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江西有哪些大型企业
江西的大型企业很多,下面列举5个:
1、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简称江铜集团)成立于1979年7月,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集铜的采、选、冶、加于一体的特大型联合企业,是中国最大的铜产品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硫化工原料及金银、稀散金属产地。
公司总部设在江西省南昌市,下属单位有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江铜稀土有限公司、江西铜业(北京)国际投资公司、江铜集团铜材公司、江铜集团财务公司、江铜深圳南方总公司、金瑞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法人单位。其中由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控股的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和2001年分别在香港、上海上市。
2、汇仁集团有限公司
汇仁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是一家按健康产业链拓展,产学研相结合,科工贸一体化,集成式发展的中国大型医药企业集团。总部位于历史名城江西南昌,现有员工5000余人,总占地面积约80万平方米,总资产超过20亿元。
汇仁集团秉承“仁者爱人”的核心理念,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健康产业的发展之路,企业综合经济实力快速提升,2005年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跻身于江西省工业十强企业、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中国民营企业100强企业等行列。
“汇仁”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医药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集团总裁陈年代当选为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3、江西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昌河汽车”)坐落于千年瓷都景德镇市,直接隶属于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集团”),是我国小排量汽车生产企业、整车出口基地和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具有自主品牌轿车和微车以及合资品牌轿车、微车、发动机以及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公司注册资本17.89亿元,现有职工5500余人。拥有景德镇、九江两个整车生产基地和九江发动机生产基地,具备年产近30万辆整车和15万台汽车发动机的综合产能。
4、江西月兔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月兔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现代企业集团,经营领域涉及硅材料、印刷包装、房地产、旅游、金融贸易等10多个产业。集团目前拥有总资产5.2亿元,生产厂区占地面积800亩,职工总数1370余人。
5、南昌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南昌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钢公司)前身为南昌钢铁厂,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企业500强之一,属江西省重点钢铁联合企业。
公司位于风景秀丽的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南钢占地面积223万平方米,职工1.1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100人,总资产26.14亿元,具有年产铁120万吨、钢140万吨、材150万吨能力。
② 江西省经济发展状况及主要工业支柱产业情况
近年来,坚持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推进企业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使我市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产业产品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显着增强。
(一)石油化工。石化工业是我市七大支柱产业之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十五”以来以原油炼化、乙烯加工上规模和化工延伸为主线的大规模改造,使石化工业基本形成了炼油、三大有机合成材料、化肥、农药、精细化工、塑料加工等25个行业,27大类400余种产品,年产量达1463万吨以上,规模效益比较明显的产业基础。其中原油配套加工能力达到1050万吨/年,乙烯加工能力达到了70万吨/年,形成了440万吨/年催化裂化、120万吨/年延迟焦化、120万吨/年催化柴油加氢、60万吨/年焦化汽柴油加氢、60万吨/年连续重整、40万吨/年芳烃抽提、40万吨/年润滑油基础油等二次加工能力,以及112万吨/年合成树脂、26.5万吨/年合成橡胶、58万吨/年尿素、15万吨/年浓硝酸、4万吨/年1—丁烯、2万吨/年顺酐等的化工延伸加工能力。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兰州新西部维尼龙公司、西北永新化工公司等一批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的优势企业继续做大做强。蓝星公司20万吨甲醇项目将全面建成投产,一期1600万吨特种纤维等项目加快前期工作,金浦集团与兰州石化达成了全面的合作协议,将共同出资22亿元,建设20万吨/年碳四深加工和6万吨丁基橡胶项目,目前已进入选址阶段。
面向行业的石化产业研发体系初步建成,14所石化专业科研设计院所、13所大专院校,成为石化产业研发创新的重要平台,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才达到2万人,成为石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其中中科院兰州化物所拥有羟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固体润滑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四个高技术研究中心、六个研发中心和九个联合实验室,是国内公认的高水平研究机构之一。兰州石化研究院在炼油与石油化工催化剂、合成橡胶、树脂合成及加工、化工工程、环保等领域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兰州石化公司技术中心是合成胶乳、精细化工产品领域的研发中心。
