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武汉重工业有哪些发展

武汉重工业有哪些发展

发布时间:2023-01-25 18:01:48

① 简述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部门有哪些快速发展

"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到1957年,除个别产品外,“一五“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1953——1957年,汽车制造业、飞机制造业等一些现代工业部门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独立的工业体系已初步建成,工业布局也有所改善。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国家不但加强了原有的交通路线,而且开始了大量新线路的建设,大大促进了全国的物资交流和经济发展。
到1957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近30000千米,比1952年增长约22%,新建了宝成、鹰夏等工程极为艰巨的铁路线路。
“一五“期间,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地区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川藏公路从1950年4月开始,经过11万军民的艰苦奋战,北线于1954年12月正式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极大地便利了长江南北地交通。
通过“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地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后地国家经济建设积累了经验。

② 武汉是我国钢铁工业中心之一请从资源和交通部方面说明其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

武汉今天是我国钢铁工业中心之一,也是我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发源地,汉阳钢铁厂是我国近代以一座钢铁厂。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因素是:1、周边丰富储量的铁矿资源是发展钢铁工业的粮仓;2、长江水运资源是钢铁工业的依托;3、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是产品的输出线;4、丰厚的重工业基础和放大的城市建设体量是用钢大户,市场需求旺盛;5、华南、华中电网的负荷较大,抗冲击能力大,可以提供电力保障;6、丰富的水力资源可以提供钢铁工业的耗水;7、武汉三镇冶金人才和相关技术人才齐全,是发展钢铁工业的智力保障。

③ 武汉适合发展钢铁工业的自然条件

一、交通运输优势,水运,陆运(铁路,公路多) 二、产业技术优势:武汉本来就是重型城市,有武钢,鄂钢等集团 三、人力资源优势,大学群,廉价劳动力 四、政府扶持力度,政府的支持会使事情变得更好办 五、矿产资源优势,武汉,鄂州,黄石都是资源大市,有丰富的矿资源。 六、东部产业转移:东部重工业转移,必选中部城市。武汉莫属

④ 请问高手,武汉主要是以什么产业为主

重工方面以钢铁和汽车为主,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是武钢、武重、武锅、武船和东风、南车集团等。聚集地多在青山区、武昌江边、阳逻开发区。

建筑业方面代表企业有中建三局、中铁大桥局、中铁11局、中国一冶等。

轻工业方面以食品和纺织为主,聚集地多在东西湖开发区。汉口、武昌江边。

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以武汉中国光谷为代表,有很多光电子信息科技方面的产业,比如烽火科技、邮科院、楚天激光、凯迪电力、华工科技等。

⑤ 1 武汉重工业基础(船舶、石化、建筑设计、航天、测绘)

武船

武船,是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大型现代化造船企业和核心军工企业,始建于1934年6月6日,原名武昌机厂;“一五”期间,被列入国家156个重点建设项目,更名为武昌造船厂,代号438厂;2009年完成公司制改革; 2011 年和2013年,武船产业主体分两期注入“中国重工”上市,分别成立“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汉武船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同属一家治理结构,统称“武船”。2020年,因城市建设和自身发展需要,武船从武昌整体搬迁到新洲,扎根双柳新家园奋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晚清时期,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阳开办了冶铁、兵工两厂,在武昌开设了布纱丝麻四局,但没有发展船舶制造业。1934年4月20日,经当时的湖北省建设厅提案,利用张之洞早年开办纺纱局旧址设立武昌机厂,发展长江中游新式造船厂。武昌机厂于1934年6月6日正式开工,开启了武船的持续发展历程。从武昌机厂、湖北省航业局修船厂到宜沙航务处修船厂,武船经历多次机构改组。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原临时政府考虑到修造船舶行业的统一管理和发展,决定将汉阳船舶修造厂与湖北机械厂合并,成立华中的大型造船企业——江汉船舶机械公司。1951年,江汉船舶机械公司正式被列为国家基本建设单位。

武船始终按照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创建中国最强最大,国际一流船舶集团”的发展要求,以科技为支撑,不断创新超越,走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之路,在高技术船舶、大型水利工程、航天设施、大型现代化桥梁、重型装备和多种成套设备领域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形成了军品、民船、非船舶产品三大主业协调发展的经营格局,主导产品在国内同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并走向国际市场。

