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文化工业是哪个学派

文化工业是哪个学派

发布时间:2023-02-12 02:29:46

‘壹’ 文化工业的概述

文化工业,即大众文化产品的标准化、齐一化、程式化。一般把“文化工业”术语的发明权归于阿多诺和霍克海默。阿多诺1975年回忆说:“‘文化工业’(culture instry)这个术语可能是在《启蒙辩证法》这本书中首先使用的。霍克海默和我于1947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了该书。”(注:阿多诺:《文化工业再思考》,《文化研究》,第1辑天津社科,第198页。)
文化工业产品都表现出标准化、齐一化、程式化。 大众文化在现代发达工业社会中的生产完全是类似于工业生产流程的方式方法进行生产。
法兰克福学派将文化工业所呈现的这种生产方式称为标准化、齐一化或程式化。所谓的标准化就是一种缺少独特的内容与风格,但适合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序批量生产、机械复制。程式代替了一切,雷同代替了个性,平庸代替了高雅,低俗代替了崇高。整个文化工业把人类塑造成能够在每个产品中都可以进行不断再生产的类型,个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消融到文化产品的程式化和齐一化模式的表现中,每一个体极富有生活情趣的个性特点以及创造性都因顺从这种齐一化模式而变成了泡影,取而代之的是大众媒介极力推崇的样板生活的拷贝。艺术作品被彻底世俗化、均质化、商业化。
后来阿多诺用文化工业这个词来描述文化事件和产品对社会的影响。阿多诺希望以此找到下面这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从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的文化角度来看自相矛盾的资本主义社会是稳定的。他的答案是文化工业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胶”,它是统治和结合的工具。文化工业的结合作用在于其产品不断地调节着消费。这个调节作用不但是物质的,同时也是精神的。而文化工业本身就有相当高的物质性的趋势。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论”提供了一种有典型意义的大众文化批判模式。这种模式把文化工业所操纵的文化活动的标准化、模式化、商业化、单面性、操纵性、强制性看作是当代工业社会文化艺术的根本性特征。法兰克福学派详尽揭露了大众文化的消极作用 ,对大众文化的平民化趋向采取激烈的拒斥态度 ,表现出一种誓死捍卫所谓精英文化的愚顽气 ,骨子里充满一种守旧意识和贵族式傲慢。

‘贰’ 文化产业化最早由谁提出

在历史上,“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起源于对“大众文化”的争议。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THeodor Adono )和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在他们于1947年出版的《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从艺术和哲学价值评判的双重角度对文化工业进行了否定性的批判。阿多诺和霍克海默认为,文化产品在工厂中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标准化,规格化的方式被大量生产出来。并通过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给消费者,最终是文化不再扮演激发否定意思的角色,反而成为统治者营造满足现状的社会的控制工具。
与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对文化工业的批判立场不同,同属法兰克福派的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就对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持乐观态度,他承认大众文化的积极价值和历史意义。
阿多诺和霍克海默提出的“文化工业”,实际上是对“文化产业”的否定批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工业”一词最初产生的语境被新的语境所置换,它渐渐发展成为一种中性概念,也就是今天所普遍使用的“文化产业”。
1980年初。欧洲议会所属的文化合作委员会首次组织专门会议,召集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共同探讨“文化产业”的涵义、政治与经济背景及其对社会与公众的影响等问题,文化产业作为专用名词从此正式与其母体脱离,成为一种广泛意义上的“文化—经济”类型

