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工消雾的方法有哪些
大雾降低能见度、影响飞机起降、容易引发严重交通事故,人类希望能适时进行人工消雾。我们把用人工播撒催化剂、人工扰动空气混合或在雾区加热等方法,使雾消散,称为人工消雾。
人工消雾分为人工消暧雾(雾区温度高于0℃)和人工消过冷雾(雾区气温高于0℃,雾滴为过冷却水滴等)。目前有3种消暖雾试验方法:①加热法:对小范围区域雾区如机场跑道等,大量燃烧汽油等燃料、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②吸湿法:播撒盐、尿素等吸湿质粒作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水汽在凝结核上凝结长成大水滴,雾滴会蒸发并在大水滴上凝结,使雾消失。③人工扰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搅拌空气,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雾便消失。
人工消过冷雾的方法是用飞机或地面设备,将干冰、液化丙烷等催化剂播撒到雾中,产生大量冰晶,它们通过贝吉龙冰水转化过程,夺取原雾滴的水分、雾滴便蒸发而冰晶不断长大降落地面,雾便消失。这种方法效果显着,已能实际应用。
雾给交通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飞机怕雾,有雾飞机无法起飞和降落;在飞行中,无法看清目标,会发生撞山等可怕的事故。1948年圣诞节,从武汉到上海的飞机,因大面积降雾一大就出现了3次事故。轮船怕雾,海上浓雾会使船只触礁失事;汽车怕雾,高速公路上汽车追尾事件的罪魁灾首常常就是雾。机场上一有雾,飞机无法起飞,其直接损失是以每分钟多少万元来计算的。1993年11月中旬有两大雾,北京首都机场因雾取消航班183个,直接损失300万元。有雾就要消雾,所以,今天有了人工消雾的新鲜事。
和云一样雾,也有冷暖之分。在0℃以下的冷雾,目前科学家已经有较为成功的办法进行消除;而对于0℃以上的暖雾,对付它的有效办法还没有找到。
消冷雾的原理是瑞典气象学家1933年提出来的。他认为,在云雾中必须有冰核存在,水汽才能以它为中心,结成冰晶降落下来。如果雾中没有冰晶,对否用人工方法将冰晶引入雾中使之消散呢?当然可以办到,这就是人工消冷雾。
实际上,第一次人工降雪的道理正好与此类似。那是1946年11月,美国科学家谢弗乘一架小飞机,在层云上沿一条4.8千米的航线撒下了1.36千克的干冰,使整个云层变成了白雪。干冰是二氧化碳在-78.5℃时凝结成的固体,把它洒在云雾中,可使云雾的水汽温度降低到-40℃以下,并凝结成小冰晶,最后形成雪花掉下来。雪花掉下来,等于说消雾工作获得了成功。
消冷雾的关键问题是要产生冰晶,但产生冰晶必须使温度达到-40℃以下。1克干冰大约可以产生1万亿个小冰晶,另外,如丙烷、液氮可以分别使云雾气温下降到-70℃、-196℃,所以它们的消雾效果也不错。俄罗斯、我国消雾工作就曾用过液氮。与此同时,让空气对流速度达到1.5~2.0马赫(声音传播速度)时,据说,温度也可以降到形成冰晶的程度。
人工消雾也有直接采用降雨方法的,如使用碘化银为代表的冰核就是这样。碘化银的晶体和冰晶相似,这可以使水汽凝结在其上面。有一种方法是燃烧,即用高温把碘化银烧成小的烟粒,使它在饱和的低空雾中长成小冰晶,最后形成雨。我国气象研究院研制出高效的碘化银烟剂,每克碘化银可以产生10个冰核,是干冰的14倍。
实际上,消雾时常常要在地面设置多个催化剂撒播点,在地面上数米高度上施放催化剂,但这关系到风向和风速问题。国外的一些国家常布置多个撒播点,根据具体情况自动调整位置。
致于消暖雾,科学家们还在努力探索。国外曾有机场采用加热焚烧的办法驱雾,如巴黎奥利机场有一大群燃烧炉,在消雾时能自动点火,可耗油量很大,而且效果不明显,所以并不十分可取。法国戴高乐机场还把喷气式飞机派上了用场,在有大雾时,工作值班人员开动喷气发动机,利用高温喷气来驱赶浓雾。另外,还有利用声磁波消雾的方法,也没有达到实用的程度。
❷ 消除雾气的方法
消除雾气的方法
消除雾气的方法,气温低的雨天行车过程中,车内就容易起雾,车窗起雾中驾驶过车辆,是非常容易发生危险的一件事情,所以起雾要及时清除,下面一起来看看消除雾气的方法。
一、热风除雾
将空调风口调到风窗挡位,打开空调制冷开关,让压缩机工作,以便除湿。不过,此时要把温度旋钮置于暖风位置,就可以达到既除雾又制暖的目的。
二、冷风除雾
先将空调风口调到风窗挡位,打开空调制冷开关,让压缩机工作,把温度旋钮置于冷风位置,此法可瞬间平衡前挡风玻璃内外温度,达到除霜效果。
三、用抹布擦
这是多数车主采用的传统方法:在行车过程中,很多车主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一边开车,一边用抹布擦拭挡风玻璃上的霜气,以保持视线清晰。
四、开窗除雾
车内雾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车内的湿度较高,同时车内外又有较大的温差所引起的,因此只要稍稍打开车窗让空气流动起来,消除内外温差,过一段时间就能驱散霜气。
