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现场管理五大要素
现代管理学对现场管理的定义是:指用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员)、机(设备、工具、工位器具)、料(原材料)、法(加工、检测方法)、环(环境)、信(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以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
人:就是指在现场的所有人员,包括主管、生产员工、搬运工等一切存在的人。人的性格特点不一样,那么生产速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对产品的质量的理解就不一样。那么,作为领导就需要了解他的员工,不能用同样的方法领导所有人,在公平的前提下要区别对待,是他们人尽其才,发掘性格特点的优势,削弱性格特点的劣势,要善于用人。
机:就是指生产中所有的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生产中,设备的运作是否正常,工具的好坏是影响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的又一因素。好的设备管理,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质量。
物:就是指物料,半成品、配件、原料等产品用料。现在的工业产品生产,分工细化,一般都有几种几十种配件或是几个部门同时运作。不论你在哪个部门,工作的结果都会影响到其他部门的生产运作。所以在生产管理的工作里面,必须密切注意前工序送来的半成品,好的管理者是一个能纵观全局的人。
法:就是法则。只生产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生产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章作业,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的一个条件。
环:指环境。环境也会影响产品的质量。比如,食品行业。生产环境的好坏,有可能对员工的安全造成影响。
⑵ 影响生产现场管理的因素有哪些
生产现场的因素有:
1.人员
2.设备
3.物料
4.方法
5.环境
全面影响现场管理;
⑶ 汽车企业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模式
一、不准赤脚或穿拖鞋、高跟鞋和裙子上班。留长发者要戴工作帽。 二、在进行工作时禁止吸烟。 三、工作时要集中精神,不准说笑、打闹。 四、使用一切机械工具及电气设备,必须遵守其安全操作规程,并要爱护使用。 五、工作时必须按规定穿带保用品,不准光着膀子进行工作。 六、严禁无驾驶证人员开动一切车辆。 七、严禁开动与驾驶证规定不相符的车辆。 八、未经领导批准,非操作者不得随便动用机床等设备。 九、工作场所、车辆旁、工作台、通道应经常保持整洁,做到文明生产。 十、严禁一切低燃点油、气、醇与照明设施及带电的线路接触。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及国家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各工种、各机电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并定期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 二、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领导机构,生产部门和班组应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督促、教育和检查职工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三、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知识培训,教育职工严格执行各工种工艺流程,工艺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违章作业。 四、维修车辆前,应将车辆停、架牢固后方可作业。举升设备应由专人操作,非工作人员不准进入车下,举车时不准检修举升设备。 五、路试车辆必须由具有驾驶证及技术熟练的试车员进行,并在规定的路段上进行。 六、有毒、易燃、易爆物品和化学物品,粉尘、腐蚀剂、污染物、压力容器等应有安全防护措施和设施,压力容器及仪表等应严格按有关部门要求定期校验。 七、根据季节变换切实做好防火、防涝、防冻、防腐及防盗工作,并制定相关措施,配备消防器材。配电设施线路确保完好,性能可靠,使用移动电具应有安全防护措施。 八、发生事故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保护好现场,查明原因妥善处理。
⑷ 现场管理的八大要素
现场管理只有六大要素,其余为其引申。
人员(Man):数量,岗位,技能,资格等。
机器(Machine):检查,验收,保养,维护,校准
材料(Material):纳期,品质,成本
方法(Method):生产流程,工艺,作业技术,操作标准
环境(Environment):作业、施工的环境
