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阳江市都有哪些县镇
截至2019年5月,阳江市辖阳西县1个县,全市共有38个镇,分别是阳西县、端口场镇、双捷镇、东城镇、北惯镇、合山镇、塘坪镇、大八镇、雅韶镇、大沟镇、新洲镇、东平镇、那龙镇、红丰镇、合水镇、河朗镇、石望镇、陂面镇、永宁镇、圭岗镇、马水镇、松柏镇、春湾镇、双滘镇、河口镇。
岗美镇、潭水镇、三甲镇、八甲镇、织篢镇、程村镇、塘口镇、上洋镇、溪头镇、儒洞镇、新圩镇、沙扒镇、闸坡镇、平冈镇。具体介绍以下几个镇:
1、雅韶镇
雅韶镇是阳江市阳东区的近郊乡镇之一,地处阳东区城东南部,处于那龙河、漠阳江与南海汇合口处。镇域面积87平方公里。东与大沟镇接壤,北与北惯镇相邻,西北与东城镇隔河相望,以尖山大桥相通,镇中心距阳东区城8公里,南面临海。
2、红丰镇
红丰镇于2003年9月29日成立,镇政府驻红丰村委会。红丰镇位于阳江市北郊,镇区距市中心区3公里,全镇总面积102.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万亩。
3、河朗镇
河朗镇位于阳江市阳春市北部59公里处,西北与罗定、云浮市毗邻,西南与信宜市相连,是一个山区镇,全镇总面积197平方公里。
4、圭岗镇
圭岗镇位于阳江市阳春市西北部,东与松柏镇,陂面镇相接,南接花滩林场,西与永宁镇,信宜市思贺镇毗邻,北与河朗镇相连,总面积402平方公里,其中山坡面积约占八成。
5、织篢镇
织篢镇隶属于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地处粤西中部,位于东经111.7 0°,北纬21 .6 0°,是阳西县城所在地,成为阳西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② 东城镇的经济
2010年,东城工农业总产值达42.8亿元,同比增长23.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63.3万元,同比增长44%,连续五年获县实绩考核“特别优秀奖”。
(一)地方财政收入情况。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10年全镇一般预算财政收入3165.94万元,比2009年实绩增长18%,具体安排情况是:
1、国税收入1309.8 万元,比2009年实绩增长18 %。
2、地税收入1856.14万元,比2009年实绩增长18 %。
2009年,全镇一般预算财政收入2683 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0.82 %,比上年同期实绩2858万元减收175万元,减少6.1%,按征收部门税种具体划分:
1、增值税收入1036.95万元,比上年同期实绩1221万元,减收184.05万元,减少15.07%。
2、共享“四税”收入1087.99万元,比上年同期实绩1184万元减收96.01万元,减少8.82%。
3、地方固定收入558.05万元,比上年同期实绩453万元,增收105.05万元,增长23.19 %。
阳东县东城镇被评为广东省五金刀剪专业行业示范镇 ,阳东县隆重举行2011年重点项目竣工、开工和签约庆典,总投资达430多亿元的138个重点项目集体亮相。“中国刀剪之都”阳江刀剪焕然一新。作为刀剪重镇,五金刀剪是广东阳江重要的传统产业,目前的刀剪企业达一千三百多家,是中国主要的刀剪生产基地,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百分之六十四和百分之八十五。
东城是阳东县的工业重镇。欧家意介绍,“十二五”期间,东城将继续抓住工业之一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招大商引优资,壮大经济堆头,充实幸福物质基础。去年,该镇充分利用“省五金刀剪专业镇”这一品牌,成功向世行贷款近5000万元。利用这笔资金,今年东城将加大力度完善五金刀具产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盘活土地资源,致力打造精品园区,带动企业加快转型动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五金刀具体系形成产业集群。同时,东城还将加大发展环境的宣传攻势,致力引进超亿元规模企业落户,带动劳动力转移。“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镇工业总产值在‘十一五’基础上翻一番,达到80亿元,财政收入要打造粤西地区亿元镇。”欧家意信心满怀地说。
东城镇:金村新村喜获“省卫生村” 荣誉称号
下面是阳东十一五规划关于东城镇的建设:
(一)能源项目
4、22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线路及变电站建设,项目总投资1.2亿元,选址阳东县各镇
(二)交通、基础设施
1、阳东县城南新区。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总投资6亿元。项目选址阳东县东城镇英村、丹载、报头、报平一带至南边江台公路。
阳江粤西物流交易中心。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建设商铺、会展大厅、酒店。项目总投资3亿元,选址阳东县东城镇金村。
1、阳东县城南新区。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总投资6亿元。项目选址阳东县东城镇英村、丹载、报头、报平一带至南边江台公路。
9、阳东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项目总规模6万吨/日,总投资7296万元。首期工程占地19121平方米,日处理生活污水1万吨,投资1660万元,项目选址阳东县东城镇报头村花墩。
(三)工业
2、阳东县喜之郎高新技术工业园。占地面积200万平方米,首期开发5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5亿元,选址阳东县北惯镇与东城镇交界
7、阳东县长崎科技园。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亿元,选址阳东县北惯镇与东城镇交界
(五)旅游、文化及其他项目
1、燕山湖文化公园综合开发。规划占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建设五星级酒店、文化广场、购物中心、商住小区等,建设集人口与教育、旅游、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公园。总投资15亿元,选址阳东县东城镇湖滨路。
