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宝马汽车 > 汗血宝马如何驾驭

汗血宝马如何驾驭

发布时间:2022-04-29 03:30:04

⑴ 重庆一男子在公路上骑汗血宝马,马匹能否在公路上跑

马匹是不能在公路上跑的。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条规定,驾驭畜力车,应当使用驯服的牲畜;驾驭畜力车横过道路时,驾驭人应当下车牵引牲畜;驾驭人离开车辆时,应当拴系牲畜。 所以从严格意义来说,重庆男子在公路上骑汗血宝马,这个是违法的。

出行安全不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社会事情,事关人人生命安全。若是人们总是因自己的一己私利或者某个愿望的实现,而不将他人安全考虑入内,这是非常自私的一种行为,人们应该规避且严于律己。在带任何牲畜上路时,应该谨慎牵引,而不是坐骑!这需要人人有共识且极力去遵守。

⑵ 汉武帝不惜血本弄来的3千匹汗血马,为何没有创造过一次像样的战绩

汗血宝马不是本地马,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完全适应,导致作战的时候发挥不出实力。

大汉王朝在刘邦的建立之下,国家综合实力是往上面走的,但是汉朝的内部斗争是非常严重的,吕后专政就是其中之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于是一个叫做刘彻的男人,登上历史舞台,继承大统,大汉王朝到了他的手里,走向全新的巅峰,后来的文人骚客常常写点东西来歌颂他。

汉武帝一听急眼了,犯我大汉虽远必诛,灭了他,当然马也是成功给弄回来了,但是这个马不适应咱大汉的地儿,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才能成为真正的战马。

