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手工业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官营手工业:
发展概况:夏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直到明代前期,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主要特征:主要生产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生产规模大,分工细致,代表着古代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2.纺织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①原始社会:纺织业开始萌芽,原料主要是以麻和葛为主,但也出现了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②汉:远销海外,被称为丝国(开辟丝绸之路). ③唐朝:中期以后,私营作坊兴起.④宋元:棉纺织业兴起, 元朝时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⑤明: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苏州和杭州是丝织业的中心.
3.冶金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①新石器时代:已经出土了小件铜器,②夏商周:青铜铸造业进入繁荣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③春秋战国: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出现了铁器④汉: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发生革命性变化.⑤东汉时期: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借用水力作为动力鼓风.
4.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①原始社会:彩陶出现.②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陶发展过渡到瓷.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③唐朝:釉陶制品的精品唐三彩,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④宋元:宋代的景德镇到元朝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青花瓷器..⑤明清: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中后期五彩瓷,清代珐琅彩.
5.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①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并且劳动分工越来越细②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③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出现工场手工业 ④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⑤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⑥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
‘贰’ 一个国家工业发达,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个国家的工业强大体现在金属材料技术和数控机床的先进度上。金属材料技术是考量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工业核心技术的唯一硬指标,如果没有好的金属材料何谈精密铸造,何谈军事发展,何谈高性能汽车、摩托车造船、航空、航天技术?当然仅有好的金属材料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后期必须涉及到深加工技术,那么尖端数控机床的优劣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真正的精密铸造能力的试金石?。
‘叁’ 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简短回答.6分.
1、煤的开采量很大“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还广泛用于冶炼钢铁.
2、北宋丝织业有较大的发展,丝织品花色品种繁多.
3、在棉纺织业出现了纺车、弹弓、织机等.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
4、先进的瓷器技术,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是当时着名的五大瓷窑.
5、造船业领先于世界.长江最大的船米万石以上.
‘肆’ 从经济方面分析工业革命的进步性
原因:
①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
②资产阶级通过大规模地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③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特别是牛顿的力学和数学,为机器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④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仍然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伍’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之后,人类都有了什么进步
第二次工业革命,又称第二次技术革命,是指1870年至1914年的工业革命。西欧和美国,以及1870年后的日本,工业发展迅速。第二次工业革命紧随18世纪末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蔓延到西欧和北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的大规模应用和电灯的发明为代表。这场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为现代社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本文将简要阐述这场工业革命的兴起、特点和影响,也希望对不准确的表达得到读者的批评和纠正。
在此期间,电信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1876年,定居在波士顿的苏格兰贝尔试图通过电话取得成功,爱迪生等人在贝尔的发明的基础上作出了重要的改进,使电话通讯迅速在世界各地许多国家流行起来。1877年,第一个电话交换机在美国建成。随后,在巴黎、柏林、彼得堡、莫斯科和华沙设立了电话交换机。收音机的发明是19世纪晚期最重要的技术成就之一。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发现了电磁波。利用这种电磁波,意大利的马可尼制造了无线电通信设备。1899年,马可尼在英国和法国之间成功地创办了一份报纸;1901年,一次成功的跨大西洋广播播出。现代电信业的发展为信息的快速传递提供了便利。此后,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陆’ 工业方面取得了哪些世人瞩目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空前增强,工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由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门类单一向工业基础显着加强、技术水平稳步提高、门类逐渐齐全的重大转变。工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进一步巩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1、工业规模不断壮大。1978年,我国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工业增加值仅有1607亿元。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工业经济迅猛发展。1992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此后每两三年就迈上一万亿元台阶,2000年突破4万亿元。2003年以来更是一年一个新台阶。2007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7367亿元,比1978增长23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1.6%。其中2007年一年实现的工业增加值超过1994年以前17年工业增加值的累计,2003-2007年五年完成工业增加值超过改革开放前二十五年工业增加值的总和。据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的统计显示,1995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中仅占5%,2007年这一比例已升至14%,在全球制造业排行榜上中国与日本并列第二。
