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纯净水经过臭氧杀菌后,再用紫外线杀菌器再次杀菌, 其相应的口感、电导率、PH值、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有变
其相应的口感、电导率、PH值、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有变化吗?
口感更好
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明显减少
PH值升高
电导率下降
㈡ 二氧化钛的用途
二氧化钛可用于生产彩色相纸,医药,化妆品,食品添加剂,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等.二氧化钛在高科技技术领域也有着一定的潜在用途,例如可以作为光化学催化剂,彩色感光材料(利用它的光电泳性质),杀菌剂,用海水制氢的水的光致分解剂,导电添加剂,吸附剂等.
拓展内容:
1.介电常数
由于二氧化钛的介电常数较高,因此具有优良的电学性能。在测定二氧化钛的某些物理性质时,要考虑二氧化钛晶体的结晶方向。例如,金红石型的介电常数,随晶体的方向不同而不同,当与C轴相平行时,测得的介电常数为180,与此轴呈直角时为90,其粉末平均值为114。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的介电常数比较低只有48。
2.电导率
二氧化钛具有半导体的性能,它的电导率随温度的上升而迅速增加,而且对缺氧也非常敏感。例如,金红石型二氧化钛在20℃时还是电绝缘体,但加热到420℃时,它的电导率增加了107倍。稍微减少氧含量,对它的电导率会有特殊的影响,按化学组成的二氧化钛(TiO2)电导率<10-10s/cm,而TiO1.9995的电导率则高达10-1s/cm。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的介电常数和半导体性质对电子工业非常重要,该工业领域利用上述特性,生产陶瓷电容器等电子元器件。
3.硬度
按莫氏硬度10分制标度,金红石型二氧化钛为6~6.5,锐钛矿型二氧化钛为5.5~6.0,因此在化纤消光中为避免磨损喷丝孔而采用锐钛型。
4.熔点和沸点
由于锐钛矿型和板钛型二氧化钛在高温下都会转变成金红石型,因此板钛型和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的熔点和沸点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只有金红石型二氧化钛有熔点和沸点,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的熔点为1850℃、空气中的熔点 (1830±15)℃、富氧中的熔点1879℃,熔点与二氧化钛的纯度有关。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的沸点为 (3200±300)K,在此高温下二氧化钛稍有挥发性。
㈢ 二氧化钛的作用
作用:
二氧化钛的安全性包括吸收,分布,新陈代谢,排泄以及急性短期和长期的毒性。
二氧化钛为难溶化合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几个物种进行研究,显示摄取二氧化钛后既没有大量的吸收也没有组织的沉积。关于可溶性钛化合物的研究至今还没有结论。有价值的记载论述吸收少量的钛离子没有毒性影响。
(3)工业杀菌剂电导率多少扩展阅读:
二氧化钛有较好的紫外线掩蔽作用,常作为防晒剂掺入纺织纤维中,超细的二氧化钛粉末也被加入进防晒霜膏中制成防晒化妆品。
二氧化钛可由金红石用酸分解提取,或由四氯化钛分解得到。二氧化钛性质稳定,大量用作油漆中的白色颜料,它具有良好的遮盖能力,和铅白相似,但不像铅白会变黑;它又具有锌白一样的持久性。二氧化钛还用作搪瓷的消光剂,可以产生一种很光亮的、硬而耐酸的搪瓷釉罩面。
表面性质
1、表面超亲水性
研究认为在光照条件下,TiO2表面的超亲水性起因于其表面结构的变化。在紫外光照射下,TiO2价带电子被激发到导带,电子和空穴向TiO2表面迁移,在表面生成电子空穴对,电子与Ti反应,空穴则与表面桥氧离子反应,分别形成正三价的钛离子和氧空位。
此时,空气中的水解离吸附在氧空位中,成为化学吸附水(表面羟基),化学吸附水可进一步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形成物理吸附层。
2、表面羟基
相对于其它半导体半金属材料的金属氧化物,TiO2中Ti-O键的极性较大,表面吸附的水因极化发生解离,容易形成羟基。这种表面羟基可提高TiO2作为吸附剂及各种单体的性能,为表面改性提供方便。
3、表面酸碱性
TiO2在改性时常加入Al、Si、Zn等氧化物,Al或Si的氧化物单独存在时无明显的酸碱性,但与TiO2复合,则呈现强酸碱性,可以制备固体超酸。
4、表面电性
TiO2颗粒在液态(尤其是极性的)介质中因表面带有电荷就会吸附相反的电荷而形成扩散双电层,使颗粒有效直径增加,当颗粒彼此接近时,因各具同性电荷而相斥,有利于分散体系的稳定。如经Al2O3包膜的TiO2表面具有正电荷,而用SiO2处理的TiO2带负电荷。
㈣ “TDS”是什么
TDS又称总溶解固体,又称溶解性固体总量,测量单位为毫克/升(mg/L),它表明1升水中溶有多少毫克溶解性固体。TDS值越高,表示水中含有的溶解物越多。 总溶解固体指水中全部溶质的总量,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两者的含量。
一般可用电导率值大概了解溶液中的盐份,一般情况下,电导率越高,盐份越高,TDS越高。在无机物中,除溶解成离子状的成分外,还可能有呈分子状的无机物。由于天然水中所含的有机物以及呈分子状的无机物一般可以不考虑,所以一般也把含盐量称为总溶解固体。
