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格局、渗透率
行业概况
1、定义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集合。
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行业发展历程
“八五”期间,政府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
行业政策背景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着提高。
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事件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
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
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
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亦较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其中不乏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等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有亚星客车(600213.SH)等上市企业,安徽省有蔚来-SW(09866.HK)、江淮汽车(600418.SH)、安凯客车(000868.SZ)、汉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
2、企业竞争格局
依据乘联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58.4万辆;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实现零售销量43.11万辆;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中国,实现零售销量32.07万辆,其他企业排名如下: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⑵ 为什么那么多人不看好新能源汽车
现在好多人,不看好新能源 汽车 ,其实是不看好,新能源电动车。但新能源 汽车 ,不单指电动车。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
太阳能、风能、氢能、水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而最被大家看好的是氢能源 汽车 。
新能源最大的特点:“环保、可供永续利用”
1、现在我们看一下,新能源电动车,符合不符合,新能源的特点。
你先别着急喷我,说:“能源电动车肯定符合新能源的特点,否则叫什么新能源。”
用现在的环境看来,新能源电动车肯定环保,没有尾气排放,不会污染环境。但新能源电动车的电池,一般情况,8年10万公里,或10年20万公里,就需要更换电池。
新能源电动车最核心的就是电池。而当车主8年-10年,需要换电池时候,这些电池要怎么处理?
国家现在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决绝方案。也没有一个专业的,能回收电池的企业。如果没有一个专业、环保的办法处理这些电池。那么电池的危害,大家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已经讲过了吧。
所以新能源电动车,按长远的眼光来看,其实未必环保。当然国家也在努力解决这些事。
2、再说一下电动车主最关心的问题,换一组电动车的电池需要多少钱。
就目前的市场行情,按照帝豪EV450来算,换一块电池差不多要8万块钱左右。而像特斯拉这种就更贵了,差不多要12万到15万一块,至少要12万,你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如果你是车主,你怎么选!是换电池还是直接换车。
3、新能源电动车,目前的事故率有点多,而且都是严重的事故。
新能源电动车,做工不好、噪音大、有异响等这些小问题,都好意思提了,现在的人也不放在心上了。新能源电动车现在出的事故,都有什么?电动车刹车失灵、电动车电池起火。这些事故可都是要人命的啊!
4、新能源电动车充电难问题。
新能源电动车,现在不断增加续航里程,来减少人们的出行焦虑,其实大家更焦虑的是充电难的问题。电动车越来越多,而充电桩配置不够。充电时间长,车多需要排队。而且充电要分“闲忙时”,“忙时”充电的电费会比较贵。没有配充电桩的社区,通常情况下,找不属于自己的合适充电位置。
新能源电动车虽然,有好多人不看好。但它还是目前的主流形式,而且以后新能源电动车的趋势会越来越好,因为国家在不断扶持,配套设施在不断完善。当然,这是在氢能源没有重大技术突破的情况下。
⑶ 新能源汽车的行情不过是“碳中和”的十分之一
当下的风口概念“碳中和”其实相对而言,这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概念,真正引起市场重视还是去年底的中央经济会议里提出了“碳中和,碳达峰”这些新名词。那么这个概念本身的定义其实不难理解,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但是想要把握好这个风口我们还要搞明白以下这些问题。
1. 为什么要实现碳中和?
前段时间美国多州遭遇罕见的极寒天气,大部分地区停电,甚至有人被冻死;就在前几天北京还被沙尘暴所笼罩着,这个城市一幅末日景象 ……….
我们能发现这些极端天气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造成极端天气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是有一种情况我们可能早已耳熟能详,那就是全球变暖。造成全球变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碳排放,比如说像化石燃料就是最大的碳排放来源。
对此达成一致意见之后,世界各国开始制定相关的政策,不论从体量还是时间来看,我国都面临着较为紧迫的任务。首先我国是全球的碳排放大国,既然是“世界工厂”这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比如2019年的时候我国的碳排放就几乎占到全世界的三分之一。第二我国政府制定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任务目标。相比较于其它主要国家制定的目标而言,我们给自己的要求还是挺高的,比如美日等国早已在2013年之前就实现了碳达峰,接下来要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2. 如何实现碳中和?
(1) 替代能源
前面已经提到发电是最大的碳排放来源,所以接下来的重点肯定要在电力上面下功夫。目前像光伏,风电,水电,核电都是重要的新能源发电方式,比如去年我国的风电和太阳能装机量基本上实现翻番。除此以外,垃圾焚烧也是一个重要的“减碳”方式,要知道垃圾填埋产生的甲烷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2倍。
(2) 能源使用
化工,钢铁,有色这些行业都是碳排放的“大户”,所以政策的发力点也在于针对这些行业。其实15年的供给侧改革已经出清了一大部分行业产能,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利好的肯定是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帮助这些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相关公司也会受益,比如生产相关环保设备的公司和提供环保方案的公司。除此之外,碳排放的大户还有建筑行业和交运行业。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绿色节能新材料会应用到建筑行业当中,至于交运行业我就不多说了,过不了几年你就会发现马路上跑的都是新能源 汽车 了。
(3) 能源回收
这里面主要分为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没有想到吧,垃圾分类也是在做碳中和。预计未来这两者之间会形成紧密的联动关系,可回收的垃圾处理后循环利用,这个细分板块主要是固废处理和回收的企业。
(4) 碳排放权交易
简单地说就是碳交易,比如前段时间特斯拉就通过售卖碳排放额度而获利14亿美元。那么碳交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既然各国制定了碳中和,碳达峰的时间表,那么国家就会把具体的减排任务分解布置给每一家企业。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甲企业一年有15万吨的碳排放,但是国家给他的额度是只能排放10万吨,那怎么办呢?刚好这里还有一个企业乙,国家给他的排放额度同样也是每年10万吨,但实际上他一年只排放5万吨,那么多出来的5万吨不用也是浪费,所以这时他就可以卖给额度不够的甲企业,那么这个过程就是碳交易。
综上所述,希望通过以上的分析解读能帮你把握住此次碳中和的 历史 行情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