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文化工业
文化工业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西奥多·阿多诺及马克斯·霍克海姆等人提出的概念,用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下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及标准化。这个概念是阿多诺的哲学理论的中心,它首次出现于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1948年)。在这部着作中阿多诺称文化工业是从上向下“有意识地结合其消费者”。这部着作标志着批判理论早期的结束。
后来阿多诺用文化工业这个词来描述文化事件和产品对社会的影响。阿多诺希望以此找到下面这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从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的文化角度来看自相矛盾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俄稳定的。他的答案是文化工业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胶”,它是统治和结合的工具。文化工业的结合作用在于其产品也不断地调节着消费。这个调节作用不但是物质的,同时也是精神的。而文化工业本身就有相当高的物质性的趋势。
Ⅱ 批判学派包含了哪些主要流派或理论
主要流派
法兰克福学派:主要观点集中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商业化体制下文化工业及大众文化的批评上,剖析和批判西方传播媒介的垄断化和“霸权主义”本质。
Ⅲ 批判学派为什么要舍弃大众文化的提法,而代之以文化工业这个术语
批判学派要舍弃大中文化的提法,而带之以文化工业这个术语,这个的话应该来应该是他们的一个内部的一个角色情况吧,至于原因的话,这个可能就不是不是很了解了。
Ⅳ 下面的哪个理论属于古典战略理论阶段的学派
第1题 下面的哪个理论属于古典战略理论阶段的学派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
第2题 下面的哪个理论属于早期战略思想阶段的理论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
第3题 下面的哪个理论属于竞争战略理论阶段的学派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
第4题 战略规划的三个组成要素,除了方向和目标、约束和政策,还包括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战略规划
Ⅳ 文化工业理论是什么谁提出的为什么牛逼。。。
这个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 阿多诺等提出来的,这个人呢,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其实与一般的商品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在为资本家盈利上来讲,他们表现得惊人的一致。它的这套理论主要就是讲,文化工业是技术理性的产物,大众文化的雷同扼杀了大众的创造力和自主性,并具有一种强迫力 迫使用户屈从和顺从,使大众认同文化工业的合理性,从根本上维护了资本主义统治。
所以呢,阿多诺提出来的“文化工业”理论 是对现有资本主义生产模式在文化领域的彻底批判。
当资本主义正盛行的时代,他却破天荒的提出批判来,厉害之处也就是这里。
Ⅵ 文化工业与文化产业的细致区别,理论上阐释
“文化工业”是在1947年法兰克福学派的两个学者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发表的名为《启蒙辩证法》的一书中提出的,英文是“culture instry”。他们对文化工业持的态度是否定和批判的态度。
后来,伴随法兰克福学派自身的研究发展,起到更重要作用的是伯明翰学派,“文化工业”慢慢地被新的语境所置换,即为今天的“文化产业”。具有了中性的含义。英文产被译作“culture instries”,也可译作“culture instry”,现在在学界还没有严格的定义。
所以说,文化工业和文化产业其实是一个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名字。
支持!2011/9/15 大利 18:46:53
Ⅶ 文化工业的概述
文化工业,即大众文化产品的标准化、齐一化、程式化。一般把“文化工业”术语的发明权归于阿多诺和霍克海默。阿多诺1975年回忆说:“‘文化工业’(culture instry)这个术语可能是在《启蒙辩证法》这本书中首先使用的。霍克海默和我于1947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了该书。”(注:阿多诺:《文化工业再思考》,《文化研究》,第1辑天津社科,第198页。)
文化工业产品都表现出标准化、齐一化、程式化。 大众文化在现代发达工业社会中的生产完全是类似于工业生产流程的方式方法进行生产。
法兰克福学派将文化工业所呈现的这种生产方式称为标准化、齐一化或程式化。所谓的标准化就是一种缺少独特的内容与风格,但适合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序批量生产、机械复制。程式代替了一切,雷同代替了个性,平庸代替了高雅,低俗代替了崇高。整个文化工业把人类塑造成能够在每个产品中都可以进行不断再生产的类型,个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消融到文化产品的程式化和齐一化模式的表现中,每一个体极富有生活情趣的个性特点以及创造性都因顺从这种齐一化模式而变成了泡影,取而代之的是大众媒介极力推崇的样板生活的拷贝。艺术作品被彻底世俗化、均质化、商业化。
