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轿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坑或坎时挂减挡过还是空挡过
1、小轿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坑或坎时,应该空挡驶过,
2、小轿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坑或坎时,应该尽量减速,并进行绕行,能绕过的尽量绕行,避开、坑和坎,然后再恢复正常行驶,
3、如果遇到绕行不过的情况,应该首先降档,然后踩刹车,当车速减慢后,临近坑、坎时,踩下离合,实现空档过坑(坎),
4、空档时,前后轮的同步器等全部处于分开状态,可以把坑或坎对汽车的冲击作用降到最低,当汽车顺利通过坑或坎之后,再慢慢松离合,加油提速,恢复正常行驶。
㈡ 行车中怎么过浅坑
用工具将浅坑扩大,减小浅坑的坡度,再找些碎石子铺在浅坑四周,以增加车轮与坑面的摩擦力,然后挂低速档将车缓缓驶出浅坑。(切勿挂高档急速开车,那样车轮容易将铺好的碎石重开,摩擦力度不足,开不出浅坑,尤其是沙坑。)
㈢ 遇到坑坑洼洼的路面,怎么样行驶对车子比较好
2档、控制油门、必要时点刹,关键是要慢,慢的程度以你相对舒服为准。 把速度放慢,半离合行驶就行了,要看好行驶的路线,别碰到底盘 找到适合的挡位和控制好速度,有的地方要用半联动.要选择好路线. 控制好速度就OK了 如果是单纯的坑洼里面,没有积水泥泞的情况,首先要目测一下是否有托底的危险,如果目测可以通过,要以最低的车速匀速缓慢行驶,行驶速度越快,车辆上下起伏度就越大,对底盘和悬挂造成剐蹭伤害的几率就越大。 坑洼路段,车轮要尽量选择地势高的地方通过。太低洼的地方,一般都是大车的车辙压出来的。不要让你的车轮走在他们压过的坑洼。容易挂底盘。尽量有前瞻性开车,多看看远处。找合适自己的路线,慢速通过。宗旨,遇到坑洼不平的路面要减速慢行,一般采用2档速度不超过40公里。 ①选宽不选窄。在交通道路选择上,尽量在较宽的道路上行驶,既可保留情况变化时的处理余地,又可以降低驾车速度的影响,保持车速较小变化,提高处理情况的安全保证。 ②选平不选偏。汽车在偏坡路上行驶,会改变汽车的重心点,使离心力增加,稳定性变差,操作难度增大,极易造成车辆颠覆。当在雨天行驶时,偏坡路又极易造成车体侧滑。因此汽车行驶在坡路上时要选平坡。如果条件不能满足,则要尽量正向通过,变偏坡为正坡,努力保持车体的横向水平位置。 ③选中不选侧。行驶路线要居中,要保持在道路中央行驶。其好处是,当任何一侧出现情况,都有躲避绕行处理的余地。同时居中行驶保持了与道路边线最近的位置,可最大限度地削减路边障碍对行车的影响,便于集中精力驾驶。如汽车左右两侧都有情况出现时,在行车通道的断面上保持居中通过,可以实现对两侧情况同等的安全间距,再配以速度操作,即可提高处理的安全系数。居中行驶是情况处理的一种基本手段。 ④选缓不选急。当汽车进入弯道行驶时,如果道路较宽,对面又无来车时,为保持行驶车速不受太大影响,可以通过路线选择对行驶弯度进行改造。在进入拐弯前要提前做适当调整,扩大弯道的行驶距离,从弯道的内切点附近通过,使汽车以小于道路的弯度驶过,既保持了行驶平稳,又保持了行驶车速。应注意的一点是,在对面有来车或山体及建筑物遮挡视线而进行该种方法操作时,必须在道路中心线右侧行驶,不可使车辆越过中心线进入左侧。 @2019
㈣ 开车遇到坑洼地怎么走
驾车遇到坑洼不平的道路时,应仔细观察路面的坑洼程度。若估计汽车离地间隙不能安全通过时,就应绕行,不可抱着侥幸心理驾车通过。若认为车辆能够通过时,仍应谨慎慢行。1)通过时,应保持正确的驾驶姿势,上体紧贴靠背,两手握牢方向盘,尽量不使上身摆动或跳动。若身体随车身的跳动而失去稳定性,便会影响均匀加速而使车辆行驶得忽快忽慢,失去对行车的控制能力。2)通过较短而小的坑圭路时,可用空档滑行通过。3)通过连续的路面像搓衣板的凹凸路,可保持适当的速度匀速行驶。4)在可能引起跳动的坑洼路上,应用低速档均衡地迅速通过。在行车中,还要随时注意各部件的声响和装载物资的情况。听到部件的异响后,应立即停车,不可强行通过。5)遇到较大凸形障碍物时,先判断车辆能否通过。若凸形障碍物超过本车的最大离地间隙
