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工业化发展到哪个阶段了
就目前看中国总体工业水平比西方国家落后十至二十年。
❷ 目前,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的哪个阶段
目前的中国正处于工业4.0阶段,可以说是领跑者的形象。我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世界领先的技术这么接近,工业4.0是一次新的浪潮。
前两次工业革命让中国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对于第四次革命,中国肯定要具有一定的底气和自信心,我们要在约束技术进步的制度上要领先。所以,中国完全能够成为工业4.0的领跑者。
❸ 从工业化发展阶段来看中国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对不对
90年代以来,中国从总体上来看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❹ 人类进入工业化初期的时间和标志分别是什么
一、1765年至1840年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历史意义:使生产力大为提高,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促进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在工业社会中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9世纪30、40年代,工人运动兴起;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历史意义: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三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起讫时间问题上,学者们大体持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战后初期,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达到高潮,70年代以后进入一个新阶段。另一种观点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40至60年代,70年代以后的科技革命是第四次科技革命(或称“新科技革命”),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标志: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 意义: 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它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着提高;二是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而且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 2.对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与之相适应,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人—机控制系统”的形成,使生产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动化(即所谓的“三A”革命)有了实现的可能。预示着人类社会将从机械化、电气化的时代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级的自动化时代;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已从被束缚于地球表面的“地球居民”时代进入一个远为辽阔的陆海空立体新时期;基因重组技术、结构化学和分子工程学的进展使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创造力,标志着人类正在由“必然王国”一步步走向“自由王国”。 4.对资本主义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原有的私人垄断不能适应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需求,因而迫切要求国家垄断的充分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5.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世界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 6.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7.对全球问题的影响:科技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 此外,有的学者认为,功勋卓着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而且使西方一批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先后实现了高度工业化,走完了工业社会的最后历程。
❺ 什么叫工业化工业化一般经过哪几个阶段
工业化指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过渡到以现代工业经济为主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和发展过程。
工业化一般经历三阶段:
第一阶段是消费品工业居主导的阶段;
第二阶段是资本品工业加速发展并逐步赶上消费品工业的阶段;
第三阶段是资本品工业居主导的阶段。
❻ 工业化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变化编辑工业化可分为三个阶段:1、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
❼ 工业发展阶段该如何划分
小资料
什么是工业化?简单说,工业化就是用机器体系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社会经济在工业化阶段的基本任务就是生产手段的彻底改造。
按照现在比较通行的理论观点,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划分依据主要有总量指标和结构性指标两大类。
总量指标包括国民经济总体实力和人均水平两方面。按照发展经济学中与我国现时水平相关的划分标准,工业化阶段可以分为人均国民收入280~560美元、560~1120美元、1120~2100美元三个阶段。
依据结构性指标划分经济发展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类别。
按就业结构和城市化程度划分,其基本依据是产业结构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工业比重不断增大和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大的一般趋势。
按消费结构划分,其主要依据是在生活水平提高过程中生活必需品所占比重会不断降低,典型指标是所谓“恩格尔系数”。我国消费结构的基本特点是吃、穿、用消费比重仍较大,恩格尔系数降低并不明显,但所消费的生活必需品的数量与质量都有明显提高。以生产领域的结构变动特点,特别是支持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划分,这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对经济发展阶段最重要的划分方法。按照一般规律,国民经济在工业化早期经过或长或短的轻工业振兴阶段后,将进入主要依靠重工业支持增长的过程。这是因为工业化阶段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用机器取代手工劳动,是生产手段的彻底改造,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指标应当是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这一阶段又可以区分为主要依靠钢铁、化工等原材料产业支持增长的工业化初期阶段和随产业结构不断重心后移,产品附加价值不断提高,主要依靠制造业支持增长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支持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仍然是制造业,但其产品结构会发生由生产资料为主向消费资料为主的转变,其中汽车是其代表性产品。在经济发展脱离工业化过程之后,高新技术产业和社会服务业将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持力量。依此特征,也有学者将工业化阶段归结为“中间产品”比重提高的阶段,认为工业化以前最终产品在社会产品中占有绝对比重;而社会产品结构再次向最终产品比重提高回归是经济发展到工业化后期阶段的标志。
❽ 我国工业化处于什么阶段
工业化的阶段是很难划分的,受历史条件和科学发展水品和周边环境影响,我国工业化建设勉强处于旧工业时代向现代工业发展的转型阶段,但整体科技含量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