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主流品牌最快车型榜单 连红旗都进2s了
福特Mustang Shelby GT500 零百加速3s
野马,这个名字实在是容易让爱车的人产生联想,某中国自主品牌借着这个名字“粗制滥造”了一大堆廉价的“工业垃圾”,以至于大家谈及正统的福特野马,都得亲切地中英结合——福特Mustang。这匹纯种野马作为美国的另一国宝级超跑,可不是那么好驯服的。
2019年北美车展,福特亮相了史上最强车型Mustang Shelby GT500,搭载一颗十字曲轴5.2升机械增压V8发动机,最大功率567kW(771PS),峰值扭矩847N·m,传动匹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百公里加速3s,0-400m加速也将不超过11s,最高车速被限制在290km/h。这样的动力表现已经不能简单地用粗暴来形容了,笔者只想说,这才是属于美式肌肉车的终极信仰。
为了适应这台暴力机器,Mustang Shelby GT500整个前格栅开口造型相比GT350增加了50%,填充了6个热交换器,冷却气流增加50%以上,尾部不止延续了GT4的碳纤维扰流板,三角形的扩散器也能进一步减少尾部上升气流。
在美国性能肌肉车的“野生动物园”中,有变形金刚“大黄蜂”科迈罗 ZL1,有福特“眼镜蛇”野马谢尔比,还有道奇“蝰蛇”等等,它们无一例外都将家族旗下最强大的V8发动机塞进发动机舱中,再加入一颗机械增压器,一个中冷器,很直给地将性能展现给每个试图征服它们的驾驶者。但丛林凶险,大家适可而止。
奥迪R8 V10 Performance零百加速3.1s
有人说,奥迪车主的标配是后备箱的两桶机油,尤其是跑高速,后备箱里没备上几桶机油总觉得心里不踏实。虽然段子略微夸张,但烧机油没得抵赖,根源在于大众那台早期的EA88的2.0T发动机,奥迪可真是帮大众背了个大锅。千万不要以为所有奥迪都是A6L,也千万不要不把R8不当超跑,不服的可以先和R8 V10 Performance蹦个04试试,当然记得要在赛道上。
在奔驰、宝马都已经在性能旗舰上换用双涡轮增压的时代,奥迪这个“固执的老古董”仍在坚守自吸发动机。早在2015年奥迪R8换代的时候,网络上关于它将换用2.9T V6发动机的传言满天飞,所幸,5.2升V10并未消亡。奥迪R8总共10个不带T的尊严性价比还是很高的,毕竟三缸混动“超跑” 宝马i8 也是这个价。
数据奉上,奥迪R8 V10 Performance Quattro最大功率456kW(620PS)、峰值扭矩580N·m,匹配7挡双离合变速箱,百公里加速3.1秒或3.2秒(敞篷版),极速达到331 km / h,这款源自于 兰博基尼 的发动机一如既往没有让人失望。
在这看到奥迪R8性能版竟然还能跑进3.2s,笔者真是热泪盈眶。这样的数据表现和对手比孰强孰弱已经不重要了,V10自吸的美妙轰鸣声足矣让你忘记一切烦恼。但曲至终章总是让人难过的,奥迪官方早就表示下一代R8将换用带T的发动机并可能增加额外的电机。这代R8是奥迪在自吸时代最后的辉煌了,我们且看且珍惜。
宝马M8 Gran Coupe雷霆版 零百加速3.2s
加速排行榜,宝马M部门怎么能缺席。但笔者感觉宝马似乎有些懈怠了,从自吸时代过渡到涡轮时代之后,宝马似乎是越大的车性能才越爆炸。这不,宝马高性能家族旗舰目前隶属于宝马M8 Gran Coupe,一款四门轿跑车型,本应该让车主舒舒服服带着家人享受愉快的假期,却被“硬塞”进了一颗强大的心脏,自此,追求速度也成了它的使命。
宝马M8 Gran Coupe雷霆版搭载4.4T双涡轮增压V8发动机,最大功率459kW(625PS),峰值扭矩750N·m,匹配8速Steptronic变速箱百公里加速达到3.2s,当之无愧登顶家族性能榜首。