⑶ 怎么分辨马跑的快慢 如何分辨 如何选择 如何驾驭

马注意事项及安全问题
一、骑马注意事项 如果您是第一次骑马建议你找马官牵马,马官可以保护你的安全。 接近马时不要做剧烈的动作,剧烈的动作会使马受惊。 上马前一定要检查肚带是否已经勒紧,检查缰绳、肚带、脚蹬的牢靠程度,调整好脚蹬的长度。 上马时要从马的左前方上马,不要从马的后方接近马,也不要站在马的后面,防止被马踢伤,无论有无人牵马,自己一定要抓紧缰绳,才能及时控制住马。 抚摸马时,如见马耳朵向后背贴着颈部,表示马可能有攻击动作,这时要及时与马保持距离,另外,不要随便给马喂食,防止马咬伤人。 二、骑马的安全问题 在马上不要做剧烈运动,不要在马上脱换衣服,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衣服,这样做会使马受惊。 骑马时不要放松马的缰绳,缰绳好比是汽车的方向盘可以控制马的一切活动。 骑马下山时不要奔跑,容易马失前蹄,马失前蹄时,应及时提住缰绳,重心后仰。 骑马经过一段时间后,肚带会松,需要重新检查。 骑马时如遇到沟、树、铁丝网及不明物品时,马可能受惊,这时要提前做好准备,减慢速度,改变方向。
[编辑本段]马的进化
原蹄兽马的祖先是生活在5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始新世的始(祖)马(Hyracotherium Owen=Eohippus Marsh)。它们的身体只有狐狸那么大。头骨小,牙齿构造简单,齿冠低。前足4趾着地,后足3趾着地。背部弯曲,脊柱活动灵活。生活在北美的森林里,以嫩叶为食。大约过了1000多万年,到渐新世时才出现了渐新马(中马)(Mesohippus Marsh)。体大如羊。前后足均有3趾,中趾明显增大。颊齿仍低冠,臼齿齿尖已连成脊状。仍生活在森林里,以嫩叶为食。又过了1000多万年到中新世时出现了草原古马(Merychippus Leidy)。前后足均有3趾,但只有中趾着地行走,侧趾退化。身体已有现代的小始祖马马那样大。四肢更长,齿冠更高。背脊由弧形变为硬直,由善于跳跃变为善于奔跑。臼齿有复杂的连脊和白垩质填充,表明食料已从嫩叶转为干草。草原古马已从林中生活转为草原生活,高齿冠臼齿适于碾磨干草,善跑的四肢能逃避猛兽袭击。到了上新世初期又出现了上新马(Pliohippus),身体更大,齿冠更高,前、后足中趾更为发达,二、四趾完全退化。到了更新世出现了真马(Equus Linnaeus),身体达到现代马的大小,中趾充分发达,趾端成为硬蹄,牙齿除齿冠更高外,咀嚼面的褶皱更为复杂,反映出对奔驰于草原和嚼食干草的高度适应。在中新世以前,马类动物主要分布于北美森林,到中新世时才迁移到欧亚大陆。上新世和更新世时,北美的马类动物还扩展到南美,但南美的种类不久即归于绝灭。到全新世时,北美的马类动物也趋于绝灭。只有欧亚大陆的后裔得到繁荣和发展。我国北方出土的更新世的三门马(Equus samenensis)以及现在还残存在甘肃、新疆和蒙古等地的野马(Equus przewalskii),都是马类动物的代表。现代马则是由野马经人工驯化培育出来的。马类在中、上新世时曾分别出现过几个旁支:例如分布在中新世北美和欧亚大陆的安琪马(An-chitherium V.Meyer);分布在上新世北美和欧亚大陆的三趾马(Hipparion Christol);分布在更新世南美洲的南美马(Hippidium)等,表明马的进化不是直线发展的。马历史上有些古生物学家根据马的进化趋势(身体体积由小到大、趾数由多到少、齿冠由矮到高)就认为,生物总是沿着既定的方向进化的。 种群现状 大宛马 大宛马 da yuan ma 源自大宛国 (大宛是古西域国名,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据《史记》记载,大宛马“其先天马子也”,它在高速疾跑后,肩膀位置慢慢鼓起,并流出像鲜血一样的汗水,因此得名“汗血宝马”。 按说,引进的汗血宝马有雌有雄,是可以进行繁殖的。但由于我国地方马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引入马种后,都走了“引种—杂交—改良—回交—消失”的道路。同时,由于战马多被阉割,也使一些汗血宝马失去繁殖能力。种种原因使汗血宝马在国内踪迹难寻,目前只有土库曼斯坦和俄罗斯境内,还生存有数千匹汗血宝马。 蒙古马 蒙古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主要产于内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马种。蒙古马体格不大,平均体高120~142厘米,体重267.7~372千克。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杨洪武核雕《马》达。被毛浓密,毛色复杂。它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8小时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哈萨克马 产于新疆的哈萨克马也是一种草原型马种。