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工业发展史有哪些

工业发展史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1-20 11:04:30

A. 新中国工业发展历史

一、近代工业的起步
洋务运动引进机器生产,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这是不同于传统手工业生产的新兴工业形式。他的出现表明中国经济领域近代化开始起步。
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随着封建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由于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中国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代表企业:陈启沅在南海创办的机器缫丝厂。
三、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主要是《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成为戊戌变法运动的根本原因)。
四、“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黄金时代”,短暂繁荣。
其原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五、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尤其日本),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等因素,民族工业停滞不前。

B.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甲午战争后,民族矛盾日趋激化,抵制外货,设厂自救的呼声遍及全国。1895~1913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时期,并且在1896~1898年和1905~1908年出现了两次投资工业的热潮。这19年中国内新创办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厂共有468家,平均每年增设24.6家,新投资总额达9822万元,平均每年新投资为516.9万元。值得指出的是,新投资本中80%以上属于商办企业,改变了甲午战争前以清政府投资为主的特点,民族资本成为本国工业资本的主体。同时在工业企业的地区配置上,开始越出沿海、沿江口岸,逐渐向内地城市伸展。唯初步发展时期的工业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才见露头,如创建于1889年的汉阳铁厂,几经改组,于1904年与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组为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但1913年仅生产生铁 9.7万吨、钢4.2万吨。
在民族工业稍见发展的时节,外资在华工业凭借特权有了更为迅速的增长。据统计,这一时期中,外国在华设立的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工厂共达104家(其中以外国资本为主中外合办的有18家),资本额4952万元,为甲午战争前50年间投资总额的5倍以上。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与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激增速度相比较,本国工业仍处于劣势地位。
1914年,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主要参加者英、德、法等帝国主义国家转入战时经济,放松了对远东市场的追逐。中国民族工业遂获得一个发展时机,从1914~1919年,新开设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包括矿场)共379家,资本额8580万元,平均每年开设63家,新投资1430万元。据1920年的统计,新设工厂的单位资本额在10万至 100万元之间的约占当时工厂总数的36%,而1914年则只占11%,可见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超过了大战前19年间所达到的水平。如果不是由于日本、美国利用欧洲列强无力东顾而乘虚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工业会有更大的增长。
这一时期,日本加强了对华经济侵略。它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料、燃料,在上海、天津、汉口、青岛等地设立纺织厂。战前的 1913 年,日本在华纱锭为11.1万余锭,到1919年增加到32.2万余锭,增加几近2倍。在面粉业方面情况也相似。1916~1920年,日资面粉厂增设了4家,还有中日合办的5家,设厂地点自东北而扩及天津、青岛、济南等地。外国侵略的加剧,激起了1915年反对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群众抗议运动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这些爱国运动也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

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1、时间段:19世纪60-70年代,随着外国资本的进入和洋务运动的开展,一些中国民族工业在沿海沿江大城市、通商口岸建立起来。中国名族工业发展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逐步接近尾声,许多民族工业改成公有制。

2、第一次发展高峰:1895年之后。由于《马关条约》的影响,外国资本大量涌入,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逐渐放弃“抑商”政策,鼓励兴办工厂,民族资本快速扩大(虽然还是不大)

3、“黄金时代”、“短暂的春天”: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民国政府在最初几年为兴办实业作了不少努力,在革命振奋下的广大工商业者、爱国华侨积极投资。加上一战爆发,外国企业放松了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制和排挤,战争期间不少出口货物需求大增,内外两方面因素使得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4、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

(1)洋务运动发展民族工业是因为国家落后、挨打,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也是一直在救亡和图存的民族主题下进行的。

(2)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为扩大财源,支付巨额赔款,解决财政危机,迫使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于是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热潮。

5、影响因素:

(1)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战争的巨大破坏扫荡了来不及紧急内迁的民族工业,很多企业被日伪强占。在国统区由于实行战时体制,经济管制加强,更兼一些官僚趁机敲诈,民族工业很难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2)一战结束后各国资本卷土重来,很多民族企业受到很大的压力甚至破产。一些战时出口热点消失,民族工业陷入萧条。

6、转型结果: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人民政府的没收官僚资本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9世纪末以来,赣闽粤边区各县相继降生的近代工业绝大部分转变为国营企业。

清末民国以来边区降生的近代工业很快实现了所有权的转制,成为人民政府所有的经济实体和新中国公有经济的主体.这些公有制纯度高的工业经济,在后来的城乡分割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弱化了其对农村经济发展应有的影响力。

