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开封有什么特色
开封,古称老丘、大梁、陈留、汴州、东京、汴京、汴梁等,简称汴,河南省地级市,地处河南省中东部,西与省会郑州市毗邻,东与商丘市相连,南接许昌市和周口市,北隔黄河与新乡市相望,它的特色有:
1、生物资源丰富
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有800多种。动物种类繁多,主要有猪、牛、羊、驴、鸡、鸭、鹅、兔及鱼类、鸟类等饲养动物和野生动物60余种,已成为河南省重要的猪、牛、羊繁育基地,所产的开封黄河鲤鱼被誉为鱼之上乘而闻名中外。
(1)开封主要工业有哪些扩展阅读:
1、开封是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河南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郑州大都市区核心成员城市、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河南省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河南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
2、开封当地的人口以传统汉族的河南人为主,开封人口在同一时期最辉煌的时代当属北宋,作为大宋王朝的都城,开封城内人口多达150多万,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近代以来,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开封城内人口约为36万人,而同时期的洛阳和郑州城内人口分别只有7万和3万人。1954年,河南省会驻地自开封市迁移至郑州市后,有将近7万人从开封市迁至郑州市。
‘贰’ 开封的经济
河南省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
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492.1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5.2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678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528.9亿元,增长9.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2亿元,增长19.1%。固定资产投资1135.6亿元,增长2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3.1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6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316元,分别增长10.1%和11.5%。
三次产业结构达到19.1∶45.4∶35.5,一产比重首次降至20%以下,二三产比重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71.8% 开封工业主要形成于建国之初的“一五”和“二五”时期,是河南省的老工业基地。河南省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台电冰箱、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台缝纫机、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都出自开封。
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93家,增加39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19.7亿元,增长13.7%。工业用电量增长20.3%,增幅居全省第一位。50家重点培育企业和50家高成长型企业稳定发展,晋开集团产值超60亿元,奇瑞汽车和瑞创农机产值超30亿元,中电投开封发电公司、兴化精细化工公司实现利润分别超4亿元和1亿元,平原非标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十大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29.7亿元,增长11.6%。强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134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18亿元,增长21.3%,正隆包装、沃隆车业等60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8个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9.4亿元,增长1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19.1亿元,增长15.8%。通许产业集聚区被评为“省十快产业集聚区”,汴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二星级产业集聚区”,尉氏和杞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一星级产业集聚区”。 成功举办2014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中国开封第32届菊花文化节、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第八届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一河两街三秀”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小宋城、七盛角民俗文化街区建成开业,守望阁、珠玑巷、城墙保护五期工程建成开放,东京极地海洋馆正式运营,中原明珠文化产业园、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汴京公园及周边环境改造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扎实推进。