多用途工作船、多功能守护船等产品出口到希腊、德国、挪威。系列挖泥船、LPG运输船、海洋公务执法船……,民船产品形成了一批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双高”特色的系列化船舶。 武船率先在国内建立起大型桥梁钢结构建造基地,并进入国内桥梁界第一方阵,成为国家首批14家钢结构制造特级企业之一,“武船”商标镌刻于祖国的大江南北:“神州第一跨”西陵长江大桥;“中国第一跨”江阴长江大桥、武汉军山长江大桥;“世界铁路第一高桥”贵州北盘江大桥;我国第一座跨海大桥——厦门海沧大桥;世界第一大跨径钢管拱中承式桥——巫山长江大桥……均在武船建造。“世界第一跨”杭州湾跨海大桥也将在这里诞生。 

号称“天下第一门”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永久船闸人字门,武船缔造“精品”工程;国家重点工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塔架为武船赢得“铸造通天塔大师”的美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两大关键地面设施在运行中“一滴不漏”,力助神舟系列飞船的顺利登天,并为武船摘得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的桂冠;武汉体育中心、深圳会展中心……一座座雄伟的体育场馆,如同一部部气势恢弘的现代交响曲,奏响在中国城市的上空。 

港口机械设备、冶金石化设备、海洋石油装备、大型压力容器,武船的经营领域不断扩展,产品结构不断优化。2006年,青岛海西湾建设项目开工,武船抢滩海洋工程产业;武汉市江夏庙山置地,壮大武船非船产品制造基地。 拥有出口经营权的武船日益与国内外市场接轨:质量体系、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国际通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一、二、三类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许可证,桥式起重机制造许可证等有效资质证50多件。

中船重工研究所

武汉有什么待遇好的研究所? https://www.hu.com/question/283099783

7打头的各研究所介绍  http://m.openlab.co/forums/thread/323031/1#p1984376

船舶系统包含中船总体和设备研究所。总体所主要负责项目抓总、集成、协调、布置,平常加班较多,经常会到沿海船厂出差,三五天哑无音讯。能进武汉701所和719所,闭着眼睛选(基本上只招双985硕士和博士)。设备所709、712、717、722等,主要承担船舶设备和专业技术研发,对技术和研发有意向的可以考虑,薪资待遇参差不齐,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择优考虑。

701所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是我国从事舰船研究设计的国防核心科研事业单位,被誉为“战舰的摇篮”。本部位于湖北武汉市繁华市区,在上海设有分部。

719所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又称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719所),成立于1965年,地处湖北武汉,是中国唯一的核动力舰船总体设计研究所,是集总体研究、设计、民用产业化等业务的多学科、多专业的国家重点科研院所。七一九研究所在水下舰艇领域具有雄厚实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1965年3月20日,由周恩来总理主持的中央专委第11次会议批准核潜艇工程“上马”,重新列入国家计划,715所划归二机部建制,要求二机部1970年建成核潜艇陆上模式堆。6月12日,以海军舰艇研究院(七院)一所二室为基础,组建核动力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即719所)。1966年,海军舰艇研究院第719所开始进行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总体方案论证和设计。

1971年6月,武汉石油化工厂一期工程(武钢炼油厂)正式破土动工。

为缓解武汉地区能源供应紧张局面,国务院于1970年作出在武汉建设炼油厂的决定,重油作炼钢燃料,轻油综合利用,发展石油化工、橡胶塑料纤维等,以解决湖北、武汉工农业生产和市场的需要

1975年6月,武汉石油化工厂一期工程初步建成,完成总投资2995.6万元。1977年12月,武汉石油化工厂二期工程建成,完成基建投资9770万元。一、二期工程建成投入试生产后,随即开始配套工程的建设。1978年1月,武汉石油化工厂试车投产任务全面完成,于8月正式成立武汉石油化工厂。1980年,武汉石油化工厂正式纳入国家炼油生产计划,全面投产,1984年正式划归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领导。