其形态特征是:头中等大,清秀,耳朵短。颈细长,稍扬起,耆甲高,胸销窄,后肢常呈现刀状。 现今伊犁哈萨克州一带,即是汉代西域的乌孙国。两千年前的西汉时代,汉武帝为寻找良马,曾派张骞三使西域,得到的马可能就是哈萨克马的前身。到唐代中叶,回纥向唐朝卖马,每年达十万匹之多。其中很多属于哈萨克马。因此,中国西北的一些马种大多与哈萨克马有一些血缘关系。 河曲马 河曲马也是中国一个古老而优良地方马种,历史上常用它作贡礼。原产黄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的草原上,因地处黄河盘曲,故名河曲马。它是中国地方品种中体格最大的优秀马。其平均体高132~139厘米,体重为350~450千克。河曲马头稍显长大,鼻梁隆起微呈现兔头型,颈宽厚,躯干平直,胸廓深广,体形粗壮,具有绝对的挽用马优势。驮运100~150千克,可日行50千米。河曲马性情温顺,气质稳静,持久力较强,疲劳恢复快。故多作役用,单套大车可拉500千克重物。是良好的农用挽马。 西南马 西南马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及广西一带。特点是体形小,善走山路。西南马头较大,颈高昂,鬃、尾、鬣毛丰长。身体结构良好,肌腱发达,蹄质坚实。善于爬山越岭,可驮运货物100千克以上,日行30~40千米,是西南山区一支很需要运输力量。其中较着名的有四川建昌马、云南丽江马和贵州马等。 三河马 三河马是血统极为复杂的的马种。20世纪初,一些俄国贵族来到中国东北,他们带来了奥尔洛夫马、皮丘克马等良种。日本占领时期,又带来了纯血马、盎格鲁阿拉伯马等马种。这些马通过与当地马种杂交,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三河马。 三河马体格较蒙古马高大,它形态结实紧凑,外貌俊美,胸廓深长,肌肉发达,体质结实,背腰平直,四肢强健,关节明显。毛色主要为骝毛、粟毛和黑毛三种。平均体高140~147厘米,体重330~380千克。三河马气质威悍,但性情温驯,耐粗饲,适应较粗放的群牧生活。它属挽乘兼用经济类型。乘马跑1千米只需1分10秒时间。单马拉起载重五百多千克的胶轮大车,半小时可走完10千米。 伊犁马 伊犁马是以新疆的哈萨克马为基础,与前苏联顿河马、奥尔洛夫马等杂交而成。当地牧民称它“二串子马”。六十年代后,伊犁马的培育主要以顿河马为主,其顿河马的血液达到了50%以上。 伊犁马平均体高144~148厘米,体重400~450千克。它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头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头颈高昂,四肢强健。当它颈项高举时,有悍威,加之毛色光泽漂亮,外貌更为俊美秀丽。毛色以骝毛、粟毛及黑毛为主,四肢和额部常有被称作“白章”的白色斑块。伊犁马性情温顺,禀性灵敏,擅长跳跃,宜于山路乘驮及平原役用。在126千米的长途竞赛中,负重80千克,7小时12分钟就可到达。是优秀的轻型乘用马。 山丹马 以驮载为主的兼用型马品种。产于中国甘肃山丹马场,以当地马与顿河马杂交育成,只含1/4的顿河马血液。1984年经鉴定命名。体质结实,富悍威,对高寒山地适应性强。头中等大,颈稍斜。甲较长,胸宽深,背腰平直,腰较短,尻较宽而稍斜。四肢坚固,关节强大,肌腱明显,后肢稍外向,蹄质坚实。毛色以骝为主,黑色次之。母马平均体尺(厘米):体高138.5,体长142.3,胸围169.3,管围17.6。在海拔2800~4000米的祁连山区,平均驮重100千克时行程200公里,历时5天,包括急行、涉水和翻越高山等。骑乘测验记录1600米为2分11秒,5000米为8分13秒。对侧步1000米为2分11秒最大挽力达455千克,相当于体重的91%。单马驾两轮胶车载重500千克,时速15公里。遗传性稳定。 荷兰温血马 Dutch Warmblood (KWPN) 要说有哪一个品种的马,像明星一样快速窜红,那就是荷兰温血马。这是个新的品种,荷兰在1958年才开始有血统登记簿,然而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成功、最流行、最受欢迎的马术竞赛与骑乘用马。荷兰温血马可说是二十世纪的新产品,有别于二十世纪以前就有的温血马,它是专门为了马术竞赛用而培育出来的温血马。虽然这是荷兰人所创造的品种,但其实应该算是一个欧洲品种,因为除了荷兰之外,还有英国、西班牙、法国和德国的血统。 荷兰温血马的起源来自于荷兰两个本地的品种,海尔德兰马(Gelderlander)与格罗宁根马(Groningen) ,事实上这跟当地的土壤息息相关。海尔德兰在荷兰中部,当地的土壤为沙地,所发展出来的马属于较轻型。而格罗宁根当地则都是硬质的黏土,成长出来的马就属于较重型的。然而两个品种的基因却是可以兼容的,因此培育者就常常在海尔德兰马的血统中加入格罗宁根马的血统,来增加海尔德兰马的重量,反之亦然。 海尔德兰马与格罗宁根马这两个品种都是自中世纪以来在荷兰与其邻近区域就有的品种。