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金乡哪个乡镇最大
金乡哪个乡镇最大马庙镇1.金乡县最大的乡镇是马庙镇。2.马庙镇,隶属于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地处金乡县西部,东临金乡经济开发区,南邻鸡黍镇,西邻成武县大田集镇,北临羊山镇,行政区域面积97.11平方千米。3.2011年,马庙镇国内生产总值13.2亿元,工业生产总值4.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亿元,招商引资总额4.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23元,规模以上企业达17家,过亿元的项目5个。② 金乡镇的工业发展
民国时期工业,有酿造业、印刷业、粮食加工业和家庭工业。民国六年(1917)和八年,先后创办太和、同春酱园,生产的甘露油、七星油,远销温州、福建、台湾、香港。抗日战争期间又创办振星酱园。民国二十四年(1935)前后,金乡文具店备有脚踏园盘印刷机,印刷信笺、信封、帐册、学生作业薄等。民国二十六年(1937)创办了多家碾米厂,其中较大的长川碾米厂后改为丰顺碾米厂,1956年公社合营后称地方国营金乡粮食加工厂。家庭加工业,主要是手摇机织制棉纱祙和花炮作坊。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同春酱园与太和、振星、益利、联春等酱园合并为金乡酒类酿造厂。1982年9月兴建啤酒车间,翌年改名苍南县啤酒厂,既生产啤酒、又生产酱油、黄白酒。所产甘露油,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一级酱油标准;所产金舟城啤酒,1987年获哈尔滨啤酒博览会荣誉奖。20世纪70年代初,生产贝雕的金乡工艺厂,曾被列为省定生产企业,其产品在1977年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列为国家名牌产品。1967年,金乡纸盒厂开始以铝片制作毛主席语录牌。1972年,金乡商标塑化厂生产塑料饭菜票。以后,铝片、塑料制品生产逐渐成为家庭的工副业。1977年,小塑料、小五金生产从“地下”转向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快速发展,逐步形成铝质徽标、硬塑料片、塑料红膜、绦纶商标的“四小”商品市场。1982年,列为温州市十大小商品市场之一。1986年,全镇家庭工厂2931家。1987年,成为温州第一个产值超亿元镇、浙江省首批工业卫星镇。1990年,全镇企业和家庭工业产值达11147万元。1992年,苍南县人民政府命名金乡镇为“商标文化城”。1995年以来,该镇先后有苍南四洋彩印厂、金乡凤凰彩印厂等开始从事挂历生产,产品质量达到粤广地区的先进水平。从此,逐渐开始从台挂历销售基地向生产基地转变。1999年,完成印刷量1500万色令,实现年产值3亿元,利税3000万元以上。随着生产的发展,形成了复合材料、包装印刷、塑料薄膜、商标标识四大支柱产业和笔记本、台挂历、文具盒等3大全国性生产基地,成为浙江省级中心镇和面向21世纪的中国标牌包装制作营销中心。2003年,与美国洛杉矶温州商会会长李社潮、副会长潘松林签订协议投资近亿元,建设占地230亩,建筑面积121499平方米的“中国台挂历商贸城”。2005年,全镇以纸制品(包括不干胶)、印刷品(包括台挂历)、塑料制品、文教用品为主的企业1934家,其中年营业额2000万元以上的37家。全镇工业总产值从1981年12531万元,增到1992年16747万元。2005年与2000年相比,工业总产值由140463万元增至332436万元,增长136.67%。乡镇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培养造就了一批土生土长的企业家队伍。如20世纪80年代联合创办金乡延压薄膜厂,后又集股创办包装材料厂的叶文贵,1987年当选为全国优秀农民企业家。
③ 苍南县金乡镇穷吗
现在没落了,穷
经济:金乡以前是温州的强镇,现在没落了。市容:10万小城镇一个,但是还算发达。金乡以复合材料、包装印刷、塑料薄膜、商标标识为四大支柱产业,以台挂历、笔记本、请柬为全国三大生产基地,以不干胶材料和印刷业为特色的经济格局。金乡是温州市第一个产值超亿元镇、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镇、省级中心镇、省教育强镇、省级文明城镇;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标牌包装制作营销中心、中国商标文化城、中国数字第一镇。目前金乡镇正在申报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中国名镇、中国台挂历商贸城等一系列活动。
④ 2010金乡县gdp
2010金乡县gdp为103.0932亿元。根据金乡县调查显示,2010金乡县第人均gdp为:16171亿元,第1产业总值:354432亿元,第2产业总值:298500亿,第3产业总值为:378000亿元,其他为工农业产出。
⑤ 金乡县的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木本植物多为杨树、泡桐、榆树、刺槐等;果树多为苹果、桃、梨、葡萄等。
金乡药材资源102种。包括桃仁、杏仁、枣仁、赤小豆等子种类药材30种;槐花、凤仙花、大葱、大蒜等花、根、皮类药材24种;西河柳、桑叶、益母草、薄荷艾叶等草、叶类药材25种;狗肾、獾油、水蛭、蟾蜍、牛黄、土元、守宫等动物类药材23种。
动物资源
鸟类:红隼、鹌鹑、黑水鸡、凤头麦鸡、山斑鸠、大杜鹃、啄木鸟、麻雀、云燕、家燕、喜鹊、大山鹊、暗绿绣眼鸟等共计46种。
昆虫类:黄衣、七星瓢虫、朝鲜黑金龟、华北大刀螂、中华草蛉、大地老虎、小地老虎、一点金刚钻等共计83种。
兽类:狼、狐狸、獾、狸、黄鼬、刺猬、猫、野兔、蝙蝠、老鼠共10种。
鱼类:白鲢、鳙、草鱼、鲤、鲫、团头鲂黄鳝等26种。 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更加激烈的区域竞争和极具挑战的转型要求,全县上下按照“提升年、显效年”总要求,紧紧围绕“四个争当”目标,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再次迈出了创新赶超、加快发展的坚实步伐。