2、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30年来,我国工业占GDP的比重除了80年代有所降低外,90年代以来所占比重基本上都在40%以上,2007年工业所占比重达43%,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推动着我国经济在世界的位次不断前移。工业为农业、交通运输等各行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的技术装备和支持。与1978年相比,2007年农用化肥增长5.7倍,汽车增长59倍。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迅猛发展。彩色电视机由1978年的0.38万台增加到2007年的8478万台;电冰箱由1978年的2.8万台增加到2007年的4397万台;洗衣机由1978年的0.04万台增加到2007年的4005万台;房间空调器由1978年的0.02万台增加到2007年的8014万台,轿车产量由1978年的2640辆增加到2007年的480万辆。微型电子计算机、手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2007年产量已分别达到1.2亿台和5.5亿台。
(二)工业经济效益显着提高,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
1、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2007年工业企业[1]实现利润27155亿元,固定资产原值198739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45倍和57倍。1999年以来企业实现利润连续大幅增长,增幅基本在30%以上,创造了新中国历史上有记录以来最长的增长期。1999-2007年,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98928亿元,是1998年之前改革开放头21年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的4.5倍。其中2007年一年实现的利润总额比1998年以前21年的利润总和还多5000多亿元。
2、工业始终是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的75.4%来源于工业,1983年达到了86%。1983年以后,随着第三产业的较快发展,国家财政收入中来自工业的比重逐年有所回落,但90年代以来又逐步回升,在税收产业结构中继续保持主导地位。2007年工业上交的税金仍占税收总额的50%,大大高于其他部门。
(三)工业实力明显增强,国际竞争力大幅提高
改革开放初期,生产能力不足,国民经济主要由卖方市场主导,大部分商品处于短缺状态。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市场供求关系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绝大部分商品供应充裕。进入21世纪,伴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部分行业产能增长较快,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迅猛增长,大量产品销往国外。
1、生产能力显着增强。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在能源、冶金、化工、建材、机械设备、电子通讯设备制造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及各种消费品等工业主要领域,已形成了庞大的生产能力[2]。与1978年相比,主要产品生产能力成倍增长。发电装机容量由1978年的5712万千瓦小时增加到2007年的68737万千瓦小时,增长11倍;原煤生产能力由1978年的5.8亿吨增加到2007年的25.8亿吨,增长3.4倍;化肥生产能力由1978年的1247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8230万吨,增长5.6倍;粗钢生产能力由1978的3500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57045万吨,增长15.3倍;水泥生产能力由1978年的7369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18.34亿吨,增长23.9倍;化学纤维由1978年的38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3042万吨,增长79.1倍;汽车由1978年的17万辆增加到2007年的1283万辆,增长74.5倍。
‘柒’ 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下有哪些进步潮流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
2、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3、工业革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4、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
5、工业革命同时引起社会结构的改变。
6、从根本上说,后来出现的波澜壮阔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
7、生产力飞跃
8、出现了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亦称第一次工业革命)】 1770-1870(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
‘捌’ 我国春秋时期手工业生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以及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首先,手工业日趋专业化。春秋时代,受政治形势的影响,地区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各个地方的手工业往往具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说吴国的剑、郑国的刀、宋国的斤,都闻名于当世。
其次,出现了大量的新兴手工业。新兴的手工业有煮盐、冶铁、漆器等。冶铁业是一项重要的手工业,从已经发现的冶铁遗址来看,春秋时期冶铁的规模已经相当大、产品种类和数量很多,质量也很好。北方发现的铁器以农具和手工工具为主,南方发现的铁器以兵器居多。这一时期青铜业仍有进一步的发展,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突破了呆板的旧传统。楚国的漆器最出名,长沙春秋楚墓中出土的一系列漆器都是价值很高的工艺品;齐国的纺织业非常发达。
‘玖’ “宋代手工业取得巨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宋代手工业取得巨大进步”主要表现在: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铁铜的冶炼达到世界最高水平;瓷器制作精美,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大宋是当时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手工业非常繁荣。代表性的有,制瓷:哥、汝、定、官、钧五大名窑享誉世界。采煤:已经有完备的开采设施,开采量世界第一。冶炼:铁铜等主要金属产量多,冶炼水平世界最强。棉纺织:纺织业以及棉花的种植推广到闽\粤地区.使各地都出现了棉纺织业,甚至出现了专门纺织的“机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