2007年石化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4.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4%。
(二)装备制造。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通用机械制造、电工电器、仪器仪表等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具有较强基础和发展实力的装备制造业体系。2007年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5亿元,增长30.8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4.12%。近年通过实施或建成国债项目兰石大型加氢反应装置改造生产线、耐驰螺杆泵生产线异地改造、众邦公司电线电缆生产线、长虹电焊条、环保设备厂、兰石四方容器公司等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大大提升了装备制造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竞争力,促进了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引进了吉利汽车这一着名品牌,建成一期实现整车下线,对于整合我市装备制造业资源,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改善我市装备制造业整体形象、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装备制造业加快行业整合重组,兰州机床厂、兰州制桶厂、量刃厂等一批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资产重组,焕发新的生机,上海宝象等战略投资者重组兰州建通总厂与省化机厂,组建兰州联合重工,实施出城入园搬迁改造,将全力打造我市石化装备、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
突出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制开发了9000米电驱动沙漠钻机、直升机吊装钻机、表面蒸发式空冷器、海墨多相流量计、高温高压合金阀门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奠定了兰州依然是国家重要石化装备基地之一;兰州电机厂交流调速电机和变频器填补我国空白,组建风力发电工程中心,研制成功兆瓦级风力发电装备;510所、兰州真空设备厂自主研发的真空获得和应用系列设备,与国际同步,空间模拟实验装置及低温液体贮运容器在保障我国神舟飞船发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正在形成,官产学研合作, 2007年兰州高压阀门有限公司与兰州理工大学联合组建了阀门产品研发中心,有效提升我市阀门产品的整体研发能力和行业技术水平,这是我市振兴装备制造业过程中加强校企合作,推进我市产学研一体化的又一次具体实践。国家干燥技术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交大绿色镀膜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先后组建成立,兰石技术中心升格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市装备制造业已经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电机厂、兰石)、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占全市企业技术中心的一半以上,成为我市装备制造业研发和提升竞争力的强大平台。
③ 江西的经济
20世纪50年代以前,江西为农业省,经济基础薄弱。1949年,工农业总产值为12.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仅为2.16亿元;财政收入仅为0.8亿元;人均财政收入仅有7元。5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较快,到了1998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2464.5亿元,财政收入145.66亿元,人均财政收入348元。主要农产品产量进入全国前10位。并由部分调入转变为全部净调出,50年累计净调出商品粮1200多亿斤。工业总产值达1729.62亿元,比1949年增长800倍。同时,江西国防工业积极实行“军转民”战略,民品产值已占总产值的90%以上 。
2015年,江西省实现生产总值1672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4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487.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463.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0.6:50.8:38.6。
江西境内的鄱阳湖平原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江西是建国以来两个从未间断向国家贡献粮食的省份之一,华东地区木材和毛竹生产基地,中国淡水渔业重点省份之一,中国铜、钨等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基地。绿色农产品正成为重要增长点,共有绿色食品数量达916个,有机食品数量415个。同时建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3家,其中国家级14家。江西基本形成了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中成药和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产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光电、高精铜材、优特钢材、特种车船、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特色化工、绿色食品、度假旅游、新型服务等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 历史发展 西汉时,鄱阳湖平原和赣江、抚河沿岸谷地农垦逐步兴起,南昌、九江开始成为江西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西晋末年,北方迁入鄱阳湖周围地区的人口渐增,带来了北方的先进耕作技术。至南朝时,江西已有大量粮食东运。安史之乱以后,省境不仅北部平原及南北通道沿线地区农业兴盛,而且东北、西北及中部丘陵区也广泛开发,粮食、茶、麻等作物有很大发展。