全市旅游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3.6%和15.9%。 金融业平稳发展,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274.1亿元,同比增长12.3%;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64.4亿元,同比增长23.6%,增幅位居全省第二。新增存贷比上升到118%。全市金融机构实现税收8.2亿元,增长42.1%。成功发行第二期城投债。实现直接融资112.8亿元、间接融资165亿元。商贸、邮政、电信、交通运输、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列。
‘叁’ 鹤壁;安阳;新乡;开封的工业园有哪些请教达人,尽量详细,谢谢
开封 的有东郊的边村工业园,南边的王屯工业园,西南边金明工业园,西边杏花营工业组团,北郊柳园口也有一部分小厂子,开封县有个黄龙工业园
‘肆’ 开封有什么工业区吗
西区有工业园,另外,开封县也有个工业园。想做实业的可以到哪里看看。
‘伍’ 新乡,郑州,开封的经济支柱产业是什么
开封政府财政80%是旅游收入。现在可以说连我家乡一个县城都不如。郑州轻工业,新乡也是轻工业。河南北部都是轻工业,安阳那边是重工业。南阳和信阳那边是农业
‘陆’ 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有多大
开封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已经名不虚传!在开封东区采访过程中,说起开封辉煌的工业史,老人说起当年“俺厂”这话题都很兴奋,他们会掰着手指说起开封产品的诸多河南省第一:河南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台电冰箱、第一根火腿肠、第一辆自行车和第一台缝纫机等,这些都是开封生产的。
开封工业得益于国家在“一五”、“二五”时期的投资,机械厂、化肥厂、仪表厂、火电厂、制药厂等大型企业是“一五”时期投资的,空分厂、阀门厂、拖电厂、无线电厂、玻璃厂、毛纺厂等企业是“二五”时期投资的,国家的持续支持奠定了开封雄厚的工业基础,使开封由一个消费城市一跃成为河南省的重要工业基地。
不可否认,开封工业为共和国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然而,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面对民营经济的竞争,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开封工业放慢了发展步伐,有些企业甚至销声匿迹了。这种状况让人扼腕叹息。
“您知道开封拖拉机电机电器厂吗?”5月15日,记者来到汴京路东段蔚蓝加州小区,市民李女士带着儿子在小区散步,面对提问,李女士一脸迷惑。当记者告诉她这个小区就建在原开封拖拉机电机电器厂厂址时,她恍然大悟。原开封拖拉机电机电器厂曾经是原机械工业部大型企业,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拖拉机、内燃机电机电器制造专业化企业。河南省汽车拖拉机电器质量检测监督中心也曾设在该厂,主要产品多次荣获部、省优产品,并被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授予“首批汽车零部件推荐商品”称号。
原开封柴油机厂拥有国内先进的柴油机生产技术。1970年至1985年,该厂生产的开封牌X195型12马力柴油机超过10万台、K1100型15马力柴油机超过1万多台,远销山东、河北、内蒙古、青海等地。如今,企业的痕迹再也看不到了,多栋商品房拔地而起。
新曹路的宏达·东方花园小区、劳动路的东方风情小区曾经分别是原开封无线电一厂、原开封光学仪器厂厂区。新曹路开封轴承有限公司门外公司的牌子还挂着,同样在大门外悬挂的“绿色达标单位”牌子似乎在诉说着该厂曾经的兴旺,
如今铁门紧闭,一块写有“拆迁重地 闲人免进”的牌子挂在门外。在原开封博达电机厂建筑工地,工人正在忙碌地建设高层、小高层……
这仅仅是我市东区重工业区的几个“镜头”,在我市其他区域也有曾经的工业企业消失得无影无踪,如原玻璃总厂、原火柴厂等。人们为住上新房而高兴,老人看着他们年轻时经营的企业即将消失而扼腕叹息。
老厂区变成住宅小区,老工业的痕迹渐渐被抹去。虽然感情上难以接受,但是现实不得不做这样的选择。
房地产开发商为何看中这些老企业?国家保护耕地,红线不可逾越,在土地供应日趋紧张的今天,旧的工业厂址往往面积庞大、地块整齐,除了解决职工安置外,又不涉及太多房屋征收事宜,能够保证开发收益,是做房地产开发非常理想的用地。采访中,一位房地产企业老总谈了他的看法。
保护和开发是一个矛盾体。目前,在我市市民对住宅的需求仍然是刚性的。老厂区空置多年,也产生不了多少经济效益,有的企业职工吃饭和安置都出现难题。城市发展又急需解决住房问题,把大面积厂房拆了建住宅,除了赚钱,更能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
利用
“工业旅游”是一个旅游新品
年头不长,不是历史文物,都难以立法保护,但是又具有文物的属性,消失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我们要不要保护工业遗产、工业遗迹?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时间是不可逆转的,今天发生的事情注定在明天会成为历史。与年代久远的历史文物相比,工业遗迹保护有价值吗?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城市发展的大趋势,无论城市落后与先进,将来一定会经历工业化阶段。工业遗迹是工业化进程中留下的痕迹,对其进行保护同样可以给后人留下一个完整的历史轨迹。
开封是老工业基地城市,我市近年工业崛起的步伐加快,新兴工业蓬勃发展。但是,一些老工业企业退出市场后,随着企业实体的消失,其历史就仅能存在于志书上了。消失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将来子孙后代即使进行修旧的开发,其价值也难以和保留下来的同日而语,也不会如原来的好。存在于书本上是一回事,存在于现实中岂不更有意义?“老工业基地”的痕迹不能完全抹去!