作为一座由燃料型向燃料化工型发展的炼油厂,武汉石油化工厂投产后产量产值持续增加,能源消耗逐步降低,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缓解武汉地区能源矛盾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0年2月28日,中国石化集团武汉石油化工厂重组改制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2007年12月18日,中部地区最大的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中国石化武汉年产80万吨乙烯项目开工。2013年,年产800万吨油品升级炼油改造工程和石化年产80万吨乙烯项目建成投产,武汉石化跨入千万吨级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行列。从1978年投产到2018年,武汉石化公司资产规模翻了493倍,累计加工原油超过1.35亿吨。

2013年底,中国石化与韩国SK集团就武汉年产80万吨乙烯项目成立合资公司,2014年1月开始正式商业运行。中韩石化80万吨乙烯项目是中国石化“十一五”重点工程,带动下游千亿元的产业产值,填补了中国中部地区大型乙烯项目的空白,装置绩效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到2018年底累计实现利润超百亿元,上缴税费约70亿元,成为中韩经贸合作的成功典范。

2019年7月3日,中韩石化一体化合资公司——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揭牌进入商业运营。武汉石化与中韩石化合资重组,成为湖北省最大的能源化工合资企业,也是中韩在能源化工领域最大的合资项目。

设计院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院,中国五环工程公司,中南电力设计院,铁四院,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中南建筑设计院

建筑 :中建三局

中建三局前身是建工部第三工程局,1965年7月17日,建工部将部属云南工程总公司和原西南工程管理局在渡口(现攀枝花)、西昌地区的施工力量组建成立建工部第三工程局,经国务院批准在四川攀枝花成立。1966年,在继续完成渡口工业基地建设任务的同时,从四川调迁贵州,承担建设“011系统工程”,即“贵州航空工业集团公司”。1973年起,在完成贵州011工程等任务的前提下,中建三局分批调迁湖北。1982年6月更名为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隶属于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基础设施建设: 中铁大桥局、中铁十一局、中交二航局、葛洲坝集团

https://www.qianmeng.net/p/13106

1955年5月19日-6月10日,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主持召开全国文化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高等教育部筹建武汉测量制图学院方案(草案)》。决定以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等五所院校测绘专业的师资、设备为基础,创办中国第一所民用测绘高等学校。6月11日-14日,高教部主持召开了该学院第一次筹备委员会议,夏坚白被委任为筹委会副主任。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在测绘界有一个称号: 亚洲第一,宇宙第三 ,至于武测为何如此厉害,需要追溯它的历史。被誉为“世界测绘教育之都”的武汉大学,其测绘学科走过了风雨兼程的 62年。

1956年,武汉测量制图学院正式成立,直属高等教育部领导。郭沫若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建校之初,学校设3个系、4个本科专业。学院于1956年9月1日在武汉市珞珈山南麓开学,学制5年。学校集中了以夏坚白、王之卓、陈永龄、金通尹、叶雪安等5位一级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全国测绘学科的精英。1958年8月,学校由教育部划归国家测绘总局领导。同年12月,更名为武汉测绘学院。

https://www.sohu.com/a/250789796_305473

https://xw.qq.com/cmsid/20200930A06HMC00

航天三江集团。 航天三江由 原航天科工四院 和 原航天科工九院 于2011年12月合并重组而成。2017年11月,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公司制企业。

原四院组建于2002年7月,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对所属单位进行专业重组改制而成,是我国专业 从事某固体运载火箭系统 的研制生产主体与技术总抓单位,曾创造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自主研制的多个型号产品分别参加了国庆35周年、50周年、60周年阅兵任务。

原九院于2007年4月挂牌,其前身是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成立的066基地。该院是我国重要的型号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和 特种越野车及底盘 研发生产基地。其成功研制的我国某重点航天型号系列产品,填补了中国航天领域的空白。其多个型号产品及配套的特种车底盘共80台,先后在国庆50周年、60周年阅兵式上接受检阅。

航天三江集团业务主要聚焦商业航天、激光产业、特种车辆及重工装备、能源装备产业;并拓展信息产业、微电子与微系统、金融租赁等领域。在商业航天领域,2018年9月29日,由航天三江研制的快舟一号甲通用型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实施两次商业发射。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8J2L0UP0541B741.html