㈤ 如果前面有坑,汽车是该快速还是慢速行驶过去呢
我建议汽车停下来,如果必须等过去,那就应该是快速的过,如果慢速的话轮胎会卡在坑里。
㈥ 车辆陷入泥坑如何驶出
在泥泞、翻浆路行驶,一旦车轮被陷入泥坑内,切不可用猛抬离合器同时猛加油门的硬进或硬退的方法,以免损坏传动机件。应先采用挖、铲、铺垫的方法处理,如果还不能奏效时,则应采用自救或互救的方法解决。
(1)自救
①将木棍的一端插入钢圈孔内,再用一块垫木或石块作支点,用人力将木棍的一端压下,使车轮升起,或用千斤顶将车轮顶起,然后用木块或石块等填入轮下,将车驶出。
②在车前适当位置打木桩或用木杠插入轮下,用钢丝绳或粗绳的一端系住木桩或木杠,另一端系于钢圈孔内,然后用1挡慢慢起步前进,即可将车辆拖出陷坑。当左右车轮同时陷入时,则在另一轮上采取同样的措施。
(2)互救
当自救条件不足或自救方法不奏效时,则应采用互救的方法来解决。互救就是请其他车辆帮助拖出。如果一辆车拖不出时,可用两辆车串联(成一直线)或并联(并排)的方法将陷车拖出。
㈦ 路上有坑,运用准确判断前轮位置实用技巧,放心过
我们在道路驾驶中,经常遇到地面有障碍物的情况,特别是城市道路中,地面上经常有这样的井盖,因为车道线是虚线,稍微向左打一下方向绕过也可以,直接压过去也可以,
虽然有些井盖与地面的衔接不是平的,比如说现在这个井盖压过去也无大碍。相邻车道没有车辆的情况下可以稍微打一下方向绕过,相邻车道有车辆,那就直接压过去,只是轻微地颠簸一下。
前方即将到达路口,上方已经看到有电子眼,前面即将进入导向车道,
右侧车道地标线显示是直行加右转车道,
我一路从右侧车道开过来,路口信号灯和右前方人行道信号都是绿色状态,无需变更车道,可以在本车道继续直行。X车道内右侧出现一个井盖,虽然与地平面落差有点大,但是左侧车道线是实线,右侧就是路肩,不适合打方向避让,适当减速后通过,感觉到略有颠簸。
前方不远就要到达停止线了,注意右侧下水道口缺少一个篦子,轮胎如果压上去,就会掉下去,而且很可能卡在里面,右侧就是路肩,没有向右打方向的空间,左侧就是实线车道线,更重要的是这里正好处在电子眼的拍摄范围内,如果向左打方向绕过那就会压到实线车道线,像这种情况被拍处罚的话,要想申诉,难度也是很大。为了在这里不丢三分和罚款200元,我们判断一下这个空间,在左不压线、右不掉坑的情况能不能通过。
稍微往左打一点方向前行通过,通过后知道右侧轮胎肯定没有掉下去,那左侧是否压线了呢?我们回看一下后视镜来进行验证。
首先看一下左侧后视镜观察到的左侧车身和左侧后轮的通过情况,车身在向左侧车道线逐渐靠近,左侧车身距离左侧车道线大约10厘米的空间,顺利开出了停止线;
再看一下右侧后视镜,从右侧后视镜中看到车辆先是向左微微摆斜,右侧车身与下水道边沿最近距离大约不足10厘米的位置开了过来。
下面我们再同时看一下两侧后视镜以及车辆开过来的画面,先是往左略微打方向,车辆刚好居中开了过来。
那在车辆快速行驶中在车内是如何准确判断车轮所经过的位置的呢?下面我就教给大家这个简单实用的练习方法。
在道路驾驶练习中,当你车辆在车道内居中行驶时,如果一开始在行驶中老跑偏,你也可以先把车辆停在车道居中位置练习。注意观看左右后视镜,在后视镜中去看两边的车道线与车身的距离状态,应该是两边都差不多的宽度,这个后视镜中看到的左右间距可以用来验证你在车道内行驶过程中偏左或者偏右。
当确认你的车辆在车道内居中时,要找到你的前轮位置在哪里,根据你自己的车宽,你就可以找到距离左侧车道线30到40厘米和右侧车道线30到40厘米的位置,是你的轮胎位置。
我们还可以通过地面上轮胎压过的比较亮的这一条直线找到自己轮胎的位置,车辆在居中行驶时,你的轮胎也刚好压在了两条比较亮的行驶规轨迹上。
以上讲的练习方法是个车感的练习方法,无论是通过左右车道线30到40厘米来判断车轮位置还是根据前车压过的行驶轨迹来判断车轮位置,首先是通过左右后视镜看到的车身间距倒推,接下来是让你的视线去感觉你通过前风挡玻璃下沿或者引擎盖前边沿的那个位置,正在对应到你车轮经过的位置,这就是车感。这个感觉练出来以后就是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你感觉到你的判断在哪里就向哪里打方向,你的前轮就会在哪里通过。