五、玻璃除雾剂
在汽车用品店和汽车美容市场上,有许多专用的汽车玻璃除雾剂,能有效预防车内雾气。其用法是先把挡风玻璃内面擦洗干净,然后将这类除雾剂喷涂到上面,过1―2分 钟晾干后,再用干毛巾擦拭干净即可。这样在玻璃上就会形成一层透明的`保护膜,能有效防止水汽在玻璃上凝结形成雾层,一般喷擦一次可防雾5至7天左右。
六、DIY除雾法
一车主记者推荐了DIY除雾剂的配方,其实,为玻璃除雾不用花那么多钱买除雾剂,完全可以就地取材、自己动手调制。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将餐具洗涤剂按1∶10左右的比例兑上水,然后用软布蘸着它涂抹于车窗挡风玻璃内侧和后视镜镜面上,待晾干后再用干布擦净玻璃就行了。也可以在挡风玻璃上涂抹一层薄薄的甘油、酒精或盐水作防雾剂,可防止挡风玻璃内面在短期内结雾。
1、开窗对流
打开车窗,让空气流通,很快车内外温度就达到一致,雾气自然就散了。
2、空调除雾
消除雾气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开启空调的热风模式,将里面的雾气蒸发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要在行驶汽车前就开启热风,将玻璃弄得干燥一些,以免在行驶过程中玻璃上的雾气越来越大。
3、涂洗洁精
将洗洁精用清水稀释,用干净抹布蘸取后涂抹于挡风玻璃上。当水蒸气接近玻璃时,并没有对玻璃产生任何影响,这个办法不仅能起到很好的防雾作用,而且持续时间很久。
4、玻璃防雾剂
玻璃防雾剂的使用可以减少玻璃表面因为湿气而引起的冷凝现象,消除雾气。车主只要将其喷涂到玻璃内侧表面上,并擦拭干净就可以轻易防止水汽在玻璃上的凝结。最重要的维持时间长,喷擦一次可防雾气十天到十五天左右。
开窗对流:如果发现车内雾气不大的话,可以将两侧的车窗打开一条缝隙,这样车内外空气形成对流,温差也会减小,雾气就会慢慢消失。这种方法的原理和开空调冷风是一样的,但不增加油耗。开窗对流的弊端非常明显,雨雪天气、高速路、雾气较大时都不可用,而且开窗会降低车内温度。
空调系统:对于大部分车主来说,使用空调系统除雾是最为普遍的。现在市面上基本所有的汽车前挡风玻璃下,都有空调出风口,只需将空调选至相应档位就可利用空调吹出的风除雾。但用冷风还是暖风呢.冷/暖风各有优缺点,如果您着急上路可以用冷风应急。大多数情况还是建议您使用暖风。
(2)工业除雾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打开车内的风扇和冷却开关,冷风吹在前挡风玻璃上,雾很快就消失了。效果非常直接。但这种方法最大的缺点之一是,人们在车里会感到很冷。在已经很冷的冬天,吹空调的冷风这种味道是不好的。随着冷风的消失,雾可能会重新出现。所以我们不建议使用冷空气去雾。
用热空气吹玻璃比用冷空气吹好。但是,由于一开始水温很低,空调只能在一段时间后吹热空气,所以时间应该比冷空气长。首先,汽车会变得雾更大,这是因为内外温差更大,当热空气干燥了车内的水分,雾就会消失。特别注意:如果使用此方法,一定要在驾驶前使用温暖的空气,等待道路上的雾完全消失。
如果是夏天车内前挡风玻璃起雾,车主可采用空调的制冷系统进行除雾,可打开空调A/C开关,再将温度调至最低,使用内循环,让出风口向前挡风玻璃吹冷风,并打开前挡风玻璃除雾器,即可轻松解决起雾,如果车内湿气过大,除雾不明显的话,则可同时打开一点车窗,使之快速降低驾驶室内湿度。
车主若发现后挡风玻璃和外后视镜上也有雾时,还可以同时将后挡风玻璃除雾按键打开,部分车型上的配有后挡风玻璃、外后视镜电加热功能。
其他方法
如果夏天车玻璃是外边起雾,则可以使用雨刷直接刷到,但要记得喷水刷,不要干刷。另外,还可以使用空调的暖风进行除雾,并将空气循环模式调整为外循环,按具体情况打开前、后挡风玻璃除雾模式,使玻璃与外界没有温度差,切记不可使用冷风,否则会更加严重,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冬天车玻璃起雾。
不过,在这些除雾方法中,采用空调制冷的方式,效果最明显、用时最短,但车内的温度也会降低。而采用空调暖风的方式,在刚开始阶段,车内的雾气会加重,需等到空调制热效果足够强之后,雾气才能去除,但效果比较慢。
❸ 驱散大雾的方法有什么
据相关气象专家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有关人工除雾的步骤为:
1、派遣直升机飞至雾顶,然后沿途播撒催化剂,稀释浓雾使其最终化解。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多、路网复杂的城市主城区。以成都市为例,每次通常只需动用两驾直升机进行飞行消雾,全程所需经费不到10万元。
2、地面安装多个特殊的“发生器”或鼓风机、加热器,播散催雾剂或以动力方式直接将强风吹入雾中,搅乱雾层直至消除。
3、地面安装强力喷雾设备,通过高压将雾状水珠喷入雾层中,经过它们的“清洗”,打破凝结雾粒的平衡使其消除。
4、动用直升机飞至雾层中,通过螺旋桨的搅拌,搅动雾层促进其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