⑥ 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

武汉以前是九省通衢,交通发达,离主要铁矿石供应基地鄂州不远,于是在张之洞时期就新建了汉阳钢铁厂,但是随着改革开放,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第一,主要铁矿石供应基地之一大冶经过数千年掠夺式的开采已经资源枯竭,其他诸如程潮,金山店,汀祖等矿山也面临着资源枯竭,无矿可采的尴尬境地。
第二,随着铁矿石矿源的枯竭,武钢的铁矿石80%以上依赖进口,仅举一例,同样从海外进口铁矿石,由于武钢的矿石要经过内河运输从上海到武汉,每吨铁矿石仅运输成本一项就比宝钢多100多元人民币。
第三,武钢现在也在集中全部力量建设防城港钢铁基地,重心逐步从武汉向广西转移。
第四,政府现在正在对武钢加压,看到金融危机时武钢的减薪风暴了么,多少人被迫辞职?该交的税和钱一分都不能少,还要多加几十亿。
第五,技术优势不复存在,以前武钢的饿技术优势是硅钢片,在这一块是武钢垄断的,利润丰厚,但是2008年鞍钢,首钢,宝钢也相继上马了自己的硅钢片项目,其中以鞍钢的成绩最佳,已经打破了武钢硅钢片垄断的神话。
第六,人力资源优势没有了,看看武钢内部,长期抱着自己硅钢片的神话,没有丝毫创新,新招进去的科技人才被当牛做马,被极度的轻视,被潜规则,看看有几个干的超过五年?武钢对人才已经没有吸引力了。

⑦ 阳逻经济开发区有哪些重工业

阳逻开发区的发展定位为:华中地区重要物流中心,现代港口工业新城。
分为各具特色的3个功能区:一是港口物流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主要发展仓储、转运、保税加工以及转口贸易等行业,建设华中地区以水路为主的物流中心和货物集散基地。该园区是阳逻开发区最具开发潜力、最具特色的功能区。二是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是重点发展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钢材深加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工业基地,也是武汉城区工业项目外迁的重要基地。三是综合配套生活区。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以开发区内山水秀美的柴泊湖为中心,发展商居、旅游、休闲、娱乐、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
重工业为工业的一种下属分类相对于轻工业,通常指钢铁业、石化业这种需要大型生产设备和大量人力的工业,包括能源、钢铁、机械、化工等行业。
阳逻经济开发区重工业有:武汉国际集装箱转运中心、阳逻电厂、一冶钢结构、江南集团、武船重工、浦项耐火材料、武钢阳逻钢材深加工基地、亚东水泥、阿海珐变压器、中德精细化工、德国西门子输配电、北新建材等。还有升阳食品、一棉纺织集团、华润燃气、武汉中百阳逻生鲜食品、三兴纺织、凡诺普鞋业等。

⑧ 我看武汉新变化

给你点素材,自己编吧,
果说大,的确武汉很大,中国的城市中能够超过武汉规模的最多不超过3个;武汉最早被作为都城是在三国时期,当时被称为夏口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武昌,如今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黄鹤楼的鼻祖就是三国时间吴国在龟山上建立的训练水军的阅兵楼。形成今天武汉三镇的格局要归因于明朝期间的汉水改道,从此将汉口和汉阳区分开来。汉口虽然是最后形成的,但是它的发展速度远远的超过了其它两镇,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汉口从明到清末数百年间迅速发展为中国重要的商端口,货物集散地;汉阳的崛起要归功于张之洞的洋务运动,重工业,钢铁厂,兵工厂让汉阳一夜之间腾飞。惟独武昌一直默默无闻。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唯一的两个大都市:上海和武汉,同时被列为了直辖市。几年之后,武汉的命运出现了第一次转折:别降级为副省级城市。但是这并不能影响武汉的地位,因为此时大批“武”字头的重工业落户武汉,武汉长江大桥的完工,武汉依旧为国民经济建设贡献巨大的力量。武汉落后的转折是连续错过80年代到90年代的三次改革浪潮,身处内陆的武汉没有从改革中获得任何机遇,而其他沿海城市已经完成了资本积累和再发展。怨天不如尤人,长久以来,武汉政府的领导习惯以直辖市自居,和省政府的关系一直很微妙,导致省政府对武汉建设并不是很关心。可以这样认为从80年代到上个世纪末,武汉的发展是极其缓慢的。而整个城市建设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难怪别人把偌大的武汉戏称“最大的县城”。

武汉的机遇源自新世纪的开始,尤其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省委俞书记原任建设部部长,明确指示湖北省要把武汉作为建设的重点,而新一届武汉政府求真务实:正视落后和差距,正确定位武汉的发展方向。近几年来,武汉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和沿海城市的差距依然存在,事在人为,发展不是仅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更要自己的努力,省市政府的明确目标是脚踏实地,将武汉不仅建设成为城市规模大,而且经济也要作强作大。在中部崛起中成为领军人!