南宋及元初,省境陆续兴修了多处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在农业较发达地区,农作物生产开始萌发专门化过程,北部地区小麦种植普遍,茶叶产地日增,婺源茶叶誉为绝品;朱橘、柑橘、金橘运销京师;明、清时期,省境民屯普遍,水利工程又有更大发。明初垦荒面积曾达43万余公顷;清末,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江西已有所发展的茶叶、粮食、烟叶、苎麻、蓝靛等的生产备受排挤减产。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江西粮食产量较抗战前最高年产量减少60%,森林面积缩减30%,70%的油茶林面积及85%的茶园面积陷于荒芜 。 产业现状 江西是中国江南以水稻为主的重要粮食产区之一。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0-70%。其中水稻常年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85-90%,稻谷总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95%。1957年以后双季稻面积不断扩大。小麦的分布以赣北为主,甘薯则以赣中、赣南最多,大豆则主产于鄱阳湖东岸、南岸及吉泰盆地。80年代以来,江西在鄱阳湖畔和吉泰盆地建设了一批商品粮基地县。
包括油菜籽、花生、芝麻在内的油料作物约占江西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70%,其中油菜籽占40%以上。油茶是省内主要的木本油料,面积约100万公顷,略少于湖南,居全国第2位。棉花主要产于赣北、赣中和赣东北3大棉区。江西是中国南方九省(区)产蔗区之一。苎麻为江西具有全国意义和地方特色的传统经济作物。黄红麻以余江、金溪为主要产地。烤烟主要分布于赣南。茶园以赣东北的上饶市、景德镇市及赣西北的修水流域最为集中。柑橘栽培集中于新干、清江,抚河流域和赣南三大片。
江西是中国东南重要的木材、毛竹产地之一。全省活立木蓄积量达2.54亿立方米,竹材蓄积量为8.8亿株。森林以樟、楠、柏、栲、栎类等阔叶树居多,针叶树则有杉木、马尾松等。山地丘陵中还广泛分布有油茶、油桐、乌桕等多种经济林木。森林主要集中分布于三南、安寻、上犹江、遂川、幕阜山等11个林区。
畜牧业以养猪和水禽较有基础。赣江、抚河流域及鄱阳湖区为全省养猪业较发达的地区。全省有乐平猪、玉山黑猪、赣州白猪、兴国茶园猪和滨湖黑猪等优良猪种及杂种猪。养牛业以黄牛较盛,多分布于丘陵山区,滨湖及河谷平原地区则以水牛为主。此外有山羊和地方家兔等。水禽主要有肉用大余和宜春麻鸭及玉山大白鹅等。泰和武山的“武山鸡”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江西是中国淡水渔业重点省份之一。包括鄱阳湖在内的总水面达166.7万公顷,其中可供养殖的水面达26.7万公顷。省境长江沿岸一带水域,所产鱼苗除供全省养殖外,还运销国内许多省区。名贵鱼类有鲥鱼和婺源的荷包鲤、兴国的红鲤等 。
2015年,粮食播种面积5558.4万亩,粮食总产429.7亿斤,实现“十二连丰”。油菜籽总产量73.9万吨,单位面积产量首次突破90公斤关口,达90.4公斤/亩,总产、单产实现连续12年增长。猪肉产量253.5万吨,牛肉产量13.6万吨,羊肉产量1.2万吨,禽肉产量66.3万吨。禽蛋产量49.3万吨,牛奶产量13万吨 。 从汉代开始,江西就是内地重要的造船基地。龙泉(今遂川)郭氏父女创龙泉码,为传统木材贸易作出重大贡献 。“安史之乱”以后,江西境纺织、陶瓷以及银、铜、铁、铅等采冶业均有所发展。昌南(景德)镇瓷器则已名闻天下。南宋及元初,景德镇成为闻名全国的瓷都,渐为中国瓷器制造业中心之一。明初手工业以冶铁、炼铜铸币业着名;手工造纸遍布各地;制瓷业日趋发达,到明初官窑、民窑已近3000余座,年可产瓷器数十万件。
清末,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已有一定基础的纺织、造纸、瓷器等手工业遭严重打击。近代工业落后,唯煤矿和钨矿的开采略具规模。1898年萍乡煤矿大量开采,为便于煤炭外运,1905年修筑了萍(乡)株(洲)铁路,1908年又修筑了南浔铁路。省内丰富的钨矿资源亦深受帝国主义掠夺,从1917-1918年开始大规模土法开采赣南大庾、西华山一带钨矿,此后又扩及龙南、全南、崇义等县共30多个矿场,资源破坏严重。至1923年汉阳铁厂停办之后,萍乡煤矿产量大幅度下降。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江西工业破坏无遗。50年代开始逐步形成门类较齐全、布局较合理的工业体系,其中有色金属冶炼、机械制造、制瓷等居全国前列 。 工业体系 江西有色金属采冶工业较发达,逐步形成了“南钨北铜”为主体的国家重要有色金属生产基地。在赣州已建有钨冶炼厂。上饶、临川、九江、鹰潭等地正建设成为赣北铜业基地。贵溪冶炼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炼铜企业。江西钢铁工业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主要以省内铁矿和煤炭为原料,新余所产锰铁产量约占全国一半。龙南县为中国南方重要稀土生产地。
萍乡煤矿是开采历史较长、产量最大的老矿区,丰城煤矿为省内第2大煤矿,系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建的现代化煤矿。
南昌为中国飞机制造基地之一;南昌、临川、上饶等地兴建了汽车制造工业;瑞昌、九江崛起为重要船舶工业基地。此外有拖拉机、柴油机、电机、机床、矿山机械制造、精密光学仪器和仪表制造。电子工业是省内新兴工业,80年代初期已遍及全省,以南昌、景德镇、吉安等地为着。
制瓷工业历史悠久,着名瓷都景德镇历来是中国着名的瓷器生产中心。1949年以来,瓷器生产逐步机械化,产品分色釉瓷、彩绘瓷、刁镶瓷3大类,并恢复了金星绿、匀红、霁红等产品的制造。
轻工业以纺织、造纸、制糖等为重要。纺织工业以棉纺织工业为主,主要分布于九江、南昌、临川3市;麻纺织和丝绸工业则以南昌为重点;化纤纺织工业以南昌和乐平为主。造纸工业以南昌、赣州、吉安为基础。制糖工业集中于赣南甘蔗产区的南康、赣县。
化学工业为江西新兴工业部门。九江已成为省内新兴的石油化工基地;南昌、新余以化肥生产为主;此外,还有九江、新干的制碱;南昌、鹰潭、德安的橡胶;南昌、于都、瑞金等地的塑料等。
木材加工工业以赣州、吉安、樟树、南昌为主 。
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68.9亿元。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269.1亿元,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847.6亿元,私营企业增加值2992.2亿元,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1112.5亿元。分行业看,38个行业大类中33个实现增长,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655.2亿元,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7.7%。分产品看,350种产品中有207种产量实现增长,主要工业品中,十种有色金属167.8万吨,房间空气调节器372.9万台,太阳能电池560.5万千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333.4亿元 。 “安史之乱”以后,江西境商业渐发达。唐代为发展对外贸易,再度开辟穿越大庾岭、南达广州的驿道,各国使臣也沿此路线利用长江水运辗转抵长安。南昌、九江成为商旅汇聚的繁荣都邑。明、清时期,除南昌、九江外,清江、吉安、临川、赣州等自明代起亦成为较大都邑。九江商业尤为繁盛,被列为中国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景德镇、樟树镇、河口镇、吴城镇号称江西四大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58年九江辟为商端口,1861年正式开端口通商。尤当长江航运兴起后,九江成为江西最大物资集散中心。
