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疫情之后,汽车行业或将发生哪些转变
鼠年的春节来得有点“突然”,因为比起往年早了一些,2019年的总结还没结束的时候,2020年的计划书就已经要收尾了。在人们忙的焦头烂额的时候,新型肺炎疫情来得更加突然,之前的癣疥之疾竟然演变成了无与伦比的超级冲击波,对经济和心理的冲击超过了17年前的非典。当然,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因之改变,如果疫情能够尽快结束,全年的经济情况依然值得期待。
首先,汽车制造企业的自动化率会加速提升。用机器代替人工是大趋势,减少人员聚集是疫情对这一趋势施加的推动力。
其次,车内空气净化系统升级战。目前,PM2.5净化、花粉过滤等功能越来越被消费者重视,但是,在这样的疫情中,这些功能还是显得鸡肋,今后,人们对更高级的空气净化功能会有较高的心理和实际需求。在这方面,反应最快的是吉利汽车,2月4日,吉利控股集团决定,由吉利汽车先期投入3.7亿元人民币,启动具备病毒防范功能的“全方位健康汽车”的研发工作。
第三,4S店模式加速转型。随着一些造车新势力直销模式的盛行,“新零售”就备受关注。这次疫情中,已经有经销商进行了微信视频看车、免费送车上门的服务。无论成绩如何,这都是一个汽车销售形式的演变方向。
疫情之下,在线一切:在线问诊、在线上课、在线办公、在线买菜……在线买车也被加速接受,毕竟汽车已经属于成熟的生活必需品而不再是奢侈品,买汽车和买手机的感觉越来越趋同。
回到当前,经销商最重要的难题就是年前的高库存还没消化、停业期间的场地人员的支出还是不小、银行贷款要还、现金流短缺……不管是政策扶持、减税、减息、银行推迟还款、主机厂暂停销量进货等考核等都是辅助手段,最重要的就是促进消费,这就又回到了如何更好的卖车上,又回到了线上卖车。
AM车镜总结
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说,产业转型升级已经在路上,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加剧了这个过程,困难超出了想象,车企洗牌也会快得出乎意料。最终的影响,取决于时间,何时回归正轨非常重要。中国加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❷ 全球汽车产业如何转型升级 电动化是中美日欧的不二选择
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深度转型期,绿色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发展进程加快,中国电动汽车发展也进入结构调整期,汽车市场正出现巨大变化。
在这个大背景下,分析与把握全球汽车市场和行业最新变革趋势,结合真实市场需求和宏观战略需求进一步思考和确认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研究中长期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讨应对当前及今后时期市场变化的行业政策和企业战略,是业界非常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2020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国际论坛上,来自中国、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等全球主要国家的产业相关人士分享了在发展电动汽车、推动零排放交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最新政策、目标与启示,使我们更全面、深入、客观了解到全球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情况及最新变革趋势。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预计2030年我国电动车产销将超过1500万辆
西班牙是欧洲第二大汽车生产国、欧洲第四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国。在未来的电动交通发展中,西班牙希望成为欧洲的代表,生产出更多低排放车辆。
据RaulBlanco介绍,西班牙致力于在2040年,也就是提前10年先于欧盟实现零排放目标。到2030年,希望有500万辆电动汽车在西班牙上路,这意味着欧盟整体汽车保有量的10%将被电动车所替换。基于此,未来4年西班牙将投入10亿欧元,用于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❸ 工信部郭守刚:十四五时期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四项重点内容
6月18日,以“新起点、新战略、新格局”为主题的2021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开幕。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十四五是我国汽车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此工信部提出四项重点内容:
一是提升全产业链水平,加快补齐芯片技术、电池电芯技术,提高产品质量;
二是锚定智能网联发展方向,推进新能源充电、换电、加氢已经网络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
三是推进汽车品牌向上,讲好中国汽车品牌新故事。
四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围绕碳中和目标,有序放开代工生产,遏制盲目投资,共同维护汽车产业链稳定。
以下为发言实录参考:
尊敬的王瑞祥会长、李峰副区长、付炳锋常务副会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大家都知道,当前全球汽车产业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革时期,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我们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汽车产品的功能由单纯的交通工具向移动储能单元、智慧数字空间扩展,电子、软件等在价值链中的占比日益提升,产业链加速向出行、物流、娱乐等后端服务领域的延伸,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产业的生态和竞争的格局正在全面的重塑。
整体来看,我国汽车产业进入自身转型升级与全球技术变革的叠加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与相关部门和行业一道,坚持不懈推动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高质量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发展势头良好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统筹、综合施策,近年来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产品性能显着提升。据统计,2020年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航里程接近400公里,较2016年提高80%以上;平均电能消耗量降至12.5千瓦时/100公里,相比2016年下降超过20%。二是配套环境日趋完善。截至今年4月,全国已累计建设充电站6.5万座、换电站644座,各类充电桩187万个,建成覆盖176个城市、超过5万公里的“十纵十横两环”高速公路快充网络。三是市场接受度越来越高。今年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6.7万辆和95万辆,同比均增长2.2倍,市场渗透率达到8.7%(5月渗透率达到10.2%),增长势头强劲。四是融合发展趋势增强。