但是在特定水中TDS并不能有效反映水质的情况。比如电解水,由于电解过的水中[OH]-等带电离子显着增多,相应的导电量就异常加大。
影响 TDS 值测试的因素:
1、水温: TDS 笔不可用于测量高温水体(例如:热开水)
2、水的流速: TDS 笔不能用于测量晃动较大的水体
3、水质污染: TDS 笔不能用于测量污染浓度较高的水体
(4)工业杀菌剂电导率多少扩展阅读:
TDS计的盲点与缺点:
(一)TDS仅能测出水中的可导电物质,但无法测出细菌、病毒等物质。
(二)单独依赖TDS水质测试来判断水质是否能生饮,并不是最正确的作法;经高温无法灭绝的细菌或病毒,必须透过更精密的仪器才能测出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TDS
㈤ 普通化学实验中,水质的检测时,要不要分顺序
河水的检测方法:
1、比色法
对日益恶化的水源污染问题,自来水厂所采取的方式便是加入大量超过标准的氯(漂白粉)来消毒杀菌。加氯虽然能够杀死水中的各种病菌,但它一旦与水中的有机物结合,会因余氯或漂白粉的作用,产生大量有机氯化物(如三氯甲烷、二溴氯甲烷),危害人体健康。有机氯化物在动物体系的试验中已被确认为致癌物质。
一般人以为只需把自来水烧开,便能杀死细菌,但其实必须将水煮沸20分钟才足以除去有害细菌或病毒等。 在煮沸过程中,水中氯气更会和有机物加剧化合,产生大量形成三卤甲烷等致癌物,尤其在100℃之期间最多。
要去除氯气需要煮沸30分钟以上,还要将壶盖打开,才可以让氯气跟随蒸汽挥发。
否则氯气合成的三卤甲烷仍然会留在水中,慢性地危害健康。
2、TDS笔
水的电导率与其所含无机酸、碱、盐的量有一定关系。当它们的浓度较低时,电导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因此,该指标常用于推测水中离子的总浓度或含盐量。
不同类型的水有不同的电导率。新鲜蒸馏水的电导率为0.2-2μS/cm,但放置一段时间后,因吸收了CO2,增加到2—4μS/cm;超纯水的电导率小于0.10/μS/cm;天然水的电导率多在50—500μS/cm之间,矿化水可达500—1000μS/cm;含酸、碱、盐的工业废水电导率往往超过10 000μS/cm;海水的电导率约为30 000μS/cm。
电导率是衡量纯净水纯净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反映了纯净水的纯净程度以及生产工艺的控制好坏。国家标准规定纯净水中电导率不得高于10μS/cm。
3、评价指标
天然水评价指标一般为色、嗅、味、透明度、水温、矿化度、总硬度、氧化-还原电位、pH值、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等。
天然水中的大气降水水质与当地的气象条件和降水淋溶的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成分有关;地表水水质与径流流程中的岩石、土壤和植被有关;
地下水水质主要与含水层岩石的化学成分和补给区的地质条件有关。
建议查下资料
感觉问题主意不是很清晰
㈥ 请问去离子水的电导率一般是多少
1、RO法制取的水分为一级RO出水和二级RO出水,一级RO出水电导率一般为20μS/cm,二级RO出水电导率一般为1-1.5μS/cm。
2、再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EDI处理或离子交换处理,出水电导率可达到接近理想纯水,0.055μS/cm(25℃),对应的电阻越为18兆欧。
3、电导率和电阻是倒数的关系,1÷0.055=18.18。
去离子水制取工艺及其特点
1、离子交换树脂制取去离子水的传统水处理方式,其基本工艺流程为:原水→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精密过滤器→阳床→阴床→混床→后置保安过滤器→用水点。(特点:污染比较大,自动化程度低,初期投入低)
2、反渗透-离子交换设备制取去离子水,水质稳定,纯度较高,其基本工艺流程为:原水→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精密过滤器→反渗透设备→混床→超纯水箱→超纯水泵→后置保安过滤器→用水点。(特点:污染小,自动化程度高,初期投入中等,价格适中)
3、反渗透设备与电去离子(EDI)设备进行搭配制取去离子水的的方式,这是一种制取超纯水的最新工艺,也是一种环保,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超纯水制备工艺,其基本工艺流程为:原水→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精密过滤器→反渗透设备→电去离子(EDI)→超纯水箱→超纯水泵→后置保安过滤器→用水点。(特点:环保,自动化程度高,初期投入大,价格相对比较贵。)
资料来源:网络词条去水离子
㈦ 什么是“欧姆杀菌”﹖
欧姆杀菌:是借助通入电流使食品内部产生热量达到杀菌目的的一种杀菌方法.
原理:所用电流为50-60Hz的低频交流电.根据Joule定律,在被加热食品内部的任一点,通入电流所产生的热量为Q=K(gradV.*gradVo)=K(ΔV)exp2
Q——某点处的单位加热功率,(W/m2 )
K——某点处的电导率(S/m).
S——电导单位西门子,它等于电阻欧姆的倒数
gradV——为任一点处的电位梯度,V/m
影响欧姆杀菌的因素
(一)电导率与温度
(二)电场强度E、频率f
(三)流体在加热器中所处的位置与受热程度的关系
(四)操作因子与欧姆加热速率的关系
欧姆杀菌的优点
欧姆杀菌的优点
1.可生产新鲜、大颗粒产品;
2.不需任何热交换表面;
3.可连续操作;
4.热量在液体中产生,不需借助其液体的传导或对流;
5.过程易于控制,可立即终止或启动.
欧姆杀菌工艺操作(无菌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