信息(information):作业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人员交流
三大法宝:标准化是现场管理的基础,目视化让现场不再凌乱,看板化让现场成为真正的前线观察所。现场管理要想做到简有效,必须活学活用现场管理的“三件法宝”。
目视化让问题异常一目了然,标准化让员工有章可循,依标准作业,秩序井然也很容易让问题浮出水面,看板化更可以让我们把现场管理的关键数据和情报集中清楚地呈现出来。
(4)汽车生产现场管理的因素有哪些扩展阅读:
所谓现场,就是指企业为顾客设计、生产、销售产品和服务以及与顾客交流的地方、现场为企业创造出附加值,是企业活动最活跃的地方。例如制造业,开发部门设计产品,生产部门制造产品,销售部门将产品销售给顾客。
⑸ 如何做好汽车生产现场质量管理
质量保证活动涉及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从产品设计开始到销售服务后的质量信息反馈为止,企业内形成一个以保证产品质量为目标的职责和方法的管理体系,称为质量保证体系,是现代质量管理的一个发展。建立这种体系的目的在于确保用户对质量的要求和消费者的利益,保证产品本身性能的可靠性、耐用性、可维修性和外观式样等。
2、质量控制:
为保证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出厂质量达到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作业技术检查和有关活动,是质量保证的基础。
美国J.M.朱兰认为,质量控制是将测量的实际质量结果与标准进行对比,并对其差异采取措施的调节管理过程。这个调节管理过程由以下一系列步骤组成:选择控制对象;选择计量单位;确定评定标准;创造一种能用度量单位来测量质量特性的仪器仪表;进行实际的测量;分析并说明实际与标准差异的原因;根据这种差异作出改进的决定并加以落实
⑹ 现场管理五大要素是什么
管理五大要素: 1、销售管理:拓展业务、争取更大的市场 2、生产管理:设计、制造“品质优良、成本低廉、交期及时”的产品 3、财务管理:供应、调度、运用所需资金,使供、销、产、业务能顺利进行 4、人事管理:培养人才,训练人才,激励人才,人才是企业最关键的因素 5、物料管理:筹备物料、节约资金、为生产服务,使产销活动顺利进行
⑺ 现场管理要注意哪些问题
现场管理包括方面
现场的安全管理、物料管理、计划管理、设备管理、工具管理、人员管理、排产管理、5S管理等等。
现场管理的六个要素即:人、机、料、法、环、测。也就是以下要介绍的5M1E分析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5M1E?
a)
人(Man):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身体状况等;
b)
机器(Machine):机器设备、测量仪器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
c)
材料(Material):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d)
方法(Method):这里包括生产工艺、设备选择、操作规程等;
e)
测量(Measurement):主要指测量时采取的方法是否标准、正确;
f)
环境(Environment):工作地的温度、湿度、照明和清洁条件等;
由于这五个因素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是M和E,所以常简称为5M1E。
1、操作人员因素(人)
主要控制措施:
(1)
生产人员符合岗位技能要求,经过相关培训考核。
(2)
对特殊工序应明确规定特殊工序操作、检验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
(3)
操作人员能严格遵守公司制度和严格按工艺文件操作,对工作和质量认真负责。
(4)
检验人员能严格按工艺规程和检验指导书进行检验,做好检验原始记录,并按规定报送。
2、机器设备因素(机)
主要控制措施有:
(1)
有完整的设备管理办法,包括设备的购置、流转、维护、保养、检定等均有明确规定。
(2)
设备管理办法各项规定均有效实施,有设备台账、设备技能档案、维修检定计划、有相关记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
(3)
生产设备、检验设备、工装工具、计量器具等均符合工艺规程要求,能满足工序能力要求,加工条件若随时间变化能及时采取调整和补偿,保证质量要求。
(4)
生产设备、检验设备、工装工具、计量器具等处于完好状态和受控状态。
3、材料因素(料)
主要控制措施有:
(1)
有明确可行的物料采购、仓储、运输、质检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
建立进料检验、入库、保管、标识、发放制度,并认真执行,严格控制质量。
(3)
转入本工序的原料或半成品,必须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4)
所加工出的半成品、成品符合质量要求,有批次或序列号标识。
(5)
对不合格品有控制办法,职责分明,能对不合格品有效隔离、标识、记录和处理。
(6)
生产物料信息管理有效,质量问题可追溯。
4、工艺方法的因素(法)
主要控制措施有:
(1)
工序流程布局科学合理,能保证产品质量满足要求。
(2)
能区分关键工序、特殊工序和一般工序,有效确立工序质量控制点,对工序和控制点能标识清楚。
(3)