根据这个车感,接下来就可以判断你的右侧前轮位置来确定是否绕开了这个下水道口边沿,
只要右侧轮胎压着边沿过来了,左侧不要考虑他了,因为左侧没有危险,最大的可能是压实线,那在右侧达到极限的情况下,左侧无论压不压线都要接受这现实了。
在通过右侧下水道口边沿时,还要注意让后轮完全通过以后再向右打方向,防止前轮过了,后轮却掉进了坑里。
㈧ 车子过积水坑时,应该快速还是慢些好
快速,不松油门,感觉水阻力更要踩住油门,排气管气足才不会倒灌。
我是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说要慢过水坑,排气管在水下,压力不够就会抽水进发动机,汽车也就趴窝了。
我修车十年了,发动机抬了也有百台,发动机都是用密封胶和胶垫密封,各类管道口也会有皮管铁夹封闭,一般涉水不会有任何问题。
进水都是因为排气管倒灌,所以真正的越野吉普车的排气管都高过驾驶室。
我还在网上见过有人说,发动机下面有换气口,麻蛋,差点把我笑死,关键还他妈是科普网站的科普文。
发动机下面要是有换气口,机油存哪?
真可笑。
车子走水路要慢行,因为怕轮胎打滑,但车子过水坑,必须油门踩到底快速通过,给排气管足够的排气不让水倒灌。
就这么简单,让你慢行的,都是坑人的。
㈨ 驾车行驶在复杂多坑路面时,该掌握哪些驾车技巧
复杂的地形是驾驶过程中的一大障碍。操作不当会导致剧烈振动,不仅会损坏零件,而且剧烈振动还会导致手离开方向盘,从而使车辆失去控制。有风险。因此,为了应对各种复杂的地形,驾驶员必须灵活而胜任地掌握其驾驶技巧,以确保便利性和安全性。
当汽车上坡时,请始终注意水温表的工作条件,以使发动机具有足够的动力来防止车辆上坡,并且发动机温度不会过高。禁止斜坡,制动轮毂和滑靴加热并在空档中行驶。在任何时候,您都需要注意检查并选择合适的停靠和休息场所。
在陡峭而长的斜坡上行驶时,由于频繁使用制动器而使制动效率急剧下降,并且当制动器完全禁用时,车速增加并且无法控制,从而导致严重后果。此时,需要利用发动机的阻力来施加车辆的路面阻力,以消耗车辆的动能并强制停车。
4.在沙质道路上行驶
沙质道路平整,车轮阻力大,附着力小,容易入睡。尝试在沙路前选择合适的档位,然后选择直行部分。如果有两个相邻的齿轮可用,通常选择较低的位置以确保有足够的动力。停车后,由于沙路易于更换,因此更难以启动。
㈩ 开车遇水坑怎么通过
开车遇水坑怎么通过
开车遇水坑怎么通过,下雨天的时候是很容易造成被淹的,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涉水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并不是所有车主都知道如何保证涉水的汽车不会熄火。下面看看开车遇水坑怎么通过。
车辆过水坑有两个高度指标要牢记,分别是安全涉水高度和极限涉水高度。安全涉水高度是车辆排气口高度,在这个高度内,水是不会倒灌进排气管的,这个高度一般与轮胎半径高度一致。一般情况下,水如果没过轮胎的中线,那么是可以安全过水的。如果过的积水高度高于轮胎半径,建议过水坑后及时到4S店检查车况,避免底盘内积水,造成设备短路。
车辆行驶过程中,若发动机不熄火,排气系统会不断向外排出废气,排气会阻止积水进入排气管。即使在这个过程中,人为不小心熄火,水流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快速穿过排气尾段、中段、消音包以及流入排气管深处,所以在这一高度下过水坑,是安全的。
极限涉水高度是发动机进气口的高度,当水位接近这个高度时,车辆行驶过程涌动的水流极易进入进气口。如果水位到达这个高度,水流将直接经进气口流入车内,流入的积水,在空气滤清器中达到一定高度,就将进入发动机,造成发动机损坏。
如果发生熄火,切勿再次启动,这样做很容易对发动机造成二次伤害。进气口的位置一般位于车轮附近或发动机舱前端,你可以顺着粗壮的进气管和空气滤清器寻找。
具体水坑应该怎么过呢?这里大家要注意,当你进入涉水的路段的时候,你可以找参照物,也就是边上的车辆,观察他们是否安全过去或者自己也可以利用树枝,雨伞之类的探下深浅,或者你可以看到你前面已经有涉水熄火的车辆,所以当你经过涉水路段的时候,注意观察周围很重要。