后来阿多诺用文化工业这个词来描述文化事件和产品对社会的影响。阿多诺希望以此找到下面这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从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的文化角度来看自相矛盾的资本主义社会是稳定的。他的答案是文化工业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胶”,它是统治和结合的工具。文化工业的结合作用在于其产品不断地调节着消费。这个调节作用不但是物质的,同时也是精神的。而文化工业本身就有相当高的物质性的趋势。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论”提供了一种有典型意义的大众文化批判模式。这种模式把文化工业所操纵的文化活动的标准化、模式化、商业化、单面性、操纵性、强制性看作是当代工业社会文化艺术的根本性特征。法兰克福学派详尽揭露了大众文化的消极作用 ,对大众文化的平民化趋向采取激烈的拒斥态度 ,表现出一种誓死捍卫所谓精英文化的愚顽气 ,骨子里充满一种守旧意识和贵族式傲慢。
Ⅷ 批判学派为什么要舍弃大众文化的提法而代之以文化工业这个术语
传播学批判学派,主要集中在欧洲,所以有“欧洲批判学派”之说,这是由于批判学派的思想来源,主要在西欧。第一次两个学派(这只是从现在使用这两个概念的意义上)的冲突,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流亡美国的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些学者,通过论证意识形态霸权的美国形式——大众文化,开始与萌芽时期的经验主义传播学对立。这些受到法西斯迫害而来到美国的学者,其哲学思辩的传统与美国社会科学中反思辩的倾向发生冲突。出于对本土法西斯统治的憎恨,以及学术传统的延续性,他们较多地注意到美国与纳粹德国的联系和相似性,美国给他们提供了一种不尽相同的研究题材和契机。对法西斯的批判并没有导致简单地认同美国文化,他们认为这都是权威主义,只是形式不同,美国不是用恐怖和高压统治,而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大众传媒为途径的大众文化,来实现“权威主义”。所以他们倾向于使用批判的、较为极端的词句来谈论美国的大众社会和大众传播媒介。
他们大多在美国主流文化中影响不大,其中一些人后来回到欧洲(例如阿多诺,Adorno,T.)。但是他们在美国还是培养或影响了一批新的批判学派学者,使得连续出现关于美国媒介文化研究的着作,主要讨论大众传播的“内容”在社会文化意义上的“效果”,进而对整个社会结构的影响。他们认为,当今娱乐与新闻已经不可分离,特别在电视中,只有娱乐节目才能使新闻得到销售。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早期的例如C.米尔斯(Mills,代表作《权力精英》The Power Elite,1956)、B.罗森伯格(Rosenberg)、D.布尔斯廷(Boorstin)等等。他们注重大众传播的“内容”对“效果”问题的研究,通过批判性的考察传播效果而阐述了媒介如何发生作用,如何影响受众的思想。
70~80年代
70~80年代从各方面审视传播现象的批判学派代表中,较为激进的如J.阿特休尔的《权力的媒介》,而最为“激进”的是H.席勒(Schiller)的一系列着作,他提出了媒介帝国主义理论,代表作是《大众传播和美国帝国》,其他着作还有《思想管理者》(1973)、《传播与文化霸权》(1976)等。其他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还有H.甘斯(Gans,代表作《什么在决定新闻》Deciding What's News,1979)、J.凯里(Garey)、T.吉特林(Gitlin)、M.里尔(Real)、L.格罗斯堡(Grossberg)等等。
60年代,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McLuhan,M)从媒介技术和文化角度提出一系列新的观点。如果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看,他不同于美国的经验主义学派,但与批判学派的观点差距也很大。批判学派是从大众媒介的内容及其控制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着手进行研究的;麦氏是从大众媒介工具本身、尤其是广播电视等电子传播工具对人的认识及人类的社会作用,着手进行研究的。
Ⅸ 法兰克福学派是什么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在媒介研究中主要的贡献是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单向度文化”的概念以及“机械复制”理论。被认为是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一支。他们最大的特色,在于建立所谓的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相较于传统社会科学要以科学的、量化的方式建立社会经济等等的法则规律,他们则更进一步要探讨历史的发展以及人的因素在其中的作用。阿多诺提出的文化工业、哈贝马斯提出的沟通理性等,都是批判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
Ⅹ 《传播学概论》里的名词解释: 文化工业
文化工业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狄奥多·阿多诺及马克斯·霍克海默等人提出的概念,用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下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及标准化。这个概念是阿多诺的哲学理论的中心,它首次出现于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1948年)。在这部着作中阿多诺称文化工业是从上向下“有意识地结合其消费者”。这部着作标志着批判理论早期的结束。
后来阿多诺用文化工业这个词来描述文化事件和产品对社会的影响。阿多诺希望以此找到下面这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从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的文化角度来看自相矛盾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俄稳定的。他的答案是文化工业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胶”,它是统治和结合的工具。文化工业的结合作用在于其产品也不断地调节着消费。这个调节作用不但是物质的,同时也是精神的。而文化工业本身就有相当高的物质性的趋势。
参考来源: wikiped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