3、阳东金桂花园小区。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7亿元,选址东城环山路。
4、龙塘商住小区。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3亿元,选址阳东县城。
8、阳东广雅中学。占地面积191680平方米,96个教学班。主要建设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及附属设施,首期建60个教学班,建筑面积562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1亿元,选址阳东县新华路。
9、阳东县第二高级中学。占地面积450亩,规划75个教学班,学生4200人。项目总投资1.1亿元,选址阳东县东城镇阳东花园东南边象山一带。
2005年东城镇工农业总产值13.76亿元,增长26.9%,其中工业13.01亿元,同比增长26%;农业0.66亿元,同比增长3.5%;地方财政收入1586万元,同比增长26.9%;固定资产投资2.01亿元,同比增长16.8%,人均收入5452元,同比增长6%。
作为粤西新兴的工业城镇,东城镇交通发达,是阳江地区的东大门。325国道贯通全境,内有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和开阳高速公路的大出口,是粤西南地区对外交往的重要门户。同时,镇内有那龙河、尖山河汇流入南海,有集客运、货运于一体的阳东车站,可通往省内各大城市。镇内道路建设己基本形成网络化、硬底化、标准化,融入了大珠三角两小时经济圈。
③ 广东省阳江市支柱产业
农业为主。
2017年,阳江市农业总产值390.16亿元,同比增长3.9%。粮
食作物播种面积221.05万亩,增长1.0%;油料种植面积39.04万亩,增长1.6%;蔬菜种植面积98.15万亩,增长2.1%。
2017年,阳江市粮食产量72.16万吨,增长1.6%;油料产量6.06万吨,增长3.6%;蔬菜产量108.31万吨,增长3.3%;水果产量47.95万吨,增长6.9%。
2017年,阳江市肉类总产量18.37万吨,增长4.6%。其中,猪肉产量14.75万吨,增长4.7%;禽肉产量3.09万吨,增长4.1%。
(3)阳江哪个乡镇工业产值高扩展阅读
2017年,阳江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08.63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3.07亿元,增长4.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0.4%。
第二产业增加值587.04亿元,增长6.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9.9%;第三产业增加值588.52亿元,增长6.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9.7%。
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6.5:41.7:41.8。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3.3%,住宿和餐饮业增长3.9%,金融业增长7.6%,房地产业增长13.0%。2017年,阳江市人均生产总值达55553元,增长5.5%。
④ 广东阳江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哪些方面
阳江的经济主要来源有:出口菜刀,小刀,剪刀,海鲜等;没有什么大国企,不过近年来,发展速度飞快,加上核电站的建设,相信促使阳江经济更大的发展
阳江是广东省四大传统手工业基地之一,个体、私营经济发达,“阳江三宝”——小刀、漆器、豆豉闻名中外。为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实施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大提高。到2003年底,全市民营企业3.8万家,其中民营工业企业8268家。1999年以来,民营经济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98年的53.6%提高到去年的69.3%。2003年民营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7.9%,培育了喜之郎果冻、美景牌冷却塔、YC深沟球轴承、旺通饼干、十八子菜刀、银鹰剪刀、永光剪刀等一批省名牌产品和驰(着)名商标,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中国小刀中心先后落户阳江。2001年,阳江被授予“中国刀剪之都”称号。阳江刀剪产品产量占全国的60%,出口占全国的80%。工业已形成了五金、稀土、机电、建材、冶金、制糖、食品、纺织、服装、森工等十大工业支柱行业。
阳江海(岛)岸线长达476公里,占全省的1/10。海域面积3.4万平方公里,滩涂和20米水深以内的浅海面积1638平方公里。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历史悠久,盛产鱿鱼、鱼翅、对虾、花蟹、马鲛、牡蛎等。全市拥有7个国家和省认可的渔港。市委、市政府立足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大打“海洋牌”,促进海洋了海洋渔业稳步发展。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吊桩牡蛎和泥蚶养殖基地、广东省重要对虾生产基地和加工出口基地。举办南海(阳江)开渔节,打造海洋渔业品牌。1999年以来,全市水产品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连续10年居全省第一。2003年全市水产品总量86.4万吨,比1998年增长18.9%,年均增长3.1%;渔业总产值42.4亿元,比1998年增长37.1%,年均增长6.5%,其中出口总额1.2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9倍,年均增长58.8%。