国内贸易:2015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96亿元。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2272.1亿元。按城乡分,城镇4885.5亿元,其中,城区3118.7亿元;乡村1010.4亿元。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693.5亿元,商品零售5202.4亿元。另外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2014年上涨1.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2014年下降6.3%。
对外经济:2015年,全省进出口总值2641.5亿元。其中,出口值2060.9亿元,进口值580.6亿元。分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1723.3亿元,加工贸易出口290.9亿元。分企业性质看,私营企业出口1526.7亿元,外商投资企业出口433.5亿元,国有企业出口98.9亿元。分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872.8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26.5亿元。分国别看,对美国出口272亿元,对韩国出口109.3亿元,对东盟、欧盟分别出口380.3亿元、251.7亿元。
旅游业:2014年,江西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1134.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615.2亿元,入境旅游者人数171.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57亿美元。
邮电业:2014年,江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45.7亿元。其中,邮政业务量51.4亿元,电信业务量394.3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77.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为2938.5万户,3G移动电话用户1150.7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34.2万户,移动宽带用户1914.6万户。
金融业:截至2014年末,江西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1537.7亿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9520.7亿元,个人存款余额11048.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5466.1亿元。
证券业:截至2014年末,江西省有证券公司2家、期货公司1家、证券分公司11家、证券营业部239家、期货营业部30家。全省境内证券市场共有A股上市公司32家,全年证券经营机构累计成交2.9万亿元,期货经营机构共代理成交5.2万亿元 。
④ 江西省的经济在全中国排名第几位
今年以来,江西省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经济运行位于合理区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仍处于全国“第一方阵”,结构持续优化,动能转换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经国家统计局核定,上半年,江西省生产总值1012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0%,增速与一季度和上年同期持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49.9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958.1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4616.5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6.2:51.5:42.3调整为5.4:49.0:45.6。
数据来源:江西统计局 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一、农业生产稳定
上半年,江西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8%,增速比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均回落0.3个百分点。春收粮食作物产量26.6万吨,增长6.1%;春播面积2988.7万亩,下降1.3%;早稻种植面积1811.4万亩,下降5.6%。上半年,生猪出栏1573.8万头,增长3.9%;生猪存栏1470.9万头,下降2.3%,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38.7万头,下降3.0%。家禽出笼2.16亿羽,增长3.8%;禽蛋产量23.1万吨,增长3.6%。
二、工业经济向好
上半年,江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3.6%,集体企业下降1.6%,股份制企业增长9.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7%。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增长9.8%,轻工业增长7.9%。分行业看,38个行业大类中有32个增加值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为84.2%。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加值增长25.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0.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2.8%。