过水坑的时候要抵挡驶入。对于坚硬路面,挂低挡缓慢驶入水中,行驶中应稳住方向盘,同时稳住油门,保持汽车有足够而稳定的动力,一气通过,尽量避免中途停车、换挡或急转弯。若水中熄火,确认发动机已经进水,切勿启动发动机。
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加油猛冲。若发现车轮打滑或下陷,切记不要猛加油门冲车,应在发动机不熄火的情况下,在人力或其他车辆的协助下驶出水区,只要车辆不熄火,积水是不容易倒灌进去的。
汽车过水深的地方该停车察明水情,确认安全后,低速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
第三十六条 道路或者交通设施养护部门、管理部门应当在急弯、陡坡、临崖、临水等危险路段,按照国家标准设置警告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
第六十四条 机动车行经漫水路或者漫水桥时,应当停车察明水情,确认安全后,低速通过。
注意:
如果要跨过溪流、池塘或洪水区域,应该确信自己知道自己怎样将车开入水中。假如不知道水有多深,就应该先徒步涉水。水流过急难以安全跋涉的溪流要驾车通过也是不可能的。湍急的水流可能会将沉重的车冲向下游的深水中,车会在水中熄火或倾覆。
要确信溪流的底部是足够硬实可以承受车的重量,在要通过的水底没有任何陡坎或大坑。搜寻水底以确保没有会使车颠簸进水而熄火的大石头。
水流较急的河床会比较坚硬,因为湍急的水流带走了泥浆;流速较慢的溪流会让粘软的东西沉积在河床上,特别是当湍急而浅的溪流到了更宽、更深的河床时更是如此。如果你能从水流湍急的地方过河,溪流就会比较浅,河床也会更坚硬。
如果积水高度超过轮胎的一半,就不能强行涉水通过,因为汽车的排气管就在这个高度,强行通过容易造成排气管进水,从而使发动机受到严重受损。积水高度低于轮胎的一半时,驾驶员可先观察其他涉水而过的'车辆是否通行顺畅,以此来判断地面是否有深坑或障碍物。注意事项如下:
1、匀速通过
如判断能够通过,则应挂低档位、大油门,不要更换档位,保持匀速通过。
2、忌中途收油
如果通过积水路段时遇到前方障碍,驾驶员可以通过挂空挡踩油门的方式,保持发动机转速,尽可能不要收油,以防排气管进水导致熄火。
3、不可再次启动
如果途中熄火,绝不能尝试启动发动机或挂挡拖车,只能空挡拖回修理厂修理。
水泡车分为三种情况:
1、水深到车轮位置
一般来说,SUV的涉水深度是最高的,比如路虎揽胜(参数|图片)是900mm,陆巡是750mm,奔GLS(参数|图片)是700mm。这些全尺寸SUV的底盘密封性和排水性好,涉水深度大。
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SUV都可以幸免。比如奥迪Q7(参数|图片),开启空气悬挂后最高涉水深度,也只有535mm。
至于轿车,就要特别小心了。一般来说,轿车的涉水深度在200mm至300mm之间。这个涉水深度是指车子在水中缓慢前行的状况下可以安全通过的水位。
2、水没过仪表台;
3、整车泡水。
这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最常见,也最容易处理,造成的影响有,但基本不影响日后的正常使用;二三种情况则不同,可以说是实打实的水泡车,即使修理完成之后,还是会存在问题,因为大量雨水被灌进发动机舱内,保险盒中的保险丝容易发生短路,一些传感器都被浸泡,容易失灵氧化,进而导致一系列故障。
汽车涉水熄火第一步:注意涉水深度,不要二次启动发动机。如果你的车子在雨水中自己熄火了,千万不要尝试再点火。熄火意味着发动机已经憋死了,此时要是一顿操作,可能会导致车子直接“趴窝”。
第二步:走到车外,想办法把涉水车辆推出来……尤其是大雨倾盆时,在车内停留更危险,有些低档车或老旧车,密封性差,水容易进入到车里,如果积水超过地板,并长时间浸泡时,那你的车就变成了一台“水泡车”,所以要先把汽车推出来。
第三步:打电话救援。还是那句话,此时需要救援的车有很多,一定要先把车推出来。
雨中行车应该注意哪些点?