去年5月17日上午,《开封日报》“圆梦大中原”中原经济区18城市发展行采访组来到古都洛阳,参观洛阳市涧西工业遗产街区,那里的苏联工业风格建筑及苏式建筑和中国一拖等国家“一五”重大工业建设项目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洛阳市涧西工业遗产街区以中国一拖主厂区、广场和广场前中轴线为核心,有大量前苏联在洛阳援建重点工程时建造的厂房和生活区,包括大量的苏式厂房、设备、总装线和苏式居民区,至今仍真实的、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洛阳也是老工业基地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老企业也在消失。
围绕工业记忆,洛阳市成功开发出了目前已经拥有10多个工业旅游景点的“东方红工业旅游”景区,还建设了全方位展示农耕文化及工业化的东方红农耕博物馆。
《洛阳日报》同仁自豪地说,涧西工业遗产街区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工业遗产的特点,是中国工业化历史上极其重要的物质遗存和城市记忆,是新中国城市工业化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情感价值。“东方红工业旅游”景区也成为国家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涧西工业遗产街区也与2011年成功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东方红工业游”也成为洛阳工业旅游的龙头品牌,被媒体誉为洛阳旅游的新名片。
留下工业记忆,洛阳不但开发了工业遗产的经济价值,也升华了其文化价值,同时也为工业遗产的保护提供了资金来源。
3月13日,《开封日报》“副中心城市建设经验新闻调查全国行”采访组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我们参观了青岛啤酒博物馆。
青岛啤酒博物馆是中国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是“青岛啤酒工业游”的主要线路。该馆设立在青岛啤酒百年前的老厂房之内,以青岛啤酒的百年历程及工艺流程为主线,浓缩了中国啤酒工业及青岛啤酒的发展史,集文化历史、生产工艺流程、啤酒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具备了旅游的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等特点。该博物馆共分百年历史和文化、啤酒生产流水线、多功能娱乐区3个参观游览区域。在该博物馆内,游客不但可以了解啤酒生产的全过程,还可以品尝啤酒原料大麦、喝到热的纯生啤酒,还能在“醉酒屋”体验“醉酒”的真实感觉。
体验工业遗产的时代记忆,感受现代工业的独特魅力。精明的青岛人把“工业游”办得富有魅力、别具一格。如今,“青岛啤酒工业游”年客流量超过60万人次,在旅游旺季,平均每月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每年创利润超过1000万元。
的确,我们必须用审慎的态度对待先辈人给我们这座城市留下的一草一木。宁波人对城市的历史文化也异常重视,他们把旧城改造中的破砖烂瓦当成了宝贝,并且用在了宁波博物馆的建设中。3月19日,《开封日报》“副中心城市建设经验新闻调查全国行”采访组来到宁波,宁波博物馆特殊的建设理念吸引了我们。这座建筑与2008年的新建筑,除了设计新潮之外,外表却像一个老古董。宁波博物馆外墙由“瓦爿墙”和“竹条模板混凝土”混合构建而成。“瓦爿墙”使用了上百万块宁波城市拆迁中回收的历代旧砖瓦,墙壁上就是古老街巷就是近代建筑,使宁波博物馆外观就凝聚了城市历史,本身就成为历史展品。
陪同的宁波市文化部门同志说,文化是城市的根和脉,一块砖一片瓦都是宁波先人馈赠给我们的幸运礼物,是地域文化经过历史风雨洗礼后留下来的不熄薪火,是我们每个人的情感追忆、价值寻求和审美寄托。宁波博物馆的古朴风格,让后人从一块砖一片瓦中找回记忆,寻找生于斯、长于斯的令人梦牵魂绕的回家之路。
镜头
“窑洞房” 记载创业年代的艰辛
我们的老工业遗产并没有完全消失,还有不少东西仍然存在着。开化社区的“窑洞房”就很独特。
自宋门沿新宋路东走,走到益农中街南口北拐,就可以看到一排低矮的窑洞式建筑。这些都市里的 “窑洞”被那一带的居民称为“窑洞房”。
5月14日上午,记者探访“窑洞房”。
顺着狭窄的街道往里走,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窑洞房”,这里一间一间“窑洞房”靠半米厚的砖墙相连,从上到下都是红砖,房檐一律是拱形,门窗破旧,甚至有的房由于很久没有人住了,已经没有门窗了。爬上房顶,一眼望去,“窑洞房”如同滚动的波浪,蔚为壮观。如果没有夹杂其间的低矮起脊房,这里应该算是我市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了。