误读武汉天气:外地人经常把武汉的夏天说的十分恐怖,实际初夏从每年的五月中旬开始,暑期进入盛夏,盛夏气温最高气温大部分时候在37-39,比有些城市要低,但是最低气温比较高,一般在29-30,为什么给人感觉闷热呢?武汉水系发达,经过白天的水气蒸发,导致空气湿度大,所以给人很不舒服闷热的感觉,一般到夏天在没有空调比较难入睡。到了九月,气温也可能达到38左右,但是最低气温不再很高,十月之后进入初秋,气温会逐渐下降,平均气温在20-25,天气干燥,有时候气温也会异常达到接近30或超过。从秋天步入冬天往往很快,只要有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十分厉害,超过10度的降温很常见,从12月底到来年2月是冬季,冬季的平均气温在一般在1-3度,天气好时可以有7-8度,但是有寒潮或雨雪时常常在0度以下,武汉大 部分家庭是没有安装暖气的,因此家中觉得比较阴冷。三月后进入初春,气温回升很快,最高气温可以到达20多度,但是低温还是比较低,三月到四月一定要小心倒春寒——常常一夜之间气温下降15到20,大雪纷飞。

理解城市建设:武汉城市格局两江三镇,坐拥七湖。水资源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可以媲美: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全国人均水平的90倍,是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的10倍。让人担忧的是,在过去的时光中,这些宝贵的水资源或重或轻的受到了污染,如今不得不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整治。21世纪是水的世纪,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宝贵的水资源。在武汉城市大格局的背景下,武汉的城市建设不得不已江湖为轴线,因此城市不是很中规中矩,给人的感觉有点乱。的确,横跨两江对城市建设有很大的约束,尤其对交通建设十分不利,常常出现断头路,所以在一些主干道和过江通道上发生大规模的交通拥挤,在重要的节日更加明显。必须承认这是武汉做的不好的地方,虽然现在在大规模的改善道路环境,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加快轨道交通的建设。

生活:武汉至少现在不被大家认为适合发展:人才流失,工资水平低......但是排除天气因素(对于外地城市的人),个人认为是个生活的好地方:城市中有山有水,滚滚长江穿城而过,城市里面公园绿地星罗棋布,物价水平中等,商品种类齐全,商业竞争激烈,而消费者从中可以的到很多实惠。尤其是可以品尝到各种风味小吃。节假日和家人,朋友或爱人去或逛街,或去爬山,或去东湖,或去感受滚滚长江和江城的夜生活,都别有情调

交通:武汉九省通衢人们应该十分熟悉了:已有京广线和在建京广高速线,以及未来沿江铁路线穿城而过,京九线檫边而过,武汉拥有三座特大型火车站。京珠,沪蓉高速汇集在此。由于武汉市是唯一没有健全轨道交通的特大城市,因此城市公交线路十分发达,出行方便。尤其是武汉的公交车,一元钱可以让你有飙车的感受,很多时候打的还没有公交快,尤其在晚上,就是极品飞车地上狂飙。

教育:武汉高校云集,教育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武昌的发展规划是建设成为教育城区。教育是国民发展的根本大计,武汉每年培养大批人才,但是基本都流失沿海,现在武汉面临着如何挽留人才为城市建设做贡献。

商业工业:武汉商业自古就十分发达,尤其是有百年历史的汉正街,商贾云集。武汉是华中地区物流中心和集散地。而城市商业呈现出多国鼎立的局面,没有垄断,激烈的竞争,使得武汉商品价格相对便宜,而且商家经常开展各种活动,市民得到的实惠很多,在武汉购物很划算。武汉的重工业主要有武钢集团,东风汽车,武船......如今青山区以武钢为主,而汉阳经济开发区以东风为龙头,力求大造工业城区。

人文:武汉的人文历史有3500年了,外地人来武汉不习惯武汉人说话,感觉如同吵架。其实这和武汉人热情豪迈有关,说话的时候声音大,带有汉味,但是本意都是好的。武汉不排外,大部分的武汉人都是很热情的。武汉人有一种拼搏斗争不服输的精神:抗击特大洪水,抗击非典疾病。如今,这种精神正逐步体现在整个城市的建设之中。传统的汉文化已经淹没在了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只有在一些老街小巷当中偶尔看见的几张竹床,老一辈边纳凉边聊天,才能从中看到一些特有文化的影子......