别担心宝马M8 Gran Coupe在性能被加强后性价比丢失的问题,综合其219.8万元的售价来看,相当于每一匹马力仅需3500元,这和 保时捷918 Spyder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从外观来看,宝马M8 Gran Coupe 雷霆版依旧优雅至极,连全副武装的M运动套件在它身上都带不起一点凶狠的气质。虽然它的动力足够爆炸,但它真的适合下赛道极速狂飙吗?笔者认为,选择M8 Gran Coupe 雷霆版的用户还是应该还原它优雅的本性,偶尔需要燥起来的时候,调至运动模式,深踩一脚油门,直接成为路上的焦点。
雷克萨斯LFA 零百加速3.7s
在豪华品牌的竞争中, 雷克萨斯 似乎是完全放弃了对于性能的挣扎,它竟然让ES 200的加速慢至10s开外,再美其名曰舒适、经济,实在令人费解。而到了家族旗舰LS,大家讨论更多的也不是它动力系统如何,而是诸如门把手又运用了何种特殊的工艺。雷克萨斯如今真是迷之操作,要知道,曾经雷克萨斯的超级跑车可是日系仅次于战神GT-R的存在。
从2002年开始,雷克萨斯工程师们决定上马一款超级跑车,这一研发就是八年之久。我们先来看动力呈现,雷克萨斯LFA搭载了一台雷克萨斯与雅马哈一起精心打造的名为1LR-GUE 的4.8升V10发动机,最大功率412kW(560PS),峰值扭矩480N·m,匹配一台序列式变速箱,百公里加速达到了3.7s。
这款发动机貌似十分“路人”,但它可是日本汽车史上第一款搭载于乘用车上的V10发动机以及输出超过500马力的发动机。在布局上,72度的V型夹角设计使得两边气缸点火的力量可以实现平衡,从而省却平衡曲轴,让它的重量等同于一台V6发动机。最可怕的是,它的红线转速达到了9000rpm,并且只需0.6秒即可将转速拉至红线区,这意味着LFA可以在任何挡位、任何转速都可以获得强劲的动力。
与此同时,工程师为LF-A研制了以65%的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和35%的铝合金材料构成的副车架,比全铝制车架减重超过100kg,同时也更坚固。
从问世到停产,雷克萨斯LFA仅仅生产了500台,这之后雷克萨斯也没有再在传统燃油发动机上有所发力,而是转攻新能源。在性能上我们不能说它惊为天人,但如果从艺术品的角度来说,存世的LFA绝对价值连城。
凯迪拉克CTS -V 零百加速3.8s
大家是不是十分惊讶 凯迪拉克 的性能排行竟然在雷克萨斯之下,要知道现在的二线豪华品牌这哥俩一个专攻动力,一个专攻舒适,早就泾渭分明,个中缘由全得赖通用集团没有给凯迪拉克专门研制一款像样的发动机。
现在凯迪拉克的性能王者还隶属于2015年发布的CTS-V,凯迪拉克直接给它塞下了 克尔维特 C7 Z06那台代号为LT4的6.2升 V8机械增压发动机,只不过调校略有不同,最大输出功率477kW(649PS),峰值扭矩855N·m,0-100km/h加速时间约3.7s,怎么看怎么都像凯迪拉克极其“应付”地造出了一台性能旗舰。
当然,凯迪拉克自身还是有一些性能的底蕴在,CTS-V采用了MRC电磁悬挂系统,分装在四个车轮上的感应装置能随时根据路面信息调节最合适的避震状态,前后轮所配备的SLA独立悬挂也是经过专门调校匹配的,真上了赛道,它绝对不怂。
在上世纪50年代伴随美国的登月计划,凯迪拉克顺势推出的“火箭车”Series火遍全球,但它8.2升V8发动机区区190马力的动力输出实在是“不堪入目”,百公里油耗更是达到接近30升。这么看来凯迪拉克在自己的性能旗舰直接共享通用集团内部发动机还真是个明智之举,至少单比直线,四门轿车能赢过它的屈指可数。
比亚迪汉 EV 四驱高性能旗舰版 零百加速3.9s