(3)工业发展史有哪些扩展阅读:

1、洋务运动与官办近代工业

关于洋务运动的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席卷江南,英法联军侵入京津,统治集团内部的部分有识之士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

2、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资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由私人投资的近代工业。着名企业有: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了,同时也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逐步发展。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对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起着越来大的瓦解作用。19世纪60年代以后,在一些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3、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以张謇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1901年起,清朝推行“新政”,设立商部,奖励工商;为了反抗帝国主义掠夺路矿利权,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引发了20世纪初振兴实业的又一个高潮。

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先后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4、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1912年~1922年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短暂的春天”。

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在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的成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些有利条件;以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为代表的实业团体的涌现。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倡导使用国货;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的表现。纺织业、面粉业、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以化学工业为代表的重工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5、近代民族工业的显着发展

1927年~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同前期,近代民族工业又出现了一个短暂发展时期。其原因在于,以上海为中心的民族资产阶级积极兴办实业;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国民政府为了巩固统治,采取的如铁路国有化、统一财政、改革税制等措施和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关税自主运动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的“币制改革”,对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民族工商业受官僚资本的摧残、压迫越来越严重。

6、近代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末,近代民族工业陷入困境,日益萎缩。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空前野蛮的洗劫和破坏使沦陷区民族工业受到毁灭性打击;民族工业的大量内迁也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改变了民族工业的空间布局。

但同时国民政府实行的“统制经济”政策,致使官僚资本急剧膨胀,官僚资本通过资本渗透、排挤打击,民族工商业损失巨大。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对沦陷区的接收,“党国大员”以没收“敌伪资产”为名侵吞民族企业;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极大地破坏了经济发展;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的打击。

地方性繁多繁重的苛捐杂税,给工商业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官僚资本依靠国家权力极力压迫民族工业;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造成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资料:民族工业_网络



D. 我国工业的起源以及发展历史。。

18世纪英国出现工业革命,使原来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逐步转变为机器工业,工业才最终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物质生产部门。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开始现代工业的发展阶段。

20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以生产过程自动化为主要特征,采用电子控制的自动化机器和生产线进行生产,改变了机器体系。

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80年代后,以微电子技术为中心,包括生物工程、光导纤维、新能源、新材料和机器人等新兴技术和新兴工业蓬勃兴起。这些新技术革命,正在改变着工业生产的基本面貌。



工业的地位:

工业是唯一生产现代化劳动手段的部门,它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在当代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工业还为自身和国民经济其他各个部门提供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供工业消费品。

工业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除此以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业的发展还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是逐步消除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差别,推动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


E. 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与成就

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2、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

3、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

4、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设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5、近代民用工业的创办。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设立的开平煤矿、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

6、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建国初,没收官僚资本,使官僚资本企业较完整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中规定: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7、“一五”计划工业建设成就;建成了飞机、汽车、重型机器、精密仪器等近600个重要项目。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8、十年工业建设成就: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和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石油工业发展迅速,石油全部自给。

电力工业增长很快,农村用电量十年增长70倍;建成兰新、包兰等铁路“文革”时期,工业生产遭受重大挫折。

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有:南京长江大桥、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成昆铁路和湘黔铁路等。

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工业方面,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大发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

这批项目的代表有:宝山钢铁公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亚湾核电站和京九铁路等。

中国近代工业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中国,在中国设立工厂,是中国近代工业之始。这时期的外资工业主要是为外商对华贸易服务的。

从1843~1894年,外国在华一共设立了191个工业企业,其中116个属于船舶修造业和丝茶等出口商品加工工业。

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据估计到1894年止约近2000万元,而投放到船舶修造和出口加工两项的便达150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75%。

其余75家工厂分别属于印刷、食品加工、水、电、煤气、火柴、服皂、制药、造纸、木材、玻璃、水泥等行业,共拥有资本约500万元,大多规模狭小。

外国在华创办工业后20余年,清政府开始创建用机器生产的工业。从1861~1894年,清政府一共经营了21家军用工厂(包括一家船厂),所费资金从低估算在5000万两左右。

其中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和湖北枪炮厂,规模较大,设备比较齐全,是中国近代工业创建时期的大型工厂。

军用工业是非商品生产企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不甚密切,但它促进了19世纪70年代民用工业的兴起。

到1894年甲午战争前夕,由中国人自办的工业企业大抵有船舶机器修造厂27家,机器缫丝厂约113家,机器绵纺织厂8家,其他轻工业工厂47家,共约195家。其中多数规模很小,资本额不详,有不少甚至在筹建期中或投产后不久便告歇业。