海尔德兰马有安达卢西亚马(Andalusian)、意大利的那不勒斯马(Neapolitan)、诺曼马(Norman)、Norfolk Roadster、德国的奥登堡马(Oldenburg)、荷尔斯泰因马(Holstein)、英国的盎格鲁-诺曼马(Anglo-Norman)、哈克尼马(Hackney)与纯血马(Thoroughbred)的血统。而格罗宁根马则是由丹麦的佛里斯马(Friesian)与德国的奥登堡马(Oldenburg)两种品种交叉产生的。 自古以来荷兰的农夫靠马生活,很早就建立了严格的培育马的方法,来淘汰品种中健康与性格的缺点,以及智能不足的马。这种严格筛选的作法,造就了今天的荷兰温血马。工业革命之后的机械化,使得马的用途转为休闲骑乘与运动,荷兰人以此为目的再一次成功的展现他们的培育技术。 海尔德兰马与格罗宁根马这两个品种有一些令人激赏的共同特点:华丽的动作、良好的基本构造、具有风采的质量、稳健成长的能力、温驯合作的气质。荷兰人引进英国纯血马,以增加它的勇气,并改善有时会发生的缺陷,例如过长的背、太短的脖子、太短太弱的前肢等。相当轻盈的动作也是纯血马带来的,而为了要去除随着纯血马而来的难以驾驭的特质,不但靠引进其它荷兰本土血统,也引进法国的塞拉法兰西马(Selle Francias)、德国的汉诺威马(Hanoverian)与荷尔斯泰因马(Holstein)血统,以改良出最后的品种。另外也引进英国的哈克尼(Hackney),以培育漂亮的挽马,也有些人继续培育传统海尔德兰马型态的马,最后竟演变成三种类别的荷兰温血马。 柏布马 Barb or Berber 柏布马的家乡在古时候北非的巴巴利(Barbary)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摩洛哥、阿尔吉利亚、利比亚、突尼斯。现今在阿尔吉利亚的康斯坦丁(Constantine)与摩洛哥皇室都有很大的繁殖场。当地边远山区与沙漠的游牧民族(Tuareg)也应该还有饲养许多柏布马类型的马。 柏布马是另一种古老的东方马品种,几世纪以来对各种马的品种产生巨大的影响,帮助培育出今天世界上许多成功品种。和阿拉伯马(Arab)一样,它在马的品种培育上占有不容否认的重要地位,然而他却较不为人知,不像阿拉伯马那么出名。柏布马最初被带到欧洲时,常常被欧洲人误认为是阿拉伯马,因为北非的居民也是回教徒,也说阿拉伯语。 一个有名的例子就是英国纯血马(Thoroughbred)的祖先之一“Godolphin Arabian”,其实它是一匹柏布马。它是摩洛哥苏丹送给法国国王的礼物,但是法国人并没有发现它的价值。当有名的育种专家葛多芬大公(Load Godolphin)发现它、将他带到英国之前,它在巴黎被当做拉车的马。在比较新的文献中,已将它的名字已改成“Godolphin Barb”。这个故事已被玛格莉特.亨利(Marguerite Henry)写成小说“风之王”,并荣获1949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的金牌奖,好莱坞也拍成同名电影。 特质 柏布马以强壮、耐力超强、速度快、反应快出名。尤其是在用它来培育与改善其它品种时,这些特质更显得重要。它不如阿拉伯马那么活泼、漂亮,动作也不够轻快、流畅。有些动物学家认为柏布马起源于史前的欧洲血统,而不是亚洲血统,大家还在辩论它算不算东方马类别。人们总是拿它和阿拉伯马比较,认为他不像阿拉伯马,性格也不如阿拉伯马那么温柔亲切。一样的是强壮,能吃苦耐劳,使得照顾它的工作很容易。 外型特征 柏布马的外型算是轻型的沙漠马。颈部长度中等,弓弯、强壮。腿精致但强壮且长。跟所有的沙漠马一样,蹄子非常硬。鬃毛与尾毛比阿拉伯马浓密。 头 头长而狭窄,耳朵长度中等,鼻梁有点凸起,眼睛看起来很英勇的样子,鼻孔的位置较低。 毛色 真正的柏布马为灰色、黑色、栗色、骝色、与深骝色、深棕色。混有阿拉伯马血统的才有其它颜色。 身高 从148公分到160公分。 现状 在以前柏布马被认为是上等的战马,现在则是很好的骑乘用马,有时也用于赛马。可惜的是,它在家乡以外的地区,没有得到它应该有的名声。 由于柏布马原产地区的经济状况不好,纯种柏布马的数量越来越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87年在阿尔及利亚成立世界柏布马组织(World Organization of the Barb Horse, Organisation Mondiale Cheval Barbe, OMCB)。成员为几个柏布马的原产国家,包括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以及一些欧洲的育种协会。但不幸由于阿尔及利亚复杂的政治情势,该组织自九十年代起就几乎停止运作了。 汗血马 中国对“汗血马”的最早记录是在2000年前的西汉,汉初白登之战时,汉高祖刘邦率30万大军被匈奴骑兵所困,凶悍勇猛的匈奴骑兵给汉高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而当时,汗血宝马正是匈奴骑兵的重要坐骑。 汉武帝元景四年(公元前113年)秋,有个名叫“暴利长”的敦煌囚徒,在当地捕得一匹汗血宝马献给汉武帝。汉武帝得到此马后,心喜若狂,称其为“天马”。