“算什么奇迹?阴暗潮湿,简直没法住人了。”72岁的孙克兰见记者对这些老房子感兴趣,和记者搭话,聊了起来,并把记者领进她家的“窑洞房”内,房顶最高处有2.5米左右,宽2米多,长3米左右,仅有的一扇窗户和门在一个方向,所以房间内空气不能对流。房顶和墙壁是沙灰粉刷的,用手摸一下就会掉土。墙壁是砖砌的,拱形房顶也是用砖砌的,整间房竟然没有用钢筋。由于没有房梁、檩条什么的,所以除了门窗外,整间房也没有用什么木料。
“要说‘窑洞房’,可有些年头了。”今年80多岁的梁秀兰说,房子是上世纪50年代化肥厂初建时建的,那时国家投资建设开封化肥厂,由于物质紧缺,钢筋木料都用在厂房车间建设上了。建设者总得有地方住,大家利用开封黏土多的优势,只用砖和砂土、白灰建设了这些“窑洞房”。
在曲曲折折的“窑洞房”区转一圈,记者发现多数房子空置着。在交谈中,大家表达出对这些古董房子的浓厚感情。那时候,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争年代,共和国成立不久,国家百废待兴,开展了大跃进大建设。工人思想单纯,谁也不会计较吃什么住哪里,大家不分昼夜地干,只想把企业尽快建设好。虽然生活苦点,大家喊着号子干活,唱着歌儿生活,回想起来内心充满甜蜜。
后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开化有了生活区,工人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但是“窑洞房”仍有一些老住户。近些年,“窑洞房”被列为危房,房子开始渗水,下雨屋内也会进水,居民不得不在门口堆上土堆防水。年轻人嫌这里条件差,或买房或租房,“逃离”了“窑洞房”,
“窑洞房”区也显得更加破落。
在开化社区,工作人员说起“窑洞房”来,都唏嘘不已,为什么?居住条件太差了。“窑洞房”区户籍人口有140多户,房子属于单位公房。开化社区党支部书记高云拿出一沓居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信,说居民在呼吁拆迁。
在互联网上网友对此也有议论,他们说,“窑洞房”已经陪伴几代开化人走过了50多个春夏秋冬,见证了共和国建国初期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见证了老一代建设者为国家工业发展作出的贡献和牺牲。“窑洞房”承载了许多珍贵的时代信息,蕴藏了一代人的爱国主义情怀,是老一代建设者留给后代的珍贵的历史遗产。开化的建设时期,正是国家加大对开封发展支持的时期,以开化为代表的众多企业形成了开封东区重工业区,“窑洞房”是我市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值得珍惜。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独特产物,记录着人类穴居的历史。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大多已经不住窑洞了,一些窑洞就被开发成了旅游景点,被称为中国黄土建筑之奇迹、人类居住史的“活化石”。“窑洞房”产生于建国初期的特殊时期,在我国一些老工业基地城市也曾经出现过,但是由于当地旧城改造力度大,“窑洞房”多随之消失了。开封这片集中相连的都市区“窑洞房”已经很少见了,有网友建议保留下来。
然而,居民的生活条件需要改善,这些记录着开封工业史甚至共和国工业史的房子又该如何处置?需要各个方面统筹考虑才好。
记者手记
工业遗产消失 会留下遗憾
我市要建设经济文化强市,大力开展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对近代工业遗迹、遗产的保护也亟待上升到一定层面。
文化遗产能够增强一个民族的认同感,同样也能凝聚和振奋一座城市的民心和精神。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开封积累了大量老工业遗存。这些老企业建筑、设备纪录着当年社会主义建设波澜壮阔的场面,反映着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是这座城市新的历史内涵,应该是一笔宝贵财富。如果未经选择地予以拆除,就会在删除掉城市物化的历史记忆,终将会留下遗憾。
外地经验说明,认识老工业的文化价值,建设工业博物馆,合理予以开发,形成新的旅游项目,不但可以保证城市工业文化的延续,还可以丰富我市旅游产业项目。就工业产品来说,每一个“河南第一”背后都是一个故事,目前还有一些老企业产品存在于民间,如若现在搜集还来得及。我市还存在着为数不多的企业水塔、领袖塑像、铁路支线等,这些都富有文化内涵,并值得未来人品味。
然而,目前国内工业遗产的保护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老厂区都留下来是不可能的,哪些企业、建筑应该保护,没有判定标准。另外一个关键点是保护主体问题,企业经营尚可,可以由企业进行保护,但是对那些已经破产的企业,谁来出资保护?