有正规有效的生产管理办法、质量控制办法和工艺操作文件。
(4)
主要工序都有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操作文件对人员、工装、设备、操作方法、生产环境、过程参数等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
特殊工序的工艺规程除明确工艺参数外,还应对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法、试样的制取、工作介质、设备和环境条件等作出具体的规定。
(5)
工艺文件重要的过程参数和特性值经过工艺评定或工艺验证;特殊工序主要工艺参数的变更,必须经过充分试验验证或专家论证合格后,方可更改文件。
(6)
对每个质量控制点规定检查要点、检查方法和接收准则,并规定相关处理办法。
(7)
规定并执行工艺文件的编制、评定和审批程序,以保证生产现场所使用文件的正确、完整、统一性,工艺文件处于受控状态,现场能取得现行有效版本的工艺文件。
(8)
各项文件能严格执行,记录资料能及时按要求填报。
5、环境的因素(环)
主要控制措施有:
(1)
有生产现场环境卫生方面的管理制度。
(2)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线等符合生产技术文件要求。
(3)
生产环境中有相关安全环保设备和措施,职工健康安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4)
生产环境保持清洁、整齐、有序,无与生产无关的杂物。可借鉴5S相关要求。
(5)
材料、半成品、用具等均定置整齐存放。
(6)
相关环境记录能有效填报或取得。
6、测量的因素(测)
主要控制措施包括:
(1)确定测量任务及所要求的准确度,选择使用的、具有所需准确度和精密度能力的测试设备。
(2)定期对所有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确认、校准和调整。
(3)规定必要的校准规程。其内容包括设备类型、编号、地点、校验周期、校验方法、验收方法、验收标准,以及发生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
(4)保存校准记录。
(5)发现测量和试验设备未处于校准状态时,立即评定以前的测量和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并记入有关文件。
工序标准化对5M1E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应将工序标准化工作纳入工序质量改进的整体计划之中。在制定相关标准化要求基础上,通过工序质量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工序标准化各具体要求的执行偏差,进而采取改进措施。通过工序质量改进的持续循环,促进工序标准化的真正实现和持续改进,从而实现工序质量的持续改进。
⑻ 生产现场管理“五大要素”及“六大上目标”是什么
生产现场管理“六大要素”:1、生产人员(人) 2、设备维护和保养(机) 3、生产物料(料) 4、工序管理(法) 5、生产环境(环) 6、质量检查和反馈(测)
也就是说除了人、机、物、法、环,还有测。
生产现场管理“六大目标”:
其中,前三个目标主要是来自企业外部客户的需求,后三个目标偏重于企业内部管理。
1、质量(Quality)
主要包括产品质量和设备质量,产品质量作为顾客的主要需求,是现场管理的首要目标。产品质量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良品率、合格率、不良率、报度率等,还包括顾客抱怨次数、顾客退货次数、顾客退货金颇等。设备质量主要体现在:设备停机时间、设备停机次数等。
2、成本(Cost)
是价格的主要构成。较低的价格是企业占领市场时的一把利剑,相对低廉的成本能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所以,成本是现场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成本在生产现场主要表现为: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报废率、呆滞物料数量或金额、物料周转率等。
3、交货期(Delivery)
体现的是企业将产品制造完成后交付给客户的时间。交货期目标主妥体现在:交期达成率、延迟交期天数等。在生产现场,与交货期关系最密切的指标是生产进度。
4、生产效率(Proctivity)
是满足交货期、生产计划的重要手段,对交货期这个目标有重要的影响。生产效率同时还影响生产成本,生产效率越低,需要人员或设备的数量就越多,生产成本就越高。效率目标主要体现在:人员生产效率、设备生产效率、生产线平衡率、标准工时、工时利用率等。
5、安全(Safety)
主要是指人员的安全(而不是与机器故障、损坏相关的设备安全)。对安全的重视是以人为本的基本体现。安全指标主要包括: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班组安全活动次数等。
6、士气(Morale)
影响着企业的氛围与企业丈化,员工的归属感、凝聚力等方面与士气密切相关。主要士气指标包括:离职率、员工满意度等。
⑼ 生产现场管理的六大要素是什么
生产现场管理的六个要素即:人、机、料、法、环、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