设备比较完备的企业大多为官办、官商合办或官督商办企业,如上海机器织布局、武昌织布官局和兰州织呢局等。

商办工厂如陈启源经营的继昌隆丝偈为华南缫丝业的发展起了引导作用;商办船舶修造厂大多是从原来手工作坊基础上添置一二部车床发展起来的,而到80年代逐步发展到修理和制造缫丝车和轧花机。

以上近代工业的创办,也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逐步确立。

(5)工业发展史有哪些扩展阅读

中国现代机械工业初步基础

1949年以前的中国机械工业属于修配性工业,基础薄弱,除军火工业和造船业制造过一些比较复杂的产品外,其他部门以修配为主,只能制造简单的产品。

经过1950~1952年的3年经济恢复时期,中国对原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改组、改建工作,着手筹建重大项目。

如太原的中国第一座重型机器厂于1953年8月部分建成投产。哈尔滨的中国第一个大型电机厂也是这个时期开始兴建的。

这几年,中国的机械工业对恢复国民经济和支援抗美援朝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

机械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了 1000米地质钻机、300马力柴油机、3000千瓦水轮发电组、 3吨蒸汽锤、直径1米和2米的立式车床等较大和精密的设备,以及许多关键配件。

如为小丰满水电站两台7.2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的修复制造了万伏级高压定子线圈;为吉林石砚造币厂的大型造币机制造了16件直径1600×4000毫米重7~8吨的干燥筒配件等。

3年中试制了上千种新产品。

F. 世界工业发展史有哪些重要人物

达·芬奇、埃利·惠特、瓦特、布朗、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等好多

G. 工业经济的历史发展

自19世纪以来,世界发达国家陆续完成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发展,拖拉机、机床等代替了手工生产工具,汽车、货车、轮船和飞机代替了落后的交通工具,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这一时期,知识对于经济的作用尚未起到决定性作用。铁矿石、煤、石油等发展机器生产的主要资源很快成为短缺资源,并开始制约经济发展,因此,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

H. 工业文明发展史是什么

1、工业革命

从18世纪80年代到以后的三代人里,一场史无前例的、意义深远的革命在整个英格兰展开。“从那时起,世界不再是以前的世界了。”英国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拉开了整个世界向工业化社会转变的“现代化”帷幕。

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功使各国看到了振兴的希望,纷纷变法图强,从此以后,工业革命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展开,至今方兴未艾。从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地球上就开始存在着两类主要的文明: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当然中间还有很多过渡地带,因为不同国家的工业化程度不同,有的很高级而更多的甚至还没有开始工业化。

工业革命是近代工业化的实际开端,是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的转折点。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的伟大飞跃,工业革命所建立起来的工业文明,成为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农业文明的终结者,它不仅从根本上提升了社会的生产力,创造出巨量的社会财富,而且从根本上变革了农业文明的所有方面,完成了社会的重大转型。

2、文明发展

但却是最科学的,因为工业化是对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是生产力各要素中最具革命性要素的变革。可以用工业化水平作为唯一标准对全世界的国家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处于低端的是落后国家,处于高端的发达国家,处于最高端的国家曾经是大英帝国,而二战以后到现在则是“大美帝国”。

I. 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工业发展的进程相对说这个工业发展进程还是特别大的。我觉得因为这个工业发展相对来说也特别可以张照正

阅读全文

与工业发展史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宝马二手车试车注意哪些 浏览:208
如何查看汽车空调出风口漏氟 浏览:177
汽车物流从湖南到兴义要多久 浏览:837
轿跑车型有哪些宝马6系gt 浏览:7
原兵器工业部有哪些厂 浏览:587
武汉工业二路在什么地方 浏览:250
工业风机功率高怎么处理 浏览:174
奥迪配件如何鉴定原厂 浏览:982
奥迪的防滑系统有什么用 浏览:768
奔驰有什么办法换波箱滤网 浏览:537
工业企业如何进行税收征管 浏览:996
凯越汽车电池能用多久 浏览:284
奥迪a6车名片在哪里 浏览:810
宝马三系冰川蓝改色多少钱 浏览:179
汽车旷世哪里买 浏览:181
宝马s2档位是什么意思 浏览:402
宝马1系大灯保险盒在哪个位置 浏览:372
百度汽车连接安卓叫什么 浏览:639
苏州到邵阳的汽车要多久 浏览:774
如何遇到宝马男人 浏览: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