工业文明是开封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市老工业基地所独有的,是别的新兴城市所缺少的。挖掘工业遗产的文化内涵,保留老工业基地记忆,需要大家统一认识,敢于尝试。这项工作,政府可以做,企业可以做,也可以市场化运作。但是,要根据客观实际统筹考虑来做。
http://www.kf.cn/kfrb/html/2014-05/20/content_166506.htm
‘柒’ 开封市工业区在那,哪里有什么好工作
是原来的开封经济开发区么?
现在市区的主要在杏花营一带,城东也有边村工业园。看你想找哪方面的工作了,那边主要是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和化工厂啥的,技术工人肯定需要的。
郑汴一体化后,开封机会更多。
‘捌’ 开封的主要物产有哪些
花生糕、汴绣、小磨油、麻辣化生……
‘玖’ 开封省级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有哪些企业,关于汽车的
奇瑞、中达、瑞创!中达和奇瑞现在已经在生产,瑞创还未生产!
‘拾’ 开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资源植被,历史文化,外貌特征,特色小吃是怎样的
(摘自网络,具体的可以去看,这种问题完全不用提,很容易找到的)
地理位置
开封界于东经113°51′51〃—115°15′42〃,北纬34°11′43〃—35°11′43〃。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是黄河冲积扇平原的尖端。海拔69米至78米。东临商丘市,西连省会郑州市,南接许昌市、周口地区,北靠黄河,与中原油田隔河相望。总面积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62平方公里。南北宽约92公里,东西长约126公里。东距亚欧大陆桥东端的港口城市连云港500公里,西距省会郑州72公里,在中国版图上处于豫东大平原的中心部位。
气候环境
开封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4℃,年均降雨量670毫米,林木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最佳旅游时间:9、10月间,此时天气温和,降水量适中,还能观赏盛开的菊花。
开封坐落于广袤的豫东平原之上,境内无山,河流、湖泊较多,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地上地下水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较好。开封的河流分属黄河、淮河两大水系。其中流域面积在1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黄河、涡河、惠济河、贾鲁河等32条。城区拥有龙亭、铁塔、禹王台三大园林风景区,包公湖、龙亭湖、铁塔湖有水系相通,湖水面积占城区面积的四分之一,素有北方水城之美誉。据1999年统计资料,城区绿化覆盖率为34.4%,境内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噪音平均值为57.2分贝,空气污染综合指数为88.7,饮用水质达标率大于95%,均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树木以桐树、柳树、槐树为主。黄河滩区、柳园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众多鸟类的天然栖息地。农作物以小麦、棉花、玉米、大豆、花生为主。石油、天然气、地下矿泉水资源储量也比较丰富。
开封经济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开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迅猛,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交通、通讯、商业、旅游业均取得了显着的发展成就。开封十分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造对外开放的良好环境,在保护和完善老城区的基础上,努力向新兴的现代化城市迈进。位于老城西侧的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8平方公里,己初步建成集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区。