‘叁’ 如何评价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剖析了资本主义对人的精神异化的控制手段即“文化工业”,马尔库塞分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消费控制”.在他看来,文化工业的先进手段使得“那些为了某些特殊的社会利益,从外部强加于个人的需求”不断大量生产出来,特别是所谓“强迫性消费”.在大众传播媒介的诱导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不断得到一种虚假的满足,“人们似乎是为商品而生活,小轿车、高清晰度的传真装置、错层式家庭住宅以及厨房设备成了人们生活的灵魂.”在马尔库塞看来,追求物质享受并不是人的本质特征,但是,在现代西方社会里,由于商人和传媒的共同操纵,人们把物质需求作为自己的最基本的需求,一旦把追求物质享受这种“虚假的需求”奉为信条,实际上人们已把“商品作为自己生活灵魂的中心”.人同产品的关系被颠倒了,不是产品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被生产,而是人为了使产品得到消费而存在.人拜倒在物面前,把物作为自己的灵魂,这就意味着忘却了、失去了自己的灵魂.这就是“物化”和“异化”的结局.
文化工业是资本主义的商品化在文化的精神物化体现,所谓“艺术生产线”和“梦工场”的出现,也就是资本主宰下对精神创造领域授受两者剩余价值的剥削形式;“文化工业”其实质是物欲的物质力量完全主导人类社会活动,通过文化工业对广大民众进行意识形态控制,阿多诺说:“文化工业的全部实践就在于把赤裸裸的赢利动机投放到各种文化形式上”,货币形式和资本形态是文化消费主义物化力量的符号,资本通过货币作为统治力量而表现主导控制人类的社会形态上的精神领域,本质也是资本极度物欲力量的集中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力,资本一样被“文化工业”奉为最高的唯一的神,同样是资本主义异化人制造的拜物教宣教布道,拜金主义教义产生的文化现象决定了其反人道、反自然、反自由的本性不会消失而是不断加强.文化工业促使人格在精神物化中精神迷醉,不断毒害异化人类的心灵,文化中的正常人性异化为商品人格.所以,在文化工业产品的作用下,在大众传播媒介的控制下,人们逐渐失去了自由思想的能力,已经显示出导致人文灾难的教唆丑恶邪教实质.

‘肆’ 文化工业理论是什么谁提出的为什么牛逼。。。

这个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 阿多诺等提出来的,这个人呢,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其实与一般的商品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在为资本家盈利上来讲,他们表现得惊人的一致。它的这套理论主要就是讲,文化工业是技术理性的产物,大众文化的雷同扼杀了大众的创造力和自主性,并具有一种强迫力 迫使用户屈从和顺从,使大众认同文化工业的合理性,从根本上维护了资本主义统治。
所以呢,阿多诺提出来的“文化工业”理论 是对现有资本主义生产模式在文化领域的彻底批判。
当资本主义正盛行的时代,他却破天荒的提出批判来,厉害之处也就是这里。

‘伍’ 什么是文化工业

文化工业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西奥多·阿多诺及马克斯·霍克海姆等人提出的概念,用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下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及标准化。这个概念是阿多诺的哲学理论的中心,它首次出现于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1948年)。在这部着作中阿多诺称文化工业是从上向下“有意识地结合其消费者”。这部着作标志着批判理论早期的结束。
后来阿多诺用文化工业这个词来描述文化事件和产品对社会的影响。阿多诺希望以此找到下面这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从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的文化角度来看自相矛盾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俄稳定的。他的答案是文化工业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胶”,它是统治和结合的工具。文化工业的结合作用在于其产品也不断地调节着消费。这个调节作用不但是物质的,同时也是精神的。而文化工业本身就有相当高的物质性的趋势。

‘陆’ 文化工业与文化产业的细致区别,理论上阐释

“文化工业”是在1947年法兰克福学派的两个学者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发表的名为《启蒙辩证法》的一书中提出的,英文是“culture instry”。他们对文化工业持的态度是否定和批判的态度。
后来,伴随法兰克福学派自身的研究发展,起到更重要作用的是伯明翰学派,“文化工业”慢慢地被新的语境所置换,即为今天的“文化产业”。具有了中性的含义。英文产被译作“culture instries”,也可译作“culture instry”,现在在学界还没有严格的定义。
所以说,文化工业和文化产业其实是一个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名字。
支持!2011/9/15 大利 18:46:53

‘柒’ 文化产业与文化工业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文化产业: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所以,我国对文化产业的界定是文化娱乐的集合,区别与国家具有意识形态性的文化事业。
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
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意”二字。
首先,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知识性特征。文化创意产品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呈现出高知识性、智能化的特征。如电影、电视等产品的创作是通过与光电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传媒等相结合而完成的。
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特征。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文化创意产品价值中,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的产品和服务。
第三,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强融合性特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它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为发展新兴产业及其关联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文化创意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辐射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根据我国的行业划分标准,可以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分为四大类,即:文化艺术,包括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音乐创作等;创意设计,包括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等;传媒产业,包括出版、电影及录像带、电视与广播等;软件及计算机服务。

