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苏联民用工业有哪些

苏联民用工业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2-02 10:29:42

㈠ 人家都说,军事实力是一个国家科技,工业的体现,既然这样,为什么俄罗斯却没有一个拿的出的民用工业呢

你不了解俄罗斯。俄罗斯轻工业发展缓慢,民用工业落后,但重工业发达,而军事主要依靠的是重工业。

俄工业发达,核工业和航空航天业占世界重要地位。工业基础雄厚,部门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业也较发达。俄工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民用工业落后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主要工业区

莫斯科工业区: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以汽车、飞机、火箭、钢铁、电子为主。

圣彼得堡工业区:以石油化工、造纸造船、航空航天、电子为主,是俄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乌拉尔工业区:以石油、钢铁、机械为主。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以煤炭、石油、天然气、钢铁、电力为主。

俄IT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软件开发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涌现出了Yandex,卡巴斯基等世界着名的软件制.造商。

㈡ 俄罗斯的主要工业区有哪些,主要生产什么

俄罗斯工业发达,核工业和航空航天业占世界重要地位。2004 年工业产值为112090亿卢布 ,同比增长6.1%。工业从业人口2055.4万人,占总就业人口(6732.2万)的30.5%。工业基础雄厚,部门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业也较发达。俄工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民用工业落后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俄罗斯重工业发达。主要工业区有:中央工业区,西北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等。 圣彼得堡工业区:以石油化工、造纸造船、航空航天、电子为主。 莫斯科工业区:以汽车、飞机、火箭、钢铁、电子、为主。 乌拉尔工业区:以石油、钢铁、机械为主。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以煤炭、石油、天然气、钢铁、电力为主。 俄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圣彼得堡工业区 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莫斯科工业区。 莫斯科工业区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区,以其生产的大量工业品供应全国。

㈢ 苏联解体后各个主要兵工厂是怎么分布的

苏联的军工企业几乎都分布在俄罗斯和乌克兰。苏联解体后,原军工企业均被所在加盟共和国瓜分。其中俄罗斯继承七成,乌克兰继承三成。
轻武器:苏联两大轻武器研发中心——图拉和伊热夫斯克兵工厂,均在俄罗斯。
航空工业:共青城厂(黑龙江下游共青城)、伊尔库斯克厂、新西伯利亚厂、苏霍伊设计局
米里设计局、米高扬设计局、图波列夫设计局、卡莫夫设计局、雅克福列夫设计局、伊留申设计局、别里耶夫设计局在俄罗斯;安东诺夫设计局在乌克兰。
造船厂:黑海造船厂、六一造船厂、布隆造船厂在乌克兰。阿穆尔造船厂、共青城潜艇制造厂、波罗的海造船厂、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北方造船厂在俄罗斯。
车辆制造:下塔吉尔乌拉尔车辆厂、列宁格勒基洛夫试验工厂、鄂木斯克交通机器制造厂、哈尔科夫交通机器制造厂。上述四家工厂除哈尔科夫归乌克兰外,其它三家在俄罗斯境内。
航天及导弹:南方机械制造厂在乌克兰,安泰公司、金刚石设计局、彩虹设计局、三角旗设计局在俄罗斯。