开封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全市现有工业企业3580家,形成了以化工、 机械、轻纺、食品、医药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开封地处豫东平原,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水利发达,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发展农、林、牧、渔业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所属五县均是全国商品粮和小麦生产基地,也是全省小麦、棉花、花生、大豆的重要产区。开封商业同古都悠久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消费性、服务性、集散性。目前,全市共有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经营网点4万多个,各类市场315个。开封地处内陆与沿海之间,境内交通、通讯便利。
自然资源
开封市土地总面积为628,240.2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434,732.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9.20%;园地面积10,456.84公顷,占1.66%;林地面积24,026.26公顷,占3.8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3,750.85公顷,占13.33%;交通用地17,822.06公顷,占2.84%;水域46,964.21公顷,占7.48%;未利用土地10,487.90公顷,占1.67%。
开封所辖区域地下资源已探明的有石油和天然气,预计石油总生成量为5.6亿吨,天然气储量为485亿立方米, 现已大量开采利用。煤炭资源埋藏较深,预测可靠储量为77.9亿吨。此外,地下还有丰富的石灰岩、岩盐、石膏等矿藏。
开封市境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8.35亿立方米(不含过境水)。其中地表水为3.51亿立方米,占资源总量的42%,地下水4.84亿立方米(允许开采量),占资源总量的58%。
交通状况
开封地处中原,交通便利,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陇海铁路从市内穿过,京广铁路和京九铁路左右为邻,北京至广州的106国道和天水至连云港的310国道在此交汇,开(封)洛(洛)、开(封)商(丘)高速公路成为横穿河南的黄金通道,黄河公路大桥使得天堑变为坦途,全市公路密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开封北距北京580公里,东至连云港530公里,郑汴洛高速公路距郑州国际机场和郑州海关50多公里。开封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北上南下、西进东出的枢纽城市,同时又是沿亚欧大陆桥东西双向开放、外引内联的对外开放中心城市,具有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进行大规模经济开发的广阔前景。
历史文化
开封是河南省省辖市,中国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称汴梁、汴京、东京,简称汴,七朝古都,迄今已有2700余年的历史。开封之名源于春秋时期,因郑国庄公选此地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汉代景帝时(公元前156年),为避汉景帝刘启之讳,将启封更名为开封。自公元前364年至公元1233年,先后有战国时期的魏,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七个王朝在此建都,历经千年梦华。北宋时期,开封(史称东京)为宋朝国都长达168年,历经九代帝王。东京城周阔30余公里,由外城、内城、皇城三座城池组成,人口达到150余万,是一座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富丽辉煌的都城。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繁华的世界大都会,而显赫于世。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东京开封城的繁华景象。北宋也是继唐代以后科技、文化、艺术发展的又一鼎盛时期,创造了一代灿烂辉煌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宋文化。清正廉明的包公,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图强变法的王安石,民族英雄岳飞等历史名人,都曾在开封留下光辉的足迹,他们的丰功伟绩,作为民族文化,至今仍在海内外广为传颂。