放在一两年前,如果要给一个品牌定价,很多人给予比亚迪可能都超不过十五万。换句话说,超过十五万压根不会考虑比亚迪的车型。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燃油车时代比亚迪不断地模仿复制丰田,发动机技术又十分落后,给自己挖下了深坑。曾经有到访比亚迪工厂的朋友调侃道:“走进工厂的停车场就感觉自己进了十年前的丰田汽车展销会。”
幸运的是,比亚迪跟特斯拉一样,踩准了新能源的浪潮,赢来了脱胎换骨的重生。
既然是性能排行,我们还是从引擎盖下看起。比亚迪 汉 ( 查成交价 | 车型详解 ) EV四驱高性能旗舰版搭载了前后双永磁同步电机,电机总功率363kW(494N·m),总扭矩680N·m,匹配固定齿比单速变速箱,0-100km/h加速3.9s。动力电池组容量为76.9kWh,工信部续航里程550km。
全部数据看完,大家还认为比亚迪不值十五万吗?它可是唯一上榜的量产自主品牌车型,其性能实力毋庸置疑。当然,除了性能肯定还不够,“刀片电池”、“超长续航”、“大气豪华”,比亚迪汉 EV一下子让自己的Level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凯迪拉克和比亚迪在这个性能榜上的前后对比十分有趣,一个是最传统大排量燃油发动机,一个是新时代的电动力,就好像一个泰拳选手对上了一个太极大师,泰拳选手满身肌肉,而太极大师却是温文尔雅,二者在未来的性能比拼中究竟谁胜谁负呢?我们交给时间决定。
展开余下全文(1/3) 2 百公里加速3s俱乐部 回顶部
福特Mustang Shelby GT500 零百加速3s
野马,这个名字实在是容易让爱车的人产生联想,某中国自主品牌借着这个名字“粗制滥造”了一大堆廉价的“工业垃圾”,以至于大家谈及正统的福特野马,都得亲切地中英结合——福特Mustang。这匹纯种野马作为美国的另一国宝级超跑,可不是那么好驯服的。
2019年北美车展,福特亮相了史上最强车型Mustang Shelby GT500,搭载一颗十字曲轴5.2升机械增压V8发动机,最大功率567kW(771PS),峰值扭矩847N·m,传动匹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百公里加速3s,0-400m加速也将不超过11s,最高车速被限制在290km/h。这样的动力表现已经不能简单地用粗暴来形容了,笔者只想说,这才是属于美式肌肉车的终极信仰。
为了适应这台暴力机器,Mustang Shelby GT500整个前格栅开口造型相比GT350增加了50%,填充了6个热交换器,冷却气流增加50%以上,尾部不止延续了GT4的碳纤维扰流板,三角形的扩散器也能进一步减少尾部上升气流。
在美国性能肌肉车的“野生动物园”中,有变形金刚“大黄蜂”科迈罗 ZL1,有福特“眼镜蛇”野马谢尔比,还有道奇“蝰蛇”等等,它们无一例外都将家族旗下最强大的V8发动机塞进发动机舱中,再加入一颗机械增压器,一个中冷器,很直给地将性能展现给每个试图征服它们的驾驶者。但丛林凶险,大家适可而止。
奥迪R8 V10 Performance零百加速3.1s
有人说,奥迪车主的标配是后备箱的两桶机油,尤其是跑高速,后备箱里没备上几桶机油总觉得心里不踏实。虽然段子略微夸张,但烧机油没得抵赖,根源在于大众那台早期的EA88的2.0T发动机,奥迪可真是帮大众背了个大锅。千万不要以为所有奥迪都是A6L,也千万不要不把R8不当超跑,不服的可以先和R8 V10 Performance蹦个04试试,当然记得要在赛道上。
在奔驰、宝马都已经在性能旗舰上换用双涡轮增压的时代,奥迪这个“固执的老古董”仍在坚守自吸发动机。早在2015年奥迪R8换代的时候,网络上关于它将换用2.9T V6发动机的传言满天飞,所幸,5.2升V10并未消亡。奥迪R8总共10个不带T的尊严性价比还是很高的,毕竟三缸混动“超跑” 宝马i8 也是这个价。
数据奉上,奥迪R8 V10 Performance Quattro最大功率456kW(620PS)、峰值扭矩580N·m,匹配7挡双离合变速箱,百公里加速3.1秒或3.2秒(敞篷版),极速达到331 km / h,这款源自于 兰博基尼 的发动机一如既往没有让人失望。