新能源汽车是存贮和消纳可再生能源的载体,是绿色能源、智能电网、未来出行、移动通信连接的关键节点,是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加快推广应用及与能源、交通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有助于构建协同高效的“双碳”目标落实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二、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政策环境日趋完善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持续蓬勃发展,电子、信息、通信等技术与汽车产业加速融合,带有鲜明的跨界融合特征的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新时代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世界主要的汽车国家都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抢占未来发展机遇的重要战略领域,纷纷强化战略指引,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发布政策措施指南,推动道路的测试示范,努力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各大汽车企业以及科技巨头也在持续加大投入,加大跨界融合力度,加速高等级自动驾驶车辆的量产和应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在顶层设计、创新驱动、标准规范、测试应用等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搭建了多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和跨领域、跨行业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
支持上海、北京、重庆等地建设测试示范区,并积极加快通信、道路等网络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政策环境日趋完善。新车型中,已经有相当比例配备了L2级自动驾驶系统,搭载L3级车型也在特定场景得到应用。
但是也要清醒看到,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当中仍然存在关键技术创新、标准法规完善、政策环境优化、商业模式探索等方面不足的问题,需要花大力气推动解决。
纵观全球,在经济发达国家的产业体系中,汽车工业一直是关系国家命脉的产业。在我国,汽车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是产值最大、产业链最长、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
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我国建成了种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企业研发能力明显增强,产品质量水平稳步提高,并在2009年以来一直位居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发展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这其中既有中国品牌企业的不懈努力,也离不开外资品牌、合资品牌企业的重要贡献。
客观地看,中国品牌汽车的性能、品质等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品牌溢价和盈利能力与合资品牌相比依然有不小差距,近年来市场份额也出现了一定下降。希望未来抓好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变革机遇,加大创新投入,加快转型步伐,加强涵盖研发、制造、售后等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控体系建设,切实提升产品品质和安全可靠水平。
“十四五”是我国汽车产业趁势而上、加快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我国汽车产业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我们推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坚持扩大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不会改变。
我们一定要紧抓难得的发展机遇,立足新起点,贯彻新战略,构建新格局,以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为基本前提,统筹发展与安全,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创新能力,加快汽车强国的建设步伐。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让我们携手同心、攻坚克难,汇聚起建设汽车强国的磅礴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我们汽车人的新的更大贡献。
❹ 补链/强链/固链 汽车业转型“三重奏”
[汽车之家?行业]??2020年是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年份。一场疫情让平稳岁月里看似完善的汽车供应链体系变得千疮百孔,叠加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汽车产业链遇到了新风险,造成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同时,中国汽车供应链大而不强、存在短板以及“卡脖子”问题,在此次疫情下被凸显和放大。全球汽车产业供应链区域化将被重塑,这倒逼中国汽车产业必须解决供应链安全问题。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珠海英博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宏鑫,他指出,“产业链要健全,做到可控就行,并不是什么都要自己干,可以将供应链做个‘备份’,自己什么都干,会因为成本太高而把自己做死。”
作为全球零部件巨头,博世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值得国内零部件企业学习。“过去二三十年,汽车供应链的背后逻辑有两点:一是全球化生产,二是以精益生产为导向的成本控制。”博世亚太区企业传播与政府事务副总裁蒋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疫情后,大家是否会愿意牺牲一些成本,打造更多的一些安全系数,能使供应链更稳定,我觉得这是可能发生的,但时间可能需要3-5年。”
■结语:
目前来看,虽然依然有潜在危机存在,但整个汽车产业链正努力摆脱疫情阴霾,逐渐向好发展。当前汽车产业的“整零”关系正处于深度重塑的最佳窗口期,大浪淘沙后留下的零部件企业一定是更有实力的,也一定会更受整车企业倚重。
对于国内汽车行业来说,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加快高附加值零部件产业链向国内转移的速度,提升零部件供应安全,让中国汽车产业链做到大而强,或是所有人的课题。(文/汽车之家彭斐)
❺ 国内外企业的汽车业务转型主要是从什么方面进行研究的
“马克思认为,分工对于社会生产力的改善不仅体现在量的意义上,更重要的是还带来了质的飞跃”。分工协作可以提升整个产业的总体效率和发展水平,提升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就是在一个区域内各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分工与协作。因此,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对于提高东北地区汽车产业的生产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东北地区汽车产业具备了产业集群式发展的雏形,但距离真正发展成为汽车产业集群还存在一定差距。首先,东北地区各省都在大力扶持汽车产业,出台了多项措施助力汽车产业,但不同省份之间缺少合作,整个东北地区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整体。其次,东北地区汽车产业核心企业并没有发挥出其核心引领作用。最后,各地不同品牌汽车企业之间也各自为营,缺少合作,无法集中整个地区的优势资源形成合力。东北地区推进汽车产业集群式发展任重道远。