宏观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14年,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83亿元,比上年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5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7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6.16亿元,比上年增长4%;批发零售业增加值2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7.7%;住宿餐饮业增加值4.41亿元,比上年增长16.6%;金融业增加值5.17亿元,比上年增长7.8%。房地产业增加值6.93亿元,比上年增长8.6%。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8.61:30.57:40.81。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0.9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7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74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稳中向好,效益水平稳步提升。2014年,全县工业统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提升年、显效年”为总要求,以“高质高效高速”为总基调,以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培育、骨干企业培植为着力点,加快工业经济提档升级,全县工业经济实现了新跨越,各项指标保持了较高增速。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家,总数达到185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45.45亿元,同比增长14.86%;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达到14.04%,比年初提升1.46个百分点。
在工业生产稳步增长的同时,全县工业经济效益也有了较大提升。201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9.79亿元,同比增长13.67%;实现利润总额17.35亿元,同比增长14.71%;实现利税23.58亿元,同比增长21.27%。
2014年,全县建筑业快速发展,建筑业增加值完成8.8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全县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0家,按资质等级分,二级企业5家,三级企业15家;按行业类别分,房屋建筑业13家,公路工程建筑业2家,市政道路工程建筑业1家,架线及设备工程建筑业1家,建筑装饰业2家,水利工程业1家。 投资总量平稳增长,投资增速理性回落。全县固定资产完成投资1250578万元,比上年增长16.5%。从三次产业投资情况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742万元,比上年下降61.4%,占比为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33838万元,比上年增长11.74%,占比为58.68%,其中工业完成投资720442万元,比上年增长20.18%,占比为57.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05998万元,比上年增长36.1%,占比为40.32%。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由上年的2.63:62.2:35.17转化为1:58.68:40.32。从发展趋势看,全年投资增速处于回落区间,年底触底。1-2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1%(全年最高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3.3个百分点,之后持续回落,一季度增长19.8%,4、5、6、7月企稳,增速在18.3-18.6%;1-8月,增速首次下破17.0%,增长16.7%;三季度略有反弹,增长17.2%;四季度增速依然下降,最终年底增长16.5%。
亿元以上在建项目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动力。全县亿元以上建设项目(不含房地产,下同)72个,比上年增加27个,完成投资63.5亿元,增长67.1%,亿元项目完成投资占项目总投资(不含房地产)的70.6%。其中,新开工项目40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6个,增长66.7%,完成投资44.2亿元,增长121%。
技改投资呈持续快增之势,在投资总量中的占比稳中有升。全县技术改造投资完成483445万元,同比增长34.7%,占工业投资的67.1%,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9.1个百分点;技改增速比同期投资增速快18.2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占项目投资总量的比重由2013年同期的33.9提高到38.7%,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较快。全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30518万元,比上年增长122.67%,增速高于全县投资增速106.17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6.4%,比上年提高12.3个百分点。其中,完成住宅投资199298万元,增长84.15%;完成办公楼投资24999万元,增长415.12%;完成商业营业用房投资82766万元,增长195.96%。 国内贸易。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2亿元,增长14.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实现64.5亿元,增长14.9%;乡村实现21.7亿元,增长11.7%。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实现75.5亿元、增长14.3%,餐饮收入10.7亿元、增长12.5%。按行业统计,批发和零售业实现75.5亿元,增长14.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10.7亿元,增长12.7%。
外经外贸。2014年,全县完成进出口总额3.37亿美元,下降10.2%,其中,出口3.33亿美元,下降10.92%,进口0.04亿美元,增长197.69%。实际利用外资2601万美元,增长29.9%。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金融业形势良好。2014年,县财税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加大社会综合治税力度的要求,实行工作例会制度,细化分解收入任务,积极开展税源普查,加强大蒜和房地产等重点行业的税费征管,严格督导考核等一系列措施,深挖税源潜力,全力组织征收,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均衡入库,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5766万元,同比增长15.7%,地方财政支出力度继续加大,完成249901万元,比上年增长10.2%。2014年,我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56.35亿元,比年初增长7.48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100.01亿元,比年初增长8.05亿元。