在这看到奥迪R8性能版竟然还能跑进3.2s,笔者真是热泪盈眶。这样的数据表现和对手比孰强孰弱已经不重要了,V10自吸的美妙轰鸣声足矣让你忘记一切烦恼。但曲至终章总是让人难过的,奥迪官方早就表示下一代R8将换用带T的发动机并可能增加额外的电机。这代R8是奥迪在自吸时代最后的辉煌了,我们且看且珍惜。
宝马M8 Gran Coupe雷霆版 零百加速3.2s
加速排行榜,宝马M部门怎么能缺席。但笔者感觉宝马似乎有些懈怠了,从自吸时代过渡到涡轮时代之后,宝马似乎是越大的车性能才越爆炸。这不,宝马高性能家族旗舰目前隶属于宝马M8 Gran Coupe,一款四门轿跑车型,本应该让车主舒舒服服带着家人享受愉快的假期,却被“硬塞”进了一颗强大的心脏,自此,追求速度也成了它的使命。
宝马M8 Gran Coupe雷霆版搭载4.4T双涡轮增压V8发动机,最大功率459kW(625PS),峰值扭矩750N·m,匹配8速Steptronic变速箱百公里加速达到3.2s,当之无愧登顶家族性能榜首。
别担心宝马M8 Gran Coupe在性能被加强后性价比丢失的问题,综合其219.8万元的售价来看,相当于每一匹马力仅需3500元,这和 保时捷918 Spyder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从外观来看,宝马M8 Gran Coupe 雷霆版依旧优雅至极,连全副武装的M运动套件在它身上都带不起一点凶狠的气质。虽然它的动力足够爆炸,但它真的适合下赛道极速狂飙吗?笔者认为,选择M8 Gran Coupe 雷霆版的用户还是应该还原它优雅的本性,偶尔需要燥起来的时候,调至运动模式,深踩一脚油门,直接成为路上的焦点。
雷克萨斯LFA 零百加速3.7s
在豪华品牌的竞争中, 雷克萨斯 似乎是完全放弃了对于性能的挣扎,它竟然让ES 200的加速慢至10s开外,再美其名曰舒适、经济,实在令人费解。而到了家族旗舰LS,大家讨论更多的也不是它动力系统如何,而是诸如门把手又运用了何种特殊的工艺。雷克萨斯如今真是迷之操作,要知道,曾经雷克萨斯的超级跑车可是日系仅次于战神GT-R的存在。
从2002年开始,雷克萨斯工程师们决定上马一款超级跑车,这一研发就是八年之久。我们先来看动力呈现,雷克萨斯LFA搭载了一台雷克萨斯与雅马哈一起精心打造的名为1LR-GUE 的4.8升V10发动机,最大功率412kW(560PS),峰值扭矩480N·m,匹配一台序列式变速箱,百公里加速达到了3.7s。
这款发动机貌似十分“路人”,但它可是日本汽车史上第一款搭载于乘用车上的V10发动机以及输出超过500马力的发动机。在布局上,72度的V型夹角设计使得两边气缸点火的力量可以实现平衡,从而省却平衡曲轴,让它的重量等同于一台V6发动机。最可怕的是,它的红线转速达到了9000rpm,并且只需0.6秒即可将转速拉至红线区,这意味着LFA可以在任何挡位、任何转速都可以获得强劲的动力。
与此同时,工程师为LF-A研制了以65%的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和35%的铝合金材料构成的副车架,比全铝制车架减重超过100kg,同时也更坚固。
从问世到停产,雷克萨斯LFA仅仅生产了500台,这之后雷克萨斯也没有再在传统燃油发动机上有所发力,而是转攻新能源。在性能上我们不能说它惊为天人,但如果从艺术品的角度来说,存世的LFA绝对价值连城。
凯迪拉克CTS -V 零百加速3.8s
大家是不是十分惊讶 凯迪拉克 的性能排行竟然在雷克萨斯之下,要知道现在的二线豪华品牌这哥俩一个专攻动力,一个专攻舒适,早就泾渭分明,个中缘由全得赖通用集团没有给凯迪拉克专门研制一款像样的发动机。
