016年、2017年两年又化解钢铁产能
1.2亿吨、煤炭产能5亿吨,全面取缔
1.4亿吨“地条钢”,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6500万千瓦以上。
2.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据测算,2015年至2017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较上年分别增长
10.0%、
10.5%和1
1.0%,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
3.
9、
4.5和
4.4个百分点。部分新兴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集聚效应。据统计,在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包含的七大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居于首位,2016年其增加值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超过1/4;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均在18%左右。
3.“两化”融合日益深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两化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重点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了明显进展。据工信部统计,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生产设备数字化率、数字化设备联网率已分别达到6
3.3%、4
6.4%、4
4.8%和39%,培育了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智能主导的特征日趋明显。
4.发展方式转变明显。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大力提升传统动能,工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技术改造投资成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力量。2013-2016年,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
4.3%,2017年技改投资依然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增长1
6.3%,增速比制造业投资高1
1.2个百分点,占全部制造业投资比重达4
8.5%,比上年提高
4.6个百分点。
5.单位产品能耗明显降低。2017年与2012年相比,在统计的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耗能工业企业中,吨钢综合能耗下降
5.3%、机制纸及纸板综合能耗下降1
1.0%、烧碱综合能耗下降1
2.6%、电石综合能耗下降
2.4%、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
5.7%、水泥综合能耗下降
4.5%、平板玻璃综合能耗下降
9.1%、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
3.9%。按照统计的25个重点耗能产品、108项单耗指标测算,五年累计形成直接节能约
1.0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节能量的近10%。
(三)制造业竞争力逐步提升,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产品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工业产品生产与制造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工业产品进口金额由1999年的165699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13563
7.29万美元,年均增长1
4.40%。其中初级产品进口金额由1999年的26846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13563
7.29万美元,年均增长1
8.74%;初级产品进口占比由1999年的1
6.20%上升至2018年的3
2.85%。初级产品进口集中在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工业制成品进口额由1999年的138853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143402
4.78万美元,年均增长1
3.07%;工业制成品进口占比由1999年的8
3.80%下降至2018年的6
7.15%。工业制成品进口集中在机械及运输设备。
工业产品出口金额由1999年的194931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487400.74万美元,年均增长1
4.34%。其中初级产品出口金额由1999年的19941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13508
5.83万美元,年均增长
10.59%,初级产品出口占比由1999年的
10.23%下降至2018年的
5.43%。初级产品出口集中在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由1999年的174990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35202
1.25万美元,年均增长1
4.65%。
来源:中国乐山市委党校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