‘捌’ 用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审视当下国产大片的热潮

用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审视当下国产大片的热潮,观点如下:


他们的着作流露出天生的悲观论调,认为大众文化是资本主义强加给受众东西,甚至避之唯恐不及,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媒介文化的先验偏见和拒斥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理论的倾向。


所以有人说他们的审美本质是“无望的救赎”,着力于批判文化的物化本质,对具体鲜活的媒介文本不做体验和深入研究。他们的着作流露出天生的悲观论调,认为大众文化是资本主义强加给受众东西,甚至避之唯恐不及,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媒介文化的先验偏见和拒斥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理论表现出强烈的精英主义文化价值取向和二元化价值取向。


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等学者,对工作社会的批判可以说是犀利至极,全然不信当今社会由以建立起来并提供给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


资本主义赖以自豪的工业社会,在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眼里变成了一个控制者,控制人们理性的发展,将欺骗和诱导变成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其次,文化工业理论,所提到的“虚假的需求”和工业文化的欺骗性也是过于绝对的,没有考虑到人处于社会之中,有时候需求本身就是来源于社会,需要参照历史和社会才能发现自己的需求,历史和社会是需求产生的土壤。


最后,对技术理性的批判过于单一和绝对,否定了媒介公正性,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即使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在目前看来有些落后,但是在媒介帝国主义和全球化的发展之下,也具有一定的启发、警告和反思意义。批判学派的理论确实有点费脑子,因为过于批判性,很多都颠覆了人以往的认知。


以上内容参考:法兰克福学派 - 网络

‘玖’ 中国文化产业学术研究的学术起点与法兰克福学派逻辑起点的差异在哪里

中国是“文化产业”,法兰克福学派是“文化工业”。
中国文化产业观念的发生过程,可以看作人们在思想和感觉上对共同生活环境中文化生产变迁所做出回应的记录,它与特定历史时期以及与它相对应的那个社会构成一个结构严密的整体。
从最根本上讲,中国文化产业观念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经济不断崛起,文化价值不断凸显的潮流所致,是文化产业本身繁荣发展的结果,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法兰克福学派,创建于1923年,由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领导成员在20世纪30~40年代初发展起来,是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派,以批判的社会理论着称。

‘拾’ 文化工业在制作大众文化时可以分为哪两个步骤

文化工业在制作大众文化时可以分为原本创作和复制生产两个步骤。

文化工业,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西奥多·阿多诺及马克斯·霍克海姆等人提出的概念,用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下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及标准化。

文化工业,即大众文化产品的标准化、齐一化、程式化。一般把“文化工业”术语的发明权归于阿多诺和霍克海默。文化工业产品都表现出标准化、齐一化、程式化。 大众文化在现代发达工业社会中的生产完全是类似于工业生产流程的方式方法进行生产。

法兰克福学派将文化工业所呈现的这种生产方式称为标准化、齐一化或程式化。所谓的标准化就是一种缺少独特的内容与风格,但适合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序批量生产、机械复制。程式代替了一切,雷同代替了个性,平庸代替了高雅,低俗代替了崇高。

阅读全文

与文化工业是哪个学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汽车溶剂油能用多久 浏览:200
宝马740后尾联动杆如何更换 浏览:545
大众汽车金融通过后多久可以提车 浏览:485
工业现在怎么样了 浏览:684
汽车灯罩如何防皲裂老化 浏览:258
什么牌子的工业机器人 浏览:753
q7和宝马530哪个好 浏览:213
观澜到沙井汽车站多少钱 浏览:36
奔驰3004m多少钱 浏览:983
天津市有哪些轻工业 浏览:27
潍坊哪里有雪佛兰汽车专修 浏览:487
方舟生存进化手游工业熔炉怎么做 浏览:506
07款奥迪加什么汽油 浏览:297
清远哪里工业区集中 浏览:788
科鲁兹和奥迪s6哪个好 浏览:572
工业级塑料焊枪哪个牌好 浏览:865
什么轻型载货汽车 浏览:556
奥迪q5牵引力控制系统是什么 浏览:285
宝马3系改什么颜色好看 浏览:938
成都汽车保险哪个最好 浏览: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