1、车辆功能检查好
在暴雨的天气行车,有清晰的视线最为重要。那么,影响雨天行车视线的两大问题就是玻璃不清晰以及雾气。所以,暴雨天行车必须要检查车辆的雨刮器是否正常工作,如果雨刮器损坏或是不能正常工作,那么尽量不要选择驾车出行,因为在暴雨天气,没有雨刮器几乎无法开车。
此外,还需检查车辆的除雾功能是否可以正常使用。其中,除雾功能最重要的是空调面板上的风挡玻璃除雾按键,如果正常吹风即可。其次,还可以在行驶中开启后视镜加热功能,也会一定程度上解决后视镜雨水影响视线的问题。
2、增加跟车距离,提前预判
雨天行车与晴天行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路面上的积水。积水不仅会减小轮胎的抓地力,还会直接让刹车距离变长。因此,暴雨天行车要增加跟车距离,提前踩刹车,还要根据轮胎的排水性能情况而选择合适的跟车距离。
除了刹车的距离控制外,在雨天行车还要避免急加速和快速入弯。因为雨天较差的轮胎抓地力会让车辆的过弯极限以及加速性能大大缩减,因此,雨天行车时油门和转向都尽量轻柔。
3、低档位,慢过水
俗话说“快过沙,慢过水”,这是老司机们行车的经验,也就是说,过水的时候要慢。在确认涉水深度不会对车辆造成熄火影响的情况下,要较慢且匀速涉水。这样推起的水波纹不至于进入到进气口内,造成熄火。而且,也有利于涉水时尽快调整方向和控制车速。
此外,过较深的水时,要尽量切换到手动模式或是涉水模式,将挡位尽量控制在二挡。这样不仅可以有足够的扭矩来涉水,而且2挡的速度也在涉水的速度范围内。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涉水的流畅度。
有的车主在过一些洼地时,喜欢一鼓作气冲过去,这恰恰是最错误的选择。如果发动机进气口被设计的比较高,且开口朝上那还好,但常规设计一般是朝向前方,并且跟车牌差不多处于同一位置,正好有利于往里面灌水。
4、跟在大车后面,涉水更安全
因为较深的涉水可能导致发动机进气系统进水,所以很多老司机想办法让进气格栅尽量不碰到水。那么,跟在公交车等大型车辆后面,则是很好的选择。
公交车涉水后,会推开前面的水面,而车尾会形成一个推开水的较浅水面。如果小车跟在公交车后面进行涉水,会更大程度上减小进气系统进水的可能性。
5、尽量避免紧靠路边行车
暴雨天气里,路边的排水井可能存在井盖缺失的情况。为了加速排水也好,或是井盖损坏也罢。积水时路边会有更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尽量在路中间和以往车道行车,减少在紧靠路边的地方行车。
此外,除了安全因素以外。路边一般是排水的地方,也会有较多的积水。如果车速较快,激起的水花很可能迸溅到行人,不仅行车不文明,还容易造成他人的人身或财产损害。
全国的一些城市遇到暴雨来袭,不仅让公共交通更困难,而且也让很多司机不敢开车了。再次提醒车主,雨天涉水定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