并作歌咏之, 歌曰:“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仅有一匹千里马不能改变国内马的品质,为夺取大量“汗血马”,中国西汉政权与当时西域的大宛国发生过两次血腥战争。 最初,汉武帝派百余人的使团,带着一具用纯金制作的马前去大宛国,希望以重礼换回大宛马的种马。来到大宛国首府贰师城(今土库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城)后,大宛国王也许是爱马心切,也许是从军事方面考虑(因为在西域用兵以骑兵为主,而良马是骑兵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肯以大宛马换汉朝的金马。汉使归国途中金马在大宛国境内被劫,汉使被杀害。汉武帝大怒,宣称"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遂作出武力夺取汗血宝马的决定。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李广利率领骑兵数万人,行军4000余公里,到达大宛边境城市郁城,但初战不利,未能攻下大宛国,只好退回敦煌,回来时人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3年后,汉武帝再次命李广利率军远征,带兵6万人,马3万匹,牛10万头,还带了两名相马专家前去大宛国。此时大宛国发生政变,与汉军议和,允许汉军自行选马,并约定以后每年大宛向汉朝选送两匹良马。汉军选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马3000匹。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玉门关时仅余汗血马1000多匹。 汗血马体形好、善解人意、快速、耐力好,适于长途行军,非常适合用作军马。引进了“汗血马”的汉朝骑兵,果然战斗力大增。甚至还发生了这样的故事:汉军与外军作战中,一只部队全部由汗血马上阵,敌方人数众多,刮目相看。久经训养的汗血马,认为这是表演的舞台,作起舞步表演。对方用的是矮小的蒙古马,见汗血马高大、清细、勃发,以为是一种奇特的动物,不战自退。 汗血马从汉朝进入我国一直到元朝,曾兴盛上千年,但是为什么后来消失无踪。从史料看,当时, 引进的汗血马数量相当大,雌雄比例也比较适中,进行繁殖是可行的。但是由于中国的地方马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任何引入马种,都走了以下的模式:引种--杂交--改良--回交--消失。在这一过程中,“汗血马”因自身的缺点而造成后人的弃用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汗血马虽然速度较快,但是它体形纤细,相对说起来负重能力不强,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士兵骑马作战,身批甲胄、手提兵器,总重相当大,更愿意选择粗壮的马匹。并且由于马具的原因,汗血马不能驾辕,而粗壮的蒙古马则无此劣势,最后几乎所有从中亚、西亚引入的种马都归于消亡。 2007年7月,在中国百姓视野中消失了千年的梦幻之马“汗血宝马”--阿赫达什(宝石之意),从它的故乡中亚土库曼斯坦,由空中穿越古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这匹马是土库曼斯坦总统作为中土和平友好的象征赠送给我国领导人的。 说起“阿赫达什”的血统,可真是不一般:他的祖先曾是苏军着名元帅朱可夫的坐骑。朱可夫骑着它在乌克兰打败德军名帅曼施坦因,骑着它参加过解放柏林的入城式。 “宝石"的系谱表明,它的先辈都曾被收录在名马档案,"宝石"爷爷的爷爷曾获得20世纪60年代奥运会马术比赛盛装舞步的冠军。显赫的出身注定了它的不平凡,1996年"宝石"刚两岁时,在平地上1000米的奔跑纪录就达到了1分12秒4。正是极快的奔跑速度和良好的耐力,使得汗血宝马成为世界级名马,当今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纯血马体内就有它的基因。目前国际市场上,汗血宝马的售价十分昂贵,通常每匹几十万美元,有的身价甚至高达1千万美元。 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卡瑟莫夫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土库曼人将马视作亲人对待,并只送给最好的朋友"。他表示,送给中国的这匹马将成为“土中两国和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 《汉书》记载,大宛国贰师城附近有一座高山,山上生有野马,奔跃如飞,无法捕捉。大宛国人春天晚上把五色母马放在山下。野马与母马交配了,生下来就是汗血宝马,肩上出汗时殷红如血,胁如插翅,日行千里。“汗血马”这种活在史书上的传奇之马,在消失了2000年后,"奇迹"般地出现在中国公众面前。