推进东北地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东北地区各省应尽快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三省合力共同整合发展资源,主要包括技术资源、教育资源和信息资源,共建技术研发合作新平台,共同推进区域内汽车产业创新升级。第二,区域内核心企业要发挥出引领辐射作用,带头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为其周围附属的零部件配套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从而壮大零部件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的聚集度。
第三,加强上下游产业全面协调发展,使产业集群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鼓励区域内各企业间相互合作,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合作体制机制,加快汽车物流、汽车金融等相关服务业协调发展,共同推动东北地区汽车产业集群升级发展。东北地区应建立以一汽集团为核心,华晨宝马集团和沃尔沃汽车为两翼的立足东北、面向全球的汽车产业集群,加快全产业链建设,推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发展理论提到产业转型升级最重要的就是通过科技创新带来技术进步。只有大力鼓励科技创新,创造出新的生产工具,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才能推动生产方式变革,促进生产力快速增长,推动产业向更高阶段迈进。根据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可以得知,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就是通过科技创新和组织创新,优化生产技术提升劳动生产率。
由于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相互制约并且按比例发展的关系,汽车产业的扩大再生产可以提升第二部类生活消费品的产量,第二部类生活消费品产量的提高又会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因此,通过技术创新增强汽车质量的同时对产量的提升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开放后东北地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本地汽车厂商与国际汽车巨头创办合资企业。国际汽车巨头带来了先进的汽车生产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东北地区汽车厂商抓住机遇,与大众、宝马、马自达等国际汽车巨头积极合作,靠技术引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要想使汽车产业由大变强,仅仅依靠技术引进是无法实现的,必须要大力鼓励科技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建完全自主的研发中心,独立自主的研发新产品、新技。
第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应扩大自己的视野,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规划,立足全球重新组建自己的研发机构,紧跟国际汽车产业发展前沿,与国内外相关企业、机构开展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引进汽车专业技术人才,创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自主研发制造体系,开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汽车生产制造技术,努力促使一汽集团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成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研发机构。
第二,加大资金支持。建立自主研发体系,实现技术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依靠企业每年的研发资金无法支撑起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需要地方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和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为实现技术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第三,强化产学研创新合作平台。联合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协作协同创新,创建区域性的合作创新平台,推动汽车产业科技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升整个汽车产业的创新能力。
第四,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建立高层次的汽车人才培养基地,共同培养汽车专业人才,同时要给企业中的人才提供进一步专业技能培训和接受专业教育培养的机会,提升其专业素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指出需要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来引导企业优化供给侧的动力结构,利用创新来消化结构性的过剩产能,同时还主张通过合理的政策来引导和培育创新主体,推动科学技术创新。
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技术创新以及市场资源整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顺利实现东北地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东北地区各级应根据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发展政策,推进本地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为实现新一轮东北地区全面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出台合适的产业政策。东北地区各省出台过一些与汽车产业相关的政策,但大多数产业政策只停留在宏观层面,并且各产业政策之间缺乏关联,很难落实到位。应牢牢把握汽车产业发展前沿,制定出适合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采取各项优惠政策、筹集资金支持本地区整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配套企业创新发展,吸引更多优秀的企业落户东北,做大做强本地区汽车产业。
第二,组建统一的汽车行业管理机构。虽然东北地区各省都在大力扶持汽车产业,但是区域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难以形成合力。东北地区各省之间应该加强交流合作,共同组建一个具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管理机构,统筹领导整个地区汽车产业的发展。
第三,加快推进国企改革。东北地区汽车产业的核心企业是以一汽集团为首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受限于体制的影响,市场化改革缓慢,创新能力不足,缺乏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但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最大的资源和优势都在国企。因此,必须加快东北地区大型国有企业所有制形式改革,通过变革生产关系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释放国有企业活力。
