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研发20载,比亚迪刀片电池斩获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
天下苦电池问题久矣。
续航里程和安全性一直是很多车企的一块心病,业界陷入了对“续航里程”的攀比,三元锂电池因能量密度高于磷酸铁锂电池而受到追捧,却因天生热稳定性差,屡屡发生意外,新能源乘用车的安全口碑则因此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于是乎比亚迪刀片电池横空出世,打破传统电池系统的模组概念,对新能源 汽车 行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9月29日的2020年世界新能源 汽车 大会上,“高集成刀片动力电池技术”被授予“全球新能源 汽车 创新技术”大奖。刀片电池由弗迪电池有限公司研发生产,此次从56项技术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年度7项“创新技术”之一。
刀片电池顾名思义外形神似刀片,长宽比为10:1、厚度为0.3mm,超长超薄,是磷酸铁锂电池的最新一代产品。
根据资料来看,刀片电池是基于磷酸铁锂电池的升级,具备更高的安全性,热失控温度更高。同时极大地提升了电池包的体积利用率,体积能量密度提升超过50%。如此一来就解决了磷酸铁锂电池体积比能量密度偏低的问题,续航能力也得到提升。
在今年的刀片电池发布会上,比亚迪集团副总裁兼弗迪电池董事长何龙表示:“几乎你能想到的所有 汽车 品牌,都在和我们探讨基于刀片电池技术的合作方案,相信大家很快就能看到、听到刀片电池更多精彩的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刀片电池来自弗迪电池超级工厂,而它就是比亚迪新成立的专注新能源 汽车 零部件业务的子公司。其前身是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早在1998年就已成立。在电池领域具备100%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产品覆盖消费类3C电池、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梯次利用等领域,应用领域涉及IT、 汽车 、新能源、轻轨交通等。
位于重庆璧山区的弗迪电池工厂是目前刀片电池唯一的生产基地,工厂总投资100亿元,规划年产能达20GWH。
刀片电池在生产环境上的要求极为苛刻,为了最大程度降低电池的短路率,他们提出了一个粉尘分级管控的概念,达到了与液晶屏生产车间相同的标准。在一些关键工序上,能够做到一立方米空间内,5微米(头发丝1/20粗细)的颗粒不超过29个。
严苛的环境和条件,只是确保刀片电池高安全性的“基础”。刀片电池生产过程中的配料、涂布、辊压、检测等其他工艺都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例如,配料系统的精度在0.2%以内;双面同时涂布,涂布最大宽度达1300mm、单位面积涂敷重量偏差小于1%……
遍布生产车间、工序、条线的高精度传感器,数以百计的机器人,使得厂房设备硬件的自动化,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信息化,控制层面的智能化成为刀片电池生产高效、品质稳定的最强“后盾”。
安全,始终是新能源 汽车 绕不开的话题。也正是基于对安全的重视,即便在三元锂电池被广泛推崇的市场环境下,比亚迪也从未放弃对磷酸铁锂电池的研发。
刀片电池凝结了比亚迪在动力电池领域近20年的研发和应用经验,集成了比亚迪从电池的原材料制取、到动力电池包制造的全产业链优势。与传统电池系统40%的体积效率相比,体积集成效率提升50%,使得搭载磷酸铁锂体系的纯电动 汽车 续航里程达到600km以上。
在今年3月,刀片电池顺利通过了“针刺测试”——在动力电池界,通过这一安全测试的难度堪比登顶珠穆朗玛峰。将“安全”二字放在首位,是比亚迪不变的初心。刀片电池终结了新能源 汽车 安全痛点,重新了定义新能源 汽车 的安全标准。
比亚迪搭载刀片电池的车型,包括比亚迪汉EV、2021款唐EV。不得不说,刀片电池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不错,比如续航。汉EV的续航里程605km,而SUV车型的2021款唐EV达到了565km的续航里程,这在目前的电动 汽车 领域已经超过很多车型了。
此外,在今年成都车展亮相的全新比亚迪宋PLUS EV也搭载刀片电池,并推出推出NEDC 405km和505km两种续航版本,预计年底上市发售。
消费者面对购买电动 汽车 ,最看重的一部分还是电池。而刀片电池推出将让电动 汽车 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让里程焦虑得到释放,也解除新能源车安全痛点。相信这让很多还在犹豫买不买电动 汽车 的人都能下定决心了,毕竟对于新能源出行工具来说,安全和里程才是最重要的。
㈡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怎么样真的没有危险性吗
我们能够看到当前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主要性能优势对比于市场同类型的电池而言,就在于可靠性稳定性和持久性。可靠性体现在它的针刺测试过程中表现出的优良性能,很多人对于磷酸铁锂电池的看法都是续航差,比如一辆同样装着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和一辆装着三元锂电池的车,三元锂电池的车辆能够跑得更远,那么自然而然就会趋于三元锂电池,而比亚迪刀片电池则是打破了市场。
比亚迪刀片电池则通过避免了这些风险,比亚迪本身在技术和研发上的能力毋庸置疑,此次经过的测试也好,各方面的表现也罢都足以表明这才是市面上电动汽车应该具备的动力电池,而不仅仅只是一个过渡的产品。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任何伟大的公司能够长久成功在历史上留下伟绩不会靠单单一项技术或一种产品,而是靠其源源不断得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