㈣ 前苏联的工业门类

苏联是世界上主要能源生产国之一。1983年能源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世界的23%和19%。能源工业是苏联重点发展的基础工业部门,1971~1984年占全国工业总投资的31.3%。能源生产由50年代以煤炭为主逐步过渡到60年代煤炭与石油并重、70年代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1983年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为:石油占43.4%,天然气占30.8%,煤炭占24.2%,其他占1.6%。 煤炭工业是传统的能源部门。1984年全国煤炭产量7.12亿吨,其中硬煤占78%。煤炭开采主要集中在七大基地:顿巴斯、库兹巴斯、埃基巴斯图兹、卡拉干达、坎斯克-阿钦斯克、伯朝拉和莫斯科附近煤田(1983年合计占全国煤炭产量的77.5%),其中顿巴斯和库兹巴斯均为世界大型煤田,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7.7%和20.5%。 石油、天然气占苏联一次能源产量的74.2%和消费量的64.5%(1983)。含油气盆地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亚、俄罗斯、前高加索、图兰和东西伯利亚5个地区。1984年全国原油产量6.13亿吨,天然气产量5874亿立方米,分别居世界第一、二位。其中西西伯利亚是苏联最大的油气储集区和产区,含油、气面积达 170万平方公里,原油探明储量48亿吨(1980),天然气17.1万亿立方米(1976),分别占全国原油及天然气探明储量的46%和68%;自60年代中期大规模开发以来,油、气产量增长迅速,1984年原油产量占全国的61.7%,天然气占55.2%。伏尔加-乌拉尔油区(第二巴库)在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一直是苏联最大石油产区,由于长期开采,资源逐渐枯竭,1984年原油产量下降为占全国的24.3%。其他主要油气产区尚有里海东岸的曼格什拉克半岛和西岸的巴库及其周围海域、科米自治共和国、北高加索和土库曼。 50年代以来,通过兴建大电厂、安装大机组,大力开发东部地区的水力资源和加速电力网建设等措施,电力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1984年,全国电厂总装机容量达30369万千瓦,发电量14921亿度,均居世界第二位。在总发电量中,火电占79.5%,水电占14.1%,核电占6.4%(1981)。其中西部地区发电量约占71.5%(1983),较集中于乌克兰、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部区、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列宁格勒周围及波罗的海沿岸区,以火电为主,百万千瓦以上的大型电厂所占比重较大。东部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水力等能源资源丰富,且分布集中,开发的经济效益也较高。50年代以来,东部地区电力工业发展速度较西部地区为快,在全国总发电量中所占比重由1940年的9%上升到1983年的28.5%,水电发展尤快,占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的2/3(1980),拥有7座10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水电厂,其中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布拉茨克水电站装机容量分别为609.6和450万千瓦。东西部地区间通过70年代末建成的全苏统一电网连接起来。 冶金工业为苏联主要的基础工业部门之一。门类齐全,包括钢铁及有色金属工业两大部门。后者又可分为轻、重、稀、贵四大类,生产约70种金属。冶金工业原材料及燃料资源丰富,绝大多数立足于国内。许多金属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多数产品自给有余。 苏联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1984年产钢总量15423.8万吨,约占世界钢产量的1/5。钢铁工业所需的铁、锰、铬矿石及炼焦煤等资源储量大,分布较集中,开采条件亦较好。1984年,68%的铁矿石来自南乌克兰的克里沃罗格、中部区的库尔斯克以及哈萨克西北部的库斯塔奈,3/4以上的炼焦煤产自顿巴斯和库兹巴斯。铁矿石品位不高(平均38%),富矿仅占探明储量的1/6。同时,除南乌克兰外,大部地区煤、铁资源在地域上结合不好,西部铁矿多,但缺乏焦煤,东部焦煤多而铁矿不足,介于其间的乌拉尔则煤、铁皆缺,导致钢铁工业原料、燃料的长途运输。钢铁工业分布较集中,拥有乌克兰、乌拉尔、西西伯利亚、中央区及哈萨克五大钢铁工业基地,其中乌克兰和乌拉尔是历史较久、点多、规模较大的老基地,钢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6.3%和28.4%(1980)。其他 3个新基地尚处于形成阶段。主要钢铁工业中心有:乌拉尔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下塔吉尔、车里雅宾斯克,乌克兰的日丹诺夫、克里沃罗格、扎波罗热、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西西伯利亚的新库兹涅茨克,西北区的切列波韦茨、中央区的利佩茨克和哈萨克的卡拉干达等。 