前景:武汉要以水兴城,大造一个适宜居住的花园滨水城市。武昌作为重点建设的教育之都,汉口以商业为建设中心,汉阳的目标是工业新城。将市区内两江沿岸建设出世界上规模最大,独一无二的亲水休闲平台;到2020年,7条轨道交通线,220公里运营线路将全部建成,长江之上将建成7座大桥和3条过江隧道,真正让交通畅通无阻。

不足:自身经济基础不够强大,完成资本累计还需要一段时间;老城区面积大,改造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武汉市民的素质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文明乘车,文明穿越马路,文明用语,个人文明的生活习惯;就目前看来,主要体现在父辈一代,因此为了文明武汉的明天,要从年轻一代抓起文明素质教育。一个城市的成功不仅仅需要物质文明,最重要的是精神文明的进步!

武汉敞开胸怀,欢迎来客!
分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
1、看得见的如市容市貌、交通什么的:
1)全面禁止了“麻木”;的士费调整为3元起步;并大力整治占道经营;
2)城区乱尾楼全部“美化”;
3)城市轻轨开通,为地铁积累经验,地铁项目近来也正紧锣密鼓;
4)城区道路逐步刷黑,更加通畅;
5)城区建筑采取“亮化”工程,夜景变美;
6)加大了绿化力度,新、改、括建了很多城区绿化广场,城区的一些道路植绿种花,一些围墙“拆围透绿”;
7)兴建了一些大桥(如长江二桥、白沙洲、天兴洲大桥),二环畅通,外环也快了
8)取消了市内一些过桥收费站,市内交通速度更快;
9)兴建了江滩公园、龙王庙、南岸嘴等景点,成为武汉新的旅游景点;
不好看见但能感觉的是:
1、城区的几个大型公园,为市民免费;
2、政府引导市民做文明市民初见成效,至少这几年在街头听见、看见武汉人骂街、对骂的少了,公交车及乘客都也文明了些;
3、市内各媒体的监督力度加强,为市民切实维权的事越来越多;
4、政府发展经济的的愿望与行动正越来越强烈、深入

太多,不好总结,只能从身边能感受的说说,整体上,城市变美了、市民文明了

⑨ 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分析武汉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并简述武汉的经济特色

1、武汉是我国的水陆交通枢纽,江汉平原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附近矿产丰富,葛洲坝水电站提供强大的能源。2、武汉是江南开发较早的城市,经济基础好,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开放内陆海岸,近代工业出现较早,解放前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3、武汉工业区的钢铁、重型机器制造、造船工业全国着名,重工业比较完整,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阅读全文

与武汉重工业有哪些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业电池箱有哪些品牌 浏览:543
工业区非机动车道哪个部门管理 浏览:954
汽车打压打到多少 浏览:936
奔驰高德地图怎么样 浏览:322
汽车冬天胎压多少合适 浏览:357
汽车小饰品哪里批发便宜 浏览:411
宝马现在怎么分期 浏览:494
汽车监管员是什么工作 浏览:793
余杭径山镇有什么工业 浏览:287
汽车加油报警怎么处理 浏览:837
工业风音响怎么样 浏览:407
江苏工业红糖多少钱 浏览:18
西安共享汽车怎么充电 浏览:430
千岛湖哪里能办汽车过户 浏览:649
宝马3系曜夜版选择什么颜色 浏览:273
汽车指导价砍价多少合适 浏览:795
婚庆奥迪a8和什么车配合比较好 浏览:299
奥迪a602年款怎么样 浏览:162
工业暖气减压阀怎么用 浏览:927
奔驰gls和G哪个好 浏览: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