同时还需要制定和完善国企干部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推进国有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第四,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合理完善的基础设施,各地要完善汽车产业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为本地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基本的支持。第五,各地要致力于改善地区生活质量。需要重点关注本地区健康、教育、休闲、汽车工业、能源、交通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打造吸引创新型人才和企业的城市环境。
在马克思看来,分工协作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创造出更先进的生产劳动工具,提升全产业的总体效率和发展水平,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进入到21世纪后,汽车产业越来越依靠其他相关行业的支持,相关行业的合作伙伴融入到汽车行业会给汽车产业带来更多的技术支撑和资金支持,不同产业相互融合,将会加速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不同行业跨界融合是第二产业发展的大趋势,5G移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汽车产业,汽车服务业也将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成熟,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已经开始,行驶过程中车辆的辅助驾驶能力、车机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以及车辆的主动安全配置将成为消费者购买汽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以一汽集团为首的东北地区汽车产业在这些方面发展相对落后,东北地区整车制造企业应与掌握辅助驾驶技术的企业以及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大型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造出具有高级别辅助驾驶能力、高性能、高安全性的智能汽车。加快汽车服务行业的发展,提升服务水平有利于东北地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整车生产企业需要联合汽车4S店制定合理有效的销售策略,对销售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提升汽车销售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改变东北地区自主品牌汽车在消费者心中的传统印象,提升品牌的口碑和认可度,达到提升汽车销量的目的,为东北地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0世纪50年代初,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工建设,它是新成立后创建的第一个汽车制造工厂,被誉为“新汽车工业的摇篮”。开放后,一汽集团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通过与丰田、大众、奥迪、马自达等国际汽车巨头合资办厂,快速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龙头企业。
在一汽集团的带动下,东北地区发展成为以吉林为“主体”,以辽宁、黑龙江为“两翼”的汽车产业集群。近年来东北地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放缓,逐步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新常态压力下,东北地区汽车产业出现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整车制造企业发展放缓、零部件配套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亟须探索出适合本地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对东北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以政治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当前东北地区汽车产业具有的工业产业链、较为先进的整车生产水平、专业的人才培养基地等发展优势;同时也面临着诸如技术创新能力较弱、零部件配套能力不足、整车制造企业发展放缓等不足之处。因此,东北地区汽车生产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既要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又要努力克服困难,从而提高竞争能力,促进产业的转型和发展。
第二,通过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东北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东北地区汽车产业转型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通过分析国内外其他地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为加快东北地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参考。第三,为应对汽车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东北地区汽车产业应采取以下发展路径:一是推动汽车产业集群升级发展;二是促进汽车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三是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展;四是融合优势资源跨界联合发展。
总之,研究也只是新时代条件下对东北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状况的初步探索,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还需仔细打磨,有待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本人今后仍会关注东北地区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研究。最后,也真诚希望本研究能够对东北地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对东北地区全面振兴有所帮助。
❻ 汽车产业如何加快转型升级
最近两年,中国汽车业发展迅速,去年汽车产销双超1800万辆,然而出口量仅有54.49万辆,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例比较低。前瞻产业研究院专家建议制定中国汽车“走出去”的国家战略,为打响“中国车”品牌营造产业政策环境。
在中国从汽车大国成为汽车强国的道路上要做的事情很多,扩大出口和加强国际化发展是必须弥补的短板。因为成为汽车强国就代表着中国的汽车能够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走得成功,在全球的市场上建立知名的品牌。
国际化已经成为自主品牌实现真正“走出去”,在全球打响“中国车”品牌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发展积累,我国汽车产业已具备了开始打造“中国车”品牌、向国际化发展大踏步迈进的基本前提。打响“中国车”品牌,除了自主品牌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品质水平,扎扎实实进行品牌市场服务体系的建设,还需要国家从产业政策引导和配套环境建设方面,给予企业以方向上的指导和对应的鼓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