铝矿资源不足,高品位铝土矿更缺,自给率不到一半,每年需进口大量优质铝土矿及氧化铝。炼铝工业是随着东部地区水力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而迅速发展起来的。1982年产原铝192万吨,仅次于美国。 主要分布在大型水电站集中的东西伯利亚。大型炼铝中心有东西伯利亚的布拉茨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舍列霍夫和西西伯利亚的新库兹涅茨克,以及乌拉尔地区卡缅斯克和克拉斯诺图林斯克。 铜矿主要分布在东西伯利亚、哈萨克、乌拉尔、乌兹别克、亚美尼亚及科拉半岛等地,其中东西伯利亚的乌多坎山铜矿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5。1982年全国精铜产量152万吨。居世界第二位。 铜矿的开采与冶炼紧密结合,主要中心有中哈萨克的杰兹卡兹甘,巴尔喀什湖北岸的巴尔喀什,乌拉尔山东坡的上佩什马、列夫达、克什特姆,乌兹别克东北部的阿尔马雷克,东西伯利亚北部的诺里尔斯克等。 铅、锌资源以多金属共生矿为主。主要分布在东哈萨克的阿尔泰山区和南哈萨克,其次为乌兹别克东部、乌拉尔、大高加索山北坡和远东区南部。1983年产精铅65万吨,粗锌87.5万吨,主要冶炼中心有哈萨克的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铅、锌)、奇姆肯特(铅)、列宁诺戈尔斯克(铅、锌),乌拉尔的车里雅宾斯克(锌),中亚的阿尔马雷克(锌),北高加索的奥尔忠尼启则(铅、锌)等。此外,镍、镁、钛、钒、钨、钼、稀土以及金、银、铂族金属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机械工业在各工业部门中发展速度最快,从业人数最多,产值最大。每年生产3万多种产品,其中以重型机械、动力机械、拖拉机与农机、运输机械制造等部门较重要。机械工业集中在西部地区,其产值占全国机械工业产值的4/5以上。重型机械制造由于产品的金属单耗较大,又不便运输,主要分布在金属产地附近,如乌克兰、乌拉尔、西西伯利亚、中央区的大型钢铁工业基地及周围地区。乌拉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重型机械制造中心。动力机械制造由于对劳动力、技术及协作条作要求较高,分布较集中。列宁格勒为全苏最大的动力机械制造中心,70年代末期,涡轮机产量占全国的60%,涡轮发电机产量占一半以上。其他主要中心尚有哈尔科夫、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新西伯利亚及高尔基等。 拖拉机与农机制造业大多接近各主要农业区。主要中心有明斯克、哈尔科夫、伏尔加格勒、车里雅宾斯克、巴甫洛达尔等(拖拉机制造)和罗斯托夫、塔甘罗格、图拉等大型农机制造。 运输机械制造业包括汽车、机车车辆及舰船制造等部门。由于历史、技术等原因,分布也较集中。莫斯科与高尔基是30年代发展起来的老汽车工业中心,而伏尔加河流域的陶里亚蒂和卡马河畔的切尔内则是70年代初、中期依靠外资兴起的新中心。舰船制造业主要分布在波罗的海、黑海及北冰洋沿岸的列宁格勒、尼古拉耶夫和北德文斯克。机车车辆制造业主要分布在乌克兰、乌拉尔等钢铁工业基地及其外围,如乌克兰的伏罗希洛夫格勒、哈尔科夫(内燃机车),北高加索的新切尔卡斯克(电力机车)。70年代末,乌克兰和乌拉尔共占全国铁路货运车辆产量的85%。 苏联自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加速发展化学工业和实行国民经济全面化学化的方针以来,化学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仅次于机械工业。1984年化肥产量为3080.8万吨(按有效成分计算),居世界首位;硫酸、纯碱、合成橡胶产量仅次于美国。但有机合成工业起步较晚,主要产品产量及生产水平均落后于美国、日本及西欧工业发达国家。在布局上,老化工基地大多接近化工矿物原料产地或与煤炭、冶金基地相结合。前者如同钾盐开采相结合的钾肥工业(乌拉尔、白俄罗斯)和与矿盐开采相结合的纯碱、氯碱工业(伏尔加河流域、顿巴斯、乌拉尔);后者则同焦化工业以及回收有色冶金工业的副产品密切结合,形成了综合性的煤炭-冶金-化工基地。6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化工原料已由过去的煤炭、化工矿物、粮食、木材等为主逐步过渡到以石油、天然气为主,形成了新兴的有机合成工业和大批新化工基地,而且大多与大型石油加工企业相结合,组成石油化工中心(如乌法、古比雪夫、高尔基、鄂木斯克、安加尔斯克等),或布局在接近大型石油加工中心和干线输油、输气管附近(如下卡姆斯克、陶里亚蒂、喀山、萨拉瓦特、斯捷尔利塔马克等)。 纺织工业为苏联最主要的轻工业部门,产值占轻工业的60%以上,1984年苏联棉、毛、麻织物产量居世界首位,丝织品产量次于美国和日本。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远离中亚产棉区的西部消费区。中央区为全国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生产的棉、毛、丝、麻织品分别占全苏产量的70%、50%、45%和65%。其次为伏尔加河流域、西南区、西北区和中亚。主要纺织工业中心有:莫斯科(棉、毛、丝、麻纺织)、伊万诺沃(棉、丝、麻纺织)、加里宁(棉、丝纺织)、弗拉基米尔(棉、麻纺织)、科斯特罗马(麻纺织)等。