保险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14年财险保费收入16734万元,已决赔款6763万元。寿险保费收入54512万元,已决赔款17452万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农民纯收入稳步增长。据城乡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48元,同比增长8.8%,其中工资性收入16049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62.4%。经营净收入2641.6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10.2%。财产收入1074.5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4.2%。转移性收入5959.6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23.2%2。2014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471元,同比增长11%,其中工资性收入5035元,同比增长23%,是主要增长点,自2010年来,我县强力推进工业,强势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全县二三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一批产业链条长,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朝阳产业2014年投产达效,就业岗位增多,劳动力逐渐向企业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工资性收入的上涨也就成为了必然。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997.8元,同比增长6.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578元,同比增长9.2%。从支出构成来看,城镇居民用于家庭设备用品服务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幅较大,分别为26.4%、26.6%。农村居民用于衣着、交通通讯、医疗保健的支出增幅突显,分别为21.3%、16.9%、24.1%。 2012年末金乡县现有各类卫生机构43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12个、妇幼保健院1个、诊所21个、民营医院一个。年末各类卫生人员292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373人。医疗床位2142张。农村村级医疗点371处,共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404人。农村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535248人,参合率达到100%;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36064人、78737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365080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5179人。
⑥ 金乡镇的农业发展
该镇耕地,以水田为主。民国时期,水稻种植是间作、一年两熟制,产量很低,早稻亩产100公斤,晚稻亩产150公斤,算是“年成大丰熟”。新中国成立后,改间作为连作,单季改为双季,高杆改为矮杆,常规稻改为杂交稻,产量大大提高。1981年,该镇有耕地面积3116亩,其中水田2136亩,粮食总产量2121.15吨;1992年,耕地面积26996亩,其中水田23823亩,粮食总产量16413吨;农业总产值2780.29万元。随着城镇建设和工业发展,耕地面积日渐减少,对此,该镇开展土地整理和标准田建设,调整农业结构,加快科技兴农,实施良种工程,改变种植模式,发展城郊型农业。2000年,在9个村建成1200亩标准田,修建机耕路5000米。全镇耕地面积25350亩,其中水田22293亩,粮食总产量14534吨。畜牧业逐步向经营规模化、品种多样化方向发展,蔬菜、甘蔗、水果、肉鸽、新西兰免、美蛙、中华鳖、珍珠蚌、淡水龙虾等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继续壮大。农业总产值7118万元。2003年,形成了千亩经济作物和淡水养殖基地、千亩獭兔养殖加工出口基地和千亩蔬菜生产基地。2004年,投入676万元完成土地整理300亩,建成标准田7000亩,修建机耕路10公里。2005年,耕地面积24055亩,其中水田21578亩,粮食产量8088吨。是年,发展蔬菜6612亩、西瓜2708亩、甘蔗1390亩,生猪、牛、羊年末存栏数分别增加到3067头、250头和2734头,獭兔6万头、家禽7万多只。全年农业总产值7749万元,比2000年增长8.86%。
⑦ 中国重工业城市排行榜
根据2017年数据,中国重工业城市排行如下:
1、苏州
工业总产值3.57万亿,位居全国第一,就生产规模来说也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基地,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
2、上海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3.1万亿元,原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
3、天津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2.94万亿元,北方第一大工业城市
4、重庆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2.6万亿元,中国西部第一大工业城市
5、佛山
2016年工业总产值2.12万亿元,中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
6、深圳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95万亿元,中国第一大高科技工业城市
