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产性毒物按其存在的形态可分为哪几类
众所周知,工作地点生产性粉尘浓度越高,对机体的危害程度也越大。因此,生产性粉尘浓度可作为一项危害程度的定量指标。鉴于厂矿企业的粉尘浓度的实测值差异范围很大,不便于表示。所以多采用粉尘浓度超标倍数表示。本标准是按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划分为几个界限进行评级的,测尘的具体要求是:在正常生产状况下,在工作地点进行粉尘浓度测定,尽量做到有代表性。每个采样点的样品数不得少于5份,然后取其超标倍数的均值表示。本标准所使用的粉尘浓度均指质量浓度。全国接触粉尘作业的工人中,约有90%以上是接触矽尘作业的。而且在全部尘肺病人中,绝大部分是矽肺病人。可见,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高低,对矽肺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⑵ 工业毒物分为哪几类
工业毒物可按多种方法予以分类:
1、按化学结构分类,如金属、醇、酮等;
2、按用途分类,如农药、有机溶剂等;
3、按毒害作用分类。又可按其作用的性质和损害的器官或系统加以区分。作用的性质可分为:①刺激性,②窒息性,③麻醉性,④溶血性,⑤腐蚀性,⑥致敏性,⑦致癌性,⑧致畸胎性等。按损害的器官或系统则可分为:①神经毒性,②肝脏毒性,③血液毒性,④肾脏毒性,⑤全身毒性等毒物。有的工业毒物主要有一种作用;有的具有多种作用。
采用常用的毒物分类方法,即主要按毒害作用的性质和化学结构的方法分为:
1、刺激性气体;
2、窒息性气体;
3、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
4、有机化合物,
5、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
⑶ 工业毒物是通过哪些途径进入人体的
1. 呼吸道
是工业生产中毒进入体内的最重要的途径。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人的肺脏由亿万个肺泡组成,肺泡壁很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通过呼吸道吸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其在空气中的浓度,浓度越高,呼吸越快。
2. 皮肤
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亦比较常见。脂溶性毒物经表皮吸收后,还需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
3. 消化道
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的毒物随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而进入消化道。进入呼吸道的难溶性毒物被清除后,可经由咽部被咽下而进入消化道。
⑷ 工业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哪三个
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三条途径进入人体。
经呼吸道吸入并通过肺吸收,是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
有些毒物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如有机磷农药、苯胺,只要与皮肤接触,就能被吸收。
经消化道进入引起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但是如果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在有毒车间内吸烟、吃东西。饭前不洗手,也可使少量毒物进入消化道吸收。
(4)工业性毒物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为防止工业中毒发生,可采取如下措施:
①改革工艺技术,提高生产过程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密闭程度和生产场所的通风,严格防止跑、冒、滴、漏的现象。
②采用防护器材,如在毒物浓度比较高的特殊环境中,可使用防毒面具等。
③对工厂加强卫生监督,对工人进行安全操作教育,严防意外事故发生。
④从事接触工业毒物作业的工人要进行就业前体检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就业禁忌症及毒物吸收状态,根据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⑤对于毒物作业工人,提供保健膳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保护易受毒物损害的器官。
⑸ 工业性毒物中毒包括哪些中毒
化学物品中毒,
⑹ 什么是工业毒物
工业性毒物 指在工业生产中所使用或产生的有毒化学物。有的是原料或辅助材料,有的是中间体或单体,有的是成品,有的是废弃物。
⑺ 什么是工业性毒物
就是在工业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物质,就称工业性毒物。
⑻ 按工业毒物按毒物的作用性质分,氮气属于什么性毒物
按工业毒物按毒物的作用性质分,氮气属于( )性毒物。 A.刺激; B.窒息; C.麻醉; D.腐蚀
标准答案:B
⑼ 什么是工业毒物
工业毒物系指工业生产中的有毒化学物质。广义上,除对机体的毒害作用,还应考虑其他有害作用。以气体、蒸汽、雾、烟尘、粉尘状态存在。工业毒物对人体的作用可分为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当皮肤受污染时,首先引起局部刺激作用或过敏反应。如有经皮肤吸收或吸入毒物时便可引起全身性中毒,可损害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器官。某些毒物对人体产生远期影响,具有致突变作用、致畸作用和致癌作用。当妇女在孕期接触某些化学毒物时,毒物可以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育,引起胎儿畸形、智力发育不良、流产或死胎等。现已证实导致人体致畸物有十多种,如二硫化碳、乙醇、汞和多溴联苯等。现在已报道的对动物致畸的500多种化学毒物,对女工也存在着潜在的危害。
工人在接触某些化学毒物时,可使人群中癌瘤的发病率增高,这种化学物质被称为化学致癌物。国际上现已查明的化学致癌物,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人体致癌物,有充分的流行病学证据和可靠的动物实验资料,如砷、苯、氯乙烯、联苯胺、铬酸盐和重铬酸盐等三十余种;第二类是可疑人体致癌物,有个别人体致癌的病例而未经流行病学肯定,但动物资料证实致癌,如环磷酸胺、丙烯脂等;第三类是动物致癌物,仅在实验动物中获得阳性而缺乏人群致癌资料。某些化学物质还具有促进肿瘤生长的能力,称为促癌物。
根据工业毒物的作用特点,可分为神经毒物、肝脏毒物。遗传毒物、刺激毒物及窒息毒物等。这些毒物可选择性地损害某个器官或引起某一毒性反应。例如,神经毒物中毒时,首先引起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由于毒物作用的方式不同,对人体所致损害也有所不同。例如,过量接触苯蒸气,急性中毒时可引起中枢神经损害,出现麻醉、昏迷、呼吸抑制而死亡;慢性中毒时主要损害血液系统,可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贫血,严重时发现再生障碍性贫血;铅可以引起多个系统和器官的损害,首先影响造血系统,然后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的损害,严重时出现中毒性脑病;汞、锰可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损害;氯乙烯可使肝脾肿大出现肝血管瘤;二硫化碳会损害生殖系统等。
当缺乏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工业毒物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损害,不仅损害工人自己,还可影响下一代,轻者引起功能性障碍,重者可造成病残,甚至影响寿命,导致死亡。毒物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关键在于必须认识其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或消除这些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