㈤ 基辅和明斯克在苏联时期有什么主要的产业前苏联时期这两座城市的地位如何

主要以拖拉机厂和大量农用机械.明斯克的会有一些武器生产厂.至于在前苏联时期的地位.可以说非常低.主要是由于两座城市离北约太近.而且在二战期间.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斯大林的五年计划导致三百多万人死亡.所以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对苏联恨之入骨.所以这两座城市.苏联并不看好

㈥ 苏联着名工业城市和港口集录!!!!要全面!!!!!

1、圣彼得堡圣彼得堡曾名列宁格勒,俄罗斯第二大城市,是俄罗斯对外联系的门户 和最大港口。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涅瓦河河口。陆地面积 512 平方千 米,人口 495 万。圣彼得堡港建在河口两岸三角洲近百个岛屿上,水域面积58 平方千米,涅瓦河自东南分别流人,自南向北主要有大涅瓦、小涅瓦和大 涅夫卡河,以及小河和运河 60 多条,由 400 多座桥梁相连接,有“北方威尼斯”之称。主要港区位于城市西南部,有 50 多个泊位,可停靠吃水 10.5~11.5 米的海轮,年吞吐量 1000 多万吨,从芬兰湾经波罗的海可直通大西洋, 通往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通往国内广大地区。与北欧、西欧有定期航班 相连。受气候影响冬季(11 月下旬至翌年 4 月)结冰,靠破冰船通航。圣彼 得堡兼有海港与河港,又是俄罗斯最大河港之一,是波罗的海——白海运河 和波罗的海——伏尔加运河的起点,轮船可通白海、伏尔加河、里海、黑海 和亚速海。
在经济上圣彼得堡是俄罗斯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是俄罗斯西北经济的 中心,在俄罗斯经济上的地位仅次于莫斯科。圣彼得堡的工业发达,技术力 量雄厚,工业部门齐全,并以机械工业为主,其中重型机械、精密仪器制造 业占有重要地位。产品远销东欧、拉美、亚洲和非洲等国和地区。此外纺织 工业、食品工业、造船业也很发达。圣彼得堡出口物资主要是重型机械、精 密仪表、电站设备、机床、电子等。圣彼得堡是俄罗斯水陆交通枢纽之一, 在陆路上,有 12 条铁路呈辐射状通向塔林、乌拉尔、莫斯科、阿尔汉格尔斯 克、摩尔曼斯克等国内大城市和通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芬兰等邻国。有 11 条公路在此交汇,有 60 多条航线与国外及国内通航。 圣彼得堡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历史名城,随着历史的变迁,它曾四次更名。300 年以前,这里原是一个小村庄,周围是大片沼泽地,并为瑞典所控 制。18 世纪以前,沙皇俄国缺少出海口,当时对外贸易往来唯一海港是北冰 洋的阿尔汉格尔斯克,该港位于北极圈附近,气候寒冷,结冰期长,通航时 间不到半年。与欧洲国家联系就得取道北冰洋和大西洋,航程远极为不利。 彼得一世于 1700 年从瑞典人手中夺取了荷兰湾东端的涅瓦河口。从 1703 年 起,在涅瓦河三角洲上建立起要塞和城堡,以当时的沙皇彼得一世的名字命 名——彼得堡。1712 年俄国首都从莫斯科迁此,并建立起造船、火药、纺织 等工厂。18 世纪末又兴建了金属加工、冶炼等工业,加速与内地联系,先后 开凿了上沃洛乔克、马林斯克和齐赫文等运河。19 世纪上半叶开始修筑通向 内地的多条放射状铁路。1913 年人口达 240 万,超过了当时的莫斯科。
1914 年改名为彼得格勒。1917 年 11 月 7 日列宁在此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 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成为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首都。1918 年3 月首都迁回莫斯科。1924 年列宁逝世后改为列宁格勒。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城市被德军包围,破坏严重。战后经过恢复,现在成为仅次于莫斯科的第二大工业中心。现名为圣彼得堡,为苏联解体后的命名。圣彼得堡素有科 学文化城市之称,还是俄罗斯联邦着名的旅游胜地,不仅风景迷人,而且多名胜古迹。 2、摩尔曼斯克 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州首府,北冰洋沿岸最大港市,位于科拉半岛东北,临巴伦支海的科拉湾。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虽地处北纬69,终年不冻,被称为“不冻港”。人口约42.6万。在城区的高处放眼望去,整个城市沿科拉湾的狭长地带由北向南展开,城区依山而建,是个濒临海湾的小山城。