1-5月,江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76.1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3.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696.9亿元,增长34.9%,同比加快14.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1222户,同比减少145户;亏损额45.0亿元,下降41.4%,降幅同比扩大30.3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较快增长
1-5月,江西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28.9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64.5亿元,增长27.6%。主导行业平稳增长。道路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311.1亿元,增长11.3%;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150.1亿元,增长10.1%;商务服务业65.8亿元,增长19.3%。新兴领域活力增强。研究和试验发展营业收入增长1.8倍,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增长98.8%,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50.6%。
上半年,江西省规上服务业企业对下季度的经营状况预期指数为63.4%,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服务业各行业预期指数均高于50%的临界点,其中,航空运输业预期指数最高,达到90.0%;铁路运输业、房地产租赁经营预期指数超过80%。
四、投资增速平稳
上半年,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0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8.5%,占全部投资的2.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1%,占51.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2.8%,占45.5%。分投资主体看,国有投资增长16.7%,占全部投资的24.9%;非国有投资增长10.2%,占75.1%,其中,民间投资增长9.9%,占67.2%。从投资主要构成看,工业投资增长9.9%,占全部投资的51.5%,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3.5%,占21.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5.4%,占17.8%。
上半年,江西省房地产开发投资973.0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0.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2721.8万平方米,增长21.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376.4万平方米,增长22.6%。商品房销售额1817.9亿元,增长35.3%,其中,住宅销售额1496.2亿元,增长38.1%。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013.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8%,比上月末减少7.6万平方米。
五、消费稳中趋升
上半年,江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04.0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14.7亿元,增长11.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763.0亿元,增长11.0%;乡村641.0亿元,增长11.8%。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489.5亿元,增长16.5%;商品零售2914.5亿元,增长10.3%。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限额以上化妆品类增长21.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8.3%,家具类增长13.4%,中西药品类增长13.4%,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1.7%。服务消费持续活跃。接待旅游总人数3.3亿人次,增长19.4%;旅游总收入3420.5亿元,增长26.6%。
⑤ 江西省在中国经济排名多少
中下游水平。去年GDP为14339亿人民币。在全国省份排在第19名。
⑥ 什么是江西六大支柱产业
分别是: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中成药和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产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
江西六大支柱产业这份概念是在2003年初,为了突出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在对江西经济发展阶段、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作出了重点培育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中成药和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产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的重大决策。
(6)江西省的工业产值是多少扩展阅读
选择六大支柱产业的主要依据是:
一是现有基础较雄厚,在全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二是具有知名度高、市场前景好、后续爆发力强的核心企业和主导产品;
三是核心企业和主导产品的产业关联度较大,产业成长性好,有较强的产业带动作用;
四是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有助于城乡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安置;
五是有一批敢有作为、善有作为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六是利税高,能较大地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出口,能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
⑦ 江西省共有多少个市
江西省辖11个地级市、11个县级市。
11个地级市:南昌市、九江市、上饶市、抚州市、宜春市、吉安市、赣州市、景德镇市、萍乡市、新余市、鹰潭市。
11个县级市:瑞昌市、共青城市、庐山市、德兴市、乐平市、贵溪市、瑞金市、井冈山市、高安市、丰城市、樟树市。