7、广州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955万亿元
8、青岛
2016年工业总产值1.82万亿元,中国最大的高铁生产基地,北方第二大工业城市
9、北京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74万亿元
10、烟台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63万亿元
11、无锡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5万亿元
12、东莞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41万亿元
13、郑州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4万亿元,中部第一大工业城市
14、宁波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8万亿元
15、武汉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5万亿元
16、潍坊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4万亿元
17、东营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3万亿元
18、南京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万亿元
19、常州
2016年工业总产值1.23万亿元
20、成都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22万亿元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分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辽中南工业基地彻底没落,京津唐工业基地也风光不再,珠三角、苏锡常、山东半岛崛起,取代了原有的三大工业基地格局,新三大工业基地年产值都超过6万亿元。而这新三大工业基地也不再有严格的轻重工业之分,基本都是综合性工业基地。
(7)山东金乡工业产值有多少扩展阅读
1、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十大重工业城市
上海、沈阳、哈尔滨、长春、武汉、天津、唐山、重庆、大连、洛阳。
2、重工业城市的分类
重工业城市可以分为下列三类:
(1)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等工业;
(2)原材料工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包括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业;
(3)加工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包括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机械设备制造工业、金属结构、水泥制品等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工业。
⑧ 金乡共有多少行政村
金乡镇位于浙南东部、濒临东海湾,西北接连山区陆地,扼浙闽边陲,总面积43.55平方公里,辖城区、郊外、老城、湖里四个办事处,共有7个居民区,61个行政村,2002年末总人口达10万人,建城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人口约5.3万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3.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3.2亿元,外贸出口供货值1亿元,财政总收入6417万元,农民纯收入5387元。
金乡镇是一个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明洪武二十三年筑城置卫,管辖海岸线长达200多公里,是浙南沿海的军事重镇,城围十里,护城河环绕全城,呈八卦干坤布局;狮屿、球山雄踞、城墙巍峻,民族英雄戚继光曾几度在此扎营练兵,抗击倭寇。金乡人民在抗倭斗争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性格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聪明的金乡人以“敢吃第一口,勇为天下先”的精神,在全国率先试行浮动利率和挂户经营方式,使金乡成为着名的“温州模式”发源地之一。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突飞猛进,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逐步形成了以复合材料、包装印刷、塑料薄膜、商标标识为四大支柱产业,以台挂历、笔记本、请柬为全国三大生产基地,以不干胶材料和印刷业为特色的经济格局。金乡是温州市第一个产值超亿元镇、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镇、省级中心镇、省教育强镇、省级文明城镇;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标牌包装制作营销中心、中国商标文化城、中国数字第一镇。目前金乡镇正在申报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中国名镇、中国台挂历商贸城等一系列活动。 金乡镇新一届的党委、政府正以崭新的工作姿态、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方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带领全镇人民为努力打造集生态、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轻工强镇而奋斗。
⑨ 温州金乡镇gdp
您好,温州金乡镇的GDP在过去几年里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18年GDP达到了143.5亿元,比2017年增长了7.2%。温州金乡镇的GDP主要来源于三大经济板块,即工业、商贸和服务业,其中工业GDP占比最大,达到了90.8亿元,商贸GDP为30.7亿元,服务业GDP为22亿元。温州金乡镇的工业发展更加稳定,拥有多家大型企业,如温州金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温州金乡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温州金乡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的发展为温州金乡镇的GDP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