城区主要街道的建筑大都是50年代兴建的5层高的建筑,显得有些陈旧。在靠近城边的山峦上,主要是高层的居民住宅楼。入夜,在万家灯火的映照下,初披冬装的北国港湾显得迷人而多姿。 摩尔曼斯克是俄罗斯西北摩尔曼斯克州的政治、文化和工业中心。它的发展同临近的其它城市一样,同俄罗斯发展北方海上军事力量紧密相连。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虽地处北纬69,位于北极圈内,但冬季科拉湾海水不结冰,是俄国少有的不冻港。船舰出入该港不经过别国控制的湾峡,交通战略位置极重要。为全俄最大的军港和北冰洋沿岸最大的商港,俄罗斯船只由此通往世界各地170个港口,年吞吐量800 ~1000万吨。 3、符拉迪沃斯托克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首府,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原名为“海参崴”。城市位于俄中朝三国交界之处,三面临海,拥有优良的天然港湾,地理位置优越,是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也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城市人口为63万人,城市总面积为600平方公里,城市海岸线达100多公里。远东区主要文教科研中心之一,有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远东分部、太平洋渔业与海洋学研究所及多所高等学校。 海参崴港货物吞吐量居俄之首。工业种类有修船、机车车辆、采矿设备、电子仪器、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等。主要输出石油、煤、谷物,输入石油制品、鱼等。 海参崴临大彼得湾,生活着2千多种无脊髓动物、约300种鱼类、鸟类,以及约20种海洋哺乳动物。这里最常见的海洋动物是海豹。沿海的岩石上栖息着各种海鸟,人们称这里为"鸟市"。 海参崴是天然的不冻港,也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伴演着军港、渔港、商港叁种不同的角色,如今以商港其主要功能。其工业以船舶维修、造船、探矿机器制造、鱼类加工及木材业为主;土产以鹿茸及人参最着名。4、伊尔库茨克 伊尔库茨克(Irkutsk)是俄罗斯的地名,包括伊尔库茨克州和伊尔库茨克市。伊尔库茨克州在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贝加尔湖以西。南同蒙古相邻。面积76.79万平方公里。伊尔库茨克市是伊尔库茨克州的首府,是东西伯利亚第二大城市。位于贝尔加湖南端。安加拉河与伊尔库茨克河的交汇处。人口约80万,属大陆性气候,严寒期长。 地处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贝加尔湖以西。南同蒙古相邻。面积76.79万平方公里。人口278.4万(1987),俄罗斯人占87%,次为乌克兰、白俄罗斯、鞑靼人等。辖乌斯季奥尔登斯基布里亚特自治区。首府伊尔库茨克。大部为山地,平均海拔500-700米。北、中部为中西伯利亚高原的一部分。西南为东萨彦岭,东为贝加尔湖沿岸山脉和斯塔诺夫高原。安加拉河、勒拿河及其支流维季姆河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由南部的-15℃到北部的-33℃;7月为17-19℃。年降水量350-430毫米。煤、铁、有色金属、森林、水力资源丰富。1937年建州。工业以采矿(煤、铁、金、云母、石膏、滑石、岩盐等)、电力、炼铝、炼油及石油化工、矿山机械、木材加工及纸浆-造纸为主。畜牧业以牛、羊为主。种植业集中在南部铁路沿线,农作物以麦类为主。西伯利亚大铁道及贝阿铁路在泰谢特交会,水运较发达,秋明油田输油管终点。主要城市还有安加尔斯克、布拉茨克、乌索利亚(西伯利亚)等。5、莫斯科 莫斯科,现俄罗斯联邦首都,也是俄罗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中心。莫斯科面积1081 平方公里,市区东西长30公里,南北长40公里,人口1047.3万人(2007年)。莫斯科建城于1147年,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和欧洲最大的城市。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莫斯科和伏尔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处相通。 莫斯科州位于奥卡河和伏尔加河之间,南部与图拉州接壤,西南部与卡卢加州为邻,西部与斯摩棱斯克州毗邻,西北和西部与特维尔州为邻,东北部与雅罗斯拉夫尔州接壤,北部和东北部与弗拉基米尔州为邻,东南部与梁赞州交界。 