⑷ 汗血宝马为何消失匿迹

中国历史上,曾经流传着汗血宝马的种种传说,汗血宝马也被视为古战场上的“神兵利器”,时常在文人笔下熠熠生辉。汗血宝马一度影响了中国历史,被视为“国宝”,但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汉攻大宛之战后,汗血马开始大量进入中原。另外,汉武帝为了彻底改良中原马,还从西域大量引进其他各类良马的“种马”,培育出了一个新的战马品种――“山丹马”。当时,汗血马引进的数量十分庞大,到汉元帝时,连布衣出身的陈汤也能骑汗血宝马。战马品质的改善,使汉朝骑兵的战斗力也获得大幅提升,在对外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据传,汉军骑汗血马上阵,敌军一见,往往不战自退。

汗血宝马作为优秀的战马,曾在中原兴盛一时,可是汉代以后逐渐踪影难觅。至近代,史料中已很难见到汗血宝马的名字,汗血宝马在我国几近绝迹。

汗血宝马一般应用于轻骑兵,但后来战马载重量逐渐增加,而汗血马的负重能力很差。魏晋以降,中原长期混战,而马镫的发明极大激发了骑兵的作战潜力。重装骑兵开始流行――那些为马身披上马铠、手持重武器、身披重甲的骑兵,在近战格斗中时常发挥出震撼的威力。南北朝时期,重骑兵已成为战场主力,而汗血马则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隋及唐前期,轻骑兵一度受过青睐,但军队依然流行重武器,而此时的汗血马在内地早已是珍稀马种了。宋元以后,汗血马始终与军事舞台的主角无缘。无论是喜欢使用重骑兵的金国,还是长途跋涉、在寒冷气候下远征的蒙古军,河曲马、伊犁马或蒙古马都比汗血马更为适合;至于宋朝,连战马都很匮乏,北宋的军队以步兵为主,南宋则因为地理环境因素,只能使用小型马。明代火器盛行,马匹的载重与驾驭马具的能力更显重要了。

汉朝结束后,历代在汗血马与内地马杂交过程中,宝马的“血统纯净度”维持情况不佳。一方面,魏晋以后引进汗血马的数量锐减,来源不稳定,即便引进一定数量,由于地方马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因此杂交的质量很低,往往数代后便急剧退化,另一方面,从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军队流行阉割战马,汗血马彻底失去了繁殖能力,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⑸ 中国军队是怎么使用汗血宝马的

汗血宝马一般应用于轻骑兵,但后来战马载重量逐渐增加,而汗血马的负重能力很差。魏晋以降,中原长期混战,而马镫的发明极大激发了骑兵的作战潜力。重装骑兵开始流行――那些为马身披上马铠、手持重武器、身披重甲的骑兵,在近战格斗中时常发挥出震撼的威力。南北朝时期,重骑兵已成为战场主力,而汗血马则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隋及唐前期,轻骑兵一度受过青睐,但军队依然流行重武器,而此时的汗血马在内地早已是珍稀马种了。宋元以后,汗血马始终与军事舞台的主角无缘。无论是喜欢使用重骑兵的金国,还是长途跋涉、在寒冷气候下远征的蒙古军,河曲马、伊犁马或蒙古马都比汗血马更为适合;至于宋朝,连战马都很匮乏,北宋的军队以步兵为主,南宋则因为地理环境因素,只能使用小型马。明代火器盛行,马匹的载重与驾驭马具的能力更显重要了。