现在凯迪拉克的性能王者还隶属于2015年发布的CTS-V,凯迪拉克直接给它塞下了 克尔维特 C7 Z06那台代号为LT4的6.2升 V8机械增压发动机,只不过调校略有不同,最大输出功率477kW(649PS),峰值扭矩855N·m,0-100km/h加速时间约3.7s,怎么看怎么都像凯迪拉克极其“应付”地造出了一台性能旗舰。
当然,凯迪拉克自身还是有一些性能的底蕴在,CTS-V采用了MRC电磁悬挂系统,分装在四个车轮上的感应装置能随时根据路面信息调节最合适的避震状态,前后轮所配备的SLA独立悬挂也是经过专门调校匹配的,真上了赛道,它绝对不怂。
在上世纪50年代伴随美国的登月计划,凯迪拉克顺势推出的“火箭车”Series火遍全球,但它8.2升V8发动机区区190马力的动力输出实在是“不堪入目”,百公里油耗更是达到接近30升。这么看来凯迪拉克在自己的性能旗舰直接共享通用集团内部发动机还真是个明智之举,至少单比直线,四门轿车能赢过它的屈指可数。
比亚迪汉 EV 四驱高性能旗舰版 零百加速3.9s
放在一两年前,如果要给一个品牌定价,很多人给予比亚迪可能都超不过十五万。换句话说,超过十五万压根不会考虑比亚迪的车型。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燃油车时代比亚迪不断地模仿复制丰田,发动机技术又十分落后,给自己挖下了深坑。曾经有到访比亚迪工厂的朋友调侃道:“走进工厂的停车场就感觉自己进了十年前的丰田汽车展销会。”
幸运的是,比亚迪跟特斯拉一样,踩准了新能源的浪潮,赢来了脱胎换骨的重生。
既然是性能排行,我们还是从引擎盖下看起。比亚迪汉 EV四驱高性能旗舰版搭载了前后双永磁同步电机,电机总功率363kW(494N·m),总扭矩680N·m,匹配固定齿比单速变速箱,0-100km/h加速3.9s。动力电池组容量为76.9kWh,工信部续航里程550km。
全部数据看完,大家还认为比亚迪不值十五万吗?它可是唯一上榜的量产自主品牌车型,其性能实力毋庸置疑。当然,除了性能肯定还不够,“刀片电池”、“超长续航”、“大气豪华”,比亚迪汉 EV一下子让自己的Level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凯迪拉克和比亚迪在这个性能榜上的前后对比十分有趣,一个是最传统大排量燃油发动机,一个是新时代的电动力,就好像一个泰拳选手对上了一个太极大师,泰拳选手满身肌肉,而太极大师却是温文尔雅,二者在未来的性能比拼中究竟谁胜谁负呢?我们交给时间决定。
3 百公里加速4s俱乐部 回顶部
丰田Supra 3.0T Premium 零百加速4.1s
“丰田有跑车?”“怕不是86吧,2.0T,200马力。”这一问一答可是太多普通汽车用户的真实写照。如今,丰田“牛魔王”Supra已正式归位,在这个日系性能车已经逐渐没落的年代,相当难能可贵。
从A40到A90,历经半个多世纪沉浮,丰田终于是借着宝马之手,与Z4同平台打造,让Supra重新复活。直接从动力看起,丰田Supra使用了宝马B58系列的3.0T直列六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250kW(340PS),峰值扭矩495N·m,传动匹配8AT变速箱,得益于短小精悍的车身设计,它的0-96km/h加速时间仅需4.1s。
一听到Supra与Z4同平台开发而来,就知道它的战斗气息其实并不浓厚,但50:50的前后轴配重,不到4.4米的车长,还标配有后桥限滑差速器和自适应悬架,一听就知道这是台山路攻弯利器。
第四代“牛魔王”是很多跟笔者一样90后儿时的梦想,它不仅代表了日系跑车辉煌的90年代,更代表了我们心中最初的那份速度与激情,如今,眨眼20年已过,当年每天对着汽车杂志流口水的少年们,现在每天开始为孩子的奶粉钱奔波忙碌。Supra重新复产,我们少年的梦也不该忘记。
本田C ivic Type-R FK8 零百加速4.8s