开封还是中国最早有犹太人定居的城市。北宋时,一批犹太移民经天竺(印度)迁徙到当时繁华宋都东京,宋皇帝御旨:“归我仲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古代开封犹太人同汉、回民族保持着和睦的关系,按照本民族习俗繁衍生息,安居乐业,绵延700余年。由于历史、文化和自然等因素,开封犹太人逐渐与当地民族融合,留下了一段独特令人回味悠长的历史。右下图为开封龙亭。
kflt远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封一带就有人类活动。夏朝(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夏第七世帝杼迁都于老丘(今开封市东约22公里),至第十二世胤,历经六世约157年。春秋时期,公元前743年至前701年,郑庄公在开封城南朱仙镇古城村筑“启封”城。战国时期,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山西安邑迁都今开封市所在地,时称大梁。公元前225年,秦灭魏,置砀郡,立浚仪(大梁)、启封两县。两汉景帝元年(前156年),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启封县为开封县。东魏在开封设置梁州。北周灭北齐后改梁州为汴州。公元712年,开封县治移置汴州城内与浚仪县同廓。公元907年,后梁建都开封,升汴州为开封府,号称东都。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建都开封。公元938年称开封为东京。公元960年,后周禁军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定都开封,建立北宋。北宋开封人口达150万,不仅是国内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是“万国咸通”的国际大都市。公元1126年金攻陷开封,改开封为汴京。公元1214年金朝迁都开封。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设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于开封。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封第五子朱橚为周王驻藩开封。明代,开封经济繁荣,号称“八省通衢”、“势若两京”。公元1642年,李自成攻打开封,明军扒开黄河,开封城遭破坏,城中37万人,仅剩3万余人。清代设开封府,清末开封辟为商端口,民族资本工业兴起,先后创办了机械、兵器、面粉、火柴、烟草等工厂。民国期间,开封为河南省会。
1948年10月24日开封解放,同年11月6日成立开封特别市人民民主市政府,12月23日改称开封市人民民主市政府。建国初期,开封为河南省会;1954年10月省会迁郑州,开封为省辖市。1982年开封被国务院首批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悠悠文化宋都情
河南开封。这座古城的历史文化时常让人品味不尽。汉代文学家司马迁,唐代的着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的文豪苏轼等都写过赞美开封的诗赋。其中白居易在《隋堤柳》诗中写道:“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从中能够想象那时的开封是何等的壮观美丽。
日月如梭,岁月留痕,历史上在开封建过都的有七个朝代。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后来的北宋和金。据考证,五千多年前开封城附近就有先民居住,当时在这里生活的人主要以农牧为主,过着原始公社制的生活。到了夏商时代,这里居住的人进入奴隶社会。春秋时代,这里是郑国的地方,郑国公在此筑城,取开拓封疆的意思,命名开封。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了宋王朝,定都开封,称为东京。此后,赵匡胤、赵光义兄弟用了二十年的时间,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封建割据局面,开封成为全国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的中心。那时的开封水运十分兴隆,贯穿全城的水道有四条,即汴河、惠民河、五丈河、金水河。当时汴河一路,每年从江南运往京城的粮食就有五百万石到七百万石之多。宋神宗时,由于宋朝开始导洛入汴水利工程,从汴口往西开渠五十里,引伊洛河水入汴河,水深一丈,使汴河与伊洛河相互沟通,东西横贯全河南省境内,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交通大动脉。从开封向北,可通辽国的南京(今北京);从开封往西,经郑州、西京、陕西的京兆府(西安);向西南,经许吕、邓州、襄阳、江陵,直达湖南和两广;往东可达山东沿海各地。那时的开封是一个开放的都市,宗教文化门类多、规模大、知名度高。久负盛名的历代皇家寺院大相国寺、建于北宋供奉佛舍利的开宝寺铁塔、天清寺繁塔、三大道观之一的延庆观、自春秋保存至今的禹王台、兴国寺塔、大云寺塔、东大寺、古观音寺、天主教河南总修院以及建于民国初年的全省首家女子寺院宝珠寺等,宗教门类齐全。尤其是相国寺是开封历史上一座有名的寺院,中国许多优秀的古典小说,如《水浒》、《西游记》等,都曾编写过有关相国寺的故事,历经千年,至今香火不断。