(7)江西省的工业产值是多少扩展阅读
江西,中国省级行政区,简称“赣”(gàn),又称江右、别称赣鄱大地,省会南昌。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古为干越之地和省内最大河流为赣江而简称赣。
江西辖境面积共16.69万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4622.1万人,辖11个设区的市、100个县级行政区(县、不设区的市(县级)、市辖区)、1个国家级新区,省会为南昌市。
江西红色文化闻名中外,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南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瑞金是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的地方,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
⑧ 江西省2014年工业总产值是多少
你好2014年,江西省工业园区8966户投产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2465.37亿元,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⑨ 江西省南昌市的支柱产业是什么
电子信息和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装备。
人口不到江西全省的13%,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的24%、23%;GDP、规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等主要运行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GDP增速连续18个月领跑中部省会城市——南昌有理由自豪!
除了食品、纺织服装、材料制造等特色优势传统产业外,电子信息和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装备一道,已列入南昌四大战略性新型支柱产业。
2018年三季度,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优化为3∶52∶45,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夯实,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2%;自去年6月以来,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和增幅连续17个月保持全省第一。
(9)江西省的工业产值是多少扩展阅读:
江西省南昌市的支柱产业的调整发展:
1、南昌把转型升级作为工作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南昌的产业结构正在从“二三一”开始向着“三二一”的方向调整。
南昌第三产业已经进入对经济发展的高贡献时期,现代服务业比重也在快速上升,红谷滩金融商务区汇集了一百家以上的金融机构,南昌总部经济、服务外包、会展、文化产业项目也越来越多,即便是传统的商贸旅游也越来越多地体现了现代的元素。
2、南昌还立足转型,实施科技创新战略。
“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南昌发展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将工业发展变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这样才更有竞争力和生命力。”南昌市工信委总经济师何琦说。
3、根据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顺应现代产业的发展趋势,南昌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南昌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两个省级产业集群,分别是高新区光电及通讯产业集群和经开区光电产业集群。
⑩ 请问:谁知道江西省每年财政收入大约值具体是多少
记者近日从江西省财政厅获悉,2007年江西省财政收入“两个比重”创下近年来最好水平: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2.2%,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83.8%,比上年分别提高了1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圆满完成了省政府年初提出的目标。这表明江西省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重大项目推升“两个比重”
专家分析,虽然“两个比重”的提高受众多因素影响,但由于三次产业的税率不同,产业结构在其中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产业结构向高层次、高质化、高新化升级,经济发展更添活力、更增效益,财税收入质量也随之稳步提高。
近年来,江西省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重点园区等的重大项目建设成绩喜人,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据预计,2007年,全省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为16.5∶51.7∶31.8,二产比重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创历史新高,达202.97%,工业进一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数据显示,在税负不变的情况下,去年全省工业税收预计294亿元,同比增长32.7%。其中反映经济效益的企业所得税增幅达52.4%,工业园区上缴税金超过198亿元,一批重点工业企业成为推动财税增长的巨大引擎。
“两个比重”关乎民生
财政收入一般包括税收收入和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等非税收入。与非税收入不同的是,税收收入快速增长可以有效地增加政府可用财力,由此,实施改善民生的公共财政政策就更有保障了。
去年,江西省税收收入增幅达32%,而非税收收入同比仅增11.5%,增幅较上年回落6.3个百分点。升降之间,“两个比重”创下近年来新高。
随着政府可用财力稳步增加,今年江西省将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用于新的民生保障工程,在2007年安排民生工程财力的基础上,拟新增50亿元,总计达到100亿元,实施60项公共财政政策,进一步推进全省民生工程。
新闻链接:2012年“两个比重”目标确定: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力争达15%,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