你会花70万买一台 保时捷718 ,还是买一台本田思域?真是一个关乎理性与感性的有趣命题,也大概只有本田的忠粉会选择后者吧。都说思域怕换标,一台再平常不过的家用买菜车标志一换,摇身一变立马成为战斗机器。别忘了,本田思域Type-R可是在纽北和雷诺 梅甘娜 RS就最速前驱车的头衔杀的是难解难分。
日本人当真是玩发动机的高手,一台2.0T的发动机在2017年就已经压榨出235kW(320PS)的最大功率,峰值扭矩400N·m,百公里加速4.8s。从这个榜单一路看下来,思域Type-R是不是已经无法激起大家的肾上腺素,别着急,接着往下看。
Type-R的核心设计要义是轻量化和竞技化,这是Type-R FK8研发负责人接受采访时给出的答案。因此,在技术亮点上,Type-R FK8前轴配备了机械式限滑差速器,悬挂采用本田特别设计的Dual Axis Strut结构,即麦弗逊的升级版,把减震器的铰接点设计在了下摇臂上,目的就是为了在过弯时提供更好的侧向支撑力。同时只提供六速手动变速箱,为喜欢做跟趾的手波党留足了空间。
就跟美系超跑清一色的超大排量机械增压,日系的性能车们骨子里流淌的就是对于驾控的极致追求。如果要比直线竞速,你大可以去选择一台GT-R,但要放在山路里,GT-R可能都比不过一辆2.0T的买菜车,但听清楚前提,这辆买菜车一定记得换上本田的红色LOGO。
总结:
纵览整个榜单,我们不得不感慨于燃油时代发动机研发需要的技术底蕴之深厚。现如今,美系还在大排量机械增压上苦苦挖掘,德系已经从12缸自吸转战8缸双涡轮,日系则只能依靠调校不断挖掘小排量的无限潜力,汽车工业走到今天,分水岭已经十分明显。
而我们的自主新贵们,新能源时代的到来给了我们换道超车的绝佳机会,虽然现在只有已经量产的 比亚迪 汉 EV跻身榜单,但未来全面电动化之后,谁是最强性能王者我们拭目以待。 (图/文: 林鑫)
@2019
B. 土星标志的品牌是什么
是通用汽车公司旗下的汽车品牌之一。
土星牌轿车,主要产品分为豪华轿车SL、旅行轿车SW和跑车SC。
尽管土星与太阳系中土星行星同名,并且它的商标就是土星轨迹的图像,但土星汽车的名称并不是由此而来,而是为纪念一只名叫土星的火箭(Saturn rocket)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成功地把美国宇航员送上了月球。
(2)火箭汽车有哪些品牌扩展阅读:
土星汽车标志由图形和文字组成。SATURN是土星的英文名。
土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体积是地球的755倍,有一条美丽的光环围绕着它,商标中的图案就是表现了这颗行星的运动轨迹,给人一种高科技、新观念、超时空的感觉,寓意土星汽车技术先进,设计超前且最具时代魅力。
在红色背景前,显出了两条星球运行的轨迹,也像高分子运行的轨迹。其含义在于开发高科技材料,追求高科技产品、新成果的结晶。
C. 特斯拉是什么车
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 Motors),一家生产和销售电动汽车以及零件的公司,只制造纯电动车,成立于2003年,总部设在了美国加州的硅谷地带。特斯拉汽车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电动车生产及设计公司,其总部位于加州帕罗奥图。
2003年最早由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和马克·塔彭宁(Marc Tarpenning)共同创立,2004年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进入公司并领导了A轮融资。
特斯拉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发展:
特斯拉汽车以让人目瞪口呆的速度开始在美国市场“肆虐”,并且以疯狂的速度席卷欧美市场并向世界市场扩散。2013年,特斯拉开始“漫延”向中国市场,并在2014年将第一批Model S 交付给第一批中国用户。
D. 小土星是什么牌子
通用汽车公司旗下的汽车品牌之一
土星牌轿车,主要产品分为豪华轿车SL、旅行轿车SW和跑车SC。 尽管土星与太阳系中土星行星同名,并且它的商标就是土星轨迹的图像,但土星汽车的名称并不是由此而来,而是为纪念一只名叫土星的火箭(Saturn rocket)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成功地把美国宇航员送上了月球。
土星(SATURN)是通用汽车公司旗下的着名汽车品牌之一。1985年通用汽车公司决定新建土星分部,企图开发先进的土星牌轿车以抵御外国轿车大规模进入美国市场的冲击。1991年,土星汽车以价格便宜的紧凑型车为主要销售产品。而1991款土星SL汽车更是被当时的人们称为“1992年所有同价位小型轿车中价值最高的产品”。
E. 登月前,美国造出了火箭汽车:喷气发动机/垂直尾翼!
喷气发动机、垂直尾翼,这样的汽车即便放到现在,也是非常科幻的存在。但是早在70年前,通用汽车就完成了这一创举。想要更多了解?下面我就带大家穿越到上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看看70年前的汽车设计,为什么会领先现在70年。
时至今日,凯迪拉克已经部分重现了当年的辉煌。有一次在凯迪拉克展厅,当我看到一个孩子拉着爸爸的手奔向一辆CT6、并对他的父亲说:“爸爸,我们买这辆车吧,它太酷了”的时候,我想也许这个孩子就和孩童时期的JoeBortz一样,被通用设计师的作品所感动。而美国设计的辉煌时代,也许正在被重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F. 能造火箭的长安欧尚造车怎么样
长安欧尚联名中国首枚民营火箭,火箭命名为“长安欧尚号”;WEY联名中国首次海上发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火箭命名为“CZ-11 WEY号”。
目前,国内车企在变速箱、发动机、底盘调教方面都处于劣势。其中,目前国际上最好的民用级变速箱主要有采埃孚、爱信两大厂商,国产部分中高端车型主要使用了爱信的6AT或者8AT,只有哈弗H9才舍得用采埃孚的8AT,其余大部分中低端车型只能使用自研变速箱。国产变速箱在齿比设定、平顺性、油耗等方面与国际大厂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企业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加强自身研发能力也算是好事。
捆绑航天与汽车,舍本逐末,其实,航天工业与汽车工业拥有深厚的渊源,我们所熟知的劳斯莱斯是造发动机的,直到现在,劳斯莱斯的发动机也被广泛应用。宝马蓝田白云的标其实最早是为了致敬其飞机发动机的,就连本田也推出了Honda Jet商用喷气飞机。航天领域的新技术的确有一部分走入了我们的生活,比如7系铝、碳纤维等。但航天技术运营到车辆上的难度大、成本高、工序杂,航天技术要被运用到汽车工业,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同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过高的成本要分摊在每台车上,造车成本必然攀升。以目前中国的造车水平,很少有企业能够承担起这部分的费用,因此,国产车企使用航天技术并非一朝一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