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现有人口1约1200万(2010年),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和欧洲最大的城市。莫斯科市区被一条周长109公里的环城高速公路所包围,市区南北长40公里,东西长30公里,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 莫斯科和伏尔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处相通,直通诺夫歌罗德,向西延伸,向下沿莫斯科河通向奥卡河并沿奥卡流向梁赞,沿着温赞在木金面汇合,克拉齐母河,流向罗斯托夫,苏兹达尔,雅罗斯拉夫尔流域。6、叶卡捷琳堡 叶卡捷琳堡(俄文:Екатеринбург,1924—1991年期间称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始建于1723年,以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名字命名。是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地区的中心,也是乌拉尔和俄罗斯联邦重要工业、交通、贸易、科学、文化和行政中心。该市坐落于乌拉尔山脉东麓,伊赛特河畔,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以东1667公里,面积4900公顷。 处于连接俄罗斯欧亚两部分的西伯利亚之路上的叶卡捷琳堡在18世纪曾是冶金工业中心。19世纪上半叶,冶金业带动了叶卡捷琳堡的迅速发展。19世纪的最后25年,叶卡捷琳堡成为乌拉尔经济、财政中心、文化中心,也是通向彼尔姆、图们、车里雅宾斯克铁路的重要枢纽。 20世纪初叶卡捷琳堡被卷入了影响整个俄罗斯的社会动荡之中。苏俄国内战争期间的1918年7月16-17日,红色的布尔什维克共产主义者在伊巴特叶夫宫枪决了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 1923年叶卡捷琳堡成为大乌拉尔地区的中心(面积为1757平方公里)。1934年成为现代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地区的中心。20至30年代,该市兴建和重建了大量大型工厂,同时创建了一些工业分支的研究所和高等院校。城市工业潜力的加强使人口在战前的最后十年前所未 有地增加了三倍,达到了43万人。 在伟大的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叶卡捷琳堡)成为一个大的军工产业中心。超过50间大型工厂、制造厂、科研和学术机构后撤至叶卡捷琳堡。城市在保护俄罗斯文化遗产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列宁格勒修道院博物馆的丰富藏品、苏军中央歌剧院、莫斯科艺术学院歌剧院都转至叶卡捷琳堡,国家科学院总部也不例外。 “国家支柱地区的首府”。战后这一名称在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固定下来,充分表明了该市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伴随工业实力增长的是人口的增长,1967年达到100万人。城市的面貌同时发生了变化。街区得以整治,拥有行政、文化及体育设施的中心区得以形成。教育、医疗、贸易、饮食、通讯网络日渐扩大。城市交通发生了质变。各街区均有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和公共汽车相连。

阅读全文

与苏联民用工业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长城汽车用的是哪个公司的轮胎 浏览:263
11款奥迪a6l左前门锁块怎么拆 浏览:604
工业催化要掌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浏览:315
从东部汽车站到长水机场要多久 浏览:673
国家工业革命前国家如何管理 浏览:735
工业设计技校属于什么学位 浏览:389
宝马五系变速箱油多久才换 浏览:659
锦州汽车城在哪里 浏览:415
奥迪r8事故车多少钱 浏览:722
清理汽车排水口需要多少钱 浏览:747
奥迪a8刹车盘多少钱 浏览:973
宝马跑高速用哪个档 浏览:604
龙岗大埔工业园有什么厂 浏览:838
汽车舒适型的评级指标有哪些 浏览:888
怎么做道具奔驰车标 浏览:371
丽江市工业园区在丽江哪个区 浏览:565
汽车仓储员做些什么的 浏览:162
宝马车的空调滤芯怎么拆 浏览:651
汽车导航把手机放在哪里 浏览:466
汽车教练证要多久 浏览: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