北宋开封的繁华盛景,除了文字记载外,最着名的就是《清明上河图》。它像一部纪录片,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八百年前北宋东京的生活情景和社会风貌,成为后人研究北宋时各种社会风情和人文历史的珍贵史料。在开封的历史链条中,名人众多,如蔡邕、蔡文姬、蔡漠、阮籍、崔颢、钟嗣成、王延相等在开封写下了各自的一页。“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的唱词唱响了大江南北,一代清官包拯为民申冤的故事家喻户晓。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民族英雄岳飞、图强变法的王安石、一代清官张伯行、虎门销烟林则徐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流传至今。近代又哺育了范文澜、冯友兰、尹达、邓拓、姚雪垠、穆青等,令人敬仰。
古都开封经历了兵、火、水患,曾经失去了灿烂的色彩。公元1642年,李自成攻打开封,明军扒开黄河,开封城遭破坏,城中37万人,仅剩3万余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河南因地处上海、天津、汉口三个帝国主义侵略据点势力范围的交叉地带,成为这三大据点的原料供给基地和外国商品倾销的市场。开封是当时河南省的省会,首当其冲受到这种影响。抗日战争时期,开封被日军占领,沦陷达七年之久,受到了严重破坏。现在开封城下13米共埋藏着6座古城,其“城摞城”奇观具有重大的考古价值。开封一度沉寂过,她累了,躺在中原的腹地上沉睡了很长时间,几乎被人们忘却。但时代的步伐也把开封惊醒了,这个历史古都展现出了新的风采。开封水资源丰富,素有“北方水城”之称,包公湖、杨家湖等许多湖泊留下的富有文化气息的动人传说又开始在人们心中荡漾起来。古代巍峨雄伟的宫宇殿堂经过精心修缮,形成了独特的宋代特色。走进开封,耳边是那高亢激越、古朴醇厚、委婉明丽的汴梁音韵,朱仙镇的年画,在明清时最盛,与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齐名。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线条流畅,粗犷简练,是中国木版套印艺术的珍品。开封的汴绣独树一帜,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绒彩夺目,丰神宛然,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成为国内外游人必买的佳品。开封种植菊花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的南北朝,唐宋时期就已经驰名全国,明清尤盛,绵延至今。“黄花遍圃中,汴菊最有名。”清干隆皇帝来开封赏菊时亲赋诗词,留下“风叶梧青落,霜花菊百堆”的美句。在开封禹王台,至今还留有干隆的咏菊诗碑。每到秋季,古城开封,秋风送爽,菊花飘香,到处繁花似锦,蔚为壮观。“花以景衬,景以花容”,人们置身于菊花的海洋里,如痴如狂,真是“十月花潮人影乱,香风十里动菊城。”如今焕发出新活力的开封享有“戏曲之乡”、“木版年画之乡”、“汴绣之乡”、“菊花之乡”等美誉之称。
在开封,能看到舞狮、盘鼓、高跷、旱船、唢呐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徜徉在开发一新的包公祠、宋都御街、清明上河园、翰园碑林、天波杨府、开封府、大梁门,龙亭湖、包公湖、繁塔、禹王台等景区。流连于灯火辉煌的夜市,身边是国内外如织的游人,耳边是“中不中”、“得劲的很”醇厚的乡音,让心不禁热起来,七朝古都开封在时代的浪涛里,再谱写出新的篇章,焕发出璀璨的光彩。
地方特色
民风民俗
庙会、灯会、鸟市、菊花、夜市、风筝、斗鸡、 盘鼓
特色景观
龙亭、包公祠、清明上河园、铁塔、大相国寺、翰园碑林、开封府等。
传统名菜
开封小笼包子、鲤鱼焙面、套四宝、清汤东坡肉、白扒豆腐等。
风味小吃
小笼包子、桶子鸡、第一楼包子、马豫兴桶子鸡 、三鲜莲花酥、五香兔肉、开封套四宝、鲤鱼焙面、菊花火锅、大京枣、烩面、双麻火烧 、芝麻翅中翅 、红薯泥 、花生糕、 五香风干兔肉、黄焖鱼、锅贴 、羊肉炕馍、炒凉粉、冰糖熟梨 、 杏仁茶、江米切糕等。
土 特 产
汴梁西瓜、杞县酱菜、五香豆腐干、花生糕 。
民间艺术
汴绣、官瓷、木板年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