阳江依山傍海,旅游资源丰富。山、海、泉、湖、林、洞遍布全市,自然旅游资源品种全、品位高、空间组合佳,在广东省首屈一指。近年来,阳江市每年举办旅游文化节,把旅游、文化、体育、会展、商贸结合起来,提高阳江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2001年阳江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海陵岛大角湾风景区荣获国家AAAA级滨海旅游风景区、省级科技旅游示范区和省文明景区称号。2003年阳春凌霄岩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2003年全市接待过夜游客234.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5亿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51.5%和71.7%,年均增长8.7%和11.4%。
认真实施“外向带动”战略,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降低营商成本,增强对外商的吸引力,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机遇,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支持民营生产型企业自营进出口,扶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对外贸易持续发展。2003年,全市进出口总额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8%,其中出口总额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5%。
随着全国最大的核电项目——阳江核电站、阳西火力发电厂、华润阳西风电场、阳西核电站(筹备中)、阳春抽水蓄能电站、海陵岛风力发电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等超千亿元投资的重大项目的带动,阳江的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大项目的建设必将牵动带活阳江的全面发展。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641.8亿元,增长15%;人均生产总值约26500元,增长11.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亿元,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增长26.8%。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28亿元、贷款余额158.4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4.2%和16.8%。单位生产总值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3.5%和12.6%。节约用地取得新成效。
阳江是粤西地区当之无愧的“快马”。2009年的18项主要经济指标中,阳江有11项在粤西位居第一。
阳江是全省经济增速第一集团军中的“快马”。2009年,阳江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外贸出口值、实际利用外资、合同利用外资等7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分别在全省排第七、第五、第三、第六、第四、第一和第一位。
2009年,全市水产总产量突破百万吨大关,达100.16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首破百亿元大关,达110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首破万元大关,达到10345元,水产品出口额首破3亿美元大关,达3.09亿美元。 居广东省首位
⑤ 阳江市阳东县东平镇葛港大道一巷村63号村委会
在广东省建设厅5月8日公布的全省268个中心镇的名单中,北滘镇榜上有名,成为小城镇推动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次公布的中心镇的共同特点就是经济总量较大,具有经济基础较好、地理位置优越、带动作用明显等特点。北滘镇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镇,经济基础雄厚。去年,该镇经济实力在广东省百强镇中位列前五位。据统计,该镇去年的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73亿元,其中工业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绝对中坚力量。他们在巩固主导产业优势的同时,采取措施逐步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企业产品结构正逐步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高新科技实力明显增强。全年纳入国家级和省、市级各类科技计划共23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占工业总产值的35%。规模发展有新的突破。在2001年,就有20家工业企业年销售超亿元。工业集约化也使北�经济实力得到迅速提高。目前,该镇加快了北滘工业园二期开发,整个工业园规划用地面积达到990多公顷,成为顺德认定的集约工业园。园内企业全年实现产值140亿元,占全镇工业产值83%。农业经济在调整中加快结构优化,三大农业产区已初步成型,预计在今年将可形成产业规模。以房地产、美食等行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多元化经济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全年三资企业产值达31亿元,已占全镇工业产值近两成。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全年产值达26亿元,占全镇工业产值15.7%,其中超5000万元产值的民营工业企业已达12家。 去年,该镇在顺德率先实现了镇、村办公自动化联网,村(居)委会实现办公无纸化。目前,全镇190位镇、村干部全部配备了电脑,计算机应用已经完全融入到政府的运作中,与实际工作密不可分,沿袭多年的传统办公方式实现了突破性的变革。目前,全镇的电信通信光缆总长达1155公里,固定电话容量4.5万门,住宅电话普及率达100%;正式开通了宽带高速网,全镇互联网用户已达3400户;有线电视网实现光纤联网,逐步具备可视电话会议、视频点播等业务功能。 作为一个中心镇,北滘的制造工业、房地产业都有一些“大腕级”企业。北滘拥有诸如美的、碧桂园、蚬华、惠而浦、浦项等一大批有影响的大企业和外资企业。他们在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其经济辐射力相当强劲。以美的为代表的一批亿元企业成为北�经济的“发动机”,对周边城镇的影响将越来越大。有些企业早已参与国际领域经济活动与竞争,对中国甚至世界经济活动都有相当的影响力,其带动作用自然不可低估。