⑹ 汗血宝马在我国古代繁衍了上千年,为何如今却绝迹了呢

汗血马是在东汉时期就已经绝迹,而不是现在绝迹,原因主要就是这种马的数量太少了,也就是种群数量太少,很难维持下去,而且需求也大,这就造成了这种马的维持是很难继续下去的,所以说根本原因就是这种马的种群数量太少,很难维持下去,加上人们对于这种马的喜爱,最后使这种马的种群数量越来越少,最终消失了,这也是一件正常的事件。

⑺ 中国古代汗血宝马真的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吗

中国古代汗血宝马真的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吗?事实出乎意料!

无论是看古代的书籍还是影视剧,我们总是会看到或听到“千里马”这样的字眼,甚至还有人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那么,古代真的有千里马吗?中国古代的马一天到底能跑多少里?八百里加急是如何实现的?




纵然拥有千里马的天赋,重要的是饲马者的重要的训练,还有一定是要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加以训练,当然了饲养马匹的草料必定也是十分鲜美的草料,会比平时一般品种的好很多,也会吃掉很多,若是因为没有力气,千里马没有发挥好本有的才能,这真是要打脸了呀!就连我们人类,很多的梦想、追求,要求前提是在满足自己温饱的同时,不可能说我连自己的下一顿都还没有解决,你要求我要必须学习什么琴棋书画,这不现实。

另外补充一点,古代的用于送书信的马,军马都是经过长期训练,优胜劣淘下来的。

⑻ 梦幻西游的坐骑汗血宝马。一个DT驾驭。该如何加点

看你人的加点,你想追求尸体DT,就人和坐骑都加全力。不想就加4点力,1点体。坐骑的敏捷对人速度的影响要除以一个很大的数,所以想要速度,还是人+敏把。坐骑加点影响人物属性的属性点换算,在网上有,自己看把。如果是比武,最好有2只满级的坐骑,谢谢。。

⑼ 关羽的汗血宝马到底是有多么珍贵呢

要回答关羽的汗血宝马到底有多么珍贵?首先我们看看关羽的马是不是汗血宝马。

●可以确定关羽的“赤兔马”就是“汗血宝马”。现在一匹价值千万美金,目前中国只有11匹。三国时期汉武帝肯为它发动战争,吕布肯为它屈尊人子。这在历史中的三国时期真是一马难求的,无价之宝马良驹。

《三国演义》二十五回曾描写赤兔外表“那马身如火炭,状甚雄伟。”

第三回中的形容更加夸张“果然那马浑身上下,火炭般赤,无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后人有诗单道赤兔马曰:‘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

⑽ 古人是怎么驯马的

古人训马通常就是用马鞭,让马鞭使马乖乖的听训于自己,再桀骜不驯的烈马也是这样。

与汗血宝马如何驾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汽车年检验怎么做 浏览:658
工业电磁阀一般多少钱 浏览:581
自动挡汽车如何减速换挡 浏览:520
奔驰e和奥迪a6哪个安全系数高 浏览:588
奥迪a4l多少钱可以提车 浏览:378
宝马328方向盘怎么设置 浏览:406
奥迪六十多万的车有哪些 浏览:233
汽车转向助力器如何记忆更改 浏览:117
什么汽车档位好看 浏览:840
8万汽车首付一般是多少 浏览:803
威志汽车哪个是蓝牙 浏览:280
2013款宝马x3用什么主机 浏览:169
荣威四座电动汽车多少钱 浏览:153
2017宝马540i多少钱 浏览:894
全新奔驰c选什么颜色 浏览:518
奔驰汽车后避震器什么价 浏览:911
城镇化工业化前景如何 浏览:21
工业厂区建设项目有哪些 浏览:968
68万能买宝马什么车 浏览:761
建材工业园区怎么立项 浏览:448