⑥ 请问广东省阳江市比起广东省江门市哪个经济比较发达、比较好
江门是着名的侨乡,外来投资比较早,工业规模比阳江大不少,且江门总人口多;
阳江暂时还赶不上江门,但人均的差距并不大,且阳江近几年来的发展势头比较快,而江门则稍有些滞后了。
另,我作为阳江人,觉得阳江生活环境不错,近海,空气亦好,非常适合工作与生活。若有时间,欢迎到阳江来看下。
如下资料供参考:
2011年广东省各城市GDP(国内生产总值)排名
广州:12380 +11% 1
深圳: 11000 +10% 2
佛山:
6600 +12% 3
东莞:4735 +8% 4
中山:2182 +13.5% 5
惠州:2060
+14.6% 6
江门:1780 +13% 7
茂名:1738 +10.5%、 8
湛江:1650 +13%
9
汕头:1425 +13% 10
珠海:1403 +11.3% 11
肇庆:1323 +14.7%
12
清远:1286 +14.5% 13
揭阳:1230 +15% 14
韶关:820 +12%
15
阳江:779 +16% 16
梅州:732 +14.1% 17
潮州:645
+13% 18
河源:575 +13.1% 19
汕尾:550 +15%
20
云浮:501 +15% 21
⑦ 为什么同样是广东沿海,阳江地区会落后很多呢
因为阳江没多少矿产资源,人口也不多,支柱产业(刀剪制造业)总体产值不高。湛江有钢铁,茂名有化工,珠三角有服务业……现在阳江服务业、其他制造业开始发展起来啦,相信很快发展到广东中上经济水平。
⑧ 目前广东哪个城市工业发展最好
城市名 GDP(亿)
广州市 6068
深圳市 5684
佛山市 3025
东莞市 2625
中山市 1034
惠州市 933
茂名市 930
江门市 921
湛江市 770
珠海市 750
汕头市 741
肇庆市 526
揭阳市 488
清远市 414
韶关市 394
阳江市 347
梅州市 347
潮州市 331
河源市 264
汕尾市 248
云浮市 246
广州:华南龙头地位,无人能撼动!深圳只能说钱多点,各项指标无法和广州比!
深圳:一句话“钱多”,财政富得流油!深圳镇下面农村学校还靓过广州市区的学校!
佛山:整体实力强劲,高明变区后发展也很快!真正的工业强市!
东莞:接受深圳的工业转移,污染大!各镇差距很大!虎门,常平,长安等好几个镇实力超强!一个镇就可能有几间五星级酒店,在内地早就是一个地级市了!
中山:第二阶梯领头羊!除小缆镇外,别的镇没法和东莞各镇抗衡,差距还不少,但也算到处开花!市区安静,人少,适合养老度假!和珠海市区差不多!
珠海:名气很大!华而不实!为了保持好的环境牺牲了好多项目,钱全用在市政方面,为了面子建了个一年亏几亿的大机场!市区冷冷清清!不过居住环境还是一流的。
汕头:未来几年发展前景一般,民营发达!瘦死骆驼比马大!粤东老大!
韶关:广东老牌中心城市,由于地处山区内陆,发展前景较差,韶钢还不错!穷地方太多!
湛江:刚刚复苏!不断有大项目进驻,前景相当看好,市区框架很大,高楼不断拔起!市区很强,但县域经济特别差,输给茂名就输在县域经济,由于地理优势相当明显,重新崛起是迟早的事!
惠州:广东的一匹黑马,未来将由几个特大投资项目强力拉动经济,前景看好!可惜少了个大港口! 茂名:农业,水果业真的搞得有声有色。但工业单一,茂名石化占很大比重,县域工业并不强,市区很小,向沿海发展,争做沿海城市。虽然GDP很高,但财政收入却低于湛江。
江门:侨乡!是个好地方!各地发展相对平衡!各方面表现平平!在广东将很长时间内保持中游水平! 阳江:刀都,核电厂,沙滩,夹在中间难有作为!
梅州:全国一百强城市称号,好像浪得虚名,经济发展全省倒数第一,只怪山区太多! 肇庆:前几年发展好像有声有色,最近几年沉寂了,市区一般般!
云浮:名气太小
潮州:有钱人都在外淘金了
揭阳:刚被汕头割出来
汕尾:要改名了,要不永远当不了头。
清远:发展势头不错
河源:不详,望补充
⑨ 阳江怎么样啊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641.8亿元,增长15%;人均生产总值约26500元,增长11.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亿元,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增长26.8%。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28亿元、贷款余额158.4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4.2%和16.8%。单位生产总值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3.5%和12.6%。节约用地取得新成效。 阳江是粤西地区当之无愧的“快马”。2009年的18项主要经济指标中,阳江有11项在粤西位居第一。 阳江是全省经济增速第一集团军中的“快马”。2009年,阳江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外贸出口值、实际利用外资、合同利用外资等7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分别在全省排第七、第五、第三、第六、第四、第一和第一位。 2009年,全市水产总产量突破百万吨大关,达100.16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首破百亿元大关,达110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首破万元大关,达到10345元,水产品出口额首破3亿美元大关,达3.09亿美元。 居广东省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